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受税收政策、经济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对我国现行税收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当前现状开展论述,提出了促进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1:

基于经济周期波动的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构建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互为影响的关系。本文在论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周期的波动阶段及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行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政策构建,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 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构建

0 引言

纵观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及产业的演变,都需要经历经济周期性波动,这样才会使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随着经济周期的运行及波动,全球产业结构从整体上正迈向现代化、高级化发展轨道。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是在变动中相互推动及发展的,如何利用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产业结构适度的调整是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常现实的课题。

1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1.1 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产业是通过内在经济结构形成了宏观经济,构成宏观经济的主导产业,然后不断进行变更,并且进行不同的流动及配置,若这些因素的流动方向及配置发生了改变,便产生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若这些推动要素在不同部门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这有利于缓解经济周期性波动。浙江三次产业及其结构在发展中的不断变动决定了周期性经济波动。造成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波动存在一定的影响;第二产业仍是导致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第三产业的波动性较小,会最终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主体。

1.2 经济周期波动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因素

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宏观环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对某些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周期性推动作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推动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提高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周期的波动过程是产业结构进行空间调整的过程,同时也给产业结构提供了调整时间,同时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为产业的协调性和藕合性进行调整,避免一味追求产业结构现代化而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降低,共同促进经济稳定。

2 基于经济周期波动的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构建

2.1 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阶段,选择产业结构调整时机

经济周期波动的各个阶段可以分为扩张与收缩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调整力度是有不同的影响的,可以借助经济周期性波动优化产业结构的变动。在处于扩张状况的经济发展的中后期,促进产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已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大于产业需求,此时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是限制前期高速增长的产业部门,合理调整不合理产业的机构关系,就能保持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的结构关系,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在产业发展处于谷底时,应加大新兴行业的投资,树立新的主导产业引导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应把经济的存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的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2.2 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大小。虽然浙江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熏陶,但其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经济扩张速度及稳定性受到资源约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难以为继。在经济周期扩张发展的时期,应防止高速扩张产业的盲目发展,控制落后低端产业的过度扩张,以国家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防止产业非常规增长,规避经济过热而导致经济大幅衰落发生;在经济周期的衰落下降时期,应加快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低端落后产业,引导国民经济的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合理发展三次产业,防止经济大幅衰退。要发展第一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素质;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改造及转变传统工业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引导资源向优势行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浙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积极拓展第三产业,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2.3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经济的稳定性

当今世界是经济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引领世界经济潮流,以知识性、网络性、信息性为特征的新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克服传统经济的资源困乏、土地缺乏、核心技术欠缺等经济发展瓶颈,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保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浙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马建堂.试析我国经济周期中产业结构的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1):34-41.

[2]詹新宇.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11(7):43-46.

[3]周明生.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21-25.

作者简介:

张东志(197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及职业教育。

作者:张东志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2: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如何协调

【摘要】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受税收政策、经济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对我国现行税收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当前现状开展论述,提出了促进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政策GDP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税收政策经历了三次变革,自2001年起,我国税收政策逐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驱动下,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国家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总额呈现持续上升的总体态势。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税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呈持续上升态势,税收增速稳中趋缓。依托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的背景,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从我国税务部门完成税收增速来看,2006-2011年间,均保持高位上升态势,平均增速为22.59%,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增速仅为9.8%,其中2007、2010年增速更是超过了30%。但自2012年起,我国税务部门完成税收增速在未受显著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2014年增速更是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仅为8.8%。进一步分析,税收收入总额不仅受税收政策、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其增速放缓更是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体现。自201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12、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均为7.7%,2014年GDP增速为7.4%,明显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以上的平均增速。总体来看,我国税收收入绝对值呈现持续上升的格局,税收增速有所缓,呈现下降趋势,即税收收入相对值稳中趋缓。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预计我国GDP增速均会保持在7.5%左右,由此税收收入增速也将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的态势。

税收结构有所改善,新业态成为税收增长主要驱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税收收入结构也有所改善。以2014年的税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分行业、分地区的税收结构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西部地区税收比重下降,分别为16.9%和16%;东部地区税收比重上升,达到了67.1%。第二,第二产业(工业)税收比重下降,为45.4%;第三产业(服务业)税收比重上升,达到了54.3%。第三,石油、金属、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税收比重下降;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税收增速呈现上涨态势。汽车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7.3%;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3.7%;电气机械制造业税收增速达到14.8%。第四,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增速放缓,分别为9.5%和7.2%。

另外,税收结构的优化、改善反映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态势的良好进程。一方面,国内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增长放缓。如2014年,我国煤炭、石油、冶炼行业税收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27%、1%、-8.6%;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税收增长贡献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新业态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实现交易额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推动了服务业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的持续上涨;汽车、电子通信类产品消费势头强劲,促进了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将逐步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新的税收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

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结构性减税稳中有为。自2010年以来,我国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调整政策。在2014年更是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力度:1月,将铁路运输、邮政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6月增加电信业的“营改增”试点;12月启动了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行业“清费立税”。除此之外,还继续展开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税负;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大力度的结构性减税,给税收征收总量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实施“营改增”共减税1738亿元。当前在经济上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减税政策给企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起到了“减压增劲”的作用。

促进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强化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提升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匹配。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规律。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经济运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必须强化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

第一,统筹全局,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方向。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行结构性减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经济上行压力大,适当减免税负,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减免电子商务平台的税收,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税收增长的驱动力。同时,要把握税收调控的重点,避免因调控手段不合理导致对经济运行呈现反向抑制。

第二,尽可能缩短税收政策调控的滞后性。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一项税收政策从实施到最终发挥作用,都必然会经历一段时期,称为时滞性。时滞性的存在,导致税收政策的调控功能难以及时发挥,甚至失效或是反作用。由此,在调整税收政策时,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又要尽可能缩短时滞性,促进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相匹配。

坚持税收政策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促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现代税收政策中,坚持公平税负是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实施区别对待是促进区域、行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在实施税收政策时,必须注重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兼顾税收政策的公平与效率,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均衡增长。公平与效率如同一对“双生体”,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某一方。税收政策的实施,必须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基础,否则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更快,落后地区发展更滞后,使区域间经济差距增大。甚至导致大范围的区域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呈现经济增长慢、效率低的情况。近年来,我国为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均衡增长,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鼓励高科技产业创新等。税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统筹兼顾,既要关注重点地区、产业领域,又要兼顾一般地区、产业领域。

总体而言,税收政策必须结合中、西、东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现实,统筹计划,有侧重点地鼓励发挥优势产业,促进经济、产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要适度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出口产业倾斜。如当前国家税收政策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可减按15%税率或按法定税率25%减半征税。

强化税收政策的协调功能,丰富调控手段、提升效率。第一,强化税收政策的协调功能,促进与区域、产业总体规划相适应。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引导资金、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促进税收政策的区域化、时序化,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有步骤地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着力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稳步发展;税收政策适度区别对待,缩小税收政策梯度差;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在区域、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区域相对优势,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

第二,不断丰富税收调节手段,促进调节效率的提升。从当前我国税收政策来看,主要推行以直接性鼓励为主的调节手段。要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就必须推动调节手段向间接性鼓励转变。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应是不断创新、完善调控手段,促进调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实施以间接性鼓励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调节作用会更加明显与突出。如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投资,提升生产效率。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设备、研发投入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逐步推行税收信贷、税收饶让等间接性鼓励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①郑振儒,张斌:《试析 2002~ 2012 年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税务研究》,2013 年第10期。

②严成樑,龚六堂:《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世界经济》,2012年第4期。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作者:张水茂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3:

煤炭企业脱困政策意见和建议探讨

【摘 要】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消费特点形成了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特点,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70%左右,煤炭企业为代表的重工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2012年以来,受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进口煤持续冲击及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的影响,煤炭市场步入了3年以上的衰退期,煤炭市场颓靡,煤炭销售价格下跌,销量大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煤炭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本文先分析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然后对煤炭企业脱困意见和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字】煤炭企业;现状;原因;脱困;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煤价下跌,销量减少,亏损严重

自2012年以来煤炭开始下滑,至2014年年底行情持续低迷,煤炭价格持续下跌,销售困难,库存增大,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达70%,煤炭龙头企业神华企业连续五次降价,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据Wind数据统计,43家煤炭上市公司已经有41家发布2014年年报或业绩预告,其中9家公司亏损,超七成企业净利润下滑,煤炭生产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煤炭企业亏损严重,保生存已成为煤炭企业当前发展目标。

2.货款回笼困难,企业资金压力巨大

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为了抢占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煤炭企业放宽市场销售政策,以赊销手段取得市场份额。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为主要的耗煤行业,但全国宏观经济不景气,这四大行业也都发展疲软,特别是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市场销售同样呈现萎靡态势,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货款回笼十分困难。据中煤协统计,2014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872万元,同比增长12.8%,多数企业回款中承兑汇票占比超过50%,至使煤炭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现金流短缺,欠发职工工资问题严重,企业资金压力巨大。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煤炭市场需要不旺

据相关学者研究,GDP总量与煤炭消费量两者总体呈线性正相关性,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GDP增长缓慢,中国GDP增速下降至7%至8%,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必然导致煤炭需要的乏力。在中国,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这4个为主要耗煤行业,宏观经济不景气,这4个行业发展速度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特别是201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对建材,钢铁行业造成极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煤炭消费量。总体来说,宏观经济不景气是导致煤炭市场需要不旺,引起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产能过剩,市场供给增加,供需不平衡

在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市场行情较好,在各种因素推动下煤炭投资迅猛增加,通过战略重组小煤矿后进行技改扩建,煤炭产能不断提高。前期投资产能释放,宏观经济不景气,短期内煤炭刚性需求难以增加,导致煤炭产能过剩,虽然近两年国家出台了限产政策,但企业为保持利润,产量减少比重极小,煤炭供给的增加、需要减少使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调,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转移为买方市场,依据经济学中的供需法则,当供给增加,需要减少时,均衡价格就会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是由企业收入、成本决定的,成本短期内保持不变的话,收入就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收入是由煤炭销售价格和煤炭销量形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煤企经济效益一路下滑,煤企亏损严重,2015年一至四月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企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3.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要求提高

近年来全国各地受雾霾天气影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2013年环保市场整体腾飞,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近期“水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等相关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都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圈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剑指煤炭行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能源革命的思考,国家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将逐渐替代污染能源成为主要消费结构。

4.进口煤炭冲击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进口国,自2009年以来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进口量连续5年增长,2009年进口量为12583万吨,2013年达到顶峰3.27亿吨,2014年煤炭进口总量2.91亿吨。虽然2014年煤炭进口量有所减少,但总体来说进口煤炭增加了煤炭市场的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煤炭销售市场的份额,而且进口煤炭价格较低,对国内煤炭价格起直杠杆化作用,影响煤炭销售价格。因些进口煤炭不仅冲击国内煤炭销量,还影响煤炭销售价格,对中国煤炭生产产生较大冲击。

5.税费负担较重

在煤炭发展的黄金周期,煤炭销售价格较高,各种税费派摊到煤炭企业,使煤炭行业税费负担较重,加之煤炭行业对生态及环境影响较大,环境治理成本较高。面对煤炭持续低迷的行情,2014年12月实现了资源税改革,由以往的从量计征改革为从价计征,同时清理了相关收费基金,减轻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以新疆伊犁地区煤炭企业为例,2015年一季度5000大卡煤炭销售均价135元/吨,增值税17%,资源税6%两种税种26.54元/吨,一吨煤税后收入108.46元。企业还需承担企业所得税、各种附加税种,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三、煤炭企业脱困的意见和建议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煤炭企业走出困境,不仅要从煤炭企业自身着手,其次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共同助力煤炭企业走出寒冬。

1.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面对煤炭产能过剩,行情持续下滑,煤炭企业面对这一行势,需要通过企业内部改革,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管理,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煤炭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煤炭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所以煤炭企业要不断提高煤炭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是提高煤企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015年1月新颁布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煤炭产品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煤炭本身包含的污染成份含量进行了限制,这也给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煤炭产能防控体系,平衡供需是煤炭脱困的关键

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前期投资过量导致的产能释放持续时间较长,企业并未真正缩减其生产规模,现如今已形成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下煤炭价格难以止跌。煤炭的销售量和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中供给和需要的关系,要改变煤炭企业现状,通过降低煤价薄利多销是不能够使企业持续发展下去的。建立煤炭产能防控体系,平衡煤炭供需,推动煤炭价格理性回归是煤炭企业的脱困的关键。

4.加快税收改革,降低煤炭增值税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大体上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这个经济周期,煤炭企业迅速发展的繁荣周期阶段,2009年1月煤炭增值税重新恢复为17%,之前煤炭企业适用13%的低税率。煤炭行业繁荣发展阶段,煤炭价格较高,煤企利润可观,使用17%的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虽加重煤企负担,但不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如今,煤炭企业已开始步入了3年以上的衰退期,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市场连续三年连续下挫,煤企陷入全面亏损,再适用17%的税收,加重煤炭企业负担,煤企无利润可言。因些应尽快恢复煤炭企业13%的增值税,减少煤炭企业税负,这是救助煤炭企业脱困最为有效的方法。

5.限制煤炭进口,保护中国煤炭企业。

大量进口煤炭已成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有效地把控进口煤量,已成为处理好中国煤炭供需关系的关键。各耗煤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利润,谁价格低就买谁的,其杠杆作用不容忽视。国家应限制劣质煤进口,合理把控优质煤进口量,提高进口煤关税,保护中国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管馨;李文臣;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分析[A];煤炭工程;2015;47(1):136-138.

[2]钞玉科;煤炭脱困应尽快出台实质性政策利好;中国煤炭网;煤炭观察家;2015.04.09.

[3]王永杰;平衡供需稳定价格是煤炭脱困关键;中国煤炭网;煤炭观察家;2015.03.31.

[4]孙秀梅;试析煤炭企业脱困的几点建议;经济广角;2014.4(下).

作者:蒋华

上一篇:领导致辞稿3篇下一篇:学生会竞选演讲稿(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