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组织阶段复习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成长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本文就新课程高中数学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实施对策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中因材施教的想法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和组织阶段复习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和组织阶段复习论文 篇1:

初中数学复习之我见

摘要: 许多数学教师对上复习课,颇有点感觉到头疼的一件事,认为数学复习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不怎么显著,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策略,学生难以掌握,并且许多学生照搬学法,结果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在初中数学复习阶段,及时有效组织学生去复习数学这门课,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正确去引导学生复习方法,才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掌握数学知识,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一些认识与做法,仅供数学教师参考。

一、认识到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数学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系统性地进行复习,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学习活动是必须的,要求数学教师做好数学复习课的教案准备,认真去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并能够结合数学课本去梳理数学知识,认真分析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教师去落实数学复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争取数学复习教学活动,能够突出复习的重点,突破复习的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数学教师通过数学复习教学,要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整合成一系列的知识链,能够达到熟练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通过专门的复习,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能够把欠缺的知识及时得到有效补救,复习过程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得到提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二、做好数学复习的时间安排。

由于初中所开设的学科较多,每科都是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所面临的招生考试的必考课,各科教师都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去灵活运用。因此,数学教师要做好复习教学的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去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复习。在一般的情况下,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可以采取三个阶段去复习:

第一个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必须以数学课本为本,逐一去进行复习,这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必经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在这个阶段需要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分成不同的知识点,着力引导学生去系统复习该知识点,并非是笼统的全面复习,并且教师要选取一定的练习题给学生去练习,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与中考相接近。

第三个阶段是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与模拟考试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攻坚阶段,数学教师不能轻易或忽视。

教师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第一个阶段用的时间较长,第二个阶段专题训练与第三个阶段的时间总和,应该等同。不过,不同的班级与不同的学生学情不一样,时间的划分与复习的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立足数学课本,抓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课本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复习数学知识时,不能脱离这个平台,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即使是数学课本中“思考”、“探究”“数学活动”等板块,都是要求学生对那里面的知识掌握。因此,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课本里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梳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概念、公理、定理、规律,以及公式与法则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不但要求掌握,而且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比如,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反过来学生能够将ac+bc=c(a+b),因此,学生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既能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述数与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还要能够知道字母或图形的运用,以及表示的数学意义。

2.数学教师要对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要予以重视,不能视之不管。课本在编排的时候,根据课程标准及课本编排的体系,所给予的练习题,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检测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复习时,进行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对书本上的例题及练习题适当取舍,对那些学生还不会做的,不管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要引导并督促学生去做一遍,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数学教师要结合历年中考或期末、半期、单元测试题的情况,专题演练。数学知识的复习,并非是让学生只会做几个题,就达到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数学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对一道数学题,进行变式练习。

比如(X+5)的平方減去16等于零,试求未知数X的值。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个题,都想到运用两个数的完全平方公式将括号去掉,整理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所学习过的解方程的知识,解答出未知数的X值。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两个数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常数项16移到等式的右边,这样整体的平方就等于16,运用开平方的公式,就可以比较简便就就求出未知数X的值。可见,数学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极大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注重对学生的应试训练。

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各级的招生考试中,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的成绩,教育主管部门衡量一所学校、学校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这是一个重点考核之一,特别是教师的评职晋升,离不开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否较好地在每次的考试中得以灵活运用,考出理想的成绩,要求学校或教师按照中考的规模,要注重对学生的应试训练;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考场适应技巧,在学生的心理方面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调节心态,沉着冷静去答题;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命制一套与中考相近的考题,从试卷的结构方面,题型方面,分值的分布,以及题量等,与中考接近,组织学生参加应试考试。

总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需要数学教师精心去准备,需要数学教师从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数学复习课,教师要让学生从题海中彻底解脱出来,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心华;初中数学毕业复习课“六要”[J];湖北教育;1994年04期

[2]萧德安;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J];安徽教育;1992年05期

[3]马红艳;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Z1期

[4]王生华;怎样抓好初中数学总复习[J];宁夏教育;1984年03期

[5]滕利杰;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1年25期

[6]余海东;初中数学毕业复习之我见[J];自贡师专学报;1992年04期

作者:唐国清

数学和组织阶段复习论文 篇2: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 要: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成长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本文就新课程高中数学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实施对策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中因材施教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中数学;新课程;第一轮复习

一、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面临的问题

现在我省各所普通高中的高三均进入了紧张的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作为高三数学教师的一员,笔者身处其中,看到、体会到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困惑。第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两个多月了,必修部分的复习已完成大半。笔者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尽管以前也“身经百战”,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也碰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1.模块化教材对复习顺序的影响

由于新课程的高中数学采用的是模块式教材,许多原来整合在一起的内容被切割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比如不等式部分,在必修5中它的要求是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应用;而在选修4-5中要求掌握绝对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就喜欢将选修部分的不等式内容提上来,并在必修5中进行整体复习。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也由于教材设置与当前采用的复习用书编排顺序间的矛盾,导致复习教材与以往的复习进程出现差异,教师无所适从,往往跟着感觉走,将自己认为以前放在一起的内容提过来,在复习中“大综合”,一步到位。

2.报考类型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更多的选择。比较以往,不仅有文理的区别,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自己的兴趣及未来规划提供了三类报考形式。每一类的报考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同一班的教学中满足三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可能像农村小学一样采取复式教学,所以很多时候,复习就演变成了不分差异的“一锅端”了,以照顾中等学生为主。其结果就是一类学生觉得太容易,复习没劲;三类学生累得半死,却发现根本不必做这些。

3.会考时间调整对复习效果的影响

新课程的实施也同时调整了数学会考的时间。所以,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进行的第一轮复习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轮复习。而模块化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学得快,忘得快,尤其是一些逻辑联系不强的模块更明显。这样,一则影响复习进度,有的模块复习和上新课差不多;二则对于综合卷的训练效果很差,学生往往纠缠在许多很基础的知识点中,耗费大量时间,根本不可能达到以往同时段的训练效果。矛盾由此产生:是否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同时进行综合卷的训练?

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结合以上的一些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做法,谈谈个人对于新课程第一轮数学复习一些想法。

《论语·为政》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提出的就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它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以“材”为大前提,“教”建立在对“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有两重含义:教材的“材”和学生这位人“材”。“教”,不仅仅是指日常的课堂教学组织,而是在充分了解中学生心智特点的前提下,包括从教材選择、教材编写到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的组织分配到实施具体教学、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面对如此复杂的新情况和新困难,更应将因材施教旧话重提,方能使第一轮复习的效果得到提升。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部联系的认识,教材需要将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对本质的理解。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依据数学内在的逻辑联系,以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为支撑和联结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在上新课时要做到,在高三复习阶段也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教材特点为前提,结合复习的进程和特点,因材施教,使第一轮复习取得最好的效果。

高三复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不能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正如上面提到的,教师将绝对值不等式和不等式证明提到必修5的不等式部分,一口气将不等式全部复习完的做法也是基于以上理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怎样,是否符合当下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欠妥当的。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将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正是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考虑。前面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也促使我们将这一思想落实到了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目前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先不论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必要进行选修4-5的学习,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不等式选修4-5部分的内容基本上都在与数列、函数等综合性极强的压轴题的后半段亮相。学生在经过两年的模块化教学之后,本身对于不等式的证明、放缩就不甚擅长,再加上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就是以知识点复习为主要目的,一下子将最难、要求最高的的部分提到此处,学生只有大呼“吃不消”了。

那么是否不将之提上来呢?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选择一些难度比较低的不等式与数列、函数等结合的综合题,先展示给学生看看,使之了解一下不等式的常用途径,可能出现的一些考法,对此有个感性认识,从思想上对不等式有了一个认识,为第二轮复习中对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这样做既不会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就对不等式充满畏惧,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必修5的不等式应用较为简单而疏忽大意。真正在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中作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导数的应用与函数、二项式定理于不等式等内容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的智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考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与以往高考不同的是,数学这一学科不再是简单地划分为文科和理科。高中数学新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可以看到,学生不仅有文理之分,就算选了理科,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学生报考的是第二和第三类学校,那么系列3和系列4他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当然他可以作为一种兴趣选修,但是修却未必考,那么又何必给本就紧张的高三复习增加负担呢?就算报考的是第一类学校,选修IB这一部分也是作为一场单独考试附加的。再说,人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了大量的额外负担,不仅耽误了他们的正常复习,也使本没有能力达到这一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根据这一现状,笔者在复习过程中,以必修和选修IA的内容为主线,课堂上以复习基础内容为主,适当穿插选修IB内容。但是在讲之前会有言在先,让部分学生可以有喘息的机会,休整过程中有多余的时间消化前面的内容,而程度高、反应快的学生有“踮起脚尖”甚至“跳一跳”的机会。在作业布置和小测验中,笔者也经常会设置“三重门”:一档题目是必做题,二档题目是第二类学生加做的,第三档是报考一类学生再加做的。其实每档也就是一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不会做的也可以在讲评时听一下。两个月试下来,再也没有听到学生抱怨数学作业多、一道题做了一个小时还是不会、浪费时间等。反而在教师给他们主动减压之后,许多二、三类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时候也会来尝试一下挑战难度,很有成就感。因材施教对于这样的普通班学生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因材施教的教师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天在备课、布置作业和安排测试时是要做足准备工作的,对每道题都要精挑细选,自己亲自做过,心中有数。

3.把握节奏,掌握时机

新课程的又一大变化,就是会考时间从高二挪到了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这一改变,其实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影响很大。以前的会考安排在高二结束的时候,不论安排复习的时间有多少,学生或多或少地都经过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复习,角角落落的知识在会考的指挥棒下有了一个大概的涉猎。而新的会考设置,使学生在当下进行的是真正的第一轮复习。前面两年的模块化教学,尤其是一些独立性较强的模块,在复习过程中显现出的特点就是遗忘程度很高,很多时候感觉和上新课差不多。这就与以往旧教材的高三第一轮复习产生了差异,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往一样“穿新鞋走老路”的话,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复习要求,我们面对的是新课程下的第一届高三学生,这次的第一轮复习对他们而言是真正的第一轮复习。教材和学生的情况都与以往发生了改变,复习的方式也自然要做调整。

笔者在复习过程中采取的是因材施教、张弛有度的策略。对难度较大、遗忘程度较高的模块放缓脚步,人为地适当降低难度,再逐步提升;对综合性较强、使用频繁的模块则加快进程,甚至适当提出一些综合性问题,加强模块间的逻辑联系,为下一轮复习做好铺垫。

对于综合复习卷的使用,笔者也采取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在必修部分复习完80%以后,笔者才开始采用综合卷。因为在必修部分都多半未完成时就让学生做综合卷,很大程度上是种浪费。知识点都还有很多漏洞,做综合卷的目的不是让他们丧失信心。一开始笔者挑选的是一些最简单的高考卷,而且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翻书作答,遇到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可以促使他们自己查阅复习,也不影响整卷的回答。随着复习的推进,一方面提升难度,一方面规定闭卷作答。每周一次的频率,既实现逐步提高的目的,又不对整个复习进程产生干扰,还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以引起反感。

教师在高三复习中的作用犹如一盏指路的导航灯,也是航行路线的设计者。复习的节奏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每个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以及各自的地位,都象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决策决定了学生前进的方向和成功的可能。我们应该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經验,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把握复习的节奏,掌握好时机。

以上是笔者在当前新课程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与思考,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也还有许多。但是,因材施教将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则教学必将获得双丰收。

作者:李建良

数学和组织阶段复习论文 篇3:

浅析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摘  要: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哪些地方与教材内容还有一定差距,章节知识的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是否掌握并能够运用自如等,都需要数学教师通过复习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探究;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这就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现。那么,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去组织学生的数学知识复习,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有如下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明确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况,为数学复习打下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较好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较好促进学生数学发展,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着手研究,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力争做一位研究型的数学教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本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出发点,需要数学教师有效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较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全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哪些方面的数学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还有哪些学生没有较好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存在个性差异,等等,这些情况的了解才能让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较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复习。同时,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情况的了解,工作量有点大,但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充分掌握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所组织学生的复习活动有条不紊,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就会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也充满信心,这无形中坚定了学生的复习信念。

二、认真做好数学复习课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要精心策划复习课堂精心活动中各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复习课前的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数学教师要明确复习的目标。复习课不同于数学知识的新授课,复习的目的需要促进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梳理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链。如果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某一知识点后,复习阶段只是简单地讲以前的数学知识,这是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一个重复,该识记的重新记一遍,该练习的题,重新做一遍,这样“炒冷干饭”式的复习方式,是形式上的复习课,最大限度只能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而新课程下的数学复习课,需要数学教师认真去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该节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立足于发展学生为前提,按照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数学复习教学活动,去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2.数学教师要巧设复习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数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需要创设良好的复习情境体现出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融入数学复习情境中,巧妙引导学生进入复习,但是数学复习情境的铺设,并非是每节课或者每一个知识的复习,都需要数学教师去设置情境,要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情况去设置,否则,过多过滥设置情境反而让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混淆不清,引发学生误解。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思考该情境的设置,能否承载数学知识,让学生顺利在情境中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比如,我在组织学生复习“勾股定理”知识时,我让学生把作业本中一页纸撕下,把这张纸看着是一个长方形,折出长方形的对角线,要求学生求出这条对角线的长度,我预设的这个复习情境的结果,学生都能够解答出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这个情境沿袭了新授“勾股定理”知识的情境,此时显得多此一举,新课程倡导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于是,我重新设置“勾股定理”知识的复习情境,课前,我找来一张长方形薄木板放在教室里,让两个学生一起拿着这张薄木板从教室里门框拿出去,引发学生去思考,这一举动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如果通过计算该如何着手去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我大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存在,需要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问题,搜集起来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素材,較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3.数学教师在复习时,要将数学知识有序推进。新课程倡导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序拓展学生数学解题思路,有序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发散,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性较强的思维方式,较好地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情境中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变的因素,让学生能够达到通过现象去看实物的本质,才能较好发展学生。

三、立足于学生为根本组织学生复习。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数学教师把学生看着具有独特性、发展性、完整性的个体,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针对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讲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复习目标,充分体现出“分成目标,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原则,力争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

四、适宜选取适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检验学生复习的情况。

在复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去做,在习题的选择上,要防止对全班学生“一刀切”,不同的学生在时间上、练习题量方面等分别对待,完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优等学生“吃不了”,想着办法去啃,让差生“吃饱”,有着复习的喜悦感,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练习,获得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

总之,数学学科的复习教学,需要数学教师精心去做好准备工作,精心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督促学生认真去复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策略;《学周刊:下旬》2016年 第7期;王丽丽

[2]  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浅谈;《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 第12S期;唐秀华

[3]  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 第26期;孙建义

[4]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策略;《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 第6期;支有民

作者:唐军

上一篇:电力公司年度工作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办公室人员工作总结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