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推荐8篇)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1

原则:照图施工

1水电工水电管开槽深度2.5公分为基准,水泥封口预留出涂料工工作基面。予以验收

如遇大于2.5公分水管,深度大于管颈半公分为准。予以验收 2除特殊情况,走线一律使用PVC线管,尽量避免使用黄腊管。予以验收

3设计师交底时,问清开关插座位置,做到上为米,下为米,做到位置定点、合理、靠边、沉底。予以验收

4预留线头标明控制位置,电器位置表明被控制位置。以便监理与设计师验收。予以验收

5预埋底合螺丝口必须平行。予以验收

6遇冷热水口,两口必须平行。予以验收

7水管地面交叉必须地面开口,下过湾交叉,降低地面高度。予以验收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2

1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施工特点

碾压混凝土筑坝工程的优势较为明显, 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不但可以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而且还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细节的调整。

1.1 缩短工期

碾压混凝土施工在保证质量与保证工期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为可以大面积展开式施工, 如果施工面积较大还可以多台工程机械并行操作, 可以应用大型工程机械所以施工速度较快, 可以大大缩短工程的施工期, 以前需要数年才能得以完成的筑坝工程, 现在数月完工已经变成可能。

1.2 节约成本

碾压混凝土做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外就是节约成本。由于碾压混凝土结构较为坚固, 因此以这种技术施工的坝就不需要太大的厚度, 所以, 这种坝体型较小, 不但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而且整体的材料也节省了许多, 并且由于施工的工程量也相应变小了, 所用的模板量也大大减少了, 因此在施工中的材料费用等成本也大大得以降低, 时间的节省也可以转化为效益。

2 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工艺

在我国水利水电筑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碾压混凝土工艺使用的是超干硬性贫水混凝土, 碾压过程中使用的碾压方法是强力振动加碾压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兼有传统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又可以在振捣的同时施加极大的压力, 在这两种作用力下得到的强度较高、防水性好、坚固耐用的结构就可以采用薄层碾压连续上升的方法快速实现。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践的不断发展, 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必将随之而不断提高并不断发展。

2.1 摊铺碾压

摊铺碾压是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最为关键的工艺过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专用的平仓机也可以使用推土机对待碾压混凝进行均匀摊铺。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状况可以使用叠压式卸料法与串链式摊铺法。一旦发现待碾压的混凝土出现骨料分离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否则将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2 薄层碾压连续上升施工

薄层碾压连续上升工艺的优点共的三点, 一是可以保障坝体的坚固程度、强度、防水性;二是可以在较大的高度上施工, 并且这个高度还在不断提高之中;三是可以实现快速优质施工。随着与薄层碾压连续上升施工工艺相关的温控技术、混凝土入仓技术、模板技术等保障技术都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采用薄层碾压连续上升工艺在提高筑坝质量的前提下, 可以为整体工程降低成本、节约工期。

2.3 新的成缝方式加快碾压混凝土施工速度

通常工程施工中是采用预埋分缝板成缝或者切缝机成缝等方式成缝, 新的成缝方式不仅提高工程的质量还加快碾压混凝土施工的速度, 有效缩短工期。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的方式成缝, 即诱导成缝法, 新的成缝方式不仅提高工程的质量还加快碾压混凝土施工的速度, 有效缩短工期。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的方式成缝, 即诱导缝成缝方式应运而生, 但其存在挖槽的埋设和固定不容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诱导缝成缝方式, 采用设置有重复灌浆系统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预制件型式进行诱导成缝。这种新的成缝形式安装更加简便, 适合人工安装。

2.4 将变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扩大, 优化施工

变态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一定的水泥灰浆, 使拌合物具有可振性, 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密实, 形成一种具有常规混凝土特性的新的混凝土。目前在我国的很多水利筑坝施工中, 已经被广泛使用变态混凝土, 其能将混凝土碾压到的模板周边及死角。许多大型的工程中已经将坝面上和两岸岸坡基岩面接触的垫层的使用的常态混凝改用变态混凝土。

2.5 模板

砼工程中对于模板选择的不同使用将带来碾压砼工艺的完成效果的差异性。所以在模板选用上一定要关注这一点。现在, 碾压同工程的模板的形式使用了有交替起落功能的全悬臂模式。这种模板的好处是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可以分离, 一个上升而另一个降落, 大大加速了运送过程, 后来这一技术有不断发展创新。

3 展望

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方法也是不断发展的, 更投入了更多科技因素, 总的来说发展较快, 在未来的工作里, 应当将这些工艺的性能不断推广使用, 随着施工环境变化, 以及天气因素, 新发明等因素的影响, 施工的方式方法将会越来越多, 种类越来越齐全。不过应当及时注意下面问题:

a.裂缝问题存在, 根据不同的环境, 包括不同的光照, 不同的湿度, 不同的风流通状态下研究裂纹产生的具体过程以及避免方法是应当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外考虑到混凝土坝体自身的有别于其它施工的特点来说, 坝体层内部裂纹也是应当注意的一点。这一点是砼体坝最脆弱的部位, 一点点的水的侵入都将带来损害, 应当从原料的选择都施工技术的严格性, 减少甚至杜绝渗水问题的发生。

b.冬季的干冷环境对于混凝土有负面影响, 在这种地方应当注意。混凝土的忍耐能力应当设定一个指标, 并根据指标设定必要的工艺, 配备等, 提升恶劣环境下混凝土的生存能力, 使其具备多种适应能力, 并发挥坚固性的效果。

c.仿真技术的推广。计算机三维技术能够带来真实环境的模拟, 能够为混凝土施工打下基础, 让人员直观了解当前混凝土所处于的状态。在仿真过程中能够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避免。这能够大大提升我国混凝土工艺的可操作性, 在理论和实际双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双向促进, 水利建设也得到了能够成长的空间, 国家现在的碾压砼技术得到了较为长远的发展, 并能够对于水利水电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增强混凝土技术的使用范围。因此应当对混凝土工艺不断研究, 趋利避害, 找到其中的有利点并杜绝错误的发生, 本文总结了前人所具有的经验, 对于混凝土工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给予了补充说明, 并总结了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请注意。

摘要:水利水电是可再生性利国利民工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 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水利水电开发热潮。筑坝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关键工艺, 筑坝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非常有必要撰文加以阐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利枢纽,快速筑坝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春敏.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综述[J].江西水利科技, 2004.[1]李春敏.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综述[J].江西水利科技, 2004.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3

摘 要: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对水流分时段进行控制、疏导的过程,根据外部环境、工程规模等在工程不同建设时段合理选择施工洪水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对导流建筑物规模的确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水电工程施工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方法,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水电工程施工洪水标准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导流阶段洪水设计标准的合理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水电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工程;施工;洪水设计标准;合理选择

中图分类号:TV5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16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建设。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行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的重视。洪水设计是对可能出现的洪水进行的预防性设计,洪水设计标准是指工程对洪水的防御能力规定限度。在水电工程的设计中,对施工洪水设计标准进行合理选择非常重要,是保障水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安全也有重要影响。

1 水电工程施工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方法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97-2007)是我国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的参照,对建国近六十年来水电工程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施工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制定了以下要求:

①在选择导流建筑物的洪水设计标准时,应先对其级别进行确定,再依据级别确定洪水设计标准。其中,级别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保护对象、自身规模、使用年限以及失事后果四项指标。

②在选择下闸前坝体的临时度汛标准时,应对坝体的坝型以及所形成库容的大小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坝体的具体特点确定最佳标准。

③对于下闸蓄水后坝体的临时度汛标准,要根据坝体的坝型、库容以及级别进行确定。

④对于截留及下闸的设计标准,要根据工程建设时段内5~10 a一遇的月、旬均流量来确定。

⑤对于下闸后导流泄水建筑封堵期,其上游来水标准应根据所在时段5~20 a一遇的均流量来确定[1]。

2 水电工程施工洪水设计标准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在我国水电工程的建设情况而言,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陆续完成了一批施工质量较高、防洪能力较能的工程项目。可见,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且逐渐向科学性、合理性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些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对于洪水设计标准的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导流建筑物,在进行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时,对其中存在的多方面风险因素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不能实现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协调统一。

②对高土石围堰,当其建筑级别超过3级时,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超标洪水防御措施的制定,不能对特殊情况合理选择洪水设计标准。

③对于下闸前坝体的临时挡水度汛,洪水设计标准的设计往往偏高,而且其设计过于笼统,只注重对库容指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它指标的参照。

④在截流设计标准的选择过程中,忽略对梯级开发河流的研究、分析,不能与其实际的来水特点很好相应,从而使标准偏高[2]。

3 水电工程施工洪水设计标准的合理选择

3.1 初期导流阶段

①围堰施工阶段的来水标准。在我国现阶段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围堰的应用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不同围堰来水标准的设计目标也有所不同。浇硂围堰截流在第一个枯水期的截流目的是合理设定围堰工程迎水面高度的具体数值;土石围堰截流的目的则是帮助设定防渗墙施工平台的相对高度,并由此得出平台高程具体数值。围堰枯水期,河水在流量数据上表现具有良好的相对稳定性,故而枯水期围堰来水标准可适当低于汛期来水标准,通常枯水期来水标准通常设定上低于汛期来水标准一个等级。

②围堰截流后首年的度汛标准。通常来讲,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内容并不复杂,虽然其规模较大却比较单一,其首年的度汛标准设计可以略微低于正常的设计标准。笔者从事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多年,多次实践证明适当降低第一年度汛的标准设计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此项措施可以减小施工进度的压力,且对整个工程质量没有影响。

③围堰超标洪水设防。高土石围堰的运行中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若下游洪水的影响区内有铁路干线、城镇等重要建筑,一旦发生溃堰,就会对社会公众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为此,DL/T 5397-2007规定,对于3级、4级的高土石围堰,如果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对安全要求较高,在进行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时,要考虑到超标洪水的情况,并提前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以尽可能提高围堰对超标洪水的防御能力。

同时,还应在库区建立有效的防洪预警系统,对河水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掌握往年洪水的情况,以及时发现洪水异动,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御。如若临时泄水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分流能力,可以视情况对围堰进行适当地增高;如若分流能力较弱,就要在围堰顶部合理设置溢洪道[3]。

3.2 中期导流阶段

DL/T 5397-2007中对该阶段的防洪标准进行了适当地降低,规定其标准控制应该比同类型围堰高出一个量级,同时比发电后的坝体度汛标准低一个量级。如果下游洪水的影响区内有重要建筑或建筑群,坝体度汛标准的设计要比影响对象的设防标准高。如果坝体在进行第一次度汛时,坝面的高度超过库容指标最低值或上游围堰高程,度汛标准要取下限值。其中,土石坝与混凝土坝的下限值的设置标准一般是不小于200 a一遇洪水与100 d一遇洪水[4]。

3.3 后期导流阶段

导流泄水建筑物在封堵期的来水标准设计主要是为了确定坝前的水位和建筑物闸门水头的设计。因为封堵施工阶段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选择洪水的流量时一般按照瞬时流量的最大值进行。按照DL/T 5397-2007规定,5~20 a一遇来水标准的设计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一是在封堵完成时,如果导流隧洞中封堵闸门的库容及水头的级别达到3级,上游的设计标准要取20 a一遇,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出口围堰的设计标准。二是如果封堵需跨讯,要适当提高来水标准。

4 结 语

综上可知,水电工程的施工设计洪水有围堰挡水的设计流量、围堰的设计洪水、蓄水前坝体挡水的设计洪水、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施工期的上游设计来水量等多方面内容组成,对其洪水设计标准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电工程相关设计人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兼顾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确保水电工程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防洪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海燕.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洪水设计标准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2] 郑伟.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洪水设计标准分析[J].珠江水运,2015,(14).

[3] 徐唐锦,李蘅.坝体度汛及导流泄水建筑物洪水标准研究与探讨[J].人 民长江,2011,(16).

[4] 杨清清,陈新.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方案风险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11,

强电弱电工程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篇4

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住宅单相人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 器、灯具安装。2、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 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 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4、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 0.5M Ω。5、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进线穿线管 2~3 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出线穿线管从家 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 或阻 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 PVC 管)。、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40%~50%。8、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 用钢管。9、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 30 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10、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 ≤ 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 S 弯。连续弯曲超过 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 等。

11、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 6~10 倍。

12、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4、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 300mm,交叉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15、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 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主要材料质量要求

1、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 的有关规定。① 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 1.5平方毫 米线,主线用标准 2.5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 4 毫米平方线; ② 背景音乐线:标准 2 × 0.3平方毫米线 ③ 环绕音响线:标准 100-300 芯无氧铜 ④ 视频线:标准 AV 影音共享线 ⑤ 网络线: 超五类 UTP 双绞线 ⑥ 有线电视线: 宽带同轴电缆、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 全。3、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各类信息面板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 不应有破损及变形。、金属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5、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选用与 各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施工要点:、应根据用电设备位置,确定管线走向、标高及开关、插座的位置。① 电源插座间距不大于3m,距门道不超过1.5m,距地面30cm。(国 际标准)② 所有插座距地高度30cm。③ 开关安装距地 1.2~ 1.4m,距门框 0.15~ 0.2m。2、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3、暗盒接线头留长 30 厘米,所有线路应贴上标签,并表明类型、规 格、日期和工程负责人。4、穿线管与暗盒连接处,暗盒不许切割,须打开原有管孔,将穿线管 穿出。穿线管在暗盒中保留 5 毫米。5、暗线敷设必须配管。6、同一回路电线应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总根数不应超过 4 根。7、电源线与通讯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内。8、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网络线、音视频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 小于500mm。9、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应牢固,绝缘带包 缠应均匀紧密。

10、连接开关、螺口灯具导线时,相线应先接开关,开关引出的相线 应接在灯中心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11、厨房、卫生间应安装防溅插座,开关宜安装在门外开启侧的墙体 上。

12、线管均采取地面直接布管方式,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绕墙或走顶的话,必须事先在协议上注明不规范施工或填写《客户认可单》方可施工。施工细则:

一、确定点位、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家庭布线设计图纸,结合墙上的点位示意图,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暗盒高度的确定:除特殊要求外,暗盒的高度与原强电插座一致,背景音乐调音开关的高度应与原强电开关的高度一致。若有多个暗 盒 在一起,暗盒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0mm。

二、开槽、确定开槽路线:根据以下原则: ① 路线最短原则;

② 不破坏原有强电原则; ③ 不破坏防水原则。、确定开槽宽度:根据信号线的多少确定 PVC 管的多少,进而确定 槽的宽度。3、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 16mm 的 PVC 管,则开槽深度为 20mm ;若选用 20mm 的 PVC 管,则开槽深度为 25mm。、线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大小均匀。、线槽的测量:暗盒、槽独立计算,所有线槽按开槽起点到线槽终点 测量,线槽宽度如果放两根以上的管,应按两倍以上来计算长度。

三、布线 1、确定线缆通畅:

① 网线、电话线的测试:分别做水晶头,用网络测试仪测试通断;

② 有线电视线、音视频线、音响线的测试:分别用万用表测试通断; ③ 其他线缆:用相应专业仪表测试通断。2、确定各点位用线长度:

① 测量出配线箱槽到各点位端的长度;

② 加上各点位及配线箱槽处的冗余线长度:各点位出口处线的长度为 200mm - 300mm。、确定标签:将各类线缆按一定长度剪断后在线的两端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弱电种类-房间-序号。、确定管内线数:管内线的横截面积不得超过管横截面积的 80%。

四、封槽、固定暗盒:除厨房、卫生间暗盒要凸出墙面 20mm 外,其他暗盒 与墙面要求齐平。几个暗盒在一起时要求在同一水平线上。2、固定 PVC 管:

① 地面 PVC 管要求每间隔 一米 必须固定; ② 槽 PVC 管要求每间隔 两米 必须固定; ③ 墙槽 PVC 管要求每间隔 一米 必须固定。、封槽:封槽后的墙面、地面不得高于所在平面。、清扫施工现场:封槽结束后,清运垃圾,打扫施工现场。

附:为避免各种线路的弯曲回路,保证所有线路均为 “ 活线 ”,布线施工工艺为地面直接布管方式(无特殊情况不得走踢脚线或者天花板内,否则线路无法做成“活线”)。

弱电施工规范

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1、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 mm。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保护措施

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

(1)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1)线槽之间应沟通。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

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2、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导。

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

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0倍;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46N)。

光纤配线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24口、48口、72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

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

3、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

4、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联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

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 ×80mm,螺丝孔间距60 mm。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

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

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

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专业工程师完成。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二、施工过程要求

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

1、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

2、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

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

3、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专业工程师完成。

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予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

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

电缆(线)的敷设

在布线系统中,大多信号都是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

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

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11、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0.4m。

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13、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15、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变曲半径。

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

17、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

18、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C。

19、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

20、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

21、线槽内线缆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

机柜(箱)内接线

1、按设计安装图进行机架、机柜安装,安装螺丝必须拧紧。

2、机架、机柜安装应与进线位置对准;安装时,应调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3、按供货商提供的安装图、设计布置图进行配线架安装。

4、机架、机柜、配线架的金属基座都应做好接地连接。

5、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6、端接前,机柜内线缆应作好绑扎,绑扎要整齐美观。应留有1米左右的移动余量。

7、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剥线器,不得剥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

8、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9、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首先要进行校验编号。

10、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要进行固定。

11、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12、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一般不容许有接头。

13、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

14、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

15、选用同一区段的电缆跳线颜色要尽可能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

接地要求

1、桥架接地方法,应用不小于2.5mm?的铜塑线与主体钢筋接地。

2、各机柜、机箱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机房设备采取两种独立的接地方式,工作接地的联合接地。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调试阶段应注意:

1、严禁不经检查立即上电。

2、严格按照图纸、资料检查各分项工程的设备安装、线路敷设是否与图纸相符。

3、逐个检查各网络设备、PBX设备、信息点位的安装情况和接线情况,如有不合格填写质量反馈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各设备、点位检查无误完毕后,对各设备点位逐个通电实验。

5、通电实验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并做好记录。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1.本章适用于住宅单相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2.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3.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5.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6.进线穿线管2~3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管)。7.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8.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9.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10.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 ≤ 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 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1.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 6~10 倍。12.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功率。

14.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cm,交叉距离不应小于10cm。15.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主要材料质量要求,电器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① 电源线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1.5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2.5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4平方毫米线;② 背景音乐线:标准2×0.3平方毫米线③环绕音响线:标准100-300芯无氧铜④ 视频线:标准 AV 影音共享线.⑤ 网络线:超五类 UTP 双绞线.⑥ 有线电视线:宽带同轴电缆。

2.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3.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各类信息面板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不应有破损及变形。4.金属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5.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选用与各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施工要点:

1.应根据用电设备位置,确定管线走向、标高及开关、插座的位置。①电源插座间距不大于3m,距门道不超过1.5m,距地面30cm(国际标准)② 所有插座距地高度30cm。③ 开关安装距地 1.2~ 1.4m,距门框15-20cm.2.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功率。

3.暗盒接线头留长30厘米,所有线路应贴上标签,并表明类型、规格、日期和工程负责人。

4.穿线管与暗盒连接处,打开原有管孔,将穿线管穿出,穿线管在暗盒中保留5毫米。5.暗线敷设必须配管。

6.同一回路电线应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总根数不应超过4根。7.电源线与通讯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内。

8.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网络线、音视频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0CM。9.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应牢固,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10.连接开关、螺口灯具导线时,相线应先接开关,开关引出的相线应接在灯中心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11.厨房、卫生间应安装防溅插座,开关宜安装在门外开启侧的墙体上。

12.线管均采取地面直接布管方式,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绕墙或走顶的话,必须事先在协议上注明不规范施工或填写《客户认可单》方可施工。施工细则:

一、确定点位

1.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家庭布线设计图纸,结合墙上的点位示意图,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2.暗盒高度的确定:除特殊要求外,暗盒的高度与原强电插座一致,背景音乐调音开关的高度应与原强电开关的高度一致。若有多个暗盒在一起,暗盒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cm。

二、开槽

1.确定开槽路线:根据以下原则:① 路线最短原则;② 不破坏原有强电原则;③ 不破坏防水原则。

2.确定开槽宽度:根据信号线的多少确定 PVC 管的多少,进而确定 槽的宽度。3.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20mm的PVC管,则开槽深度为 25mm ,若选用 25mm 的 PVC 管,则开槽深度为30mm。4.线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大小均匀。

5.线槽的测量:暗盒、槽独立计算,所有线槽按开槽起点到线槽终点测量,线槽宽度如果放2根以上的管,应按两倍以上来计算长度。

三、布线

1.确定线缆通畅:①网线、电话线的测试:分别做水晶头,用网络测试仪测试通断;②有线电视线、音视频线、音响线的测试:分别用万用表测试通断;③其他线缆:用相应专业仪表测试通断。

2.确定各点位用线长度:①测量出配线箱槽到各点位端的长度;②加上各点位及配线箱槽处的冗余线长度:各点位出口处线的长度为 20cm-30cm。

3.确定标签:将各类线缆按一定长度剪断后在线的两端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弱电种类-房间-序号。

4.确定管内线数:管内线的横截面积不得超过管横截面积的80%。四.封槽

1.固定暗盒:除厨房、卫生间暗盒要凸出墙面20mm外,其他暗盒与墙面要求齐平.几个暗盒在一起时要求在同一水平线上。

2.固定PVC管:① 地面PVC管要求每间隔 一米必须固定;② 槽PVC管要求每间隔两米必须固定;③ 墙槽PVC管要求每间隔一米必须固定。3.封槽:封槽后的墙面、地面不得高于所在平面。

4.清扫施工现场:封槽结束后,清运垃圾,打扫施工现场。1.一般住宅开关的安装高度应是距地面1.4米。2.拉线开关离地面安装高度要求为2米。

3.明装插座离地面安装高度要求1.3~1.5米。4.暗装插座离地面要求0.2~0.3米。

5.室内吊灯灯具安装高度一般应大于2.5米,受条件限制可减至2.2米。6.户外照明灯具安装高度一般不低于3米。7.户外墙上灯具安装高度应不低于2.5米。8.选购电源插座应注意防雷、阻燃、过载三种保护功能;在购买时检查产品的额定电压、电流值应高于使用的定额等。

9.为了居家安全用电,一般要求小容量的漏电开关装在电度表后面。10.室内布线施工后的相对地绝缘电阻至少不应小于0.5兆欧。

11.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每套住宅的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平方毫米。12.一般照明开关应装于火线上。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5

(2016)

编制: 审批:

2016年建筑安装工程常用施工技术规范清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被代替编号 1

GB/T50106-2010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2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J15-88 3

GB/T50114-2010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4

GB/T50125-2010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J125-89 5

GB50184-20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84-93 6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242-82,302-88 7

GBJ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J126-89 8

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97,304-88 9

GB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 10

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97 11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12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年版)13

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14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5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J54-95 16

GB50055-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17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18

GB/T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 19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GBJ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7-90 21

GBJ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9-90 22

GBJ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150-91 23

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 24

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25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26

G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92 27

GB50194-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28

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96 29

GB50255-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交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96 30

GB50257-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015-08-01实施)GB50257-96 31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32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6-08-01实施)GB50303-2002 33

地砖施工工艺标准 篇6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墙上四周弹好+50水平线

2、地面防水层已经做完,室内墙面湿作业已经做完。

3、穿楼地面的管洞已经堵严实。

4、楼地面垫层已经做完

5、板块应预先用水浸湿并码放好,铺时达到表面无明水

6、复杂的地面施工前,应绘制施工大样图,并做出析板间,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二、材料要求

1、水泥: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砂: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过8mm孔径的行政子

3、面砖:进场验收合格后,在施工前应进行挑选,将有质量缺陷的先剔除,然后将面砖按大中小三类选后分别码放在垫木上。色号不同的严禁混用,选砖用木条钉方框模子,拆包后块块进行套选,长、宽、厚不得超过±1mm,平整度用直尺检查。

三、主要机具

小水桶、半裁桶、笤帚、方尺、平锹、铁抹子、大杠、筛子、窄手推四、钢丝刷、喷壶、橡皮锤、小线、云石机、水平尺等。

第二节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各种面层所使用的板块材质、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面层与基础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无空鼓。

二、基本项目

1、各种板块面层的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现象。

2、地漏和带有坡度的地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牢固,无渗漏。

3、踢脚板表面洁净,接缝平整均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适宜,基本一致。

4、楼梯踏步和台阶的铺贴缝隙宽度一致,相邻两步高差不超过10mm防滑条顺直。

5、各种面层连接处的镶边、用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过角整齐、光滑。

三、允许偏差项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缸砖

通体砖

表面平整度

用2米靠尺及塞尺检查

缝格平直

拉5米线,不足5米拉通线检查

接缝高低差

1.5

0.5

尺量及塞尺检查

0.5

尺量检查

踢脚线上口平直

拉5米线,不足5米拉通线检查

第三节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标高、弹线→铺找平层→弹铺砖控制线→铺砖→勾缝、擦缝→养护→踢脚板安装

第四节操作工艺

一、基层处理、定标高

1、将基层表面的浮土或砂浆铲掉,清扫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根据+50cm水平线和设计图纸找出板面标高

二、弹控制线

1、先根据排砖图确定铺砌的缝隙宽度,一般为:缸砖10mm;卫生间、厨房通体砖3mm;房间、走廊通体砖2mm;

2、根据排砖图及缝

宽在地面上弹纵、横控制线。注意该十字线与墙面抹灰时控制房间是否对应平行,同时注意开间方向的控制线是否与走廊的给向控制线平行,不平行时应调整至平行。以避免在门口位置的分色砖出现大小头。

注:排砖原则

1、开间方向要对称(垂直门口方向分中)

2、破活尽量排在远离门口及隐蔽处,如:暖气罩下面;

3、为了排整砖,可以用分色砖调整;

4、与走廊的砖缝尽量对上,对不上时可以在门口处用分色砖分隔

5、根据排砖原则画出排砖图

有地漏的房间应注意坡度、坡向。

三、铺砖

为了找好位置和标高,应从门口开始,纵向先铺2~3行砖,以此为标筋拉纵横水平标高线,铺时应从里面向外退着操作,人不得踏在刚铺好的砖面上,每块砖应跟线,操作程序是:

1、铺砌前将砖板块放入半截水桶中浸水湿润,景干后表面无明水时,方可使用;

2、找平层上洒水湿润,均匀涂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涂刷面积不要过大,铺多少刷多少。

3、结合层的厚度: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结合层,厚度为10~25mm;铺设厚度以放上面砖时高出面层标高线3~4mm为宜,铺好后用大杠尺刮平,再用抹子拍实找平(铺设面积不得过大);

4、结合层拌和:干硬性砂浆,配合比为1:3(体积比),应随拌随用,初凝前用完,防止影响粘结质量。干硬性程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5、铺贴时,砖的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铺砌到已刷好的水泥浆找平层上,砖上楞略高出水平标高线,找正、找直、找方后,砖上面垫木板,用橡皮锤拍实,顺序从内退着往外铺贴,做到面砖砂浆饱满、相接紧密、结实,与地漏相接处,用匀石机将砖加工成与地漏相吻合。铺地砖时最子一次铺一间,大面积施工时,应采取分段、分部位铺贴。

6、拨缝、修整:铺完二至三行,应随时拉线检查缝格的平直度如超出规定应立即修整,将缝拨直,并用橡皮锤拍实。此项工作应在结合层凝结之前完成。

四、勾缝、擦缝

面层铺贴应在24小时后进行勾缝、擦缝的工作,并应采用同品种、同标号、同颜色的水泥,或用专门的嵌缝材料。

1、勾缝

:用1:1水泥细砂浆勾缝、缝内深度宜为砖厚的1/3,要求缝内砂浆密实、平整、光滑。随勾缝将剩余水泥砂浆清走、擦净。

2、擦缝:如设计要求缝隙很小时,则要求接缝平直,再铺实修好的面层上用浆壶往缝内浇水泥浆,然后用干水泥撒在缝上,再用棉纱团擦揉,浆缝隙擦满。最后将面层上的水泥浆擦干净。

五、养护:铺完砖24h后,撒水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六、镶贴踢脚板:

踢脚板用砖,一般采用与地面块材同品种、不同颜色、同规格的材料,踢脚板的缝与地面缝形成骑马缝,铺设适应在房间的两端阴角处各镶贴一块砖,出墙厚度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此砖上楞为标准挂线,开始铺贴,砖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配合比1:2水泥砂浆),使砂奖学金粘满整块砖为宜,及时粘贴在墙上,砖上楞要跟线并立即拍实,随之将挤出排泄浆刮掉,将面层表擦干净(在粘贴前,砖块要浸水晒干,墙面刷水润湿)。

七、成品保护

1、在铺贴板块操作过程中,对已安装好的门框、管道要加以保护,如门框钉装保护铁皮,运灰车采用窄车等。

2、切害时砖时,不得在刚铺贴好的砖面层上操作。

3、刚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存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喷浆时要对面层进行覆盖保护。

八、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板块空鼓:基层清理不净、撒水湿润不均、砖未浸水、水泥浆结合层刷的面积过大、风干后起隔离作用、上人过早影响粘结层强度等因素都是导致空鼓的原因。

2、踢脚板空鼓原因,除与地面相同外,不因为踢脚板背面粘结砂浆挤不到边角,造成边角空鼓。

3、踢脚板出墙厚度不一致:由于墙体抹灰垂直度、平整度超出允许偏差,踢脚板镶贴时按水平线控制,所以出墙厚度不一致。因此在镶贴前,先检查墙面平整度,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镶贴。

4、板块表面不洁净:主要是做完面层之后,成品保护不够,油漆桶放在地砖上、在地砖上拌合砂浆、刷浆时不覆盖等,都造成层面被污染。

5、有地漏的房间倒坡:做找平层砂浆时,没有按设计要求的泛水坡度进行弹线找坡。因此必须在找标高,弹线时找好坡度,抹灰饼和标筋时,抹出泛水。

6、地面铺贴不平,出现高低差:对地砖未进行预先选挑,砖的薄厚不一致造成高低差,或铺贴时未严格按水平标高线进行控制。

7、地面标高错误:多出现在厕浴间。原因是防水层过厚或结合层过厚。

水电工施工工艺标准 篇7

1 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施工工艺———碾压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概念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有美国著名教授提出, 主要是将土石坝大型机械化施工方式, 运用到混凝土坝铺筑施工中, 由于混凝土坝具有整体性强、结构紧凑的优点, 能够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筑坝工程的大面积碾压。这种施工工艺具有很多技术优点, 包括施工成本低、操作性强、工期短等优点, 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在筑坝工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其主要的技术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采用碾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筑坝, 能够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使用碾压混凝土能够缩短工期, 节约工程管理成本、工期成本等; (2) 采用碾压混凝土施工, 水泥的用量比普通混凝土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水泥, 一般来说, 在强度一定的前提下, 碾压混凝土能够节约超过35%的水泥用量, 大大降低了水泥使用成本; (3) 采用碾压混凝土工艺筑坝, 基坑开挖范围减小, 能够节约大量的模板, 另外, 由于这种工艺速度快, 对河水的导游量大大减少;综合上面几个方面的因素可以看出, 碾压混凝土工艺, 节约成本的优点体现在筑坝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 同时节约的成本也是非常可观的, 能够为建设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2 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采用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 对水泥的用量大大减少, 因此需要在进行混凝土配料过程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石灰, 这样就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筑坝工程施工中就能够承受大型机械的压力。大型机械化施工, 施工效率提升, 就能加快施工进度, 起到缩短工期的作用。另外, 由于对混凝土进行了碾压处理, 混凝土强度变化加快, 所需的养护时间也就打打缩短, 与常规的混凝土施工相比, 其养护周期甚至不足其三分之一。综合施工以及养护两方面的时间, 说明碾压混凝土施工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

2 碾压混凝土关键工艺

我们知道, 碾压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低, 在配料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粉石灰以及碎石屑。因此, 在实施碾压的过程中, 一般采用薄层碾压, 一点点逐渐提升碾压强度, 这就使得在施工中对碾压机械的选择。随着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同时也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关于碾压混凝土筑坝关键工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摊铺碾压

混凝土摊铺碾压施工, 指的是利用专用的平仓机以及推土机, 将配好的混凝土均匀的摊铺, 然后进行碾压施工的方式。这种串联式的摊铺混凝土方式以及叠压卸料方式, 有效的避免了这一过程中混凝土骨料分离现象。在具体施工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强度, 一旦发现骨料分离现象, 就需要采取人工处理的方式, 确保摊铺碾压施工呈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2.2 连续薄层碾压上升施工

由于碾压混凝土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粉石灰以及碎石石屑, 所以在碾压过程中, 采用薄层碾压方式, 逐渐的提升碾压压力。这种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提升浇筑层高度, 并且能够确保筑坝主体的坚固性, 体现碾压混凝土施工的优势。通过模板工程、控温技术等的技术支持, 采用薄层连续碾压施工, 降低了施工成本, 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2.3 创新成缝工艺

传统的筑坝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通常采用切缝机或者预埋分缝板进行成缝, 这两种成缝方式在施工操作性以及成本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创新成缝方式采用诱导板成对埋设成缝, 混凝土缝应运而生, 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 缩短施工工期, 满足大型机械碾压施工需求。但现阶段这种施工方式存在不容易固定以及挖槽困难等问题, 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更改。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一般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诱导缝成缝方式, 采用设置有重复灌浆系统的重力式的混凝土预制件型式进行诱导成缝。这种方式不仅使成缝更加简单, 实现了人工安装, 并且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十分坚固, 提高了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4 模板

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模板是能否确保碾压混凝土连续上升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模板的选择以及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目前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模板广泛采用了可上下交替上升的全悬臂钢模板型式, 这种模板上、下两块面板可脱开互换, 并交替上升, 轻易的实现了坝体连续上升的施工要求。在后来的施工中, 又在全悬臂钢模板型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 有的工程采用连续上升式台阶模板, 使溢流消能台阶一次浇筑成型, 保障工程质量。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坝体形状复杂、坡度变化大等问题, 收缝式双向可调节连续翻升模板的研制使用, 为大坝的快速施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2.5 重复灌浆体系

重复灌浆体系是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关键的工艺, 采用单回路灌浆系统, 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势, 在筑坝工程施工中非常适用。重复灌浆体系意在慢慢的提升坝体的强度, 增加其稳固性, 使得坝体不会应为灌浆带来的压力而发生裂纹等情况。

3 总结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 水利水电工程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只有不但的加强科技创新, 总结积累经验, 为碾压混凝土施工创造更多的应用环境。筑坝工程作为水利水电项目中关键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应该抓住机遇,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不断的优化施工工艺, 提高施工质量, 为工程施工提供质量以及安全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 水利水电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利民工程,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筑坝工程是水利水电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混凝土碾压施工是筑坝工程施工重要的施工工艺, 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本文首先分析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特点, 并水利水电施工筑坝工程关键工艺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筑坝工程,工艺

参考文献

[1]聂永斌.关于水利水电筑坝施工工艺探索[J].水利工程, 2012, 15 (7) :124-125.

[2]张艳君, 刘继峰.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的关键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6 (11) :324-325.

[3]梁硕秋.谈水利水电筑坝施工工艺[J].中国新技术新工艺, 2013, 26 (7) :87-88.

[4]高原, 高胜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筑坝项目关键施工技术分析[J].创新科技与应用, 2013, 36 (17) :1146-1147.

关于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一、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意义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基准点,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要素之一。对于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需要。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直接引向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对于制订电工基础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围绕学生就业岗位(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力求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执行电气、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二、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1.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构建要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职业素养、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总体框架及教学目标的确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由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构成。评价服务课程,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务就业。

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相关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后续专业课教学中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结合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对电工基础理论与技能的要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岗位,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其专业能力、方法与社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处理生产与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为获得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用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原则

1.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相协调的原则。通过对相关岗位群的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后续专业课程及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的需求,以易学易懂、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其理论深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强基本概念的阐述,弱化复杂的理论推导、计算。

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结合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内容以及后续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培养。

在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纪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实施之中。

2.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案例教学为主导的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学校即有教学设备状况、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程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以案例教学为主导,贴近专业讲理论,贴近生活讲理论,消除学生对电工技术的神秘感;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突出能力考核,完善自评、互评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建立“一突出、三兼顾”的考核体系,即突出实践,兼顾理论、兼顾行业特点、兼顾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与在本门课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考核。

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构建适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应力求企业在课程标准制订过程中参与,根据任课教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修正意见、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的反馈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来不断完善,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学。

上一篇:它是我的榜样高一日记500字下一篇:中医科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