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精选9篇)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篇1

xx市粮食局

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国有粮食企业占有、使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大部分年代长久,资料保管不完整,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一些单位的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本文对近年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粮食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名目问题。过去长期使用的账目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发展了的国有资产科目的需要,应该根据财务制度,及时对资产账目进行变更、补充和扩展,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资产的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不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有的单位资产保管不善,致使资产流失严重。二是往来款项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单位暂存暂付业务发生频繁、挂账问题严重,很多专项工作早已结束,但专项经费依然挂账、末予结转。部分单位应收账款账龄三年以上,债权数额较大,形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资产。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一些单位末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责任审计制度。由于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职责不清、造成资产使用、移交手续不全、固定资产控制不到位。许多单位由于人员少,不明确资产管管理人员,管账与管物同一个人,不利于相互监督。

(四)资产的划转、调动、赠予等手续不全。由于行政干预,企业资产的调动、赠予等情况没有相关的权属证明、没经权威部门评估,甚至有些单位对上述财产没有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账。

(五)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较为落后,资产管理与会计资料信息化管理相脱节。目前,有些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账簿和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资产管理还末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资产管理的漏洞和风险。一些单位擅自处理了资产,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发现。

二、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依法规范管理。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规范管理。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企业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

(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为防止资产清查的前清后乱,切实提高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应尽快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使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能及时、全面的撑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以利于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和资源共享。

(三)加强基础建设,落实责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相结合、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明确法人代表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有财务科长、实物保管员等组成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加强国有资产产权占有登记,使企业的产权权属更趋于明晰,明确管理目标。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篇2

6月12日, 湖北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 一行4人来宜都专题调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调研组听取了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工作汇报, 并与市交通局、市一医院、市陆城房管所、枝城财政所资产管理同志座谈, 详细了解基层资产管理的现状, 倾听来自工作一线的合事化建议。调研组对宜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高度肯定。认为领导班子讲政治、顾大局, 重视资产管理;《条例》宣传措施得力、深入细致, 资产清理力度大。调研组望宜都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抓一促活动要求, 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并表示对宜都资产管理再提升有信心。

国有林场转型发展调研思考 篇3

定性定编到位,达到了“瘦身健体”的效果。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Ⅰ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正科8个、副科2个、正股2个,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全额预算,主要功能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革后,核定事业编制769个、精简57.54%,在职人数减为944人、精简2.7%,林场工区由改革前的126个减到70个、精简44.4%。

妥善安置职工,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林场职工和其它事业单位同等管理,工资待遇充分保障,年平均工资由改革前不足1万元提高到3~4万元,大量停薪留职人员纷纷回场上班。林场职工参保和续保实现全覆盖,在职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保。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以人为本,确保稳定”原则,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对国有林场富余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对符合条件提前退休的151人,按要求办理了退休手续。

理顺体制机制,开创了“活力迸发”的局面。国有林场实行“政企事分开”后,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归属林业部门管理。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实行职工绩效工资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对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陈坪林场场长段芬认为,通过理顺机制,任务更明、责任更重、干劲更足。

转变发展模式,践行了“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革后,全市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主。多数林场负责人反映,随着职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职工也相应由砍树向看树转变。衡阳县林业局对全县范围内除南竹林地和经济林地外的其他所有林地实行封山育林10年,并将封山育林区域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2015年完成新造林518公顷、森林抚育1000公顷。弥泉林场科学设置管理岗位,切实落实管护责任,探索林场生态景观培育模式,培育了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杜鹃花、竹林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有林场通过改革,步入了转型发展新阶段。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难。部分林场基础设施薄弱,12个林场70个工区有55个不通水、42个不通电,没有1个通宽带网,有的进场公路还没有硬化,电网改造一直未将林场列入范围等。技术人才匮乏,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74人,占18.4%,工作30年以上671人、20年以上228人,多数人一辈子呆在林场,流动不够,热情下降。经费投入有限,林场自身收入少、负债多,财政拨款只能保基本工资,拿不出余钱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营林生产、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市12个国有林场总负债4374.5万元,场均负债365万元,欠缴社会保障费1218.66万元,拖欠职工工资862.6万元,拖欠离退休费1110万元。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切实加强政策支持。要制定促进全市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下步国有林场发展方向、思路和举措等予以明确,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一是将国有林场发展纳入同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结合生态建设需要,将国有林场道路和电网改造升级按地域属性纳入政策范围,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问题。三是将国有林场贫困户纳入当地扶贫计划,采取易地搬迁等方式扶持脱贫。四是对林场无力偿还的各类债务和贷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行逐项清理或化解,减少历史包袱。

着力建设“秀美林场”。今年3月,省里召开了“秀美林场”建设工作座谈会,就如何开展“秀美林场”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全市要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将“秀美林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安排部署。衡阳县岣嵝峰国有林场作为全省第一批示范创建单位,要以“转型、扩展、提升”为主线,以生态稳定、资源持续、景观优美、设施完备、环境整洁、管理现代、产业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国有林场示范创建工作。其他11个国有林场也要向“秀美林场”转型发展,争取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国有林场达到建设标准。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林场最大的优势是森林资源。四明山、紫金山等6个国有林场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岣嵝峰、岐山为3A级旅游景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有基础、有条件。要贯穿全域旅游理念,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外部环境、传统特色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周末生态旅游精品短线,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建设生态旅游小镇,把国有林场建成旅游胜地、养生天堂。多渠道筹集资金,采用PPP等模式,成立生态旅游投融资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场生态建设与开发,引导国有林场职工参股经营,最大程度实现生态共建、成果共享。

适度发展林下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国有林场是一座“绿色银行”,必须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从根本上解决绿水青山掩盖贫困落后这一矛盾,最终达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林苗(景观大苗)、林药、林菌、林畜、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场发展、林农增收、林场职工致富,让生态资源真正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篇4

视察组认为,市政府比较重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较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关于国企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属国企改革基本情况

深入调查研究,出台改革意见。截至目前,全市市属国有企业有90户,在册职工26921人。市属集体企业有34户,在册职工2667人。为全面掌握市属企业的人员、资产、经营、改革等情况,市政府组织了破产关闭、退城进园、商业企业、国资改革、政策调整等5个专题调研组,就深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制定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为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

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推进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市政府、市国资委、阳煤集团签署了《关于推进南煤集团重组加快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国投无偿划拨市政府11%的股权,阳煤集团正式控股南煤集团。阳煤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参股商行10%股权,引进金陵投资等4家企业入股,积极推进商行改革重组。推进资产同质、市场同向的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其中市恒源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电子工程实业公司、无线电一厂;市中源硫铁矿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甘河、三泉硫铁矿公司;市外贸永盛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外贸土畜产粮油食品公司、五金矿产运销有限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外贸轻纺机化公司、外贸鑫溢贸易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市食品总厂有限公司兼并市酿造总厂;信建资产公司整合重组虹玮建材公司;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整合重组沙江酒家。通过整合重组,减少9户监管企业,促进了集约经营。推进商贸服务企业国有资本退出。对信阳资产管理公司所属的人民照相馆、赛鱼照相馆、泉北浴池、阳泉旅店、兴达旅店、东风旅馆等6户企业进行经营模式的改制,五一照相馆的改制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实施企业歇业关闭和破产关闭。对物资集团公司所属7户企业和中源硫铁矿有限公司,根据市政府文件实施歇业关闭,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着手对国资委监管的市电器厂、市电石有限公司和市城镇联社所属的市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橡胶厂有限公司、金属结构厂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推进企业改制和加强管理。引进福建投资商,对市水泵厂有限公司、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退城进园”,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争年内启动。对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73个企业实行脱钩,已完成首批28户企业改制,剩余第二批企业脱钩,将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厂务、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加强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加大配套改革,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建立了市、县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坚持与阳煤集团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5000万元综合产业扶持基金,设立了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共为企业协调贷款78.9亿元。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在省政府出台减轻企业负担60条措施后,出台了我市62条措施,2015年预计可为企业减负约17亿元。大力处置企业不良贷款,对全市46户企业在中国信达资产公司山西分公司的8.6亿元不良贷款,以4700万元的价格整体打包、缩水回购。对电子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粮油公司、铝业公司等11户企业的1.7亿元不良贷款,进行了缩水处置,增加净资产1.66亿元;对市信和资产管理中心在市农业发展银行784.9万元不良贷款进行了核销。筹集资金4620.9万元,解决了铝业公司拖欠职工款项。解决了荫营硫铁矿留守处216名退休及在职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问题,涉及资金2807.5万元。帮助市电石厂筹措资金134万元,解决了职工的集中供暖。研究提出了通过企业改制解决盂钢农合工补缴养老保险问题的办法。简政放权创造环境。2014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0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78项。今年以来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取消年审年检事项3项,承接行政审批事项15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继续扩大“营改增”范围。2013年以来,市财政累计盘活资金5.01亿元。2014年“营改增”为企业减负2.54亿元,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1.2亿元。强化政策促进转型。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煤炭20条”和“17条”政策措施,在出台我市13条、12条落实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12条措施,稳定煤炭经济,优化产品结构。深化煤炭改革,取消49个煤焦收费站,取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价格调节基金,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共为企业减负7.6亿元。推进煤电联营,加快煤炭就地转化利用,推进煤炭“六型”发展。出台《关于阳泉市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方案》,涉及52家企业。煤气、热力公司老旧管网设施更新改造已上报省发改委,摆上议事日程。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相对迟缓滞后,积累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大了深化改革的难度。

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不想改、不愿改。对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考虑较多的是个人利益得失,而不是改革发展大局。部分企业职工对改革的认识还有待强化。部分职工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认为改革就会丢饭碗,不愿迈开改革的步伐。长期停产企业职代会不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消弱,召集职工开会讨论改革问题困难很多,统一职工思想更不容易。

社会层面尚未形成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对国企改革支持配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国企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正能量,构建系统工程。几点建议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大举措,按照我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加强党对国企改革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领导。重点是加强企业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建设、依法治企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抓好干部选配任用、学习培训、“四好”班子创建及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要发挥企业党组织在国企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此影响和带动企业职工,为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落实各级党组织对国企改革的责任制,从远期、中期和近期,分类分批推进改革,保证改一个成一个。

使改革成为企业职工的共识。要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明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改革,使国有资本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一般竞争领域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的原则推进改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通过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土地资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筹集改革资金;通过产权整合、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员工入股等方式推进改革;通过积极稳妥、先易后难的办法,确保改革稳步推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发展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优势工业企业“改革重组、退城进园”、商贸服务企业分类改革、劣势企业依法依规破产关闭或歇业关闭、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深化煤炭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力争通过努力,尽快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理清管理工作思路,深化资产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整合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营发展,这是xxxx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一项重要新举措。由于历史、制度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出现坐收坐支等问题。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单位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使用,甚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的隐患。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成立之后,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实施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并对如何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改革、规范、盘活”,注重“建机制、强管理、打基础”,做到“一个坚持、两个目标”。即:坚持“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 ”的原则,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使用,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合理、节约、高效配置使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监督职能

1、明确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职能的通知》,市编委会印发了《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赋予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管理、运营、调配全市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制定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并组织实施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资产的产权变动和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和有效使用;四是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对经营性资产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2、成立城市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工商、市政、计划、建设、房管、监察、审计、规划、人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城市经营和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各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确保城市经营、规划、建设的目标、方案、项目及可行性经营方式、方法、办法等得以研究论证、贯彻落实,使城市经营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3、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强化、细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财政部〔2006〕

35、36号令,结合xxxx市实际,研究制订了《xxxx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xxxx市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和《xxxx市国有资产处置委托拍卖的若干规定》,市政府还批转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搭建起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框架。

一是产权交易审批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先向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同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分管的市领导签署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

二是产权交易评估制度:规定了任何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都必须委托能保持中立、依法依规操作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评估行为,并为产权交易提供准确可信的参考数据。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xxxx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xxxx投资置业。

近年来,xxxx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06年至xxxx年,xxxx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xxxx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xxx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xxxx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 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06年底,xxxx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xxxx市通过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为该市国有资产营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对资产的登记、入账、清点、保存等管理不严,手续不全。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教育与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消除思想误区,自觉配合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作,通过资产统管平台,提升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协调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操作程序。

(三)继续加大对国有资产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肃产权交易纪律,严格把好政策法规关、资产交易评估关、资产处置审批关、公开拍卖制度关,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粮管所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篇6

近几年来,xx市xx粮管所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搞活经营、强化管理、稳定发展的思路,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在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xx粮管所共有固定资产原值752万元,仓房7812平方米,附属用房

7418平方米,国有划拨土地面积94445平方米。该所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理顺产权关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主要是针对资产运营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求对策和解决的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主要碰到和发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存量账物有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不断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企业的仓房、设备、场地等固定资产均出现了部分闲置, 各种类型企业和项目在粮食系统内落户,投资主体亦是多元化。近几年,粮食经营管理体制和粮食财务管理体制的几次大的变革和几次大的财务挂账调整,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产权经营机制的形成。在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只重视企业利润状况,而忽视了对企业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由于宏观上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指导和监督上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对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账务处理不及时,出现账物、账账、账表不符等情况,最终导致了企业国有固定资产存量失真,宏观管理失控的现象。

二、国有资产的维修与保养不及时,完好率降低。

我市粮食系统内绝大部分的仓房均属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所建, 在计划经济时,为满足征购粮、周转粮和各级储备粮的需要,旺季中满负荷工作,目前破损率相当严重,加上近几年粮食企业资金紧张,专用维修资金不济,正常的维修与保养不及时,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受到直接的影响。对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对仓房设备管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与保养的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只使用,少维修轻保养,甚至不维修不保养,对维修不投入资金,加速了国有资产的损坏程度;导致仓库、设备完好率低下,这些资产只能提前报废。

三、国有资产部分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

粮食流通市场化后,国有粮食企业各级储备粮的计划任务相应减少,由此就出现了仓房、设备和场地的相对闲置。对这部分闲置的国有资产放松管理,不加问津,或者随意处置,甚至是长期无偿使用,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家财产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xx粮管所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国有资产科学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具体做法从三个“强化”入手:

一、强化领导,资产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工作日程。

xx粮管所领导一班人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主要工作日程,从基础工作抓起,把工作抓实、抓出成效来。一是制定方案,列出计划,逐渐理顺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二是勤检查勤监督,及时做好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及时纠正各类问题;三是健全账目,对所有资产重新核准、登记造册,并结合会计达标升级活动,针对存在问题,实事求是,健全原始纪录,保证账物,账账,账卡相符,为掌握企业国有资产存量,编制真实、可靠的原始依据;四是落实责任制,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所领导分派一名副所长具体负责,所长总负责,对擅自转让、变卖或丟失、损坏的国有资产要逐级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二、强化制度,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做好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根据粮食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积极采取有利措施,适当控制压缩其资产投入,减少因投资不当而造成新的资产闲置和利用率低的状况。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体制,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租赁企业的安全管理。加强以安全为重点的各项管理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全所目前有30多家承租企业(个人),每年年初,所对各承租企业业主都签订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保安全责任保证书,坚持每月9日“安全检查日”制度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确保了企业和承租方人、财、物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至今未发生任何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事故。

三、强化管理,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益。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篇7

一、现代国有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特点与作用

1. 现代国有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特点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演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财务报告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财务报告信息需求, 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得以发展。动因在于不断满足财务报告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财务报告信息的新需求。二是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变迁具有渐进式特征。新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模式总是发端于原有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模式, 并且是在原有模式边际上连续演变的结果。三是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变迁的过程直观表现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内容不断扩大的过程。

2. 现代国有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 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据以评价国有企业目前及未来价值的最直接工具, 他们期望能够获取更多的国有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部门, 在拟定公司投资计划或安排经营工作时.都将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中的财务数据作为其进行可行性论证或经营预测的测算基础, 进而作为其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作为防止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 对于满足投资人获得投资所必要的信息, 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真实与公允被视为现代会计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 则会严重的危害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诚信危机。因此, 通过对财政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发布的有关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制度进行必要的整合、补充和细化, 正式颁布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并在国有企业中强制执行, 则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现代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足

目前, 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比如监事会必须对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意见, 但是仍有近1/5的公司没有披露, 在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企业当中披露也仅仅是流于形式。

2. 现行披露制度不完善

当前现行财务会计体系对无形资产计量与披露存在较大缺陷企业的大多数无形资产由于客观原因不便计量, 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原因不予计量, 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无法得到正确的反映。尤其是知识产权与自创商誉的计量与反映不合理。同时现行会计准则只允许企业在购买与合并时计量商誉。自创商誉是不允许计量与确认的, 这样, 在实践中就会带来企业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的问题。

3. 虚假信息披露情况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会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在有些情况下相互利益一致, 有些情况下存在利益的冲突甚至相互对立。一些财务会计的制造者为了满足各方的不同需求, 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弄虚作假, 形成虚假的财务会计来欺骗某些或全部的财务会计使用者。在某些时候,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 也会对虚假财务会计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例如在有些地方, 为了争取本地有尽可能多企业上市或者为了保住已经上市的公司地方政府会在各个监督关口大开方便之门会对这些单位虚假财务会计采取默许的态度。更有甚者, 有些基层政府或者摊派经济指标, 或者直接指使所属国有企业造假, 以实现自己的“政绩”。

三、加强现代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的对策

1. 提高对自愿披露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下, 在没有政府和法律的强制要求下, 企业进行的自愿披露可以使其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资本, 减少运营成本, 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另外, 从契约的角度考虑, 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 应该让委托人 (所有者) 相信他不会采用“机会主义”行为, 也应主动对外提供信息,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发布的《深交所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首次提出了鼓励进行积极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标志着我国证券界已逐步认识到自愿披露的重要性, 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2.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法规, 这有助于强化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托责任, 具有根本的效力。我们要在国内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约机制。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制定, 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将会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

3. 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

国有企业的多重负责人包括代表政府出资的部门、人大、全体人民、利益相关者集团和企业自身。因此, 明确这些复杂的委托代理链上各部分的责任制度是十分必需的, 通过规范监管过程, 确保企业经营者做出有效的决策, 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要使企业领导人的任免高度透明, 将董事会成员的提名程序公开;公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配偶的收入和家庭资产变动情况;披露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并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审查制, 主要责任人资格报告审查制, 大额贷款明细说明制;完善披露的经营指标, 加强披露或有资产与内部资产营运状况;内部强化职代会和监事会职能, 使其主动地通过多途径了解内部信息。

4. 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

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大部分信息披露将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传统上的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报刊来进行, 目前互联网的电子信息披露系统已被广泛使用, 还可以逐步建立专门的企业信息披露系统。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 不再局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 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 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 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 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同时使用者通过网络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可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 也将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 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网络的成功合理的对接, 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

5.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

应该给予表外信息披露与之本身日益重要的地位相匹配的监督力度, 以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 这是相关信息质量的保证。同时重视专家作用借以监督所披露信息的公允性, 以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质量。随着《证券法》出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 然而已经颁布的一些规范性文件, 有些内容不统一, 有些较分散, 不易全面执行,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要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再次要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 信息监察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最后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管理办法, 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规定。

总之, 财务信息充分披露并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通过信息披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把现代国有企业的整个监管和运营过程置于舆论的监督之下, 完善对资产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J].会计研究, 2009, 10 (1) :56.

[2]赵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11, (3) :43.

[3]余姗姗.对新会计准则中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2) :55.

[4]刘瑛.提高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的设想[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 (10) :88-91.

[5]孙蔓莉.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 2004, (3) :35-38.

[6]郑鑫成, 袁清波.论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管理的经济学动机[J].财会通讯, 2013, 2 (12) :62-65.

国有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创新;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1、引言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如关系管理因素严重、决策程序不科学、管理职位论资排辈、管理以物为主、管理孤立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质量。

2、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2.1关系管理现象严重

在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关系”与“权力”有着直接联系,这种现象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形成的传统企业管理体制未被根本清除的重要体现。很多国有企业,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衡量标准与薪酬体系,而是通过复杂的关系网来隐性确立每个人所能获取的真正报酬,弱化了每个人在企业中的真实贡献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人员更为关注于权力的获取和权力分配,关注于如何掌握、控制和维护权力,而未真正关注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采用集权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更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力的可控性,很多负责人通常身兼数职,集各种决策于一身,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大多数决策都无法被有效的监督控制,尤其是一般职员在企业中更被沦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仅只是接受不明不白的指令从事工作,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信息的不完全对称和权力的监督失衡,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极低。

2.2 以物为主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是企业的掌舵者,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方向,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者多由政府上级组织直接任命,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者真正接受过正规企业管理教育的人数仅30%左右,大多数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而是政府管理人员出身,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由政府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都普遍存在不合理,因而在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难以形成合力,缺乏动力,极容易造成政治色彩浓厚,责权利不对等,缺乏市场经营规则渗透现象,产生大量错误的决策和盲目的决策,同时由于产权不清,责、权、利不清等问题,使得决策责任无法落实,出现“一人决策、集体负责”的扭曲现象。而受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国有企业还多数采用以物为主的管理模式,主要集中于对企业设备、资金、物料等方面的管理,这种基于生产要素的管理弱化了“人本管理”的作用,完全忽视了人力资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增值能力,使得国有企业不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能力挖掘也严重缺乏。

2.3管理视角过于狭窄

我国国有企业有着庞大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涉及各个层次,分工过细、职能交叉现象极为严重,庞大的管理机构极降低了管理效能,又增加了管理费用,还造成明显的责、权、利不清现象。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视角过窄现象极为明显,造成管理条块分割、管理环节单一等现象,企业管理只着眼于某一局部进行,而缺乏全盘性的考虑,哪儿有问题管理哪儿,企业管理形成一种就事论事的管理方法。而过于庞大的管理体系,又使得就事论事的管理方法经常存在遗漏,推萎责任、逃避问题、争抢利益等现象极为严重。

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机制改革策略

3.1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思路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国有企业应当从以物为主的管理思想中脱离出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避免人员流失、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现象。一方面建立起责、权、利清晰的管理体制,将管理重心下移,打破“一人决策、全员负责”的不良现象,让每一名员工都有相对应的责、权、利,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尤其是统管理模式下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关系提拔的现象更应当杜绝,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适合管理的人员参与管理、适合技术的人员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国有企业传统的分配体制更新应当革新,使个人贡献与个人收益相平衡,使个人贡献能在企业中得到明确的评价和认定,避免高贡献员工得到的比带来的少,低贡献员工得到的比带来的多这种现象,在企业内部引入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

3.2拓展企业管理知识创新视野

当今时代发展越来越为迅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市场竞争风云变幻。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有企业过于依赖国家、政府,过于依赖倾向性的保护政策,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普遍较弱,主要依赖于一些保护性措施获得市场竞争地位。国家企业在管理机制创新中,必须树立起知识创新视野,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方面,加强企业外部知识的应用,包括市场环境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需求信息等等,为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知识建设,真正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建立起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不仅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有利用知识的能力,产生知识的能力。

3.3构建战略管理创新机制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抵抗风险、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旧体制的束缚下,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战略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应当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清醒的认识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变化,构建起符合国有企业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包括企业管理思路、企业发展行为、企业竞争机制等等。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有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不断整合企业战略资源,不断革新企业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企业管理结构,构建起一个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摆脱旧地体制的束缚,形成独立的企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麦文娟.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途径[J].当代经济,2013(05)

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 篇9

一、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情况:是按照《通辽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 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 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总帐及明细账簿,并定期进行了清 查盘点,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 实相符,明确责任并履行好职责。

二、制度建立情况: 是建立建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产处置情况: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并及时做好账 务处理,处置收益或残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 财政预算或残值管理,无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现象。

四、资产动态管理情况: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并向财政管理部门上 传有关资产数据,实现了动态管理及时核对账簿。

五、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单位无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情况。

六、资产产权登记情况:没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书。

上一篇:一张陌生的老照片作文下一篇:预留印鉴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