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精选6篇)
一、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
4、案例分析。(下载相应参考题目)名词解释
1、工作满意度:是指对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个人的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2、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些特定人群较为简单化、固定化的看法,对并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影响。
3、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将自己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和观点投身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4、相似法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似法则。
5、知觉的选择性 :即人们在感知外部事物时,不是对所有的外部事物进行反映,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选择性的信息加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社会知觉 :是指人对他人的个体属性、群体属性的主观反映。
7、代表性直觉:指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不可能高于单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这种现象称为代表性直觉。
8、易得性直觉:是指决策者常常会依据一些容易想起来事例来判断一种类别出现的频率或事件发生的概率。
9、信度: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10、效度: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11、胜任力模型:胜任能力是那些可以达成高绩效的技巧、知识、价值观,自我形象及动机等的组合。
1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3、自我管理团队:是有10-15人组成,他们承担着以前自己的上司所承担的一些责任
14、组织变革:是为了适应外部竞争或服务的需要,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改善组织运行的功能,管理者以某种方式进行的有目的的改变。简答题
1、关于人性的假设有哪些?对管理者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第一种是假设X-Y理论,第二种假设是经济人假设,第三种是社会人假设,继社会人假设之后还有很多其他学说,但是这三种假设被最多的人认可。X-Y理论,X理论认为人都是懒惰的,管理者需要不断的鞭策;Y理论认为人生来是积极向上的,管理者只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经济人假设认为员工工作完全是出于经济利益驱使,管理者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报酬就能换来员工的积极工作。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生来有很多需求,从生存需求到社会需求到精神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学说,管理者只有不断的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才能换来员工的努力工作。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社会人假设最为全面的解释了人性假设问题就是最好的,就是万能的了,在不同的企业,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经济人假设反而更为适合。所以管理者应当针对企业自身情况采取适合的措施。
2、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企业哪些方面可以使用胜任力模型?
答:目前素质模型都是针对岗位的,是由当前岗位优秀员工素质特征加未来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的要求,经过调研分析而得到素质评估,再经过分析较验,而得到的,一个好的素质模型对企业后期的招聘,培育,人才梯队建设等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目前企业在胜任力模型方面做得多的就是中高层以上和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3、简述群体凝聚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群体的价值观;第二,群体的规模;第三,群体与外部的关系;第四,群体地位的高低和进入限制;第五,个人对群体的依赖;第六,信息的沟通;第七,群体绩效考核的方法;第八,领导的要求和压力。
4、事业部制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
答:事业部制的优点:第一,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能够规划其未来发展,也能灵活的处理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迅速地做出反应;第二,有利于最高层领导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益;第三,各个事业部之间可以有适当的比较和竞争,从而达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
到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第四,各个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地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可以适当的扩大;第五,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北冰洋核算中心,容易考核各个事业部业绩,用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
事业部制的不足:第一,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全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较多,费用较高;第二,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从各事业部自身利益考试问题较多,忽视整个组织的利益,影响各个事业部之间的合作;第三,各个事业部如果过分独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比如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营销部门和品牌维护部门的重复设置等。
5、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关系与区别?
答:
1、组织变革是组织原有的稳定和平衡不能适应新形式变化的要求,需要打破原有的稳定和平衡,建立适应新形式的新的稳定和平衡,变革是破和立的结合,目的是使组织适应新形式下的竞争和发展。
2、组织变革主要涉及组织结构、任务、技术和人员管理措施及制度的变革,组织变革的原因是有些组织的动作不能适应外部竞争形势的需要,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带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组织发展则是组织自我更新和挖掘潜力的过程,和组织变革相比,紧迫性较弱,预防性较强,而且发展的重点主要是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6、组织在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消除变革的阻力?
答:组织变革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二是群体和组织。个人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担心物质和经济利益受损失2)担心学习能力,忧心失去工作保障3)固有习惯4)依赖心理。群体和组织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利益群体权利的威胁2)部门资源的限制3)直接经济利益的损失。
答:消除变革的阻力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参与、促进与支持、运用群体压力、协商、强迫。选择题
1、霍桑工厂实验所反映的关于人性的假说属于(B)
A、经济人假说 B、社会人假说 C、自我实现人假说 D、复杂人假设
2、以下不属于时间、空间知觉的是(D)
A、相似法则 B、接近法则 C、闭合法则 D、近因法则
3、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4、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兴趣广泛、外向、喜爱交际、情感丰富,但转移快的气质特征属于(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个体行为目标具有多种特性,其中,对个体行为积极性影响最突出的是(A)A、目标的效价 B、目标实现的概率 C、目标的远近D、目标的清晰度
6、当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会出现(C)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
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7、根据沟通理论,属于正式沟通渠道的是(D)
A、小道消息 B、社交场合 C、食堂的午餐 D、员工会议
8、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本质区别在于(D)
A、地位的区别 B、行为方式的区别 C、自身特质的区别 D、达到目标凭借的手段和方法
9、领导艺术是(B)
A、主观存在的
B、客观存在的 C、先天存在的 D、一种经验形态
10、领导科学同领导艺术相比表现为(A)A、模式化的知识
B、非模式化的技能 C、科学性的知识 D、经验性的知识
11、以下理论属于领导者权变理论的是(C)
A、管理方格理论 B、CPM理论
C、生命周期理论 D、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适应环境的新型组织结构,其中能最方便地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结构是(B)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网络型
13、从组织变革的角度来看,BPR属于(A)层面的变革 A、组织结构
B、技术 C、任务 D、人员
14、组织变革与发展最决定性的原因是(A)
A、内部动因
B、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动因 C、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D、市场变化的影响
15、在组织变化趋势方面,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D)模式
A、扁平化 B、柔性化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意向
2、马斯洛
3、姿态
4、价值观
5、坚持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目标效价
9、管理
二、单项选择
1、B2、D3、B
4、C5、C6、D7、D8、D
9、C10、C
11、B
12、C13、C
14、B15、A
三、多项选择
1、ABC
2、ACD
3、BCDE
4、ABCD
5、ACDE
6、ABCDE
7、ABE
8、ABCE 9ABCD10、ABDE
四、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五、简答
1、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存在一个大家都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望
(2)人们能够抛弃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和纵向的界限,公开地进行交流,而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人们能牺牲个人和部门的利益而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
2、使用权利的政治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联盟,建立联盟意味着花时间同其他管理者说话,说服他们支持你的观点.(2)扩充网络,其方法是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3)控制决策前提,控制决策前提是指限制决策界限.一个手段是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4)加强法定权和专长权.管理者在具有公认的法定权和专长权的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5)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
(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
4、组织变革的起因。
(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
(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
六、论述
1、主要观点: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赫西和布兰查德
发展的一种流传较广的领导行为的情景理论。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不仅考虑领导的风格,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了与弗德勒相同的分类,既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但不同的是,他们又进一步考虑了这两者分别为高或低的情况,得出了四种特定的领导行为:命令(高工作——低关系)、说服(高工作——高关系)、参与(低工作——高关系)、授权(低工作——低关系)
赫西和布兰查德又引入了下属的成熟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人们有意愿和能力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程度。他们将下属的成熟度划分为四个等级:R1人们不能也不愿意负责去干某事。R2人们不能但愿意承担必要的工作任务。R3人们能够但不愿意听从领导的指示。R4人们既能胜任也愿意完成对他们要求的任务。
结论:
低工作行为(单向沟通)高
成熟度
2、主要论点: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总体体系
2、非正式组织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
3、非正式组织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体
4、非正式组织具有为管理人员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作用
5、非正式组织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6、非正式组织还具有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使管理人员在计划与行动方面更加
谨慎。
(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正式组织维护团体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功能,使非正式组织具有一种使团体过分维护现有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采取僵化态度的倾向。
2、随着非正式组织提供社会满意功能而来的角色冲突问题。
3、正式组织沟通功能往往造成谣言的流传。
4、正式组织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促使雇员服从组织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力常常干预组织成员的行为。
(三)、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
1、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2、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3、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时,要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4、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
5、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6、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一、填空
1、情感 2霍桑
3、姿态
4、价值观
5、合作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期望值
9、管理
二、单项选择
1、D2、C3、C4、D5、C6、B
7、C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B
15、A
三、多项选择
1、ABCDE
2、ABCD
3、ABC
4、ACD
5、BCDE
6、ABCD
7、ABE
8、ABCE
9、ABCD10、ABDE
四、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五、简答
1、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正式组织的权利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非上级的授予,其权利的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2)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3)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他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巨大.(4)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5)非正式组织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成员的约束力更大.2、冒险转移的原因有:
(1)责任分摊的假设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4)效用改变的假设
(5)“文化放大”假设
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
(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
4、组织变革的起因。
(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
(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
六、论述
1、主要观点: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1、浪费时间。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2、主要观点
(一)、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群体。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与目标,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2)外部的威胁。这种群体成员不得不团结一致与外界抗争。若竞争不适度也可能导致内聚力下降。
(3)群体规模。一般讲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况且群体越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异质也增多。
(4)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制度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
(5)班组的组合。一般讲,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 基础的班组比随机组成的班组有更高的工作满意感。
(6)与外界的隔离。这种群体成员容易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
(7)群体的绩效。群体的成功使群体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更易团结一致实现群体目标。
(8)领导作风。民主气氛下,可增强凝聚力。
(三)凝聚力的作用
1.答案要点: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刘·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2.答案要点: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3.答案要点: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4.答案要点:
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
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B 3.C 4.C 5.B
6.A 7.B 8.C 9.A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ABCE 2.AC 3.ABC 4.ACE 5.ABC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错者不得分;如需改正的题,判断正确得1分,将错误改正后再得2分,
每小题3分,共9分)
1.答案:错,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2.答案:错,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抑郁质。
3.答案:错,组织既是群体的总称,也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7分,共28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
1.答案要点: .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2.答案要点: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其应用在管理方面时,应注意两点:
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职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尤其注意强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仅是一般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
不都是严格地按其顺序由低到高地发展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3.答案要点: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①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
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②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③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4.答案要点:
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
①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应性
②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
③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 .
④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
六、论述题(15分,理论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并在答出要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 适当解释和说明后,可得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试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
(一)从领导者自身人手
1.明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1)要求领导者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一致。
(2)要求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要一致,即实行统一指挥o
(3)要求领导者加强直接管理。
(4)要求领导者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
(5)要求领导者掌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o
(6)要求领导者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法‘
2.加强领导班子(集团)结构建设,全面地提高领导班子(集团)的整体效能。
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领导班子结构配备是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理化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梯形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叠加的智能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
3.科学地运用领导艺术
现代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求组织的领导者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作,而且还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行使领导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它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有创造性的领导技能。领导艺术有随机性、经验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包括:
待人艺术;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等。
4.不断提高领导者(领导班子)的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水平是影响领导活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领导
队伍的现实状况,尽快地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水平,是整个领导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它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
(二)从被领导者人手领导者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地提高被领导者的素质,使他们不断地从不成熟到成熟。同时,领导者还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个性、能力、经验、知识、价值观、对自主的要求、职业倾向、期望和士气等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和不同的领导方式来调动被领导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环境人手
不断地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七、案例分析(12分,要求答出题中指定的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对理论依据正确,问题分析清楚者,可给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要点:
麦克利兰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是一种现实主义者。北京雪
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实例告诉我们,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从他“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的观点可以求证。另外,公司为他创造了高成就的机会,小苗在他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同时,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说要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来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国公司在激励问题上的普遍做法。雪莲公司领导人不仅考虑了成就激励,还考虑在人们做出成就以后,能够及时地给予物质鼓励。当然,在对人的激励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探讨到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名词解释
知觉、社会知觉、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激励、年薪制、股票期权制、非正式群体、从众行为、沟通、领导、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的公民行为
第一章
科学管理原理、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第二章人性假设的发展(五种)
第三章
知觉的基本特征(理解)、影响知觉的因素、人际知觉的偏见、归因理论
第四章
个性的特征、气质的类型、理论及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性格、能力理论及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
价值观的类型(理解)。态度的含义及其内容、态度改变理论、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第六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
第七章群体行为分析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效团队的特征、沟通的渠道和类型、群体沟通网络的类型、PAC分析法
第八章领导行为分析
领导者的权力类型、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
(1)对人知觉。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这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有足够的某种社会知觉,另一方面借助于思维的作用,分析出知觉之间的因果关系。
10、态度的特征有哪些?
(1)态度的社会性。这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2)态度的针对性。这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3)态度的协调性。这是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4)态度的稳定性。这是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情感起着突出的作用。(5)态度的两极性。这是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如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等。(6)态度的间接性。这是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11、领导作为动态过程有哪些特点?
(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导者通过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实现领导。(2)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领导实际上是一种“投入”,而它的“产出”却表现为他人的行为。领导效率的评定主要看被领导者行为的效率。(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领导过程实际上是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在对下属施加影响的同时受到下属的影响。领导者的正确领导行为往往引起下属的积极反应。
12、一个人的压力体验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知觉。人的知觉不同,所体验的压力也不同。(2)经历。一个人经历的压力的多少往往影响其对压力的体验。过去的成败经历都会影响其对当前压力的体验。(3)压力和工作绩效。合适的压力水平会导致工作绩效的优化。太大或太小的压力均可能导致低的工作绩效(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在场,有助于增强个人信心,有效地处理压力,反之,降低对付压力的能力。
13、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14、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这种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一般讲,积极的工作1 1
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15、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如下:(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2)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16、简述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与竞争不同。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17、联系实际谈谈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群体内聚力?
1、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群体。
2、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与目标,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2)外部的威胁。这种群体成员不得不团结一致与外界抗争。若竞争不适度也可能导致内聚力下降。(3)群体规模。一般讲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况且群体越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异质也增多。
(4)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制度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5)班组的组合。一般讲,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 基础的班组比随机组成的班组有更高的工作满意感。(6)与外界的隔离。这种群体成员容易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7)群体的绩效。群体的成功使群体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更易团结一致实现群体目标。
3、联系所在单位工作群体的实际,谈谈提高内聚力的体会。
18、论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19、案例分析题1
某市场火车票售票处,一位女售票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窗外正排着长长的购票队伍。她在接待两位外地男旅客,向他们介绍车次,因而放慢了售票的速度。后面一位女旅客等得不耐烦了,就挤到售票口训斥这位女售票员:“你是在售票还是在谈情说爱?”后面的旅客也不分清红皂白地轰起来了。面对这种情景,这位女售票员不是针锋相对,也不是反唇相讥,而是谦和地说:“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接着她还简要地向这位旅客解释了放慢售票速度的原因。这一说,女旅客平心静气地回到自己的列位上,售票工作又正常地进行了。
问题:
1、这个案例涉及什么理论?并简要地阐述这个理论。
2、这位女售票员为什么能顺利地处理这一场口角。
答:
1、这个案例涉及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每个人在沟通中往往处于一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以权威与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责骂和其他专制作用。“儿童自我状态”以冲动、好奇为特征。“成人自我状态”以客观理智为特征。上述三种心理状态,汇合为人的性格,而且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在每一个人身上,这三种自我心理状态的比重并不相同,因而沟通行为的效果也不一样。
2、这位女售票员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处理这场口角,是由于她以“成人自我状态”与别人,即与顾客沟通。她将局面扭转到成人-成人的模式中,即注意事实根据和理智的分析,总代表地、合乎逻辑地分析顾客不满、指责的情况,心平气和地与顾客进行沟通,从而取得了顾客的谅解。
案例分析题
2王明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上班头两年,小王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已经是推销员中的姣姣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王,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王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问题:1.小王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
2.小王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答:1.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王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王产生不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
2.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据此可以判断小王算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因为他能承担起自己的推销工作,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满足其高成就需要。但由于得不到上级更好的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以他决定不在这家公司干了,而去寻找能满足其高成就需要的工作。
20、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21、管理是协调、控制和指挥共同劳动的人们,为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的过程。
22、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3、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5、在群体的类型中,对于发展新思想和新产品,开放群体更有效。
26、认知心理学派的激励理论都认为了解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对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预测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
27、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于1963年前后提出公平理论。
28、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29、按照强化理论,只要控制行为的后果就可达到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的目的。
30、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在组织变革中,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
31、组织文化追求的是一种组织的整体优势和组织成员的良好的集体感受。
3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33、组织变量是由结构变量与因果变量这两个变量组成的。
34、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与结构除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方法外,还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组织行为与管理。
35、以媒介划分,信息沟通可以分为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垂直沟通
36、塔克曼认为,群体发展要经过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正常化阶段、发挥作为阶段。
37、群体决策方式的研究指出,群体决策的完全一致原则具有如下特点:解决复杂问题的质量好、解决简单问题的质量好、可接受性好、所需时间很多。
38、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一般包括:领导素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39、个人对本人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除了挑选职业外,一般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挑选组织、挑选工作岗位。
40、领导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团体决策原则、时效原则。
41、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特征除了神经过程的强度外,还有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42、信息沟通的障碍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发讯者的问题、受讯者的问题、沟通通道的问题。
1.第2题
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答案:D 标准答案:D
2.第4题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性效应 答案:B 标准答案:B
3.第6题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答案:B 标准答案:B
4.第9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A.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答案:A 标准答案:A
5.第14题
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答案:C 标准答案:C
6.第16题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为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答案:C 标准答案:C
7.第21题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答案:A 标准答案:A
8.第30题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答案:A 标准答案:A
9.第35题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答案:A 标准答案:A
10.第36题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答案:B 标准答案:B
11.第37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答案:A 标准答案:A
12.第41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答案:B 标准答案:B
13.第42题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答案:A 标准答案:A
14.第43题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答案:B 标准答案:B
15.第1题
()指个体对他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A.知觉 B.印象 C.观念 D.社会知觉 答案:D 标准答案:D 16.第7题
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A.人机关系 B.人际关系 C.思想教育 D.官员选拔 E.行为预测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17.第8题
当知觉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就叫做()。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投射 D.首因效应 答案:A 标准答案:A
18.第10题
领导是个体运用()影响其他人自愿努力去完成群体或组目标的过程。A.强迫手段 B.非强迫手段 C.显性手段 D.隐性手段 答案:B 标准答案:B
19.第15题
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20.第17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A.分工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21.第22题
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A.理性型
B.政治型和审美型 C.社会型 D.宗教型 E.经济性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22.第23题
社会中的每个人或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A.群体关系 B.社会互动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B,C 标准答案:B|C
23.第25题
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答案:A,B,C,E 标准答案:A|B|C|E
24.第26题
从众是指在从众规范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从而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A.态度 B.行为 C.形象 D.言论 答案:B 标准答案:B
25.第29题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 E.生物学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26.第31题
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A.思想政治工作 B.奖励 C.积极强化
D.工作内容丰富化 E.职工参加管理 答案:A,B,D,E 标准答案:A|B|D|E
27.第38题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28.第44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弗罗姆的期望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答案:B,D 标准答案:B|D
29.第13题
组织结构的()表现为稳定和变革的统一。答案:柔性化 标准答案:柔性化
30.第20题
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答案:组织外部、组织内部、个人因素 标准答案:组织外部、组织内部、个人因素
31.第33题
()又称成长理论。答案:ERG理论 标准答案:ERG理论
32.第34题 组织设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组织内部()。答案: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标准答案: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3.第5题 双因素理论
答案: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1分)。他认为有些出自工作本身的因素,可以构成对职工的很大强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而有些来自工作环境打印素有缺陷或不具备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指挥消除不满而不能再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34.第11题 成就需要理论
答案: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1分)。1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三种:成就需要、友情需要和权力需要(2分);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而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2分)。
35.第12题 个性
答案: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6.第27题 挫折理论
答案:挫折理论研究行为和目标之间的行为变化的规律,也叫做需要的不满足理论(2分)。它是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就是受到挫折时,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3分)。
37.第32题 激励因素
答案: 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38.第39题 气质
答案: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39.第3题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0.第18题
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空间的设计、当事人的信度及权力、当事人的价值观及参照视角、行话、过滤、选择性知觉、语言及情绪(以上各点各1分)。沟通技能(具体解释,3分)。
41.第19题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第24题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时,可以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时都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创造出新的仪式和物质象征,作为组织新价值观体系的载体;(2)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成为新文化的典范;(3)提拔、支持那些拥护新价值观的组织成员;(4)通过所有组织成员的参与,创造出统一的组织舆论;(5)用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代替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组织文化通常历经多年而形成,并根植于组织成员所坚信的深层价值观中,这意味着变革组织文化会威胁到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管理者在重塑组织文化时,不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必须取得组织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就有可能引起组织动荡。
43.第28题
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团队规模、团队成员能力、角色互补、对目标的认同、管理者协调、责任心、公平的绩效评估、相互信任。(各1分,叙述完整1分)
44.第40题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它有及什么特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推荐阅读: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06-25
《组织行为学》第一次作业答案09-27
组织行为学考点总结06-07
组织行为学的案例06-20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07-13
组织行为学湖南大学05-26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06-18
对组织行为学的感受07-12
组织行为学第2次作业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