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管理专业课程(精选8篇)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1)专业建设的要求
随着新的创意旅游形式的诞生,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一方面,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不断向高星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农村旅游成为农村旅游的一个亮点,出现了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旅游景地,这就需要一批会策划、会经营、会营销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来的狭隘的专业结构,充分整合、优化原有内容,拓展延伸其他领域,彰显现代服务特色,提高企业竞争力。
(2)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企业从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需求,向复合型、国际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转变,但是原有的专业设置造成受教育者知识和智力倾向的片面化,对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局限性知识和技能缺少必要的延展度。因此,推进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现代化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本专业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本专业课程改革中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1.专业建设和发展中遭遇到社会传统观念的误导。一方面,家 长、学生认为酒店服务是吃苦的、伺候人的职业;另一方面,酒店在用人制度上确实存在只聘用年轻人的倾向。2.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变化不一致,缺乏动态的调整与改造。4.教学模式、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师只停留于按照传统的教学进度来完成任务,忽视学生的实际,忽视社会、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缺乏合理处理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远离学生与行业,教学效果不佳。
三、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针对行业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原有的 “客运旅游服务与管理”传统专业为核心,进行新课程开发,拓展专业领域,重点培养能适应高标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旅游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课程改革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做强课程开发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师资的培训发展上着眼于实践经验导向,即要给教师创造参与旅游服务与管理经营管理实践的机会,实施教师企业实习计划,更新信息、理念,积累实践经验。
⑴安排专业教师到饭店等旅游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实践。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并经常性地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⑵加强实践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实习等实践第一线进行指导,基础文化课教师利用学生实习之际深入行业进行调研等方法,促进各科教师了解行业、增强职业素养训练意识,促使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⑶扎实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系统规划校本教学研究活动,采取聘请专家进行课改理论指导、行业专家进行实践经验交流、本校教师定期举行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课程改革具体方法 1.文化课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旅游服务专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际、本着为专业服务,以必需够用及充分体现文化课的文化功能为原则进行改革。2.专业课
主要采用项目课程,即将旅游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以工作任务或岗位作为课程内容的主线,形成学习项目,并将之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涉及专业基础和某些覆盖面宽的知识和能力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3.校企结合
建立有校领导、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劳动部门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生产管理领导、服务技师等行业一线人员参加的校企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4.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在工作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认真用好在职业的工作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职业的工作任务表,使在课程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各门课程覆盖工作任务表中各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实际出现频率和难易程度的测算,确定课程时数,按职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专业的课程计划。5.完成项目课程
将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设计适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形成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构建项目式教材的体系,并进行编写,并努力将行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6.完善评价评估体系
一、教学准备
在每学期授课前, 我都会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相关的准备。这里所说的相关准备, 并不是简单的备好课, 而是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访问相关的专业人士、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通过这些课前的教学准备, 来对自己所授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的做法是:
1、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1) 培养学以致用, 实践性强, 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特别是能满足赣州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旅游业属第三产业, 具有服务属性, 实践性较强, 强调知识的有用性, 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 更多的是要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
(2) 培养综合就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职业意识、习惯态度的养成与职业创新等。同时, 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上岗后的服务和管理行为大多是相互联系的群体活动,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旅游业人才市场需要的市
场调研, 细分人才市场,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 确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 特别关注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 获取较全面的有关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资料, 这样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 建立信息分析库, 主要进行:
(1) 行业分析: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在赣州以至江西该行业从业单位的数量和用人规格与需求数量;旅游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世界上平均每9个人中就有1个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 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但是, 该专业用人的要求很高, 不仅专业知识要学好, 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
(2) 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的类型以及任务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岗位主要是从事导游、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接待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要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要有良好的服从意识和服务意识。
(3) 结合旅游行业职业标准, 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所需的职业知识、能力结合起来,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并以此设置课程体系, 确定教学内容。
旅游业越发展就必须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江西大多数旅游企业的旅游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说明江西旅游业的人才缺口是很大的。江西旅游从业队伍中大多是中专及以下学历, 过半以上的旅游企业员工不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中高级旅游服务技师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也明显偏低, 特别是善服务、会经营、懂管理的应用型、实践型的中基层人员非常缺乏, 许多旅游企业很需要那些服务技能熟练、专业知识面广、沟通表达水平好、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开拓水平高的能安于一线工作的人才。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几年里, 旅游业的总收入将实现翻一番, 预计需要更多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将大增。国内旅游随着人们出游越来越理性, 国内旅游市场趋于平稳增长。为此, 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二、教学组合
这个环节核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新型课程体系、考试体系的构建。在这方面, 刚毕业的几年里, 笔者参与了学校旅游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细节比较熟悉, 主要内容有:
1、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 在分析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的专项能力的基础上, 结合国际教育研究成果和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 设计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 按课程性质分为理论教学模块、教学实训模块、社会综合实习等环节。每一模块中的课程又可组合为若干小模块, 可以组织学生分若干阶段进行学习、实践。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的特点主要有:
(1) 这个体系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专项性、完整性和复合性。
(2) 相关课程, 无论是实践技能的操作或是理论知识的获取均体现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 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多次交叉、反复循环、不断推进”的教学流程安排整体教学活动, 毕业前完成酒店职业经理人或是国家导游员资格证的认证工作。
(3) 课程体现地域性,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目的, 主要是立足赣州各星级酒店和各大旅行社, 为赣州经济建设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赣州, 因此在旅游教学改革中, 从赣州旅游业的实际出发, 加大课程中对赣州的了解, 特别是对赣州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风景名胜的了解。
2、不断优化教学培养方案。
对培养方向的定位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也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取向, 因此, 教学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 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适应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培养方案应体现明显的特色: (1) 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特色; (2) 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整体化的特色; (3) 瞄准旅游市场动态整合课程内容的特色; (4) 适时调整专业方向特色; (5) 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实现能力培养的特色; (6) 突出能力与技能训练的特色。
3、考试方法改革必须打破常规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的局面。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考核学生, 采用传统的理论考核与实训或实践环节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旅游英语》、《导游业务与技能》、《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如普通话测试、旅游景区策划文案撰写、旅游服务技能模拟操作、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调查报告、旅游接待能力调研论文、酒店菜单设计、酒店顾客问卷调查、酒店铺床技能比赛、旅游服务知识的综合答辩等。
三、教学实施
依据教学组合所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操作。这是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阶段。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 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的各项素质及文化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
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基本架构了三级师资梯队培养体系, 分别是专业方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助理教师。要组建一支由现仍在重要实践工作岗位、富有实践经验、热心于教育工作的校外实践指导师队伍, 今后应着力提高他们对专业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参与, 实现与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 实行校内外、校企间, 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提高教师对企业技术服务培训参与率, 提高教师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提高学生满意率。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商贸旅游系正在建设饭店客房实验室、饭店餐饮实验室、导游实验室等, 初步完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包含了上海、赣州主要的星级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及旅游相关企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训的省内定点实习基地, 形成了校外实训基地网络。同时,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证。今后应重点探索实习—经营、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 必须坚持为地方或旅游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 体现明显的地方性、行业性、岗位性,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
(1) 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模式的运用。通过教学与实训相互交替的方法, 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根据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或跟岗工作。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地工作结合起来, 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这方面, 我校商贸旅游系已经经过多年的摸索, 形成了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在安远三百山旅游有限公司、赣州海天大酒店、赣州江湾大酒店等建立了旅游专业实训基地, 2008年又正式与上海美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成为赣州技师学院在上海的实训实习基地。今后商贸旅游系还要继续利用黄金周、周末及其他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单位工作, 并积极参与地方大型活动。
(2) 职业资格认定为重要补充。建立多证书制度, 要求学生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 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实力。与此同时, 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提高职业能力的条件, 与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组织学生积极的参加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调酒等职业技能鉴定;继续加大对导游证考试的指导。
(3) 顶岗实习为拓展形式。为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与就业相结合, 这几年系里都会到各实习单位访谈, 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同时听取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 邀请旅游企事业单位来我校和学生座谈交流, 增加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方努力,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合作意向, 许多毕业生实习期满后直接与原实习单位签订聘用合同, 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在这方面, 也形成了较成熟的运作模式。
四、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对以上三个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一阶段既是对人才培养工作成果的检验, 同时也是下一阶段教学准备的内容之一。检验判断标准是旅游企业、人才市场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即学生就业率、称职率等情况。
笔者在每年的上半年至暑期会与部分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 通过采取实习报告汇总、实习经验交流、企业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 不断接受学生反馈、从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旅游教学, 从而提升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构建教学体系
1 概述
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使得我国旅游业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可逃避的一个现实,易言之,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十分匮乏,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较为坚强的后盾作支撑。为适应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及其相应的英语课程,然而,鉴于课程体系的不健全,同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从业人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构建完善的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2 我国高校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
2.1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未能同现实相接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旅游企业的服务及其产品具有多变性与多样性,高校旅游教育应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整体把握,适时地对旅游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英语课程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材,缺少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服务的特色性教材。过多的注重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不新颖甚至陈旧,没有较广的、较深的知识面,更别提突显旅游业发展现状了,同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2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形式。鉴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旅游英语教学同样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过多的侧重于英语语法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实践的机会,势必影响学生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积极性。倘若实践教学内容不改革,仍然采取这种传统甚至过时的教学的模式,而不注重旅游英语口语化的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更不用说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从业人才的培养了。
2.3 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不能适应我国旅游职业的要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工具、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人才培养的取向以及学科知识的生产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关注于学科知识的体系与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尤其是旅游企业的需求。当前,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同我国旅游市场的要求存在差距,可以说是脱节,主要是旅游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要想独立的完成旅游管理的相关工作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旅游业实际问题,实践性学习不足。
3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旅游与英语紧密结合的目标体系。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基础,在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时,我们要以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
旅游英语是一门旅游管理同英语语言相交叉的学科。针对于旅游英语课程而言,应集中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旅游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同时贯穿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同旅游业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3.2 构建软、硬件双向发展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复合型和双师型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短期实践,或者聘任拥有丰富经验的外教亦或是选送一批优秀的旅游教师到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研修和学习以增强教师队伍。硬件主要是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组建并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完善校内实训条件,旅游院校可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同现代化教学相一致的设施,同时可采取校企共建措施,营建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训教学环境。
3.3 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导向,按照旅游业职业的岗位群进行初步的分类,从而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同时,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辅,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旅游院校可设立一些特定的岗位环境或者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的学习和实践,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交流,通过一系列同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导向的运行体系能够调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英语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际解决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占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硕士论文,2010(02).
[2]刘世权.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王雅平.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全球经营一体化使中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由现在的一年7000万人次增加到1亿7300万人次,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了良好的前景。
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初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我校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准备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专业情况概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正准备开发的专业。学校已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3人,1人取得高级营养师技能证,1人取得导游证,1人取得高级餐厅服务技能证,1人取得餐饮服务考评员证。能够保证学生持证上岗的培训需求。
我校现有设施完备的旅游专业实训室,包括形体训练室、餐饮与客房实训室等,其规格形式可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形体礼
仪方面的训练;学校的校园宽带网络和图书馆的大量与涉外旅游相关的书籍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我校还与仁怀青年旅行社、福建石狮国昇酒店(五星)、仁怀市天豪大酒店以及各大城市的旅游相关行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上单位均属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或具备相应接待能力的旅行社,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日常实训的需要。
本专业开设语文、英语、计算机、法律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餐饮服务管理、营养与卫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地理等专业课以及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旅游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
二、相关行业背景
(一)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仁怀这些年来,观光业的成长十分迅速,许多风景区、文化区,与游乐场都是观光人潮聚集的地点。以往仁怀的基础建设不够扎实,交通、食宿不太方便,限制了旅游观光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拜经济成长所赐,本地人也逐渐重视休闲,有助于旅游业市场的成长。
观光旅游号称是“零污染的行业”,只要靠著既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便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损害环境的程度相较于其他
行业要小的多,对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个行业成长迅速。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以及文化与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未来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经济的拉动、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商务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在今后几年内必将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2013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创汇51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3%。在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672亿元人民币,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67%。国内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新兴客源国。2013年,出境人数达98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71.1%。我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三
大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已经奠定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进。
(二)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自由度的大小和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休闲或者旅游度假的意识和积极性,但是参与的愿望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因素变迁的重大影响,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休闲、度假旅游日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末期的后工业化社会里,休闲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消磨时间、培养兴趣以及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旅游出行更为频繁。2006年,中国人出游率首次超过100%(含国内游和出境游),这意味着所有中国人平均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次,而且,随着旅游出行更为便利,选择更趋多样化,人们已由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这我们从近几年消费较高之出境游的快速增长以及多种新颖类型的休闲方式可见一斑。
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快,尤其是大城市白领阶层的工作压力,与十多年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作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达到这样的目的,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必然。因此,无论从旅游行业宏观数据的分析,还是微观事件的考察,人们对于休闲、度假旅游的期望已发生质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必要条件。中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1999年为刺激内需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公共假日又由原来的8天增加至10天,每年的名义闲暇时间达到了114天。然而,黄金周实行9年以来,假日经济所带来社会、经济成本不断增加,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在黄金周期间不堪重负,而在平时设施利用率又明显不足,由此引发社会对于黄金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企业迅速增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10%的发展速度,这种长期、高速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开放程度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增长提供了异常强大的推动力。30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使得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目的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发布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由于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三大市场的强劲发展,这一时间将会提前到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的2年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出境客源地,再加上我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地,中国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
三、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将在今后五年的经
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企业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按照我省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战略,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再翻一番,实现旅游倍增计划,旅游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贵州支柱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以适应对高速发展的贵州以及西南三省大三角的持续增大的需求量,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现代化营销手段的普遍使用,要求服务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养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将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开辟一条新的而又前景广阔的就业门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旅游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旅行社为例,2013年我国已有旅行社26054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339993人,与32.62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了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投诉不断,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
我市为传统的旅游城市,拥有风景秀丽的奶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举世闻名的茅台酒、雄伟壮观的赤水河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数量庞大的游客。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必然将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四、专业论证结果
通过以上对我国旅游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
我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初步掌握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业务等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能力。
1、经过论证,2015年我校将以3年制对口升学的办学模式,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
旅游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一项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环境保护四大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国务院在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一百万人,而各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十万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旅游服务人才、特别是能从事旅游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紧缺,这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专业名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市场建设情况,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设置突出科学性、发展性原则,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工校特色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旅游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该专业在本校已具有的硬软件条件,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这充分说明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不断地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人才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适应新变化、适应新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旅游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
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十分匮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强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它以培养能从事旅游业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高素质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这无疑是最及时也是最受欢迎的。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海南旅游业发展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为加快旅游业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旅游业开放,更好地指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第五届海南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旅游人力资源规划,创新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激励人的良好环境,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适应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要求。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增加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能从事旅游业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服务人和管理人才。《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好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才能真正服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二)完善的基础条件为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提供专业保障
海南省工业学校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与加拿大联邦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签订厂联合办学协议。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华中科技大学在该校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琼南分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设立“海南省工业学校远程培训点”,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什培训基地”。是海南省人劳厅指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点”、“全国中专英语等级考试点”、“海南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给学生创造现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人岗位角色。学校设有基础实训室(语音、形体、舞蹈及礼仪训练实训室等),主要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酒店管理实训室(设有酒店客房、旅游餐饮综合管理实训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酒
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此外,还有模拟会计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在图书资料方面,我院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检索、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转变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自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在探索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旅游企业一线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从而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旅游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技术实践素质。
海南省工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文笔峰、五指山,天涯海角、南山等景区和高星级旅游酒店以及其它旅游服务企业,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旅游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讲解员、导游员等创造条件。
(四)具备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
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每个学期都开展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深造,力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制订了《海南省工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订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考证,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师资力量。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旅游机构、集团、企业的技术、制度改革和创新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所以,我校在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四、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海南将努力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主导产业,承担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任。海南旅游要转型升级,国际化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海南旅游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人才形成旺盛的需求。
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要求,对2015—2020年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预测。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2%。按照旅游经济增长指标每年8%的增长速率,根据传统的递增办推算和预测,2010年,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94172人;到2015年,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85304人。
到2020年之前,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将达到52%。到2020年, 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419205人。现有的旅游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全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加之旅游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特别是实训条件的不足,更导致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总量和质量的严重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养方向,加大培养力度。因此,我校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学制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制为三年。
六、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思辨能力、外语表达能力,能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胜任导游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提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六、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及就业方向
(一)专业课程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口语技巧、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与饭店会计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求取得计算机字表处理证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中级餐厅服务员证和中级客房服务员证。
(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或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提供坚实的、高素质的、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支持是海南省工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教育单位肩负着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就酒店管理方向而言,目前我国有星级酒店9751家,并且正处于酒店改制转型期,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进入市场经济,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酒店管理者的待遇在管理层中算较高的。目前,我国酒店的本土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以前中专、职业技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事酒店业务、积累经验后从基层升上去的, 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的情况。因此,有一定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是相当受欢迎的。但是,本科毕业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等有了经验后再图发展,否则高不成低不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我国旅游就业已形成六种模式
新近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地域特征,提出我国旅游就业可以概括为六种不同的地域模式。 一、以大型景区为龙头,形成了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就业方式,包括住宿接待、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 二、在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和集散基地,以住宿接待为中心,形成了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区等高密度就业区域。 三、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为主,环城度假带已成为旅游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城市居民休闲服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体系,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旅游等。 四、沿着重要的旅游交通干线及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等站口形成的旅游就业重要的增长轴线。沿交通沿线带动的就业体系主要有三种增长模式;沿线的旅游交通服务,如餐饮、车辆维修、商品销售等 带动沿线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和就业体系的形成。 五、旅游小城镇及乡村旅游就业体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模式所产生的就业体系,与一般的旅游景区点相比,具有更高的参与性。 六、依托产业旅游带动的就业模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热点,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旅游就业模式的特点是,旅游业依托其他产业,往往不是主业,从业者往往是兼职从事旅游。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1]。
但是,在旅游业智慧旅游新趋势的发展下,部分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依然和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无法跟上旅游业开放变化时期的步伐。究其原因,某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于旅游新趋势的发展,所应用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并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变化而进行相对应调整。因此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2014年中国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契机下,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现阶段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如何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构建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广义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指宏观的专业设置,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二指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某专业内部课程体系问题;三是指微观的教材体系,是某专业内某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笔者研究的主要是中观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或是高职院校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2]。
(一)课程设置不适应时代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这就规定了其课程计划与其他专业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旅游专业来说,除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合教师的讲解,再配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教学过程外,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在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基础课程,缺乏对智慧旅游要求下的互联网技术与旅游相结合等的课程。
(二)课程内容重复。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呈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重复。第一,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这些理论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而在旅游学类中又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学等内容。第二,在专业课内部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由于分化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旅游景区(点)管理三个方向,其专业方向之间的课程设置则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如酒店类课程涉及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市场营销等内容;在旅行社管理方向同样出现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内容;在景区(点)管理方向同样出现类似的课程内容,这是专业方向分化而缺乏有效综合的结果。第三,课程内容重复还体现在专业内部知识之间的重复及不同层次、同一课程之间的重复,例如旅游策划学是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开设的科目,而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期间已经学过这门课程,使某些学生认为升入本科后并没有学到许多新知识,本科期间学过的旅游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也开设旅游基础知识,造成巨大的重复及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三)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实践环节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不能一毕业就立即投身于旅游行业,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从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内导游部分、酒店管理部分、旅行社部分的实践课相对较少,而某些高职院校由于其整体学习时段较之本科少一年,这种情况直接会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都不深入,甚至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校内实训室建设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开拓较少,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质量大大减少和降低,这些原因就成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从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导致本专业学生与其他非本专业的就业人员一样,并没有凸显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该有的专业优势。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旅游院系或者旅游管理专业处在历史学院(系)、管理学院(系)、地理学院(系)、外语学院(系)等,其课程的安排明显带有本学院(系)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体现旅游学科的特点。某些学校盲目地开设旅游课程,随意地拼凑旅游课程使学生学习旅游课程没有系统性,导致旅游课程开设混乱,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方面过于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演讲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和人文课程(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和职业道德等课程)。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旅游是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昭示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1]。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2014年,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18个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福州、大连、厦门、洛阳、苏州、成都、南京、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武夷山。
同时,各旅游电商网站也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以携程智慧旅游为例。携程智慧旅游是依托携程旅行网2.5亿用户,扩展到合作机构旅游爱好者,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市场化导向、互联网思维构建的,以目的地及景区营销一体化为核心的智能解决体系和一站式服务体系。携程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提供系列软硬件、数据接口、APP、微信平台产品。从目的地及景区数据统计管理、游客体验、市场营销推广三个维度出发,以旅游产业链的角度将线上销售、线下服务完美互补、交融。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对目的地及景区的实力呈现;通过目的地APP增强与游客互动、增强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通过微信平台加强整体化的目的地品牌建设,搭建移动营销平台;系统化地帮助旅游目的地实现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全面实现智慧景区建设[4]。
通过以上携程智慧旅游的定位、功能与服务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对如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产生一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现当代的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旅游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公关素质和渊博的知识要求、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基础上,一些具备电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甚至写作、视觉设计、摄影摄像专业学习背景的学生竞争力更强,更受企业欢迎。因此,要跟上旅游发展新趋势,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下属学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截至2015年共招收4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在校人数共计200人左右,在我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中,相较于市场营销、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其他专业而言,属于专业实力较小、学生人数较少的专业。下面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比例结构和教学计划安排的简单介绍,分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理念滞后。
从上述课程设计所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看,受传统课程设计观的影响。该校的课程体系属于典型的“本科压缩型”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进行组合,形成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这种设计课程体系,只不过采用的课程类别名称有所区别。
(二)课程设计缺乏系统和深度。
从各个模块的具体构成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更进一步的划分,致使设计深度不足。例如,专业能力课程包和专业拓展课程包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分,导致将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管理、导游等课程混在一起。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客源国概论、现代酒店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策划等,由此看出诸如此类课程在每学期只学习一门,各方向的课程不仅缺乏深度,没有针对性,而且导致学生课程学得多,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什么又不会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实验实训课安排不合理。
从笔者的教学过程看,该专业主要将实习实训集中在实习阶段完成,而平时实训课程较少,专业实训主要有认知实训、模拟导游实训、模拟旅行社实训,且实训课程的学时较低,都为24个课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一般在理论课堂完成,甚至流于形式。再者,该专业把在学校应该完成的技能课或实训课课程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当中,一并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致使学生在上岗前没有得到更多的实验实训练习,造成本专业实习生到了实习单位一切得从头学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校实训条件极度缺乏及“双师型”教师较少所致。目前我院旅游专业校内只有一个导游兼形体实训室,校外建立两个实训基地分别是广西北海园林园艺博览园及北海曼哈顿酒店、北海银滩1号国际会议酒店,实训条件极其艰苦和匮乏。
(四)实习层次低,内容单调。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是在饭店实习,在岗位安排上主要集中于基层操作岗位,实习内容基本上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缺乏一般性管理岗位的实习。这种实习基本上属于低层次的经或简单技能积累,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智慧旅游视角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研究在智慧旅游逐步发展的时代,针对具体情况,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如何依托学院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优势专业的师资及实验室设施设备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一些构想。
(一)特色构建之总体思路。
在智慧旅游大发展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优秀传统学科的师资及设施设备雄厚的实验实训设备,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方向兼具传统的导游方向和新型的智慧旅游方向,放弃之前所包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景区管理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向专业化、方向化方向转变。而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培养则由传统的能力结构如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转向“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能力、摄影能力、‘智慧旅游能力’”,其中智慧旅游能力包括旅游电商互联网所需的网页制作、文字与图片编辑和发布等核心能力。
(二)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构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专业选修课。
(1)公共基础课属于学校公共通识课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和毛概等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向:(1)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2)旅游学科知识类,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学等;(3)酒店管理类课程,如现代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以上专业基础课摒弃了传统上多所高校课程重复及大而全及针对性不强的特点,结合我院学科特点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经管类—旅游类—酒店管理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力量针对这三大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
(3)专业技能课中,同样针对现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广泛全面的劣势,在智慧旅游时代的引领下,着力打造两大技能方向对应三大能力素质。(1)第一大技能为———导游专业方向技能,主要面向传统的导游职业。导游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课程数量较多,目的是着重训练学生导游专业方向专业技能及导游人才所必须训练的礼仪技能、语言表达及沟通技能和导游词创作技能,主要对应课程有:导游基础、导游业务、导游实务、演讲与口才、礼仪与沟通、导游词创作等。(2)第二大技能为———旅游电子商务技能,主要面向如今智慧旅游时代要求下旅游人才所具备的新型技能,如:旅游类电子商务网站的网页设计余制作、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文字或图片编辑、网络营销等。
(4)专业选修课中所选择的课程统一面向的专业技能是摄影和计算机图片编辑和处理的技能,主要服务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导游技能课程包和旅游电子商务类课程包,目的是进一步加深这两种技能的拓展和学习。一方面,我们结合现有的学院计算机系和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和实验室资源可以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授课和学习。另一方面,此类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及浓厚的兴趣,同时能真正使学生学到两门专业技术强的技能,从而学以致用,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和上手。
2.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分析如下:
(1)理论项目实训模块。该部分的理论项目实训主要对应理论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论课程的学习,训练和提高的实践能力导游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摄影技能、图片处理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等,其相应课程有:旅行社经营实训、旅游景区服务实训、模拟导游、计算机图像处理实训、摄影实训、礼仪与沟通实训、导游词创作实训等。
(2)拓展项目实训模块。此部分主要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管理与服务等,主要学习和训练理论体系中酒店管理理论课程中的各实践教学项目,以便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酒店管理模块的素质和能力,所开设的相应课程为:前厅与客房服务、酒水知识与服务、中西餐宴会摆台、康乐服务与管理、化妆基础、插花艺术等。
(3)综合实训项目模块,包括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顶岗实习和核心技能强化,主要对整个三年的学习前、中、后进行系统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笔者主要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及部分高校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过泛、定位不明等造成的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课程内容方面,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比例过高,课程内容混乱重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在现如今智慧旅游时代,结合本学院优势专业,资源特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打造在智慧旅游视角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及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化”方向转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培养向“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能力、摄影能力、‘智慧旅游能力’”方向转变,以适应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新发展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3]杜一力.旅游业之变[J].旅游管理,2014,05:11-15.
[2]张敏敏.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内容设计研究[D].2010.4.
[4]http://you.ctrip.com/Intelligence.html.
[5]郑耀星.智慧旅游:未来旅游业发展新趋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01:607-610.
[6]张旗.智慧旅游对旅游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2:34-40.
[7]陈才,张燕燕,刘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J].旅游学刊,2006(S1):77-80
[8]邱云美.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3(S1):173-176
[9]王丽萍.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65-67
学生的学业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评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和积极导向的作用。但是目前流行的考评模式和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笔者试图从现有考评制度出发,分析弊端,提出本专业学生的学业考评设想。
1 传统考核制度弊端的成因
1.1 学生方面的因素
当前学校生源质量差、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大比例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也是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将会使不少学生依旧停留在失败的阴影中,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使付出艰辛和心血的教师得不到相应回报,缺乏成就感而感到心灰意冷,逐渐失去教学的热情。
1.2 学校方面的因素
本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四类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辅助选修课。课程模式的设计者是希望它们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能提高文化素养,又能提高职业知识与技能。而在现实实践中这四类课程很难整合,往往相互割裂,很难达到课程设计者的要求。同时在两三天时间内,学生要完成所有课目的笔试考核,这让学生普遍感到吃力,考试时违纪与作弊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考核的初衷与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符合现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特征。
1.3 考评制度方面的因素
学校传统的考评方式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意识、人际沟通、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没有做出评价。而作为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应当是坚持以现代旅游饭店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作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克服那种学生只看分数、老师只教书本、管理偏离实际、教学脱离用人需要的弊端。本专业原有传统应试教育考评制度的缺陷日益显得严重。
2 更新考评观念和内容
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考核和评价这些学生呢?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观”得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应确立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为原则,树立以素质为基础,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与考评应该更好地发挥考评的功能,使考评这种手段真正为素质教育质量服务,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大力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发展、采用科学实用的教法、严格学生学业考评和把握学生素质水准也是本专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有效途径。
明确考评的目的不是甄别,不是选拔,而是为了促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兴趣去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考评也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评手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摒弃以单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做到:
(1)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
(2)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着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
(3)采取分项考试,把过去的一张试卷改为多项考查。实行多途径的评价,并以平时评价为重点,做好课堂表现、作业、阶段考查等方面的考评工作。
教师在评价时以考查的目的为评价内容的主线,同时对学生在考查活动中表现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认真态度等给以肯定,采用评价表的形式,把以上评价内容细化分栏作为各项评价指标,各项以优、良、达标、待达标等第评出,合计后,给出综合等第。
3 改革考评方法与形式。
采用的考评方法与形式要做到减轻学生因考试而受到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轻装上阵,更轻松地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评价中及时发现不足,并通过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给予学生合理表现个性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表现、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的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用考核方法去吸引学生,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使外部动因向内部动因转化。
3.1 闭卷和开卷相结合
传统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病是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压抑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和掌握才行,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与其让学生痛苦的记忆,不如以小论文、事故处理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
3.2 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
本专业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主要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动手操作技能。应根据学科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部分理论内容可以以口试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完成质量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评价。
3.3 鼓励重考、严格补考与设立重修制度相结合
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还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二次重考还不过关列为补考。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付出这份劳动也是值得的。
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又不认真对待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限定有偿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在毕业前给予重修机会。但是补考与重修一定要严格对待。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可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3.4 允许免考
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学科内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这样可以激励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免考的学生来说,是老师对其学习的一种最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因而免考的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来学好这门学科,能赢得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科知识。
3.5 总分细分化。
【旅游服务管理专业课程】推荐阅读:
旅游服务与管理个人简历11-04
旅游管理专业总结06-28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06-2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10-23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02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10-23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旅行社实习小结05-24
地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09-22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07-18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荐信格式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