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精选3篇)
沙漠乔桑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选取待萌发的沙漠乔桑冬芽、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常规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MS+BA 1.0 mg/L+NAA 0.1 mg/L)上,约4周诱导出芽长1~2 cm;以MS+BA 0.5 mg/L+NAA 0.05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在MS+NAA 0.2 mg/L培养基上生根成苗,移栽到草炭:珍珠岩:蛭石=3:1:2的混合基质中,4周后移入大田.
作 者:石文山 李树丽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山东滨州,256624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634(21)分类号:Q943.1关键词:沙漠乔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1.1 黄芩的植物学性状
黄芩学名Radix Scutellariae,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属唇形目唇形科。中药上所称的黄芩是指它的干燥根。黄芩又名黄金条根、黄芩茶、山茶根、土金条根、条芩、枯芩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 是我国中医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它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用于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
1.2 黄芩的生长环境及分布
黄芩喜温暖, 耐高温, 耐寒, 成株地下根部能耐-30℃的低温, 植株又能耐35℃左右的高温。目前, 黄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 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 (区) 。
1.3 中药发展史
黄芩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 应用历史悠久, 需求数量较大, 是全国中药材大品种之一, 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是我国医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黄芩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需求情况
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但由于连年的无序采挖, 使野生资源的提供能力日渐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应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完成苗木繁育的快速和一致, 达到中药材繁育的快速、高效、优质的目的。我国中药材生产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种子和种苗还没有农作物那样专门的种子公司或种子供应商进行经营, 大多数是药农从其他产地和某些推销商那里购得。多数种子依赖野生采集, 加上长期重复使用, 种子质量逐渐退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和国际市场对黄芩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和黑龙江省制药工业的发展, 不少企业试图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不少外国制药企业也要求供应标准化的中药原料。
1.5 进行黄芩组织培养的必要性
黄芩繁殖幼苗一般都用扦插繁殖和分根繁殖, 速度较慢。这样很难满足黄芩种植户对黄芩幼苗的需求量。因此, 黄芩幼苗的繁殖将成为一项很具有市场潜力的新项目。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组织培养的好处有:脱毒、节省土地、生长快、效果好、产量高等。
在理论上, 黄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可以确定最佳的诱导培养基、最佳继代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 为黄芩以后的组织培养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可以缩短黄芩组织培养实验的时间, 加快实验进程, 为黄芩工厂化生产组织培养苗提供理论基础。生产实践上, 可以更加快速地培育出黄芩幼苗, 为市场需求提供保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黄芩幼苗, 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提高黄芩的品质。同时, 也可以加快黄芩幼苗工厂化生产, 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因此,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黄芩有着重要的意义。
1.6 该项研究的技术创新点
该项研究运用了当前先进的组织培养技术, 此次试验研究可使黄芩的增殖数较以前的研究提高10~20倍。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黄芩出苗的数量, 保证黄芩幼苗的市场供给量, 加快中药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殖的速度。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先进的。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培养材料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带节茎段, 幼苗长有6~7个节段为宜, 去掉两侧叶片, 作为外植体。黄芩种苗由黑龙江省北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2.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5℃左右, 光照度为1500~2000lx, 每日光照时间12h。
2.3 培养方法
外植体的消毒:先剪其带节茎段, 去掉两侧叶片, 剪成3~4cm的节段, 在自来水下冲洗1h。然后拿到无菌室里先用75%的酒精对其消毒30s, 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3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灭菌后的外植体首先用灭菌滤纸吸干, 然后放到无菌培养皿中切成1cm的小茎段, 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种1个外植体, 这样可避免外植处之间交叉感染, 是降低污染率的最好方法之一。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 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 pH值为6.0。增殖培养基为在上述培养基基础上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无根苗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NAA。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材料的诱导
外植体接种后20d左右, 叶腋内开始萌动生长, 并形成愈伤组织, 呈现质地疏松、晶亮带点绿色的状况。黄芩4周时的长势情况:①培养基配方为MS+6-BA0.2mg/L+NAA0.2mg/L, 诱导率为67%;②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 诱导率为78%;③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 诱导率为23%;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 诱导率为68%;⑤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2mg/L, 诱导率为10%;⑥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mg/L+NAA0.1mg/L, 没有变化;⑦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mg/L+NAA0.5mg/L, 诱导率为34%;⑧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mg/L+NAA0.2mg/L, 诱导率为24%。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统计得出, 在MS+6-BA0.5mg/L+NAA0.2mg/L这个激素组合下, 诱导率最高, 达到78%, 该激素水平适合黄芩的诱导。
3.2 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长到1个月左右, 表面开始出现许多绿色的芽点, 随后芽点逐渐增大。然后接种到MS+6-BA0.2mg/L+NAA0.2mg/L的培养基中, 经过20d左右的继代培养, 1个带节茎段的幼苗可产生20个左右的芽, 芽段增殖25~30倍。
3.3 生根培养
当苗高长至4~6cm, 从愈伤组织的基部切断, 转移到1/2MS+NAA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中, 经20d左右出现根。一棵苗可长出4~5条根, 根多而且苗壮、苗色绿。
4 移栽
4.1 出瓶后的管理
移栽前把生根苗直接从瓶中取出, 取苗时动作要轻, 避免根苗受伤, 取出后用清水除去根部的培养基。在高为4cm的育苗盘中装入草炭与蛭石, 比例为2∶1。栽培温度25℃左右, 湿度为80%~90%。栽培后要遮阴和保温, 确保组培苗的成活率。如无温室夏季可搭建30~50cm的小拱棚, 其上覆盖薄膜, 膜上方加遮阳网, 以防太阳暴晒。定植后1周是关键时期, 此时幼苗非常细弱, 从培养基到土壤中, 环境条件变化大, 光照、温度和湿度均与此前不同, 植株变成自养, 根系不发达, 稍不留心就可能造成死苗。这段时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防风蔽阴, 防暴晒, 保持膜内湿度, 并注意防霉, 4~5d后打开薄膜, 适量施一些营养液。经1个月左右, 见幼苗色绿、粗壮、挺拔后, 即可移栽至花盆或露地中。
4.2 露地的栽培方法
黄芩应选择土层较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沙壤土或腐殖土种植为宜。选好地块后, 要及时耕翻30cm以上, 然后将组培苗移栽至选好的露地上。
5 小结
a.在黄芩的诱导培养基中, 最佳者为MS+6-BA0.5mg/L+NAA0.2mg/L, 不仅平均分化苗数多, 而且矮壮、叶色绿。
b.在黄芩的继代培养基中, 最佳者为MS+6-BA0.2mg/L+NAA0.2mg/L, 平均增殖系数为90%, 而且苗壮、叶色绿。
c.在生根培养基的试验中, 最佳者为1/2MS+NAA0.2mg/L, 生根率高, 苗壮, 长势好, 成活率高, 易于移栽。
摘要:取黄芩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 在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NAA0.2mg/L中培养20d左右, 叶腋内开始萌动生长, 并形成愈伤组织, 呈现质地疏松、晶亮带点绿色的状况。愈伤组织长到1个月左右, 表面开始出现许多绿色的芽点, 就是以后的丛生芽,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基以MS+6-BA0.2mg/L+NAA0.2 mg/L为佳, 芽长的大且粗壮。粗壮芽转入1/2MS+NAA0.2 mg/L生根培养基中, 生根率较高。
关键词:黄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参考文献
[1]梅兴国, 汪爱顺, 杨新.Clomazone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 2002, 6 (1) :46-50.
[2]祁建军, 宋经元, 雷和田, 等.根癌农杆菌转化紫草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2002, 24 (5) :656-658.
[3]吉文亮, 秦民坚, 王峥涛, 等.紫草组织培养研究概况[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0, 19 (4) :1-6.
[4]赵寿经, 李昌禹, 臧埔, 等.影响人参发根中皂甙含量基因的定位及克隆[J].特产研究, 2001, 23 (4) :1-6.
[5]李欣, 黄璐琦, 邵爱娟, 等.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 (6) :54-58.
[6]陈震, 张丽萍, 高微微.黄芩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9 (7) :17-19.
[7]张晓明.黄芩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2 (6) :25.
[8]马林, 张玲, 李卫峰.黄山药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5) :476.
[9]李明军, 杨建伟, 张嘉宝.怀山药的茎段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4) :275-276.
[10]徐亚军, 郭华春.黄山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 :94-96.
[11]舒娈, 高山林.桔梗的组织培养[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3) :63-64.
狭叶松果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1植物名称狭叶松果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 DC.). 2材料类别种子. 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芽诱导培养基为:(1)MS+6-BA 1.0 mg・L-1(单位下同)+NAA 0.5;继代增殖培养基为:(2)MS+6-BA 1.0+NAA 0.1,(3)MS+6-BA 1.0+NAA 0.5,(4)MS+6-BA 1.0+NAA1.0;生根培养基为:(5)1/2MS+NAA 0.5.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和0.8%琼脂,除培养基(5)外,其余均添加0.1%的VB6;pH 5.8.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 h・d-1,光强30~40μmol・m-2・s-1.
作 者:马林 MA Lin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6 42(4) 分类号:Q94 关键词:【半边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推荐阅读:
大花酢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07-25
灿烂半边天教学设计09-15
留守妇女撑起“半边天”11-08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03-01
组织培养课程总结04-09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报告09-09
社会组织人才培养01-0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特点01-23
校本研修组织和管理04-13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