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通用9篇)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篇1

(分管组织)

一、编制依据

《工会法》、《企业法》、《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行车组织规则》、《职业病防治法》、全总《劳动保护三个条例》、《郑州铁路局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郑州铁路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郑州铁路局“三线”建设三年规划》、《郑州桥工段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郑州桥工段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郑州桥工段职工代表管理办法》、《郑州桥工段职工大病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郑州桥工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郑州桥工段集体合同》等规定。

二、职责分工

负责工会办公室信息调研、宣传教育、文件起草及档案管理、段务公开及各类会议筹备工作。

三、安全风险

下现场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作业安全。

四、职责内容

1、负责工会信息、调研汇报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负责工会系统文件收发流转工作,做好工会年度、季度工作起草及总结;

3、协助推行三级民主管理,加强段务公开工作,做好段职代会、工代会、表先会的筹备;

4、协助指导、督促车间按时召开职代会、工代会;负责段职代会、工代会闭会期间有关会议的筹备工作(召集联席会议、工会委员会议,督促集体合同兑现、专委会活动、职工代表巡视等);

5、负责职工之家建设,健全工会组织,做好新任工支会主席的培训工作,参加段组织的季度“一体化“考核,做好车间工会季度建家竞赛评比活动;

6、协同办公室人员做好职工来访接待,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7、负责各级评先选模及劳模资料上报工作;

8、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9、完成领导交办事宜;协助室内同志完成其它工作。

五、后果明示 岗位安全履责不到位,按照《郑州桥工段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郑桥工段劳„2014‟218号、《郑州桥工段安全管理奖惩办法》郑桥工段劳„2014‟21号考核和追责。

六、工作替补

根据分工,由副主席替补。

工会干事(民管组织)工作标准

1、每年初做好段工会一号文件的起草;每季度做好段工会季度工作安排的下发。

2、每年初协助工会办公室人员组织好职代会的筹备工作,保证圆满召开;

3、每周认真学习、传达上级工会会议精神和段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提出贯彻执行的意见,并做好本岗位贯彻落实;

4、每周参加工会办公室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学习段交办会议精神,制定本岗位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5、每季度深入了解职工生活状况,关心职工生活,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意见和困难,并配合做好帮扶工作;

6、每半年协助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办好“职工之家”,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7、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协助做好工会职权范围内的评先、评奖及表彰工作;

8、参加每半年一次的段职工代表巡视,组织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9、指导车间工支会、工会小组的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工会工作,做好新会员的接收和教育;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篇2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档案工作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与业务,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都得到加强, 但是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档案馆 (室) 收藏与管理上的矛盾, 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服务项目的单一性, 服务手段的滞后性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 创新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把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

其次是要规范档案业务。要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特点,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 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增强档案意识, 建立高效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

二、强化信息转化意识。

怎样更加有效地利用档案, 使档案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更高,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各种信息是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收集和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只有根据需要, 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适应需要的信息, 是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改变过去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 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要提高档案使用效率。首要的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就是要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加强档案标准化管理、运用科学规范化水平管理档案是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既是对个人能力的强化也是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进一步升华。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加强各项事务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系统标准化。

三、强化档案保管人员职业素质。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 也是光荣的, 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档案保管人员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 切实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目标的实现的先决条件。必须从强调管理人员素质入手,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保管人员的职业素质。档案保管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 防止档案的损坏, 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此,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要培养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使其热爱档案事业;二是强化业务素质, 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 熟悉档案法规;三是充实文化素质。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文化知识, 培养档案工作者掌握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掌握工作规律, 提高使用效能。此外,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对档案保管工作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就是要做到档案保管完好无损, 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 要及时抢修。做到档案绝对安全, 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做到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 不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 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做到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 档案排架整齐规范, 有章可循, 有目可查, 分门别类, 管理科学。

四、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要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 便于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 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还应不断加强使用的监管。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使用目的, 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 加强监护。要采取安装摄像监视器, 来阅登记等制度, 防止查阅档案的利用者, 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 要及时提醒。特别是要严格落实登记制度。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 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以便及时查处, 挽回损失。

五、在强化保管的同时, 充分挖掘使用功能。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依然频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因此,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1.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生产逐渐向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操作者应当遵守的规范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在过程控制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而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体现的是尊重人和理解人的根本思想,将人的尊严和生命权利放在首位,并且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的平等的生存权利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作业环境、培训教育等方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体现人的价值,避免人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其他的伤害,这种安全环境也可以说是生产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权利。

1.2安全管理标准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生产过程是一个人、机、环境相互协调而完成的一个复杂工程,在该丁程中包含了多个不同方面的子系统,影响该项目有序进行的因素,除了人、机械设备等基本要素,也与周同的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标准、严组织的原则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组织,保证其安全、持续、顺利的完成。

1.3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

企业制定安全标准,必须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国标、行标为准,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作岗位的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提高全体员工执法的自觉性。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环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需要在规定时间实现达标,首先需要制定标准、然后进行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所以针对安全标准要按照戴明的“PDCA”模式循环做好制定、推行、检查和改进四项工作,这四项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重要性环节,一定要把握科学的闭环管理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2.1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要围绕“准”安全标准

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安全生产的标尺,所以其一定要具有“准”的刻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安全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满足的基础就是要达到合法、合理、操作性高的目标。安全标准应当以合法性作为前提。安全标准在没有制定之前,必须要展开细致的调查分析,分析其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起来的可行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去对相关的法规以及同行业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是否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如果存在了相似的制度和标准,一定要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假如暂时不存在的话,需尽量参照类似的上级法规进行制定,这样可以使安全生产标准具有的合法性大大提高安全标准一定要有极高的合理性。制定的标准并非是越高越好,制定了不符实际的过高标准,会造成浪费,标准过低,又不会达到想要的目标。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指标,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让大家“跳一跳便能吃到果子”。每个单位有着不同的实际条件,不可以照搬其他单位的已有经验,“一刀切”的做法相当不可取。一定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人手,认真对所有细节进行分析,要做到既不要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使安全生产标准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安全标准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安全标准主要是用来指导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管理。所以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生产流程尽可能地细化,做到有序操作。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也要进行量化,决不能含糊,必须要尽可能地具体,使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

2.2安全标准实施起来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企业安全生产涉及到企业中的一些各个业务领域和所有部门,并且具体到了所有的工作岗位,渗透到了每一道工作流程。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进程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管理、安全技术和现场过程中进行,优化组织架构、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得更细更透,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使企业稳步向前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的力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低下的问题,标准化观念更是十分薄弱,加上工厂中一直以来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作人员习惯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后,许多工作人员会出现一时间难以适应的情况。所以,实施安全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展开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员工加速转变观念,培养员工遵循标准的自觉性,使员工吸收新的管理知识,掌握自身岗位的安全操作程序。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必须要与具体的生产目标相结合,与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的绩效考核互相挂钩,与所有相关机构的工资福利相结合。考核的标准要以实效作为基础,重点要关注管理进行的过程。建立健全督察机制,经常进行明察暗访,保证工作真实有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

2.3安全标准完善起来要有一定的“广”度

企业无论是发展,还是生产条件通常都会不断变化,如果安全生产标准始终保持不变的话,就会给生产发展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标准的制定基础就是实践,同时又反过来对实践进行指导。想要使安全标准始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定要保持对安全标准进行调整,经常对安全标准进行完善。企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工艺流程、生产环节,所有的岗位和部门都是互相联系的,牵扯到许多内因和外因,在对安全标准制定之初,常常无法确定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实践便可以得出真知,需要处理的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要不断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间,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和思考,要吸收众人的意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各方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其持续不断的开展,以此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生产部的职责和工作标准 篇4

一、职责

突出“生产围绕市场转、为用户提供合格、优质产品”及“节能降耗”职能,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优的产品。

1.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

2.接到生产的通知单后,合理确定生产配料方案,按时、按质、按量组织产品的生产,并

负责生产统计报表。

3.负责全公司电气、设备等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4.负责全公司水、电、汽设施的使用、维修、管理和计量统计报表工作。

5.协助储运计划部现场物资管理工作,包括要求人员按要求使用原料、码放成品及必要的人力支持等。

6.负责本部门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本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制度及操作规

程等,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负责现有设备设施的技改、技革、节能降耗实施工作,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8.负责生产区域内的现场管理工作,包括卫生和环保方面,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9.协助办公室对职工宿舍的日常管理。

10.负责生产人员劳保办法的制订和监督发放使用工作。

11.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和记录归档与作业文件的制定。

12.负责生产人员的管理和招用工作,不断拓宽用人渠道,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二、工作标准

1.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新工艺、设备的投入及时修订、完善工艺指标,操作

规程。

2.操作运行记录每月检查一次,一查数据的填写应规范、真实;二查相关人员审核签字;

三是报表的整洁度。每月进行综合归案。

3.各种控制、测量设备应按规定时间进行校验,校准记录齐全。

4.管理体系相关的设备管理台账,各种记录每月进行完善归档。

项目安全员岗位职责标准 篇5

二、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掌握安全防护标准,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并负责贯彻实施。

三、配合安全领导小组开展旬(周) 例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好记录,督促整改和实施奖惩。

四、每天进行项目安全巡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日记;对违反安全条例和有关安全法规的行为,经劝说无效,有权提出处理意见,报有关领导批准后执行。

五、督促项目分包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对分包项目安全人员进行管理。作好特殊作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督促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持证上岗,不违章作业。

六、按时上报项目各类统计报表,按上级有关要求收集、整理各项安全管理资料。

七、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有权按规定实施停工和处罚。

八、参加施工项目安全问题、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监督、验证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 篇6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应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实现过程、对象全覆盖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排查治理生产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建立预防机制, 规范生产行为, 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1]。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工矿商贸各个领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标准、文件和要求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普遍要求, 通过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个要素按照安全生产管理要素进一步分类, 细化安全生产管理过程、工具和手段的要求, 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与企业安全管理有效融合, 形成可持续的、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的全面覆盖, 并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有效。

1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系统安全的观点, 预防为主的观念, 本质安全化的思维, 量化的方法理性地去认识安全管理, 并把其纳入科学的系统工程, 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观念、管理方法的创新[1]。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服从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按照其侧重点的不同,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侧重的不同内容, 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进行阶段划分, 并对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 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横向过程的全覆盖。这类方法以“PDCA循环法”为典型代表, 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进行要求, 采用“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改进 (Act) ”的闭环过程, 在计划的基础上实施, 再根据实施结果的检查改善计划, 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1.2 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方法

详细列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并对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这类方法从企业的制度、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内容的全覆盖。常用的方法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法[2]、全面安全管理[3]、无隐患管理法[2]、职业安全健康 (OHSMS) 管理体系[4]、安全评价[5]等。

1.3 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方法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特定阶段或特定内容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点, 一般作为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内容管理方法的辅助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事故预测与预防方法[6]、安全行为抽样技术[7]、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危险控制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建设[8]等。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上述三类方法因其侧重点不同,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 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内容的全覆盖。

2 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现状

安全生产标准化[1]是一种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对象管理和关键点管理, 是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统一要求。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和标准体系发展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 重点突出对安全质量的要求, 即要求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称为安全质量标准化, 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对企业提出了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 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 质量管理的内容逐渐弱化, 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近年来,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冶金等重点工矿行业、领域相继开展相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 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研究的进展, 结合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 形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体系 (图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3]23号) 和国务院安委会于《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2011]4号) 的发布, 全面推动了全国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

2.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 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已于2011年全面开展, 各行业和各地政府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 各行业已形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企业。在全国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显现出一些普遍性问题。

2.2.1 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已经出台了统一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 , 在危险化学品、矿山、石油、烟草、家具、造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和领域形成了一批相关的行业标准, 同时在危险化学品[9]、冶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纺织、造纸、食品安全、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白酒、啤酒、乳制品、商场、仓储物流、石膏板、饮料、调味品、酒类 (葡萄酒、露酒) 、服装生产、酒店业等行业和领域也出台了相关的评定标准[10]。一方面, 很多行业的评定标准以部门文件方式下发, 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另一方面, 现有标准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和总体要求, 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本身的管理要求还有待细化, 针对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相关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记录/档案/报表等格式化文档等方面的内容, 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标准。

2.2.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各行业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 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 大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11], 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仍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契合, 需要不断充实管理要求、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 改进和提升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 通过统一管理要求、明确工作流程, 逐步形成各行业/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2.2.3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等各项内容, 除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外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配合, 涉及企业内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 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主要依托于企业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料档案分散于系统各处, 并不能直接提供标准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技术支持;而一些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仍使用人工的手段, 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导致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 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

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3.1 管理模式要求

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覆盖、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安全生产管理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有效。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所有对象、并实现周期性动态管理。

(2) 管理模式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具体要求, 还对具体的工作方式、文档内容等做出统一的规定。

(3) 管理模式应具有自适应性, 能够随时根据不断完善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调整, 而不是进行大量内容的重建。

3.2 管理模式体系结构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以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对象管理为基础, 通过整合完善, 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个对象的每个管理阶段作出统一和具体的要求,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和对象的立体全覆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由核心要素集、基础信息库、管理工具箱三部分 (图2) 组成。

3.2.1 核心要素集

管理模式的中心内容。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两个维度共同确定核心要素矩阵, 方法中规定了该要素对应的对象在对应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3.2.2 基础信息库

管理模式的数据基础。一方面包含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 另一方面包含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应的要求。

3.2.3 管理工具箱

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所采取的手段。包含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工具表格和报表, 规定了对每类表格和报表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3.3 核心要素集

核心要素集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共同确定。

3.3.1 管理过程

依照PDCA循环法, 安全生产管理以一个年度为一个工作周期, 在每个周期内都可以划分为“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管理过程, 新一个周期实现对旧周期的改进, 每个周期的具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

(1) 计划阶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的要求, 针对管理对象, 分别制定工作计划, 包括周期内的计划 (如周、月、季度、年度计划等) 和跨周期计划 (如设备定期检验、应急预案修订计划等) , 其中跨周期计划还应参考上一周期的相关信息。计划的制定应包括对象、计划内容、要求、预期完成时间或关键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监督部门等内容。

(2) 实施阶段:包括计划的落实和落实情况的检查。计划的落实应详细记录落实情况、完成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等信息外, 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内容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

(3) 总结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 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 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 包括分对象的总结和全面总结。

3.3.2 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的分类既要保证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内容, 又要避免不同对象之间涉及内容的重叠导致工作的重复。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培训教育、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13个要素[1]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及其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对象的管理工作有重叠和交叉的内容, 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减少重复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人、机、物、环、法”,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进一步分组, 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管理五类, 明确每类对象管理的重点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与管理对象对应关系见表1。

3.4 基础信息库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对安全管理对象进行信息统计, 形成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库, 作为日常管理的信息来源和基础, 同时对应各项法律法规标准生成管理要求。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库包含各自对应对象的具体信息, 管理信息库除包含管理档案信息外, 还包括前四类对象的关联信息。

3.4.1 人员信息库

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表、培训要求信息表、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表等, 信息表中涵盖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部门 (车间、班组) 、岗位、人员类别、证书 (类别、编号、有效期) 、入厂时间、从事本岗时间、最后一次培训时间等。

3.4.2 设备设施信息库

主要为设备设施信息表, 涵盖设备名称、类别、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用日期、有效期、技术参数、日常使用要求、检测校准要求 (含检测校准周期) 、最后一次检测校准时间、维修保养要求等。

3.4.3 物料信息库

涵盖物料名称、危险品属性 (剧毒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化学品) 、用途 (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检测试剂) 、年均用/产量、年最大用/产量等。

3.4.4 环境信息库

涵盖场所环境名称、类别、位置、面积、层数、层高、封闭状态、门、窗、紧急通道、周边环境、其他信息。

3.4.5 管理信息库

由组织机构表、机构安全职责表、文件资料分类清单、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应急预案、人员部门岗位关联表、设备设施责任人信息库、物料流向责任人信息库、场所责任人信息库、设备物料信息库、场所设备信息库、场所物料信息库等组成。

3.5 管理工具箱

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涉及的表格和报表通常根据经验或结合相关文件的要求由企业自行设计, 没有统一的格式, 导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表格复杂, 难以适应不断完善的标准要求, 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了简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便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 本模式的管理工具箱针对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给出台帐、报表中至少应包含项目的统一要求, 见表2。

由于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的各类信息单, 如物料出入库单、设备维修单等是由各岗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本方法中不对这类信息单进行格式规定, 只要求信息单需覆盖相关法规标准文件中要求的内容。

4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应用

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核心要素集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部对象和全部过程, 各要素之间没有重叠, 管理工具集按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统一的工具表格项目要求, 这种特点使该管理模式适合信息化建模, 信息化模型不需要大量的表格, 而是通过各种分类和要素的关联实现动态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4.1 基础表格建立

基础表格包括企业基础信息表、过程管理工具表、分类信息表三类。

(1) 企业基础信息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信息库, 包括企业各类管理对象的基础信息, 包括人员信息表、机构信息表、设备设施信息表、物料信息表、场所信息表、安全管理依据表、应急预案表、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等。

(2) 过程管理工具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 一方面包括统一格式的计划表、落实台帐、检查台帐、总结报表, 另一方面包裹具有特定格式的各类工作记录单, 此外还包括用于动态管理的动态提醒工具表。

(3) 分类信息表将管理对象及其细化的内容进行分类, 包括要素分类表和管理内容表。要素分类表中存储管理对象按照类别细化的具体要素, 管理内容标中存储管理对象按具体内容细化的各个要素, 这两类表可以各自建立一个表格, 也可以各自建立一组表格。

4.2 关联关系和用户表单的建立

基础表格建立后需要根据管理的要求建立各表格之间的关联管理, 形成综合管理模型, 以人员培训管理为例, 关联关系的建立如图3所示。

关联关系建立之后, 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框架已经形成, 就可以按照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建立信息系统各类安全生产管理用户表单。

4.3 工作流程建立

按照本管理模式所确定的“计划-落实-总结”三个阶段, 结合具体工作需要, 并应用信息系统智能化特点, 以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周期, 每个周期内按照“计划、提醒、落实、检查、总结”的顺序建立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建立主要是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 如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按照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辅助信息、对照落实记录和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等。

4.4 基础数据导入

表格、关联关系、用户表单、工作流程建立后, 就形成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框架, 还需要收集企业的基础数据导入系统, 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 并且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添加相关数据。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计划的制定指导、相关工作的提醒、工作落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灵活的根据需要建立相关管理体系文件系统, 有效避免重复性工作。

5 结论

本文研究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为指导, 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提出了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该模式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素按照过程和对象两个维度, 构造二维核心要素矩阵, 细化了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中对象和过程的不同要求, 建立管理工具箱实现对管理工作表格、报表的统一管理。该方法以其灵活性可以与企业原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融合, 能够适应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体系, 并且方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2]彭东芝, 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3]影响力中央研究院教材专家组.全面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的6大特效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4]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S]

[5]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2007

[6]陈宝智, 吴敏.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1) :42-46CHEN Bao-zhi, WU Min.Etiologies of accident and safety concep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1) :42-46

[7]谭波, 吴超.2000—2010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12) :17-26TAN Bo, WU Chao.Progress in safety behavioral scie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 to 2010 and its analysi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1, 21 (12) :17-26

[8]徐德蜀, 邱成.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3号) .[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1107/2011/0622/201334/content_201334.htm

[10]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zhuantibaodao/Channel_20646.htm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篇7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达标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发布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2]樊晶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订单管理岗位职责标准 篇8

1、确认客户是否为公司正常交易客户

2、确认交易客户账上余额

3、依照全品项订货原则审核客户原始订单,提报生管交货排货

4、追踪订单后续完成情况及协调解决配送异常情况

5、针对异常问题向订单管理主管汇报并提出建议

6、根据已核准之<退换货申请表>执行系统退换货处理

二、外协管理:

1、协调工厂储运按规定时间送货、物流公司/经销商/区批发依规定收货

安全生产职责管理标准 篇9

摘 要:现代建筑工程通常是多个利益体的结合产物,需要妥善处理相关方关系,科学合理的分配有关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才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才可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便进一步明确相关方的职责。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政府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伴随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和难度也随之增加,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现状分析

(一)建设单位方面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工程的投资主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些建设单位往往在施工中单单片面注重工程施工成本,而对工程其他状况未能给予重视,比如: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方面,一些业主的认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属于施工单位,而这直接影响其日常生产管理职责履行,影响到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建立,由于大多数状况下只依赖施工单位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是明显不够的。换言之,建设单位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二)施工单位方面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主体,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担负直接的而重大责任。从现阶段我国市场分配制度看,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需承担较大风险,对每方面风险均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才可确保自身的利益。但在承担风险同时,施工单位要想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就往往从从缩减开支着手,如此对建筑公司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这在较大程度上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三)监理单位方面

在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也担负着重要角色。通常情况下,监理单位均是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组建的,所以监理单位在一定层面上代表的是建设单位的利益,所以监理单位同样重视工程的成本控制及施工进度管理,并未把生产安全管理置于首要位置,实际上这和监理单位的职责是相悖的,其并未真正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大多数监理活动及相关措施的落实上还有待加强。

(四)设计单位方面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一般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保守心理,而对施工中的安全,他们并未全面的考虑进去[2]。所以,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通常把建筑工程的造型、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构想置于首位,未充分考虑到实际施工的难度,也未考虑到如何开展安全操作或防护要求,片面的认为只需设计好图纸,如何安全、有效施工是施工单位必须考虑的。对于施工安全重点工程和环节在设计资料中未能清晰标明,这为施工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的科学合理分配

(一)明确建设单位责任

《建筑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事故不不但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建设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应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管理职责。首先,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时要选择资质合格、安全达标的承包商负责施工。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各级负责人均有责任监督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同时,建设单位还应积极为工程的安全施工给予必要的保障措施,不得向设计、施工、工监理等单位提出有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不得对合同约定工期予以压缩。

(二)明确施工单位责任

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直接实施者,应时刻做好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施工单位应独立设置安全管理小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则应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以确保安全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工作,并向一线施工人员提供满足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服装等,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明确监理单位责任

监理单位应积极参与到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施工安全监督方面的作用。监理人员应做好施工现场巡视工作,不管是哪个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有安全事故隐患,均有责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报告给建设单位。对拒不整改的,监理单位应通过合同中规定采取强制性措施或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强制施工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明确设计单位责任

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关系到施工安全的重点工程及环节应在设计图纸中加以注明,并要提出相应的防范指导意见。设计单位及建筑师等执业人员须对自身设计负责。

(五)加强施工安全监管

政府及建筑相关管理部门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应全面落实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对建筑施工相关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避免出现形式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同时,应加强建设项目监督,增强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监督考核,督促相关方履行好自身职责。还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严格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对出现重特大建筑生产事故依法严处,追究责任[3]。

三、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不单单是施工单位的职责,同时还需要相关责任方一同参与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环境,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如此才可实现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磊.探析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7):216-217.

[2]江焕坤,金俊.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7):533-534.

上一篇:高中英语必背句型总结下一篇:2.古诗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