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法律法规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阶段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广西5所开办旅游专业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为:实践基地模式、实习+就业模式、全方位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实际合作进程中,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和行业支持、合作层次仍需提高、独立学院资深力量不足、企业动力不足,但校企双方对于未来合作都充满期待,期望更深层次的合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专业教学法律法规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专业教学法律法规论文 篇1:

加强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法律法规教育

【摘要】 旅游业是为公众提供综合性优质服务的行业。他运用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更需要通过忠实地执行法律法规,来塑造诚信形象,获得事业发展。这就是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

【关键词】 旅游;教学;法规;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法定假日的相关规定,中国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越来越强的经济承受能力。大家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节假日的出游,就成了很多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人们在出游的过程中,亲近了大自然,身心也得到了彻底地放松。这也促使了我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旅游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繁荣。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时间较短,处于不太成熟阶段,在行业内还有许多违规甚至违法的现象和行为,比如黑店宰客、强行购物、导游当托等等。这些现象和行为,小则影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大则阻碍我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也会日益增加,这就迫切要求加强旅游法制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来调整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对旅游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而言,必须加强旅游法规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并能运用有关法规指导、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而职业中学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多半会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因而,对他们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则是理所应当的。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大多是进行实务工作的具体操作,如导游人员,旅行社业务人员,饭店、餐饮、娱乐业服务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

旅游业是为公众提供综合性优质服务的行业。他运用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更需要通过忠实地执行法律法规,来塑造诚信形象,获得事业发展。这就是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

旅游法规是指调整旅游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规范的总称。因此,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旅游法规教育:

一、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身为社会成员之一的学生明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亦即我国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战略:一国两制、对外开放、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信用建设、保护知识产权等。使学生在学习和从业过程中明白自己应该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行为有指南,才不致于对社会大环境处于一种盲然无知、无所适从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工作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和顺应时代的大的方向目标。

就拿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手乱丢杂物、垃圾,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我校现在正在加大力度整治学生在校园中随意乱丢、边走边吃的现象,要求垃圾杂物必须扔进垃圾桶,进食必须在食堂、小卖部内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督查,学生的不良行为大为改观,校园内也干净整洁了许多。当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中,由于现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面对广大的旅游消费者,他们不仅可以以身作则,给游客带好头,还可以在整个游乐过程中,督导游客保持旅游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掌握旅游法规的基础知识

旅游业的主要法规依据较多,如:宪法,合同法规制度,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旅游业务管理相关制度,旅游投诉法规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制度,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娱乐场所管理法规制度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旅游业和从业人员起着严格的规范约束作用,学习它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这些法规的学习,应让学生熟练掌握:法的本质和特征,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合同法及基本原则,合同的订立、履行及效力,合同的终止、解除与违约责任;旅游社的分类、设立条件、申报审批程序、经营范围,旅游业务的经营规划;对游客合法权益的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侵权应该承担的后果;对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管理以及质量保证金制度,出境旅游的管理;导游人员的执业、从业资格、条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工作中的计分、年审管理及等级考核制度,从业时的劳动合同、劳动保障和劳动争议处理;业务管理中安全、出入境、交通、食宿、娱乐、资源等的管理制度;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的保护;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

如果我们的导游熟知旅游法律法规,就知道游客的要求不合法,也知道怎么样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因为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该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三、熟悉旅游业职业道德和规范

人们的行为,不仅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道德和规范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学习中,应让学生熟悉:怎样认识、改造世界,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正确职业意识,道德规范意识,熟悉从类的行为规范。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真正做到:爱国爱企,自尊自强;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诚实善良;克勤克俭,宾客至上;热情友好,清洁端庄;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文明体谅;团结协作,大局不忘;钻研业务,好学向上。

法律法规教育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内容庞杂而又任务艰巨的工作,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勤奋学习,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模范地遵守、执行旅游法规是可能的。为社会的安宁,人们的详和,行业的规范,也算是尽了我们人民教师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于.旅游政策与法规基础[M].1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8.

作者:王红

旅游专业教学法律法规论文 篇2:

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摘要:现阶段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广西5所开办旅游专业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为:实践基地模式、实习+就业模式、全方位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实际合作进程中,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和行业支持、合作层次仍需提高、独立学院资深力量不足、企业动力不足,但校企双方对于未来合作都充满期待,期望更深层次的合作。

关键词: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一、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我国本科生的教育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从21世纪初开始依托母体学校建立独立学院。截至目前为止,广西独立学院共有9所: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这9所独立学院中有5所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旅游管理(涉外旅游方向),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旅游管理(旅游与休闲管理)、旅游管理(饭店与会展管理),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二、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

旅游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西各大独立学院的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统观广西5所开办旅游专业的独立学院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常见模式。

(一)实践基地模式

实践基地模式是目前广西独立学院中最常见、最浅层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方法是由学校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协议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工作场所,企业提供见习或顶岗实习岗位让学生熟悉对口企业工作内容。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普遍的做法是安排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专业实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甚至安排了十个月实习时间。让学生在毕业之前以员工身份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认清专业、行业现状。企业也依靠这种模式获得更多综合素质较强、职业道德较高的旅游专业人才,解决了用工不足的问题。广西开设旅游专业的5所独立学院均在省内外各大国际品牌酒店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基地,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旅游专业被starwood集团列入“集团内部优秀实习单位”,starwood集团中国区旗下很多酒店向旅游专业发来合作函。有部分独立学院甚至开辟了境外实践基地,比如:地处南宁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借助其地理位置优势,与东南亚等国的大学进行合作办学,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本科学习四年,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境外大学学习、境外旅游企业实习。

(二)实习+就业模式

“实习+就业模式”相对于实践基地校企合作模式又更为深层次一些。这种合作模式一般与毕业实习挂钩,在大学四年级较为多见。学校依托校外实习基地,聘请旅游企业在职员工作为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提供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校企双方签订协议、订立制度,通力协作指导学生实习。在实习结束后,由企业考核学生实习过程,学生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后,将优先录用实习生为正式员工。此模式为学校解决了实习岗位安排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企业也因此挑选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中有30%毕业生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重合。

(三)全方位合作模式

全方位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可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建议,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设施、条件。学校可以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为企业提供各种智力支持。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桂林市喜来登大酒店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酒店管理层为学校的教学、课程计划提供各种意见,并安排相关培训老师或管理人员实质性承担学校的某些授课任务,让学校教学与酒店行业不脱节。同时漓江学院教师承担酒店员工礼仪、酒店英语培训内容。

(四)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又将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广西独立学院中已经有不少利用旅游专业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相关探索。例如: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相关地方政府机构合作承担了旅游开发与规划的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酒店客房对外营业开放,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师资一直以来是独立学院的“短板”,特别是现阶段独立学院招聘教师时倾向于高学历要求。相当多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十分缺乏旅游行业相关的服务与管理经验。导致其课堂教学空洞无力,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在校企合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多次在假期派专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实习酒店一线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要求每位旅游专业教师联系一个实习单位,让教师更贴近行业一线。

三、基于“校”“企”双方的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研

(一)调研思路

调研对象为广西地区内开办旅游专业的5所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师与学生,及此5所独立学院所建立的30个旅游企业实践基地管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从“校”“企”双方的“意愿”和“实际”出发调查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充分参考专家意见,保证问卷调查真实有效的前提下,围绕校企合作的推动力、深度、广度、效果、意愿等方面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

(二)调研样本情况

本次调研学校分布在三市(南宁、柳州、桂林)五地,对旅游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46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对旅游专业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5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旅游企业方面,选择了旅行社6家、酒店10家、旅游景区6家,分布在南宁、桂林、上海、杭州、九寨沟、千岛湖、广州、深圳、东莞、三亚等地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有效问卷92份。

(三)校企合作基本现状分析

1.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和行业支持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学校。从合作信息来源来看,学校自主联系的达到45%,企业主动联系的为31%,中介机构联系的为10%,行业协会、政府推荐的为5%,其他渠道的为9%。学校在合作中积极性最高,企业次之,行业协会、政府所起的作用较小。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值得一提的是,江浙一带地方政府每月给予实习生一定数额的经济补贴,千岛湖实习点的实习生享受到了这一福利。但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在政策资金方面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予支持和鼓励,以至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动力不足,大多数旅游企业仅仅因为压缩劳动力成本、提供企业知名度而雇佣实习生,而并没有从长远的方向去考虑问题。调查中发现,一般而言,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最高,旅行社、旅游行业协会等校企合作主动意识并不高。导致有些独立学院在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时,只能将学生安排在酒店。

2.校企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据调研数据反映,目前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所采取的合作方式,依然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层面。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为主,且酒店提供岗位数量较大,而其他旅行社、旅游景点提供的岗位有98%低于10人。较深入的合作较少:如接收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任课、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及教材建设、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委托培养、依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依托学校进行技术研发、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没有深层次的合作,就无法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

3.独立学院自身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自身力量是制约独立学院与旅游企业合作的瓶颈。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不能一味依靠企业。独立学院本身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于旅游专业而言,教师必须科研能力过硬,行业知识过硬才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独立学院的自身配备师资较少,教师普遍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承接旅游企业科研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学院自身实力不强,投入校企合作的资金和资源短缺,学校教学设备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导致校企合作缺乏内在驱动力,难以深入开展。调查数据显示,广西5所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师承接横向课题比例仅占教师总数的0.5%,学院用于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每年均在10万元以下。

4.旅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动力不足

5.“校”“企”双方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

四、未来与展望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区别于一般高等院校的最大特性就是其“灵活性”。广西独立学院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势在必行。校企合作未来在广西独立学院这块肥沃的土壤开花结果,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在目前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多数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多数是借助合同在约束行为、调解矛盾。学校往往积极性较高,而企业缺乏主动性。英国经济学家freeman在“技术和经济运行”一文中指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国家行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校”“企”双方自发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必须依靠政府和行业用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支持政策来明确规定校企合作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并在资金、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组织方面为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二)寻找利益结合点,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根本目的是利益共享、追求双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竞争力,进而解决最头痛的就业问题。旅游企业则可以利用将学校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可以利用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这样一来,双方都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带来需要的利益。首先,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合作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适当考虑企业用人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指导旅游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旅游人才。其次,校企双方可共同研发新的旅游产品、线路、创新服务等。再次,旅游企业应该在资金、设备、业务技术等方面为合作学校提供支持,在校内共建实训基地。

(三)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旅游企业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也给出了不少的优惠政策。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运营成本较低;独立学院学生往往头脑较灵活,家庭条件较好;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一些农家乐、客栈、经济旅馆、旅行社、旅游营销网站等小型企业,都十分适合旅游专业学生去开展。学校可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指导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运作的情况。

(四)立足广西,面向世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广西乘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东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服务地方经济”是高等教育不容推卸的责任。独立学院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应立足广西,联通北部湾,面向世界。旅游业、服务业正是北部湾经济区需求最大和大力扶持的重点专业之一。这为旅游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校企合作应创造出新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上知名的旅游企业合作,让学生了解国际旅游行业基本情况与规则、标准,让学生走出国门实习、就业。

参考文献:

[1] 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

[2] 田艳萍.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11).

[3] 魏启亮.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效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4] 苟建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5] 吴水田,陈平平.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一二三”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09,2(4).

[6] 朱岚涛,袁玮,江晓云.广西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2).

作者:张艳梅

旅游专业教学法律法规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保障

摘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但当前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认证标准模糊、引进专兼职教师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据此,应建立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激励力度,以满足旅游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制度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教育的内在要求。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行业,学界普遍认为,除了博士学位教育以外,高职高专、本科乃至硕士层面的旅游教育都应重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1]。旅游教育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旅游院校的多数教师是从其他专业“半路出家”,接近四分之三的教师无行业实践经验[2],“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是提升旅游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建设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包括从企事业单位引进、聘用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事业锻炼、学校进修和参加培训[3-6]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结论只解决了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问题,而对保障这些措施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的研究,除个别学者论及到了资格认证制度[7]、培训制度[8]外,还鲜见系统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拟在现有“对策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从制度安排上保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实现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建设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缺陷

1.“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不完善

自王义澄先生于1990年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9],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可谓众说纷纭,有“双证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双能说”、“双融合说”、“双来源说”和“特定说”等多种观点[10]。而在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的“双师型”教师占绝对比例,他们虽为考证接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取得证书后真正在行业中兼职的并不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与旅游专业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距离,导致在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依然严重,很难从根本上改善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制定和完善针对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尤为迫切和必要。

2.“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不配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但这一意见在高职院校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综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来源,出自企事业者并不多。究其原因,缺乏针对“双师型”教师引进的配套制度是重要因素。中国酒店业门户网站迈点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酒店业薪酬报告》显示,中国星级酒店总经理、总监、前厅部经理、客房部经理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仅占37.89%、31.63%、28.22%、18.51%,这其中具备硕士学历者就更少了。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对应聘者的学历统一要求为“硕士及以上”,这无疑阻碍了多数学历低但行业经验丰富的酒店管理人员进入到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3.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师偏多,实践指导教师不足,难以满足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对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教学水平没有任前考核,仅凭应聘者的行业名气大小来选择;对兼职教师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等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兼职教师一年作一两次讲座就算完成任务,甚至“挂名兼职”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此外,以聘任理论课教师为主,忽视实训课教师聘任的现象亦十分突出。总之,对于旅游专业来说,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没有很好地通过兼职教师的聘任,实现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目标。

4.教师行业实践激励机制的不足

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中,选派教师到行业中实践是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专业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教师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论对于理论教学水平还是实践教学水平,都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相反,在旅游专业教学中,高学历可能代表较高的理论知识,但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中是很难做到案例信手拈来、技能娴熟的,其教学水平并不一定高。综观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专家和优秀教师,几乎都有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行业从业经验。但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十分重视教师学历的提升,对鼓励教师读硕、读博制定了详细的激励政策,给予相应的住房、科研经费补助,而对鼓励教师行业实践重视不够、激励不足,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到行业中实践的动力,而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历提升上。

5.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滞后

高职乃至本科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决定其不同于普通本专科专业教育,有着特殊的教师能力要求。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对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但在职称评审时,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明显。在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看重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数量与级别,而对教学水平的评价几乎就是流于形式,只要有项目、论文,鲜有因为教学质量差而未评上职称的。有些旅游专业教师行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但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精力不多,发表的论文数量或级别不够,最终没能评上相应职称。试问在这样的职称评审制度下,又有多少教师愿意花时间去行业中实践锻炼、去钻研专业技能、去提高教学水平?

三、完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建议

1.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应强调行业实践的真实经验与能力,而不能仅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因为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对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将行业工作时间要求与资格证书结合起来评定,如取得导游资格证的教师,必须从事实际导游工作一年以上方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而对仅取得资格证书但无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不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双能”型的“双师”教师队伍,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水平。

2.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

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取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教学应“接地气”,应有针对性、适用性。而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仅有高学历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专业尤为如此。因此,对高职乃至本科旅游专业教师的引进,应改变目前“唯学历是举”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先考虑应聘者的行业经历及从业经验,适当放宽学历限制,这应是旅游专业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应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完善聘任与管理制度,确保建设一支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

3.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制度

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建立面向不同产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规定教师到培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的实践制度,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10]。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脱产、半脱产去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已是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校激励机制的缺乏,尤其在职称评审制度方面重科研、轻教学和实践的倾向严重,教师到行业实践的动力不足。为此,应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评审标准,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参考文献:

[1] 肖洪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专题讨论”概要[J].旅游学刊,2009,24(7):96.

[2] 周钧.我国旅游本科院校师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7.

[3] 林伯明.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81-85.

[4] 冯茂娥.旅游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155-156.

[5] 朱桂香.旅游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培养途径[J].云南电大学报,2004,6(1):32-34.

[6] 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51-52.

[7] 刘韵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J].教育与职业,2011,(14):56-57.

[8] 李淑芳,等.构建旅游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146-150.

[9] 蔡怡,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2.

[10] 李海.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1):70-72.

作者:张明川

上一篇:县总工会帮扶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公务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