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17年1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同时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1:

采油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摘要:在采油生产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采油生产自动控制和管理,为数字化油田生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强度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采油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措施

现阶段我国油田生产管理工作方法较为落后,多数油田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基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油田生产管理的动态性以及时效性,最大限度强化油田生产效率,提高油田经济获取水平,降低采油成本,最終提升油田采油的经济性。

一、采油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1采油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措施

在采油生产中,通常为了更好地提升开采效率,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在采油生产中,会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巡检结果容易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在采油生产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无间断实时数据传输,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如果在运行中发生异常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会在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工作效果。另外在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把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然后上传到数据库,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好的保证采油生产安全进行。

2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确定采油生产监控管理模块,实时监控采油生产过程。对采油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对油井的生产运行状况,计量站的量油测气现场,转油站的油气水分离处理情况,以及配电、锅炉等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通过视频监控软件远程控制油田采油生产程序。按照采油、注水、油气集输及巡回检查的模式,对采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对生产中遇到的情况进行报警处理,优化报警预警模块,及时发现生产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应急的处理措施,保证采油生产的顺利进行。进行采油生产的动态分析,对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的生产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得到的处理程序输送给控制系统,对油田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避免设备发生严重的故障,而导致更严重的事故,给采油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调度运行模块实时调度采油生产系统,整合采油生产管理的全部工作,通过调度统一的管理,保持采油生产的稳定性,有序地完成采油生产的任务。技术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采油生产涉及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采油工艺技术措施的落实率,对机采井进行实时管理,提高抽油的效率。及时调节采油井的工作制度,确定最佳的生产运行参数,才能保证能量消耗最低,获得的油气产能最高。应急处理系统的管理责任更大,当油田采油生产系统出现应急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远程控制安全隐患部位,降低损失。减少对人身的伤害,降低财产的损失,有效地保护采油生产设备,降低设备的维修保养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油田生产维护成本,不断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

3数字化应用,精细时率时效管理

专业化改革后,注采站剥离了大量技术类和资料类工作,更加侧重时率时效管理,但存在难落实的问题。时率时效难落实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运行随机性、起止时间难统计、资料准确难核实。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功图报警、视频监控,将时率时效的难量化、难考核转变为易统计、易分析,不断提升注采班站的工作效率。所采取的措施是注采站将工作量上报,利用功图报警对停井进行记录,监控人员利用视频实时监督,生产指挥中心综合运行岗对记录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对时率时效进行评比,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实施效果显著,计划统筹,现场上报与监控上报相结合,多点核对,远程监控,动态监控施工过程,发现违章及时叫停,对标追标,10分钟更换抽油机皮带,5分钟最快换盘根。

4信息化辅助,强化三位一体分析

含水化验信息化辅助,专业化改革后含水化验实现流水线作业,但数据统计、计算和录入工作量大,通过信息化填报,资料落实更快更准,为三位一体奠定良好基础。依托信息化手段,技术管理室开展“功图日分析、单元日分析、井组周对比”,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处理,保障生产动态平稳运行。通过功图日分析掌握单井供液变化,单元日分析掌握油水井生产变化,井组周对比,掌握井组动态变化。同时优化技术分析流程,确保“最优措施、对症下药”。生产监控以功图报警、电量报警为主,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信息传递、信息共享,油藏组对一性资料、井区进行分析,工艺组进行工况诊断和自扶挖潜,注水组进行资料解释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三位一体”优化措施,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生产管理信息化提升对策

1大力提升源头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

在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中,为了更好地提升采油生产的工作效率,需要大力提升源头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在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安一套智能化油井一次性资料录入系统,更好的解决系统数据采集问题。另外在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新优化,实现对数据信息自动录取,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2完善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工作

在标准化设计方面,采油厂应进一步实现并提升工艺流程通用化、井站平面标准化、工艺设备定型化、建设标准统一化等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化设计方案并最终形成标准化设计的文件资料。在模块化建设方面,基于标准化设计,进一步完善功能单元模块定型设计,把每个功能模块按照加工、安装工艺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实现工厂化预制、流水线作业、插件化安装,引入平行作业,实现工序深度交叉。

三、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油田采油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了管理者对生产环节的掌控能力,但仍不具备高度自动化管理模式,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这是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也是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向着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管理强度,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管理模式。

结束语:

通过对采油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进行研究,优化采油生产过程,提高采油生产的效率,降低油田采油生产成本,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从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出发,优化采油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逐渐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石亮,马境泽。采油生产中集输系统区域优化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9(27):214-215.

[2]王培。自动化技术在采油工艺中的运用[J].清洗世界,2019,35(07):61-62.

作者:院青燕 贾海燕 余怡南 牛培 刘晓莉

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2:

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准入审查要求解读之我见

【摘 要】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17年1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同时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文章围绕生产能力要求和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两个模块解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第9~14项条款,主要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现场审核准备提供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设备;检验项目及设备;充电设施;安全措施;可追溯性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6年10月20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6次部务会议上审议通过,2017年1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上述《规定》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企业申请准入资质的时候,需要对《准入审查要求》中每一条款做深入的解读,并且落实到具体的交付物。因此《准入审查要求》的解读至关重要,可谓是国家管理规定和现场实物准备之间的桥梁,决定了新能源生产准入现场审核的通过性。笔者曾组织协调我司生产制造过程现场审核准备,并参加了现场迎审过程,现与大家分享相关解读清单,以及现场迎审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1 生产能力要求,《准入审查要求》第9项和第10项条款

1.1 第9项条款

第9项条款是否决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参照工信部第37号令《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相应条款,要求各工艺车间现场具备参观条件,检查作业环境、人员、设备、工装夹具、工艺过程及管控措施等及相关管理文件,同时准备营业执照、环评报告、消防验收报告、常规车企的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项目批文,以及常规车型的公告等。

(2)准备好车间的生产能力说明,包括车间介绍、产能介绍、车间组织机构及人员能力介绍、车间工艺流程介绍、车间质量保证能力介绍、车间生产环境及关键设备介绍并附上车间关键设备清单。新能源汽车可与其他汽车产品共线生产,这样就可以在常规生产线上进行改造,兼容新能源车型,在地域上和投入资金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混线生产方式,要做好区别目视,在常规车辆的生产线上,应明确新能源汽车专用工序标识,关注能源装置、驱动装置、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安装工位标识。同时特别注意一点,做好项目主计划,确认新增设备及改造设备的完成时间,并专人专项定时跟进,在安装调试完成与计划审核时间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预留时间,以免出现设备不能如期到货或调试完成,造成对现场审核的影响。具体准备材料见表1。

(3)准备生产线上的充电设备、检验过程的充电设备、返修充电设备及整车仓储的充电设备配置,整合成专用充电设备简介报告,包含充电桩布局图、充电桩数量、充电桩作用及所配充电桩图片。特别注意,这项条款所指的充电桩数量,是与生产有关的,其他属公共资源的不包含在内。

(4)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安全要求很高,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区域和存储区域细致识别危险源,并有严谨的管理制度。特别对电池的存储及其环境管理、运输、安装、电力接线、整车运行方面,都应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准备材料见表2。

建议安全管理部门整理新能源安全管理介绍报告,包含安全方针和指标运行、安全管理体系介绍、新能源车生产过程风险辨识和管控、动力蓄电池厂外物流及存储风险控制、动力电池厂内物流及存储风险控制、总装装配风险控制、质量检测过程风险控制、成品车存储及充电风险控制、应急管理与控制等内容。生产过程的风险识别主要围绕触电风险、火灾风险、碰撞泄露等方面,梳理涉及的主要工位和过程,制定控制措施。

重点安全管理对象为动力蓄电池,整个物流过程,包含厂外和厂内,供应商-仓储点-厂内缓冲区-线旁,過程中的配送设备、包装方式都要明确并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厂内的配送路线、电池存储库位的安全措施及目视、电池上线点的安全措施及相关目视必须完备。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长途运输的物流公司资质、堆高限制、目视信息、料架要求等;②厂内缓存区主要是温湿度要求、消防器材、存量要求及隔离警示等;③厂内转运过程,确定运输设备、频次、路线、时速要求等;④配送上线过程中,做好先入先出、缓存存量控制、隔离警示、消防器材、救援方案目视等,并要对安全管理文件、现场急救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进行相关人员培训。

总装装配过程的风险识别,主要围绕电池包吊装过程、电池正负极连接过程、高压电路绝缘检测过程、装配维修开关过程及调试返修区,主要风险点是漏电和火灾,要求操作员工需持低压电工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佩戴绝缘手套,现场配备灭火器、消防沙和灭火毯,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处置方案,并进行至少一次的现场演练。

1.2 第10项条款

第10项条款是针对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时需要满足的条件,申请纯电动车不适用。

2 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要求,《准入审查要求》11~14项条款

2.1 第11项条款

第11项条款非否决项,主要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具备从零部件到制造过程、到检验、到产品入库的追溯能力,特别是电池、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器的追溯能力。具体准备材料有两种:一是《新能源汽车精确追溯零部件总成清单》;二是准备精确追溯系统的介绍材料,包含追溯点的布置,追溯设备资源,追溯项目及追溯系统介绍。特别注意,在正式迎审前一定要准备实车验证,预演整个追溯过程,并打印追溯结果表,确保过程顺畅。

2.2 第12项条款

第12项条款非否决项,主要针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要求,包含车辆采购BOM表和生产BOM表,明确零部件验收方式和供应商质量责任、零件不合格品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要求及选择评价记录。解读条款信息,需要准备的交付物清单见表3。

2.3 第13项条款

第13项条款为否决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确认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清单,建立整车产品检验规范,梳理在此基础上必须配备的设备和辅助检具。特别注意检验项目清单中,新能源汽车新增检验项目,必须完全理解,并且熟悉各个检验项目的检验地点和详细检验内容,在现场迎审时能完整、详细、流畅地介绍出来。进货检验项目要清晰明确、执行到位。注意细节,检验标准与电池包温度相关的,做好电池包的温度变化记录。解读交付物清单见表4。

(2)建立控制系统、动力、驱动系统检验规范,提供整车检测线检验项目清单。整理各检验项目对应的关键检验设备清单,所有的设备均要求有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准备检验能力说明报告材料。特别注意,在检验能力说明中,把整个检验流程体现出来、新能源特有的检验点标注出来、对新能源特有的检验设备做重点介绍和说明。

(3)提供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以及返修人员能力及设备能力介绍。人员能力除要求在现场操作时能够完全按照标准化要求操作,还可通过培训记录和上岗证证明。返修方面,整理故障诊断设备清单及软件清单,对于车间故障维修能力做报告介绍,该介绍模块可集成在车间能力介绍材料里。特别注意,关键岗位对低压电工证的要求,以及员工操作、安全培训记录等准备齐全。

2.4 第14项条款

第14项条款为否决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关文件规定,包含对追溯周期的明确及产品追溯性管理制度。查阅追溯性相关的记录及记录保存方式。在准备过程中,先梳理清楚精确追溯件清单,确认精确追溯系统的layout图,以及软硬件清单,准备内容和第11项条款精确追溯能力介绍类同。对于供应商零件追溯运行情况,做介绍报告准备。

(2)针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包括由于供方原因引起的问题)完备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准备例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程序》《重大及批量质量问题处置流程》等管理文件,以及配件业务管理文件和备品备件清单等。

(3)企业要有相关《关键零部件管控要求》,明确易见的、不可更换的、唯一标识零件范围,并在正式审核前注意确认实物与规定的一致性审核。追溯能力在第11项条款要求中的精确追溯系统介绍里统一介绍即可。

3 结语

以上是在组织开展纯电动车生产准入现场审核准备时,针对生产能力和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两个方面,涵盖生产制造系统、检验设备、工艺设置、人员资质、安全管理、物流管理、追溯系统、仓储管理等模块所做的准备清单和迎审经验分享。除文件性材料外,审核专家特别关注装配过程和检验过程,以及蓄电池仓储条件的参观,现场务必做好充分准备。希望计划申请新能源生产准入的同行企业,能够在上述的准备经验分享中有所收获。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16432.htm,2017-0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解读[EB/OL].http://www.miit.gov.cn/newweb/n1146295/n1652858/n1653018/c5464233/content.html,2017-01-16.

[3]徐子博.新时期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0):4-6.

[責任编辑:高海明]

作者:李振玲 刘宝山

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3:

生产管理方法在医药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摘 要】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主要遵循的原则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它主要规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原则,各个药品生产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生产管理方法,开展生产质量管理活动。因此,如何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是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健康认识的水平和要求日益提高,毋庸置言,药品对于保持人们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危和身体健康。就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药品;质量管理方法;GMP

1.生产管理对药品生产的影响

药品作为一种防病治病、保持健康的特殊商品,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质量有着特殊严格的要求,主要为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均一以及稳定性[1]。近年来,人们对于药品质量的要求和需求使得药品监督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制,加强自身管理,在药品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性,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势在必行。

通过质量生产管理各项措施的实施,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和設备经过严格检验,符合预定规格和标准,并由经过培训符合上岗标准的人员一丝不苟地按照生产部门下达的指令及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药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符合注册规定标准,安全有效。在GMP(1998年版)中验证的定义[2]为“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从验证的定义可以看出,验证是一系列活动,经过这一系列活动能够证明药品生产中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而且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记录形成文件,作为药品生产单位进行这些活动的证明,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因此,验证是有计划的,按验证方案进行实施的,有验证报告记录的,能证明验证对象处于受控状态,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1生产管理的目的

药品生产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厂房、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应对市场的变化,按用户需求生产合格质量的药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1.2药品质量生产管理的特点

鉴于药品的特殊性,为了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均一性和经济性,必须对药品实行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管理。主要特点有:

1.2.1质量管理标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保证,是一件关乎国家和组织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按照相关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约束。根据我国的《药品管理法》中的规定,所有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是国家的药品标准。药品质量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并以法的形式颁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第18条规定,药品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过程均涉及到药品质量标准[3]。

1.2.2质量管理手段的丰富多样性

为保证药品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培训和咨询等方法。随着法律体系的健全,药品质量的法制管理将会越来越体现的淋漓精致。

1.2.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过程性

药品生产是一个有诸多环节的过程,新药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联。因此,药品质量管理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从企业准入资格审查到GLP、GCP、GMP、GSP、GAP的推行和实施都体现了这一管理思想。

2.药品生产质量存在的问题

2.1药品生产环节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制药原料来源不可靠、使用不规范,物料管理不严、储存方法、储存条件以及储存记录均不达标。生产现场管理差,包括生产设备、设施保养不到位,车间卫生不合格,工艺用水检验方面存在质量隐患等。

2.2企业管理监督不到位

质量管理部门是监督药品生产的核心部门,负责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然而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在监管方面并未能尽职尽责,主要包括在对物料供应商未能做出综合评估。

2.3人员素质与GMP要求差距大

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企业在很短时间内集中进行GMP认证,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少数企业缺乏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只能临时借用或聘用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在认证结束后就离开。同时,企业培训工作不到位,认证后又放松了人员的继续培训,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此外,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质量管理是有关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所以在思想上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

3.加强药品质量生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药品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药品的生产过程是决定药品质量最关键、最复杂的环节之一。一件优质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应根据每个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质量监控点。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以GMP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由原来的单纯检验工作发展成为从物料采购开始,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直到成品销售的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产品工艺,并结合设备特点制定相应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明确生产流程和重点工序质量监控,分工明确,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严格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合格的物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4]。

药品GMP中,保证产品质量的概念已从单纯达到药品标准的狭义质量,发展为贯穿于产品开发、设计、工艺流程、物料管理、检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广义质量,实施GMP是一个全面质量的管理过程,必须名副其实地达到GMP要求的水平。

3.2完善相关制度,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药品生产企业要想搞好质量工作,还应该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因为制度为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提供基本保证。企业建立的各种制度既要符合行业规范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把产品的质量建立在依据标准、精确计量和严格监督的基础上。因此,应当有效地执行企业的各项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不断修订和完善。

3.3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对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新进入的员工,还有有换岗的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管理制度有很大的了解,加强对员工的责任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每位员工或者换岗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考核,考核通过方能上岗,同时应根据及时对在为员工安排再培训和提高。对于一线员工应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及提高,针对其它不同岗位应有重点的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和考核。无论企业对于员工进行怎么样的培训,始终要贯穿一条主线,即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着实提高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才有保障。

4.结语

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药品质量也将会更加得到保障。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生产药(下转第199页)(上接第96页)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以质量赢得市场和人心,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证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于秀华.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

[2]刘枳岑,梁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中国药业,2009(18).

[3]龔炜.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0).

[4]申丽莎,胡启飞,陈国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我国的实施与展望[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01).

作者:丁文州 吴静平

上一篇:行政公关专责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邮政支局领导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