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儒家教育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形成了“五要素法”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在个人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该模式应用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篇: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礼仪教育的现状与教育途径

摘 要:近年来不断曝光“虐童事件” 折射出的“幼教之殇”, 实质是师德的缺失。礼仪是立身之本,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礼仪教育则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深化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礼仪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改项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职业道德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GJJG28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介于本科学前教育和中等幼儿教育的中间层次,培养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幼儿教师,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之才。幼教职业也被誉为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是园丁,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虐童事件”:扯耳朵、粘嘴巴、扇耳光、幼儿人肉坐垫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幼教的形象,社会反响相當强烈。“虐童事件”折射出的“幼教之殇”,实质是师德的缺失。

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是“师德”, 师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职业道德品质,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标志,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礼仪教育更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困境。由于学生生源复杂,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周围环境、教养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学生礼仪素质参差不齐,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

教师在礼仪培养方面存在缺位。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无论在自身仪表,还是精神状态方面,没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现任礼仪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其他相近学科教师转行过来的。

学校对礼仪教育简化、淡化甚至被忽视。即便开设了礼仪课,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无论在内容、数量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礼仪教育中还存在教学形式简单,学生受教育途径狭窄的问题。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礼仪教学仅是“吃穿坐立走”的礼仪规范。除了在课堂上系统的接触礼仪教育,学生们大多会选择在网络上自学一些感兴趣的礼仪文字或影像资料,但主动学习礼仪知识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学校的礼仪讲座也是学生们接受礼仪教育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场次、场地、学生自身认识等原因,起不到明显效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现阶段的礼仪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系统学习规范训练的最佳方法,对学前专业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礼仪教育与职业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职业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二)加快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施礼仪教育中,教师展现出的良好礼仪风范,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学校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划拨专门经费,创造条件让礼仪教师接受定期的培训、进修,不定期的参观考察,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有计划安排礼仪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礼仪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高质量的教学夯实基础。

(三)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知行合一

礼仪教学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这个特点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应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职业道德教育为一体,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做中学”,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艺术。

礼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上课发言先举手、课堂谈吐举止文明,对照镜子、玩手机、零食进课堂等不文明行为“零容忍”,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礼仪教学必须与修身、立德、养性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以礼仪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提高礼仪修养要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个体既要作为礼仪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又要成为整个礼仪教育过程的参与者。我校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院举办《国学与先进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以来,举办国学讲座400多场,听课学生达到6万人次,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拓宽知识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人格,指导人生之路,励志成才报国”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触及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

2、举办大学生逐梦行动“君子风度淑女形象”大赛,大赛的主题是“培养君子风度,塑造淑女形象;练就应用技能,助力健康成长;德才成就未来,奠基中国梦想”,彰显了学院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实现个人的梦想,并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而助力。

3、为了增强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思想意识,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规划精彩人生 铸造锦绣前程”为主题,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助推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的自我规划、走向职场、实现幸福人生目标,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素质、礼仪修养水平,促进了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4、强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引领、育人、凝聚功能,多部门、多渠道组织系列活动,把礼仪教育從课堂扩展校园、社会。有效、有序的展开立体化、多样化的课外文化活动,利用有历史纪念价值的传统节日,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贴进大学生的实际,走进大学生的心间,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学礼,无以立”。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深化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坚持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会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欧阳静.大学生礼仪教育手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2] 周悦娜.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高校礼仪教育途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

[3] 徐秋梅.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礼仪修养提升的路径选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赵洁

第二篇: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

[关键词] 高校;职业道德;教育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一个十分贫弱的境地。除部分学校的医学专业保持着较好的

职业道德教育外,有职业道德教育传统的师范专业出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倾向;而在其他专业的职业道

德教育则呈“荒漠化”状态。针对这种极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学校可采取开设出多种职业道德必修课,和

丰富多彩的与职业相关的人文教育选修课等措施。

[

作者:肖 平 张国仲

第三篇:儒家教育模式及其对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摘 要】儒家教育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形成了“五要素法”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在个人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该模式应用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儒家教育模式;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启示

中国的学校教育始于夏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孟子·滕文公上》曰:“设为痒序学校以教之。痒序,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序”和“校”都是夏代的学校。商代的教育比夏代发达,商代的教育已经呈现出学制的萌芽,学制包含的因素有:教與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活动,教学场所。西周的学校教育集前代之大成,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学在官府”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学校的教师由官吏兼任。到了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孔子创办的儒家私学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私学是相对官学而言的,是由私人收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孔子私学实行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冲破了西周早期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使贫寒的平民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孔门后学孟子授业于子思门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一生以聚徒讲学为主和以儒道游于诸侯为主。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私学基本被禁止了。到了汉代,惠帝除挟书律,武帝“独尊儒术”,儒学被置于官学的地位,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太学建立,标志着第一个具有儒学教育性质的官学形式正式创立。从武帝设立太学建立开始一直到清末,儒家的教育模式都是私学与官学两种形式并行发展,在发展中先后出现过太学、国子学、学、校、痒、序、四门学、州学、府学、县学、庙学、儒学、四氏学、官办书院等官学形式。私学有“书舍”“学舍”“家学”“私人书院”“社学”“义学”“私塾”等办学形式。教学内容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到了清末,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教育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儒家教育逐渐走向了衰落期。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孟子的教学思想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有提倡早教、不简之教、谦虚勤学、广问博闻等。王阳明有知行合一。石介教育思想有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王筠有:寓教于乐,读书教学要“多”“熟”“解”。儒家“五要素法”办学条件包含的内容有: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经费、教学场所。

一、儒家教育模式对企业开展职业道德工作的启示

儒家教育模式对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有着重要启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儒家“五要素法”办学规律对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办学方面的启示;儒家“五要素法”办学规律是儒家办学的成功之处,通过对儒家办学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儒家在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所需要的办学条件,这些办学条件可以为企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成熟的参考方案。二是儒家“二十达德”道德观对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如何出色地履行岗位职责的启示。通过对儒家教育内容分析,可以得出儒家德育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儒家二十达德,因为儒家“二十达德”是历代儒家教育者的积累和总结,是儒家德育教育的精华部分,所以这些德育思想可以直接成为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三是儒家思想对现代人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的启示。孔子的“知者乐,仁者寿。”“德不孤,必有邻。”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穷则独善其身,迖则兼善天下。”王阳明的“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等心理自我疏导方法对人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卫生有较好的效果。四是儒家辩证思维模式对现代人换位思考思维培养的启示。《吕氏春秋》载:“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这个故事也就是告诉人们,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不让光想着给自己增光添彩,也要换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争取做到双赢互利,这样才是人们都希望见到的场景。

二、企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建设方案

1.“儒家书院制”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为改变过去企业在对职工道德教育时使用的临时性、片面化的教育方式,使职工能够接受完整、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本方案采用了现代高等教育办学所采用的“十二要素法”办学理念,按照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对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进行了一个整体性的设计,建立了“儒家书院制”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为使“儒家书院制”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能够适应现代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本方案使用了拆分法对传统的儒家教育模式进行了解构,便于人们对儒家教育模式构造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也便于企业对该方案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又利用比较对照法构造起能够被现代企业直接使用的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基本思路及构想见图1。

2.保障措施。

(1)提高职工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的措施。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儒家教育模式中缺少教学效果的保障机制这一环节,但是根据目前我国企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遇到了职工参与性不强的现状,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对于企业开展此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种需求,课题组提出了两点保障措施:一是按照学历教育的思路,对参与培训并顺利结业的学员要发给与职务、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学习证书。二是建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学习奖惩机制,对在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在学习中表现差的学员要予以及时的惩戒,以此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2)按照儒家教育思想,构建“一主多辅”实用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本课题为提高企业职工对“儒家书院”的认同感,按照以讲授《儒家德育》为主、以讲授《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心理学》《法律常识》等课程为辅的思路,构建起了适合目前企业职工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使进入“儒家学院”学习的学员能够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以便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建立职工重复学习制。

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职工职业道德量化考核积分制,对于那些已经从“儒家书院”结业的职工,如果在平时工作中因违反职业道德考核标准而达到一定分数,就需要重新回到“儒家书院”重新学习,再次取得结业证书。

总之,儒家教育模式由于其在个人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所以对企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简介:刘勇波,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儒家文化。

作者:刘勇波 刘伟 洪芳

第四篇:浅谈高职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企业专门性适应性人才。在当前的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片面注重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却少之又少。然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会计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必须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改革

[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壮大,高职院校为其所在地的中小企业培养了大批量的专业技能人才。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普遍性、适用范围广的专业,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的课程之一。我们承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填补了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不足,培养了一批专业技能过硬会计专门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纵览十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恰恰是这些被我们看作是企业财务保障中流砥柱的专门人才,他们的会计犯罪、会计违规行为频率却十分高。深究其原因,高职教育中没有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做好引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维护好企业的财会计工作环境,保证正常的财务运转,我们必须重视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除了重视传统的会計专业技能的教育之外,我们必须重视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接触会计之初便使其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高职会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贯穿学生的学业始终,为其成为正直的会计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为主,不重视甚至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以我所任教的学校为例,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里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并没有涉及完整的一门与“会计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只是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章节涉及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育,这与合格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种重视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固然会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对会计工作得心应手,但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岗位的工作都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种种的利益诱惑,仅仅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学生接触会计之初就应该树立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正直诚实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空泛

高职院校除了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开设较少之外,也存在着缺乏考核方面的缺陷。首先,除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讲解之外,核心专业课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一带而过。在具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如怎样培育学生的会计职业操守、怎样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等,鲜有教师去思考和探究。另外,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方面,大部分学校无法将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量化、与学生成绩挂钩,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形成足够重视,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流于形式。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改进办法

(一)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地位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高职会计教育的显著位置,首先要明确会计职业道德应该贯穿于会计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将会计职业特点要求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贯穿于全阶段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忘提醒自己坚守会计操守、遵守法律法规。例如,在财务会计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不做假账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在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将开源节流、讲求效益、保守秘密的基本会计素养贯穿课程始终,在税法和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法律的严肃观,法律条款解释清晰准确、不留模糊界限,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二)加快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教师要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进行重点教学,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教育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立德树人。此外,学校还应当考虑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列入学生的学业考核体系中。从学生入学之初为其建立会计职业道德档案卡,追踪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表现、会计素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中,全部增加与会计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列入考评档案卡中,如针对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一律给予严肃处罚,同时计入会计职业道德档案卡中,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在平时的学生活动中组织模拟无人考场活动,考试前每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等,培养学生坚持准则、诚信公平等方面的意识。

三、结论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跟当前时机、当地的会计环境结合起来,实施正确引导。通过贯穿学业始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感化会计人员,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时能够坚守准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结合实际会计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职业道德的影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赵艳.浅议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J].新西部,2014(36).

编辑 武生智

作者:李博颖

第五篇:高校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法律职业道德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法学院系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法学教育中必须注重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性,要求高校以多路径来保障教育成效。

[关键词]高校 法学教育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孟卿(1979- ),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党校社会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研究;于禄娟(1976- ),女,河北顺平人,保定学院政法系,讲师,主要从事法理学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0)

[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法学院系在法学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教育成效甚微。高校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高度重视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含义,笔者赞同应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包括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职业者个体的道德品性两个层面。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其有序进行需要职业者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和规范,即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它从内部维护着法律职业的良好地位与尊严,具有客观性与社会性。法律职业者个体的道德品性是法律职业者个体在法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观念情操和品质境界。它体现了职业者个体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品性,具有个体性与选择性。总体而言,法律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要求法律职业者要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包括:探求真理,维护崇高的、正义的理想;崇尚和坚守法律至上的信念;恪守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个人品性。

二、加强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法律职业道德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必要素质。我国著名法学家孙晓楼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其《法律教育》中这样写道: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①“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②孙晓楼先生用精简的语言表达了如下观点: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必要素质,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志。法律职业者所承载的特殊的职业功能,使法律职业道德成为与知识、技能和法律思维方式同等重要的法律职业维护条件。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养成是成为一名合格法律职业者的重要“必修课程”。这就要求高校法学教育在培养法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品德修养放在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予以高度重视。

2.高校教育是培养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较为漫长的过程。作为一种养成教育,专门而系统的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道德养成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和条件。同时,大学阶段,青年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可塑性极大,这就为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高校教育是培养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都十分注重高校对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成为法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在美国,学界普遍认同:大学是法律人的养成阶段(其中包括法律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法律职业道德必须从大学法学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是我国培养法律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教育仍然有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且社会道德的塑造与维护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因此,高校必须肩负起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为国家培养技能和素养双合格的法律人才。

3.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欠缺及其弊端不容忽视。当今中国法学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法学教学中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法律价值、目的等问题的探讨缺乏适度引导;法学教学中不注重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如法律职业道德课程设置比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高校才开设该课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师资不配套,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现有师资缺乏法律职业者道德培养意识,只专注于法律专业知识的简单灌输;教育中缺乏专门的可参照的法律职业道德标准;教学中仅停留在“填鸭式”的旧有教学方式上,很少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法律判断等。这些问题带来了诸多弊端:如当接受此教育模式的法学专业学生成为一名执法者时,致使执法者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实中大量司法不独立现象;执法者缺乏应有的法律职业道德;执法者缺乏独立司法的意识和能力等。这些弊端,正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

4.法律职业道德对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引领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的主导力量,其法治实践及其展现的职业道德则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与进程。由于法治历史传统的缺失和现实中的执法与司法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在我国公民中远未树立。一个没有法律信仰的国家,可以想象其法治化的进程是何等艰难。因此,高校法学院系作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加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为国家输送合格的法律职业者,进而为培养社会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化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高校法学专业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探索

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当前,高校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加强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极其重要,同时,在法学教育中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1.重新定位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在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中较为注重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或是缺失,或是流于形式。以往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首要的是要对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当具备三大基本素养:一是法律学问,二是社会常识,三是法律道德。高校法学院系的教育任务应与之相适应,即传授专业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融汇社会常识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培养。高校法学院系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緊紧围绕着这样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法治完善的西方社会,其高等法学教育的实践表明:诸如司法伦理、律师伦理等有关法律职业道德训导课程均被列为法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而在我国,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远远滞后于法学教育的发展,更加遗憾的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没有包含在国家确立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内。因此,对国家来说,要重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该课程确立为法学核心课程,并规范课程内容,组织编写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教材;对高校来说,要端正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尽快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法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提升学生的法律道德认知水平,这是实现有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措施。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教育成效的基本保障是教学方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且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内容。这种独特性要求其必须通过两个阶段才能实现:第一阶段是法律职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阶段,这个阶段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第二阶段是职业道德人格的养成阶段,这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学方法最特殊的阶段,仅有的知识传授很难达到法律职业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多数法学院系都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教育成效甚微,基本上流于形式。究其症结,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重要根源。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成效,成为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与难点。

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介绍或提出了许多鲜见的看法,值得我们在法学教育中借鉴。一是讲授法。主要用于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传授,达到提高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认知的作用。二是法律诊所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始于美国,是西方国家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较为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经验。法律诊所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其核心机制是给学生提供实战机会来训练法律技能的同时,进行道德感情的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并内化和提升为职业信念和道德品质。如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法律职场中,一方面使学生亲身体验法律活动中各种角色的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尝试解决法律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从中领悟实践中道德规则的细微体现。再如,当一名学生为那些需要法律服务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及法律服务时,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形式还可以促使学生寻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共同体意识和不同职业者之间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教学方式抓住了法律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教学成效显著。其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是辅助以其他教学方法,诸如案例分析法、渗透法、交流法等。总之,法律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在互动教学中,在实践体验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把一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融入法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职业道德养成的基础。法律不是冷酷无情的条条框框的简单规制,而是处处蕴含着非常温情的具体伦理问题。例如,民法中的很多知识体现着诚实信用、公平、平等等理念;而刑法中规定的任何一个犯罪行为,都是应当受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把一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融入法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法学专业教育全过程中,这是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

4.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师资是一个重要保障因素。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既要有法学专业知识,还要有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其本身有着高尚的人格与道德素养。可以说,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教育者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实践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是非常薄弱的。相当多的法学院系没有专业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更多的是由诸如法学业、政治学、伦理学等教师兼任。因此,师资建设成为加强法学专业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环。

高校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法律职业道德高尚的执法者,能具备独立司法的意识和能力,能始终在司法活动中保持公平公正,最终推动法治建设的进步。法学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新路径,提升法律后备人才隊伍的质量,为学生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注释]

①②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13,164.

作者:孟卿 于禄娟

上一篇:中国社会问题论文下一篇:中西酒文化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