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医院当然应该以提供中医特色医疗为主,在国家对中医事业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二级中医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杨浦区中医医院是上海市一家二级中医医院,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比例名列全市中医医院的前列。这家医院提出坚持“能中不西”,呈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尤其近3年来,这家医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的满意度、信任感和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大大提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论文 篇1:

医改后公立中医医院的融资模式探索

摘要:医院在持续医疗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合法、有效、合理地融资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融资决策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运行和发展。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竞争的加剧,部分公立中医医院已出现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现金流净流出将成为常态。本文从公立中医医院面临的挑战和资金需求状况入手,分析其传统融资方式,结合改革时期国家新推广的融资模式和合作框架,探索医改背景下适合公立中医医院的新型融资模式,以期拓展融资合作渠道,从而缓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维护公立中医医院良好、稳健的运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关键词:医改 公立中医医院 融资模式

一、公立中医医院在医改中面临的挑战

公立中医医院已被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并逐步实施了“一平四高”(药品零差率,诊察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价格提高)、资源下沉、资金下沉、分级诊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年金制度改革等措施。“一平四高”、药品实施零差率,中医医院的收入补偿率普遍在70%以内,大大低于综合性医院的补偿率,离医改方案设计的90%也相差甚远;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医院将新增缴纳职工养老金、年金(分别为职工工资的20%、8%)。大多数中医医院业务滞涨而运营成本却大大增加,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资金的短缺将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探索医院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如何拓展新型的融资手段,满足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提升公立中医医院的竞争能力。

二、公立中医医院传统的融资模式

公立中医医院的融资渠道在政策与法规的框架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投入

医院总收入结构中,政府投入的比例占3%-5%。包括财政经常性补助:根据医院的床位规模与离退休人员编制给予补贴;其他财政性补助,如学科专项、万名医生下乡、规培生委培、资源下沉等补贴。医院财政性资金的取得,受制于国家和地方财政能力、医院财务状况及各界政府的政策取向。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服务的补偿政策是:财政资金主要补助需方,即病人和医保基金;而对供方的补助,重点投向基层医疗机构,即社区和城乡基层卫生院。所以大型公立中医医院想要获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已经得不到政策的支持。

(二)银行贷款

目前,银行贷款主要采用担保贷款、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三种形式。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所有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根据现有政策,国有资产不能进行对外担保和抵押。鉴于公立医院国有公益性质和行业垄断地位及特点,目前医院的银行贷款基本采用信用贷款。然而,2014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为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禁止公立医院举债新建医院或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禁令之下,这种贷款方式能否持续下去存在疑问。

(三)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主要有延期付款和应付票据两种方式。公立医院利用自身的信用和需方地位,更多采用的是延期付款方式,即医院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延期支付货款所形成的一种内部融资渠道。延期付款使医院的资金周转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又无须承担利息,但这种方式使医院与供应商的关系更为复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利益捆绑。目前,笔者所在省大部分省级公立医院支持货到入库90天之内付款,而卫计委近日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意见》中规定,2016年5月起实施“三流合一”的新平台进行采购,规定医院从药品交货验收到付款的时间不得超过30天,以加快医院付款时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种对医院而言最经济也最容易操控的纯信用模式的融资渠道也将大打折扣。

(四)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出租方将资产租赁给医院,由医院分期支付租赁费,到期资产归医院所有的一种租赁方式。这种租赁合作的双方,一方需要设备,另一方追求利润。医院在不投入或少投入资金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先进设备,可以此加快提升医院的档次,促进学科建设,增强医疗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是必须定期支付高额的租赁费,因为租赁成本通常包括设备购置成本、资金占用成本、运作管理费、合理的利润等,因此医院可能会面临租赁费高于实际收益,甚至到期不能按时偿付设备租赁费的风险。

三、医改后公立中医医院新型融资模式探索

公立中医医院在医改中面临两难处境,既要受到新政策的制约,又要直面市场竞争;既要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新医改提出医疗市场要打造政府主导、多元化投入体系,为社会资本投入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对巨大的医疗服务市场,社会资本很是心动。但是相关规定尚在探索,对注册、股权、税收、营利、回报、退出机制等细则尚未明确。如果可以引进社会资本,则能够给公立中医医院的发展注入资金动力及市场化的活力,但社会资本逐利性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矛盾,会让合作双方在战略目标、管理理念、日常经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或将淡化公立医院的产权归属、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公益性和医院承担科研、教学等工作产生冲击。所以,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保持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寻求合法有效的新型融资渠道,以供探讨。

(一)PPP模式融资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本文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联合投入资金或资产,通过共同操控权力、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根据预期收益、资产的投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融资。具体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方式。

(1)PPP-ROT(重构Restructure、运营Operate、转移Transfer)模式,即重构医院的法人治理机构,组建医院理事会,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与重大事项审批,并由第三方进行监管。社会资本投入医院,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其投入不能成为医院资产股权。作为回报,投资方获得医院的经营权,供应链的采购权和适当的运营管理费。PPP-ROT模式不改变公立医院的性质,医院仍是国有事业单位。合作期满后,社会投资方退出公立医院,把医院移交给政府管理。PPP-ROT模式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参与中医医疗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且其监管机制与退出机制基本能保证医院的性质不会被改变。

(2)PPP-TBT(Transfer-Build-Transfer)是一种BOT(Build-Operate-Transfer)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相结合而以BOT为主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医院新建项目时缺乏资金,或者并不打算自己投入。首先可以依据TOT模式将已有项目的经营权进行转让,一次性获得资金。同时运用BOT模式,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新项目。该种融资模式对医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盘活现有效率低下的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其次,医院从中获得的资金可投入新的项目,无须动用原有资金,同时取得BOT模式中新项目的部分经营权,并保障了后续资金的持续投入。

(二)对外投资组建子公司(相对控股)

公立中医医院以本院的特色医疗技术和品牌价值对外投资,与社会资本组建子公司,持有相对高的股份,掌握控股权,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企业化管理与连锁经营的模式,盘活医院的人力与资源资产等,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率,带动人才培养和医院整体的发展。

(三)托管经营模式

医院托管经营模式是通过契约方式,有条件地受托与管理委托方的资产与运营。在明确双方的义务、职责、权限的框架下,确保委托方顺利地运行、稳健地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受托方从中获取经营管理费。此类托管经营模式在医院性质、职能、隶属关系、优惠政策等不变的条件下,按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施托管。此种融资模式能够带动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最关键的是基层医院可以迅速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造福当地居民。如浙江省中医院与松阳县人民医院、松阳县中医院创建了紧密型的“一托二”托管经营模式。

(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院

公立医院与地方政府部门达成合作意向,根据区域性医疗服务的需求,共建医院。双方按协议各自出资,一般政府部门划拨土地,负责医疗用房的基本设施建设,大型公立医院负责购买设备仪器和日常运营开支。这种融资合作模式,一方面大大缩短医院建设发展的成熟期,包括医院的建科立制、诊疗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快速解决当地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院运用自己的品牌,出资少量的资金即完成了医疗扩张。既可缓解医院本部一床难求的局面,又可院院联动相得益彰,使医院快速发展。如浙大邵逸夫医院与杭州市下沙医院、浙大二院与杭州市滨江医院的合作充分体现了合作建院的优越性。

(五)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被企业广泛运用的经营策略,即指剥离组织内部非关键性业务,将其外包给具有独立资质的专业公司,使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最核心部分,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目前的状况来讲,公立医院的药品、耗材和服务的购买成本,非核心业务上的用人成本均高于营利性的社会专业公司。因此非核心业务外包,从成本绩效的角度讲,则间接达到了融资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效果。目前,医院的后勤服务、物流支持外包已属常态,更有医院已经将检验科、病理科、信息科等进行外包,并且尝到了甜头。

医院融资应坚持方式合法、风险最小、成本最低、规模适当、确保偿还的原则,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公立中医医院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应当在符合医院的公益性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融资成本与风险,探索符合医院学科特色、财务状况、发展战略的融资渠道,解决公立中医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以维护公立中医医院良好、稳健的运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杜乐.探索公立医院多渠道融资之路[J].中国卫生经济,2005,(2):5-7.

[2]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的投融资活动与发展规模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1):13-15.

[3]盖全正.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融资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1,(6):10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高丽娟 唐杭琴 王钟炎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论文 篇2:

能中不西,杨浦区中医院的坚持

中医医院当然应该以提供中医特色医疗为主,在国家对中医事业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二级中医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杨浦区中医医院是上海市一家二级中医医院,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比例名列全市中医医院的前列。这家医院提出坚持“能中不西”,呈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尤其近3年来,这家医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的满意度、信任感和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大大提升。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等目标,为二级中医医院提供了广阔用武之地。在杨浦区中医医院院长张书富院长看来,二级中医医院即将迎来春天。

二级中医医院的好时代

杨浦区中医医院坐落在杨浦大桥下,不长也不宽的眉州路上。眉州路周边,是典型的“大杨浦”住宅区。上海人称“大杨浦”,一个原因是过去杨浦区占地面积在上海最大,另一个原因是,杨浦区是工业区,对上海经济贡献很大。19世纪末,外商到上海投资办厂,集中在杨浦区,后来,建国后上海的很多工业企业,依然在这里兴旺发展。因为工厂多,工人宿舍也逐渐兴建起来,杨浦区成为上海人口密集的区域,人多,吃喝拉撒、看病求医是最基本的需求。

1980年,为了满足杨浦区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杨浦区中医医院在眉州路34号开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也方便了周邊居民,为患者提供了中医特色的医疗救治。但是,由于医院硬件条件的限制,医院发展和服务能力一度受到很大限制。2011年,杨浦区得到中央财政对中医医院的专项补助,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杨浦区中医医院新院区,患者就诊环境大为改善。

最近的3年,各种数据显示,杨浦区中医医院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16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96 %;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9.61%;床位使用率从60%提升到103%;平均住院天数同比下降2.63天,药占比例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2016年3月,杨浦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发展杨浦区中医药事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中明确了合作推动中医医院提升医疗业务、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水平,力争“十三五”末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

医院的发展与坚持“能中不西”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统计,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48%,病房中药饮片比例占80%。每门诊人次应用中医诊疗技术的项次数为1.69,出院者应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比例65.82%,出院者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比例88.11%。这些说明患者采用了中医医疗技术和药物的指标,杨浦区中医医院始终名列全市同级医院前列。

在这里,中医特色不仅仅在治疗技术,也在中医医生们的举手投足中。为了激发青年医师学习中医经典、研读经典的热情,引导医生们从经典中吸取精粹、提高中医临证应用能力,医院举办了“引经据典、感悟临床”中医经典分享活动。今年,医院还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伤寒、温病等教研室的知名教授,为医生们开设为期1年的“传承经典、修炼临床”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实践学习班。

中医特色是生存之道

3年前,张书富院长调任杨浦区中医医院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突出医院的中医特色。

就像每个人各有所长,二级中医医院也各有自己的“明星科室”,启动改革后,杨浦区中医医院首先做的,是让原有的“明星科室”做大做强,打造优势学科的品牌效应,让医院的中医医疗服务特色鲜明。

肾病科就是杨浦区中医医院的明星科室之一,2012年获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科主任米秀华传承沪上名医叶景华学术思想,研究实脾固肾化瘀方治疗血尿、蛋白尿,补虚祛风法治疗肾功能不全,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殊荣。

在杨浦区中医医院肾病科,不少患者是通过病友的介绍,到这里来看蛋白尿的。

蛋白尿作为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蛋白尿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导致肾脏纤维化持续进展,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会使肾脏形成瘢痕,完全失去肾脏功能,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对蛋白尿的治疗,中医有自己的疗法。米秀华医生在中医治疗蛋白尿领域,潜心研究近30年,师承恩师叶景华先生近70年的学术经验,探索治疗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在读博士期间,米秀华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向全国名老中医叶景华结对学习的机会,拜师的3年里,米秀华跟随老师出门诊,抄方子,没有一天中断过,与此同时,她还定期向老师上交行医的心得体会、跟师笔记,而叶景华在每一篇心得后面都认认真真地写上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与学生深入交流。

叶景华出身中医世家,建国后又修过现代医学,因此十分注重中西医集合,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和不足,将两者的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能较好的提高诊治水平。正是在这种理念的耳濡目染之下,米秀华对中医的理解更加透彻,逐渐确立了自己在临床上“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行医理念。

今年年初,米秀华接待了一位大量蛋白尿患者,病人才30多岁,但是小便浓稠仿佛奶酪一般。本着疾病诊断要精准的基本理念,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外,米秀华还要用西医技术为病人确诊并确认患者病程,又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为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在许多人看来,得了肾病,是因为肾亏所致,所以应该补肾,但是米秀华在学习西医理论中蛋白尿的形成机理后认为,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了病理因素,造成堵塞所致,因此,在中药的选取上,她认为应该采用“泻”的方式来医治蛋白尿。在两个月的精心调理和医患配合下,这位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从13g下降到了0.3g以内,在临床上已经属于治愈水平。同时,这位患者还需要继续服药一个月以巩固疗效,神奇的是,在中医疗程结束后,这位患者不仅治好了本身的疾病,原来月经不调的毛病也得到了改善,身体机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米秀华说,中医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的确会因人而异,既需要病人对医生的全力配合,也需要看病人本身的身体特质,而寻找中医疗法的作用规律,也成为她们这一代中医人的研究方向。

上海连日高温,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最难受的,特别是老年患者,高温天容易出现心悸等症状。这部分患者中除了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器质性心脏病外,还可能存在精神心理因素,也就是所谓“双心疾病”。“双心疾病”又称为心理心脏病,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与心理障碍性疾病共存,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上有5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包含精神心理因素,其高发病率、低知晓率影响临床疗效。

针对“双心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医院于2017年初开设心悸病综合治疗门诊,利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及中医特色综合疗法,针对“双心疾病”患者进行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医院心病科依托杨浦区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授累积,总结形成了一套中医综合疗法。这套疗法中既包含了传统的经方及其化裁,同时也涵盖了针灸疗法、耳穴、穴位敷贴、导引功、音乐疗法等多种具有中医传统特色并且疗效显著的方法。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多靶点干预,以治疗“双心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慌不适、惊惕不安、胸闷夜寐不佳等症状。门诊开设至今,就诊患者络绎不绝。除了门诊就诊外,患者还可以參与心病科举办的“心健康俱乐部”,及时与心病科专业医师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来获取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就诊信息。

杨浦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以“石氏伤科”为基石,是“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首批九个二级工作站之一。骨伤科传承“石氏伤科”治疗骨折的特色疗法,对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敷院内自制中药膏、小夹板外固定等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既节省费用又不需要手术,尤其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特色治疗,在当地远近居民中已享有一定的口碑。

抑郁症对健康的伤害,如今被大家所认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为疗效不佳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无法坚持治疗。针灸,是近20年来在探索抑郁症新的治疗方式中比较热门的一个技术,杨浦区中医医院叶国传医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针刺治疗抑郁症,选取患者易于接受的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加以辨证配穴,取穴简便且安全性高,容易普及推广,如今,针灸科的抑郁症治疗,已经在患者中间很有知名度。除了针刺治疗抑郁症,在面瘫、肥胖等疾病的治疗上,针灸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这些年,不孕病的发病率悄然上升,给很多家庭带来困扰。作为全国名老中医李祥云传承工作室的成员,妇科主任周琦师从李祥云教授已是七个年头,在传承李老丰富临证经验的基础上,以中西医治疗为手段,内服中药结合非药物方法治疗不孕病,给不少为患者带来了“好孕”。杨浦区中医医院这些各具特色的专科,在患者中间颇有影响,声誉日增。

医养结合,中医带来的获得感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身心的健康,而中国社会又正在走向老龄化,这两个社会现状,都预示着中医将迎来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截至2015年底,上海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到30.2%,上海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2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区,到2014年底,全国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江浙沪城市占了八席。

在上海,深度老龄化趋势正在延续,而且有可能越来越严重。2015年,上海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8.05万人,比上年增加2.73万人,增速比前年下降;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根据监测单位的分析,上海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期还没到来,2025年之后,高龄老人的增长水平将比“低龄老人”群体突出。

无论是居家养老的老人还是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都是最大的。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养老机构中缺少护理专门人才的问题,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上图:今年3月,一群西班牙人走进杨浦区中医院,亲身体验了针灸和推拿的神奇之处。

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慢性病方面一直具有优势简、便、验、廉、安等特点,对老年预防保健与康复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被老百姓广为接受。杨浦区中医医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养老机构中缺少医疗专业人员的情况非常普遍,而很多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很难到医院里去看病开药。为此,杨浦区中医医院定向为杨浦区福利院“送医上门”,每月两次到福利院为老人们提供诊疗服务,如果开药,医生们还会将药送到老人手上。杨浦区福利院是一家有着7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也是软硬件条件比较好的一家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中医医院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弥补了养老机构在专业人员上的不足,满足了老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服务,不仅是医院服务的内容,也体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

今年7月,在杨浦区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与杨浦区中医医院和大桥、江浦、定海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中医老年医学研究工作,建立“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开展中医老年医学多元化的临床研究。这个合作项目希望能够探索更多更好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今年3月,一群西班牙人走进杨浦区中医院,兴致勃勃地了解针灸、推拿、中医药,几位参观者还亲身体验了针灸和推拿的神奇之处。探访者来自西班牙瓜达穆尔市,他们到访并非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这个参观团想将中医引入瓜达穆尔市,让当地民众也能体验这种来自东方的古老医学。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接受中医文化。中医热,不仅出现在海外,也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间。无论是大的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都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大环境,这对于二级中医院的发展,是最好的契机。

中医医院也是现代医院

中医是传统的,但中医医院的管理方式应该是现代的。近3年来,杨浦区中医医院在管理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院长张书富认为,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人是最重要的,因此,改革的核心就从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开始。

他介绍,过去医院分科比较粗,改革后,在过去大的内科下设置了心病科、脾胃病科、肾病科、肺病科、脑病科、肿瘤科等更加明确的科室,外科也分出了骨伤科、肛肠科等。人才有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后,医院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学术专攻。

“中医讲究师承、讲究言传身教,医院将医生们送到大型中医医院跟师学习,创造师徒结对的机会,培养医疗骨干。同时,医院也将中医大师请进医院,为每个科室聘请了名医作为顾问。在原有市名老中医彭培初、杨炳初、赵国定、何立人、李祥云等导师的基础上,医院新聘蒋梅先教授、夏翔教授担任导师。至今已经有近20位专家顾问成为了杨浦区中医医院的顾问医生。”张书富院长告诉记者。

下图:传统的火罐治疗,深受患者的欢迎。

目前,医院培养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人1人,上海市杏林新星2人,杨浦区名中医3人。

作为杨浦区中医药教学中心,杨浦区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教学基地、上海市中医药培训中心基地和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医院大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仅2016-2017年间,医院承担市级课题13项,区级课题12项,院级课题15项,医疗骨干的科教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医院所取得的科教成果也得到多个上级部门的肯定。

院长张书富介绍,医院还非常重视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医院请来专业的管理专家,为中层干部授课,让管理人员熟悉全新的管理工具、管理经验。“我们希望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每一個环节的管理质量,从管理中出效率。”在张书富看来,中医医院必须坚持中医服务,但管理方式应该是现代化的。医院参照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JCI医院管理评价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范医院的管理流程。

中医,既是传统的,又是为现代患者服务的一种医疗,通过二级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将让更多的患者,切身体会到中医的不可替代之处。

作者:黄祺 周洁

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论文 篇3:

我院康复科建设及管理的经验介绍

【摘要】 本院脑病康复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及发展,特别是2007年独立以来,发展一直比较顺利,目前已经成为拥有工作人员36人、独立编制床位48张、实际开放床位达60张的较大型临床科室,年独立收治住院患者540余例,门诊及科间协作治疗约9000余例,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达院内较先进水平,并逐年递增。科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脑病中心”的建设过程,而且参与了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在2007年国家“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中,本科室成为“泰安站”活动的亮点,其中医特色得到了国家、省、市等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发展中,科室各项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逐渐建设成为了“泰安市残疾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及泰安市“中医特色专科”,是山东省内发展较好的中医院康复科室之一。本文就本科的发展过程及管理经验做一简要介绍,供国内同道参考。

【关键词】 医院; 康复科; 建设; 管理; 经验

【Key words】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 City,Taian 2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7.041

本院是1985年才正式成立的新建医院,院领导从1995年即准备建立康复医学科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建设成功;直至2003年,才借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脑病治疗中心”的机遇成立起了“脑病中心康复部”[1]。经过4年的初期运行,于2007年独立建科,称脑病康复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及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年出入院患者540余例、收入过千万、结余300余万,主要业务指标达医院临床科室前列的较大型临床科室,现将科室的发展过程及管理经验做一简单介绍。

1 科室的基本发展过程

泰安市中医医院是一所1985年新建的地市级中医医院,成立时间较晚,基础差、底子薄,早期发展速度较慢。2001年全院的业务收入只有2000多万,一般临床科室的年收入仅100万左右。

随着医院的发展,于1995年即准备建立康复科,但因当时医院的综合实力较差,患者来源有限,购置的部分康复医疗设备均处于闲置状态,培训的数位康复医疗人员也陆续离开,科室难以正常运行,不得不临时解散。

直到2003年,在医院领导的筹划下,泰安市中医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起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康复治疗人员组成的“脑病治疗中心”,其中医疗人员划分为“脑病内科部”、“脑病外科部”和“康复部”3部分,“中心”行政统一管理、经济统一核算、各部分协调发展,共用一个护理班子。当时以“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抢救与治疗结合、治疗与康复结合” 的先进理念形成了“脑病中心”发展的优势,很快在当地形成了巨大影响[2]。科室发展迅速,于2005年即先后通过了泰安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审查,成为泰安市和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继而于2006年申报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该项目经过5年的建设,于2011年底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于2012年5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13年,“中心”又通过了省卫生厅的评审,成为省级重点中医学科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势专科。

随着“脑病中心”的快速发展和住院患者的急剧增加,当初组合的“中心”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需要,从而于2007年分解成为独立核算的“脑病内科”、“脑病外科”和“脑病康复科(康复科)”,至此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科室,之后经过2年与脑病内科共用一个护理班子的过渡时期,于2009年完全独立,科室得以进入自主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本科室已经成为编制床位48张(实际开放床位60张)、康复医疗面积1500余平方米、各种医疗设备近100台(价值达200余万元)、科年总收入近1200万(居全院31个临床科室第17位)、纯利300余万(居全院第10位)、人均纯利近20万(居全院第7位)的较先进临床一线科室。目前科内工作人员达36人,其中康复医师11人、康复治疗师12人、康复护士13人,医疗高级2人、医疗中级6人,护理中级3人,硕士7人,本科以上人员20余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特别是科室独立后的规范化建设,我科的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加,不仅是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省级重点中医学科“脑病中心”的组成科室,而且在2007年的国家“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中,成为“泰安站”活动的亮点,得到国家、省、市等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的肯定,并且建设成了“泰安市残疾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和“泰安市中医特色专科”。

2 科室近几年部分业务指标的变化

2007-2014各年度收住院及出院患者数量变化见图1,2007-2014各年度经济指标变化见图2。

3 科室目前的基本结构

3.1 科室的人员分类及分工 根据中医医院的实际和科室的经验,笔者将科室人员分为如下3个类别。

3.1.1 医师系列 即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该系列包括高等医学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以及中医临床、西医临床或康复医学专业毕业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疗人员。该类人员的职责是负责科室患者的整体管理、医疗文书的书写以及门诊和病房的医疗值班工作[3]。同时安排个别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固定负责日常针灸工作,科室突出针灸医疗特色,保证针灸治疗质量。目前医师共11人,其中高级2人、中级6人、初级3人,中医类别9人(达81.8%),硕士研究生7人(达63.6%),这是科室人员的核心。

3.1.2 护理系列 即所有取得护理资格的人员,该类既有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也有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负责病房的基础护理及治疗,现有人员13人。

3.1.3 康复治疗系列 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该系列包括西医院校毕业的康复治疗专业的人员,也包括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或针推专业毕业的专科以上层次的执业助理级别以上的人员。他们的职责一部分是负责康复治疗工作,一部分是协助针灸医师完成针灸、推拿等治疗任务,该类人员形成了科室的医疗特色,现有12人,基本能完成本科室及相关科室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

3.2 目前的组织结构及管理 (1)科室设主任1名,全面负责科室的医疗及行政工作。(2)医疗人员分为2个医疗组,分设医疗组长,各自带领3~4位医师负责本组的医疗工作,每组分管20~30位住院患者;另外,科室设科主任助理和总住院医师各1人,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及行政调度工作。(3)护理设科护士长1名,全面负责科室的护理管理及医护沟通,1名主管护师协助科护士长工作,2名护理组长分别负责组内护士及分管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4)康复治疗人员按各自工作性质分工,负责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具体康复治疗工作,治疗过程接受医师安排、指导、调度和监督[4-9]。以上各级各类人员工作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各项医疗、护理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需求都在本科内一并安排,解决了患者多科医疗、管理脱节的问题,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这样的医疗模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欢迎。

4 科室的绩效管理

科室独立核算以来,随着临床业务的逐年扩大和工作人员的迅速增加,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大,绩效考核和奖金的发放成为协调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关系及调动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5]。经过几年的探索,笔者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我科绩效管理的经验,除基本工资由医院人事科按照医院规定发放以外,科室奖金则按类别分别按“业务量化奖励+岗位系数奖励+其他”的方式计算发放。

4.1 医疗人员 (1)业务量化奖励:①收治及管理患者数量:每收治或管理1位住院患者分别按固定金额(如20~30元)发放;②门诊及其他科室治疗收入按固定比例(如1%~2%)奖励。(2)岗位系数奖励:科主任1.5~1.4,科主任助理1.2,医疗组长1.15~1.1,医疗骨干1.05,其他人员根据年资、职称等分别为1.0~0.4。(3)其他:如医院及科室安排的特殊任务,按任务性质及难度一次性奖励;而病事假及各项上级罚款等适当扣减(扣罚)。

4.2 护理人员 (1)业务量化奖励:①责任护士:每主管一位住院患者按20~30元奖励;②护士长及主管:每安排好一位住院患者按5元奖励。(2)岗位系数奖励:护士长1.3,副护士长1.2,、主管1.1,护理组长1.05,其他按年资、职称等1.0~0.3。(3)其他:如医院及科室安排的特殊任务,按任务性质及难度一次性奖励;而病事假及各项上级罚款等适当扣减(扣罚)。

4.3 康复治疗人员 (1)业务量化奖励:以每完成一位偏瘫患者的半身手法治疗或一次综合训练为1个治疗量,其他治疗项目按治疗时间、难度、收费等确定治疗量系数(0.1~2.0不等),能量化的项目尽量量化,月底统计各位治疗人员的治疗量,每个治疗量给予5~6元奖励。(2)岗位系数奖励:难以量化的部分岗位,以及各个治疗师因年资的不同,笔者结合医生、护士及相近治疗师的收入,分别确定适当的岗位系数(0.1~1.0)发放奖励,使治疗人员的奖金收入与相当年资的医师或护士基本持平,甚至可以超过部分医生或护士的收入,从而保证了康复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治疗质量。(3)其他:如医院及科室安排的特殊任务,按任务性质及难度一次性奖励;而病事假及各项上级罚款等适当扣减(扣罚)[10-11]。

以上内容均优先保证业务量化奖励和特别需要奖励项目的提取,剩余部分按岗位系数计算后发放,其中不合理的方面及时调整,使奖金的发放不仅合理而且要合情,起到了协调科室内部关系、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的终极目的。

5 科室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及体会

5.1 抢抓机遇尽快完全独立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对康复的需求快速提升,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科室的建设和发展,最近十余年及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我国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7-8]。因此,康复科的发展要抓住时代提供的有利机遇,尽量及早独立发展,这样不仅能完全发挥出康复医学的独特疗效,而且能摆脱其他强势科室的束缚和压制,尽早树立起康复科室的独立社会地位,争取社会的真正认可,为今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突出中医特色,建立起康复科室独特的康复医学理论体系 康复医学不同于传统的临床科室,要建立独特的康复医学理论体系。而身处中医医院,还要突出中医特色,不能照抄照搬西医医院的康复理论和技术,同时也不能完全应用传统的中医康复理论和技术[10]。必须要建立具有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理论或技术体系,才能符合国家政策和医院以及科室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科室的长期发展。科室在建立初期即在脑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并命名为“以针灸为主的五联神经促通综合疗法”,简称“五联神经促通疗法”,即独特的神经促通针刺技术、现代神经康复技术与传统推拿相结合的手法治疗、电磁结合的物理因子治疗、中西药物的辨证施治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训练(PT、OT、ST)等。该方案应用于脑脊髓疾病功能障碍的治疗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12-14]。笔者总结的该疗法的论文于2006年4月曾应邀出席了由世界针灸联合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召开的“2006国际针灸学术交流大会”,论文被安排为大会重点演讲内容。该理论的提出不仅成为临床康复医疗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成为笔者撰写临床诊疗方案的基本思路,特别是经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之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为科室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3 一定要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康复医师队伍 康复医师是康复医学科的核心,康复医师的水平决定着康复科室的发展水平,康复医师不仅要有中医药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现代的康复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广泛的相关学科临床医学知识和经验,才能独立处理各种复杂的临床医疗问题和康复难题,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医疗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并挣得康复科室发展的独立地位[13]。科室几年内引进了7名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严格的临床培训,使之快速提高,形成了具有老中青结合的11位人员的康复医师队伍,解决了自己独立医师缺乏的问题。

5.4 全面提高科室人员的康复理论及业务水平 不论是医师、治疗师还是护士,都要重视康复医学知识(特别是现代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科室每周安排至少2次的集体理论学习和讨论,争取全科医护人员都能掌握正确的康复医学知识,形成理论共识,这样不仅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科室特色服务,而且能更快地促进科室发展。

5.5 协调好中医、西医两种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工作人员的关系 目前很多中医医院都是中、西医学院校毕业人员共存,而且两种医学体系的理论仍有很大分歧,所以协调好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人员的关系也是中医医院康复科室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科室也是利用每周2次的集体理论学习时间,每人轮流讲演,将各种不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全科的沟通和学习,从而使中西医学理论和实践科学的融会贯通,促进科室人员的和睦相处,利于科室的协调发展。

5.6 坚持好科内大交接班及集体讨论制度 康复科室人员多、业务繁杂,坚持好交接班及集体讨论也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尽量做到全科人人都参与。科室一般利用提前10 min的早会时间进行患者集体交接和讨论,这不仅有利于科室成员对科内所有情况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尽最大可能防止医疗意外的发生。

5.7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科室内部氛围 康复科室不仅人员数量多、类别多,而且患者治疗项目多,在复杂的科室队伍中一定要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能规范科室人员的行为,有利于科室的长远发展,而和谐的内部文化环境,有利于协调好每一位科室成员的同事关系[15]。科室内部要掌握好各类人员的利益平衡,特别要照顾到弱势群体(如康复治疗人员和临时护士等)的经济利益,避免不同类别人员之间过大的利益差距,保护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科室的顺利、健康发展。

5.8 科学地安排好康复医疗设备的购置 康复科室的发展离不开康复设备的支持,但购置不当也会形成科室发展的负担。因此,根据科室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地购置适当的医疗设备,也是康复科室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鹏,任继刚,金荣疆,等.四川省二级及其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科设置与发展状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52-855.

[2]沈毅.我科在康复医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康复,2013,28(4):311-312.

[3]臧运华,李淑景,唐明,等.青岛市中风病中医综合康复三级网络体系建立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76-1078.

[4]李建军.康复科专科建设管理创新诊断治疗新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王洪强.现代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前景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153-154.

[6]刘冬梅.浅谈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发展的状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09-110.

[7]密忠祥,程军,崔志如,等.我国康复机构组织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医院,2012,16(6):2-4.

[8]密忠祥,崔志如,程军,等.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2,16(6):11-13.

[9]龙绍华,张君亮.组建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科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11):64-66.

[10]徐蕾.医院康复专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175(6):85-87.

[11]王诗忠,陶群,陈少清.福建省中医康复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1,49(1):154-161.

[12]余瑾,刘春龙,谢芹,等.中医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99-670.

[13]马烈光.中医临床康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3):82-84.

[14]何成奇.康复医学科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5]赵建平.康复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标准化管理务实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4-12-23)(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程子翠等

上一篇:统计局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消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