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威胁。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真正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不断应变,实行战略经营。践行社会责任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必然选择之一。就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论文 篇1:

基于心理账户视角下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研究

摘 要:忠诚是企业发展、兴旺的基础,但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员工的心态也逐渐变化,导致不少企业人员跳槽流失。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员工的选择也随之增加,企业提升员工的忠诚度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心理账户理论知识对当前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员工忠诚度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提升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对策。

关键词:忠诚度;企业员工;心理账户

引言:企业生存与发展和员工的忠诚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明显的优势和领先的地位,那员工的忠诚度要完全被发挥出来,这对一个企業的员工忠诚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企业现在专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赢得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并使员工忠诚度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企业员工忠诚度概述

这是一种不同的心理期望,它没有义务性,和企业合同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心理契约是雇佣合同中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这种理解与信任主要是没有具体体现和非正式的,而不是书面的具体形式要求其要对合同实行强有力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事实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不匹配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忠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经济合同相比来说,心理契约总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两个功能无论是否真的发生破坏,这种破坏都具有主观层面的内隐性和易变性特点。所以,通过心理契约比较难以对员工的忠诚度实行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契约的操作性不强,但是,心理账户的提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二、心理账户对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作用机制

1.心理账户子账户的划分

(1)外部机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心理账户包括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经济账户与交易合约相关,情感账户与关系型契约相关。经济账户交易相对来说是比较具体的,主要是通过货币来衡量的一种合同的内容,十分清晰与明确。当组织的经济方面受到侵犯时,这些都被记录在经济账户中,致使员工的忠诚度也随之下降。对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情感做的记录叫做情感账户,侧重于情感收入和支出。这主要是针对每个人自身的情感方面来做相应的分类、记录与评估。如果组织对员工的贡献不重视,没有给员工提供相对应的支持性条件与措施,员工的情感账户就会记录下来,心理契约被破坏,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忠诚度。

所以,从外在方面来说,交易型契约对经济账户带来对其忠诚度的影响。工资与福利的增加,会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能够得到显而易见的提升。情感账户通过关系合同的方式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当企业采取很多措施来增加员工情感的时候,就要关注情感投资。这个时候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合同类型是一体化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将得到提升。

(2)内部机理

在内部,心理账户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通过交易合同和关系合同以及内部交互,来影响员工忠诚度。员工经济账户的余额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情感账户中,情感账户的记录也会影响经济账户。

从这两个账户的比例来看,假如说员工的经济账户的收入同储蓄之间的占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在适当的情感支出不会对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此相同,如果企业在情感上对员工的关注较多,那么经济账户极小受损时员工是可以接受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对人际关系更加注重的社会,情感收入会激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忠诚度。管理者对员工情感账户的收入与存储进行关注,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2.心理账户与心理契约、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出心理账户对员工忠诚度的作用机理图。如图所示,为了满足阶段性最迫切的需求,个人设定了这个阶段的活动目标,这个目标形成了心理账户的两个子账户,即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分别对应交易性契约和关系型契约。这两种契约最终形成完整的心理契约整体。这也是心理契约的隐性主观和动态性质的原因。通过心理契约进行员工忠诚度管理,必须要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条件和变化。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从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这两个方面,通过跟踪、满足和反馈,对员工心理契约的主观认知带来影响,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心理账户视角下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现实困境

1.员工忠诚度下降导致合作的协调成本上升

在企业资源配比中,人力资本的投入占比很高,且具有核心作用,合理发挥人力的资源作用,对于企业的成本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忠实度对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强员工认同感有很大作用。员工忠诚度不高,导致企业组织松散、绩效不能达到、指标无法达成,制约企业的发展进步。忠诚度下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部门团队之间的合作协调成本上升,企业弥补人员流失空档期,也不得不增加招聘和培养成本。

2.新时期人才流动加速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商对2018年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员工的整体流动性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的离职率为五分之一。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员工离职率上升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以离职率最高的高科技(25.1%)、制造业(24.4%)、消费品业(21.1%)这三个行业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行业的研发人员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造成该行业员工离职率相对较高;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结构性调整,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电商竞争加剧,传统消费品企业加速转型,人才流动趋势明显。员工的流失率上升,对于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等管理带来压力和挑战。

3.新一代员工的工作诉求增大对其管理难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加深,新一代员工的工作诉求与之前的员工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众多的新兴行业中,80后、90后员工更为集中。这些新一代的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工作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能够很快熟悉和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这部分员工挑选工作领域和就业岗位时,会结合自身理想去选择。正是这些员工的强自主能力,他们面对更好的就业机会,往往会不满足即有的工作,愿意挑战新的工作,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有很高的预期,这导致其对实际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忠诚度降低。因此,新一代员工鲜明的个性、多样化的工作诉求增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

四、心理账户视角下企业员工忠诚度的解决对策

1.保障员工经济账户

(1)增加经济账户的收入

薪酬方面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出科学与合理,要尽全力使员工的薪酬方面的待遇得到提升,但是,如果只是靠增加薪酬这样的做法不是完全可以选取的方式,原因是员工的薪酬体系不仅仅只是工资,还有月度奖金与可变的薪资。所以,薪酬的构成情况的确立对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心理账户的结构分类,固定的工资和基本福利是员工最基础的保障,而奖金、上浮工资和业务的分成都是绩效考察的直接参考。对此,我们在建立薪酬体系时,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较为稳定,然而相关的绩效收入对其影响和带来的风险则会更大。在保障员工稳定收入的同时,也可对员工带来激励作用。

(2)减少经济账户的支出

企业需要给企业员工带来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企业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和学习平台,以满足他们的学习追求,这些对员工而言减少了日常开销,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同时,丰富企业伙伴的文化建设活动,提供舒适的文娱场所,增加出游机会等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这样同时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3)提高不忠诚产生成本

企业建立健全员工信用管理,构建员工信用体系,结合员工信用体系等鼓励表彰企业员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同样对部分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信用差的员工进行批评处罚,尤其是企业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在其内容明确彼此权责,使其明白对企业忠诚度不够会带来巨大损失,從而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达到增强员工忠诚度的效果。

2.充实员工情感账户

(1)增加员工情感账户的收入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忠诚度建设时,需要让员工个性化得以彰显,对其进行多方位情感建设,全方位关心企业员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要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对员工提出的方案与建议进行重视,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特殊情感职位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疏导企业员工的心理情感问题,增加员工在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的“情感收入”,增强其内心的忠诚度。

(2)减少员工情感账户支出

要将企业和员工的交流机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交流机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会出现一些矛盾,此时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就尤为重要,完善相关沟通制度,使企业员工的各种情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释放。企业的领导必须加强对员工情感的重视,关注员工的生活情况,与员工出现的矛盾及时沟通化解,减少员工情感账户的流失。

(3)重视对员工的情感投资

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和物质鼓励相比,对员工情感的关注会带来较好的激励和管理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这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既是最经济的也是最简单的,尽管这样,还是很多领导者没有重视,对此,管理者对企业员工日常的关心和关注,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投入,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与归属感,这是对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有利的,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对公平应该非常注重,要将工作的氛围营造积极,将工作的关系创造和谐,要给予员工一定的发展空间,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使员工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压力。能够将压力转换成动力,使员工可以努力奋斗。将办公的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他们都拥有奋斗的精神。使管理的制度得到不断的建立健全,也使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的安排中,用这种办法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领导要做好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义与建议,使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增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使员工队伍建设能够得到加强,也使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之中。

4.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形象

企业管理者的形象对于员工的忠诚度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员工在很多情况下都比较倾向于德才兼备和诚信可靠的管理者。假如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那企业就不能持续发展下去,所以说,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日常活动和公共活动中都增加对企业的热爱并始终表现出对企业的热爱,广泛地对企业的服务与产品进行高质量的宣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围绕着员工进行一些经常性的研究,积极地将各个岗位上的学员进行相应高效的企业管理,要经常性地倾听员工的呼声,使员工更加信任,来使员工的忠诚度得到提升。

五、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员工的高自主性和高离职率,使得员工的忠诚度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心理账户视角下的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对于员工忠诚度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注意员工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的收入和存储,以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从属关系,通过忠诚度的提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虹.心理契约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忠诚度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170.

[2]李思蜀,周惠平,唐若蝶,曾晓惠,罗净,叶志浩,赵豫西.高端餐饮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88-89.

[3]农业银行苏州分行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度管理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2018(10):27-29.

[4]陈明淑,周帅.参与式管理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0):12-18.

[5]钟宜鹏.互联网企业员工忠诚度研究[J].现代商业,2018(27):39-41.

[6]董萌筱.心理契约视角下EAP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9):67-69.

[7]彭士霞.员工忠诚度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87-88.

作者:岳航 李冰

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论文 篇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战略必然选择

摘要:伴随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威胁。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真正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不断应变,实行战略经营。践行社会责任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必然选择之一。就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真正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不断应变,强化经营意识,增强竞争力,实行战略经营,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挑战,把握竞争主动权,并最终实现满意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作为21世纪热门话题之一的践行社会责任问题,不但关乎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经济利益,更会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践行社会责任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必然选择之一。

一、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公司的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不断的论争与发展,社会责任思想由公司社会回应、公司社会表现等逐步发展演变成今天的相关利益者理论和公司公民理论。

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涵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看作一个社会公民,为了实现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而要求其在追求自身利润时,必须对股东、投资人、政府、客户、员工、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践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权力是对等的。作为社会公民,企业必须认识到为了得到权益而一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想获得满足自身利益所必需的权利,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社会责任是这种义务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二,企业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很密切,其最终利益的获得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由于企业是一个双向开放的系统,其要与所处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此,企业利益的获得应该是不以牺牲社会为代价的。否则,如果企业在单纯追求其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考虑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相关利益者的影响,甚至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则相关利益者必然会有反作用回应,最终阻碍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

第三,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声誉,这影响着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社会责任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践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在短期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2006年12月11日,在享受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适当延长履行开放承诺的优惠待遇后,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等承诺全面履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威胁,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有其必要性:

(一)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与威胁的必要选择

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庞大和有吸引力的市场,随着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和中国政府入世承诺的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了。外资银行不仅资金实力雄厚,人力资本丰富,经营历史悠久,管理和服务水平高,而且还能借助于其所隶属的金融集团的规模效应,拥有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开发、盈利获取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处于竞争劣势,所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不言而喻。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寻找和努力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践行社会责任是其必然选择之一。作为本土银行,最容易也最应该拥有的就是相关利益者的忠诚度,这会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得到地利和人和的支持,并成为竞争优势之一。

(二) 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按照相关利益者理论,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必然有助于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股东或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要保证其资产的保值增值,以此得到信任和支持,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对于客户,能够为他们提供优质热情、高质量成本较低的服务,将会增强客户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忠诚度,使得他们愿意到国有商业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对于员工,除了保证合理的薪酬福利之外,能够真正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健康、安全和成长,都将会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使得企业得到员工更多的热情与奉獻。对于政府部门,国有商业银行要以发展为前提,致力于扩大企业规模,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从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社会公众,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己所能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贡献,从而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总之,践行社会责任能够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得到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其经济效益。

(三) 国有商业银行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经营的角度讲,强化企业责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潮流,这是企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结果。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求企业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如果忽视或者没有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没有回应,就会在其经营过程中遇到障碍或麻烦,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甚至发展困境。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把践行社会责任问题纳入其战略经营规划。美国杜邦和德国西门子等百年老店能够基业常青,与他们自觉践行企业责任密切相关。在跨国集团更加强调社会责任理念的今天,应对来自他们的强有力冲击,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自觉践行社会责任,这不仅能够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政府、客户、员工和所在社区的支持,而且也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三)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首先要清晰、统一、牢固地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理念。要真正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转化为企业扎扎实实的经营行为。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彻底抛弃过去惟我独尊的“老大”心理,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经营企业。还要增强社会责任的执行力。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它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银行高层管理者不仅要从战略经营的高度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中广泛宣传,使社会责任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名银行员工心中。并使这种思想切实指导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乃至普通银行职员的日常业务工作。外资银行的逐渐介入,使得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有对客户、社会、环境真正负责任的心,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不会得到这些相关利益者衷心的拥护。最后,要自觉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国有商业银行要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作为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具体而言是:

第一,要努力践行经济责任。保持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责任,是其首先要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认清当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选聘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转换经营理念,发挥优势、转换劣势,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全新的金融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要努力践行利益相关者责任。这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要为客户提供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优良金融产品,提供高质量成本较低的服务,这里的客户不仅指大客户,更包括大众客户,能否为大众客户负责任,是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任的具体体现,也关乎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的未来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要为银行员工负责任,充分考虑对员工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包括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加大福利保障,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创造好的发展空间;国有商业银行要遵守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不仅要致力于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纳税额,而且要在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作出贡献;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形式回馈社会,为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也要致力于在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社区和谐等方面作出积极诚恳的努力,通过自身恪尽义务,主动承担责任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最终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稳健的发展。

总之,市场竞争越激烈,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越大,国有商业银行就越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在本土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更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做大、做强、做久目标,走向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践行社会责任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志乐.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席晓虹)

作者:柳海英 邢士彦

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忠诚论文 篇3:

商业银行怎样构建和谐金融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已经成功上市的建设银行,不仅面临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转变,更重要的是组织架构形式也由国有企业转变为上市公众公司。其企业文化的亲和力、良好的公共关系、凸显的社会责任日益重要,并成为评价建行的软性标准。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必然是一家和客户建立起和谐互动关系的银行,因此实施构建和谐金融战略,会对建行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有效提升建行的公众形象,增强建行品牌美誉度及亲和力。构建和谐金融战略可以持续不断地向公众表达和强化一个印象,即作为金融企业的建行绝不是一台唯利是图的赚钱机器,而是一个充满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企业组织。

二是有效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改善经营成果。构建和谐金融战略能够巩固建行与各类客户的合作关系,令客户在建行办理业务时感到放心和满意。

三是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构建和谐金融战略本身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深化,“和谐金融”既强调改善员工福利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又注重严格规范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其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和谐金融战略就是要做到从“关”(关心)、“管”(管理)两方面真正为员工负责,进而引导、促进员工对企业负责,达到既推进业务又防范风险的科学发展目标。

构建和谐金融应从七个方面实施。

监管与被监管要和谐。监管部门与银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监管频率、监管规律要有计划、有节奏、具前瞻性;监管应做到细、深、透、实,不搞形式主义;监管要公平,不可厚此薄彼,搞“特殊照顾”;要用正面典型去引导,用小的错误事例去启发、教育,用大的错误典型去警示和震慑。

竞争与合作要和谐。银行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切忌恶性竞争造成全行业风险。

业务、产品搭配要和谐。搭配适当、层次分明、品种丰富的业务、产品系列是一个成熟银行体系的必备条件。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产品定价应考虑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消费能力。

筛选客户要和谐。对“二八定律”也要逆向思维。大客户影响大,但稳定性不强,盈利方面难以预计的因素多;小客户影响小,但滚动性、稳定性较好,盈利方面反而保障更大。只有做到大小客户结构均衡,才能切实提高盈利能力。

发展业务与控制风险要和谐。投入必须要得到合理的回报,不能不计成本、牺牲长远利益谋求短期“收益”。存、贷款之间应保持适当比例,做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合一。制定指标与经济发展速度应匹配,业务条线之间的联动应加强,对当前业务与历史遗留问题要同样重视。

机构设置要和谐。在机构设置数量方面,不能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进行增减。在机构布局方面,应合理进行设置,不能一哄而上,造成局部恶性竞争,浪费资源。

人员管理及待遇要和谐。应重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培养,着力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履职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管理上要“人性化”而不能“任性化”,要确保管理到位,而且要管得严密、管得细致,重点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要从各方面通盘考虑,既不脱离经营实际盲目提高,也不冷漠对待毫不关心,应以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员工成长为基础,结合实际逐步有序不断改善。

(摘自2005年11月1日《建设银行报》)

作者:张四海

上一篇:2006销售工作报告下一篇:电信局述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