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反思(精选9篇)

物理教学反思 篇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反思 篇2

一、态度之反思

教学反思旨在引领教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 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 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内心的自发行为, 毋须刻意追逐。但我们现在的反思, 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或者想发表一篇两篇文章, 能够升的上职称。在这种任务性和功利性思想指导下的反思, 会是什么样呢?网络下载”、“东拼西凑”、“移花接木”、“偷梁换柱”、雇枪手“炮制”、拉关系走后门、套编辑“近乎”、出高价买版面等等的歪主意随处可见, 这样的反思, 不仅不能让我们汲取教训, 总结经验, 而且还会把复杂的教育事业简单化了, 把艰巨的教育工作轻松化了, 把多样的教育方法单一化了, 更严重的是, 它把崇高的事业庸俗话了。所以我认为, 当“反思”以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去进行时, 还不如没有反思!

二、方法之反思

翻开我们教师的反思, 会发现, “爱”几乎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个赏识的眼神, 一句表扬的话语, 一记温柔的微笑, 或有意而为之, 或不经意而为之, 于是乎, 原来逃学的学生不逃学了, 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变的文质彬彬了, 原来的小霸王更是变成了“红花少年”……这种案例, 充斥于教师反思之中, 大有反思必谈“爱”, 无“爱”不反思的架势。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反思方法过于片面。

其实, “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全部的内容, “爱”的确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树立学生的信心, 但真正让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 是学生树立信心后的努力拼搏,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我们教师教育智慧的运用, 技巧的点化等等, 总之, 对于我们教育所产生的作用, 绝非一个“爱”字能简单代替。退一步讲, 即使有少数因“爱”而成功的教育特例, 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撰写反思的唯一内容, 因此, 教师写反思时, 要把眼光放远一点, 触角伸长一点, 思想再深刻一点, 直至把我们教育生活中那些能够引起反思、值得反思、反思之后会有所裨益的教育细节发掘出来, 让反思真正成为我们打开教育艺术之门的金钥匙。

三、提高之反思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教学 篇3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课前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记得我第一次上歌曲《共和国之恋》,通过反思我感觉到以下不足:1.我先讲了切分节奏,然后紧接着就讲后十六分音符,本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更容易唱准,却把学生的感受搞混了,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个节奏;2.演唱高音的时候,学生的音准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进行改进又再次备课,进行第二次上课,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我直接出示,先听我念,再请同学来念,然后总结节奏的规律,这个难点就这样攻破了。对于第二个问题高音的部分学生确实是很难唱,这和孩子的发声方法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激动,气息没有支持,很难唱到位,所以这里我设计让学生找一找本首歌曲的最高音是哪个音?它的出现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我们怎么演唱?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激情的演唱这里的乐段,接着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唱,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气息的运用,演唱效果进步很大。反思教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思路清晰。2.难点突破、重点突出。3.设计了诸如找错误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另外,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最后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我对教学方法、手段有了许多的改进和拓展,加强了自己在课堂中应变调控能力,做到了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并不断探索我的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

物理教学反思 篇5

通过品尝以后,孩子们聪明地发现糖果含在嘴里会慢慢变小,味道是甜甜的这种感知体验。但对于跳跳糖这种创新的糖果,孩子们都不认识,充满了好奇。我先尝试了一点以引起孩子们想探究的欲望好奇怪哦,真的在嘴里跳舞孩子们瞪大眼睛:老师,怎么跳的啊?老师,痛吗?各种各样问题纷至沓来。。。于是,我就在每个小朋友嘴里放了一点点,让他们感知一下跳跳糖有别于其他糖果的不同之处。

最后,我分组让孩子们把剥下来的糖纸粘贴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超级糖果上,这个环节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但由于自己设想的不够细致,固体胶根本粘不到吹塑纸上,匆忙中改用双面胶,以至于场面变得很混乱(自己在课后又对超级糖果进行了补救),才让孩子们把制作的超级糖果送到了主题墙上的超级糖果屋里。@_@我是分割线@_@ 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小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知识经验也都比较狭窄,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同样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糖果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惑力是无穷的,对各种各样的糖有许多话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大胆地探索、感知、想象。

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 篇6

一、反思成功做法

每一节课, 都有成功之处, 如充满吸引力的情境创设、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等。将在教学活动中自己认为在某一方面、某一点做得很不错或很成功, 感受最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 供今后教学利用。

二、反思漏失之处

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也会有遗憾, 并且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课前预设不到的情况。所以, 每上一节课后, 就要及时地从新知导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深刻的反思, 同时也把课堂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课后继续探讨。日积月累, 就能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会在这种研究中不断提升。

三、反思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 随着教学的展开和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而不能得到实施, 既而会有新的生成。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候也会因一些偶发事件, 使教师产生瞬间的灵感, 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若能把机智灵活地应对与处理的方法记录下来, 便会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四、反思同行共识

在观课、议课中认真记录那些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自己在对内对外上公开课时, 要虚心倾听观课教师指出的教学中的不足。如, 哪些符合学生实际, 哪些不受学生欢迎, 哪些学法指导不到位, 哪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教学中的闪光点, 需要继续发扬, 也需要记录下来, 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的依据。

五、反思再教设想

每上完一节课, 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 反思自己在这堂课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 教学方法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有何新招,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把记录下来的这些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同时思考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如何改进。

“教学反思”的再反思 篇7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入门到成才,都是有规可循,有矩可蹈的。一个年轻教师能成长为专业上的行家里手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因素,但能否学会“有效反思”是诸多因素中最核心的要点。叶澜教授就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里的反思主要针对教学反思而言,单从概念的角度界定,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发现问题,总结得失,通过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行为,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一种方式和途径。简而言之就是从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是教师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跳出模式化施教的最重要途径。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强调反思与成才的关系。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教学反思的关键是什么?反思首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具备反思的意识。

每一位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都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自我认定的教学常识和想法,这些从自我实践中获取的认识,在施教者看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这些认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者施教者的教学实践。尽管这些认识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有不合时宜的,这种短期稳定的认知一定时间内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当然,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理解认知的提高,一些常态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自然性”的修正。但这种修正并不是我所说的“教学反思”,因为这种改进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故而,这里强调的教学反思一定是一种自主性、积极性的行为。为此,有效的教学反思的第一步就是要甘于、敢于自我否定,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本人建构自我反思的概念,具备时时反思,处处反思的意识。只有不断打破常态思维形态才能引进新的思维方式,没有否定就没有进步。

具备积极、主动性的反思意识是有效反思的前提,但能真正达到实效,形成意识形态,教学反思能力才是核心。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反思能力。

一、对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是一切教学行为的行动纲领,对教学理念的深入反思是教学反思的最重要一环。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那么他的教学实践难免落入俗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将阻碍教学实践的实施。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养成对自我教育想法的反思。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反思的核心就是对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反思,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的实质重新认识。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身份特征准确定位,教师是谁?教师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节失败的音乐课,核心的关键绝不是课的内容不同,而是实施理念的差异。

二、学科专业知识的反思能力。教师是一个职业,职业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学科知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专业的能力的强弱。教师只有具备了本学科丰富的教学知识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学科知识的匮乏自然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教學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这是否与自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知识、素养有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高。比如在教授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时,作为教师必须有比学生的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知,不然文中出现“唤醒人们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门框上的那缕夕阳”的理解就不能解释深刻而富有意味。教师需要不断的充电,提升,及时更新知识,增加认知的厚度、宽度和广度。

三、教学艺术的反思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关于教和学的艺术。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有可能伤及师生双方,关闭教与学的通道,生发教与学的故障。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把教学的艺术性摆在教学反思的关键点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把握住教学的核心,掌控教学元素,巧妙地实施、高效达成。譬如同样教授《劝学》,有的老师能很好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燃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效完成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而有的老师因为实施方法的差异,把本该活力四射的课堂搞得死气成成,成为“哑剧”课堂,学习变成了熬时间的过程。所有从这个层面讲,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段调整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态度的反思能力。每一个走进课堂的老师对自我教学状态的了解是在最清楚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视这样的状态,甚至还莫名其妙的发火、吆喝、责备。把自己组织教学不当的原因归因为学生的不认真、不踏实。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况如何才能提升课堂的效率,才能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可能教师一定期限下的“怒火课堂”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长期行为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以后不但不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还有可能严重伤害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情绪,从而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打破教学恐惧的一个有效途径。

物理教学反思 篇8

2.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物理教学反思 篇9

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梯形的认识

课题名称:梯形的认识 姓名: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梯形和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柯贤武 四年级 数学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郧西县夹河镇中心小学 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掌握梯形与其他四边形 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 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观察生活中的梯形,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知识抽象化,深刻认识梯形。

2、通过平时观察,本班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好,讲授新课时更喜欢结合生活实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先有老师讲授,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加深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境的 设置让学生快速进入 学习状态中,在比较中 既能激发起学生探究 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有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片,遮住一部

分。

认识所展示的图形

意识地渗透了梯形与 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 系,为整体建构四边形 知识网络,理解四边形 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小练习——会认识梯形

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合作探讨,找出梯形

生活结合书本知 识 加深对梯形的认 识 引导学生利用所 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又要通过关键处 的设问有意识地促进

总结:梯形的特征

回答:梯形的高,底

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 逻辑性,促进知识的动 态生成。老师请学生从学 具袋中找出梯形,学生

百变梯形——不同的图形变梯形

动手操作,用长方形剪梯形

会根据头脑中梯形的 模型来寻找,这是将概 念内化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回 顾反思,让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能有系统、整体 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 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 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 的创作意识和应用意 识。

回顾反思

回答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上课表现积极的学生加 1 分,同时又能回答正确的加 2 分,最后合计小组总分。

八、板书设计

1、课题——梯形的认识

2、画一个梯形

3、上底、下底、腰、高

4、关系图: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梯形及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

因为有了做平行 四边形的活动体

验,现在做一个梯形,学生能自己寻找材料,自己设计,方法多样,教学时我也放得 比较开。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梯形的特征。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紧扣教材 中问题进行,突出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在最后的教学中,有意安排了一些通过折、拼、剪等图 形之间转换的操作活动,我想这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今天教学了梯形的认识,相对来说教学内容较多,实际教学时还是比较顺手的,因为有平行四边形的 学习作铺垫,学习过程也与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过程相类似,先做梯形,比较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认 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最后做练习。整个过程也较流畅,学生学习起来也 没有多少困难,通过画、折、剪、拼等形式边做边学,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梯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梯形——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动手操作,深入了解梯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在教学中,我主要结合以下几点来做: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课由“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导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认出,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这是什么图形?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

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袋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

如何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呢?于是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外,我又准备了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形等,这样,看到与课本上不同的东西,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创造欲。在课堂上,学生用这些材料确实做出了不同的梯形。更有孩子用三角形做出了梯形,虽然“你是怎样折的”,学生讲得不是很到位,浪费了些时间,但我认为这很真实,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在“试一试”中,在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梯形的认识教后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后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后反思

教学片断一: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梯形吗?

生说知道

师:你把你心目中的梯形画出来。

巡视全班,有三位学生没有动笔画。

实物展示

师:这是梯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呢?

生:有一组平行,有一组相交的。

开火车,重复这句话。

师:书上是怎么来说的呢?

生齐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我们说的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辨析“只有一组”

反思:

1.未学先画

梯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而且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梯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感知,而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把自己心中的梯形画出来。可惜的是哪几个不会画的学生是不知道梯形是怎么样的呢还是不知道画?在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梯形的再认识。

2.画后判断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要处理好展示

时要体现梯形的不同类型,以保证学生在建立梯形的定义的丰富性。以惊讶的语气问出,这是梯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在建立梯形的概念后,在出示学生画的楼梯形状的图形,还有梯子的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本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活动中、现实生活中体会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个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四边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要求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

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制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表象。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作以下的几点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学习工具,让他们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和剪一些平行四边形,目的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具体的,有意义的,有应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等活动。因此,通过让学生制作出多种四边形图形之后,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发现来探究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点都是从学生的交流中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交流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后的快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或者比较

被动,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有少数孩子不愿和不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寻求解决方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欧阳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已经能直观认识四边形,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

系。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注意到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想一想中,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当然,本节课也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有的学生还停留在两组平行线,没有规范地说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将平行线抽象成四边形的那个过程还不够;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给四边形分类这一部分的教学没有完成。这说明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善的。梯形的认识导学案及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东新学校

化树

本节课以导学案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在实施“三步五查”过程中运用赏识性语言,激励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发现、总结梯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梯形的高和底。通过对学,群学等模式,充分的让学生在经历中认识梯形的特征。

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学生大胆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再多一点鼓励,给学生多一点信心,那么学生们就能畅所欲言了。

不足之处:

由于导学案内容设计稍难了些,在独学时花费了很长时间,在后面的对学、群学、预展时比较仓促。从而展示环节学生表现不理想。

在今后教学中要多注意训练学生质疑,补充、互动等能力。使展示环节不再死板。2016、11、1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版

名称 基本信息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课时 1 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 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 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 教材分析 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 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 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 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 学情分析 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 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 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知识与能力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重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 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 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 校园情景图,哪儿用到了四边形 呢? 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

趣的现实情境,复习旧 知识,为扩展新知作好 铺垫。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 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直观、形象 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数学源于生活,联 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 边,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培养善于观察的良 好习惯。加深学生对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 认识。通过总结、评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 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 程,领会学习方法,获 得数学学习经验。

1、将基础知识进行拓 展,提高应用要求,让 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 间,鼓励学生创新,以 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 性的目的。2、加深学生对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 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1、你能把一个平行四 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 观察能力和有序的思 考能力。分钟

1、每桌发放两张图片。

2、验证小结,课件出 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各部分名称。归纳 概括定义。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 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

4、引导学生探讨四边 形间的关系。

1、要求学生把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画 出来,读一读。

2、出示 P73 第 3 题

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不同的四边 形。

1、同桌一起观察图形,用上手中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等学具比一比,量一量,讨论它们 有什么特征

2、交流小结。、学生代表说自己的发现。、概括定义。

3、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给四边形 分类。

4、量一量,画一画,同桌讨论,解 决问题。分钟

一、课件出示小测试:

1、动手画一画,读平行四边形和梯 根据下面图形的特征 完成表格: 形的定义。分钟

1、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4、梯形2、2、剪一剪,P73 第 3 题

3、正方形

5、等腰梯形

1、认真填表格。

2、同桌互评、自评。

1、同桌讨论,剪一剪。

2、认真观察,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

6、直角梯形 分钟

二、教师评价。

展示练习题:

形和梯形。

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2 分钟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布置作业 1 分钟

同桌互相设计所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交换画高。

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四边形

板书设计

梯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学反思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标 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已经能直观 认识四边形,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 系。

2、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注意到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给每个班都安装了白板,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和现 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 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想一想中,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3、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 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 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梯形的认识教学设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中的例

1、例2以及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对比、交流中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2、认识梯形的特征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概念、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理解梯形并能作出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教师:梯形模型

学生: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梯形,揭示课题

出示梯子模型,问:这是什么?

介绍梯子的结构:竖的木条是梯架,横着的木条是梯步。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两个梯步和梯架各有什么特征? 用模型在黑板上描出图形,猜猜,这像梯子形状的图形在数学上叫什么名字? 揭示课题并板书,读题

二、探究新知,体会物体上的平面

图形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梯形?

那你们能在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梯形吗?,待学生说出后用动画显示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各种梯形。

三、在对比中认认识梯形的特征,理解概念

1、认识梯形的特征

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梯形,那你想了解梯形的什么呢?今天先来了解梯形的特征 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比较,了解梯形的特征,理解概念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过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小练习:判断图形是不是梯形

学生判断并说说理由

在学具袋中找梯形,当学生发现没有时,鼓励:

我们有智慧的脑袋和勤劳的手,用手中的纸片创造一个梯形,看谁最快!

2、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围成平行四边形的各条线段都有自己的名字,那围成梯形的各线段又会叫什么名字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的话。

反馈,动画显示,出示底,腰,再讲约定俗成:上底,下底

巩固,完成板书。学生在自创的梯形上标名称。

3、教学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有高,哪梯形的高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在你们手中的梯形上用找平行四边行高的方法找找看。

抽生演示并说是或不是的理由。

领悟高的含义:垂直两底的线段

练习: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尝试做梯形的高:在一条底上取一点,做对边的垂线段。

理解: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因此梯形也可作无数条高

请同学们在手中的梯形上作一条高。

三、巩固提升

数梯形

四、谈收获,总结全课梯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梯形及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等腰梯形等。因为有了做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学生能自己寻找材料,自己设计,方法多样,教学时我也放得比较开。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梯形的特征。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紧扣教材中问题进行,突出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在最后的教学中,有意安排了一些通过拼、剪等图形之间转换的操作活动,我想这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

整个过程也较流畅,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少困难,通过画、折、剪、拼等形式边做边学,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动手分、动手拼,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积极性很高。

~ 26 ~

当然,在设计问题这块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并且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与引导性,这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梯形教学反思

梯形教学反思

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中

王瑞霞

《梯形》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探究特殊四边形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等腰梯形特征及相关规律进行系统探索、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学习。讲过后感触很多,先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第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剪裁图形”,动手制作梯形引入新课。第二,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出示的学习支点进行自主学

~ 27 ~

习,然后小组交流,解决本节难点,教师做好梯形辅助线添加的总结。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第四,反馈释疑,让学生畅所欲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最后,作业布置,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空间。

本课教学采用“观察——猜想——操作——证明”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整节课准备充分,思路清晰。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整节课仍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获得展示的机会,对他们难免会造成一定的思想惰性;另外在例题讲解后,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练习量明显不足,在时间的掌控方面有待提高。

总之,为了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再有更多的遗憾,我只有把握今天,做好今天,从现在起,做到精心备好课,也精心备好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控制好课堂节奏,抓住重点难点,及时开阔拓展,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

~ 28 ~

上一篇:二年级关于防溺水作文下一篇:低碳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及讨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