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对策。【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关于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程序的探讨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内部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内部审计来检视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及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企业内部环境治理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所阐述的内部审计操作程序,运用PDCA管理方法设计而成,经过企业多年的实际应用,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防控效果,可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实施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01

0     引 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最主要的审计方法,是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开展检查、监督和评价的活动,是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督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的内部审计程序,是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内部审计的经历和经验总结而得,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运行的实际需要,又能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提供风险评价和改进建议。该程序经过企业内部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中,获得了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并为企业的内部治理提供了大量的管理评价数据和风控建议,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故撰写成文,以供读者交流、探讨和借鉴。

1     审计程序设计

内部审计程序设计如图1所示,划分为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工作汇报等3个阶段。

1.1   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应根据企业战略和年度工作及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企业重大的风险因素,以及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需要的基础上,统筹审计资源,对一个年度拟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进行事先部署和安排。

企业内控部门需结合过往审计和企业实际控制需要,确定年度审计项目,于每年12月编制形成年度内部控制审计计划,提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批。其主要包含审计对象、审计项目、审计期间、审计人员和审计资源等内容。

1.2   审计执行阶段

审计计划经过批准,进入审计执行阶段。审计执行阶段主要遵循PDCA原则,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发布、审计验证4个步骤。

1.2.1   审计准备

审计准备步骤如图2所示,包含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测试程序编制、信息平台权限开通、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审前内部沟通。

制订审计工作方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内控部门按照年度计划,由审计组长编制工作方案,一般包括项目概述、审计目的、依据、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进度安排、审计组成员、审计分工和费用预算等内容。下发审计通知书:立项获批后,审计组编制审计通知书,下达给审计对象,主要包含审计组长、审计日期、审计项目、审计进度和配合事项等内容。编制审计工作测试程序:审计组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企业相关制度,采用一定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对审计项目进行测试,可采用抽样检查、统计分析、证据检查、穿行测试、实地观察、分析性测试、交易实质性测试和余额测试等方法。信息平台权限开通:企业内部管理若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施审计前,审计人员要视审计项目需要,开通信息管理权限,方便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审计工作。资料收集与分析:审计组成员可提前分析在审计对象处获取的资料,以提高审计效率。审前内部沟通:由审计组长召集审计组成员就审计方案进行沟通,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目标,强调审计关注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形成审计共识。

1.2.2   现场审计

审计组完成审计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后,按图3开展现场审计。现场审计包含首次会议、审计核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小结、审计评价、内部沟通及末次会议。

首次会议:审计组按期进驻并与审计对象进行首次会议,主要由审计组长就审计目的、范围、人员构成、人员分工、审计方法和审计要求等进行沟通介绍。审计核查:审计组运用审计方法,按照审计测试程序的内容要求,逐项对审计对象实施测试,以确认内部控制和管理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实施现场审计的过程中,審计组成员根据审计工作测试程序,逐项编制审计记录,做到规范填写、如实记录,准确反映审计发现及审计证据。记录包含对审计对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复核而形成的表格、文字,以及过程中获取的图片、影像等。编制审计小结:审计组成员根据各自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编制成规范格式的审计小结,提交审计组长归纳、汇总。审计评价:由审计组长结合审计小结,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形成审计项目的综合评价。内部沟通:审计组长召集审计组成员,结合审计发现进行内部沟通、确认,达成审计共识,形成审计综合评价结果。末次会议:由审计组向审计对象展示审计成果,双方进行充分沟通、确认,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成果。

1.2.3   审计发布

形成的最终审计意见和审计成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发布。审计发布的步骤包括编制内部审计报告、报告报批、编制整改验证表。发布流程如图4所示。

编制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组长依据最终形成的审计工作测试程序、工作底稿、审计小结等,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经审计组内部确认后,报企业内部审计负责人复核。报告报批:内部审计报告经内部审计负责人复核后,应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方可发布。整改验证表:审计组应根据发布的内部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缺陷和建议,编制成整改验证表。

1.2.4   审计验证

审计验证工作由审计组根据审计对象整改完成的报告,负责组织实施验证,包含下发整改验证表、判定责任归属、确认整改计划、自查整改、追踪验证和编制追踪验证报告。验证流程如图5所示。

下发整改验证表:由审计组将编制好的整改验证表下发给审计对象,下发的方式应可追溯,如书面送达、邮件、信息化的流程等。判定责任归属:审计对象主管接收整改验证表后,应确定整改责任人,责任人就整改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或整改计划,经主管确认后报送审计组。确认整改计划:审计组接收整改责任人提交的整改计划,确认其可行性,通知责任人按计划组织整改;若其无法达到整改目的或要求的,则退回责任人重新填报,直至整改计划被审计组认可。自查整改:责任人依据整改计划,完成整改后应进行自查。自查确认符合验收要求的,应提请审计组进行验证。追踪验证:审计组对整改是否符合整改计划要求进行验收和确认,确保存在的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若不符合整改计划要求,责任人应继续实施整改,直到关闭为止。验证形成的记录、证据应有效。编制追踪验证报告:审计追踪验证结束,由审计组长根据追踪验证结果,编制追踪验证报告,并提交内部审计负责人审核,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批后,下达审计对象。

1.3   审计工作汇报阶段

为了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治理环境,提高企业规范治理和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审计工作报告机制,以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审计工作汇报可根据审计工作的阶段成果,一般分为季度和年度审计报告,亦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在组织召开的经营管理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以提高各级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季度审计报告:结合季度审计方面的外部资讯和审计成果,编制形成季度审计工作报告,向有关组织和人员提供季度开展的审计汇报。年度审计报告:结合年度审计各期的成果,编制形成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并提出控制建议,上报审计委员会审批。

2     审计程序的应用成果

该审计程序经过多年的应用,规范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增强了全员的风险意识,有力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本文介绍的内部审计控制的操作程序在企业中的应用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通过“审计—整改—验证”的持续循环,不断增强了全员的风险意识,内部控制也逐步从局部(或重点)风险控制,发展到系统风险控制阶段,确保了企业的有序、合规经营,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2.2   加强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

企业通过加强内控执行,为顺利开展内控工作提供了保障,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又可指导、规范员工垂范履职和提高按章办事的能力,确保各項工作有条不紊地执行,做到有令必行、有据必依。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军新.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作者:李锦娇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与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实施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对内部审计的涵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不难看出其倡导内部审计以风险导向为基础进行审计,故业内称之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环境不仅变得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大,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能否正确应对面I临的各种风险成为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安然事件”、“银广厦”、“红光实业”等一系列发生在国内外重大的经营失败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刚刚发生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引进了全面风险管理。从行业组织和政府看,2004年COSO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而我国也于2006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整个企业、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从而为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服务,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传统内部审计的固有缺陷导致其在企业内部渐渐地不被重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开支,不断地削减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或将内部审计的业务部分或全部地对外承包给外部审计公司,这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变得更加艰难,要想使内部审计摆脱困境,就必须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企业控制风险和增加价值服务。

内部审计自诞生以来,其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每一次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为了适应当时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现阶段。企业已开始注重全面风险管理,这又是一次企业管理的重大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理应适应这一潮流,进一步发展,由传统的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而克服传统内部审计只注重历史账簿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忽略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的缺点,从而脱离内部审计目标对企业价值的增加无所助益的缺点。事实上,内部审计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管理的变化而进一步发展,提升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能力,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自然也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同时,作为审计要保持独立性,遵循审计的一般规律,通过其特有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为核心进行工作,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所以,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如下:

(一)审计机构及其人员要保持独立性

独立性是任何审计的灵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价值增值为目标,增加了内部审计层次更高的新职能,同时也要求其审计人员保持更高的独立性。因为只有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才有条件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这正是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必需的。所以,保持独立性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备条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应由企业中的一个较有权威的领导人负责,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有权参加曲高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有关的会议。董事会应与内部审计部门主管有直接交流的机会,以便交换意见和发现问题。内部审计部门主管由董事会任免,以加强其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要得到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并不受干扰地开展工作。

(二)审计人员要具有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时刻了解企业及其环境,通过观察和检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按照企业业务循环,尽量识别出各个层面的风险,确定每个风险要素的影响大小,确定企业总体风险的大小,从而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根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或接受风险。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对已识别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关注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执行的充分性、适当性。对于缺乏充分应对机制的风险,应根据风险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甚至提交治理层,以制定充分的风险应对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

三、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对策

我国企业要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一)转变观念,重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思想的转变是行动转变的基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的现状,必须转变观念。单位负责人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程度,认识到单位内部建立有效内审制度的重要性。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

在机构设置上,企业应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设置模式。借鉴国际经验,具体的做法是在董事会下设置以非执行董事为多数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作出规定。这样,一方面可以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原因向高级管理层做出及时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领导关系混乱的现象。此外,还可以加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从而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为其能作出更加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判断提供保证。

(二)强化以服务为核心的审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大。我国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来顺应高风险审计环境下的需要重新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控制系统本身,也不置身于单位决策之外,仅仅通过检查一些财务资料来实现事后的监督职能,而是要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识别单位的风险,并加以评估和应对,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内审人员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督者,而更像是企业内部的咨询顾问。他们是企业风险的防范者,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内审人员还要不断发掘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实现其经营管理

目标,为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具体的做法是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预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等。

(三)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以“增加企业价值”作为内部审计目标,其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找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增加公司价值”为目标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在监督评价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为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内部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也应当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实现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全面审计,内部审计的重心从价值链的中间移向前后两段,以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具体讲,在空间上,内审的范围不仅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而且应当拓展为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审计。通过审查企业供、产、销等主要经营环节的具体业务活动,评价企业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考查各项业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特别是通过考查来评价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为进一步提高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能力服务。在时间上,要求审计范围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存转变。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愈来愈不稳定,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都要求企业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一味地评价过去已不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面对新的挑战。因此,内部审计应由单一的事后审计扩展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并存,把审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四)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诚信风险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诚实,客观,保持独立性。正确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作出合理判断,保持职业谨慎。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有团队意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尤其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关注现在,而且要时刻想着未来,居安思危。具有风险意识。

第二,将业务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配备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并通过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待遇、公开招聘等灵活的用人机制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内部审计部门来,充实审计力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通过了解单位及其环境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及通过科学方法评估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为更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服务。

第三,引入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掘和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考、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计部门就是被边沿化的部门,不被领导重视的部门的错误想法。

第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技能,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风险导向审计下,对审计人员的沟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只有与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职能才能得以发挥,内部审计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当然,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解决上述几个突出的问题以外,还需要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调整。只要企业领导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李俊林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审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于2006年2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新《审计法》对原有的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修正前的审计法共7章51条。这次修正了29条,增加5条,删去1条,合并1条,修正后的审计法为7章54条。它对于进一步健全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更好地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审计法中对内部审计的修正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状态下,加强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内部审计,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新《审计法》调整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的范围,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本条规定扩大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将不属于政府部门的国家机关、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组织、国有资本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均纳入了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近几年来,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布以及正在拟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或指引,这些都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内审工作了。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推进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规避管理风险,严肃财经纪律,节约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极为重要。

自安然、世通、库马特等美国公司的财务丑闻发生以来,美国在法律上对上市公司有更严格的规定。美国证交会规定,任何一家要上市的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可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同样是当前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建设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指出:修订后的审计法为完善内部审计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础。内部审计已经成为部门单位和企事业组织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目标、方式和手段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内部审计模式向隶属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发展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地位就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审机构青睐于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这一形式。

这一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一致,能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监督和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将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步伐了。要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性”转变。“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侧重于“服务”“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强调服务并非放弃监督,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能够促使监督职能的履行,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重心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目前,我国经济效益低下和亏损的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因此,要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的总目标是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是体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方面,因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将未来事项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也强调了要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技术将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信息网络审计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审计也同样面临冲击。面对信息时代,内部审计人员所使用的传统方法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在ERP系统中,经营业务完全由系统处理和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由计算机自动编制。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研究和掌握风险控制的方法。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为内部审计手工技术向计算机网络审计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五)内部审计将逐步向规范化轨道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已只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的积极探索者和倡导者,其发布的审计标准及说明被世界上许多组织采用并作为其制定职业标准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已认识到《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内部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随着我国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内部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并与国内审计准则融合,真正走上规范化道路。

(六)内部审计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9年关于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中对内部审计的方式作了如下说明,即通过“系统的”和“合规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规定使内部审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1990年定义中的“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增加了内部审计活动的灵活性和灵敏度。内部审计人员借助科技最新的技术,更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内部审计管理将走向职业化管理道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内部审计普遍采取了通过职业组织管理的方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各国分会的管理实践表明,通过职业组织管理内部审计组织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国自内部审计产生至今,一直采用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方法,这一做法与内部审计的职业特点不相适应,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鉴于此,我国正准备把内部审计由行政部门管理改为由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进行管理,这必将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职业化管理道路。

(八)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将呈现国际化的趋势

1、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的国际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1974年开始举办国际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现在这一考试已扩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近8 000人取得了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是在国际范围内认可的内部审计职业认证。随着CIA考试的普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将会得到提高,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的国际化必将导致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化。

2、内部审计的多元化

主体多元化: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的小规模企业中,将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需借助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

人员结构多样化:为适应更广泛的工作,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有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专家等。

知识结构多样化: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四、结束语

新《审计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推进剂”,它将指引我们踏上实现审计现代化的征途。我们广大内审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努力开创内部审计事业新纪元。

(作者单位: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姜苏平

上一篇:派出所实习报告优选3篇下一篇:个人工作履职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