物理与我们的生活 论文(精选12篇)
仰观浩瀚的宇宙,我们会为它的广阔无垠所震撼;俯察喧闹的尘世,我们会为它的复杂多变而困惑。在伟大的自然面前,每个人部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然而,人之惭以为人,就在于拥有可以思维的大脑,能从纷繁芜杂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出客观规律,并以此来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些“自然之律”一一科学中的各种定理,乃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最绮丽的瑰宝。
科学定理,不仅体现了宇宙、自然、科学之美,而且蕴涵着许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精髓。它们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改善火类生活、改变世界面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力量。万有引力定律与人类遨游太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与原子弹爆炸,就是这种力量最生动的体现。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探究科学定理的过程,不仅包含着艰苦的探索、曲折的历程和动人的故事,还有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悲伤,甚至还包括血和泪。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堪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我们每天出行的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下面我们就从汽车谈起,汽牛已成为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一)汽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其质量越大,重力也就越人,并且其底盘质量都较人,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汽车受到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在水平路面上时,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x,t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汽车对地面有压力,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汽车过拱桥时因要改变运动状态(可看作圆周运动,需向心力),桥面对车的支持力小于重力,车对桥面的压力也就小于重力,而在过下凹路面时,则与之相反。(二)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的阻力。在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尾部尘土飞扬,因此汽车后窗玻璃通常都是固定不能打开的。在高速小轿车后面还有类似飞机一样的尾翼,可防止高速行驶时因向上和向下的气压差而形成升力,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力,从而使摩擦力减小,影响行车安全。(三)汽车前进的动力来自地面对主动轮(大多数汽车是后轮驱动)向前的摩擦力,而从动轮(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后。(四)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合力为零;加速时牵引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前;减速时则与之相反。汽车转弯时,司机要转动方向盘,地面给车一个向内侧的摩擦力以改变车的运动状态(弯道处常常外侧比内侧高,同时使支持力和重力也形成一个向内的合力,防止因摩擦力过小不能提供足够的向心力,从而导致汽车转弯时出现向外打滑现象,以致引起侧翻)。而且汽车在转弯时,乘客会因为具有惯性向拐弯的外侧倾倒。汽车急刹车(减速)时,司机踩刹车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急刹车时),从而使车作减速运动,乘客也会闪惯性向车前方倾倒;加速或突然启动时,乘客又会因惯性向后仰。(五)不同用途的汽车,车轮宽度、大小和个数不同,与汽车对路面的门i强大小有关。车轮表面做成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人摩擦。在冰冻的路面上行驶时,常在路面L撒盐或煤渣,在车轮上套上防滑链来增大摩擦,而且要减速行驶。(六)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比较宽大,这样就减小了对乘客身体的压强,使人乘坐着感觉舒服一些。汽车修理中用的千斤顶等利用密闭液体能够传递压强,用较小的力就能获得较大的动力。(七)大量应用了简单机械: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刹车杆、调速杆等装置是省力杠杆。(八)汽车爬坡时要换成低速档:由P=Fv可知,在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获得较大的牵引力。(九)汽车行驶中还涉及速度、路程、时间及计费方面的计算,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等问题。(十)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交通管理方面要求:
1、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2、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能减小摩擦、惯性等;
3、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④严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
二、热学方面
(一)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等内燃机,利用燃料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二)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三)冬天,为防止水结冰反常膨胀冻裂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而在寒冬时用冷水洗车比用热水洗车好,这样不易结冰。(四)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可防止车内的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玻璃七。(五)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因扩散现象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六)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在空调打开后要开好门窗,可减少热抟递。(七)环保汽车使用气体或液体燃料(如甲烷、乙炔、氢气、乙醇等),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三、声学方面
(一)汽车喇叭振动发声,而发动机的噪声又要尽量减弱(发动机的烟筒上装配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路旁边居民的影响,在道路旁设置屏障或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喇叭发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声波形式通过空气向周围传播。
四、电学方面(一)低J玉对人体相对安全些(在干燥环境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7),所以供电系统均为低电压(12、。或
24、)。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的原理是根据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工作的,它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二)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又利用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三)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四)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迅速传到大地,避免因静电堆积而放电引起灾难。
五、光学方面
(一)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二)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三)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人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四)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五)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六)汽车的雾灯发黄光,是因为黄光不易被散射,在雾天更容易被远处的人发现。
六、汽车上的新技术现在许多汽车还应用了电子防盗报警器进行防盗,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以节省燃油和减少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安装导航定位系统(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美同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进行定位、测速等,安装ABS(使车轮与地面之间保持接近滑动又未滑动状态,缩短刹车距离)+EBD(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高速计算出四个轮胎由于附着不同而导致的摩擦力数值,然后调整制动装置,使其按照设定的程序在运动中高速调整,达到制动力与摩擦力的匹配,以保证车辆的平衡和安全)防止汽车在急刹车时出现甩尾和侧移。
关键词:质量分布,合外力,和力矩,角动量守恒
一、常见的物理知识应用
1、质量分布和物体平衡
质量分布的巧妙应用在生活中有很多, 在物体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质量的分布。下面是一些质量分布的利用。
如图玩具叫做平衡鹰。初次玩时感到很惊讶, 感觉被施了魔法。后来写下力学的相关知识以后才了解了它的原理。
老鹰的嘴含一铁, 身体其他部位是塑料制成。这就导致鹰的身体重心偏向嘴部。在加上鹰的两对称的翅膀在嘴部前部分, 这也将身体后方的质量抵消。塔顶的凹槽恰巧扣住了鹰嘴, 这也使鹰嘴不滑动。从而使鹰展翅在塔尖。这是质量分布与物体平衡的一个很好的一个结合。
和平衡鹰有有着类似的原理的还有不倒翁。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了底部。由于重心可以再底部晃动, 这就导致不倒翁可以来回摆动。人们也利用了不倒翁的工作原理, 即重心越低越稳定。人们在设计汽车时降低底盘尽而达到运行稳定的目的。
质量分布的巧妙运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常在力学的计算中重心的测量和计算是最为关键的, 是测量和计算的第一步。所以在有所有重力场中, 没有重心可能就无法进行对物体的力学研究。
2、力和物体平衡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合力为0, 好像没有受力, 可近似认为满足牛顿第一定律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合力为0) , 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力在平衡状态的应用就更为常见了。日常生活中力的大小怎样得到的?大部分是通过测量, 比如用测力计, 在平衡时读取即可, 用的就是力的平衡。去市场买菜, 称测得的重力对应的质量。飞机在飞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匀速飞行时的飞机引擎的推力就等于摩擦力。这些都是力和物体平衡的运用。
3、角动量守恒与物体平衡
在大学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力矩M。M=F×L, 即位移和力的叉积。它就是一个旋转力或角力, 物体转动就是力矩作用的结果。
物体转动是不是平衡呢?首先我们要明确, 并不是转动就不是平衡。在刚体绕对称轴或中心惯量主轴转动, 合力与和力矩大小为零时, 物体就是平衡的。
为了研究转动时的平衡, 我们要知道另一个物理量, 角动量L。, 即位移和动量的叉乘。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量, 又称动量矩。角动量和力矩之间也有着联系, 即某质点对参考系的角动量L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该质点的合力对这个质点的力矩M, M=dL/dt。当力矩为零时, 有L不变。当合力与合力矩为零时, 即有总的角动量不变, 此时物体处于静止或绕定轴转动。
在生活中角动量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例如走路当你的左脚固定右脚向前迈步是, 你的身体会产生一个力矩, 为保持角动量守恒, 就要产生另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地力矩。这时你的左手会向前摆动, 右手向后摆动, 这两那个力矩的叠加就使得角动量守恒, 进而人身体不转动。人体角动量的应用在体育运动中是很多的。如赛跑时手臂摆的幅度越大步子就越大, 运动员在掌握好频率以后就尽可能地靠大幅度摆臂来提高速度。在有些体育项目中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旋转的更快, 就要重大角动量, 如跳水等。角动量也应用在了直升机中。在没学习角动量之前, 我没有太注意直升机的尾翼, 其实它是一个利用角动量来实现机体稳定和改变方向的装置。
二、常见力学知识的计算
1、重心的计算
物体的重心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即密度ρ (x, y, x) =常数, 此时若以表示Ω的体积, 则重心的空间坐标为:
这是数学中重心的计算方法, 物理中计算重心最简单的是悬挂发。但在现实中物理范围对重心的计算要复杂的多。如飞机的重心的计算, 可以使用千斤顶坐标系中的重心计算法等。
2、力和角动量的相关计算
关于受力与角动量的计算我列举了一道题。如图当飞机作稳定航行时, 如图所示, 当飞机作定航行时, 所有作用在它的力必须相互平衡。已知飞机的重力P=30k N, 螺旋桨的牵引力F=4kN。飞机的尺寸:a=0.2m, b=0.1m, c=0.05m, l=5m。求阻力Fx, 机翼升力Fy1和尾部的升力Fy2。
分析, 先取参考点O对飞机进行分析, 取经过O点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 取经过O点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由于飞机匀速直线飞行, 所以处于平衡状态。则Fx=0, Fy=0。得水平的牵引力F的大小等于飞机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 竖直方向的机翼升力与尾部升力大小和等于重力大小。在运用物理静止时角动量守恒, 即和力矩为零。计算各个力对O点的力矩, 在进行相加进而得到合力矩。
最后联立各式, 求未知变量。
解:
从上题我们可以看到, 物体的平衡考虑的两个方面。在中学时我们只考虑了前一个, 即和外力为零。而后一个是和力矩为零, 即角动量守恒。
直结:力学中平衡计算要掌握好重心、受力分析、角动量等。
参考文献
[1]朱淑.从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谈刚体的匀速定轴转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
时 间:2013年11月12日
地 点: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座谈人:李永健【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初明锋【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慧萍【《齐鲁周刊》社长、总编辑】
殷晓松【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拟任)】
王京【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
解永敏【《齐鲁周刊》副总编】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民营银行即便落地,仍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
张慧萍:大家都比较关心山东金改,金改能给老百姓带来些什么?
李永健:金融改革有三个问题绕不过去,一是利率市场化,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也就是汇率市场化,再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
利率的市场化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多年来,老百姓的钱真正用于投资理财的渠道很窄,也很受限,大多习惯于把钱放到银行里,但目前看所得收益跑不过物价。有一个数据显示,就购买大米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而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4%。也就是人民币外升内贬。
解永敏:贷款利率市场化不是已经放开了?
李永健: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放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企业融资,基本上早已实现了自发的市场化。有多少企业能按基准利率从银行得到贷款?不足10%,90%以上企业贷款远远高于基准利率。前不久在寿光调研,一家传统农业加工企业从银行融资利率是11.5,银行在上浮利率基础之上还收了一笔财务费,这该不该收?不该收,但企业在与银行的对话中银行仍处强势。企业从银行融到的资金除上浮部分,还要加一笔额外财务成本……这就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到12—15个点。
更重要的是存款利率市场化问题。存款利率真正市场化了,对老百姓来讲就多了选择的余地,但伴随着的要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下一步,国家还可能出台商业银行破产法,没有破产法就意味着银行仍然躺在政府怀抱里。
丁爱波: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办民营银行,为什么至今没有一家民营银行落地?
李永健:因为还有很多制度需要完成。存款保险制度没实行,商业银行破产法没出台,只是要求它自担风险。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不是市场化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度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程度,无论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或民营银行,都得在平等的市场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实现平等,所以民营银行落地还需要等待。
张慧萍:许多问题解决不了,就使民营银行像后娘养的孩子。
李永健:可以这么说。但民营银行真有了,法律健全了,市场主体地位也是平等的,就能竞争过国有银行吗?很难。比如市民有100万资金,街上有国有、股份制和民营银行,他会首选谁?肯定是信誉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
即使利率实现了市场化,民营银行为生存必然要提高利率,其融资成本就高于其他银行,盈利空间也就缩小了。与此同时,一些优质客户已被国有或股份制银行所垄断,民营银行只能服务于小微企业、三农客户,从风险角度看,这些客户基本上财务不透明、抵押物价值微乎其微、信誉参差不齐,属高风险群体,这就意味着所形成的不良率高于一般银行。利率高、风险大,盈利空间当然会很小。
张慧萍:我们社会的信用体系也不完备,这会为民营银行运营带来很多困难。
李永健:对,我们目前还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纳税、消费等来了解一个人的信用,而这一体系建设不是三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丁爱波:民营银行的设立是不是已超出省一级政府的职能范围?
初明锋:有些事情需要去争取。
张慧萍:一位以色列媒体专家曾向我谈起以色列的贷款,她说以色列有本杂志,创始人没有实物可以抵押,他把想法写成一个报告交给银行,银行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商业价值,就给了他贷款,他通过“点子抵押”贷款做了一份相当著名的杂志。这种通过创意来完成抵押贷款的行为,在中国有没有可操作性?
李永健: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有着相当大的背离。在我们的认知里,吃你的饭应该给钱,但你若只为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想法,这就很难给你钱。我们对创意的商业价值认定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也是我们在创新产业方面的先天不足。
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还只是刚刚破题
解永敏:山东“金改”涉及保险的篇幅比较大,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否谈谈山东保险业的改革方向?
李永健:金融三驾马车,我们最薄弱的一块儿就是保险,但这也是最有潜力发展的一块。去台湾考察的时候我发现,台湾保险业的密度和深度比我们要高得多,是我们的十几倍。按台币来说他们的人均年保险额是11万元,折合人民币24000元左右,而我们山东人均年保险额只有1200元左右,而且他们的保险密度是18.5,我们是2.25,从这些方面看我们保险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殷晓松:这些年来,中国寿险业是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上发展起来的。国外很多国家对长期寿险、养老险等都有一定税务递延优惠,很多国家在早期甚至是税务减免。而遗产税是保障类产品得以普及的重要支持力量。这些在国内寿险市场中是普遍缺失的。寿险前十年是友邦引入的营销员制度在支撑,后十年是银行保险在支撑,过往两三年则陷入与其它金融产品竞争回报率的低潮期。这两三年内,投资方面的瓶颈被显著打开,起作用可能会在中长期内显现,销售渠道瓶颈依然比较明显。
nlc202309040916
李永健:保险的三大功能,我们只注重了经济补偿功能。保险最有潜力的功能是参与社会管理,但我们现在刚刚破题,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将来把社会管理功能利用好,我们政府也就不用这么忙了。
王京:就现在的实际来看,最需要、最渴盼的是哪些保险种类的发展?
初明锋:从我们农业大省的地位出发,要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再就是各种责任保险,现在覆盖面比较大的是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下一步需要与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一些要害领域的责任保险,而且部分险种还有希望进入强制保险范畴,比如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科技与保险融合问题。保险业与科技创新产业的融合是很重要的内容,一些高新区已开展了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保险种类,比如“首台套”的保险,为研发人员的责任保险,研发与高管团队的意外保险等。下一步,我们山东争取多进行一些保险险种的试点,把保险工具为经济与民生事业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露端倪
解永敏: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喊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李永健: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是这样的架构:主板和中小板1500多家,在最上面,往下是创业板,一共五六百家,再往下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代办系统,三百来家。场外市场过去是零,这几年刚刚开始。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倒金字塔状,健康的资本市场体系应该是正金字塔,宝塔尖上的应该是主板,优质的大盘蓝筹,往下才是创业板和场外市场,在美国叫分担市场,而我们的结构正好相反,资本市场的主体来源缺少稳固性。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是要把我们的资本市场往正金字塔分布结构打造。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是资本市场体系不符合中小企业需要,很难从中得到融资,银行机构又嫌贫爱富,所以造成了目前这个局面。
张慧萍:“山东金改22条”明确了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方向,提出“近期目标是将中心打造成为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这个平台的架构体系和意义何在?
李永健:我们打造的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是要构建最底部场外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个平台设计了普通板、培育板、展示板三大板块。普通板是企业上三板达不到条件,但又有一定业绩,成长性还不错,就可以在这里挂牌,实现股权交易和托管。上培育板的企业是在普通板里表现很好,将来很有可能要上三板的。展示板是零成本,是一个集信息发布、融资服务、会员管理、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行情数据、金融资讯为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型金融平台。展示板一推出,挂牌的企业就有1188家。
解永敏:日前,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首只私募债券产品,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李永健:如果只通过股权交易和股权抵押贷款,仍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私募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企业单独发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发集合债也可以。这一次我们共发布了5支私募债,涉及到8家企业,总共融资一亿零五百万。这并不多,但其可贵之处是又为中小企业找到了一条融资渠道。另外我们又把银行的4单产品总共6个亿也在这个平台上挂牌,解决了中小企业投资的需要,也丰富了产品品种。下一步,还将把基金份额、信托产品等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推出来,一些实物资产也可以在这个市场上交易。
伤心时,在纸上写下悲伤,看着笔触与纸的交会,把泪水毫不保留的刻画在眼前的白纸上,像一封对自己泣诉的信,让自己渐渐了解内心真正呐喊,吼出了秘密,无声地吼出不敢说的心情。如果纸从没出现,又会有多少记载着磅礡情感的文章会被时间抹灭,惊世的研究又有多少给沉积灰尘遗失在科学家的心中,无法宣告世人。没有了纸,没有真挚的心灵交流;没有了纸,就没有迈向进步的阶梯。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纸却慢慢地走下曾经辉煌的舞台,用手提笔所刻画出的作品已渐渐被取代,被一面屏幕、一台主机、一格格按键和一颗逐渐冰冷的心。虽然在环保意识抬头的现在,纸本不再是主流,但曾有作家在文章中写道:“一本小说珍贵的地方不在内容的华美,而是在那翻开书页后,那真诚的感情,那种“书香”不是电脑打得出来的。”只要曾亲手感受着书页在手中轻抚而过的感觉,曾闻到文字的“香味”,我无法想像世界被电子全数吞噬的未来。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春节
北京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 初二至十六、“东岳庙” 初一至十五、“白云观”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闽粤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了下来。广东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民居
闽南、粤北和桂北
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蒙古
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
羌族
羌语称碉楼为“邓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第二单元第二课
六上《品德与社会》课前准备
美食
内蒙古
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该民族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佳肴,是蒙古族招待外宾和贵客的传统名肴。
陕西
臊(sào)子(读音为轻声)面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面食,以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名小吃。陕西省臊子面历史悠久,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其实臊子面说通俗就是肉丁面或肉末面。
青海
甜醅是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在是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
甘肃
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
服饰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高山族
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
第二单元第二课
六上《品德与社会》课前准备
民风民俗
简介: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分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2)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相关法律:
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民族法是以民族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部门法,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各项民主权益,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从维护其统治需要出发,重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还以法律的形式来调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政治上实现了平等,党和国家制定了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体系,这是民族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分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三个板块。课文紧紧抓住“塑料”这一现代工业品的典型,让学生了解到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学会通过事例分析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结合单元主题,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与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在我们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同时也知道因为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不当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白色污染”,从而让学生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塑料产品,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认识塑料的广泛应用
1.揭题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在德国化学家贝耶尔研究的基础上,用两种化工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它就是塑料。塑料一经问世在全世界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甚至超过了曾经称霸世界的钢铁。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个话题。【出示课题: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2.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从学习用品、家庭用品、玩具三方面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你们找到了吗?
3.同桌用1分钟的时间相互挑战,比比谁说得多。
4.学生从三方面交流、展示、介绍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塑料用品真是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板书:关系密切】
5.塑料制品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在农业、工业、医学领域、建筑、科技国防领域(相机出示课件:塑料大棚、汽车、摩托车、一次性针筒、塑料水管、神舟七号图片)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等新型塑料的出现,它应有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时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废弃品制作“塑料。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直观地联系起来,再通过学生列举及展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塑料制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情境体验,感受“白色污染”
1.老师还带来了一件塑料制品,就握在我手里,猜猜是什么?(拿出几只塑料袋)塑料袋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它集中了塑料便宜、轻便、防水、色彩多样等特点,又被称为方便袋。你们用过吗?
可是大量使用塑料袋却产生这样的结果。(播放ppt)
2.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3.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污染着环境,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多难看哪!塑料废弃物有一个令人憎恶的名字,俗称【板书:白色污染】。(解释白色污染)它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呢!请轻声读读书上64页的“小资料”。
看了小资料,你对塑料又有什么了解?(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塑料的危害不仅多而且持久,所以英国的媒体把塑料袋称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
4.引导辩论:对于英国媒体的评价,你同意吗?说说理由。那白色污染到底是谁的错呢?(是人们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造成的。)
5.辨一辨:看这几张图,对他们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的方法用手势作出判断。(出示ppt)
小结: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但塑料本身没有错,错在人们使用不当。我们只要合理使用和处理,【板书:合理使用和处理】就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对塑料的认识。以塑料袋这个最常用的塑料制品为切入点,进一步加深对塑料优点的认识,而后话题一转,通过图片对生活中的“白色污染”进行聚焦,将问题集中化,向学生展示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塑料厌恶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对“塑料袋是否是人类糟糕的发明”进行辩论,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地评价塑料,来提升他们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图片中的行为进行辨别,认识到我们要合理使用塑料,正确处理塑料垃圾。]
三、思考:合理利用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做过小调查,说说我们自己或家人在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哪些塑料垃圾呢?你是怎么处理的?
2.科学家们已经在为减少“白色污染”做努力,他们正在研究可降解塑料,让塑料很快分解,减少污染。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既合理利用塑料,又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呢?
(全班交流)
小结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一是不用,二是少用,三是正确处理。)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产生了哪些“白色污染”,思考如何减少“白色污染”。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环保行动打下认知基础。]
四、行动拓展。
1.在地球被白色污染包围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宣传员,把你的好办法、金点子写在作业本的《倡议书》上,回去读给家长听,也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
2.思考:课外调查一件工业品,从利、弊两方面思考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例如:电脑与我们的生活,汽车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小结整理本课所学所得的基础上,向他人宣传,让更多人达成共识: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借助课外拓展作业指导学生继续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工业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一、总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物理已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们一定很熟悉茶叶蛋的吃法, 鸡蛋刚刚取出来的时候, 如果想马上剥壳吃鸡蛋, 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诀窍就是, 把刚刚取出的鸡蛋载凉水中稍稍浸泡片刻, 然后再剥壳吃鸡蛋。
这里就可以看出, 一般的物质 (少数几种例外) , 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但是, 物质受热或者冷却时候, 伸缩的程度也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来决定的。鸡蛋是由蛋壳, 蛋白, 蛋黄三部分组成。因此, 三种不同的物质, 其伸缩幅度也有所差异。在温度变化明显的情况下, 蛋壳与蛋白的伸缩程度产生不一致。把刚刚取出的鸡蛋载凉水中浸泡, 因为鸡蛋还处于高温, 蛋壳温度骤变, 收缩加快, 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 还没有收缩, 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 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 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 因此, 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二、具体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1、物理光学与实际生活
人类生存需要光。设想宇宙无光, 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 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 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 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 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 除为了节省能源外, 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 而日光管是平行光, 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 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
2、物理电学与实际生活
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 都来源于发电机, 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 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 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 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 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 电动机将不能转动, 电力机车不能行驶, 电器都不能工作, 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 电是人类的好伙伴, 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 我们就可以驯服它, 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三、物理教育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开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方式
对于中学物理而言, 对于抽象思维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困难一般都是在抽象思维上掌握不当。教师可以在引入生活场景的同时, 带入新的知识点, 具体形象地为学生解答抽象的物理知识。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课堂中,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生引入新定律, 根据同学们坐车的经历, 身体前后倾的情况, 以尽在汽车突然停止时的情况呢?生活中会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 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之后, 教师可以提出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以此定律来解答疑惑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 刺激学生积极思维,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将物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 获取物质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 可适当给学生布置实践类的课后作业, 通过类似的实践调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又强化了其积极愉悦的体验感悟, 久而久之, 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强。
3、增加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比重
大多数时候, 学生由于学习压力, 没有时候来进行实际生活的调研。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学校统一组织物理实验。通过学生们亲自经历的实验后,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对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物理教育应该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的培养。物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用物理来认识生活, 并走向社会。因此, 教育工作者们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总结物理知识, 再用物理知识走向社会的能力。学生在从自然界、生活中升华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就能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 也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 使学生领域到物理的奥秘与乐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此, 本文从具体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如下阐述。
关键词:物理教育,实际生活,中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向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2 (2) :62.
[2]江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9 (26) :196-197.
[3]梁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学参考, 2008 (4) :2-4.
如此严格的标准展现了中国政府重建农产品信任的决心,但这项标准的执行力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在“食毒时代”生活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农产品的基本信任,我们开始不信任大地上生长的物产。
如何重建我们对农产品乃至对社会的信任?如何让中国农业脱离低层次的生产模式?这是未来几十年内,我们所需要解决的基本命题。
从“易粪相食”到信任农业
吴恒从未想到,自己会因创办食品安全网站,绘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而一跃成为“网络红人”。2011年6月,研究生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上线。他的食品安全报告称国人“易粪相食”,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人能独善其身。
据悉,“易粪相食”,这个词语是受《左传》中“易子相食”的启发。所谓“易粪相食”,就是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
每次听到这些人沾沾自喜的口气时,我们总不免悲从中来——我做的鸡翅有问题,我不吃鸡翅,但是我会喝牛奶;我卖的牛奶有问题,我不喝牛奶,但是我吃鸡翅。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杀虫剂在继续使用着,顽固的残毒继续在土壤中积累起来,这一点几乎是无疑的,我们正在向着危险前进:在蚯蚓和萤火虫逐渐消失的世界里,人类能够逃脱伤害?
土地的毒化是乡村衰败的开始,也是农耕文化崩溃的前兆。因此,重建农业实际上就是重建一种文明,而要重建这种文明,值得信任的土地和值得信任的农业是这种文明的基石。
何为“信任农业”?专家给出的定义是:以安全、有机农产品生产为抓手,通过提升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在构建生态良性循环的安全农产品生产体系的同时,以信任和理解为纽带,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物流链,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互惠及信任的供销关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及生态效益俱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本“有机农业教父”藤田和芳认为,当前中国的农业需要进行三场革命:第一,在农田中的革命,开发新技术代替农药化肥;第二,在流通领域的革命,把安全食品直送到家;第三,也是最难的革命,就是消费者意识上的革命,不再“以貌取菜”。而这三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从这一点,我们也便能够看出,信任农业不仅是一场产业革命,也是回归人性和回归自然的革命。不可否认,如今的信任农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种困难,实际上就是重视效率和生产的价值观,与珍视生命与环境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信任是最高级的商业价值
什么是信任?信任与商业之间有何关系?
美国《管理学会评论》告诉我们: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第一,信任者愿意处于一种脆弱地位,这种地位有可能导致被信任者伤害自己;第二,信任者对被信任者抱有正面期待,认为被信任者不会伤害自己。简单地说,就是信任来源于对对方不采取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的信心。与其说信心不如说赌注,没有人知道,别人会不会利用我的信任来伤害自己。
信任是一种最高级的商业价值,因为失信,太多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倒掉。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过后,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失信的蒙牛集团为信任缺失所付出的代价是,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销售推广力度以及加强奶源安全的多重检测措施。数据显示,蒙牛2008年的销售及经销费用较2007年的33.02亿元,增加至44.28亿元。其中广告及宣传费用占集团销售收入的比例增长了2.1个百分点至9.3%。
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三聚氰胺事件大大拉升了洋奶粉的销量,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使得洋奶粉涨价显得“底气十足”,然而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让人发现并非所有外来的和尚都会念经。
事实上,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惠氏、雀巢等品牌大多存在代工生产现象,而且存在多个品牌同时由一个企业生产的现象,但这又如何呢?太多中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在多年的时间里,已经透支了它们的信用。消费者们只能选择相对值得信任的国外品牌。
这是一种强迫信任,因为我们对此无可奈何。
生活里的人道关怀:主妇决定农业品质
改变首先从民间开始。“春江水暖鸭先知”,农业的变化,城市的家庭主妇最先感受得到,实际上,她们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品质与高度。
阿紫是一位有机生活主妇团购的资深成员,自从孩子出世,她就开始到处寻找更干净的食物,“孩子这么小,我只希望他有平凡的健康,不要被食物侵害。”除了每周参加有机生活主妇团购,阿紫还在淘宝上寻找各种有机食物,虽然这些有机食品价格不菲。
阿紫甚至不敢让婆婆知道她买的是有机食品,也不敢告诉婆婆这些食品的价格,婆婆偶尔还会抱怨两句菜太老了,但阿紫觉得这是值得的,“和健康相比,多花点钱不算什么,这是对健康的长期投资,虽然一下子看不出来,但我是认同这个支出的。”
阿紫和有机生活主妇团购的发起者姚飞和刘宇璟都认识多年,信任她们所挑选的农场和食品,“团购有机食物,省事很多,选择也更多。”
实际上,这种主妇联盟的模式,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就兴起。全职主妇Sawako Ariyoshi意识到农业化学物质的危害,并发起了有机农业的运动。与此同时,农场主Yoshinori Kaneko召集当地的家庭主妇,讨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10个主妇家庭和他签订协议,共同购买农场所提供的有机种植大米、玉米和蔬菜。
主妇联盟所推动的共同购买运动不但能凝聚更多的消费者,还能鼓励农业生产者有机种植。更重要的是,这种共同购买使得消费者和农夫直接面对面交流,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推动了本土有机农业的发展。
姚飞笑称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两头做工作,一方面告诉农场,应提高品质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让消费者明白农场经营的不易,不要那么挑剔。实际上,有些有机食物的口感是会差一些。大多数人去买东西就喜欢要品相漂亮的,还专门捡大的,但姚飞去市场上买一些非有机的水果蔬菜,大多是选的品相不好的,那种很直的胡萝卜是坚决不买,“比如去买土豆,我会挑那个整堆都不好的,这样相对靠谱。”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同学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实际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同学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同学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教材主要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感受交通的作用,增强同学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同学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同学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和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震动心灵的生长之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让同学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同学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
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
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和交通建设发展状况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
1、播放北京奥运交通实时画面以和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视频。
2、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活动二:“结合生活,谈论交通”
1、将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开展研究活动:衣、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同学可收集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课前)。
2、小组相互交流各种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当之处。
3、同学选择自身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画出它的运输经历,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活动三:“交通使山区变了样”
1、课件出示:我县以前山区生活、经济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引导同学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
3、课件出示:山区里由于有了交通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
4、教师小结。
活动四;“课外延伸,憧憬交通”
这个周末,我闲来无事,看到公寓的卫生间很脏,而且玻璃窗上结了很多蜘蛛网。于是就拿起布擦了起来,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也就一点点不觉得麻烦很疲惫。舍友见到就就在一旁劝阻到:哎呀,别擦了,这本来就是一个简陋的地方,又不是咱们家,何必费时费力呢。关于舍友说出这种话,我感觉又惊奇又无奈。当然,这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主意。搬到一个生疏的地方,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条件又欠好,自己肯定不会情愿去处理。可是反过来想一想,这是自己住的地方,自己都不想办法去让这个地方越来越好,那么你的日子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咱们仅仅习气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舒适的日子状况里,在这基础上去组织自己的日子,然后说自己活得很精致。可是当到了一个糟糕的状况时,却不情愿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延伸,直到自己腐烂。
谁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因此,说到植物,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等植物。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对植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无疑是重视的。这种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学科和农业有关,和粮食生产有关。2011年10月31日,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70亿,解决吃饭问题无疑是地球人的头等大事。最近的好消息是,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攻关,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百亩水稻田上取得重大突破,平均亩产926.6千克。如果这一成果获大面积推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可提高至700千克,成为全球水稻平均亩产最高的国家。
美国科学家呼吁加强对植物学基础研究的投入。他们计划对小麦、玉米、番茄、拟南芥、苔藓和藻类等植物品种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准备探索的课题包括:如何令光合作用更有效率?如何有效进行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是如何感知温度和昼夜长短的?植物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决定何时开花的?植物如何控制根系的形态和功能?是什么使某些细菌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疾病?植物如何识别有益菌和致病菌?激素如何控制植物从胚胎到衰老的生命周期?他们相信,植物学基础研究带来的一些新发现,将对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包括粮食生产、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自植物世界的灵感
植物世界一直是无数基础科学发现的灵感所在,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从对豌豆的研究观察中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法国地球物理学家麦兰,从向日葵的朝向现象发现了生物的昼夜节律。诺贝尔奖获得者萨姆纳从刀豆中首次获得了尿素酶的结晶,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林托克通过对玉米的研究意外地发现了玉米中的可移动基因……
揭开遗传奥秘的孟德尔,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各种农活,并对植物的遗传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他的豌豆实验。他从34个豌豆品种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这些品种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和矮茎、灰色种皮和白色种皮等等。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经过整整8年的辛勤劳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后人称之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进行豌豆实验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才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他还对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为此,他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直到1865年才向科学界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可惜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说:
“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直到他逝世16年后,这一预言才变成了现实。
植物能告诉我们很多事情
在科学界,从事植物叶柄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不如从事黑猩猩大脑的研究那么诱人。但植物世界里却有着众多诱人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和发现。例如,红杉树是如何将数吨重的水传送到高耸的顶部的?橡树强壮的树枝又是如何承受地球引力和强劲飓风的?植物结构的复杂性显然远远超出了工程师们的想象,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机制,工程学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自从法国地球物理学家麦兰从向日葵的朝向现象发现了昼夜节律,人类对它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简单地说,昼夜节律即生命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亿万年来地球昼来夜往,永不停息。正因为人体的与之相适应,人类才得以生存下来。生理节律遭扰乱,会导致食欲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增多;施用药物的时间不同,疗效也不相同;肿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也有昼夜差别。一般来说,人类的生命力在午夜最低。
航天飞行的昼夜节律与地球上的大不相同。它的周期与航天器的轨道有关,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器,轨道周期约为90分钟:航天器在地球的向阳区域飞行时是白天,在地球的阴影区域飞行时则是黑夜。因此,24小时内有16个昼夜变化。在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不适应这种昼夜节律,不仅在天上睡眠不好,返回地面后还会有睡眠失调现象。如今,借助于航天器的灯光布置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亮度变化,保证了航天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光合作用的魅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植物学研究,不仅在深化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其成果更是众多实际应用的源泉。科学家知道,通过生物化学途径实现的看似微小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以植物最基本的功能光合作用为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一种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结合进生物质中的酶。这种酶可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植物叶片总蛋白的30%,但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低效的酶,它使植物只能捕获阳光照射中大约2.5%的能量。如果我们能通过基因调整来提高这种酶对阳光能量的吸收率,比方说达到3%,人类就可以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了。即使无法提高这种酶的效率,通过对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进行基因工程的重新设计,也能提高效率。例如,如果能通过基因改造,将玉米和甘蔗的光合固碳途径加入水稻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抗旱能力,而且能提高产量50%。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能够复制光合作用的“人造树叶”。这是一张由硅、镍、钴和催化剂制成的纸牌大小的“树叶”,放人水中后,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氧气和氢气。把这两种气体收集并储存在燃料电池里,可供发电使用。这个设备由储量丰富的廉价材料制成,而且很轻,是完全便携的,不需要线缆,除了收集气体的装置外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如果使用更大的约一平方米的“树叶”,就可以为一个中等家庭提供所需的电力。而且其安装和维护成本远低于现在的太阳能光伏板,科学家希望它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廉价的可再生能源。
幻想成真并非不可能
植物世界里有太多的奥秘值得人类去探索。科学家相信,在植物的基因组里存在着数百种基因编码的受体。目前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的激素的受体。例如,植物中的某种光受体能感知附近植物的荫蔽,这意味着它能感知与其争夺阳光的竞争对手;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植物就会调整生长激素,加快其生长速度。当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在取得长得最高的优势的同时,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降低了。如果人类能掌握激素的复杂机制,就能用来控制植物的生长,让植物获得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干旱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对玉米基因的汇编指令进行调整,是否能使其根系发展与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并以此减少其对肥料的需求?因为确实有一些植物知道它们该怎么做,例如,甘蔗就和土壤拥有这种密切的关系,所以对氮肥的要求远远低于玉米。我们还可以想象如何通过植物生长出大量的生物质原料。包括是否有可能对草原上的牧草进行一些生物学上的改变,即通过“生物学精炼”途径,将牧草细胞壁上的纤维素改造成乙醇等化学物质。尽管目前这些还都只是科幻小说般的想象,但它们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一、大数据与小数据的比较
既有“大数据”这个概念,是不是还有“小数据”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这里讲的小数据,是指在传统技术和方法条件下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企业开展的市场调查等。大数据与小数据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从数据的规模或量来看,大数据体量巨大,规模已经超出了在常规方法和时间内搜集、利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小数据相对来说小得多,传统社会下生产的统计数据可以看作是小数据。
第二,从数据形态来看,传统的数据通常是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行数据)是指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大数据则是混合形态的数据。在大数据中,结构化数据占15%,更多的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图片、日志、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数据,这些数据大都是非结构化的。因此,大数据是混杂的。
第三,小数据是目标导向数据,价值密度较高。自古以来,管理国家需要的土地、钱粮、人丁、户口、兵源等重要数据,都是由政府组织收集的,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统计。这些数据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如我国的GDP核算,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CPI、PPI等价格抽样调查,都是围绕着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的具体目标进行的。大数据则是记录导向的,价值密度低。仅仅是为记录数据,并不是首先就有为了得到或解释某个特定事件的具体目的。
第四,大数据即时产生,随时可用。大数据是痕迹数据,具有并行化、在线化、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大数据可以同时运行很多个线程,数据本身在线上,不是在你的计算机或移动硬盘中。小数据大多数都是由机构或者个人找“样本”获取数据,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数据的使用者;如上网时留下的痕迹COOKIE文件全部予以记录。小数据生产的时间长,从测量到可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譬如,目前我国开展一项大型普查,从普查准备到数据发布前后需要2~3年的时间。而大数据是即时产生的。相对小数据的收集,大数据的获取省略了抽样设计环节,主体基本不介入调查对象的行为,也不直接与调查对象发生博弈,始终以观察者的角色直接对整体进行分析。
第五,从数据占有情况来看,在传统社会里的小数据拥有的主体是政府(包括政府统计部门和各专业部门)、企业、民间调查机构、科研机构等。而大数据则主要掌握在互联网公司手中,目前我国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基本上覆盖了吃、穿、用、住、行、社交等各个领域的数据入口,正在迅速构建自己的“数据帝国”,越来越多的数据将掌握在公司手中,数据私有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而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也只有具有技术能力的网络公司才能做到,通过网络爬虫在网络上抓取数据,然后经过数据清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二、大数据如何改变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1. 网络购物。
过去我们购物,主要是在百货大楼和超市。如果买贵重物品,要跑很多店,比较价格、品牌和质量,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网络购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后留下了海量数据,成为电商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通过数据挖掘,电商可以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品牌,也知道消费者会买什么?为什么买?在哪里买?从而通过网络推荐,介绍相关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搜索比较,买到更便宜、更中意的商品。
互联网购物的商业新业态的出现,促进了网上消费的大爆发,为我国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4年底,中国通过互联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例近1/4,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网上零售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当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的增速;消费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了60%。
2. 交通出行。
滴滴打车方便出行尽在掌握中。“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颠覆了路边拦车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让司机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目前,滴滴打车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大中型城市,未来的滴滴打车还能够为用户设计智能出行方案,为老百姓带来很多便利。通过大数据技术系统缓解了城市拥堵难题。公交站点的电子指示牌,告诉大家下一趟公交什么时候能到,非常精准。通过大数据还可以解决停车难问题,监控交通违章情况,使汽车保养维修更便捷。
3. 医疗健康。
目前,全国有2亿人次住院,已经诊断出的慢性发病人数有2.6亿,其中高血压1.6亿,糖尿病1.14亿,还有未被发现和诊断的。如果把这些患者的医药数据、患者的用药数据,包括电子监管码的销售、医保数据,汇集到一个综合平台,当输入某一个患者的身份证号,可以知道他得了什么疾病、最近用药情况、健康状况等,就可以把社会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而不是任何一个病都要到大医院去排队。目前,起源于深圳并迅速发展到其他城市的国内知名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就医160”,现已接入全国278个城市、2210家大型医院,医生资源超过30万,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400万。
4. 教育。
互联网在线教育就是在网络上学习,既通过课件、视频等学习,也可以实时互动讨论问题。互联网在线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大变革,这种教育模式突破了时空界限,不需要住校、上教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教师发出邮件后学生们的反馈情况。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职责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最近几年,慕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兴起,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平台汇集了全世界7000多门优秀课程,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在互联网上PK,只要讲的不对,立刻就有人指出;这就是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受此影响,国内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纷纷加入慕课平台,推出多门免费课程,受到世界各地学生的欢迎。
三、大数据如何推动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
1. 监控舆情打击犯罪,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近年来,源自国内外的一系列公共危机,清晰地表明我国已步入高风险社会;大数据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了解全社会对某项政策的评价、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等。我们出行坐火车、坐飞机、住宾馆都要有身份登记,遍布城市街道、公路的探头、天眼收集了个人出行与汽车交通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为公安机关破案侦查提供重要线索。
2. 避免国家福利滥用,促进社会福利公平。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困难群体通过保障性住房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保障性住房应该分给谁?“低保”应该给谁“吃”?最近,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提出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随着房产数据和银行数据的联网联通,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杜绝“开着宝马吃低保”情形的出现。
3. 推动征信体系建立与诚信社会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目前,我国央行征信中心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既有的征信内容已远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而“互联网+”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信息超出了传统金融框架,社交数据、资产变动、性格爱好、婚姻状况等一系列信息,都可成为全面描述个人生存、生活、工作的信用大数据,为每个人描绘出信用“全画像”。个人信用卡还款、手机、家庭有线电视、水电气欠费、交通违章等情况,都会成为个人征信的数据。阿里小微信贷为何敢对大量一无规模、二无报表、三无信用的小微企业开展贷款业务,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客户的信贷行为,掌握了企业的信誉度。从2010年开始,累计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投放贷款超过1700亿元,而不良率仅有0.87%。
4. 大数据在全面评价人才方面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才晋升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基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员职位晋升,二是基于专业技术的职称晋升。长期以来,干部的提拔、使用、考核,是在有限范围内进行的,具有片面性,导致少数官员带病提拔。大数据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从社交、博客、微博、微信、发帖、聊天记录数据,可以挖掘个人政治倾向、价值取向、遵纪守法、道德取向的信息;从闯红灯、醉驾、支付欠费的个人信用数据,可作为公务员招录考察、考核、提拔任用、评先的重要依据。大数据在职称评定、人才发现方面更有用武之地。大数据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通过查询学术成果收藏网站譬如“中国知网”,就能知道申报者在哪一年、在什么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哪些学术文章;通过百度搜索,可以知道申报者在专业领域获得过何种奖励,出版过哪些学术著作。
四、大数据如何探测人的身心世界
大数据不仅可以量化身心、监控人的健康情绪,还可以复制一个虚拟的“你”。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叫克里斯·丹西的人,在自己身上连接了大约700个传感器,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情绪变化,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情绪波动量化成一个个数字,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情绪起伏,从而让身心达到更佳状态。被英国《每日邮报》戏称是世界上“量化最极致的人”。
2015年7月英国的《金融时报杂志》发表了一篇《我们即数据》的文章,文章认为:只要把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通过传感器记录下来,并把这些数据跟应用程序绑在一起,很容易就可以预测、取悦你,把这种机器智能跟智能3D绘图绑在一起,就可以复制一个“你”。
五、大数据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社会
1. 人类将迈向智能化时代。
互联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政务、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人类将进入“智能一切”的社会。有一个作者是这样描述智能时代的生活片段的:智能卫浴为你自动调整洗浴水温,智能厨房会为你自动烹饪早餐;当你吃饭的时候,智能音箱会自动开启优美的音乐;或者为你打开电视,它会帮你自动拉上窗帘。无人驾驶汽车送你去上班;当你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智能桌子会立刻为你打开邮箱和一天的工作日程表。未来的日子如果没有智能机器人你将难以适应,就像现在如果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日子一样。
同时,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汽车在生产领域的大量使用,使大量的传统就业岗位消失,如商店售货员、汽车司机、外语翻译、专家等。美国著名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预言:未来社会智能技术在服务行业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劳动力大军将转移到医疗保健业、社会工作、娱乐及旅游业等关爱产业和体验领域,最终有可能导致工作的终结。
2. 人类将步入知识主义社会。
李建德的《社会制度演进大纲》,从“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决定生产力的性质、从而决定经济制度”这一逻辑出发,分析了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依次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稀缺资源要素的劳动、劳动保护能力、土地、资本,与之相应,人类社会出现于经历了氏族社会、纳贡社会(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土地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基于知识的稀缺属性及其对当代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高科技、计算机、互联网对未来社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知识最终取得决定性地位,预言未来制度演进的方向是“知识主义社会”,并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毋容置疑,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当今和今后一个重要社会形态,大数据无疑将加快这种形态与进程的演进。
3. 人类将迈向协作共享社会。
当今时代,免费、协作、共享社会已经初现端倪,譬如:免费下载软件音乐电影、免费WiFi使用,互联网共享教育、共享知识、共享音乐、优步(Uber)拼车服务、P2P金融服务、共享住房等。2014年,全球分享经济产生的收益达千亿美元。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预言:随着通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分布式太阳能、机器人、3D打印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广泛运用,将推动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形成,协作与共享将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从消费者转变成“产消者”,资源的所有权逐步让渡给使用权,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将从人类社会逐步淡出。
说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大数据给我们已经带来的或即将带来的改变和好处,但有些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克服许多障碍。一是大数据的广泛运用还需要突破许多技术瓶颈和障碍,如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方面的制约;二是实现大数据全社会开放与共享还要做大量工作;三是如何平衡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四是虽然大数据时代是“数即万物、万物皆数”的时代,但数非万能,数据有其自身的许多缺陷。为此,在2015今年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旨在重点解决大数据“共享、开放、安全”三大任务与难题。同时大数据被定义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通过对大数据知识的游历,我们也从中得到两点简单的启示:第一,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社会,无论是从2015年“两会”把建设“书香社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以及我们每个人适应这种发展转型的需要,我们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成就学习型人生。第二,未来社会一定是一个需要诚信、友善、法制的社会。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人在干,云在算”,要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
摘要:本文对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异同做初步比较;并阐述大数据时代人们的购物、出行、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或即将要发生的变化,以及大数据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 论文】推荐阅读:
化学工业与我们的生活06-11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11-0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12-10
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教学的有效融合论文07-15
作文我们的业余生活07-01
描写我们的生活作文10-27
我们如此的生活随笔11-10
我们生活的变迁教案12-28
我们的生活共享中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