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精选10篇)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1

一、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县政府工作目标,建立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县政府成立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县卫生局有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局长,设立中医药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全县中医药工作情况。

(四)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县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1.将县中医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

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将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10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实行门诊慢病统筹的地区,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六)加强运行管理,建立以公益性和中医药特色为核心的中医医院监管制度;在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时,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的政策,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补偿机制。

(七)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科室的管理,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八)建立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并纳入对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

二、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九)县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

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服务人口大于80万的地区,床位数可以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设置。

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科、儿 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三级中医医院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2个以上。

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规范,符合《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

4.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

5.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6.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7.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

(十)县综合医院中医药基本条件建设。

1.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

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十一)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基本条件建设。

1.全县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

2.90%以上乡镇卫生院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 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

(十二)村卫生室中医药基本条件建设。

1.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

2.4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其它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

(十三)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县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安排专人负责,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乡镇卫生院安排专人负责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地区,与县中医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数不少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总数的40%。与公立综合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应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县中医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

(十五)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

(十六)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十七)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化、系统化,近3年辖区内县中医医院、县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2.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成药应用水平,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培训率达到90%。

四、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十八)提高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开展3个省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含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形成两个以上在当地有影响的中医专科(专病)。

2.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

3.制定并实施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4.中医类别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等)。

5.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

6.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7.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少于10种,三级中医医院不少于30种。

8.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平均住院日达到当地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求。

(十九)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执行有关中医药标准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

3.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 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平均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

(二十)提高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1.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2.乡镇卫生院门诊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3.村卫生室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二十一)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在县中医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近3年安排过不少于30人次900学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2.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

3.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 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3)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

(二十二)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能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五、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二十三)县中医医院按照《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

(二十四)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二十五)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

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1.每个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年提 供不少于4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2.每个乡镇卫生院宣传栏每年至少有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3.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开展1次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

4.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村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5.每个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

(二十六)乡镇卫生院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二十七)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二十八)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二十九)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六、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2

2011年9月以来,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 51万瑶汉人民深入开展了湖南“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创建活动, 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蔚然成风, 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卫生得到了发展, 政府得到了民心。

一、凝心聚力, 奠定中医药事业发展坚石基础

一直以来, 江华县委、县政府就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1年9月, 获准创建湖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批复后, 立即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县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江华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将中医药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县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为了成功创建全省和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明确提出, 要以创建中医药先进县为契机, 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建设步伐, 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为抓好中医药创建工作, 县卫生局下设创建办公室,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中医药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务。制定《江华县创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与全县医疗单位签定责任状, 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系统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县民族中医院设立中医药工作基层指导科, 主要负责基层医疗单位中医药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医疗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中医药创建领导班子, 负责基层中医药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领导多次到江华指导创建工作。坚强有力的组织, 实施有效的措施, 有力保障了江华中医药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积极开发中医药资源, 打造民族中医药产业体系

江华县地处南岭北麓丘岗地带,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独特的原始次森林生态环境, 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12年, 经过中药资料普查, 掌握了1200多种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栽培与野生情况。目前, 江华县湘江、花江等9个林区乡镇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中草药基地, 1万多农户参与种植厚朴、杜仲、天冬、金银花等名贵中药药材, 种植面积达30万亩, 年产中药材5000吨以上。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日益优化的经济环境, 吸引着一批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办厂。2010年江华建成永州市南六县规模最大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同泰中药饮片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 建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可生产加工各类中药材600多种, 基本上能满足永州市南六县以及广西周边县市的市场需求。“湖南美迪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投资3000万元, 主要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保护、繁育、种植名贵中药材的引种。湖南中医药大学拟在江华建设中药种植库基地, 培育优质、地道药材。如今, 江华已逐步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中药保健、中医药研发、中药商贸等产业于一体的中药材现代产业体系。

三、强化资金和政策投入, 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江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财力十分有限。但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县政府紧缩其他开支, 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

2010年-2013年, 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分别为1976.08万元、2626.02万元、2639.59万元、3269.41万元, 均占本年全县卫生事业总投入的10%以上。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改善中医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此外, 每年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划拨10%的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2014年2月, 县委常委会议决定, 增拨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专项经费100万元。

江华积极争创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举措, 得到了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县民族中医院为例, 由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的新住院综合大楼已于201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为了发挥新农合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 县合管办将全县307家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调整了中医药报销比例, 降低中医治疗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 并将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报销比例同比提高10%;将县民族中医院的报销比例比同级综合医院提高5%;将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药材纳入报销范围, 补偿比例在同等条件下提高5%。充足的资金投入, 优惠的政策, 推动了全县中医药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

四、构建中医药服务体系, 满足广大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江华县现有7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2个乡镇卫生院、276所村卫生室, 1个国有林场职工医院, 11所中医个体诊所, 全县卫生系统在编在职人员1235人。县民族中医院临床医师84人, 中医师52人, 占比61.9%;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166人, 中医类别医师35人, 占比21%。

近三年来, 县民族中医院不继完善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了牵引床、熏蒸机、中频治疗仪等大型中医诊疗设备和器械, 广泛运用平衡针、铍针、小针刀、刮痧、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结合药物治疗颈椎腰痛、中风等心脑血管后遗症颇负盛名;自主研制的产后复元方、搜风散、三黄散等中成药, 广受患者好评。县民族中医院组织医疗服务队经常深入各乡村开展以中医特色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积极宣传和推介中医传统疗法,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欢迎。2013年4月, 县民族中医院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审, 成为湖南省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各乡镇卫生院也积极打造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集中设置中医诊疗室、中药房、煎药房, 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医特色服务区域, 配备300种以上中药饮片、100种以上中成药, 装备中医针灸、火罐、刮痧板、康复机、理疗仪、熏蒸机等中医设备, 组建中医师队伍,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便验廉的中医诊疗服务。各乡所有村卫生室都配备了中药柜, 有100种以上中药饮片或50种以上中成药, 配备了TDP神灯、电针治疗仪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 运用中医药或中医传统方法 (针灸、推拿、土单验方) 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开展基层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如今, 江华已形成了以县民族中医院为龙头, 各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涵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乘着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强劲东风, 江华人民积极开展了对瑶医瑶药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研发利用, 2011年7月22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瑶医药学会, 2012年9月1日出版了《湖南瑶族医药》集选, 收集各类偏方、验方568个, 中草药标本图片350余幅。目前, 江华瑶医药预防保健治疗的优势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继承和发展, 白芒营镇村老中医何承珍研制的“消炎散”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花江乡黄石村村医李珍清祖传瑶医“七箭刺风疗法”、沱江镇中医罗振习研制的风湿骨痛“贴丹灵”分别获得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证书。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综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3

作计划

2012年是我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之年,为保证创建工作一举达标,按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中医药医函„2011‟1号)精神,结合我市“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创建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全面完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任务,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

2、通过创建,使我院中医药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提升,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带动全镇卫生行业规范管理、健康运行,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谐的医患关系。

3、有效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二)具体任务

1、中医科室建设:达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村卫生站达到甲级村卫生站标准要求。中医科室医疗设施、设备齐全,并保持功能状态。

2、中医药文化建设:镇、村医疗机构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阵地。

3、中医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使中医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度作保障。

4、软件资料要求: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和•检查评估细则‣的要求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5、加强协调配合:我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重点我院将安排专人负责攻坚克难,支持中医药发展和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各村卫生站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中医药发展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落实责任。把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对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镇政府与各居民委员会,卫生院与各卫生站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三)查漏补缺。各单位要按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

单位建设标准‣和•检查评估细则‣的要求,对硬件建设和软件资料进行查漏补缺,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四)搞好督查。我院将组织创建办人员适时对各创建成员单位进行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整改到位。

(五)迎接验收。各单位全面完成创建各项目标任务,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确保一举达标。

三、考核办法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4

先进单位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金湖县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向检查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我院创建于1983年12月,2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县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中心。2002年是苏北地区唯一首批通过江苏省中医工作先进县验收的县级中医院,2007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验收,2008年5月我县被国家中医药局评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目前,职工人数为248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63人,开放床位200张,开设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急诊科等11个临床科室。设有六个综合病区,年门诊人次12万左右,年业务收入5300万元左右。医院资产总值达4200多万元,医疗设备总额达1500多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00多件,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近年来,医院相继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卫生系统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市医疗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九五规划实施先进单位”,“市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卫生局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尤其在突出中医特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此次活动重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全面推动我院各项改革、引导和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把握形式和发展趋势,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有中医特色优势,中医药发展方向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中医药人才梯队

医院自2008年年来,先后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其中中医药类别9人,进一步优化了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人才梯队初具规模。强力实施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计划,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目前本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1%,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63%,管理人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62%。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比例达到100%。

三、加强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

医院临床科室均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本院病案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病案进行抽查,对诊疗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各科室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各项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门诊中医药使用率在65%以上,病区中医药使用率达到50%。门诊中医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上,病区病案甲级率达到90%。

四、强化重点专科建设

我院耳鼻喉科、肛肠科、骨伤科被定为淮安市重点专科,各专科制定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各专科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确立了重点病种,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确立学术继承人并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的培养。

五、开展基层指导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我院基层指导科,有专人负责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工作,与全县十一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协议。我院设立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施设备完善,以我院医师为主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在近三年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中,累计授课569人次,累计授课时间达933.5学时,建立了长效业务指导机制,每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指导。

六、加强药事管理

我院设有中药饮片库及调剂室、西药中成药库房及调剂室,中药煎药室。能够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房设置基本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煎药室布局流程基本合理,煎药人员经过煎药知识技能培训。

七、开展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医院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加大对全体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护士均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并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率为80%。

八、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文件精神,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重要服务。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我们特别注意打造社会认同的中医形象,在电视台、电台、网络平台开启专栏,提升医院形象同时进行中医宣教和中医养生宣传。医院还在金湖日报开展“我与中医院”征文活动,在金湖电视台举办“每日五分钟”健康讲座。让广大市民更多的了解中医、了解金湖县中医院,让金湖县中医院的特色诊疗、品牌形象扎根于广大百姓的脑海中。

九、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

我院设立了中医预防保健科,即“治未病”中心,每年对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管理和指导等服务,引进中医电脑诊断仪一台,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并为老百姓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以及养生指导等服务。治疗上运用汤剂、膏方、针灸、熏洗、推拿、穴位贴敷、辨体调养、运动调摄、康复训练等中医传统疗法服务和通过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方法,如药膳、茶饮、保健功法锻炼、健康讲座等服务,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自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以来,医院各项工作有了明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距离上级的标准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业务用房紧张,制约了医院业务项目的开展和中医药技术的发挥。特色专科建设薄弱,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尚未申报成功。中医药人才引进需要加快,十二五期内,计划招聘中医类别本科及以上学历35名,护理人员30名。

不过,我们已经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并取得了成效,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对领导及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切实的整改,完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人性化的中医药服务,使我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5

一、县乡镇党政工作

1、县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中医药工作条例及中医药工作政策,发展中医药事业。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每年召开二次以上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医药工作的检查一年不少于一次。政府每年向人大、政协汇报中医药工作不少于一次。

2、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中医药工作规划和中医药人才培训规划。

3、将中医药工作列入县乡镇政府工作目标。

4、落实国家对中医机构的投入政策,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中医专款,发展乡镇中医事业。县级人平每年不低于0.20元,乡镇人平每年不低于0.30元,用于中医专项工作,不得挪作它用。中医事业费实行单列,其增长比例应逐年提高。

5、在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做到中西医同等对待。有明确的中医药工作指标和实施方案。

二、县卫生局工作

1、县卫生局有分管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设立中医药股(科)或配备中医专职干部。

2、制定全县中医药工作规划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度中医药工作有计划、有部署、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总结。

3、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4、建立中医药工作台帐:《中医工作基本情况汇报表》、《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医疗机构业务统计表》、《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培训统计表》、《中医专项经费统计表》,并逐级年报。

5、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术团体作用,每年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活动不少于4次。

6、全县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论文均不少于10篇;县级以上科研课题、成果不少于2项;组织对区域内民间单验方收集整理和研究。

7、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1)卫生局制定有本辖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专病人才培训规划及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组织无学历中医药在岗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每年必须达30%以上。

(3)组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每人每年取得学分不低于25分。

(4)全县中医药人员(含中西医结合医师)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

8、全县中医药服务量占卫生服务总量的50%。

9、全县中医病床要达到每千人员0.25张。

三、县中医医疗机构工作

1、符合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

2、床位数(按人口比例)50万人口以上不少于100张,100万人口不少于150张。

3、从事医、药、技、护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法定的执业资格和法定的执业证书。

4、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副主任、主治、医师之比为1:2:4.5、诊疗设备费每床不低于4万元并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拓适时增加。

6、临床一级中医科室不少于10个,临床二级中医专业组不少于4个,专病门诊不少于8个。

7、临床重点市级及以上科室不少于2个。

8、诊疗工作符合国家、省颁布的要求。(1)门诊中医治疗率 > 85%。(2)病房中医治疗率 > 70%。(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4)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100%。(5)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100%。(6)住院病历甲级合格率85%。(7)病床使用率>80%。

(8)中医护理病历合格率100%,各种表格书写合格率100%。

(9)基础护理合格率100%,技术操作合格率>95%。

9、中药工作符合国家、省颁布的要求。

(1)设立中药房、中药库房、中药炮制加工房、中药煎药室,建设规范,符合标准。

(2)中药品种数不少于400种。

(3)中成药品种数不低于150种(含院内制剂)。(4)中药炮制合格率100%。(5)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0、设立防保科,能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防、保工作任务。开展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

1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做好相应人员、设备物资、药品准备。

1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工作计划和记录。

13、发挥县中医院中医医教研中心作用,建立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导科,重点承担全县乡镇中医药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不少于二次。

14、人才培养经费每年不低于业务总收入的1-1.5%。所设中医专科(专病)每年必须派员外出学习或交流。

15、近三年有县以上科研成果或科研课题不少于2项。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每年不少于2项。

四、县综合医院工作

1、建立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按需要设立病床,开展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

2、开设中医门诊科室不少于2个,建有1个以上中医专科或专病科室。

3、建有中药房、中药库房、中药炮制房、中药煎药房。

4、中医工作指标。

(1)中医科门诊中医药治疗率≥85%(2)病房中医参与治疗率≥30%(3)门诊登记、病历书写合格率100%(4)处方书写合格率100%(5)住院病历甲级合格率>85%(6)无丙级病案

5、中药工作指标。(1)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2)中成药不少于50种。

(3)中药饮片、中药炮制合格率100%。(4)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有计划,有落实,每年每人继教学分达标。

五、乡镇卫生院工作

1、设立中医科,开展中医业务工作,负责对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有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

2、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20%一30%。

3、中医药从业人员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和执业资格,参加继续教育,每人每年学分不少于25分。

4、开设中医门诊科室不少于2个,中医专科或专病科室不少于1个。

5、设有中药房、中药库房和中药炮制加工房,并能提供煎药服务。

6、中医药工作指标

(1)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100%。

(2)中医人员参与住院病人会诊和治疗,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大于30%。

(3)中药饮片品种数大于250种。(4)中成药大于30种。(5)中药应急用药大于5种。(6)中药配方合格率100%。(7)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六、村卫生站工作

1、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药房、诊室、治疗室分设,设置中药柜、银针、灸条、火罐、脉枕等。

2、每个村卫生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参加县、乡镇中专的业务培训。

3、建立工作台帐,做到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出诊有记录,传染病有报告。

4、中草药品种数大于100种,中成药大于30种,处方合格率100%,配方合格率100%。

5、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能运用中医药和传统方法(针灸、拔罐、艾条、按摩等)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

7、能运用中医药开展预防保健、初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6

理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病治病需求,推进全乡中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创建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具体如下: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工作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统领全乡创建工作实施、完善、自查、督导等工作。

2、全乡卫生单位人员必须熟悉创建标准和中医药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参照标准逐项完善各项工作。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3、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核中去。

4、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着重应用到日常卫生医疗工作中去。

5、创建工作制度逗硬,对于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给予奖励。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乡中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西充县卫生局要求,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了更好推广,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习,自觉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2、加强对基层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要求掌握中药饮片、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敷贴等技术。

3、在掌握的前提下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应用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活动,使这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适宜技术在基层群众中广泛推广。

4、卫生院将对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绩效考核。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奖

励制度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切实提升中医药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1基层中医药工作关系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创建工作做好是不可推卸的职责。为有力推进,对于工作有力、健康、快速、高效推进的进行相应奖励很有必要。

2对于在日常工作督导中排位靠前的、定期考核排位靠前的、工作有力、健康、快速、高效推进的给予奖励。

3在基本药物考核中,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提高相应分值,对于排位靠前的给予奖励。

4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优势的给予奖励。

5奖励资金主要来源于本级经费,卫生院设置相应奖励对科室及村卫生室进行奖励。

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7

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2010年12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十分有幸迎来了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XX检查评估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在此,我谨代表XXX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XX县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XX县情及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XX位于XXX中部,地处XXXX等大中城市中心结合部,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下辖21镇4乡,总人口94万,是X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国道主干线XXXX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境内,从XXX出发,1个小时可到达XXX两个大城市;40分钟左右可到达XXX等7个区县。XXX境内蕴藏天然气、盐卤等资源,盛产丹皮、半夏、黄柏、青蒿、厚朴、川芎、天麻等中药材,是著名的“丹皮之乡”。

近年来,XXX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0个,病床2147张,卫生人员2097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50所(中医医院1所、中医个体诊所49所),中医药人员71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4.2%;病床626张,每— 1 — 千人口拥有中医病床数0.67张。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统筹,狠抓行政推动,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县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和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卫生局、财政局、城乡建委、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文广新局、食药监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县卫生局成立了创建工作组和中医科,县中医院和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主抓、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的格局。

二是制度保障。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XXX县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XXX县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医强县建设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工作会,2008年12月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卫生局与各乡镇卫生院还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医院的创建工作任务,实行考核和问责机制。县创建— 2 — 办公室每年2次到各单位开展督导检查,技术指导组每月下乡开展技术指导,促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县财政实行中医经费单列,保证本级财政对中医经费投入的逐年增长。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中医事业费1186.15万元,占卫生总经费9507.56万元的12.48%,超过评估标准2.48个百分点。

四是政策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县政府以无偿划拨方式供给县中医院土地7.4亩,并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政府无偿提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城乡建委等部门在医疗机构建设中费用从优、手续从简,时间超前,便捷服务。在医疗保障上,将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把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定点的必备条件,把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药适宜技术及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其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再提高10%。

(二)坚持基础先行,狠抓网络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我县始终把加强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位,突出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中医药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龙头领先,枢纽中联,基础扎实”的格局。

1、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加快县级中医工作阵地建设。一是

— 3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35亿元,新建住院大楼2.6万平方米、制剂室2000平方米、煎药室90平方米,添置和更新了全套中药制剂设备、自动化煎药机、骨质疏松治疗仪、中药薰蒸床等一大批中医药设备,编制床位由原250张增加到了400张。二是加强中医特色建设。以国家级针灸推拿和市级骨伤、心脑血管、风湿专科建设为重点,引进和自主开发了蜡疗、刺络等新技术、新项目11项,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项目107种。三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县中医院设计了规范的院徽、院标、院训,制作了院歌,开辟了院报,新建中医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特点。四是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县人民医院专门设置了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临床一级科室3个,开设中医病床108张,长期聘请全国名中医座诊,有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市级1个,有中医类别医师33名,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2、以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全面规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一是扩大中医科规模。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通过改扩建,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99万平方米,其中中医业务用房5125平方米。二是规范中医科设置。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中药库房、中药煎药室,共有中医诊室149个、中医其他诊室65个,并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原则,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三是完善中药房设施和中医诊疗设备。乡镇卫生院新配置针灸治疗床、推拿— 4 — 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768台(件)。

3、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网底建设。一是规范村卫生室设置。我县把加强村卫生室网底建设作为农村工作重点,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国债项目建设,规范设置村卫生室,全县共建村卫生室248个,新建规范化村卫生室40个,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二是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投入56.5万元,统一配置中药橱269台;投入8万元,统一配置中医治疗箱742个,电针仪、TDP神灯534台。三是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达100种以上,中成药50种以上,基本满足了当地村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坚持人才之基,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一是充实中医院领导班子,增强组织领导能力。新增副院长2名,现6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有5名是中医专业,占班子成员总数的83.3%。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人才引进上,畅通绿色通道,引进研究生不受编制限制,招录本科生可直接到重点医药院校现场招考。3年来,全县共引进中医专业研究生27人、招录本科生8人、专科生38人。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270人,比创建前增加38人,增长16.4%;新增乡村医生153名。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县卫生局制定了《XXX县中医药人员培训计划》,编写了《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手册》,承办

— 5 — 全市中医学术会议3次,举办县内中医学术会议5次。三年来,全县共有187名在职中医人员参加中西医结合专科学历教育,选送114名城乡中医药人员赴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对240名医务人员开展了“西医学中医”培训活动;对968人次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了中医药知识培训和适宜技术培训。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培养中医业务骨干18名。目前,全县中医药人员中,有硕士27人、高级职称41人(正高4人)、中级职称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市级名中医1人、县级名中医10人。承担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占科研成果总数的75%;发表中医(药、护)论文60篇,占总数的36.2%,有效提高了全县中医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坚持服务为本,狠抓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率

1、着力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县中医院成立了“中医外治小组”,分别在心脑血管病科、脾胃病科、风湿科、呼吸科等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把针灸、火罐、推拿按摩、穴位埋线、小针刀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运用于病人,并广泛推广中药小包装,使用院内中药制剂5个剂型10个品种,不仅增强了疗效,缩短了病程,而且降低了医疗费用。全院中医门诊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63.6%,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34.7%;中医药业务收入由创建前的3548.5万元上升到4952.8万元,增长— 6 — 39.57%;中医门诊人次从9.86万人次上升到16.42万人次,增长66.56%;中医住院人次从9390人次上升到14173人次,增长50.94%;骨伤科由创建前的2个病区发展为3个病区,床位由60张增加到120张,心脑血管病专科连续两年业务增长超过200%。县人民医院聘请研究员、国家名中医XXX长期座诊,医院开展了中医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使用院内中药制剂15个品种,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达132%、日门诊中医处方占94.5%,全院日均中医药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21.7 %,中医业务收入从创建前的1171万元上升到1895万元,增长61.83%。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门诊处方占处方总数的42%,村卫生室占30%以上。目前,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门诊人次由创建前的39万人次上升到55万人次,增长41.03%;中医药业务收入从6069.3万元上升到8108.1万元,增长33.6%;中医住院从17654人次上升到35912人次,增长103.42%,中医药治疗参与率由32%上升到42%。共建成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3个、重庆市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个。

2、严格规范中医药业务管理。县中医院制定并实施了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和完善。全院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9%,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1.5%。

3、广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单位,县卫生局出

— 7 — 台了《XXX县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方案》,确定县中医院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行集中分层分级培训指导。全县集中培训乡镇卫生院师资36人,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1期,累计培训1416人次,培训参与率100%,合格率100%。同时,遴选1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并组建专家指导组8人,深入开展技术指导,指导面100%。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开展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4、全面开展中医业务协作。县中医院设置了基层指导科,由专人负责定期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分别与25个卫生院和134个村卫生室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占乡村医疗机构总数的58.2%。同时对4个卫生院实行对口帮扶,3年共派出技术骨干37人次,接收乡镇卫生院中医专业人员临床进修36人次,为3个乡镇卫生院各捐赠救护车1辆,提高了当地卫生院的急救能力。县人民医院在实施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中,将中医药纳入帮扶的重要内容,定期下派中医业务骨干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应用示范,3年共接收中医临床进修14人,提高了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

5、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大力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制定出台了《XXX县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重点人群健康保健。县中— 8 — 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与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和北京中康集元健康科技公司协作,运用红外热成像扫描系统和亚健康综合检测系统,开展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检测、指导。结合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居民健康体检情况,开展了中医体质辩识服务,并根据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同时,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患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二是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印制《中医科普知识》、在电视台、XXX报开辟中医科普知识专栏、在公路沿线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普及中医科普知识。三年来,全县共印发《中医科普知识手册》9期5万册、中医中药专刊12期2.4万份,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专栏243期,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光盘50张、永久性宣传标语75幅。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开展了公众中医药健康知识咨询、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和中医药预防保健宣传,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健康素质。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印制了中医药预防甲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宣传资料和预防处方。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深入到人群集中的学校、厂矿等,进行预防技术指导,提供中药大锅汤等,切实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8

徐水县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12月17日-12月18日河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估验收组一行12人。对我县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评审。经验收组全面评估,我县顺利通过验收。

在两天的时间里,检查验收组分别对我县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检查。经评估,我县达到了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标准,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财政厅研究决定命名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探索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提高建设水平与质量,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中药服务发展做出新贡献。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9

关于创建山西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活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满足全县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积极推动山西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根据新政办发(2012)66号文件《新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绛县创建山西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全国中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山西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方案》,结合我院实际,以依靠科技进步造就高素质中医药技术队伍为重点,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手段,继承、发掘和利用祖国医学的优秀成果,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价廉的中医药诊疗和康复保健服务,彻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我县创建山西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在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达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 1

中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加强专科建设,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

成立由院长卫平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尚福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召开1次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医院创建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突出中医特色,狠抓重点专科建设狠抓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完善和健全中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中医类指标考核力度,提高门诊中医治疗率、住院病人中医治疗参与率、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等,各项指标力争达到标准要求。

配置基础医疗设备和中医医疗设备,充分发挥中医药和传统医疗方法在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保护人民健康。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1.充分发挥名中医的作用,为每名名中医配备1一2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有一定实践经验、医德医风良好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作为他们的学术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新一代名医。

2.选派1—2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政治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中医药骨干到省、市级以上医院、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造就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3.支持、鼓励医院职工参加成人大、中专学历培训,不断扩大中医药队伍,提高中医药人员管理水平。

(四)推广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覆盖率

继续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中医技术参与率,促进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广泛地向基层和社区推广,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开设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标语,编写创建活动简报,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努力营造创建活动氛围,让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扎实推进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7月底前)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创建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创建标准,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初)

根据《山西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认真抓好创建工作,各负其责,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处理好日常协调工作,加强基本设施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员技术队

伍,完成中医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任务。

(三)验收阶段(2012年8月中旬)

迎接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估验收。

(四)巩固发展阶段

经验收评审达标后,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创建成果,抓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搞好中医工作管理,抓好特色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篇10

服务中心示范区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中心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检查我中心的创建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将我中心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我中心在省、市、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创建全国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活动,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指导思想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发展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各项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加强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面的突出作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辖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介绍。

中心全称为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于2007年11月,由区中医院部分转型改建成立,隶属于榆阳区卫生局,属公益事业单位,与榆阳区中医院资源共享。中心服务面积6.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服务总户数25374户,人口53200人。中心现有职工20名,中医药岗位人员占30%,9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岗位培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预防接种室、妇幼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康复理疗室、健康信息室、观察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等,中医特色专科有中医脾胃科、中医理疗科和中医哮喘科。与区中医院资源共享的科室有中西药房、药库及中医保存和煎药室、放射科、检验科、心电B超室等,共享的医疗设备有CT机、X光机、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和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中药房备有中成药品种不少于180种,中药饮片350种。中心覆盖常乐路、建安路社区,下设保宁路、文化路、柳营路、福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加大对基础设施、基本设备的投入,强化服务网络的软硬件建设。

中心成立以来,在市、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稳步推进,严格按照中、省、市出台的各项文件的要求,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充分利用与区中医院资源共享的优势,突出中医药文化氛围。

先后由政府投入建设资金180余万月、设备资金30余万元。历时一年半,全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备的投入。对中心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要经过改造建设,达到统一标准、统一设置、统一标识、统一工作规范。在将服务网络建设成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适应居民不同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的同时,突出体现中医药特色和文化氛围。

三、认真开展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落实工作。

(一)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前后出台了众多的关于扶持中医药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同时,在全区乃至全市掀起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按照上级要求,中心及时成立了“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每年都以红头文件下发各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到做到项目分解到科、责任落实到人。

(二)严格按照创建要求,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做到规范统一。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政发[2010]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政发〔2010〕48号)的要求开展中心及各站科室设置,人员及技术资格准入管理,确保我中心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规范有序运行。

(三)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医保、合疗及药品采购“三”统一政策,积极把中医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制剂等费用纳入到报销范围,并将比例提高5%,同时将针灸、按摩、推拿、药物熏洗、拔罐等非药物治疗也积极纳入报销范围,并将比例提高10%。

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氛围、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中医药服务对患者的吸引力。

四、加快中心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

(一)为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中心以区卫生局下发的三套《基层中医药适宜建设手册》系列丛书为教材,通过开展医、防、保、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以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全科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明显提高。努力造就一支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或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每年开展内部培训4次,从而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能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充分利用“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扶持中医药发展契机,大力加强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招录、招聘力度,缓解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新进人员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岗前培训。为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心每年送出培训3人次,通过与区中医医院的帮扶机制,开展以区中医院为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全面实现了全员基地培训。

(三)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所需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吸引、录用中高级职称中医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中心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为加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中心将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和制度倾斜,为着力引进高级中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卫生工作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创造条件,返聘退休人员2人,聘用中医专业技术人员4人。通过骨干培养、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心中医药医疗技术水平。

五、深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中的作用。

为努力促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全面突出中医药特色,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加完善,使大多数社区居民能够获得安全、经济、有效、便捷的服务。

(一)中心通过建立健全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医药特色内容,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在完善信息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将现有的健康档案和各项、各类表格逐步加人中医内容,其中必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进一步融入中医体质辨识内容,提供中医体质养生和个性化指导,进而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服务。

(二)在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等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的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继续保持传染病低发水平,加大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结核病、性病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预防传染病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使宣传覆盖面要达到90%,居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为加强中医药参与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具有中医药内容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每年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1次,组织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1次,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注重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以高血压、慢支、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慢病管理,将实施常见慢性病社区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规范化管理作为社区卫生的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等常见慢性病人群实施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常见慢性病人的健康中医药管理和非药物干预管理,同时有效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目前中心管理糖尿病患者1201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1115人,管理慢支患者2000人。

(四)把中医药适宜技术引入孕产妇、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工作中;中心大力运用中医药开展医疗和保健服务。日常诊疗工作中,做到能用中药的不用西药,逐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同时做好妇幼中医药卫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充分利用 “三八”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母乳喂养宣传周”、“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和宣传日,大力宣传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及婚前保健、母乳喂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等中医药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目前管理孕产妇231人,每年开展中医药诊疗活动一万余人次,每年开展活动4次。

(五)在指导伤残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活动中全面开展中医特色全方位服务。

(六)加强中医精神卫生工作,规范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加大免费中医药服务力度,增加免费中医药服务次数,大力开展社区精神病人中医康复活动,使辖区精神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9人。

(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每日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50%的同时,积极开展家庭巡诊、出诊、护理和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让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能在社区得到较好的解决;进而充分利用与区中医院共享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

(七)加强在社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进活动、举办医疗保健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方面,利用各类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突出宣传中医药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深入开展中医健康干预行动,探索以中医药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技术手段和工作内容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每年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讲座4次,开展中医健康促进活动2次、开辟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5期、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12种近万余份。

(八)充分利用中医药内涵,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全面推行了居民健康责任医师签约服务模式,强化中医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在继续推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全科医师责任团队中医药化建设,以居委会为单位,中心及各服务站组建了6支全科医师责任团队,成员至少5人,其中必须包括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覆盖率达到100%,并逐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中包含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真正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基本实现每位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中医药家庭医生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电子健康档案。

(九)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用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

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中心建立了具有生机、活力的推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的高度上突出体现扶持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思路,吸引优秀的中医药医务人员到我中心工作。

(十)不断完善和畅通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合作和病人转诊机制,建立合同式的双向转诊制度。

通过签订合同,完善双向转制度,建立了与区中医医院合作的制度化,在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中,通过区中医院的疗效和中医药人性化服务,突出中医药特色。围绕中心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性工作,利用优势,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特色。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辖区及周边中医药资源,建立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

(十一)制定辖区居民适宜的《中医保健方案》。

中心在区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的指导下,通过认真的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健康需求的调查,做出了初步的社区卫生诊断,并依此制定了辖区的《中医药保健方案》,内容包括“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方案”、“妇女、孕产妇中医药保健方案”、“儿童中医药保健方案”、“亚健康人群社区中医药保健方案”、“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案”、“中医体质养生保健方案”、“中医防治‘非典’方案”、“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更加增强了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度。

六、配合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参与环境整治,扩大中医药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

中心中医药工作人员,积极利用中医药有效手段,配合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部门,参与对市容环境、城中村及区间结合部卫生、集贸市场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社区和单位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在巩固和扩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同时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中心每年开展上述活动至少3次,尤其在开展城市清洁日和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作用,推动了爱国卫生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七、切实做好中心中医药对各站的支援工作

认真贯彻区卫生局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业务管理和指导精神。按照全区统一要求,开展中心中医药对各站的支援工作,建立中医药人员交流、培训和业务协作的长效机制,将中心中医药专家资源和技术引入到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协作管理机制。提高中心和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八、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心各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坚强保证。创建活动中,围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多次开展中医药专家义诊活动、中医药工作者社区咨询、宣传活动、创中医名科、名医等活动,广泛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结果纳入考评,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并将发挥中医药特色项目纳入“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创建以来,中心共有三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产生优秀团队一个(保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通过开展“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使我中心面貌焕然一新,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们虽然单个处方收入减少了,但是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家都觉得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奔头,越干信心越高、热情越高,在创建过程中省、市、区各级党和政府对我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怀和支持,省卫生厅多次派出专家督导组来我中心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市、区卫生局对我中心的创建活动进行了大量投入,区卫生局多位领导来我中心蹲点包抓,使中心全体职工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创建全国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而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创建工作多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无论批评、表扬我们都将真诚接受,认真总结,保持优势和成绩、整改问题和不足,力争紧跟全区创建步伐,不拉全区后腿,为我区创建成功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为老师画像作文下一篇:特警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