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精选13篇)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1

作者:周晓红文章来源:中国财政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有企业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从单一的国有制经济成份向多种经济成份发展。特别是在利用外资方面,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注目。南宁市1985年仅有3家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到1999年为止,利用外资的国有企业就有116家。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产业升级、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转换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然而,国有企业在利用外资上还存在一些弊端,应引起重视。

(一)外资引进了,企业亏损了,国有股权转让了。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本应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然而,一些企业却把动力变成了阻力。如南宁市某啤酒公司合资前效益一直很好,年生产啤酒10万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1996年该公司与外商合资,引进了一条年生产啤酒及万吨的先进生产线,理应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然而却不如人意,合资后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年平均亏损额达5000多万元。什么原因造成企业如今的局面呢?

1.没有测算好市场的销售容量。该企业新生产线投产后,成为年产万万吨啤酒的大厂。而投产2年以来,从未突破年销售10万吨啤酒的大关。企业当时虽然在可行性报告中估算了广西及西南地区的啤酒供求量,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但却忽略了估算在合资扩建期间,是否有新的啤酒厂投产冲击广西及西南地区的市场,影响本厂的销售量,从而降低市场占有率等等,造成了今天这种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2.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过大。该企业的实收资本为7.3 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却为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实收资本。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负债投资,生产经营也要负债经营。导致该企业在投产后,流动资金非常紧缺,欠税欠债,直到无法继续经营,最后只好忍痛转让国有股权。

(二)外资引进了,土地卖完了,职工下岗了。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面。而有些企业引进外资后却事与愿违。如1993年某针织厂以厂房、土地使用权出资,与港商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当时申请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针纺织品、玩具、家用电子电器、轻型灭火器、塑胶制品、房地产开发以及光导纤维等高新科技产品。在可行性报告中阐明了各个项目将在3年内分别完成投产。但至今还没有哪个项目真正建成投产,而费用、折旧年年在发生,国有资产却年年在减少、贬值。原有的800多名职工,合资后有90%多已下岗、退休,下岗退休的职工工资和津贴也时常拖欠。究其原因,主要是合资公司的主营方向不明确。针织厂以厂房设备及土地使用权作价与外商合资,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资金,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或是引进资金共同开发新的生产项目,开拓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职工的就业面,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然而该公司合资后恰恰相反,主营方向并不明确,“大杂烩”项目一起上,结果什么项目也搞不起来,遭殃的却是广大职工。

改革开放至今,南宁市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简称国有合资企业)的共有116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利用外资的有62家。从1999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会计报表决算中我们可以看到:停业的有门户,注销的14户,盈利的只有13户,占营运企业的36%。国有合资企业的盈利比例为何这么低?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国有企业怎样才能在利用外资中,选好项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效益,利国利民呢?我认为至少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要认真评估、测算。根据区域产业分布,为企业提供确切的参考数据,减少企业立项的错误。不要认为外资引进越多越好,只要是利用外资,不管什么项目都上,这样只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二)企业要充分作好经营风险的识别。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50年代初,就发明了“德尔菲”经营风险法。其特点是: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匿名,对各种反应进行统计处理,反复进行意见测验。提意见的专家来自不同的专业,各专家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不考虑个人的权威、资历、口才、压力等因素。“德尔菲”迭实施步骤是:第一,确定可以明确回答的问题,问题的条目可由风险识别的组织者或参与者单方决定,也可由双方共同商定。第二,将问题以通讯方式寄给参与者,或在会议上发给与会者,但要保证参与者不能面对面。第三,问询可分两轮或多轮进行,每一轮反复都带有对每一条目的统计反馈,必要时要提供全部回答的概率分布。第四,随着每次反复所获信息量的减少,由组织者决定在某一轮停止反复。这种方法强调了集中众人智慧,使预测更为准确。一般地讲,专家组越多,预测所需的时间越长,风险识别的可信度就越高,从而帮助企业领导减少投资失误,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失减少到最小。

(三)要把握好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投资比例。一个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一定要量资而行。企业应以自己的实收资本为基础,以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确定好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投资比例。从风险性上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这是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观,其潜亏的可能性或风险性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出售的。因此,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所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而不是把全部资金都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增强企业应付各种意外情况、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生产能正常运行。

(四)加强法制建设,国有企业亏损、倒闭及资产流失,领导要负法律责任。我们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就必须要健全完备的法制。国家在制定了《公司法》》的同时,应该修订《外商投资企业迭》,拟定出比较细的法律迭规。目前,由于法制不健全,有些公司成立后年年亏损,资不抵债,甚至出让国有股权、破产倒闭,而无法追究领导的责任。如果国家修订了明细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连续亏损多少年,领导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企业转让了国有股权、国有资产损失了多少,领导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企业破产倒闭,领导又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等,就可以杜绝领导决策失误,经营不善,还可以换个同级岗位“易地做官”的事发生,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减少庸官贪官的出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敢削尖脑袋争当企业领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敢问心无愧的争当企业领导。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 中国已经成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实体。作为世界新兴市场的代表之一, 正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目标。因此, 在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性日渐增强和宏观政策鼓励外资并购的大背景下, 清理现有的政策、法规, 使之体系化, 在此基础上加快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方面的立法, 划定外资并购的“空间”, 规范外资并购的程序, 及时排除并购中的阻力, 化解外资在并购中的消极因素, 使外资并购一开始就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现行有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在内容上的不足

1. 规范外资并购准入与审批的外资法中, 有些规定模糊不清, 有些规则对外资做了不合理的限制。

例如, 对于外商投资的出资方式, 我国《公司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分别规定了实缴资本制和认缴资本制。这一法律规定的漏洞往往被一些外商利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中, 都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的认缴资本做了修改, 规定:外国投资者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缴清出资。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交付者, 经审核批准后, 应自营执照核发后六个月内缴付全部出资额的600/0以上, 在一年内缴清全部出资。但这些规定较为简单, 而且与公司法的实缴资本制仍有差异。

2. 操作规程不同, 并购程序混乱, 造成并购的手续难办, 外商不敢大规模进入中国并购市场。

2007年11月, 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反垄断法》, 第五章“反垄断审查”明确规定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活动具有审查和否决权, 实际上是用行政权力来解决并购中的问题, 而没有立足于建立一个司法的审查体系。而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把权力高度集中, 于是把权力下放或由地方提供可行性意见就成为必然之选, 有权力就会有权力寻租, 有权力寻租就会有腐败产生, 也就会产生资产贱卖或商业秘密泄漏等问题。

3. 对外资的待遇实际是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实行了两套税收体制, 在土地使用、政府审批及至金融支持等方面, 外资都比民资享受更加优惠的待遇。比如, 我们现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开放金融、电信、公用事业等领域, 外资可以对涉及上述领域的国有企业实行并购。但是, 我们的民资却不可以。特点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搞所谓开放试点的进修, 给外资留出了了很大的并购机会, 但是只给民资象征性的空间, 结果, 可能导致外资将来垄断许多重要领域, 而本来许多有实力的民资由于起跑线不同, 败在外资的手下。

二、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的思考

1. 消除非国民待遇, 统一准入。

国民待遇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通行惯例, 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一身公认的原则。我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原则是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手段。国际投资中的国民待遇是指外商投资者在接受投资的我国进行投资时, 我国要给予外商投资者在投资领域、投资财产、投资活动及有关的司法救济方面, 以不低于我国民在类似活动中的待遇。

2. 提倡市场竞争, 限制垄断。

我国目前的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在行政垄断方面, 特别要注意如何在并购活动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以及防止干预过度造成行政垄断的问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会涉及三个方面:政府、市场、企业。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是否要行使行政手段, 以什么样的方式行使行政手段, 实现并购目标。在政府干预市场的条件下, 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从实践看, 寻租活动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直接进行疏通活动;二是直接进入政府, 争夺租金决策权的职位;三是制定进入或退出的活动计划。所以, 在国有企业重组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若政府干预会存在权力寻租, 使稀缺资源人为地浪费掉。若政府不进行干预, 则企业从自由自在利益出发, 又可能侵蚀投资者的权益,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我国, 政府在并购中的作用发挥主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政府扶持;第二, 行政撮合;第三, 无偿划拨。

3. 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

近年来的并购高潮特别是采取恶意并购或“甩卖”方式的并购增加了我国政府的担忧。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 商务部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外国投资者并购涉及市场份额巨大, 或者存在其他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等重要因素的, 也可以要求外国投资者作出报告。上述并购一方当事人包括与外国投资者有关联关系的企业

摘要: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存的关系,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民族品牌退出市场、外国资本形成市场垄断等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参考文献

企业档案利用服务几点思考 篇3

1 转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领域

1.1 增强创新意识。档案部门要有创新的意识,要破除“甘当配角”的观念,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从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中摆脱出来,变“配角”为“主角”,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做到企业改革到哪里,档案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企业档案工作融入到企业主体工作中去。

1.2 转变“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档案人员不仅要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好档案,还要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管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是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也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3 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变“看门守摊”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档案人员在为用户做好利用服务的同时,也应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新动向,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需求情况,做到“知彼”、“知晓”,把握服务方向,变“别人要什么我就找什么”的被动服务模式为“我这儿有什么,你想用什么?”的主动服务方式。二是做到面向科研生产、面向职工群众,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服务,让档案工作前移关口、延伸触角,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2 丰富馆藏是提供利用服务的物质保证

丰富的馆藏是提供档案信息的基础,档案资料越齐全、完整,可供利用的档案信息就越丰富。

2.1 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要制定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落实各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职责。加强对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不定期到各基层单位摸底调查,弄清各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重点,产生文件材料的门类及应归档文件材料范围,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2.2 注重档案信息收集的特点。企业档案部门在做好正常的文书、财务、科技、实物档案归档的同时,要根据当前企业状况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研究、科学规范归档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本企业档案资料的接收范围,确保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

3 加强档案编研,满足企业经济发展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企业档案部门要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编研,向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

3.1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材料的选题应围绕和反映企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安排档案编研工作时,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相适应、相协调,了解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3.2 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提高编研材料的利用价值。既要编研、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又要注意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能因为保密将档案封存不能利用,也不能因为利用档案信息而出现失密、泄密的现象。

4 建立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

建立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建立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主,以其他检索工具为辅的档案检索体系,让利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5 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

在做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归档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不断提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存储量,向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利用服务。

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的有关思考 篇4

一、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解决了急需批划宅基地的群众的需求。通过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从制度、经济上倒逼一户多宅、超站面积的宅基地得以腾退并收归集体,进而调整给急需分户划院的群众,一方面提高了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和违法占地的发生。

二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废弃、闲置、老旧宅基地使用权的收回、复耕、美化、改建等,一方面使破败不堪、久无人居、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得以绿化美化或重新利用或复耕,改善了乡村的村容村貌;

另一方面通过腾退出来的宅基地,使乡村在编制村庄空间规划的时候,有了更大的空间来安排村里的公共实施布局(诸如村双委驻地、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场所、文化娱乐阵地、小型垃圾中转站、生活用水处理站、绿化用地等等)。

二、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解决了乡村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虽然我们提倡工业集聚发展,但对于占地少至几分、多至三两亩的小微企业而言,无论是产值还是效益,都很难达到入住工业集聚区的标准。但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还离不开这些小微企业发挥主力军和主战场的作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的内生活力,一方面解决了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及周边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使得低效闲置的土地得以盘活利用,同时还相应了国家“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可谓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是缩短了企业用地的审批时间。以往我们的企业用地,从有意向用地到各级审批到公开招拍挂再到最后的开工建设,快则一年,倘若不符合规划,更是遥遥无期。而如果利用村里盘活的现有建设用地,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企业用地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解决,极大缩减了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

三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无疑会步步维艰。通过推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很多村庄能取得几百甚至上千万的土地收益,这些巨大的财力对下一步编制村庄空间规划、乡村道路建设、改厕及排污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将会为之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宅基地有偿使用、集体土地入市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个人认为,这两项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任何单一性的改革都很难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是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集体建设土地入市,需要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废弃的原建设用地,这些土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一户多宅、超站宅基地以及废弃老旧久无人居等等扎基地的收回,倘若不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就不能腾退这些土地,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激发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生动力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中国最基层的村双委而言,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美丽乡村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做后盾。而绝大多数村子的村集体经济几乎都是一穷二白,村子里的各项建设没有上级拨款扶持几乎寸步难行。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可以为村里注入大量急需的资金支持,从这方面来说,无疑为推行宅基地制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当前我们急需要开展的工作

作为全国***个试点县市,长垣县无疑走在了前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但对我们而言,在法律法规没有授权以前,我们应积极借鉴长垣县的经验,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超前谋划,超前布置,为下一步开展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彻底摸清全市乡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现状。尤其是对废弃的学校、工矿、养殖用地、打谷场、晾晒场、砖瓦窑、坑塘等用地分门别类、逐一登记造册。

二是利用农房一体化确权登记,对全市乡村的宅基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尤其是对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空闲、废弃、残破、久无人居的宅基地,要深入调查,详细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是尽快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借助全省村庄规划“千村试点”的时机,一方面选好典型,另一方面全面铺开,力争年底前完成一半以上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是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市委、政府的名义,印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改革》以及《征地制度改革》等有关制度及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5

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维思考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编制规划固然重要,但规划贵在实施.实施规划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待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对规划的作用产生误解.

作 者:王万茂 WANG Wan-mao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刊 名: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LAND & RESOURCES 年,卷(期):2001 “”(2) 分类号:F3 关键词: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6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 我国面临着内外资双缺口的局面, 资金严重短缺且技术匮乏, 大量引进外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2002年, 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 这证实了中国具有吸引外商的独特魅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截止2009年底, 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0 253个, 合同外资金额12 011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 302亿美元。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 到2009年底制造领域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占累计进入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2.52%和63.88%。东、中、西部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累计实际引进外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6.25%、9.16%和4.59%。

2004年的时候, 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中, 外商投资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 852家, 合同外资金额267.42亿美元, 实际使用金额111.28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5.69%、17.42%和20.17%。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 使我国国内资本的性质与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持久的动力。但是过多的外资给中国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民族品牌的逝去, 繁荣而不富裕的宏观影响, 都是我们对于外资入驻应予思考的问题。

2 整体环境下外资进入带来利与弊

2.1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 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副产品, 包括工艺溢出, 人力资源流动效应等, 它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 即非竞争性和多样化的排他性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 是当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 二是东道国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垂直型的投资是外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在各个国家间合理安排生产工序, 这种方式是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在它所支配的生产链条中, 中间产品的进口就会增加。民族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 熟悉竞争规则, 加强创新力度, 将中间技术的正面效果广泛地应用与传播, 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 扩大制成品的出口, 从而不断缩小与外企的差距, 逐渐与之抗衡。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效应。

(2) 资本市场上更加活跃。在一个企业拥有一个较大的外资股东之后, 很多资本市场上的活动便可以由该外资股东完成, 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抓住时机。

(3) 增加就业。外资的入住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企业的规模, 不管是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还是增加一个新型的工厂。在目前中国企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前提下, 这无疑能够带动更多劳动人民就业, 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2.2 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弊端

(1) 国内资源浪费严重, 生态失衡。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 但是国内并没有如愿形成完善的最终产品市场。外商垂直型的投资多为进料加工, 这就使在华的贸易演变为加工贸易形式, 也就是说, 在华的生产线只是加工链条。外商耗费我国的资源进行没有节制的生产与开发, 而最终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 而我国则是以大量的环境破坏为代价换来所谓的发展, 是为外人服务的发展, 也是最不利的发展。另外, 外商直接投资支持大量出口, 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 资源以实物形式存在于进口国, 这种外流效应, 不但减少了我国居民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机会, 而且便利了进口国的发展, 浪费的同时又构造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威胁。

(2) 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偏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拉美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 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提供优惠政策等吸引大量外资进入, 引资规模失控, 资本流入和流出不平衡, 形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外资的进入的确令拉美国家的GDP在短期内高速增长, 但当全球产业风向转变, 跨国公司纷纷抽出投资, 这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衰退和动荡, 甚至长期一蹶不振。这种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来实现短期阶段性而非长久性的高速发展, 所谓拉美化现象并非只是拉美国家独有。由于中国企业依赖外商提供技术, 自我创新能力不强, 处在被动的角色, 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配套能力很低。因此, 在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且依靠外资严重的情况下, 国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外源经济崇拜”和“内源经济歧视”。以广东为例, 一方面外源型经济地区的发展快速推动着GDP增长, 一方面内源型经济主体却难以分享GDP增长繁荣带来的“红利”。另外, 由于对外资引进的监管还不十分规范, 一些不法外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投机活动, 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3) 导致繁荣而不富裕。近来, 中国始终以较高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 出现繁花似锦的经济形势。也因此,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 仍然保持飞速经济增长的中国被誉为神话的创造者。而这其中的一部分功劳则要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外资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我国的GNI (国民总收入) 水平并没有取得与GDP的同步高速发展。也就是说, 在我国较高的GDP下, 居民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同等的富裕水平。外资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拉动GDP增长的同时, 由发展形成的大量利润也由外商占有。在此情况下的国民总收入自然不会与GDP完成共同的步调一致的增长, GNI小于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 就出现了我国国家繁荣, 人民不富裕的怪现象。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下, 外资的引入还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企业大部分还都处于发展期, 国内也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来支持, 外资对于中国企业的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外资进入的规模, 保证民族品牌不被吞噬, 并且把好外资质量关, 从而整体提升中国企业质量。

摘要:介绍了中国企业引进外资的概况, 肯定了外资的进入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 同时指出其对中国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外资,民族品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炎, 王小刚.大量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与应对策略[J].学习论坛, 2006, (2) .

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 篇7

潦河镇党委政府通过反思,把秸秆禁烧当成阶段性中心工作来抓,镇干部全员上阵,靠前指挥,明确任务责任,制定奖罚措施,确保“不烧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黑一块田”,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罚,有灰必究”。然而,仅靠“禁烧”的效果并不理想。实践证明,仅靠堵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只有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堵疏结合,方能彻底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一、潦河镇秸秆利用的具体方法

一是大力实施秸秆直接还田。自2009年以来,潦河镇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机专业组织,推广机械秸秆还田,实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4年的努力,目前潦河镇有30%的秸秆实现了直接还田。

二是积极推广秸秆养畜。2010年以来,潦河镇引进了大型养殖企业牧原食品服务有限公司、青松农业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利用秸秆发展畜牧养殖。目前,潦河镇年存栏奶牛2000多头、肉牛1000多头、羊1万多只。通过规模养殖,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消化20%的秸秆资源。

三是建立市场化秸秆收贮体系。南阳天冠生物能源纤维乙醇项目落户潦河,为秸秆深加工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围绕纤维乙醇产业发展,潦河镇政府在26个村设立了秸秆收贮站,农户将秸秆直接送到村收贮站,收贮站统一送到企业。镇政府制订扶持政策,对回收10吨以上的收贮站,给予2000元的奖励。

四是培养秸秆回收经纪人。2013年,刘营村农户杨长宝与天冠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成立秸秆收购点,镇政府给予资金、场地、技术、信息等扶持。当年,该农户就销售给天冠公司秸秆2000多吨,个人获利10多万元。通过典型引领,全镇秸秆经纪人总数已发展到30多人,这些秸秆经纪人将收购的秸秆集中到收贮点,然后统一运送至天冠集团,形成了秸秆“收购-贮存-运输-乙醇”的产业化格局。

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使资源有利用、企业有原料、农民有增收,达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有效破解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困局。

二、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一)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利用的意义,努力营造“禁烧秸秆害人害己、综合利用利国利民”的舆论氛围。

给农民算好秸秆利用的经济账。农作物秸秆还田,按照小麦秸秆中全氮含量为0.3%,全磷含量为0.04%,全钾含量是0.65%,如秸秆还田,亩均价值相当于35元,有效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秸秆做饲料,按一头肉牛一年需要2000公斤秸秆计算,6亩地生产的秸秆,可养一头牛。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沼气的原料,也可以用加压、加热的方法制成块状生产秸秆煤。秸秆是食用菌的基料,可以生产草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菇。每亩秸秆可生产双孢菇210公斤,价值约1000元。

(二)制定农机作业标准,推广秸秆还田

制订发布切合实际的收获留茬等作业标准。严格控制秸秆留茬的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建立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所有收获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或打捆相关设备。推广秸秆还田,将粉碎的秸秆撒于地表,配施一定量的尿素,通过整地将秸秆翻入地下,是秸秆利用有效快捷的方法。

(三)培训农民掌握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青贮饲料技术,坚持“秋季抓青贮、常年抓氨化”的秸秆利用原则,以牛羊养殖专业户、专业场或养殖集中区为重点,着力抓好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广草腐菌生产、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着重传授选好菌种、做好基料、消毒灭杂菌的工作及生产时期的关键技术。推广秸秆生产沼气技术,就怎样碎化填充料、秸秆与牛、猪粪最佳配合比例、填料的时机、解决出料困难等技术进行培训。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秸秆综合利用平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利用其在信息、资金、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秸秆购销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扶持畜牧养殖合作社,在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青贮池,发展秸秆养畜;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配套打捆机、旋耕机、青贮机、收获机等设备,提高秸秆收集、加工水平;扶持发展沼气合作社,提高秸秆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建设水平;扶持发展秸秆利用合作社,由合作统一组织秸秆的收购、销售。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民合作社收购秸秆,销往加工企业,实现秸秆资源的收购、运输、销售、利用一体化。

(五)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投入

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打捆机、还田机、青贮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补贴;扶持农机大户、养殖大户和秸秆收购大户牵头组织农民合作社和秸秆综合利用。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向秸秆综合利用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经营实体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该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政府应成立秸秆综合利用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人员、办公地点、经费、交通工具、职责五落实,形成上下相通,左右互联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建立考核奖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狠抓落实。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农业、畜牧、科技部门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组织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青贮、氨化工作,走文明集约化生产发展之路。农机部门要严把农机收割关,凡是机械收割的农作物,留茬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财政部门要保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推广经费落实到位。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8

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尝试,从教室里拿了一辆可以坐在上面滑行的玩具挖土机放在户外活动场地边缘。一开始,也许是我们三个人站在旁边的缘故,来来往往的孩子经过这里,只是用眼睛盯着挖土机看着,但没有人主动上去使用。于是我们三个走到场地的另一边继续观察。这时小挖土机的旁边已经没有了老师在,不一会一个蓝色衣服的小班孩子就骑在上面在场地上滑来滑去,引得一群小班的孩子们跟在后面跑来跑去。过了一会,他们开始不再满足于跟在后面跑,于是把挖土机围在中间,开始跟这个蓝衣男孩进行交流互动,接着就开始有了玩具的争抢等等各种剧情。也许我们会觉得争抢是不好的现象,但换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争抢,孩子也许才会有初步的规则的建立。

游戏需要孩子们具备选择的能力,孩子们首先选择的就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硬件环境,比如游戏的材料,假如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就在他们的眼前,且能够允许他们自主选择,那么他往往就比较容易做出决定。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来锻炼他们做决定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常会为户外活动的材料投放什么而纠结,总觉得没什么材料给孩子们玩。事实上,当下户外活动材料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够,而是没有充分利用。而造成材料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户外材料的定位过于狭隘,导致很多材料没有投放到户外。一方面或许因为对户外活动更多的倾向于户外运动,另一方面或许是我们压根就不知道除了运动器械类材料以外的那些材料在户外能做什么,所以在材料选择上更多的是投放运动类材料,其他则基本不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其实,从户外游戏的角度来定位材料,则可以宽泛的更多一些,因为户外适宜开展的游戏种类非常丰富,那么所需要的材料也就自然 fff因游戏的丰富而丰富,所以除了常规的运动类材料以外,还有很多材料也是可以投放在户外供孩子们自主选择使用的。

第二是过于强调秩序导致限制太多,导致很多材料处于闲置状态。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老师们常会苦恼于现场的秩序混乱,由于对安全的担心和对目标达成的希望,我们常常无法容忍混乱的局面出现,特别是器械的混乱散放,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允许孩子使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觉得需要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材料存在的价值在于孩子的使用,而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孩子的秩序感与成人不同,在孩子的游戏过5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从混乱中创造秩序,及时的将各种材料进行整理与摆放,让孩子有机会面对各种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当游戏结束时看起来很乱,也许是我们已经成功的标志——它证明了孩子们充分运用材料去支持他们自己的游戏。假如在当下的情境下,我们因为要强调秩序而勒令孩子把玩具整理好才能玩下一个材料或游戏,这样的行为往往会阻碍或者中断孩子的游戏。所以,用平静的心态看待户外活动中的“乱”,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觉得乱而已,孩子们用各自独有的秩序在进行着游戏。

我们需要经常来盘点一下,户外活动的时候,到底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使用的材料有多少,仓库里的架子上是否还有许多未被使用的器械,未被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不喜欢还是成人不允许?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放在户外给孩子自主的选择使用?

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来支持,否则就是真的是“无事生非”,那时的我们更是在不断地维持秩序而不是在支持孩子们的游戏。避免材料闲置,因为闲置才是最大的浪费。

附:户外区域的材料(摘录自《高宽课程的室内外学习环境》)

固定的建筑:攀爬物、高出的地面(平台、小山、大石块、树桩、雪堆和土堆)、秋千、滑道、平衡物(平衡木、铁路枕木、按不同规律排列的砖)

带轮子的玩具。三轮车、滑板车、玩具火车、独轮手推车、带方向盘的动力车、婴儿车和马车。

零散材料。蹦跳设备(车内胎、树叶堆、跳绳)、扔踢设备(球类、豆袋、低篮球架和球网、提桶、靶心或其他目标)、建筑材料(木板、纸板盒、麻线、旧床单被套、小锯木架、轮胎和内胎、手工工具和工作台)、玩沙的材料(沙坑或沙桌)、玩水的材料(玩水桌、龙头、软管、变形管)、园艺工具、角色扮演的道具、乐器、艺术材料(注意:许多区域的材料的材料如艺术区、娃娃家、沙水区及运动和音乐区的材料都可以在户外使用。)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9

xxxx年x市被确定为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后,市政府要求“各区(市)县(五城区除外)至少建设x座建筑垃圾消纳场”,x区随即启动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了项目选址、环评、可研等前期工作,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项目业主。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一些浅层的思考和不成熟的经验,现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选址位于x社区x、x、xx组,占地面积xxxxx㎡(合xx.xx亩),设计处理规模日处理建筑垃圾xxx吨,年处理建筑垃圾约xx万吨,总建筑面积约xxxxx平方米。主要包括一体化车间、综合楼各x栋及相关配套建筑、附属设施、工艺设备等。建筑垃圾主要涵盖建筑拆除垃圾及工程废料、装修垃圾以及其他各类建筑废弃物等。

二、实施本项目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一)项目选址难

我区区域面积较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土地资源已严重不足,可利用建设用地指标稀缺。项目论证之时,尚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等待土地资源落地;而且本项目属于环保类项目,建成投运后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存在“邻避”效应,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选址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投融资模式确定难

通过学习考察,目前大约有三种方式可实施。

一是市场化模式。市场化模式优点在于:程序简单易行,只需要解决用地后企业可开展后续工作,见效快;政府不投入,财政无负担;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竞争,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推进工艺更新创新、提高处置效率。其缺点也很明显:企业为节约成本,可能选择处置工艺较为单一的生产线,综合处置能力较低;同时,企业可能存在选择性处置的情况,选择处置利用价值高、处置成本低的建筑垃圾,对处置成本高的建筑垃圾不处置,如装修垃圾等,导致建筑垃圾不能得到全面有效处置,达不到政府对本项目预期要求;企业达不到预期效益,有撤资风险,处置能力难以保障。

二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PPP模式优点在于:有政策法规支撑,实施程序规范,执行过程清晰。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政府要给予适当缺口补贴,增加财政压力;政府要对保底量进行兜底,风险较大且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申请进入PPP项目库难,要求高、手续多、时间长,同时需要与省市相关部门审批,流程复杂,最终能否入库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按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六部委令第xx号)和《x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x市人民政府令第xxx号)规定,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可以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即政府部门授权社会资本方按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实施。其优点在于:政府仅提供特许经营期内土地使用权,政府不补贴,减轻财政压力;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团队,对建筑垃圾进行规范统一处置,弥补政府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进行市场竞争,科学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机制,合理分摊项目风险,激活企业发展活力。缺点在于:配套法规不健全,无实施案例,无可借鉴。比如:按《x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x市人民政府令第xxx号)规定,特许经营权出让应通过招标、拍卖、网络竞价等方式进行,但未对具体招标方式、流程作出规定。

(三)政策配套不完善

按《x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xx条规定:“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可见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实行“谁产生、谁付费”原则,但未明确收费方式、收费标准和执行程序等,具体执行落实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建筑垃圾处置收费不属于政府定价目录范围,如何确定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标准成为推进本项目的重点难点。

三、迎难而上,取长补短确定实施途径及方法

(一)确定选址规划

为落实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区委区政府痛下决心,就选址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经多方论证分析,最终确定选址于x社区x、x、xx组,为项目早日落地、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

综合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论证、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本项目。其优势主要有:一是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明确处置范围、处置能力、处置价格、特许经营期限等,确保其处置设施、工艺、生产线满足项目预期要求,破解了市场化模式生产线单一、处置能力低、选择性处置的问题。二是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政府不投资、不补贴、不设置保底量兜底、项目无需入库,破解了PPP模式财政负担重、政府兜底风险大、项目入库难的问题。三是以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实施,企业在特许经营期内自行投资建设-运营维护,自负盈亏,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企业创造力。四是本项目按公开招标程序确定项目业主,在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未明确招标流程的情况下,经多部门讨论研究、专家论证,最终以参照工程招标程序进行,破解了特许经营权出让无具体招标流程规定的问题。

(三)进行市场竞争,确定建筑垃圾处置限价

建筑垃圾处置收费不仅关系群众利益,同时也制约着本项目能否健康顺利推进。由于我市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机制尚不成熟,而且建筑垃圾处置收费不属于政府定价目录范围,如何合法合规合理确定本项目处置收费价格是推进项目落地落实的关键所在。结合x区实际,对区域内建筑垃圾排放企业付费意愿、承受能力等进行了调研,邀请专家就处置收费价格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探究,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再生产品收入、企业利润等因素,测算出我区建筑垃圾处置收费的合理价格。同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市场竞争,将中标处置收费价格作为本项目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最高限价;中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在不突破中标处置收费价格前提下可以自行调整,解决当前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无具体标准、执行程序的问题。

(四)项目推进机制保障

提升榆次枢纽能力利用的思考 篇10

摘 要:文章通过对榆枢纽能力查定数据的分析,指出制约榆次枢纽能力利用的问题,并从当前作业实际,提出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提升;枢纽;能力;利用

中图分类号:U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075-03

1 榆次站概况

榆次站是太原铁路局管辖的一等编组站,是石太(太原-石家庄)、南同蒲(太原-华山)、太焦(太原-焦作)、太中银(太原-中卫-银川)4条铁路干线交汇点,站场布置为二级四场。榆次站编组场管辖4个车场(Ⅰ场、Ⅱ场、Ⅲ场、Ⅳ场)。

榆次二场为上行出发场,兼顾部分无调中转列车的到达作业,共有线路 9 条 ( 其中正线 1条、到发线 8条 ),主要办理石太上行列车到发、太中银上行列车的到达、南同蒲及太焦下行有调中转列车的出发作业。

2 目前能力利用存在的问题

榆次站组织相关人员利用3天对车站能力进行查定,通过对写实数据分析,目前车站能力利用存在以下问题。

2.1 调度指挥存在不足

2.1.1 车站调度员安排调车组人员吃饭时间不合理,影响调车 机作业效率。

2.1.2 3、5调编车时牵出线等待时间较长

根据3 d写实数据,3、5调共计等待14次,合计478 min,平均每天等待159.3 min,其中五调等待最长时间为106 min。

2.1.3 调车机相互交叉干扰影响作业效率

3、5调日均等越区11次,3天共计等待231 min,平均每天等待77 min,其中最长的等待时间为五调5月7日夜班编26 009次,320挂48辆等越区长达48 min。

2.1.4 机车转场与四调解体交叉干扰影响解体效率

机车转场与调车机交叉干扰日均等待20 min,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为5月7日丁班13:53至14:01,四调等待机车转场8 min。

2.2 机列衔接不紧密

一是二场机等流的平均时间为36分钟,其中最长时间为88 min(SS4/7220/7216机车3点37分到达二场,车列5点35分编妥,6点57分开11154次列车);流等机的平均时间为87 min,其中最长时间为210 min(SS4/199/6028机车12点41分到达二场,车列9点11分编妥,13点14分开12 544次列车);

机车到达至出发平均耗时74 min,其中最长时间为219 min(8G/46机车15点19分到达二场,车列15点40分编妥,15点58分开DT23017次列车)。

二是四场机等流的平均时间为34 min,最长时间为77分钟(SS4/6095/368机车22点10分到达二场,车列23点27分编妥,1点25分开41801次列车);流等机的平均时间为83 min,最长时间为263 min(8G/51机车21点33分到达二场,车列17点10分编妥,23点11分开DT29056次列车);

机车到达至出发平均耗时81 min,最长时间为195 min(SS4/6095/368机车22点10分到达二场,车列23点27分编妥,1点25分开41 801次列车)。

三是西场机等流的平均时间为49 min,其中最长时间为

150 min(8G/6机车6点51分到达二场,车列9点21分编妥,10点50分开D23013次列车);

流等机的平均时间为71min,最长时间为247 min(SS4/6049/513机车3点56分到达二场,车列23点49分编妥,4点28分开Z12260次列车);

机车到达至出发平均耗时57 min,最长时间为236 min(SS4/6021/253机车19点33分到达二场,车列17点53分编妥,23点29分开86098次列车)。

2.3 计划编制不合理

一是调车计划变更频繁,3、5调调车计划日均变更10次以上,编组场调对到发线使用情况掌握不清,编车时计划频繁变更,反复核对传达,影响作业效率。

二是交接班时段等计划情况频繁出现(编组场调未能在4调动轮前下达计划),根据写实情况,3天交接班时段4调等计划3次,每次平均4 min,3天共计12 min。

2.4 规章制度存在不足

一是单钩溜放换长大于1.6的车辆,严重影响解体效率。

每单钩溜放1钩换长大于1.6车辆需3~4 min,每日平均20钩以上,以此推算每日需多耗费60 min以上,如取消此限制,每日可多解体2列。

二是溜放换长大于1.6的车辆时,仍采用“手动溜放”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取消“手动溜放限制”。

2.5 站场涉及不合理

一场使用西峰推峰时,一、四场无法转机车,建議将四场安全线与一场164号道岔连通,增加四场与一场联络线,使4调解体与一、四场机车转场可同时进行。

2.6 部门间联劳协作存在不足

2.6.1 四调司机未达速运行

空钩走行时间平均10.4 min,最长17 min,最短7.6 min,最长和最短走行时间相差11 min,最长时间是最短时间的2.8倍;推峰时间平均4.4min,最长8min,最短3 min,最长时间是最短时间的2.6倍。司机不同,空钩走行及推峰时间差别较大。

2.6.2 四场列检交接班时间段待检时间较长

根据写实情况,列车到达时间至开始技检时间最短的

6 min、最长的217 min,列均待检时间56.1 min。

列车到达时间至开始技检时间15 min以下的18列,占全部的33.3%;列车到达时间至开始技检时间在16~60 min之间的22列,占全部的40.7%;列车到达时间至开始技检时间在61~217 min之间的14列,占全部的25.9%。

2.7 部分车流集结较长

2.7.1 包西流集结时间过长,对全站的平均集结时间影响比较 严重

榆次站各方向货车的平均集结时间及全站平均集结时间,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包西流集结时间为46.9h。其中,各方向货车集结时间在5 h以下所占比列为50%。

全站各方向货车平均集结时间为8.4 h,包西流货车的平均集结时间是全站平均集结时间的5.9倍,若去掉包西组号,全站货车的平均集结为5 h,与实际的平均时间相比较减少了3.4 h。2.7.2 调车组交接班时间过长影响调车机作业效率

调车组交接班时间最长的可达到41 min(5月8日丁班7:54至8:38),是平均交接班时间的的1.67倍。较《站细》规定的

25 min多16 min。三调调车组交接班最大时间为44 min(5月8日夜班19:55-20:39);五调调车组交接班最大时间为31min(5月9日白班9:19-9:50)。

2.7.3 一场列车集中到达,等待排风作业影响解体效率

三天共等待排风作业51 min,日均等待17分钟。5月8日丙班17:14至17:28调车机一场等待C12505Y次排风作业14分。

3 提升能力利用的措施

3.1 针对待检世间较长的问题

针对四场列车集中到达造成待检和四场列检交接班时间段待检时间较长问题,要求四场值班员提前通报列检值班员到达列车车次、时间,便于四场列检值班员提前与介休、侯马北列检联系到达列车是否技检并合理安排列检作业组、简便组的作业。四场内勤助理值班员通过车机联控通知司机,提高一次性对位(脱轨器)的比例,压缩列车到达至列检开始作业时间。

3.2 针对调度指挥方面的问题

要求车站调度员合理安排调车组吃饭时间,需提前吃饭时,及时通知食堂提前准备;

要求编组场场调积极与到发场值班员联系,准确掌握到发线使用情况,合理推算编车时间,遇到发线紧张时,积极安排调车机进行其它作业,提高调车机使用效率;

要求编组场场调根据调车线使用方案,按照定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合理使用调车线,将3、5调交叉干扰降到最低。

3.3 针对四调司机运行不达速和四场列检交接班段待检 时间较长问题

针对四调司机运行不达速和四场列检交接班时间段待检时间较长问题,车站将通过联劳协作会,与机务段、车辆段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车务牵头组织作用,带动机务、车辆等部门共同努力,实现枢纽精细组织。

3.4 提高机列衔接的作业质量

一是加强联系,充分发挥车站机调作用,加强机调与编组场调联系,精细掌握机车到达本场时间,准确下达编车计划。

二是充分发挥修文、北营的车场功能,保留分界口限交车流,提高榆次各场到发线的通过能力。

三是根据南同蒲车流与太北车流灵活调整南同蒲机车使用。

3.5 多措并举,实现运输组织形式多样化

一是充分利用榆北折返段转场机车,压缩四场转二场机车的等待时间;

二是根据峰尾作业情况,最大限度组织调车机将四场机车通过峰尾牵出线转至二场;

三是深度研究榆次二场南咽喉的作业方式,进一步提高联二线的利用率,压缩单机二場转西场的时间。

3.6 落实班后分析制度和考评机制

认真落实班后分析制度,通过不断分析的工作方式来提高作业人员的组织水平。

同时落实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努力提高车站运输组织水平。

4 结 语

总之,随着榆次站运输组织模式及车流的不断变换,能力利用问题将不断凸显,今后还须根据运输结构、设备设施变化,不断摸索、创新运输组织模式,不断进行运输组织模式的改变、设备设施的改造及精细化的组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运输组织需求。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11

一、做好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重要意义

1. 可作为企业档案部门了解和掌握档案所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客观依据。企业档案部门通过对档案利用效果的收集、分析, 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档案需求, 提前做好某些档案提供利用的准备工作, 改变被动服务的局面, 使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

2. 是做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档案编研工作, 是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再加工, 是对企业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能有助于档案编研工作找到好的选题, 少走弯路。因此, 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注意日常企业档案利用效果的撰写质量, 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3. 有利于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收集工作是一项信息编辑加工工作, 没有一定的文字水平, 是不能编辑出准确、完整、高质量的档案利用效果信息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 信息技术已在企业全面运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档案利用工作同样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改变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更新与档案专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以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二、改进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几点措施

1. 转变观念, 提高对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认识。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决不是一项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而是企业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一环, 是企业档案发挥作用的真实记录, 是企业档案价值的具体体现, 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做好了, 可以掌握企业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权,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本企业以及社会服务。对此, 企业档案部门应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它, 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2. 健全制度, 规范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改进和加强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 就必须建立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使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在共同完成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上有章可循, 达到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的目的。

3. 强化业务, 做好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研究。企业档案工作是动态性的系统, 是连续性的活动, 对利用效果信息反馈的分析研究, 不仅是为了衡量前一阶段工作过程的结果, 还是为了通过信息反馈形式发现企业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相应调整, 使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内容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利用者对档案部门服务工作的评价、意见和要求, 如接待人员的服务态度、检索工具的种类和质量、调卷速度和准确性、档案咨询服务的质量、档案复制的效率及质量;另一方面是档案信息输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要做好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研究就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为此, 一要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统计工作。档案统计是取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表格形式全面反映企业档案和档案工作状况。通过统计分析可发现企业档案工作系统各个业务环节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档案部门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制定方针、进行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数据。特别是对档案利用统计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 以便改进服务工作。二要开展企业档案利用调研工作。这是取得档案利用者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内容包括档案利用者对档案部门服务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档案利用者对档案需求的变化发展以及档案被利用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调查和研究等。调研的方式包括召开档案利用者座谈会、阅览查档意见簿、下发档案利用信息调查表以及调查和登记档案信息输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对于来自档案利用者的信息反馈, 企业档案部门要分析研究, 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 并及时采取措施, 改进服务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4. 提高素质, 增强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主动性。一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使其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甘于奉献, 能够高度重视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 主动“出击”, 对利用者及时登记, 并以此为线索对利用者进行追踪调查, 督促检查利用者向档案部门及时反馈利用效果信息。二要加大对企业档案利用者的宣传力度, 提高利用者做好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自觉性, 积极配合企业档案部门做好企业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士娟.浅谈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华章, 2011.8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思考 篇12

2012.04.19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中,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数学模型评价),教材中主要阐述定量评价部分,对于定性评价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什么?

老师解答:从目前的行业实践来看,还没有统一的定性评价标准。现阶段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依据一些相关指标是否达到各行业各部门所要求的标准或达到标准的程度。在学习方案评价过程中,重要的是要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而没必要即时把每种方法的具体步骤给记住,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分析包括可行性分析和费用——效益分析,这个分析是否包括总体规划本身?

老师解答: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总体规划终极目标是要达到三效益的耦合,至于耦合的标准或参考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

3、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因某些重大项目建设占地而必须转用农用地时,如何处理?是否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如果修编,会不会影响规划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老师解答:目前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有两种:一种是严格执行规划,不予批准用地;二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度地调整用地供给,进行总体规划修编。总体规划修编确实可能对规划的法律性和权威性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适当安排。

4、在本科阶段,我们应该锻炼哪些方面的能力或具备哪些素质?

老师解答:本科阶段应该培养三方面的能力:1)掌握基本概念(不求背记,但求理解,抓住核心);2)锻炼严密有序的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序、逻辑条理);3)学会运用方法论(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思考论文 篇13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陈飞龙

屏山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因移民迁建和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理清屏山文物事业未来发展思路,已是屏山文化、文物战线面临的重要调查研究课题。笔者近年来,对屏山文物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一、屏山文物现状

屏山县位于川南宜宾市西部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绥江县隔江相望。1987年第二全国文物普查,屏山普查队调查不可移动文物近1000处,筛选出577处公布为屏山不可移动文物点,约占宜宾全市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的三分之一。2002年,进行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屏山县仍然保存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339处,依然约占宜宾全市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屏山不仅是宜宾市的文物大县,也是四川文物大县。

屏山县域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按价值和规模来看主要分布在锦屏、楼东、福延、龙华。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万寿寺、万寿观、禹帝宫、清凉寺、丹霞洞石窟及摩崖造像、楞严寺、龙氏山庄;市级1处:马湖古城址(包括城门及城门楼三座、古城墙近1000米、古城排水系统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狮子桥等26处28个点。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地面文物调查,发现了包括“叫化岩新石器遗址”在内的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提升了屏山文物在四川的乃至西南的地位,使屏山文物凸显出更加灿烂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屏山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屏山文物部门人手少,力量单薄,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制约着文物保护的工作开展,客观上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至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如反映清代中晚期官宦士族家庭生活场景和心理状况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氏山庄,目前,部分建筑已出现大面积渗漏、垮塌,有全面倒塌的危险;龙华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许多木构件损毁严重等。

(二)向家坝电站的建设使我县淹没区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十分紧迫。屏山县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县,中南院向家坝水电站可研阶段认定屏山淹没区共有文物古迹131处,其中地面文物68处,地下文物6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此外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需搬迁的乡镇中,还有近1000米长、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的极为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老风貌的古街道。今年底,向家坝水电站将实施围堰截流,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的所有工作,都涉及到屏山县,是屏山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工作大纲》,四川省文物局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屏山县为配合单位。作为地方政府,要承担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的很多基础性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显得步履维艰。

(三)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和问题。屏山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目前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处于雏形阶段。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得不到深入开发、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不到充分体现,广大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提升,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来进行保护工作;而对文物旅游资源深入的开发,又可能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的投入和工作量的也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在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取得共赢,实现相得益彰,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三、屏山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一)理清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开发工作思路。屏山作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文物大县,如何在现行文物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下保护管理好、开发好县域众多文物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屏山文化、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认真思考的的问题。

一是理清文物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文物旅游资源的资源的开发,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开发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而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以用促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二是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与《文物保护法》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单靠文化、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对其实施全覆盖、全日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因此,应深入到全县范围内特别是偏远山区进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集中开展对文物知识及文物保护的意义、目的、要求的宣传。同时,要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文物保护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文物、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浓厚氛围。三是制定屏山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长远规划。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以及根据屏山文物实际情况,抓住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搬迁发掘之机,制定屏山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打造屏山文物保护与旅游亮点。

一是恢复马湖府城,最大限度的展示屏山延续了400多年的土司制度文化。今屏山县境历史上始终是古马湖地区的腹心地带,屏山县城址上的马湖府城一直是古马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马湖土司制度在屏山这块土地上延续了400多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搬迁后的淹没区屏山文物古迹,是否还能承载历史赋予其上的丰富内涵,是否还能延续马湖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更加有利于对它们的保护管理,是否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研究、教育、艺术欣赏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这是向家坝淹没区屏山文物保护管理所必须面对和慎重从事的关键问题。如果就搬迁而搬迁,不得已了愿似的一搬完事,得到的将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文物躯壳堆积,仅仅是一个别样的文物仓库而已。那样,淹没区屏山文物搬迁后将承载不了屏山为中心的古马湖文化历史尤其是明代以后的土司文化历史;以屏山为中心的古马湖历史文化积淀,将受到毁灭性的不可挽救的灭失。在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中,利用文物搬迁之机,遵循延续城市文脉,文物跟着城镇走的原则,选择屏山县城迁建新址——屏山县新发乡附近选择地块,将屏山淹没区最能反映马湖土司制度的部分搬迁文物集中搬建,复原或者重塑屏山古代“马湖府城”,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屏山延续了400多年的土司制度文化。

二是在书楼镇附近选址搬迁楼东、福延等地文物,打造以客家文化特色为中心的多元化文化内涵的精品人文旅游品牌。福延镇、楼东乡搬迁后合并为书楼镇。书楼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客家文化、码头文化、书楼文化、鸡罩山佛教和道教文化。在书楼镇附近选择合适地块,搬迁福延、楼东淹没区计划异地搬迁保护的文物,既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更能提升向家坝库区第一镇的名声和地位。

三是在锦屏新址附近选择合适地块,搬迁除搬迁到新县城近郊和书楼镇之后的其他搬迁文物,延续屏山在金沙江边的历史文化传承。

四是整体打造龙华旅游风景区,实现古镇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龙华旅游风景区是屏山县文化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景区拥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龙华古镇、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大佛,原始森林为主的自川南第一高峰老君山、丹霞洞石窟及摩崖造像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景区的打造要按照《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对龙华镇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和有价值的建筑群予以重点保护,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建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和维护城镇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修缮和维护,并将古镇的保护融入老君山风景名胜区开发总体规划,促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高中生文明与诚信演讲稿下一篇:油田销售部共青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