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通用8篇)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1

培育职业道德 树立家庭美德

授课人:程德平副局长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权力观、金钱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职业道德的特征、孝的传统内涵与现代意

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法、案例分析。教学时间:3课时

大家一定听过一个相声,说的是一个马虎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结果又是忘记缝合肠子、又是将剪刀遗忘在病人腹中,闹了很多笑话。其实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事例事实上我们也听说了不少。但是,我也听说过一个叫江庆霖的成都妇产科主任医生,在一边是心脏病突发、命悬一线的父亲急需抢救,另一边是已经全身麻醉等待手术的高危产妇等待剖腹,最后她作出了医生的选择:先保证母子平安。这些事例都涉及到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有职业就有相应的职业要求,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些职业要求既有属于道德层面的内容,也有属于法律层面的内容,职业与道德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

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约定俗成的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它对于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促进一个社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留下一名流传千古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大到国家、小到集体,都与个人的发展惺惺相惜,人人确立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平,才能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从而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反过来,我们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作用,从而带动每个人道德水平的发展,增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执规执纪建设的前提。1.加强学习以明德。学习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因此,每个同志都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从而用科学理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纯洁灵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要知道“是非明于知书,腐败止于达理”。

2.树立“三观”以立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做事之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树立相应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只有这样,工作中才会有团结合作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和安全防案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高尚的思想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进而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信“奉献大于索取生命就灿烂,索取大于奉献生命就暗淡”。

3.牢记宗旨以守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只有人人都乐于帮助他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岗位虽然不同,但共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道德要求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深怀爱人之心,把人民的需要时刻挂在心上,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为人民服好务。在服务实践中,要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积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高尚追求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事业的人,要坚守“凭才植业、以德立身”。

4.严格自律以养德。克己自律是人身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时时处处明于自察,大事小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因此,每个同志应该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道德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牢记“荣誉重于一切”。自省,就是要每日“三省吾身”。自警,就是要警钟长鸣,时时以行规国法告诫自己。自励,就是要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三、新形势下,家庭美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1.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家庭又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直射点,家庭美德建设又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因此,家庭美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基础工程打牢了,我们才能筑牢社会道德建设的大厦。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更要呼吁全社会重视抓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美德建设,只有把家庭美德建设抓上去了,社会道德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因此,家庭美德建设是全社会各个部门的事,不是哪一家牵头部门的事,各个部门必须形成共识,真正放在齐抓共管的位置上对待,要建立家庭美德建设组织网络,实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年终目标考核制度,把家庭美德建设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真正落实到位。家庭美德建设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家庭美德建设的旋律才能在全社会唱响。

2.家庭美德建设要紧贴中心,突出一个时期抓好一个主题来开展。

实践证明,家庭美德建设同其他工作一样,要结合中心,突出主题,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家庭美德建设同社会各项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就家庭美德建设而抓家庭美德建设,这样一来使家庭美德建设与中心工作形成两张皮,不能起到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因此,家庭美德建设要结合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进行,有声有色地开展。

3.家庭美德建设应防止呆板老套,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思想开放,见多识广,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在家庭美德建设中,也应适应人们的需要和追求,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今天,家庭美德建设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讲讲大道理而已,而要寓事于理,寓教于乐,利用现代工具和手段,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同时,要大力宣传家庭美德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先进典型做巡回报告,扶正压邪,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使家庭美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4.家庭美德建设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开展。

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不能一陈不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给家庭美德建设赋予新的内容。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要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家庭美德建设只有唱响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和美德,也是社会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美德,只有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家庭美德才能成为社会时尚。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2

一、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五个方面, 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家庭美德不仅包括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还包括在高尚信仰和道德意识支配指导下, 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而形成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私德连着公德, “家德”折射“官德”。没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就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更难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一) 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许多事实证明, 一个干部如果不能很好地做人, 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好官, 而做人的基本底线就是要有德, 其中包括家庭美德。一个干部家庭美德如何, 不仅直接反映干部的个体素质, 而且决定着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 关系到干部能否承担起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考察干部的家庭道德, 拓宽干部的考察渠道, 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发现和了解德性好的干部, 为准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更全面的以德为先的依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 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既要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又要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 以小节观其大德。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既要看其表更要察其里, 既要知其始更要识其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要坚持品行为本, 用靠得住的干部, 用敢负责的干部, 用口碑好的干部, 用严以律己的干部。只有这样, 选拔出来的干部才能使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 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担当起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 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使我们党和国家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 有利于创造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是人生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人们心灵的港湾。一个人的家庭和谐美满, 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而且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健康、全面地发展。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不是自然形成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用心去经营、去创建。现实生活中, 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道德, 在外面寻花问柳、乱找情人, 极大地伤害夫妻感情, 甚至造成家庭破裂;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道德, 对子女疏于管教、溺爱纵容, 导致子女违法乱纪, 走上犯罪道路。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一旦因家庭美德的缺失而在家庭外寻找“温暖”的时候, 他们在内心世界就会害怕被家人知道;为了在家庭外寻找“幸福”而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时候, 害怕被党纪国法所制裁;而一旦在家庭外寻找“欢乐”而苦心经营的所作所为暴露出来, 他们在内心世界又会害怕被世人鄙视。因此, 缺乏家庭美德的领导干部, 在表面风光、一时愉悦的背后, 是没完没了的折磨和煎熬, 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压力和恐惧, 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不可能有很好的生存质量, 更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于做好领导工作的。

(三) 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领导干部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的位置, 其家庭道德建设的好坏, 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个家庭美德不好的干部, 是绝不会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政治品德的。自古以来, 那些名垂史册的政治家都很重视家庭美德, 注重家风建设。诸葛亮的《诫子书》包拯家训、司马光家训、桐城六尺巷的美谈,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 习仲勋以及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模范领导干部为我们树立了律己严家的榜样。如果每位领导干部都能做到敬重善待老人, 培养教育子女, 夫妻恩恩爱爱, 家庭和和美美, 就一定会大大改善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领导干部拥有良好的家庭美德, 就能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

(四) 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特殊人群, 他们的家庭美德如何, 对整个社会的家庭美德建设, 进而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他们的家庭道德不仅直接关系到其个人家庭的安定与否, 而且对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家庭道德美, 就会对整个社会家庭道德建设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大好形势。相反, 领导干部的家庭道德丑, 整个社会的家庭道德建设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倒下来”, 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引发各种不安定因素, 从而影响科学发展。另一方面, 他们家庭道德的美与丑, 直接影响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资格与成效。古人云:“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经典和精华。这些古训告诉我们, 领导干部要治理国家, 首先必须以修身、齐家为基础。“修身”最重要的就是包括家庭道德在内的道德修养, “家里事”处理不好, 往往会涉及“社会上的事”“大家的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对领导干部而言尤为贴切, 只有管好“家里的事”, 才能办好“大家的事”, 才能办好“国家的事”。难以想象一个家庭道德丑陋的领导干部, 何以能够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难以想象, 一个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的领导干部, 何以能够处理好其他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更难以想象, 失去家庭美德的社会, 如何能够实现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从当前形势来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更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道坚定信心, 以和谐安定促科学发展。只有每位领导干部都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家庭美德建设, 才会带动全社会的人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只有每个家庭都会具有良好的家庭道德, 才会推动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定的构建。

二、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的紧迫性

必须承认,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家庭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不少可喜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伦理观念被抛弃, 而代之以与时代精神相贴合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如, 爱情在夫妻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女性地位的提高与自立意识的增强;晚婚晚育、计划生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这些可喜的变化, 反映着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可喜成就。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与上述可喜变化、重要进步同时进入人们家庭生活中的, 还有许多不尽人意, 甚至丑恶、腐朽的东西。如不孝现象屡屡发生。近年来, 受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价值观念等方面影响, 部分干部不孝敬老人, 满足于老人有吃、有住、有穿, 不去关心老人的精神需要, 常年不回家看望;更有甚者, 弃养、虐待父母、子女间争夺年老父母的财产和住房等现象屡见不鲜。如婚外恋之风日盛。部分干部对配偶不忠诚, 生活腐化, 作风败坏, 权色交易, 家里“红旗不倒”, 外面却“彩旗飘飘”, 找“三陪”“包二奶”乃至嫖娼宿妓, 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据有关统计表明, 被查处的贪官95%都有情妇, 腐败的领导干部中有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如不注重妻儿言行, 纵容腐败。有的领导干部对妻子儿女的行为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 对其家庭成员在外打着他的旗号干事谋利也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造成家族成员“集体腐败”, 最后祸害全家, 殃及亲族子孙。一些重大腐败诸如成克杰、陈良宇、慕绥新等案件, 无一不存在家庭生活腐败问题。再如, 家庭暴力、不团结邻里, 不讲文明不守礼节等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严重存在。这些不良现象与建设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格格不入的, 在不同程度地影响领导干部家庭美德的建设, 进而影响着幸福家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加强领导干部家庭美德建设的途径

领导干部家庭道德缺失, 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制约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损害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当今社会,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家庭道德建设。

第一, 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家庭美德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做官先做人的基本理念, 强化自我教育, 不断加强自身家庭道德建设。一方面, 加强理论修养。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的学习,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努力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另一方面, 践行家庭美德生活实践。在充分认识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把家庭美德建设化为自觉行为, 不仅能够修身律己, 更能够严于治家。时刻做到慎微、慎独、慎权、慎欲, 重品行、讲操守, 自重、自省、自尊、自爱, 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提高道德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查找家庭美德方面漏洞, 自觉地约束自己, 并教育好、管束好每位家庭成员。

第二, 营造弘扬家庭美德的良好氛围。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 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内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 典型引领, 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为了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主体教育活动、普及群众广场文化等, 创新特色宣传报道形式, 不断扩大家庭道德建设在党员干部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江苏常州率先建设道德讲堂, 通过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讲故事等多个环节弘扬真善美,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 身边人讲自己事, 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影响人、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温暖人, 构建起让家庭带动家庭、让家庭互助家庭、让家庭促进家庭、让家庭影响家庭的良性互动机制, 不断加强公民家庭美德建设。

第三, 建立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 从而便于量才录用, 因材适用, 避免大材小用, 庸才重用”。家庭美德既是一个人德的基本内容之一, 又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体现。把家庭美德作为领导干部的德的内容来要求和考核, 是深化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具体体现。把家庭美德表现作为要求和考核干部“德行”的一个指标, 从理论上讲是必要的, 在实践上讲是可行的, 对解决当前干部道德素质特别是家庭道德素质欠佳的问题, 加大干部德的考核深度、广度和力度,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德行状况, 不是通过察看他一时的行为活动就能判断出来的, 也不是单凭某些人的言语赞赏就能断定的, 而是必须放眼于平时, 结合工作、家庭、社区、公共生活等各领域中的行为来综合评价的。

第四,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考察机制。干部德行评价要形成科学公正的考察机制, 普遍有效的社会化道德监督必不可少。因为对领导干部德行予以考察和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进行一种道德监督, 促使其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由此, 因此, 在建立干部德行的考察机制时, 我们必须确保人们能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 对干部的德行完善起到应有的监督效应。宁波市江北区所有拟提拔的区管领导干部的德行考评中, 测评参与者已从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职工扩大到其所住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楼道组长、邻里居民、社区成员及保安等, 这种参评人员范围的大幅扩展使得道德监督的力度和强度大大提高, 形成了一道更为广泛有效的道德监督之网, 能够真正地、全面地了解每位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浅谈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篇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环境,而且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走向社会组建新的家庭。正是在家庭内部,首先培养人的社会化,因而,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社会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人们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社会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一、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不仅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还与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风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

由于家庭是人们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家庭是温情最多、矛盾最多的单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同于机关、工厂的干群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精明练达的好厂长,不一定能当个好家长;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回到家不一定是个好丈夫或好妻子。这说明家庭的内部矛盾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一)目标的针对性

在家庭美德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子女的长期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言谈举止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没有利益上的根本冲突,没有人际间的心理防线,在家里表现比较随便、自然,少有戒心,因而他们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都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父母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子女情感变化、言谈举止、实际表现,及时全面地掌握孩子的思想脉络。正如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不但能了解、发现子女己经表现出来的长短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表扬或批评教育,而且能够发现子女思想品德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患于未然。学校德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共同需要和特点进行制定的,因而很难做到个别教育,其针对性不如家庭德育那么强烈。因此,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就能因人而异,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使得教育者能对症下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美德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生活具有相统一的特征,生在家庭长在家庭的子女,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这为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使其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经常的活动。家庭美德的建设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在与子女共同活动中,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子女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进行影响和训练的。因此,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时时处处都在进行,显得非常灵活。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方法的灵活性,表现在以家庭成员交往接触的密切性为基础,这种接触一般多属非正式的和高频率的。家庭中非正式接触的交往活动本身,能给双亲和子女带来更大的“满意度”,并消除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在接触频率上要比学校环境中高得多。其次,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其时间、空间、内容、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都不同于学校德育,显示出灵活实效的特点。因此,家长在对子女进行美德教育时,就应灵活机动,不要机械呆板,少用苍白的大道理,而应该寓教于各种家庭活动中,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样孩子容易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教育。

(三)实施的互动性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德育环境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影响内容三个因素。三要素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家庭成员这一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国传统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多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上的单向性德育影响上,这使得出现个体守旧而缺少创新、机械而缺少灵活、服从而缺少思考的消极结果。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家庭,除了继承传统家庭的优秀观念外,也要不断接受和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新型关系。当前家庭中的子女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平等交流,两代人在家庭中处于平等地位。那种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己经不被现代的子女所接受,他们渴求与长辈们平等相处和交流。子女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观念、信息和生活方式,这反过来对家庭中的长辈影响增大。因此,尽管在家庭中长辈依然对子辈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女依然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但两代人的影响绝对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家庭美德的建设实际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双向性活动。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条件下,这种互动双向性的家庭美德教育能加强家庭的内聚力,能保证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性。

(四)过程的渗透性

家庭美德建设虽然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影响过程,但不是直接、形象地通过各科教学或各种德育活动来进行,它是在自然状态的各种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同时,家庭美德教育又与家庭生活具有统一性,这使得家庭美德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谈话和品德评价上,而应该融于整个家庭的各项活动中。家庭美德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反复波动的过程,年轻一代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种活动的时间都长,接触家庭成员的时间也就特别多,尤其是接触父母的机会更多,因此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可以说,无论是从家庭所特有的血缘关系,还是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来看,家庭一直对他们的品德形成起着陶冶作用,家庭生活的多种因素,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结构、人际氛围、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这些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品德中去。

三、家庭美德建设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搞上去,而且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说过,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形成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观念的摇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家庭道德观念仍直接影响着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由家庭的抚养和赡养职能所决定的。在旧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家庭抚养和赡养的职能非常突出。而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由从前的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形式向社会化、集团化、联合体等方向发展,我国家庭的抚养和赡养功能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同一地区内部贫富也有差别,个体私营经济仍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所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仍起着重要的休养生息,调节分配,缓解贫富不均和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矛盾的作用。对于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种作用就更为突出。

其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通过家庭德育活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对家庭教育与子女成才、社会安宁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多,结论是: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当前,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并把家庭美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和监督是社会教育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可以陶冶人的思想道德,提高公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境界,进而提高劳动者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首先,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家庭美德作为一种与个体生活联系最早,也最为密切、最为长久的文化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有着积极的价值。如亲密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交往、浓烈的兄妹情谊、平等的家庭氛围等,对个体热情、开朗、进取、正直等诸多品质的形成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正面的价值;相反,夫妻间过频过强的破坏性的矛盾冲突、兄妹关系的疏离、亲子情感的淡化、缺乏民主的家庭生活等,则会导致个体人格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个体,培养有所作为、能适应社会现实的个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家庭美德的建设与教育。

其次,在影响个人理想树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美德教育能够直接满足受教育者(子女)品德发展的需要,给予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培养的锻炼,逐渐培养和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满足受教育者精神需求的人生观、道德观。家庭美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家长对子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家长的政治态度、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人格及理想、对子女的期望和引导,都会对孩子产生教育和影响。同时由于家长和子女的血缘关系,家庭生活又是一种面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心理距离,感情融洽,因此,家庭德育活动就极易对受教育者的立场、情感、生活态度和目标、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决定人以后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发展。但总而言之,建设家庭德育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个体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形成个人理想、人格奠定了基础,并在个体发展中,与学校、社会德育的建设共同作用,协调控制个体发展方向,使得家庭美德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间接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家全.略论家庭美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内容[J].曲靖师专报,1997(04).

[3]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北京理工大学组编.共青团十五大报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道德讲堂主持词之家庭美德 篇4

家庭道德大讲堂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锦绣社区首届家庭道德大讲堂。我是本次大讲堂的主持人XXX。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光临本次大讲堂的领导和来宾,她们是十三师妇联主席廖红川、火箭农场党委常委、工会主席、武装部长秦宏及各兄弟团场的妇联主席和妇代会主任,锦绣社区居民,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古自今,传统美德支撑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我们家庭道德大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倡导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及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单位为同事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等良好行为风尚,在各族家庭中倡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行善向善观念,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道德素养。

我们首届家庭道德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孝老爱亲中华美德”。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孝道作为社会道德文化的基础,无疑是一股推动中国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下面有请宣讲人哈胜英为大家讲述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掌声有请!

···········

非常感谢哈胜英的精彩讲述。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这种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精神传承下去。

======== 下面有请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于月娥讲话,并宣布锦绣社区首届四德榜获奖人员名单: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首届四德榜人物获得者。==== 下面有请“好媳妇”代表高秀玲宣读倡议书: ········

让我们严以利己,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行动,为幸福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那么 “下一个榜样就是你”。

德国古典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经说过:

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的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欣赏几个节目。首先,请欣赏由马士平带来的歌曲《老爸、老妈》。

======== 感谢马士平的精彩演唱,下面请欣赏舞蹈《 》《 》 ========

感谢阿姨们精彩的舞蹈。·················

结束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在这里衷心的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5

教育活动方案

为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XX区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二、方法步骤

此次“四德”教育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教育阶段(4月1日—6月30日),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全区广泛开展。教育内容以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七个方面为主,重点突出社会公德教育。这个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搞好教育发动。向全区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全区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到“四德”教育活动中来。

2、搞好学习教育。在全区干部职工中进行社会公德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组织所有的干部职工通过演讲、讲座、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普及“四德”常识,让每个干部职工都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要求,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3、开展活动宣传。通过广播、标语、阅报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维护四德光荣,损害四德可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宣传教育,倡导人人做文明观众、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游客、文明旅客和文明市民。

4、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形成强大氛围。开辟“爱家园讲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信守家庭美德,塑造个人品德,共建文明单位”专栏,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四德”大讨论,即全体干部职工对不文明典型现象的基本看法;家长、家庭如何承担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责任;“爱家园讲公德”青少年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5、建立社会公德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发挥领导的模范先锋作用,将“四德”行为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带动所有的干部职工学“四德”,守“四德”,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念。二是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维护社会“四德”的志愿者队伍,使他们长期成为社会公德的维护者、监督员。

(二)专项整治阶段(6月1日—6月30日),成立临时机构。主要搞好“四德”教育活动的安排、指导、检查、考评。为了确保“四德”教育活动抓出成效,经区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四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三、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四德”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家庭单元和谐,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采取措施,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在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把良好的社会公德长久地保持下去。

3、搞好协调配合。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把“四德”教育活动与各自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四德”教育纳入到本部门的工作中,并坚持长期抓好。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6

2009年关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高全馆同志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馆支部决定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活动,以下简称“四德”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以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通过开展“四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建设文明凤翔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7

一、道德危机的根源

1.道德语言的无序

“社会结构的公共转型”迫使现代人进入了一个“公共生活领域”。在社会运行模式的公共化和开放性不断扩张的时代,依靠“公共理性”或者“重叠共识”达成的普适型社会道德规范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公共理性”的追求成了现代道德语言无序的真正原因,给道德实践带来了深层次的混乱。麦金太尔指出现代伦理学体系的混乱是道德意见的不一致导致的,比如说在赛场上推崇古希腊式的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涉及财产问题时又完全是洛克的对财产的钟爱,这就说明现代道德伦理体系试图摆脱责任的承担。因此,麦金太尔确信这种无休止的争辩和渺茫的调和性必须回到古代德性伦理学体系。

2.道德证明的失败

遵循道德规则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说明合理性。然而证明性的道德给现代道德提供了方法论的同时,道德规范的实体——遵循哪些规范才算是有美德的行为被悬置起来,道德判断和道德价值的选择完全依靠于个人情感。麦金太尔认为现代道德哲学的三种论证形式分别是克尔凯郭尔提供的理性不是权威、康德的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休谟的道德力量是“激情”而非“理性”。[1]在道德证明模式的探究中,休谟的“激情”、康德的“理性”和克尔凯郭尔的“选择”能力三种证明方法互相有效地批判着对方致命的漏洞,其立场的总和全部以失败而告终。从此,我们先前文化的道德,因而也是我们自己的道德就缺少了公共性,缺少了理性或判断的正当性。[2]

3.道德实践的缺失

道德起源与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道德之所以源远流长不是证明的魅力,而是特定的历史形态、社会制度赋予了道德发展牢固的根基。现代社会以实践性为特征的社会生活形式迫使德性观念发生变化,因此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共同体共有的和谐之善渐渐地消亡以至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主义道德理论所鼓吹的道德就是自己喜好的表达。

脱离社会根基的道德相对主义造成了“道德裂变”或者“现代性道德危机”。当道德规则的实施脱离实践而自成理论时,意味着道德框架被彻底地粉碎,失去了真正核心意义上的德性观。人们不会再有追求卓越的欲望,社会生活陷入混沌的境地,对德性观念的把握其实是把实践和个人美好的生活联系起来了。德性不仅是一种习得的人类品质,更是美好生活的来源,实践和个人的整体生活产生历史联系需要道德传统。当人类淡化实现人性观念时,人与伦理学观念下的道德原则自然而然地失去联系,继而任何一种企图提供合理性证明的道德都必将失败。

二、道德复活的可能

1.传统美德:重建道德的基础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麦金太尔认为道德话语中所做的每点阐释都有着与传统内部密切的联系,只有从传统内部剖析才能得出合理性的证明。道德应该回到传统中去,尊重传统意味给道德以传承和发展的理由,“道德推理和道德概念本质上是历史的人工制品,它们需要一定的社会语境供人们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去承认(recognize)和运用(employ)”。[3]

2.人的存在:重返德性的应然

人们想要获得美好的生活,必须拥有德性品质。共同体成员在追求德性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德性的群体认同。人们拥有善才有幸福的可能,可见德性是道德伦理的核心。麦金太尔强调,道德德性不仅保障了实践得以进行,维护了人类生活之善的追求,而且维系了社会传统的延续。“这种善对于个人和城邦可能是同一的”“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4]其次,“启蒙运动”以及整个“现代性道德谋划”的彻底失败,麦金太尔主张重返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伦理学传统。道德的谋划应该思量人的存在,因为人是德性的载体。架构道德理论的中心本来应当是人性的脆弱和依赖性程度,但实际上,“西方道德哲学的历史表明的是另一种情形。从柏拉图到摩尔,除了极少数例外,通常是偶然考虑到人的脆弱性和痛苦。”[5]

3.社会实践:建构道德结构的必然

麦金太尔赞同亚里士多德关于西方道德结构的组成因素的三个方面:自然而然的人、实现共同目的具有人性观念的人和美德。美德是规则概念和行为养成的统一,美德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解决。美德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只有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不断地将行为习惯内化为自律性的信念,共同体才能和谐。从德性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在利益能够实现个人卓越的进步也有利于实践群体,外在利益如权利、名声、金钱却是作为附属物存在的。

三、道德教育的归宿与启示

1.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

(1)道德观念游离于学生的外在行为。

道德行为的规范和规则如果只是调节人的外在行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难得到合理性的满足。生活的公共世界是由人们的交流和行为契约组成的,生活就是道德自觉的践行。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贫瘠,谈不上人格素养的形成。道德教育的重点是通过人的内在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道德是完善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把道德准则作为自身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内化到心里。

(2)德育实践处于边缘化。

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位置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没有突出德育的重要位置,而是理论化的呈现,因此道德的权威性降低,德育实践大打折扣。美德是自然的,并非因为它不需要加以学习或者很容易获得,而是因为它又属于那些具有美德的人,有益于有那些构成的共同体。[6]“德”则是“道”自然状态下的发展方式,或者说是“道”的最高表现形式:个体道德行为的高度自律,即个体道德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完美一致性。美德深层特征表现为善、好、幸福生活等,而表层特征指的是义务的概念,如:责任、正当、应该等,所以真正连接美德的内涵和外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生活实践,或者说道德不可能脱离人当下的真切的生活而独自存在。

(3)道德教育滑坡的根本性在于价值导向的偏差。

德育是以价值观建构为核心的精神实践活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里我们看到的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而现代社会在“契约”失衡的情况下,一元价值观被社会语境逐步解构并异化成多元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出现冲突,所以学校德育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德育实践的现实中道德教育逐渐演化成对道德规则的灌输和强制性的遵循,学生易于形成抵触性情绪,突出表现为学生在校内与在校外道德行为的不一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道德实践的丰富性,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以及对道德情操在实践中的接受、体悟、内化和强化。

2.美德观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1)学校德育应注重传统美德的认识。

传统美德是指文化传统中有价值的优秀道德价值。美德具有历史传统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赋予了道德巨大的活力,例如儒家的正统道德风范;五四文化中倡导的独立精神、尊重科学和弘扬民主的精神传统;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而形成的凝聚力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正义、诚信、宽容、善良、仁慈、文明礼貌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诚信、乐于帮助人的精神。另外,学校德育不应只注意德性的内在好处,不能只满足于获得成绩上的卓越,也应关注德性的实施对学生个体的整体性效能作用,应兼顾道德实施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的结合。

(2)道德教育应注重德性实践。

麦金太尔认为,新自由主义伦理学将人的正当性生活和善的生活分割成两个领域,道德规则成了道德生活的基本概念,德性是好生活或者是有意义生活的根据。麦金太尔认为道德规则的周全不代表人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完成。“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践行美德是道德的爱好的行动。道德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只有获得了道德实践内在的利益和好处,才是一种卓越的实践方式。想获得这种利益,就必须在爱的支配下采取美德行动。其次,德性实践的爱就是对共同体的爱,对道德法则虔诚的遵守。德性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正如康德所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8]

(3)学校道德教育要有价值观导向。

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多种价值观的角逐和动态平衡是必然的结果,存在着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在“私人生活领域”里,道德价值观完全取决于自我的信念和决断,取决于自我的主观偏爱。自由主义者坚信判断最终要有一个立足点,但是道德知识在不同的地域所表现出的地方性特色需要不断地消解以达到契约或者成为可通约的知识元素。在此意义上,本土化的道德知识急需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在相互宽容的文化姿态下取得可靠性共识。不同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动机的冲突在多元价值社会中可以确立起共同的框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发展起着统摄和引领的作用,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特性的价值观。

(4)学校德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的主体是人,人都有当下的生活,这和美德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是一致的。德育的世界是人全面发展的生活世界,能够真正唤起内心道德感情的东西绝对不是生硬的理性规范。德育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德性的同时,通过超越生活的形态来促进全面发展。如果道德教育去主体化、去人化、去生活化,那将会变成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道理,“规训使人失掉自由、自主的精神气质,失去追求德性的理想”。[9]因此道德教育必须紧贴学生现实的生活场域,在真实生活的关照下求得学生道德境界的净化和提升。总之,道德提升人性,张扬人的精神世界;道德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并在规范中获得生活智慧,达成道德信仰。

参考文献

[1]姚大志.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政治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63.

[2]Macintyre A.After virtue[M].Notre Dame:University ofNotre Dame Press.1984:47-48.

[3]J L A Garcia.Modernist Moral Philosophy and MacintyreCritique[M]//Mark C Murphy.Alasdair Macinty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00.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18.

[5]Alasdair Macintyre.Dependent Rational Animals-WhyHuman Being Need Virtue.Caru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6]徐向东.道德哲学与实践理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7.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从过去一直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必要的。

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市场经济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值得注意和忧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多地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即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保证物质文明按照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也是很明确,要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针对当前改革形势和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的实际,我认为当前在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中大力提倡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

第二、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第三、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经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 。

第四、遵纪守法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教育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在政治课教学中,还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职校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有他们自身的优势,对他们加强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反分析了这些还不够,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要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其中,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申请验收报告范文下一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