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对重点知识通过追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对难点知识通过分层次设置问题的方式化难为易。现以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将“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课 题: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知识)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知识)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知识)
4.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知识)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能力)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概念
2.细胞与内环境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
教学过程:
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对重点知识通过追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对难点知识通过分层次设置问题的方式化难为易。现以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将“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课题: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知识)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知识)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知识)
4.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知识)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能力)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概念
2.细胞与内环境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化”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内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过程 过程封闭 过程开放 教学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相继确立起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政治学科的“三维”目标却与众不同,表述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唯独缺少了“过程目标”。这是否意味着政治教学不须要关注过程目标呢?兹以哲学生活《寻觅社会的真谛》为例来分析政治教学过程目标封闭化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的措施。
一、政治课过程目标封闭化的表现
1.教材内容过多强调知识传授,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情感的表达,弱化了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针对该课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安排的五个板块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讲解知识。然而,过度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导致部分德育资源被弱化、虚化、边缘化。如《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要落实“改革”这一知识点,教师一般会按部就班地落实“改革”相关的细节:“改革是非对抗性的”“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改革是强大动力”,但对突出“改革”这一主题的德育意义或意识形态意义着墨不多。除了以上内容的教学,本目更应该突出“改革”必要性的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改革的认同。如果不作拓展,政治课就失去了学科的存在意义,这是教学过程封闭化的最直接表现。
2.教学活动忽视整体结构,突出知识点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
理论的张力来自于观点的科学性,也来自于逻辑的严密性。由于没有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学重点往往落脚于知识点的讲解,这样一来必然造成肢解知识结构而忽视整体的后果,导致学生思维封闭。比如通过该课学习,学生获知了历史发展的两个动力:“阶级斗争”与“改革”。但是他们心中的困惑依然没有解决,如两种动力谁的作用更大?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不是社会主义就只有改革这一条途径?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散乱的、不连贯的,这是教学过程封闭化造成的必然后果。
3.教师缺乏学情分析,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
过程目标的忽视不仅使得教学内容与对象被孤立化,也造成了教学活动一边倒的情况,根本上规避了生成与互动。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生按照教师的节奏学,两者没有交集。当然,这一后果并非完全应该由过程目标封闭化负责,两者是互相缠绕、互相推进的。“一言堂”拒斥了过程的丰富性,同时,过程的简化、弱化与虚化使得教学活动只剩下教师的“独角戏秀场”。教师“一言堂”的后果,即教师的认知空白、认知误区和认知程度都将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二、政治课过程目标封闭化的原因
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行动层面上,都把人们束缚在考试的巨轮上。一旦教师的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即使形式再美,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泡影。因而,为了自身的利益、学校的利益甚至地区教育事业的利益,教师只能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虚招,因是之故,教学过程封闭化也就无可避免了。
2.教师专业素质影响
部分教师专业理论不扎实,缺乏理论的自信,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不能有效地突破,致使知识生成的途径受到阻滞,更进一步导致过程目标缺乏连贯性。正如本课的论断“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教学任务并不一定要深入分析,但是从哲学理论的丰富性和整体性来看、从哲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上来看,很有必要稍作解释。只有解释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3.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误读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没有列入过程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学实践中可以忽视过程目标的实施。因为课程标准在其本身编写的“教学提示”中就含有过程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课程设计者在编制之初就十分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开放性。
三、政治课过程目标封闭化的应对之策
找出政治课过程目标封闭化的形成原因,我们在寻找解决措施的时候就有了方向。结合已有的实践,突破过程目标封闭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有效设问、合理设置的情境或者先行组织者策略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搭一个好的支架,使教学过程具有开放的可能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学习有效与否,要看获得认知所采取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设置合理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再加上有效地设问,给学生以醍醐灌顶的启发;有的时候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而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以帮助理解。在该课内容中有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当前的经济转型甚至地区的发展历史为例进行综合探究,以加深理解改革的实质;又比如讲解下一课“价值”概念时,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概念作为先行组织者,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
2.采取讨论、辩论、沙龙与原著阅读、方案设计等方式,为过程开放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助推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运用,就是在理论层面上为过程目标开放性找到了突破口。在本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目讲解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政治生活中“应该选谁作为代表”的主题进行辩论。其中一方观点“普通百姓连自己的家都管理不好,就不适合代表人民,只有富人才能代表”;另一方观点“普通百姓数量多,为国家历史所做的贡献较大,应该由普通百姓来当代表”。通过学生的辩论、其他学生的点评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情感上理解并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3.在课堂中用“尝试错误”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点拨学生的思维策略,为教学过程开放提供一条通道
这一教学法是指通过了解、关注以往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及思维方式并发现其中的错误,于教学中诱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错误观念去解决问题并得出错误的结果,此时教师再设法纠正并强化正确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这样做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生成新的知识、锻炼创新思维。这是突破教学过程封闭化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教学历史发展的两种动力时,可以设置辩论题:这两种动力哪一种更好呢?是不是社会主义只能搞“改革”?作为思维讨论的结果,本身就能帮助学生认同现阶段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然会让持“革命”说的学生失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举例予以回应,让学生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明确当前社会制度“革命”暂时是不适合的,但是某些局部领域仍然需要“革命”,如足球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等等,这一教学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两种动力都能推动历史发展,也让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或者根据条件不同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法启示我们,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记忆、理解,也要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更要将这些策略程序化。一旦这些程序化的策略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之后,他们碰到问题时就知道如何从新的角度认识熟悉的事物,从而达到教已经结束但学才刚刚开始的境界。
4.钻研教材,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寻找有助于教学开放的知识生长点,为教学过程开放提供基石
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固然取决于思维的操作水平,但思维的起点离不开问题,尤其是那些能够创生知识与能力的关节点。人们研究发现,这些关节点或者是学科中亟待解决的某个真实的问题;又或者是学科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容易产生新见解的问题。譬如本课中“改革”既是现实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知识关节点。抓住了这一基石,我们的教学就显得异彩纷呈。学科内的综合自不必言,还可以结合经济社会领域里产生的新问题让大家思考:“改革”事件为何而改?改的目的在哪?是不是可以不改?就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的转变是必须的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意蕴丰富,它们都在一个问题上生成,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把课上活,使学生在思维游戏中永远保持着一颗开放的心。
就像生命是多样的,课堂也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开放的教学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一直以来,教师普遍以为只要有一个开放的设问,就会结出不同的知识之果来,实际上从过程目标开放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开放应该是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思考,而不是由教师来提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仍然有可能是封闭的。正如爱迪生所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是在重复历史,而发现问题是在创造历史,能够通过教学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使命就达成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寻找积极的策略来诱发学生表达已经存在的知识,体验人类经验生成的过程,种下探索未知世界的种子。
(二)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建构文化训练管理制度。企业要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除了集中培训以外,企业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在用人方面,要转变观念,注意与企业的适合程度,不要过分注重学历与文凭。只要不适合企业的岗位,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那都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只要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人才。
(四)目标制定出来大家一定要协商,很多企业把目标当作任务去经营,这样工作就出现只有上对下的要求,没有下对上的反馈,无法达到一种管理学上的平衡。员工不参与,那么目标就变成老板的目的。员工积极性不仅仅是感性的激情,更需要理性的激情。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11月,对昆山50家企业发出了有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收回31家的调查表。在31家中,民营企业占59%,机械类企业占42%。通过对调查的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结论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要点:
企业对学生在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方面要求最高,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次之,对人文知识要求一般。
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主要知识要求:
企业对学生在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AutoCAD的运用能力,再次之是对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对其它成绩的要求为良好。也有少数企业认为Cimatron应用、英语、材料等可以不学习。
三、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主要技能要求:
企业期望学生对数控操作的能力要突出,对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的能力要优秀。对证书的要求相对较低。
四、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企业期望学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创新意思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专业设置
昆山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大的。事实上,昆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与其它机械产品的生产基地,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大都需要以机电技术为基础。因此,昆山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机电产品的制造基地,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设置本专业是符合昆山经济发展需要的。近年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了一批社会需要的人才,受到了昆山机械电子类企业的欢迎,方向是正确的,设置“自动化控制与维护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和“机电设备管理与销售方向”三个业方向是可行的。希望更紧密与企业合作,为昆山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表》、《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统计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学, 梳理故事情节; (2) 学习小说所表现的面对艰难而不屈服的精神及其社会根源性; (3) 体会小说人物形象。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小说三要素有明确的认识, 学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描述教学目标的语言是否有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等问题, 只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来讨论。显然, 这个教案里的教学目标的表达有多处地方描述的不是教学目标, 而是教学手段或教学过程。比较典型的是“引导学生自学, 梳理故事情节”。显然“梳理”、“体会”等行为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 而不是学习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 (学习效果) 。将教学手段或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组织安排的, 因此也可以看成是教师的教学手段) 当作教学目标的结果是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已经被定义为教学目标了。
产生伪目标有多种因素, 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特点是重要原因。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或学习目标) 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后, 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具体而明确的表述”。[5]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后所预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变化上。对于很多学科来说, 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呈现明显的层级结构, 先后顺序比较分明, 这就形成所谓“体系性”的教学目标。而语文学科却没有这种明显的知识和能力的层级结构, 因此“语文课不是由若干课堂教学目标构成单元教学目标, 若干单元教学目标构成课程教学目标, 一级一级累加性地构成目标结构, 而是网络性地、滚雪球性地、积淀性地构成教学目标”。[6]这种特点使学生在一两堂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没有明显的体现, 这就使许多语文教师在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不自觉地用一些倾向于教学手段或教学过程的词语来表述, 如上述案例里的“梳理”、“分析评价”、“学习”等。要克服这种谬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采用逆分析法进行教学设计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熟悉常用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不妨采用逆分析法:首先凭经验确定要开展的课堂活动, 接着推断并列出这种课堂活动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 然后将所列出的教学效果与语文教学大纲 (课标) 进行比对, 并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析这些学习效果是否合适。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 就修改这些预设的学习效果, 进而考虑为达到新的预设学习效果如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个过程所得到的预设学习效果就是教学目标。例如上述案例里的“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等实际就是教学活动, 我们要接着做的事情就是逆分析, 分析这些活动使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 比如:“能简要复述故事情节”、“能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等。
二区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三种。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通常是概括性的, 是总的学习效果。对于语文课程来说, 学生要达到这样的总学习效果, 一般不可能通过一两堂语文课, 一两篇课文的学习就可以实现, 而是要经过反复学习逐步积累形成, 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 将课程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就难免有伪目标之嫌。例如上述《咬文嚼字》教案里, 学生是不可能“通过本文的学习”就可以“对小说三要素有明确的认识, 学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的, 这两个目标至少是单元教学目标。如果将这两个目标改为“能指出本课文作为小说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和“能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简要表述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目标就明确得多。
三充分考虑语文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评性
百度百科名片里对“目标”的特点的描述是“明确的 (specific) 、可测量的 (measurable) 、行动导向的 (action-oriented) 、务实的 (realistic) 、有时间表的 (time-related) ”。[7]如果目标不可测量, 就不可能评判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这样的目标就可能是伪目标。要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成为可观察可测评, 最重要的就是选用表述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抽象行为的动词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如上述案例, 如果我们将“梳理故事情节”和“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改为“了解故事情节”和“理解课文观点并能给予评价”的话, 虽然能变成目标描述, 但是“了解”、“理解”、“能评价”这些行为是不可观察的;如果改为“能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和“能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的话, 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成为可观察的, 同时也是可评测的。
四关于表述语文教学目标的句式问题
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 使用默认主语混乱的句式, 也是产生伪教学目标的原因之一, 如上述案例里的“引导学生自学, 梳理故事情节”、“结合练习, 品味佳句, 培养学生的……”等句式。这些句式让人搞不清谁“梳理故事情节”, 谁“品味佳句”。教学目标既然是指学生通过教学后所预期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描述教学目标的句式就应该以学生为主语。现在比较认同的句式是以学生为默认主语无主句。
五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分类表述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8], 这导致现在教师们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也纷纷按照这三个维度来分别表述。提出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 对于扭转以前只注重知识灌输传授, 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忽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设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不是也一定要按三个维度来表述呢?这是值得商榷的。语文课标提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 但没有说这三个维度都是教学目标。按照目标的含义, 过程肯定不属于目标的范畴。要达到目标当然要经历过程, 但是将过程定义为目标显然有悖于目标的含义, 是伪目标。让学生“经历某个学习过程”或“学习和体验某种方法”可以是教学目的, 但不是教学目标。另外, 良好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的养成是长期的。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一两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是伪目标。
综合以上所述内容,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创新, 如果照搬教参的内容, 不能灵活运用, 语文课堂则会变得死气沉沉, 不利用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加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保证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手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科学理论修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 都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显现出来。所以, 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课堂教学设计, 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中的伪目标现象, 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也有利于课后的教学反思,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维理.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2011-1-23, URL:http://cdsy.yxjedu.com/teaching/zi_teng_luo_5.html
[2][3]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79-181.
[4]倪文锦, 于黔勋.职业中专语文教案 (基础模块上册) .2011-1-23, URL:http://wenku.baidu.com/view/e9ef0cd63186bceb19e8bb2e.html
[5]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51.
[6]李儒大.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述评.2011-1-24, URL:http://xkg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76168
[7]百度百科名片, 《目标》, 2011-1-24,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3876.htm
《记承天寺夜游》寥寥百字,就把夜游的时间地点、同游者、周围环境交代清楚,还抒发了作者特殊的情感。学生学完此课,既能领略秀丽的景色,又能感受作者真切的情感。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一:诵读夜游之情,读出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这一份情感该如何把握呢?唯有把反复诵读作为教学目标,方能解得其中味道。阅读,不仅仅是诵读文字,更是融入真情,加入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形式,感受作品的韵味,鼓励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有所得。
当作者“解衣欲睡”时,这是一个寻常的夜晚,阅读语气较为平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就要读出发现的兴致盎然和出行的迫不及待。到“念无与乐者”时,转为怅然,语调随即低落。忽然想到好友张怀民,“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带着一丝期盼。等到发现“怀民亦未寝”,就要读出“心有灵犀”的窃喜和欣慰。进而有了“相与步于中庭”的默契、温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阅读月下散步赏景部分应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毕竟身处贬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既要读出不得志的悲凉,仕途失意的落寞,也要读出自适的坦然。学生根据理解,诵读再诵读,就能从文中读出深意。教师的相机阅读非常重要,学生会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能迅速融入文本,沉浸于文本的深邃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目标二:感受月色之美,掌握方法。
诵读之余,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懂得更好地描写叙事抒情。我们一起追寻作者行踪:屋内“解衣欲睡”,步出屋舍“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这一路走来,心情起伏变化,感触良多。
“月色入户”是月色不忍看到作者孤单寂寞,就悄悄进入屋子,巧妙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多情,善解人意,给失意之人带来温暖。“庭下如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积水,取其相似点“空明”,营造出一个空透明澈的氛围。“藻荇交横”,庭院里哪来的水草?原来是竹柏的倒影。作者进一步想象,月光下的竹柏倒影不就像水草吗?新奇的比喻给人错觉的美感,似乎在湖畔赏月,使我们不知不觉进入迷离的境界。
行文至最后,作者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运用反问,追问哪里没有月色?哪里没有松柏?唯苏轼和友人张怀民能够用心体悟。再次浏览全文,作者以行踪为线索,综合使用拟人、比喻和反问等修辞方法,借用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让学生既感受了月夜的美景,又学到了写景抒情的方法。
目标三:品味心境之闲,解读主题。
解读主题,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明了作者的复杂心境。写作本文时,作者被贬谪已有四年了。“乌台诗案”让苏轼死里逃生,凄凉孤寂。他在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下这篇短文,真实记录了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段。解读本文主题,就要细细品味人物的心境之“闲”,这也是教学本文的目标之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颇有深意,入“夜”即“解衣欲睡”,无杂事扰之;“月色入户”即“欣然起行”,可率性为之;与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细赏“竹柏影”,能尽情赏之。此情此景让苏轼不由自主地抒发了胸臆,被贬后的惆怅,与友人同赏月的愉悦,自我调侃的豁达。
作者被贬期间,没有公务缠身,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最终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他有远大的抱负,有执着的追求,但是被一贬再贬。“吾两人”是“闲人”,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几多欣喜,几多凄凉,几多豁达……作者虽被贬但依然保持达观的心境,使文章更富感染力。把握这些,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记承天寺夜游》的深刻内涵源于夜游之情、月色之美、心境之闲,如同行云流水,于无形中见技巧。夜晚的皎洁明月激起作者游兴,故而前往寻友,触景动情,记下此景此情,既自然亲切,又发人深思,意蕴丰富,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臻境,文章读来隽永绵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已经在我国普及开来,其教育小学化持续蔓延,一些幼儿园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均向小学化倾斜。该种教学已经脱离幼儿教育的本质。本文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幼儿教育小学化源头,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幼儿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教育是国家发展至根本,只要保证良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教育过程需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奠定人生基础的最初阶段,该阶段教育应该注重教育方法,而加强学习负担。当前对于幼儿教育已经逐渐趋向小学化,该种教学方式无疑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家庭
幼儿处于懵懂状态,其认识不足,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因此在生活遇到一些问题和决策均由家长代为完成。从家长角度而言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因此众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认为孩子越早接触小学教育越好。一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越严厉越好,因此为幼儿园小学化奠定了家庭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直接“客户”就是家长,因此会从满足家长意愿入手,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校边在教育模式上开始转变。家长主观意识过强导致幼儿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儿在不适当的年龄接受到其年龄阶段外的教育,幼儿缺少家长的陪伴,在幼小的时候便托付于幼儿园,缺少家庭关怀,其成长环境不完整,幼儿从小便不敢接触于社会,养成孤僻性格。
2、社会因素
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回归自然,在适当年龄给予适当教育。当前众多幼儿园反其道而行,很多幼儿教育并非顺其自然,而是将众多家长干预和社会影响掺杂其中,因此导致幼儿教育与教育大纲出现偏差。该种模式不仅会导致家长出现较大压力,也会个幼儿教育带来较大难题。当前国内的幼儿园数量日益增多,但其中公立幼儿园数量仅仅占少数,民办幼儿园及公立幼儿园数量远远出超出公立幼儿园。不同于公立幼儿园按照教育规范展开教育,民办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在设置教育模式和引进教育资源时并未从幼儿良好成长角度考虑,一些幼儿园在引进教师时要求较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甚至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存在众多幼儿教育问题,这也是当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6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幼儿社会经验不足,对很多事物缺乏主观认识。另外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大多性格较为活泼,因此在进入幼儿园时难以快速适应幼儿园模式。当前幼儿教育缺乏教育工作的衔接,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并未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1、教育思想的传播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存在错误,从而导致行动出现偏差。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下在幼儿教育上均存在一定偏差。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变,通过思想改变行动。首先需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为家长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思想,采用外部施加干预的方式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其次为降低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加大监督力度,培养幼儿教育争取的入学观念。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教育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机关和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培养正确的入学观念。幼儿教育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对幼儿教育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找出有效改善对策,以便于对帮助幼儿园教学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守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实际需求,设置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当前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设定幼儿园任职资格要求,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实现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促进幼儿教育拜托小学化影响,使得幼儿教育自然发展。
2、倡导轻松教学文化
轻松教学文化主要指在当前教育化境下针对幼儿教育改革环节,综合幼儿成长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该阶段注重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属于认知阶段,对外界事物吸收力极强,该阶段接受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若教育方式不当将会影响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热情,因此为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必须在幼儿园教学中创造轻松教学文化环境。幼儿园时期属于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有效培养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为后期小学文化的学习打好基础。
3、通过教育法规加以限制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法规对相关问题并未作详细规定,缺少法律法规的管控,幼儿教育便出现一定问题,且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为促进幼儿教育合理性和科学性,需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实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变革,促进后续幼儿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例如目前针对幼儿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综合性发展,做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调控、利用。其次对当前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教育大纲,为幼儿教育指明方向,其次通过法律法规对幼儿教育进行规范,当幼儿园出现小学化教育问题时应及时制止并给与一定惩罚,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结束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危害及原因。
(2)了解环境污染与公害。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及环境保护两大措施。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进行科学调查、收集信息与提出相关设想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能对情景问题作出整体、全面的评价。(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使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教育和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资源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环境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探究并发现知识营造情境、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和进行评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材料1:1930年12月1—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那里聚集的炼钢、炼焦、电力、化肥等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气体不易散去,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造成这样大的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有毒气体太多,使环境严重污染而致。
2或用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确定探索课题,如组织学生对环境保护部门如诸暨市环保局的调查,了解当地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诸暨市城市污染和治理状况;调查当地污染严重,但至今尚未治理的工厂,并提出治理方案。
或结合有关节日确定探索课题。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开展“住在地球,清洁地球,美化地球”活动。结合“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探索从环保产品“无氟冰箱”说起,讨论人类与臭氧层的关系。结合“世界气象日”,简介“厄尔尼诺”现象和“尼拉娜”现象。结合“国际森林日”开展关于“一次性木筷的使用”及“贺年片祝福”的思考活动或探讨“城市绿化与环保”话题。结合“世界水日”,开展“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活动。关于“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关于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回收。
(四)自主探究。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信息技术上,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搜索、收集相关信息、下载及保存或打印文件;在学生筛选、归纳、整理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合理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实际指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三对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我们深知,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就意在探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其处理。
一、“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关系
传统教学论强调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注重教师的施教行为;而现代教学论主张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动态生成。李镇西老师执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开门见山地提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李镇西老师对本文学习目标进行了恰切的定位,也因此师生在质疑解惑中生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可见“教”的目标在于定向,即规定教学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是教学的起点;而“学”的目标则是定性,即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终点。这两者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教”的目标要依据“学”的目标来设置,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怎样处理“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呢?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学情分析,然后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而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置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以预设目标为基础,不断地实现预设性目标,而且积极地促成生成性目标。这样,教学目标就会在学习目标的“子集”中逐步扩大,从而无限地趋近于学习目标,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组词语概括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为了践行新课改,一位老师设计了《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2.鉴赏文中对荷塘景色的描写;3. 体会朱自清的内心情怀。从以上设计来看,“探究”“理解”“鉴赏”等词语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很显然,这些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用来陈述课程总目标的。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在微观上对语文教学操作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定性、具体性和可行性。语文课程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理论层面的总纲领,是较高层次的目标;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低层次的目标,是其中的一个个“零部件”。所以,语文课堂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我们又怎样处理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呢?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受到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制约,没有任意制定课程目标的自由,但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又都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心中有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杆秤来作为标准。然而现实中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有目标层级意识,以高层次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和单元目标等,合理设置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教案如下设计《荷塘月色》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揣摩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整个目标的阐述看似合乎逻辑,但这明显的把“三维”当成了“三类”, 割裂了“三维”目标。事实上, 知识目标所谓“鉴赏荷塘月色美景”本身就包含了如何认识理解( 过程方法) 及作者情怀(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可见“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关系。知识与能力目标往往是显性的, 但同时又附着“过程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是后二维往往是隐性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能力目标为核心的,其他两维是可以由它负载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 寓于具体过程中,具体过程中又需要方法的指导与帮助,而这一过程中总是有态度、情感相随始终。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作是三类目标或者三个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时,对“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分类别、分层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可在具体地设置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阅读、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等),有所侧重地平衡三个维度,从而合理地设置出三维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标导向教学越来越重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尤为关键。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以及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这需要教师的汗水与智慧。也许会经历寒冬的艰难,但却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沈海红.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困惑与思考[J].语文学
刊,2013(10).
[3]罗祖兵.课堂境遇与教学生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2(04).
[4]何更生,等.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4).
[5]曹茂昌.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几个误区[J].中学语文教
学,2007(08).
[6]谭文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关键词:网球,目标设置,动机理论,目标分类
一、前言
高校网球课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的在校大学生, 他们既没有运动基础, 以前也没有打网球的经历。要让学生在很短的学时内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 并能熟练地在底线对打和进行初级比赛, 就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击球时的控制力, 逐步提高网球技术。本人长期从事高校网球普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发现影响学生技术提高的根本因素在于心理活动:畏难情绪、怕失误、挥拍技术如何与击球相结合, 是每位学生在练习中经常要面对的难题。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练习时克服上述难点, 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标设置理论是心理学中被普遍运用的动机理论,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练习目标, 可以使学生专注于练习本身, 努力达到事先设置的目标, 在练习中逐步掌握网球基本技术, 提高网球水平。笔者通过阐述目标设置的相关理论, 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为网球教学法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二、目标设置的相关理论
1. 目标设置是一种动机理论, 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增加活力, 获得成功
目标的设置或者代表内部动机, 或者代表外部动机, 这取决于目标是否被内化和个人化。简单地说, 其基本理论就是:在目标难度程度和表现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 而且与“尽全力去做”的目标相比, 那些比较具体和有难度的目标可以产生更好的运动成绩。
2. 目标设置的分类
(1) 成绩目标:把重点放在运动赛事的成绩上, 通常包括某种形式的人与人进行比赛, 比如在网球赛中击败某个对手, 或者是在所在班级的比赛排名。
(2) 表现目标:具体说明学生相对独立于其他学生将获得的比赛中表现的最终成绩。比如在网球比赛或练习时, 能坚持5个以上的回合;截击来球时能把球截回到对面指定的位置等等。基于两个基本原因, 学生和教师应该倾向于表现目标而不是成绩目标。第一, 如果达到了表现目标, 就很有可能也达到了成绩目标, 第二, 通过表现目标的实现, 自我满足感也可以获得, 即使成绩目标没有达到也是一样。
(3) 过程目标:把重点放在比赛中呈现出来的具体行为上。例如, 典型的过程目标是在网球反手击球时保持肘向下, 手腕不动。它反映了完成特定运动任务所需要的正确、有效的技巧。如果运动员成功地设置并完成过程目标的话, 那么表现和成绩目标都将会提高。
3. 目标设置可以提高表现水平的原因
使学生在练习时能注意力集中;学生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能努力和坚持;学生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学习策略, 从而完成教学计划。
4. 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把目标定得具体, 可测量且易观测;清楚地确定时间的限制;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 它们优于容易的或者是高难的目标;把目标写下来并且定期检查进展情况;通过一些短期目标来获得长期目标的成功;保证学生将目标内化;在目标设置中考虑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因素;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实施中及时修正。
5. 目标设置的常见缺陷
写得不好的目标;没有设计实现目标的策略;没有遵守实现目标的策略;没有对进展程度进行监督;气馁;目标太多。
目标设置在网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表现设置
在网球课开始及进行过程中, 表现设置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具体的设置方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练习各项技术时, 对每个技术练习设定练习次数, 击球时的回合次数, 对回球的落点也有设定, 并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对目标进行修正, 减少次数或提高目标难度。这样为了完成目标, 学生在练习时就会自觉地控制击球力量和挥拍幅度, 并且对击球的技术加以重视和琢磨, 在练习中能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球感。
2.过程设置
网球每项技术的完成都需要注重许多方面, 从观察来球到判断落点, 再跑动引拍, 挥拍击球, 还要考虑风速、场地、球速等技术环节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击球技术, 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心理紧张, 往往无从下手, 顾此失彼。因此在学习每项技术时, 教师要给学生初步设置一到两个目标要点, 让学生在练习时着重注意, 等熟练了再加入目标要点, 直到能完整流畅地完成技术动作。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 教师要细致地观察, 注意个体差异, 制定出符合每个人的目标。例如, 在练习网前截击球时, 要注意侧身向前迈腿, 举拍手腕固定, 眼睛看住来球, 把球挡过网。随着学生练习的不断熟练, 每个阶段都能完成设置的目标, 最后就能完全掌握全部的技术要领。
3.成绩设置
要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各项网球技术, 比赛是最好的练习途径。成绩设置的内容就是:在发球区进行小场地比赛, 以先获得设立的分数为优胜;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再逐步增加比赛难度, 加大比赛的区域, 直到能进行全场比赛。这样学生在比赛中, 受场地的限制, 跑动较少, 能准确判断来球落点。因此减少失误, 坚持多回合, 控制回球落点就是最佳的选择。学生通过比赛能学会比赛的基本战术, 对稳定发挥技术水平, 培养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毅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还能提高发球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四、结论
1. 在目标设置中, 表现目标和过程目标
的重要性要大于成绩目标, 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能详细地了解三个目标设置的内容和作用及相互关系, 在教学中熟练地加以综合运用, 这样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 目标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还要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习进度, 随时进行修正和改变。在实施中, 经常进行监控和抽查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制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可行。
3.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个体差
异, 设置的目标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难度适中, 使每位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网球教学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城区的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使我有机会向各个学校的数学老师近距离的学习。我汇报的题目是——让解决问题变成思维的舞蹈。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今天所提到的问题不是那种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清晰易懂、虽难但可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情境。它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自然延伸,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数学活动。解决问题学习不仅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透视新《标准》与教材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形虽散而神不散”。新“《标准》”对解决问题的目标除了前四条变化较小,新增四条:(新增4条)增加的这四条看似与解决问题无过多关联但其精髓都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了解数学的价值以达到自身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
通过对使用的现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篇章结构分析不难发现,教材中均没有明显的解决问题章节,取而代之的是将“解决问题”以问题探究形式分布于教材中。教材改变了过去教材应用题重“数量关系”而轻“应用能力”的一贯面貌,既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生活化,又突出了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达到知识学习的内化,更能灵活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聚焦教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与过去的解决问题教学相比较,当前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创设实际情境,类似于数学建模的“压缩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能力。例如,第一册第30页关于“0”的教材中,图画中小猴吃桃,从盘中2个变成1个,最后一个也不剩的情景,适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直观形象地将“0”与“没有”联系起来。教材中,通过“你在哪些地方见过‘0’”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积极的配合下,学生可能会回答“直尺上有0”、“温度计上有0”、“电话号码中有0”、“天气预报中有0”、“旺旺果奶上有0”„„这样便把本来单纯的数字和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各个知识领域与数学的联系,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也更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是新教材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上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对数学模型的抽象也没有追求程式化的表达,但这并不表示基本的数量关系已经不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认识了。事实上,数量关系的理解,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基本数学思想的贯穿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同样重要。只不过新教材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希望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同时能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所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是恰当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要求教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解决问题”中的“问题”既有非常规性问题,又有应用型问题,其解题形式也无固定的章法可依。比如上周全市赛课教学中,三年级的两堂亿以内的加减法,两位老师都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两个问题。一个常规,一个应用,表面上解决具体的问题情境,而实际上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与创造的能力。
三、洞悉教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在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目标的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教学中又该如何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呢?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曾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实际上完 成了两个转化。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第一个转化;然后分析其数量关系,用数学的方法求解或近似解,并在实际中检验,这是第二个转化。”而本人认为,因为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学生在完成以上两个转化的基础上,还应该完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第三类转化,即解题策略与算法多样化的转化。模拟,实验,画图,枚举,假设等都是几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偏重于形象思维,有的偏重于抽象思维;有的适合于解决常规的实际问题,有的适合于具着挑战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各种策略各有特色,且可相互组合和补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画图、列表尝试,也可以假设替换;可用算术方法,也可列方程求解。当然要完成“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除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解题策略的正确引导以外,还应该向李小荣老师那样,及时的把握好时机,加强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锻炼,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灵活性。
上周的全员培训我收获最大的是最后评课的老师交给我的四个字“体验”“探索”。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教”的,但是关键在于怎样“教”。策略不能靠简单的“传递”,要靠学生去感悟。教学时,要让学生由困惑产生需求,充分让学生交流,将所有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思路反馈,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问题解决的策略,逐步解决问题。
最后,要重视对策略运用的反思。问题一旦解决,一定需要回顾,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用这一策略?它的价值何在?怎样运用这个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时,还有更合适的策略吗?”把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到相应的数学思想来认识,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更换了GF5200显卡,启动后不能进入操作系统,并且提示发生保护性错误,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安装主板、声卡等设备驱动程序一切正常,在安装显卡驱动程序后,系统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可是却进入了安全模式。在安全模式下删除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可以正常进入系统,并且提示“找到新硬件”,按照提示再次安装显卡驱动程序,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D“设备管理器”,发现“显示适配器”存在惊叹号。选择“属性”D“设置”,发现系统没认出显卡,只显示为“标准VGA显卡”。在“高级”和“监视器”适配器下只有“默认”和“优化”选项。
故障分析与解决:从网上下载新版本的显卡驱动程序,安装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将该显卡拆下,装入其他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这就配出了显卡本身问题。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主板BIOS设置,选择“PnP/PCI Configurations”D“PCI/VGA Palette Snoop”,将该项设置为“Enable”,保存并退出,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重新安装显卡驱动程序,问题解决。
小提示:主板BIOS的“PnP/PCI Configurations”D“PCI/VGA Palette Snoop”,是“设置显示方式选项”,设置成“Enable”可以解决一些AGP显卡的冲突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主板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显卡问题:
1、AGP Driving Control:该项一般应设为“AUTO”,以避免产生的冲突问题。
2、AGP Aperture Size:该项一般针对的集成显卡,它指定AGP能够读取内存的容量,一般该项设置不要超过64MB。
3、FAST Write Supported:该项的中文意思是快速写入支持,如果你的显卡不支持快速写入,那么开启该功能,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4、VIDEO OFF METHOD:主板BIOS ACPI高级电源管理系统中有VIDEO OFF METHOD选项,通过它可以设置显示器的关闭方式,可是许多主板对新的显示卡支持有限,所以在显示器进入休眠以后,经常出现难以唤醒的黑屏现象。
2、显卡标准与主板不匹配造成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基本配置如下:KT600主板、256MB内存、GF FX5700L显卡,浏览网页、编辑文档能正常工作,但是只要一进入CS等游戏就出现死机现象。
故障分析与解决:启动计算机,用最新版本的KV 进行杀毒,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问题依旧。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检查硬件各部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仔细阅读主板、显卡说明书,发现主板BIOS有一个AGP3.0的选项,但是显卡却是AGP2.0的标准。进入主板BIOS设置,将AGP3.0设置选项关闭,重新启动计算机问题解决。
小提示:一个典型的由主板和显卡的设置不匹配造成故障,所以,在遇到一些显卡故障的时候,首先要查看主板、显卡说明书,看是否可以通过设置主板BIOS解决。
另外,对于PCI-E显卡,不像AGP显卡那样有许多复杂设定,不过主板BIOS里面还是有一些针对PCI-E显卡的选项需要注意,如果设置不当也很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1、PCI Espress ClockD主板BIOS PCI-E频率调节:主板BIOS中的PCI-E频率调节选项:PCI-E的频率默认为100MHz,一些厂商提供了PCI-E的频率调节选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手动调节PCI-E的频率,提升PCI-E总线的带宽与速度,而如果设置的频率过高,很可能造成显卡故障。
2、PCI EOver Voltage CoutrolD主板BIOS PCI-E电压调节:一些主板厂商在其主板BIOS中提供PCI-E电压调节选项,以方便超频用户使用,一般范围在0.1~0.3V。适当地提升电压会使显卡的性能更加出众,但是一旦超出,会造成显卡孙还。
3、PEG Link ModeD主板BIOS PCI-E个性调节:一些提供特色功能的主板,有一些个性PCI-E调节选项。
3、典型显卡驱动程序损坏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后出现死机现象,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将显卡设置为停用,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可以顺利进入操作系统,但是显示效果很差。
故障分析与解决:首先,将显示器插头拔下,自己检查,没有发现断针等异常现象。打开计算机主机箱,将显卡拔下,用毛刷清洁主板PCI-E插槽,用橡皮擦清洁显卡金手指,然后将显卡重新插入,问题依旧。启动计算机,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D“硬件”D“设备管理器”D“显示卡”,选择相应显卡,单击“更新驱动程序”,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问题解决。
小提示:一个很典型的由于驱动程序损坏,造成死机的案例,上面已经作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就不再多作概述了。
4、显卡驱动程序造成影音播放出现色块
故障现象:一台计算机的显卡是GeForce 7300GS,一直使用显卡配备的驱动程序,运行正常,将驱动程序升级为 84.12,运行视频播放软件时,图像出现大块的色块。
故障分析与解决:由于问题是在更新驱动后出现的,所以估计该问题应该是由于升级了公版显卡驱动引起的,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D“硬件”D“设备管理器”D“显示卡”,选择相应显卡,单击“卸载”,将该驱动程序卸载问题解决。
1 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能力型和技能型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已经非常明晰,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学科型”教学方法基本沿用普通高教的做法, 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 注重各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 讲求各学科之间的前后衔接, 强调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传授, 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显然, 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 加强能力型和技能型教学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扩容对中等职业教育冲击的不断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素质整体下滑。面对文化基础如此低下、学习积极性如此低落的“应试教育”失败者, 如果仍然按照“学的科型”的教学思想实施教学, 单向灌输学科知识, 势必让这些想通过学习一门专业技能、谋求一份职业以在社会立足的中等职业学生感到莫大的失望, 导致学习自信心缺乏, 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 学习效果微乎其微, 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从而带来学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因此, 加强能力型和技能型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解决目前学生生源素质偏低矛盾、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出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 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期待职业教育, 因此, 加强能力型的教学以培养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是时代赋予中等职业教育不可推卸和刻不容缓的使命。
2 能力型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学模式包括构建课程体系和采取的实现方式两个方面。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出发, 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型教学模式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 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能力型的教学体系应根据市场需要,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和技能培训, 对准市场设专业, 对准技能进行培训, 对准实践需要抓教学。
2.1 能力型的教学模式目标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是职业、方法、社会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和谐统一, 既要让受教育个体掌握专业技能以顺利就业, 又要考虑为其奠定一定的发展基础, 并要实现其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 中职教育的教学必须全面兼顾能力的三个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专业能力培养, 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加强方法能力培养, 从生存、适应的需要出发强化社会能力培养。
结合教育特点和生源特点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社会地位, 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的标准可作如下定位:专业能力定位在正确、熟练使用工具, 掌握操作方法, 了解工作对象, 熟悉工作过程这一层面上;方法能力定位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自主提高的层面上;社会能力定位在可进行相近专业的岗位转移、有健康完整的人格和心理、能正常进行社会交往的层面上。
上述能力定位, 是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型教学的标准。过大的能力范围或过高的能力标准, 将会导致教学实施陷于时数不足或效果不理想的状态, 最终难以实现技能培训的初衷;另一方面, 能力不完整或降低能力标准, 将会导致教育目标的偏颇。特别要防止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 一味强调专业能力, 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倾向, 这种做法, 无疑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简单等同于“就业培训”。
2.2 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 综合型教学模式的组成。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统一, 因此, 教学模式体系也应是这三个方面的统一, 在教学内容上, 它的构成不能只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 还应有职业素质课如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就业指导等和综合素质课如心理、人文、公共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或内容;在课程形式上, 有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型”课程和以职业能力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课程等。
(2) 整合型的教学模式。与普通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不同,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 以获取工作过程知识。这必然要求打破原有以学科为主线构建的知识体系, 将知识融入工作过程中, 根据工作的要求和过程的顺序重新整合。
(3) 能力型教学模式的目标。中等职业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个人素质、社会关系等方面和道德、态度、毅力、情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显然, 单纯的知识型培养目标难以达成这一综合能力, 因此, 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最终落脚点构建教学模式的体系。
(4) 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内容。学以致用, 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 专业教学与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 应用型的课程内容不可或缺。
(5) 实践型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要求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掌握高深的理论,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方法。“做”就必须有“实践”, 在“实践”中学, 而且有些知识 (如工作过程知识) 也只能在做中学。因此, 实践教学是能力型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十分重要的手段。
(6) 仿真型的教学环境。人在不同环境下所获得知识的效率、效果是不同的。既然是在“做”中学, 那就必须创造“做”的环境, 这一环境应与实际应用环境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7) 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建立全面的、综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中职教学模式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面向全体的非选拔性“成人成才”教育, 是让受教育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的教育, 因而, 其评价体系也必须体现这一特点, 在注重专业能力评价的同时, 不能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既要对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更要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既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更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评价, 目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 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 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工作实际的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是实现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前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1) 从岗位工作实际出发。课程设置应反映工作实际的能力需要, 对职业能力形成起到真正的作用。不可否认, 职业教育往往滞后于生产实际, 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将这种滞后度和非真实度减到最少; (2) 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学应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 采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 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 建设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 过多地依赖企业进行实践训练, 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行的, 只有立足本校, 扎实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 才是实现能力型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应体现“系统性、兼容性、真实性”三个基本原则。系统性是指应以一个专业的核心技能, 或一个核心工作过程为主线全面规划建设, 不要零敲碎打;兼容性主要是从教学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出发, 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可兼容相近项目的实训;真实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硬环境”要真实, 也就是要“形似”;二是“软环境”要真实, 也就是要“神似”, 例如, 工作规程要真实、工作状态要真实、教学案例要真实等等, “形神兼备”应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3) 建立“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是实现能力型教学模式的保证。中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决定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而现实情况是,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来源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受的是“学科型”教育, 专业实践水平相对较弱, 因此, 建立“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是目前中职学校能力型教学模式较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在目前条件下, 建立“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有:校企合作, 派出老师参加专业实践;向社会聘请业内人士充实专业师资队伍;教师参加职业培训, 考取技能等级证书;鼓励教师获取非教师系列的本专业技术职称等等。在加大“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 建立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也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问题情境的设置06-21
当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0-03
设置文档格式教学设计06-11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设置07-04
《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的教学方案06-15
请柬打印设置07-13
课堂设置09-26
设置动画效果教案05-26
两新党组织设置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