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精选10篇)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1

1数控加工编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1数控加工编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注重教学的内容的合理性,就要有选择注重教学中的问题,要注重在较少的时间内构建一个高效的理论体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以便更好地体现技术的高效发展,就要加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进行更好的补充和调整。

1.1.1对内容很好掌握

实际的应用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过程中要做到详细解答,反复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在工厂的工人之间的沟通,就必须注重掌握基本概念术语和理论与实践,有必要了解基本的技术方法和数控系统,以及系统化的工作理念。

1.1.2对内容更全面了解

内容的理解性体现出理论强的特征,而实际应用的原则很少,为了强调教学结论的影响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很多的应用的结论都是教学中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结论,往往忽略了公式的推导。

1.1.3对内容更好拓展

为了淘汰旧知识就要及时引进新技术引进教室,并加强对数控技术的实际发展和以便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有效保证教学内容和适用性和先进性,就要增加开放式数控系统和新内容数控技术,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平行机床等

1.2数控加工编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2

1 以工艺为主线, 形成课程群

数控加工工艺是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所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和, 应用于整个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是实用性很强且需要相关学科和课程支持的学科。首先, 一个数控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识、制图能力, 要熟知互换性的基本知识, 要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要掌握刀具的结构特点与实际应用;要掌握加工程序编制的方法和应用对象;会应用CAD/CAM软件;能够处理工艺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其次, 要熟知普通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了解其工艺流程;能够区分普通机械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的各自特点和相互间的必然联系;同时还要掌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归结到一点:作为数控技术人员必须是一个具备综合技术能力的、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的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一主题。当今数控技术随着世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探索、实践产生的。其构成是由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CAD/CAM技术应用、机械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以及毕业设计 (数控方向) 等机械制造类课程形成一个教学群, 由一组教师分别讲授相应的专业课程, 综合指导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 且毕业设计的选题应以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与加工为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编制加工工艺并经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亲自完成零 (部) 件的制作。通过相关检测器具检验所制作零 (部) 件是否达到图纸及技术要求。

这样, 有理论、有实际的课程群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明确而又集中, 便于学生清晰地掌握数控技术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周边知识, 易于理解和吸收, 同时还能够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发展。

2 以质量为目标, 注重工艺细节

工艺系统由机床、刀具、夹具和零件构成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数控加工是用先进的加工手段、制造技术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零 (部) 件,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还在于它是否保证其优质、经济、实用。以往的教学环节偏重于理论讲述, 以作业、课程设计为实践环节, 以教师的批阅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从而造成应用环节的局限性, 教师的应用水平决定了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能力, 授课教师的专业单一性, 导致学生缺少综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专业知识的应用难以建立整体的概念。

完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内涵着相关的专业知识, 并不是描述加工过程的, 它包括零件的结构和加工工艺可行性分析,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技术要求选择机床, 依据零件材质和加工方法确定刀具及切削参数, 再根据生产批量决定夹具的设计与使用, 由零件加工精度确定量具的类型与精度, 工艺设计即要体现加工方法的灵活性, 又要具有执行国家 (际) 标准的严密性。

在现实的教学中, 无论本、专科及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对实践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着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 教学中应因势利导, 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强调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进而研讨采用何种工艺手段保证加工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 教学中可从企业选择典型的零部件、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控加工课题件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课题 (变化一些尺寸、加工精度及结构参数) 。切削参数选择是否合理, 决定零件的加工质量;夹具及其制造精度决定着加工零件的形位公差是否合格。专业教师从制造产品 (课题件) 的角度出发, 阐述零件的制造过程、加工工艺过程的形成、如何选择机床、刀具、夹具, 根据零件的形状与技术要求选择自动或手动编程方法编制程序, 在加工现场如何调整、修改切削参数 (主轴转数、进给量) 和修正机床的加工参数 (补偿量、刀位点的偏移量等) , 通过实践深刻体验工艺的作用和工艺设计与应用所涉及的知识。

以工艺为主线形成的专业知识群,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即掌握了专业的技术特点和真实的应用, 又熟悉了与其相关联的周边知识的应用;有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有专业实践环节的检验;有加工参数的设计, 还有产品 (课题件) 质量的检验, 形成完整的数控 (机械) 加工工艺体系。

3 提高综合能力, 强化应用性

知识在于积累, 能力在于磨练, 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实践教学环节。工艺设计与产品 (课题件) 制造, 不是相互独立,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依托。“应用为本, 学以致用”很清晰地表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在校四年, 是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时期, 是掌握从事社会实践、驾驭生活能力最关键的人生转折时期。

综合能力的提高,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掌握理论知识阶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综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是本科教育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 学生应紧紧围绕“加工工艺”这一主题, 要系统掌握制图、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数控机床结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编程原理及计算机编程软件的应用等主要学科;掌握工艺设计的要点、参数设计的方法, 数据选取的依据和原则。在这一阶段以设计具有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如: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 的加工工艺作为综合大作业及考核方式, 为实践打下一个基础。

第二阶段, 理论知识应用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床操作方法掌握阶段。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讲解、示范操作和指导下, 学生应在较短的时间内, 尽快掌握各种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 借助前一阶段的综合大作业的实际制作进一步验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际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二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阶段。通过选定的工艺要素课题, 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设计工艺方案, 从机床、卡具、刀具以及切削参数的确定, 到机械加工与加工参数的设计与修改。同时, 教师还要在这一阶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应用相关量具检测课题件, 分析质量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完成机械 (数控) 加工工艺的设计与实际加工的综合应用,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三阶段, 综合能力提高阶段。在这阶段里学生应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环节进一步强化工艺的概念, 熟悉数控编程的应用过程。在生产一线, 熟悉生产流程, 了解工艺对生产的重要作用, 结合生产实际掌握工艺编制原则和编制过程;生产者贯彻工艺、技术要点和实施情况。同时, 将在学校里学过的基本知识在师傅的指导下练习编制生产零件的工艺, 找出自身的不足, 使我们的学生在生产现场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为以后工作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实现知识与能力良好对接, 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奠定基础。

4 结语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中, 培养应用型且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型专业技术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十几年来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理论──实践──应用”这一教学的总体模式。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的目标, 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 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 深入探讨本科机械专业《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和思路;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合理整合,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采用动态式的教学方法, 重心转移至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目标;探索《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艺设计,程序编制,教学改革,研讨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朝晖.A科技资讯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改探讨.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3

关键词: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

TG659-4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领域日益普及和提高,操作和使用各种数控机床也越来越广泛。各类中职院校就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操作,加工,维修,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是授课教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主要问题,需要针对各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措施。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我们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差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可以的。我们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习数控编程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程序运行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加工操作,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按循环启动按钮,机床就自动的转主轴,换刀,车外圆,车螺纹等加工过程,让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提上来,就会想机床是如何在不按其他按键,就自己在加工?如何精准的动作的呢?只要学生有兴趣,自己就想搞明白机床到底如何运作的,那由教师的被动教授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了,那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生的思考都会达到最佳状态,这样数控编程的知识点就很容易掌握了,随着课程的进行,慢慢的建立起对数控编程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针对一体化教学进行课程设计

现在的数控编程教材很多,我校使用的是指定的教材,其内容看似面面俱到,但又过于追求形式。无论在授课,还是在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都不太合适,甚至有纰漏,使用效果不佳。介于此种情况,本人在课上很少使用。而是根据学习指令的难易程度,参照机床说明书,自己编写教学计划、教案。课上基本以模块形式教授,如圆弧加工模块,螺纹加工模块,复合循环模块等。学生学习时指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指令用法、格式,并配合相应难度梯度的练习,强化其记忆,很好的达到了教学效果。

学生在编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那就是编程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执行程序的时候,虽都能加工出零件,但是时间和效率上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程序中细节问题。编程中细节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加工工艺引起的,另一个就是指令本身引起的。学生对加工工艺的使用暂时只能遵照教材上讲到的加工工艺去编程,经验方面的加工工艺只能日后工作慢慢积累。指令上面的细节问题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但一般教材都没有把这个讲的很细,很深。这个问题只有靠教师去钻研机床说明书中指令的详细用法,再教授给学生。例如,G00指令的走刀路线是折线,教材上只是提到这个词,而没有具体的图示。G90锥度加工时R值的具体取值怎么确定,起刀点怎么确定,教材上也没有具体的详细的讲解。复合循环加工指令G71里面U、W值其他象限怎么取值等编程细节上的问题。这些细节问题其实都是编程时需要着重考虑的。

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更好的课程教学安排来进行,这是在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根据学生以及授课内容的需要,而进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也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的途径。

三、结合实际编程教学

在数控编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按部就班教学的话,学生很快就会感到乏味,对后续教学内容影响严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每次课上使用具体零件图,如火车的轮子,机床的轴等部件。这样学生觉得所练习的编程有具体意义,不像教师为了编程而编程把一些要加工要素组合起来,想象出一个没有具体意义的零件图来编程。当课程进行到后期,学生指令掌握到一定程度,可以增加实际生产中稍微复杂的零件图来练习,让学生尽早养成好的编程习惯,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情况。

编程中工艺分析问题是普遍学生在初学阶段感到茫然的问题。这是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也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加工经验,那这种经验的获得要建立在大量感性认识的累积上,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那如何解决呢,一是增加普通机床的实习操作练习,通过手动加工,让学生逐渐理解其加工工艺。二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工艺。再是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要应用自己学到的工艺知识和编程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做中学”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为以后进厂实习打下了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其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四、数控仿真软件系统在教学中应用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已经在各职业院校广泛使用,其很好的解决了教师单一方式授课的弊端,直观的展现了指令动作和零件的加工。其优点在于,可以解决数控设备投入不足和场地不足的现状。可以实际加工前模拟加工环境,加工过程,检测程序错误。如过切,撞刀,加工干涉等问题。同时增加学生对指令的多次练习,增加有效的上机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实习中能源、材料的消耗。其缺点是,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切削加工,对各切削用量无法精确控制,如车削加工ap=10㎜,F10㎜/r时,依然可以加工,这在实际加工是不能实现的。

随着仿真软件的较快发展,有的软件与实际加工相差很小,具有较高的仿真模拟效果,但是两者之间始终还是有差距存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而只能将其作为中介与桥梁,在教学当中合理、科学、有效、有选择地利用仿真软件才能使之为教学服务。必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发挥它的最佳教学效果。

五、结语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复习提纲 篇4

1.数控机床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2.数控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比定位精度高,是为了使加工零件的精度更高。()

3.精车削应选用刀尖半径较大的车刀片。()

4.YT类硬质合金中含钴量愈多,刀片硬度愈高,耐热性越好,但脆性越大。()

5.在数控车床上钻削中心孔时,若钻头静点偏离中心,即无法钻削。()

6.恒线速控制的原理是当工件的直径越大,工件转速越快。()

7.数控机床的编程方式是绝对编程或增量编程。()

8.于XY平面执行圆弧切削的指令,可写成G17 G02 X_ Y_ R_ F_。()

9.程序指令G90 G28 Z5.0;代表Z轴移动5㎜。()

10.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只有全部被限制,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11.能进行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一般也能进行点位控制和直线控制。()

12.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13.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14.黄铜硬度低,车削时车刀的前角应选大些。()

15.外圆粗车循环方式适合于加工棒料毛坯除去较大余量的切削。()

16.在卧式铣床上加工表面有硬皮的毛坯零件时,应采用逆铣切削。()

17.铣削速度=π×铣刀直径×每分钟回转数。()

18.通常在命名或编程时,不论何种机床,都一律假定工件静止刀具移动。()

19.程序G01 X40.0 Y20.0 F100.0.,刀具进给到(40,20)点,X、Y两轴均以每分钟100

㎜的进给率进给。()

20.指令G43、G44、G49 为刀具半径左、右补正与消除。()

二填空题

1.由机床的档块和行程开关决定的坐标位置称为。

2.加工的圆弧半径较小时,刀具半径应选。

3.基准可分为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4.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主轴转速。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不

同的,并应编入程序单内。

5.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低时,前角可以选得些;强度和硬度较高时,前

角选得些。

6.数控车床中,加工外圆通常采用。

7.铣刀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铣刀的结构分类,可分为整体铣刀、镶齿铣刀和铣刀。

8.数控机床精度检验主要包括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的检验。

9.数控机床实现插补运算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插补和插补。

10.在轮廓控制中,为了保证一定的精度和编程方便,通常需要有刀具和补偿

功能。

11.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进刀时,尽量接近工件的,切削开始点的确定以为原则。

12.在返回动作中,用G98指定刀具返回;用G99指定刀具返回。

13.除外,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和普通数控机床相同。

14.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四种。

15.数控编程描述的是 刀尖点 的运动轨迹,加工时也是按对刀。

16.合适加工中心的零件形状有、、、等。

17.数控机床中的标准坐标系采用,并规定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的方向为坐标正方向。

18..在数控铣床上加工整圆时,为避免工件表面产生刀痕,刀具从起始点沿圆弧表面的进入,进行圆弧铣削加工;整圆加工完毕退刀时,顺着圆弧表面的退出。

19.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分类有、、、。

20.数控机床大体由、、和组成。

三选择题

1.闭环控制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装在()。

(A)传动丝杠上;(B)伺服电动机轴上;(C)机床移动部件上;(D)数控装置中。

2.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B)机床的加工精度;

(C)脉冲当量;(D)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3.夹持工件时,下列那项可不予考虑:()

(A)车削方式;(B)进给方向;(C)工件直径;(D)切削液。

4.后角较大的车刀,较适合车削何种材质:()。

(A)铝;(B)铸铁;(C)中碳钢;(D)铜。

5.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是()。

(A)减少切削速度v;(B)减少转速n;

(C)减少进给量f;(D)减少背吃刀量ap。

6.精细平面时,宜选用的加工条件为()。

(A)较大切削速度与较大进给速度;(B)较大切削速度与较小进给速度;

(C)较小切削速度与较大进给速度;(D)较小切削速度与较小进给速度。

7.在铣削工件时,若铣刀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称为()。

(A)顺铣;(B)逆铣;(C)横铣;(D)纵铣。

8.数控机床主轴以800转/分转速正转时,其指令应是()。

(A)M03 S800 ;(B)M04 S800 ;(C)M05 S800。

9.各几何元素间的联结点称为()。

(A)基点 ;(B)节点 ;(C)交点。

10.G41 指令的含义是()

(A)直线插补 ;(B)圆弧插补;(C)刀具半径右补偿 ;(D)刀具半径左补偿。

11.数控机床的 T 指令是指()

(A)主轴功能 ;(B)辅助功能 ;(C)进给功能 ;(D)刀具功能。

12.执行下列程序后,镗孔深度是()。

G90 G01 G44 Z-50 H02 F100(H02补偿值2.00mm)

(A)48mm ;(B)52mm ;(C)50mm。

13.数控升降台铣床的升降台上下运动坐标轴是()。

(A)X轴;(B)Y轴;(C)Z轴。

14.用Φ12的刀具进行轮廓的粗、精加工,要求精加工余量为0.4,则粗加工

偏移量为()。

(A)12.4;(B)11.6;(C)6.4。

15.数控铣床一般采用半闭环控制方式,它的位置检测器是()。

(A)光栅尺;(B)脉冲编码器;(C)感应同步器;(D)接触传感器。

16.数控机床的运动配置有不同的形式,需要考虑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关系及坐标方向,编写程序时,采用()的原则编写程序。

(A)刀具固定不动,工件相对移动;

(B)铣削加工刀具只做转动,工件移动;车削加工时刀具移动,工件转动;

(C)分析机床运动关系后再根据实际情况;

(D)工件固定不动,刀具相对移动。

17.球头铣刀的球半径通常()加工曲面的曲率半径。

(A)小于;(B)大于;(C)等于;(D)A,B,C都可以。

18.一般钻头的材质是:()

(A)高碳钢;(B)高速钢;(C)高锰钢;(D)碳化物。

19.液压夹头夹持不同材质之工件,其夹持压力应:()

(A)不同;(B)相同;(C)保持最大压力;(D)任意夹持压力。

20.夹持工件时,下列那项可不予考虑:()

(A)车削方式;(B)进给方向;(C)工件直径;(D)切削液。

21.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

(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

(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22.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A)带状切屑 ;(B)挤裂切屑 ;(C)单元切屑 ;(D)崩碎切屑。

23.车削窄槽时,切槽刀刀片断裂弹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过多的切削液;(B)排屑不良;(C)车削速度太快;(D)进给量太小。

24.影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要提高加工工件的质量,有很多措施,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

(A)将绝对编程改变为增量编程;(B)正确选择车刀类型;

(C)控制刀尖中心高误差;(D)减小刀尖圆弧半径对加工的影响。

25.断屑槽愈(),愈容易断屑。

(A)窄 ;(B)宽 ;(C)深 ;(D)浅。

26.切断时防止产生振动的措施是()。

(A)适当增大前角;(B)减小前角;

(C)增加刀头宽度;(D)减小进给量;

27.粗铣时选择切削用量应先选择较大的(),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A)F;(B)ap;;(C)V;D、F和V。

28.数控车床在加工中为了实现对车刀刀尖磨损量的补偿,可沿假设的刀尖方向,在刀尖半径值上,附加一个刀具偏移量,这称为()。

(A)刀具位置补偿 ;(B)刀具半径补偿 ;(C)刀具长度补偿。

29.数控车床中,转速功能字S可指定()。

(A)mm/r;(B)r/mm;(C)mm/min。

30.执行下列程序后,钻孔深度是()。

G90 G01 G43 Z-50 H01 F100(H01补偿值-2.00mm)

(A)48mm ;(B)52mm ;(C)50mm。

四问答题

1.数控机床加工与普通机床加工相比有何特点?

2.什么叫粗、精加工分开?它有什么优点?

3.何谓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4.在数控加工中,一般固定循环由哪6个顺序动作构成?

5.按照基准统一原则选用精基准有何优点?

6.什么叫车床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

7.数控铣床由哪些部分组成?数控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8.试述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

五编程题

已知零件的外轮廓如图所示,刀具端头已经下降到 Z=-10mm,精铣外轮廓。采用 ¢30mm 的立铣刀。刀具半径补偿号 D02。采用绝对坐标输入方法,进刀从起始点直线切入轮廓第一点,退刀时刀具从 轮廓最后一点法向直线切出到刀具终止点。请根据已有的语句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程序。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5

2008-2009建设情况报告书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我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2008年9月入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年来,课程组按照《湖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卓有成效开展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规划概述

为了建设好《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在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实际,制订了建设规划,确定了建设的四个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在准确定位课程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吸纳行业标准,体现岗位能力培养需要,搭建模块式课程结构。

二是改革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合一”的途径,形成以项目教学为主、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为辅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三是强化课程团队建设,通过送培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养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安排参加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安排教师企业顶岗轮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课程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四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力度,完善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教学参考书、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并形成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校委会在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为每一建设重点均指定课程组专人负责,建立了过程监控机制,确保了本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2008-2009项目建设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一年来,课程组按照项目建设规划与专家指导意见,开展课程目标定位调研,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强化课程团队建设,开发完善课程资源,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一)以课程目标定位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形成了模块式课程结构。

1、课程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对本课程培养目标在专业岗位技能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讨,完善了课程培养目标,完善后的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更加明确。

2、课程组结合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导游员职业标准和我校学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3、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主要民族民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中国的风景名胜、世界遗产、湖南地理概况、湖南历史文化概述、湖南重点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湖南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综合实训进行整合,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

(二)开展项目教学法试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

1、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课程组将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收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中国旅游资源调查、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等12个项目专题组织教学,辅之以讨论、探究、现场教学等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迁移应用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真实或仿真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 在“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圣安寺参观,自主设计导游词;如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收集”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湖南省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现场学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丰富专业知识,开阔专业视野。

3、学校为课程组安排了专用多媒体教室,课程组全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学习,制作了本课程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教学,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知识容量,加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教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集、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三)外引内培,教师理论水平提升与实践能力提高并重,建设优质课程团队。

1、充实课程组成员,为课程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聘请了运通旅游社任红霞副总经理出任课程现场专家和兼职教师,聘请了湖南理工学院吴忠才博士为课程兼职教师。本课程教学团队共1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兼职教师3人;具高级职称3人,中级3人。课程组成员均持有国家导游资格证,2人曾出任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考评员。课程组成员40岁以上2人,占10%;30-39岁3人,占30%;30岁以下5人,占50%。

2、课程主讲教师中有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3人参加过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多人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是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职称结构相对优质、教学研究水平较高、呈梯队结构的教学团队。

3、课程负责人龙美华,2008年入围湖南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高级技师,初级导游员,近二年,先后参加过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评员培训、湖南省旅游教学研究会年会等培训学习活动,2009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该教师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与研究,参与过2个省级课题项目研究,现正主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省级课题,三年来,有《民办学校教师流动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商业集群成因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等5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4、学校制订了课程团队建设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年内,课程组王玉梅、戴朝辉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龙美华、杨金菊教师赴岳阳红乔旅游投资公司顶岗实践并开展“旅游线路开发与推广”工作,黄玉芳教师利用暑假到云梦旅行社挂职锻炼,王玉梅、杨金菊、谭英等4位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考评员培训,获职业资格考评员资格。课程组成员先后有10人次参加全国中职教学改革研讨会、湖南省中职旅游教学研究会年会等学术会议。通过培训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课程组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力有效提高。

5、课程组教学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年内,在开展2项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申报省、市级课题各1个,有10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参与开发的旅游线路在全市旅游行业推广,举办了一次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的专题讲座。

(四)硬件与软件建设两手抓,改善课程实训实践条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建成了课程教学资源库。

1、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增加了1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建成了1个三维仿真模拟导游实训室,有效改善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目前,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与开出率均为100%,设备价值达标率与完好率均在95%以上。

2、增加了岳阳虹乔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长沙信达旅行社、湖湘旅行社等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课程实训提供了保障。

3、课程组共同参与编制了《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核方案,制作了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课程模块习题集、课程综合习题集。在校园网站“学习园地”栏目上链接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集纸质、电子、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4、学校增订了一定数量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指导书,对本课程教学作了有益的补充,并正在着手开发本课程校本教材。

(五)规范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课程教学效果突出。

1、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在学校网站的“教学资源”栏目上公布,将已修订的各种教学管理资料、各种实习教学管理资料集中管理,已开发的校本教材和各种课件也进行了集中管理,更新了校园网页的相关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了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2、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种评价有明确的比例分配。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每学期均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做到了统一命题,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根据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70分才认定及格。

3、组织技能竞赛,培育学生学习兴趣。2009年5月,举 行了一次全校性导游专业技能竞赛,竞赛中,讲解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导游讲解词学生自主准备,并进行导游基础知识加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75%(全省通过率为30%);本课程考核学生满意率达到95%;学生李丹、杜娟参加了岳阳市第四届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岳阳市十佳导游”的光荣称号。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经过一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如下:

问题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措施一:聘请教学名师来我校开展教法讲座。

措施二:组织课程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新课改经验(如我市许市中学的自主学习法)

措施三: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教法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

问题二:课程团队科研与应用技术推广能力有待提升。

措施一: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1-2次,提高教师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措施二:鼓励教师参与省、市、校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措施三: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力争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问题三:课程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措施一:增购与该课程相关的图书、杂志数量,力争形成相关图书500册以上、杂志10种以上的课程参考书、指导书规模。

措施二: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确保下一建设完成该课程校本教材。

措施三: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核方案,丰富课程教案、课件、试题库等相关资源。

措施四: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争形成相关校办产业与校企合作产业。

四、下一阶段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是:按照修订后的项目建设规划书进行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项目包括:

(一)加强课程目标定位研究,把准课程建设方向。聘请现场专家宣讲该专业和该课程各项目标,课程组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开展课程目标定位分 析与研究,细化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态度目标。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湖南师范大学等地参观学习,吸纳新知识、新标准。建设小组走进旅游社、景点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调整规划中的模块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规划中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进行教学,确保实践教学不低于30%。

(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一是开发校本教材,完成切合课程目标、适应教学方法改革需要的《导游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并积极推荐兄弟学校使用。二是充实教学参考书、实训实训指导书,搭建纸质学习的平台,三是完善课程教学文件、课程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更好地为学生课程学习服务,四是搞好课程教学资源挂网和网上互动答疑活动,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三)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形成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修订课程考核标准,充分体现课程考核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学项目分解实际,形成按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全面考核的机制,严格按照课程考核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考核形成性过程,力求公平公开公正,尽量实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四)规范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课程研究与开发常态化,课程团队培养制度化,课程资源建设立体化,促进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各位专家评委,《导游基础知识》省级精品课程经过一年的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努力工作,出色完成该项目建设规划书中的各项任务。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6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学生以完成相似工作任务为主线,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究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和挑战自我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挑战精神。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更适合于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一、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其隐含在单个任务中,以某个典型案例为先导进行任务驱动,在学习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围绕以完成相似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强烈的任务动机的驱动下,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相似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二、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避免了单一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其原理是针对本次教学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设计一个基于任务驱动型的、学生能较容易完成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讲解与演示,以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演示完毕以后,再向学生布置一个相似的工作任务,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自学能力、探索和挑战精神融入任务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已有案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再让学生完成相似的工作任务,此时学生建立了自信,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获得成就感,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与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在“数控手工编程”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一个个的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展开的,把课程相关知识点融入任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去。从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工艺方案、确定装夹方案、设置工艺参数、确定基点坐标、选择加工刀具、编制加工程序以及零件的仿真加工等过程的实施,基于任务驱动方式的实施并完成典型案例,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以后获得了一定感性、理性认识,同时获得了相应的操作技能。

(一)任务驱动型典型案例选取

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提出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典型案例,再对任务驱动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演示,并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布置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工作任务,任务的选取应包含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如果选取的任务过于复杂,则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如果选取的任务与典型案例的任务没有什么区别或区别很小,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既要满足学生建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帮助学生挑战自我,在任务的驱动下不是很困难地完成,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接受工作任务以后,要对任务的零件图进行分析,分析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等相关技术要求,然后再查相关表格对于粗加工、精加工等能够达到的精度等级,并制定加工工艺方案。

(三)任务驱动型典型案例实施

例如,在实施数控铣削加工项目时,其中一项任务是“轮廓铣削加工”,选择如图1所示的任务驱动型典型案例。

以上零件的轮廓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经查表可知,尺寸精度约为IT9~IT10级,表面粗糙度全部为Ra3.2μm,没有形位公差要求。查铣削加工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采用立铣刀进行粗铣→精铣的加工方案;零件外形为长方体,选用平口虎钳进行装夹;确定粗、精铣的加工工艺参数,并填写在工艺卡片中;按照粗加工提高效率、精加工保证质量的原则,合理确定进给路线,以圆弧方式进、退刀,计算各基点坐标;通过相关计算选择立铣刀规格为16mm;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在编辑器中对刀具的半径进行补偿,运行程序仿真加工得到三维实体模型;对加工后零件的相关尺寸进行测量,所得结果满足技术要求。将以上已成功案例的相关参数、数控程序等填写在相应的表格内,并对成果进行展示。完成以后,要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升华。

(四)相似任务的实施与评价

完成以上基于任务驱动型典型案例以后,教师再布置类似的工作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类似的工作任务。

基于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控学生的实施进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的给予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对任务实施的进度以及完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针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增加闯关式任务,闯关任务的设置要增加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无论是对于相似任务,还是闯关任务,教师要先制订一份任务实施评价表,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效率和完成质量等。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就会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与表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得不足的地方要给予指正与鼓励,维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构成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通过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在“数控手工编程”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对机制1402班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任务实施以后,该班学生53人在最后成绩的综合评价中22人获得“优”,31人获得“良”,最高分96,最低分82,平均分88.9,整体效果好,学生认可度高。

总之,通过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具体实施,该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完成任务以后获得成就感。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摘要:为了提高“数控手工编程”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分析了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实施采用了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学习以及一个个相似任务的实施,实践结果表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艳,柏庆华,庄俊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8):240-242.

[2]郑雯.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PS软件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5-16.

[3]于秦,居太亮,段景山.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4):204-237.

[4]李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16):87-88.

[5]夏国伟.论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1):270-271.

[6]孔范龙,郗敏,李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134-135.

[7]张永定,周强,王松颉.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2015(3):74-76.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改革;一体化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作为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它密切相关的课程是《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巧》《数控机床》。传统教学方法所采用的“应答式”、“填鸭式”,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环境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所需求的培养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到企业还需重新学习,有些技能甚至还要从头学起,当他们走向社会以后,由于竞争力不强,动手能力差,导致就业不久又失业,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试探性改革。

我院数控专业主要以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工为教学目的的一个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控理论知识,更应具有相当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模式,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差,那么能不能采用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既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同步,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项目教学法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有效实践教学的载体,学生在教师或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加工实际工件进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驱动,使学生学会查询资料,尝试失败,积淀经验,使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并进行展示和评价项目的一个过程,项目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自我展现等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绝对的主动性,教师是项目指导人。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的掌握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思维探究能力。

数控仿真系统是指能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各种操作,利用局域网的功能,让学生坐在计算机前模拟完成数控机床的各种操作,教师能对学生每台电脑进行实时监控和现场教学而且只要能正确使用电脑,学生就能安全操作,不会造成任何由于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人身伤亡与机械设备的损害,即使是有足够实操设备的学校,利用仿真系统进行教学,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项目任务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通过对每节课课题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出重、难点,选取合适的项目训练内容,使项目的设置既密切联系书本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难度,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近几年投巨资为学院实习工厂配备了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先进的生产型设备,为数控专业项目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按照职业教育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每节课教学过程进行预设,按照理论学习——仿真演示——实践操作——一体化形成这个过程,既减少了知识的重复,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铣削编程中G02/G0(见图1)这两个指令时,取26个字母当中“S”作为项目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预设,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对于由直线组成的“M”轮廓,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编程并加工成型,那么对于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S”轮廓又应该如何编程加工呢?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将铣削编程课程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利用仿真演示为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间架起桥梁。

二、教学过程按照项目设立,激发兴趣;项目分析,学习新知;项目内容,新知应用;项目训练,仿真演示;项目训练,实践操作五个环节进行,先对G02/G03指令格式进行讲解,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具体讲解指令中每个参数的含义,并重点讲解G17/G18/G19平面选择指令以及G02/G03圆弧顺逆的判断,以及圆心坐标I/J/K值的确定。采用图示法、特例分析、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师生间的互动,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圆弧插补指令G02/G03中每个参数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画两点间的圆弧,学生会发现在两点间可以画出两段圆弧,告诉学生参数R的正负就决定了圆弧的大小,利用数控仿真演示,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更好的理解,并为下一环节的项目训练,实践操作作好准备,在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将学生科学分组,每组指定一名学生操作,其余学生合作。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加工完成后,老师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做的好的同学心情很愉悦,没作好的同学也不甘落后,积极与老师交流,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同学们都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在铣削编程中,在学习每个指令时,选择一个与本指令相关的一个典型、简单且有趣味性的零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全面而深刻地去理解和掌握每个指令。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理论教学上的不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技能教学模式的改革。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传统教学法的三个根本性的改变。即由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书本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合适的用于教学的项目,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备课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顺利进行,项目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是赋予创造的,并且能够自己探索、思考,为其以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对我们职业院校学生来说,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英伟主编.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M].2009,12(第二版).

[2]陈旭辉,张荣胜主编.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在数控铣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M].职教论坛,2008,9.

优化数控编程教学的探讨 篇8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在引入新课上下功夫。每节课一开始,应该用新颖而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或富有魅力的谈话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内驱力。

(2)带领学生参观数控实训车间,观赏往届学生留下的数控实训作品,增强学生对自己将来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成果的期待。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企业中有关数控生产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对课程感觉学有所用,对将来的就业前景和工作环境充满期待和向往,使学生坚定学好课程的决心。

2、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前应已学习过工艺、刀具、材料、制图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带领学生温故知新,以免学生遗忘旧知识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因为一个完整、实用的数控加工程序实际上就是加工零件的尺寸、工艺、刀具、切削用量等数字化的信息。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控仿真系统教学。

利用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加工演示,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对毛坯变成为成品的过程历历在目,直观形象,便于学习与掌握。充分利用仿真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积极参与。仿真加工有助于学生对指令的格式、刀具轨迹的理解的记忆,加快提高学生的编程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仿真加工,可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熟悉机床操作面板和对刀等基本操作,为后面的机床实际操作作准备。

(3)安排适当的机床实际操作。

在计算机上仿真加工和机床上实际操作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因此在数控编程课中适当安排一些实操加工是有必要的,初步、简单的实操加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的真实感觉,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对机床的恐惧心理。贪图安全和“省事”,以仿真加工完全代替实操加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考虑到安全和课时原因,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师“手把手”地教授下跟进操作,运行教师编写的程序进行加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工出工件,会进一步增加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也有助于学生对编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数控加工实训作心理、知识及技能上准备。

(4)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学生互助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现在企业对员工的情感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与人沟通。根据社会的需求我校在教学中采用分组互助的方式来进行,选取由一名学习较好的同学和一名学习较困难的同学为一组,将加工课题布置给他们,由他们组成一个项目组,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当遇到难题时相互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由老师给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这样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如何关怀和帮助别人,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办法,使学生学会和不同性别、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人在一起和合作。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形成团队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岗位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将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改为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层次化的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即“课题技能考核—项目过程考核—综合技能考核—课程最终考核(评价)—职业资格鉴定”。在项目考核中,每个项目都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项目考核评价表,内容包括工件加工,基本操控,安全文明生产,工艺合理,程序编制,完成时间,合作性及其他安全文明生产项目。综合任务的测试具有岗位工作任务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突出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培养出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素质良好的技能人才。

3.建议与设想

目前各地各校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对具备条件的学校,数控编程课的教学建议。首先,数控编程理论课、数控仿真加工、数控实操加工执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数控编程课的数控实操加工定位为基础实训,在整个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再另外一次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定位为加强、提高实训。其次,引入和推进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4.结语

总之,在《数控编程》课程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知识融合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平盛.数控编程教学方式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9

一、虚拟制造系统的出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虚拟制造系统VMS (Virtual Manufacturing System, 指实际制造系统在不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信息世界里的完全映射) 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的, 是对真实产品制造的动态模拟, 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不消耗物理资源的模拟制造软件技术。

虚拟制造机床系统是现实制造机床系统在虚拟空间的映射, 它是由虚拟的机床→刀具→夹具→零件所组成的虚拟系统, 具备现实机床加工系统的全部功能、特征和行为, 能够完成现实机床加工系统同样的虚拟生产任务。通过虚拟制造机床对复杂曲面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进行仿真, 能够真实地反映制造加工过程中的过切、碰撞等干涉现象, 为程序的修改提供了数据;能够对加工程序进行反复调试, 在不消耗材料、能源, 不占用机床时间的情况下得到正确的数控加工程序。虚拟制造机床系统能够提供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如优化后的切削参数、总的加工时间等, 通过他们可以评价加工策略的优劣并改进加工方案;能够进一步对加工程序进行优化, 缩短切削加工过程中的空行程进给时间和调整复杂曲面不同位置的加工进给率。

二、虚拟制造机床系统技术

虚拟制造机床系统需要进行以下的技术研究:

(一) 虚拟制造机床的构成

虚拟制造机床能够完全真实地反应现实机床, 无论是在机床结构、外形尺寸, 还是运动功能方面都同现实机床一致或相似。虚拟制造机床的建立主要包括机床几何结构、控制系统和刀具库的建立。虚拟机床要能够真实地反应现实机床, 首先要求有同样的机床结构, 其次机床各运动轴的几何尺寸要求同现实机床一致, 特别是五轴联动机床有两个旋转轴的NC铣头和Z轴滑枕的尺寸更需要同现实机床完全一致, 另外, 机床各运动轴的运动极限及相对关系也要同现实机床一致。控制系统的建立目的是使虚拟控制系统具备同现实系统相同的功能, 并且能够对机床功能 (如G代码、M代码等功能) 代码进行定义, 并实现对虚拟机床的控制功能。建立机床刀具库, 主要是建立用于实际制造系统中相同尺寸规格的各种刀具, 以真实模拟切削的过程。

(二) 机床仿真及校验

在虚拟制造机床上添加零件毛坯、刀具和夹具, 设置编程坐标系和机床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 加载加工程序后, 就可以实现对现实机床加工的仿真了。仿真能够真实地模拟出过切、碰撞等各种现象, 并发出警报, 标明发生该现象的位置。

(三) 程序优化

程序优化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材料和刀具材料建立个性化的程序优化库, 这个优化库要通过做大量的切削实验来建立。在程序优化时根据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刀具, 选择优化库中的实例对程序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 在复杂曲面不同的加工区域自动设置不同的切削进给率, 来保持每齿切削量和金属去除率的恒定, 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三、我国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

由于我国虚拟加工技术起步较晚, 目前较成熟的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有上海宇龙、南京斯沃等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其仿真软件均具有项目管理功能, 可以对使用者操作的数据及操作的结果进行保存与管理, 有助于使用者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软件的教学管理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可以全面实现远程课程培训、教学交流、远程考试, 并可通过互联网下载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操作过程中, 具有完全自动、智能化的高精度测量功能和全面的碰撞检测功能, 还可以对数控程序进行优化处理。

四、总结

虚拟制造机床系统产生了可以模拟实际数控设备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我们用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培训, 不仅可迅速提高操作者的编程与操作水平, 而且安全可靠、费用低廉,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鉴于虚拟数控机床具备的功能, 针对目前我单位数控教学课程和参加数控实习学生人数的增多, 及数控设备较为精密、昂贵的特点。把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之中, 用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培训, 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价格昂贵的数控机床的损坏, 又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对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产生临场感和真实感。而且能够让同学们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工作过程, 并且掌握各种数控机床和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更大的好处是在实现了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

我校目前的硬件设施基本具备, 包括微机房 (可实现一人一台虚拟机床) 、局域网和各类数控机床等, 且我校的校园网早已建立, 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将成为现实。相信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编程与操作水平更加突飞猛进, 我校必为我国的数控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 篇10

关键词:项目驱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一、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分析

(一)《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掌握程序的编制又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如何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在进行项目课程的探索,项目课程能较好地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特别是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相对于一般专业课而言,其项目的设计比较容易而且通过项目的驱动能更好地融理论于实践中,模拟企业现场操作,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驱动教学,强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项目驱动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组织、管理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应组建课程项目团队,以项目为载体对《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设计教学项目,编写课程项目校本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通过项目驱动进行教学。

二、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项目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设计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一环,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设计课程项目时要做到以下几个必须:一是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二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一个新的项目时,既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既要考虑知识的梯度,又要考虑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三是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去寻找“项目”的结果。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四是必须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设计项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优争先的意识和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项目教学工作过程设计流程

课程项目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用项目来整合知识的应用过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具体项目的制订安排和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设计的各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长的核心作用,同时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项目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课程项目体系时遵循:加工形状由易到难,加工位置由外到内,加工精度由低到高,加工速度由慢到快,加工工艺由易到难。本课程以数控技术国家技能鉴定要求为依据,设计了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实施课程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具备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课程项目体系作了如下构建:

项目一:手动加工阶梯轴,该项目旨在通过手动加工工件了解机床面板各功能键的作用及刀具的安装及注意点。

项目二:对刀练习,对刀是数控加工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刀掌握工件坐标系建立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对刀的实质,同时通过多次对刀的练习,熟练掌握对刀方法。

项目三:阶梯轴自动加工,通过该项目掌握程序的格式、程序输入和修改的方法以及G00、G01等指令格式及应用。

项目四:V型槽的加工,通过该项目掌握不同加工情况下切削用量的选择及熟练掌握程序的结构等。

项目五:圆弧的加工,通过该项目熟练掌握G71、G02、G03指令格式及应用。

项目六:螺纹的加工,在该项目里,重点介绍G76、G92、G32等螺纹加工指令格式及应用,同时让学生掌握螺纹的参数及精度检验等知识。

项目七:内表面的加工,使学生掌握加工内表面工件时参数符号的选择方法,掌握刀具磨耗更改与加工外表面的区别,掌握内表面加工刀具的选择等。

项目八:凹弧表面的加工,熟练掌握G73指令格式、应用及掌握凹弧表面加工时刀具的选择。

项目九:椭圆、抛物线加工,该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变量表示和应用、掌握变量运算指令。

项目十:工考强化训练,通过该项目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的制订,熟练掌握工件坐标系的偏移方法,从而较好地达到国家技能鉴定的要求。

(四)基于项目驱动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

对于项目课程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项目结果的评价,评价应基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如何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所以评价时要强化项目执行过程的考核,强化学习态度、职业能力的考核,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有对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的评价,又要有对问题探究、应变能力方面的评价,更要有对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自学与思考等素质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还要有小组的互评和组长的评价。在评价的取向上,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多竖大拇指,同时引导学生多看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实施方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三、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下面以项目“凹弧零件加工”(小奖杯)为例阐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明确目标。明确通过该项目的驱动要达成的终极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本项目目标:掌握G73指令格式及各功能字的含义;熟练应用G73等指令进行凹弧面的加工;正确选择加工凹弧面所使用的刀具等;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意识等。

2.结构分解。精心选择、确定项目载体——凹弧零件(小奖杯)的加工(零件图略),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任务的要求和基本工作思路;教师分解项目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我信息收集,思考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案。

3.制订计划。组建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归纳分析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加工工艺、切削用量、刀具选择等),组长总结汇报本组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各组制订的方案进行点评和分析,小组参考、完善实施方案。

4.知识点介绍。教师讲解本项目的核心知识点——G73指令格式及应用,对G73指令的特点做详细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与G71指令进行比较,对本项目中刀具选择的要求做出说明,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项目实施中发生的现象。

5.实施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计划,在实施计划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自主学习不等同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要加强引导和巡回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顺利完成本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最后完成项目实验报告。

6.评价、小结。由本人、小组和教师分别从学习准备(包括任务领会、计划制定、小组分工)、学习过程(包括安全意识、问题探究、操作技术)、学习拓展(包括应变能力、创新意识、知识融合)和学习态度(包括主动学习、团队意识、严谨细致)等方面按相应的评价表进行量化打分评价。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对于每天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高了,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较好地发挥了组长的作用,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使教师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较好地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28-30

[2]韩春光.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8):29-31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4]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8):1

上一篇:中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幼儿园春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