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篇1

职业道德包含了从业者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要素。良好的职业道德则表现为从业者优秀的敬业精神、精湛的业务水平、科学的社会态度等。而公务员由于其地位和作用以及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要模范遵守一般群众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还必须践行与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密切相关的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作为一名公务员,对公务员队伍的职责应有所了解和认知,培养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操守,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公务员队伍,履行肩负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提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为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公务员被人民赋予国家权力。有些公务员权力被授予之后,利用本该为人民谋福利的权力来来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私人产品或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不负责任,乱搞政绩工程,欺下瞒上。服务意识的淡化,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是公务员职业道德问

题中最具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公务员的腐败和道德失范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治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单项工作,而是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并使之协调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好的效果。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是是防治腐败,促成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腐败现象在全国各地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望,对此,我们不仅要以法控权,强化吏治,而且应该从治本做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一切腐败行为都说明腐败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对良心的背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则徒具有名。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防治腐败的第一道线。

二、如何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

(一)加强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

在我国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公务员理论的建设和思想的建设。从理论上确立一种既具有

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也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的行政道德文化,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为推动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公务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赖于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新方法,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政治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公务员的法律教育。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教育,不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务员价值观,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务员培训体系。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严密的理论培训,使公务员队伍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公务人员正确的行政行为,不仅要靠法律规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道德觉悟,特别是正确的行政道德和规范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善恶的标准。现在有些公务员,虽然没有犯什么违反法律的错误,但是对待工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对群众只是图应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使得公务员在日常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时在道德上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所以,必须重视行政道德规范建设,各级政府对公务人员的各个职位均应制订切实可行,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行为道德规范,为公务人员提供科学的行为标准,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教育、宣传、感化等手段使其掌握和运用这些标准。

(三)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治理行政道德缺失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的行为。为了构建公务员职业道德,必须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确保民众利益表达的畅通无阻,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误解影响对政府的信任。当公众和公务员缺乏基本的信任,就容易导致关系紊乱,滋生腐败,侵蚀公务员的道德信仰。这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做到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当前,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四)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需要大力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思想意识是物质条件的反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不断陶冶与修炼道德情操,提高道德修养。首先,提供良好的环境供公务员可以继续进修学习。例如有些行政部门,每年都会有组织一些培训课程,通过组织公务员学习,提升公务员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培养公务员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向优秀的先进工作者学习的过程中吸取经验。

(五)健全制度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总的来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严格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制度。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二要严格公务员的守纪、问责制度。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整治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事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就要加强对公务员的问责制度。真正的问责制度,应贯彻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贯彻于平日和非常时期。三要严格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淘汰制度。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进一步探索完善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加在“治庸”力度,力倡勤政,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正常退出机制。要调整不称职、末位淘汰制度的运行和实践,增强公务员的忧患意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它的推进将给所有公务员一种压力感,令那些工作不求上进,混进机关过日子捧着“铁饭碗”的人随时有被清退出公务员队伍的可能。这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一项得力措施。

公务员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在管理公共事务中代表着

政府形象,有着特殊的导向作用。公务员所展示的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更是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群众,他们因为各种生产经营中问题向政府寻求帮助。在这个岗位上,不仅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群众问题,也要依据职业道德将问题都处理好,这样才对得起肩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为指导下,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得到应有的提升和发展。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篇2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失真, 弄虚作假的情况严重。

会计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近年来,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银广夏、蓝田股份、郑白文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 这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 像一枚枚重磅炸弹, 暴露出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的问题。国际上美国爆发的“安然事件”以及后来的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 都引发了一切严重的会计信任危机, 会计行业的信誉受到严重损害,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会计的诚信有关系。导致这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原因很多, 但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主动或被动地参与造假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会计人员缺乏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会计人员要具有认真踏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敢于坚持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 熟悉财务操作规程和依法办事, 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 敢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认真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但从有关方面的会计职业道德调查中看到, 存在很多违法操作的现象, 使会计信息不真实, 相当多数量的会计人员不能熟悉财会和经济法规, 从而导致违法违纪操作,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会计人员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会计人员也是单位的职工, 与单位领导之间属于上下级从属关系, 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在单位领导直接授意下, 就放弃了实事求是, 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反映经济业务, 不能依法开展会计核算, 对违规违纪行为不加以抵制, 为了利益的关系反而配合领导弄虚作假, 所以不少会计人员很难做到恪守职业道德。

3.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会计人员要敬业,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会计工作,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配比性原则, 经常认为操纵单位的利润和业绩情况;不重视明晰原则, 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在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不重视谨慎性原则,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持续经营的长远利益, 形成“寅吃卯粮”的长期潜亏局面, 造成单位资产不实;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 不求上进, 不钻研会计业务, 从事一些与会计工作无关的事情, 在业务上似懂非懂、似通非通, 道德操守不够, 业务水平不精, 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 完全丧失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水准。

4. 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要忠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 不与当事人合伙掩盖和篡改事实真相, 不出具不实和不当的会计报告。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只“对下不对上”, 对单位重大的经济事项和单位负责人的经济活动, 从内容到形式几乎都不存在监督, 也反对有人监督, 有的甚至出谋划策串通作弊, 完全失去了会计监督职能, 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 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 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 编造虚假或隐瞒利润等。内外监督执法不严, 违法违纪有单位领导挡着, 是无忌惮地作假造假, 会计人员的这种行为是会计职业道德欠缺的重要表现。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

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灵魂。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工作, 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 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合法, 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预测、决策, 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矛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是规范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会计道德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 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会计事业的发展, 也影响了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因此, 2000年修订的《会计法》把职业道德条款写进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中。《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业务素质”, 为此, 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来抓,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 将会计职业道德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和建立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1. 净化会计工作环境,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会计人员工作在经济领域中, 但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 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要营造出诚信的会计职业道德, 不能只靠会计行业的努力,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推动, “覆巢无完卵”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都没有了诚信的话会计行业也好不了, 各级财政部门、职业团体、单位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诚信原则, 社会环境净化了会计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从业环境, 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为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2. 加强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会计职业道德。

为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或标准的有效实施, 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建立监督机制, 把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制度化, 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业务经办人, 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 它主要通过审核、记账、核算等形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合法、合理、合规性进行监督,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社会监督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经常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通过社会监督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责任追究是对会计监督结果的跟踪落实。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和同流合污等现象, 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 情节严重的要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使其充分认识到若不遵守职业道德将会受到法律制裁。同时, 对那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依法处理单位经济业务的财务人员给予表彰, 在晋升、加薪等方面给予考虑。

3.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财会人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对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准则, 会计人员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才会有经济秩序, 会计人员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就知道:“要学会计, 先学做人”。应该看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初级阶段,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要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抓好基础服务, 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 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 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和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4.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奖惩, 也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纪律, 职业责任, 职业能力和职业自律的一种全面监督检查。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 准确判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所处的阶段, 及时发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的动向,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范和处理。

摘要: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会计工作。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 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人际关系冷漠和不正之风蔓延, 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下, 其职业道德观产生了偏差, 只顾及个人私利而不考虑社会影响, 使会计行业不断遭到社会质疑。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诚信

参考文献

[1]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字 会计 职业道德 主要问题 防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会计。会计工作是每个单位的核心前沿,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济周转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会计法》实施多年之后,社会上的一系列由会计引起的经济问题乃至社会诚信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这就折射了当前会计行业的一系列不良现象——“潜规则”。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制止此类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一、会计职业道德主要问题

(一)会计工作者的从众心理

我国在经济日益崛起的背景下,不少大中企业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做假账。即使高等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会计工作者也是跟随大流,职业道德信念动摇,最终因拜金心理误入歧途,不慎成为企业的蛀虫,甚至人民唾骂的过街老鼠。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是部分会计工作者本身不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在工作上缺乏公平分配原则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导致无力抵制金钱物质享受等一系列诱惑,逐渐跟随工作单位大环境或者身边其他会计工作者一起参与伪造会计账目等违法乱纪活动来换取当前的蝇头小利,从而扰乱会计行业职业秩序。

(二)会计工作者法律意识不强

日益淡薄的法律意识使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严重丧失。作为长期跟金钱打交道的敏感职业,会计工作者本身决定了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的必要性,更要敢于坚持自身的原则,将其与国家道德法律制度相结合,认真履行神圣职责。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不尽如人意。很多违法的操作模糊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多会计工作者甚至对财会相关法规表示陌生;此外,会计工作由于从属的职业关系,工作本身也有不稳定性,可以说是完全受制于其单位领导人的授意。

(三)会计工作者所受教育的弊端

中国教育长久的理念就是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校方更关注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较多地致力于智育方面的教育,而对其他的方面培养显得非常缺失,比如德育并不太重视,于是学生在人格方面的拥有越来越偏离正轨的缺陷。而日后走入社会,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组成一个“有才无德”的群体。其进入经济管理领域的更是难以将职业道德落实,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致使他们无法坚定原则,坚守职业道德,在与金钱打交道时,很容易违法乱纪,偏离职业道德的正常轨道,这样造成的问题无疑更加严重。

二、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相关工作的先进典型

我们可以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来影响经济管理工作领域相关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风气,使之达到公益广告的宣传和感染作用。为此,社会各界需要在各单位各行业以及各个岗位中选择不同年龄段的榜样进行立体化的示范,尽量有效地让先进典型的行为和工作者进行精神思想的传播。此外,我们还要抓反面典型,通过对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揭露和曝光以及惩罚来警示其他广大会计工作者,从而来达到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的作用。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不论身处什么级别的会计岗位,只要忽略职业道德、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职业道德水准,就一定会受到社会以及法律的严厉制裁。

(二)加大相关法律制裁力度

我们要通过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前提下,运用《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双管齐下来对会计工作者的思想以及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除了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已有的腐败贪污等非法行径实施行政处罚外,社会法制部门还要严厉打击对违法乱纪行为隐瞒不报甚至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恶劣现象。即便违法行为不严重的行为,也要严抓狠打予以警示,并要对相关的会计工作者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追究,防微杜渐,切不可姑息养奸,任其小违法行为变成大违法行为。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普及法制教育,逐渐培养一种正确的观念:即市场化的经济在实质上是一种法制化的经济。而在经济管理部门的会计工作人员,则更应该融入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规范,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出榜样,维持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良好秩序。

(三)加强会计工作者德育教育

因为目前许多职业,包括会计工作者等一系列职业都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们的职业道德会遭受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影响和干扰,这是毋庸置疑并且不可避免的。此前说过的学校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国教育行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建设,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并建立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而除在校学生外,社会还应通过德育再教育来规范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尽可能使其深入会计工作者的思想并提高和深化他们的精神境界,最终确立符合和谐社会道德规范的职业道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咽喉,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单位的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更是尤为重要。会计工作行业所具有的特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遵守相关制度、依法履行相关义务。而在工作职业与道德底线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从业人员更应坚守住自己和职业的道德底线,对自己和家庭负责,更要对国家、法律、社会和人民群众负责。

参考文献:

[1]齐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解决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 (19):61-62.

[2]左晨芳.小议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 (3):84-85.

[3]王钟平.试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存在问题[J].知识经济,2012, (12):102-103.

[4]吴俊英.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28(11):53-54.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篇4

云山花园物业服务中心 欧浩威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关的联系紧密的道德规范总和。学习和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劳动者或职工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规范我们这些物业管理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物业管理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就必须要以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物业服务从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物业管理服务从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们既然选择物业管理服务这个行业的设备维修岗位,就要摆在自己的位置,热爱物业设备维修这个事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学习,在这个物业设备维修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献身于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通过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活动,我有下面几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和践行活动,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本职工作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同过学习和践行活动,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起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建设发展,对专业性、技术性和与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树立起行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篇5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2013学号:姓名:苏翠

级硕研21班

S***

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学习体会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已成为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当科研工作者在追求科学研究成果,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做出了一系列的科研不端行为,致使科学诚信屡屡遭受质疑,科学进步也受到严峻的挑战。而如何杜绝科研不端行为,使科学技术良性发展也就成了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以及管理者们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

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致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定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利益的驱动。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的提升与完成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相关,“要么在研究后发表,要么在研究后‘死亡”’。在“发表”或“死亡” 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就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第三、制度的缺失。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尚未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对于科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持科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到及时发现。另外,现存的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制度的缺失降低了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其收益又相当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骛。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第四、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现存,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你连抄都不会”这种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之,有时竟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加有侍无恐,这是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科研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它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篡改和剽窃,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应该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道德脊梁心得体会[定稿] 篇6

我要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强化自己八个方面:

第一,强化学习意识,发扬勤奋好学的作风。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国家安全与和平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中国人民挺直了自己的脊梁,再一次向人民展示了科技的地位和力量。因此我要时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能力只能在学习中获得,水平只能在实践中提高。要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深研细究,反复琢磨,把情况吃得很透,把问题找得很准,把政策了解得很深,把措施研究得很细,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同时要养成学习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乐趣,当作从政执政的基础来抓,培养起一种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学习型干部。第二,强化服务意识,发扬心系群众的作风。要像焦裕禄、雷峰、李向前一样,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任何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从思想上思民、感情上爱民、行动上为民,自觉做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意愿为第一信号、需要为首要任务。

第三,强化实干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像 “铁人”王进喜那样为了中国石油事业,在缺乏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怕吃苦,不怕风险,千方百计攻坚破难,发现了中国大庆油田,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了。

第四,强化节约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切实增强节约意识,以实际行动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第五,强化民族意识。只有经济发展了,中国人才能挺直自己的脊梁。要像海尔那样,为了民族工业振兴,不要看着眼前的利益,果断砸碎了76台有问题的冰箱,这在当时中国物质极度贫乏的环境下,做出那样决定,可以说是一种突破、一种提升。没有昔日的决策,那有今天世界500强的海尔。

第六,强化民主意识,发扬团结共事的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七,强化自律意识,发扬廉洁从政的作风。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关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支持原则、参与管理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主流。但是, 也有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 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在会计界突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假账盛行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会计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此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 引导和规范会计人员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1.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 由于多元化的驱动, 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抵挡住各种诱惑, 不能坚持原则, 甚至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直接参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制表。根据财政部重点课题组调查显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 令人震惊的是有很多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 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2.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是受会计人员本身的思想品质和知识水平的影响, 不少会计人员不熟悉法律法规, 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在做出违法违纪行为时, 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主动而为, 从而反映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3.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环境差

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环境来看, 还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会计教育的内容注重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或培训业务能力, 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 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罚太轻、力度不够, 使得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以换取相对于犯罪成本而言大得多的经济利益。同时,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 有了这种从属关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4. 会计职业道德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 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主要有中注协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及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这些规定的内容都比较宽泛、操作性不强, 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应着重解决会计职业界各成员在从事与会计有关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在面临各种冲突时, 应遵循何种原则, 是会计道德的本质。西方会计职业界对此给出的原则是“社会责任优先”或“公众利益第一”。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没有涉及会计人员在执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利益冲突, 因而不可能给出处理冲突的具体原则, 致使其可操作性较差。

5.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立缓慢

一个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然而, 人们对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至今未把它列为会计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具体表现为: (1) 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统一的评价机构; (2)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没有实现会计职业道德从一般化向量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化; (3) 会计人员信息数据比较分散, 没有具体的统计信息, 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配套的制度建设还未完善。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会计人员的品质:敬岗爱业、遵纪守法、保守商业秘密;二是会计人员素质:熟悉法律法规制度, 搞好服务;三是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实事求事、客观公正。但是由于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处罚部门与会计人员存在经济利益一致性, 使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缺乏约束性。因此,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将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 在有些情况下, 会计人员必须牺牲雇主或委托人、自己的利益。其次, 把“求真务实”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最后, 对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进行补充:在个人品质上要诚信、廉洁;在工作态度上要严谨;在工作质量上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技术规则实事求是;在个人素质上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系统的理论知识。

2. 优化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 它包括会计主体内部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外部环境。一方面, 会计人员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会计环境, 其职业道德必须适应会计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又要积极改变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不良影响。目前,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遇到的环境阻碍, 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干扰。如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腐败的蔓延以及法制不健全产生的负面效应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会计市场主体的道德取向。优化会计环境就是要提升会计环境的自洁和抗污能力, 建立会计诚信体系。要推动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首先应当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问题。政府诚信建设是会计诚信建设的基石, 如果政府不讲信用, 那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信用环境。所以, 应当规范政府行为, 而不是主观随意的干预者。

3.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与教育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 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职业道德课。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自觉提高专业及品德修养, 自觉的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保护会计职业尊严,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包括: (1) 职业基本教育。主要是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 包括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精业教育。 (2) 服务宗旨教育。主要包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熟知为人民服务的内容,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职业精神教育。具体是依法理财、廉洁奉公、实事求是、正确反映、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忠于事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4) 遵纪守法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反腐败斗争的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依法办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在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中, 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 并与岗位资格、专业职务聘任、提职晋级结合起来。会计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得不到国家权力的具体保障, 但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层次上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 调整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 制约会计行为,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 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同时, 各监管部门要紧紧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大对《会计法》等法规的贯彻力度,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惩处, 并记入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档案, 供社会查阅, 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5.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指建立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以信用信息资源为基础, 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明确的评价内容、规范的等级标准来准确反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建立科学、规范、公正、权威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是完善会计信用体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主要解决几个问题: (1) 机构设置。目前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的选择呈现多元化, 由此导致实际评价活动往往涉及到一些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利益。当评价行为和结论触动到某些主体的既得利益特别是牵涉到某些重大责任的认定时, 各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的评价就往往难以保证做到客观和公正。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不宜由政府直接出面进行, 而应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组织或中介机构来制定颁布与监督实施, 实现会计行业自律。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一个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 以此来做到统一领导。 (2) 制度建设。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 不仅需要用社会道德加以约束, 还必须将这一规范提升到法律和制度的高度, 赋予其法律强制力, 因而推进会计职业评价体系建设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 坚持法规优先、制度先行,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统一管理制度和条例, 并做到统一标准。 (3) 信息资源采集。进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事先掌握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资源。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要开展全国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会计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网站;统一诚信标准, 加大信息开放程度。做到信息共享, 集中现有的诚信资料, 建立规范的整合与管理, 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料。 (4) 评价方法。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 有利于对会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借鉴西文发达国家的经验, 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社会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由会计人员对照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的自我评价;内部评价是由单位负责人或内审机构组织对会计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审定。主要通过选取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指标, 对这些指标赋予一定分值, 从而做出定量结合的分析评价;社会评价是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或证券主管部门组织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是由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在上述评定的基础上, 进行总结评比, 并运用奖惩手段、示范榜样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总之,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遵循会计工作的内在规律, 不断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规范会计行为, 维护会计工作秩序, 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翔: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2)

[2]黄勇:关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J].商业经济, 2006, (1)

[3]纪中臣:我国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07, (6)

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

[作者简介]刘权辉(1962- ),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龙小军(1980- ),男,江西上高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就办干事,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江西 南昌 330099)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56-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①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2.5%和20.7%;20.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②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高职生同样如此,这能不让人担忧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很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我们曾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某专业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毕业生离职的原因,有3个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个人觉得工作条件过于艰苦,2个人拒绝公司去外地工作的要求,1个人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流问题,但至少说明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竟50%以上填写了“党员”;③ 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④ 许多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⑤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其共同的盲点。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平等对100所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做的调查显示⑥,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指导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都偏浅:(1)职业道德内容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17所学校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足2学时,16所学校不足4学时,占4学时以上的学校多限于有医学和师范专业的学校。(2)有限学时所包含的职业道德内容多数不涉及具体职业道德问题。根据前面的调查,有49所学校采用本省的教材,占到被调查学校总数的70%。而在我们收集到的7省区9种“思想道德修养”和部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只有4/9的教材为职业道德教育留了一小块空间,约占总字数的1%。这么一点篇幅,至多只能讲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已,对于专业性的职业道德内容根本无法涉及。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罗海鸥老师认为,大学德育的诟病之一是重知轻行,言传与身教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导向脱节。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曹育南等人对中国文化下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三、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是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其目的是让毕业生了解我国就业的政策和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思想,传授一些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最终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实际上也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只注重对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以及进授一些求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很少甚至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上文已分析,在此不再赘述。鉴于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在思政公共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上主要讲的是思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内容,很少会讲到职业道德,即便讲到也是蜻蜓点水的状况,我们建议,高职院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单位,而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就业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要让就业指导课真正产生实效,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不仅仅要考虑传授文化知识经验,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的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看他们是否正直、诚信。中国莆田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而实际上,有很多大学生在刚参加不久的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挑三拣四,甚至擅自违约等现象,由于这些有失职业道德的做法,用人单位对某些高校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影响学校的就业情况。

其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设置专门的章节讲授职业道德知识外,在整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中也应贯穿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在就业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指导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这些正是职业道德的内容。因此,既要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或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开设,因为高职学生有一学期的实习期,有的学校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上学期,也有的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下学期。总之,就业指导课一般都是在学生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之前开设的。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不久之后,学生在工作岗位实习时,就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并能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最终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从而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7(4):31-32.

②张敏强,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审视——2004年广东地区大学生择业心态及状况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4(3):88.

③孙晓丽,等.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52.

④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2004(2):119.

⑤肖平,张国忠.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

⑥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42.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在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个人所得税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