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作用及配套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篇1:

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基于对国际贸易课程讨论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出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实施步骤,总结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并指出讨论式教学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提高了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国际贸易课程 实践

[作者简介]韩琳琳(1984- ),女,黑龙江尚志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国际贸易这门课程知识含量大,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选择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大量知识的传授,往往导致学生产生知识吸收的疲倦感,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学生参与较少,学生仅机械记忆而不能透彻理解其原理,对贸易实务的学习,学生只知晓规则而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理论、案例及国际贸易活动的处理进行充分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实施步骤及教学效果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预先对课程进行设计与组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这一理论强调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讨论式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讨论题目或案例。讨论式教学中,首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题目或案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讨论题目或案例的提出要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这是讨论式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2.让学生充分地讨论。首先,参与讨论者首先要对讨论题目或案例深刻理解才能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提前安排相关知识的预习。其次,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于讨论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目,对于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过程中,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3.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建议学生记录下讨论出来的新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深处的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同学们对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质疑。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以提问方式作适时、深入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

4.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拓展。为了使讨论式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总结,并作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从而使学生把讨论得出的结论和在此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并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1.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提升。在国际贸易课堂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同时讨论式教学方法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大大得到提升。在实际案例处理中,学生以贸易交易某一方的角度,参与案例的讨论和探究,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充分思考中得到相关结论,理解国际贸易的过程和相关实例,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感都得到体现。

2.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讨论式教学强调探究式学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和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思维”中增智,在“质疑”中创新,在“表达”中提高。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授的知识量较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进行观点的表达。因此,大多数学生走出校园时,表达能力欠缺。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在团队中表达自我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不但传递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贸易实践活动。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更需要实战人才,但知識本身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学生所获得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处理贸易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讨论的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贸易案例的讨论环节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国际贸易交易的模拟环境之中,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之间的对接,对提高学生的贸易实战能力,培养综合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讨论题目或案例

国际贸易交易磋商部分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国际贸易磋商的实际,提出模拟贸易交易磋商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交易磋商的环节、程序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具体案例如下:我某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于6月3日以电传的形式请德国某钢材供应商发盘。我方在电传中声明:一是我方将根据发盘内容计算一项承造一栋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二是我方必须于6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为6月31日。德商于6月5日用电传向我发盘。我方据以计算标价,并于6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6月20日德商因钢材市价上涨,发来电传通知撤销其6月5日发盘。我方当即复电表示不同意撤盘。于是,双方为能否撤销发盘发生争执。直到6月31日招标人开标,我方中标,随即电传通知德商我方接受其6月5日的发盘。但德商坚持该发盘已于6月20日撤销,合同不能成立。而我方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对此,双方争执不下,遂协议提交仲裁。试问,如果你是仲裁员,将如何裁决?请说明理由。

(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过去的教学设计大多为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给出贸易教学实践案例让学生思考解析。而讨论式教学是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先对贸易教学案例进行思考,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讨论中来,探究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获取理论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以保证每个同学的参与性。讨论中每个同学都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观点,在此之后,共同讨论哪种案例解决方案更为妥当、合理,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在获得讨论感悟和结论之后,引导学生加强对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课程中其他讨论课程奠定更多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国际贸易知识体系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式活动,使学生能分析并揭示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并从中感受贸易交易的实际状况和贸易交易磋商的规则。但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在考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否则会造成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结果。贸易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处理好可能出现的贸易状况,并能够在处理贸易实践中去应用它。学生在经过对贸易交易磋商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总结后,已对案例中所对应的知识有所掌握。但每个案例对应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归纳总结,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需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设计好讨论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讨论式教学的设计需要教师来把握,在讨论式教学中要设计好讨论环节、交流环节和总结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控制好节奏,才能在完整的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几次模拟讨論课的实践,来设计和调整教学环节的分配,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讨论情况进行微调,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准备好讨论的案例。讨论课的内容选取十分重要。教师必须选好所学部分的案例,案例必须能够反映本节课所需学习的知识,才能够使讨论式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功效。因此,教师要先对案例进行备课,考虑到学生讨论中可能的观点和可能出现的偏离,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引导。同时需要提前安排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在做好这些充分准备后,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探索和思考。

3.教师做好配角,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国际贸易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中主角的转化,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从“讲授”变为“指导”。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配角的作用,避免在学生无限接近讨论结论时,着急给出正确结论。只有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和思考的时间,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知识的探究能力,大大提高国际贸易课程更深知识层次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过程与总结过程并重。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很多同学只是积极参与了讨论的过程,而忽视了讨论后的总结。讨论环节的创设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讨论能更充分地理解、运用理论。部分学生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讨论式教学法的思维性、开放性和对自我表达能力的锻炼,而忽略了通过讨论活动总结出的相关理论,颠倒了主次。作为学生只有意识到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和知识总结、升华的重要性,善于在讨论中总结、讨论后总结,才能达到完美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在讨论的环节中得到锻炼,也在总结的环节中完成了知识的汲取,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学生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讨论课程中。在学生过去的思维定式中,课堂总是教师来掌控和主导的。而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中的核心。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积极讨论,善于总结。通过这样的学习,首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停留于表面和被动的接受,形成了对知识的探索习惯,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经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贾建华.新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小卫.论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大学教学成效[J].教师,2011(8).

[4]韩琳琳.体验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8).

[5]周昭安.启发式教学在高职高专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作者:韩琳琳

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篇2: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方法、作用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地理;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一)教学内容

我校使用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竺仙如主编)教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共四章。通过讲授,让学生对地理环境、居民、国家、世界市场分布及交通运输格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有一个总体认识。主要内容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居民的增长及其分布情况,世界上的国家按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分类及国际关联;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分布;国际贸易各种运输方式的概况,国际铁路运输及主要大陆桥的分布,国际大洋航线和主要港口的分布、主要海峡的地理位置、国际航空运输及世界主要航线。

第二部分为分论共七章。主要内容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中国等经济贸易区经济贸易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各个经济贸易区的主要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欧洲的德国、法国,非洲的刚果、南非,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的地理环境、各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各章顺序按地理方向排列,系统性较强。

(二)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是随着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学科,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具有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此外,国际贸易、国际商品学、国际经贸事物等学科也与国际贸易地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交叉性非常明显。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协商、探讨,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在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包括四种方式: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即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具体做法是确定主题—找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即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然后通过交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到教学目的。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即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首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抓住重点、热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高度。四是多维思辨式互动。具体做法可以是将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分析优势及劣势,然后加以完善;也可以设置正反两方,通过双方争论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式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在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均应注意: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互动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中心,是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主动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师生平等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教材为出发点,以实际应用为根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是授课的根本,教与学都难以超越教材的限制,而教材偏向概念化,与现实脱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而在国际贸易地理教学中应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学生多渠道的资料收集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弥补课本知识滞后的缺点,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介绍了哥本哈根气候环境大会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什么是CDM以及各国政府和民众对环境的重视态度。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人类的经贸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典型案例,有的学生专门介绍了汕头市潮南区贵屿镇一些商人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焚烧废旧电器获得贵金属牟利,从而造成水土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交流,使学生收到了很好的环保教育,并由此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提倡创造性,注重平等自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所有思想和看法,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观点,思维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缺乏创造性。在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针对某一事物或现实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观点,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补不足。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正常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完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满足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需要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人员只有掌握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太多深奥的经济贸易理论知识,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有新的内容需要补充,课时安排紧张。我校安排32学时。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课时不够,而且课程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却能很好的适用这一特点,对于国贸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中学学过地理,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人文地理环境往往是学生更感兴趣的部分,这两部分可以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收集信息。授课的重点放在经济地理环境,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启发他们思考,通过交流,形成创新性见解。如讲授欧盟的时候,联系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国家的影响;讲授美国汽车产业的时候,联系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讲授日本的时候,联系中日钓鱼岛之争和中菲黄岩岛之争等。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对提高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一直被广大教育家的心理学家所肯定。我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过去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由老师讲,遇到有趣的部分,学生像听故事一样,听的时候虽然很感兴趣,但听完就忘了,遇到枯燥的部分,如一国的经济结构,学生没有听课的动力,学习效果自然很差。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中心,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主动收集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成果,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去思考、交流。如在讲授“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章时,我侧重讲述了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将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的总体特征概括为“南北差异”、“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和“城乡差异”。具体地说,在讲授日本区域经济发展时,用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说明日本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三海一湾”大都市集中的过程,由此说明“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这一现象,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掌握了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如果把教育学生比作产品的生产,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条标准化大生产的生产线,它的唯一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统一“规格”的人才。学生一直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所谓的标准答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磨灭,这种没有创造力的人才很难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满足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需要,它打破了标准答案的权威,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不同观点意见,学生由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真正的主角。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习效果,更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虽然近年来高校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还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导。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复述性、记忆性的知识,以标准答案为导向,课程结束时一张试卷定结果。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技能知识的考核,容易造成学生考试时死记硬背,而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因此,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考核方式也应相应的改革。大体思路是:将传统一卷定结果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将理论考试与实际技能考核分开,适当加大技能考核比例,将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考核结果均纳入期末成绩,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以上思路,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考核从两个方面进行:

理论知识考核采取笔试形式。这部分考试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地理分布、产业特点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世界商品生产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世界人口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通过笔试,让学生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实际技能考核采取多种形式结合。首先是根据国际贸易需要,填注空白地图。如主要海峡、主要航线、大陆桥运输对接站名、货物流向、工业城市和主要港口分布等;其次是撰写小论文或小评论,教师平时提供参考书或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提交小论文或小评论。如介绍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发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三是绘制图表进行对比,如对“金砖五国”进行对比,然后综合分析;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安排假期旅游等活动,撰写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2]苏广实.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王璨(1965-),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方向。

作者:王璨

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论文 篇3:

“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评价方式,认为模拟公司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适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模拟公司;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模拟教学法

“模拟公司”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教学法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的虚拟公司,这种虚拟公司是在封闭的经济体系内与其他模拟公司发生“业务”关系,除了货物和货币外,可以包含所有真实公司的所有商务活动,学生可在模拟公司的不同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经历公司全部运营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公司教学法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实践的模式,采用“先实践再理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了解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模拟公司”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了传统的纯讲授法模式,开展了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不能通过身如其境的商务情景进行训练,掌握实际职业能力,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随着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能立即融入到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笔者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认为模拟公司教学法是适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1 相关课程的开设。在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前或同时,须开设市场营销、市场分析与预测、商务英语函电、网络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能够针对外贸商品作国际市场行情调研以及客户情况的调研,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以及营销策划,熟悉、掌握相关商务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可以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资料搜索、利用计算机以及办公软件制作各种单证等。

2 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赞成这种教学方案,掌握行为导向的实训原则,熟悉岗位技能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以及相应的企业商务实践工作经验。

3 软硬件的支持。设置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模拟实验室,配备良好软、硬件设施,建立一套既有进出口贸易的单项操作又有综合技能训练的进出口业务的职场模拟平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

1 外贸模拟公司的筹建。教师在实施模拟公司教学时,根据外贸公司的工作内容,将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若干模拟外贸公司,并设立业务部、采购部、财务部、物流部等组织机构,由学生担任总经理和各部门成员,互相之间分工协作。模拟公司成立后,确定公司经营产品或服务范围,以组(公司)为单位开展外贸业务活动。教师要求各模拟小组撰写模拟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拟公司章程》以及公司组织结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

2 外贸商务模拟。①模拟外贸公司交易前准备。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搜索国际市场上与模拟公司所经营的商品相关的购销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思考,撰写《外销商品调研报告》,完成《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在模拟公司教学中可以申请一个公共的电子邮箱或建立商业网站,以便于各模拟公司之间在网上发布商品信息,寻找贸易伙伴。⑦模拟外贸公司交易磋商、商务谈判与报价核算。模拟公司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email的方式进行交易磋商;组成模拟商业谈判阵容、划分谈判角色,按照一定的基本程序进行商务谈判;要求学生根据模拟公司经营的产品的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价格术语,计算采购成本、出口退税收入、国内费用、运输保险费用和银行费用,确定外销商品的最终成本、费用和利润,制作《出口商品报价核算表》。③模拟合同的签订。根据模拟公司商定的有关商品信息及运输保险、支付条件等内容,草拟合同文本。买卖双方就草拟的合同中条款进行洽谈、修改,直至双方达成一致,形成最终的购(销)合同文本(中英文各一式两份),双方代表签字并交换合同文本。

3 外贸流程模拟。根据外贸公司的操作流程,要求学生以模拟公司签订的合同为基础,按外贸作业流程进行仿真练习,内容包括的信用证的催证、审证和改证、外销商品的生产跟单,托运(货代)业务、投保业务、报检报关业务、收汇核销等等。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和信用证的要求,制作外贸业务所需的各种单证如:商业发票、装箱单、质量证书、汇票、托运单、海运提单、装船通知书、报检单、报关单等。在流程模拟过程中,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小组扮演买方、卖方、银行、商检部门、船方、工厂等角色。通过外贸业务流程模拟,使学生体验外贸业务工作所需要的具体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外贸专业技能。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评价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创业动力和学习主动性,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应以考核应用能力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并把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应用能力的评判方式由平时记录考核、独立作业(书面论文质量)和集体成绩几部分组成,其中集体成绩是每当一个阶段学习完成后进行一个总结和反馈,可以由各模拟公司利用PPT的方式向由教师和外贸专家以及推选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组进行演示(Presentation),介绍在模拟公司的业务经营过程、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最后由评议组现场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1 模拟公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身入其境,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模拟公司所需的信息资源的搜索、营销方案的策划,进行外贸业务的操作实践,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学生们如身临其境,自主学习的动力很高。

2 学生通过仿真的模拟公司训练,对国际贸易运作流程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掌握了基本业务操作方法,对本课程的外延知识(外贸成本核算、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也有了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学生在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组织机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工作不顺时的受挫能力,即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进入真实的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高职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目的。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的思考

1 在仿真的模拟公司商务环境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经营活动直接参与者或决策者,而教师则充当指导者或咨询顾问的作用,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在模拟公司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其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海关人员对模拟报关人员提供的报关单据进行审核,使学生除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的同时,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和任务,从而充分展现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3 在模拟公司教学中,由于学习过程已成为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注重的不应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货真价实”的锻炼。

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必将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富有特色,并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和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必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陈 钰 王红梅 陈 锋

上一篇:社区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出纳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