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共10篇)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篇1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 教

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 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

01.绪论 4

02.随机信号分析 8 03.信道 6

04.模拟调制系统 6 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06.数字调制系统 8

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 09.差错控制编码 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4 11.同步原理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主要内容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重点、难点:平稳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主要内容是:信道定义;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信道模型;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重点、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是: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

重点、难点: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重点、难点: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主要内容是: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DPCM系统的量化噪声;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重点、难点:抽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是: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重点、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主要内容是: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重点、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主要内容是: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重点、难点:伪随机序列。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主要内容是:载波同步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和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方法、性能;群同步;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重点、难点:载波同步方法;位同步方法;群同步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讲课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式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通信原理,教学方法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等专业中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好该课程对进一步学习通信领域的各种专业知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特点是内容较多, 知识面广, 概念抽象, 系统性强。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如何针对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是首要问题。

1 面向独立学院的内容安排

1.1 教材的选择

通信原理是通信领域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通信专业的知识框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使“通信原理”课程在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能实际的发挥作用, 首先对国内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教材作了认真比较, 按知识性和实用性原则选择适用的教材。最终我们选择蒋青、吕翊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与技术》作为教材。此教材能够充分地体现应用型本科通信、电子信息类和电子工程类等专业的特色, 以面向应用为目标, 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基本概念及性能分析等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1.2 知识的讲解

通信原理具有知识面广、内容较多、概念抽象的特点。对于应用型通信专业的学生学习而言比较头疼, 所以我们在讲述具体内容之前, 先介绍该门课的整体体系结构。通过介绍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该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对于其中的每一章, 在讲授的过程首先给出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再讲解各小节的内容。让学生对每一章的内容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在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本章和前章有什么联系和后面章节有什么关联;本章用到了那些知识点是前面那些章节的等等。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 学习效果不好。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的模型和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通信模型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 学习效果也较好。例如:在模拟通信系统中讲调制的时候就可以和模拟广播系统结合起来。收音机的三个按钮FM、AM和PM对应的就是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频、调幅和调相。

2.2 理论与仿真软件相结合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使用System View及Matlab Simulink等多种通信仿真软件, 将实验搬到课堂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比如对模拟通信系统中各种调制方式性能分析的时候, 可以利用软件快速的进行仿真, 学生可以从图形中一目了然地看到那些调制方式的性噪比好, 那些调制方式的性能差, 以及各个调制方式之间的区别。讲解调制方式时, 可以利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仿真, 改变噪声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很明了地看到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3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很难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精髓, 必须辅以适当的实验。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感性认识推进理性认识。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分为计算机仿真和硬件实验两部分。硬件实验主要是些验证性实验, 通过验证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计算机仿真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而不用担心损坏器件、仪器设备等问题,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真正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 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便于教师整理思路, 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 及时调整讲解思路、讲解速度和讲解内容。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向学生呈现各种技术的过程。将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公式推导, 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比较复杂的推导和原理性的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通信系统中的采样定理、量化过程以及数字调制中的2FSK、2PSK和2DPSK都可以利用PPT中的动画效果和Flash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个详细的了解, 加深对内容理解。

2.5 传统答疑方式与现代答疑方式相结合

同学们可以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答疑, 还可以通过发送邮件、QQ软件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答疑, 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

3 学习兴趣与自主能力的培养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能力尤为重要。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我们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分析来协助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 对于某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仿真软件仿真时, 先给出相应的仿真例子,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参照例子做相关通信的仿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练习题可以变换方式。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通信原理课程及独立学院用型学生的特点, 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等方面对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建设进行了探索。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桢, 刘凯, 张军“.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尝试与思考[J].南京:电子电气教学学报, 2008, 30 (3) .

[2]张明君, 孙天罡.浅谈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工作特点和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47-49.

[3]蒋青, 吕翊, 李文娟, 等.通信原理与技术[M].2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

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通信原理 Matlab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175-01

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course is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pecialit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its characteristic is systemic strong,abstract concept,mathematical cont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and the problems i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s discussed and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means,an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Matlab;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星海,魏长智,张鲁,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2] 徐桢,刘凯,张军.““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尝试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6-11.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篇4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唐鹏辉 篇5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 目:

设计一个2FSK系统

院(系):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班 级: 通信0901班 姓 名: 唐鹏辉 学 号: 200908002127 指导教师: 邵金霞

摘要 : FSK(Frequency-shift keying)是信息传输中使用得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 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较好。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FSK 解调 调制

一、引言

最常见的是用两个频率承载二进制1和0的双频FSK系统。

技术上的FSK有两个分类,非相干和相干的FSK。在非相干的FSK,瞬时频率之间的转移是两个分立的价值观命名为马克和空间频率,分别为。在另一方面,在相干频移键控或二进制的FSK,是没有间断期在输出信号。在数字化时代,电脑通信在数据线路(电话线、网络电缆、光纤或者无线媒介)上进行传输,就是用FSK调制信号进行的,即把二进制数据转换成FSK信号传输,反过来又将接收到的FSK信号解调成二进制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用高,低电平所表示的二进制语言,这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已经学过的有关数字调制系统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应用Matlab Simulink 或SystemView等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内容:设计一个采用2FSK的数字通信系统 要求:(1)基本工作原理

调制方法 

解调方法

(2)设计系统

框图 

工作原理

设定参数(码速率、仿真时间、系统抽样频率200HZ、载波频率20HZ 5HZ、高斯白噪声的方差或信噪比等)

(3)SystemView仿真或Matlab仿真

 显示系统不同部分的信号波形(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加噪信号、解调后的信号等) 要求系统中加入高斯白噪声  用眼图观察是否有码间串扰

 分析基带信号和已调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分析误码率* 注:加“*”号项为选作。四,基本工作原理

2FSK系统分调制和解调两部分。

1,调制部分:2 FSK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用二进制基带矩形脉冲信号去调制一个调制器。如(a)图所示,使其能够输出两个不同的频率的码元。第二种方法是用一个受基带脉冲控制的开关电路去选择两个独立频率源的振荡作为输出,如(b)图所示。这两种方法产生的2FSK信号波形基本相同,只有一点差异,即由调频器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源之间的相位是连续的,如(c)图所示:而开关法产生的2FSK信号,则分别由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产生不同的频率的信号,故相邻码元的相位不一定是连续的,如(d)图所示。本次设计用键控法实现2FSK信号。

(a)调频法(b)开关法

图1 FSK信号的产生方法

2.解调部分:2FSK信号的接受主要分为相干和非相干解调两类,本次采用包络检波法,其方框图如下。用两个窄带的分路滤波器分别滤出频率为f1和f2的高频脉冲,经过包络检波器后分别取出他们的包络。把两路输出同时送到抽样判决器进行比较,从而判决输出基带数字信号。

(a)2FSK的非相干解调方框图

(b)2FSK的相干解调法方框图

本次试验使用包络检波法,具体分析为:

设频率下F1代表数字信号1,F2代表数字信号0,则抽样判决器的判决准则: X1-X2>0

判决输入为F1信号 X1-X2<0

判决输入为F2信号

式中X1和X2分别为抽样判决时刻两个包络检波器是输出值。这里的抽样判决器,要比较X1,X2的大小,或者说把差值X1-X2与零电平比较。因此,有时称这种比较判决器的判决电平为零电平。

当FSK信号为F1时,上支路相当于接收“1”码的情况,其输出X1为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它服从莱斯分布。而下支路相当于接收“0”码的情况,输出X2为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它服从瑞利分布。如果FSK信号为F2,上,下支路的情况正好相反,此时上

支路输出的瞬时值服从瑞利分布,下支路输出的瞬时值服从莱斯分布。无论输出的FSK信号是F1或F2,两路输出的判决准则不变,因此可以判决出FSK信号。

五,设计系统

1.总体框图

2..工作原理: 本次实验调制用开关法,而借解调包络检波法其原理见上述基本原理 3.设定参数:

1)信号源参数设置:2FSK信号中f1=5HZ ,f0=20HZ(说明:各载频设得较低,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仿真时系统的抽样率,加快仿真时间.)2)系统抽样率设置:为得到准确的仿真结果,通常仿真系统的抽样率应大于等于10倍的载频。本次仿真取200HZ.3)系统时间设置:通常设系统Start time=0。为能够清晰观察每个码元波形及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在仿真时对系统Stop time必须进行两次设置,第一次设置一般取系统Stop time=6T~8T,这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个码元波形;第二次设置一般取系统Stop time=200T~1000T,这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六.MATLAB仿真结果 1.载波f1波形

2.载波f2波形

4.高斯噪声波形

5.经带通滤波器1滤波波形

6.经带通滤波器2滤波波形

7.未加高斯噪声的调制波形

8.加高斯噪声的调制波形

9.经1路整流后的波形

10.经2路整流后的波形

10..经低通滤波器1滤波波形

11..经低通滤波器2滤波波形

12.解调波形

13.眼图

六.个人总结

七.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篇6

题目: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

班级:信息工程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XX 时间 :XX月X日—XX月X日

一、实习目的

1、熟悉使用System View软件,了解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熟悉使用软件的图符库,能够构建简单系统;

3、通过亲自实验进一步掌握、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4、观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接收端的眼图,掌握眼图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实习仪器

·SystemView计算机仿真软件

三、设计内容

该设计运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建立一个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电路,信道中加入高斯白噪声(参数可调),并通过观察眼图,判断系统信道中的噪声情况。

1、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1基带系统的工作原理:信源是不经过调制解调的数字基带信号,信源在发送端经过发送滤波器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码型,经过含有加性噪声的有线信道后,在接收端通过接收滤波器的滤波去噪,由抽样判决器进一步去噪恢复基带信号,从而完成基带信号的传输。1.2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及噪声干扰

码间干扰及噪声干扰将造成基带系统传输误码率的提升,影响基带系统工作性能。

1.3码间干扰及解决方案 码间干扰:由于基带信号受信道传输时延的影响,信号波形将被延迟从而扩展到下一码元,形成码间干扰,造成系统误码。解决方案:基带系统的系统函数应具有升余弦滚降特性。这样对应的拖尾收敛速度快,能够减小抽样时刻对其他信号的影响即减小码间干扰。

2、眼图原理

2.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2.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2.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2.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2.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2.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四、仿真电路及其参数设置 4.1基带系统

数字基带的无码间串扰仿真电路

其中,模块0为伪随机序列;模块1为升余弦滤波器;模块3为高斯白噪声;模块4为低通滤波器;模块5为采样器;模块6为保持器;模块7为缓冲器;模块12、13为延时器。SystemVewi0200e-3400e-3Snk 8i600e-3800e-31800e-3eudtilpmA400e-300200e-3400e-3Time in Seconds600e-3800e-31Snk 10i01200e-3400e-3600e-3800e-31eudtilpmA0-10200e-3400e-3Time in Seconds600e-3800e-31Snk 11i01200e-3400e-3600e-3800e-31eudtilpmA0-10200e-3400e-3Time in Seconds600e-3800e-31

数字基带的无码间串扰仿真图 SystemViewSink 110100e-3200e-3300e-3400e-3500e-31500e-3edutlipmA0-500e-3-10100e-3200e-3Time in Seconds300e-3400e-3500e-3

伪随机序列运行结果波形图

分析:两者之间有误码出现,误码出现的原因是信道中加入的噪声大,对臭氧判决造成了干扰。

SystemViewSink 100100e-3200e-3300e-3400e-3500e-31500e-3Amplitude0-500e-3-10100e-3200e-3Time in Seconds300e-3400e-3500e-3

经升余弦滤波器后的波形图

SystemViewSink 80100e-3200e-3300e-3400e-3500e-31800e-3600e-3Amplitude400e-3200e-300100e-3200e-3Time in Seconds300e-3400e-3500e-3

输出信号波形图

分析:两者之间无误码出现

4.2眼图

眼图仿真电路

模块0为伪随机序列;模块1为高斯噪声;模块3为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模块4为采样器。SystemViewSliced w0(No Repeat, Start = 0s, Length = 20e-3s)05e-310e-315e-320e-31500e-3Amplitude0-500e-3-105e-310e-3Time in Seconds15e-320e-3Sink 50200e-3400e-3600e-3800e-311.21.41.61500e-3Amplitude0-500e-3-10200e-3400e-3600e-3800e-311.21.41.6Time in Seconds

眼图仿真图

SystemViewSink 50200e-3400e-3600e-3800e-311.21.41.61500e-3Amplitude0-500e-3-10200e-3400e-3600e-3800e-3Time in Seconds11.21.41.6

SystemViewSliced w0(No Repeat, Start = 0s, Length = 20e-3s)05e-310e-315e-320e-31500e-30Amplitude-500e-3-105e-310e-3Time in Seconds15e-320e-3

在信噪比为10dB条件下观察到的眼图

结果分析 :

1、信道中加入的噪声干扰越大,眼图越不清晰,越杂乱。当信道中噪声方差为0.5时,根升余弦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的眼图如图所示。与之前噪声方差为0.1的眼图比较,可以看出,噪声越大,线条越粗,越模糊,“眼睛” 张开越小。

2、抽样判决后的输出码元波形与原始基带信号相比,有0.01秒的延时。原因:由抽样判 决器延时所引起的。当抽样速率越大时,误差越小。

3、当噪声增大时,会引起误码。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熟悉了SystemView仿真软件,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好多;也让我认识到了做通信原理系统仿真实验时应该有仔细认真的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认真的去思考,实在不懂时,要去请教老师和同学。

实习期间,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各种出现的情况,并努力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去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总之,此次实习我感触良多,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六、参考文献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篇7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0 引言

《通信原理》是一门通信与电子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1]。该课程理论较深、实践性较强和发展迅速,对数学基础要求高,且学时有限、对教与学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在有限课时64学时内,选取的讲授内容为:绪论、随机过程、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和差错控制编码[2],课程授课重点是数字通信系统原理部分。在相关课程的重复内容授课选取方面,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和统一协调。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包含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

1.2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软件仿真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部分。

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基本技术、实验方法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验证性实验课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性。软件仿真实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包括Matlab和Systemview等软件仿真实验,目前已将软件仿真实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在这部分实验中,教师先给出设计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自行完成设计实验任务[3]。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4]。

由于《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哪个教学环节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尤其重要[5]。对重要知识点通过习题的形式,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和总结。学生要做到比较顺畅地讲解好习题,对所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必须课上认真听讲,这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既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锻炼其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另外,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教师有机会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讲授的内容是否完整,讲授的方式是否得当,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并掌握了重点,针对学生讲解的不足之处,对某些问题进行重新解释和补充。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情况,采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计算机仿真及板书等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以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题组教师潜心提高个人素质,注重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1)鼓励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能力,课题组1位老师获得了博士学位,2位老师获得了硕士学位,3名老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2)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主要是指定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使青年教师融会每位教授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3)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修改工作,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青年教师赛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课题组中1位教师被评为校教学名师,2位教师被评为校十佳教师;其他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校教学专家的认可和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均达到了A级水平。

4 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一份试卷论成绩”的传统考试方法,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0%+卷面成绩×65%。

4.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率、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决定。将上课出勤率纳入课程总评成绩,即旷课、迟到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都按一定规定扣分。作业成绩包括课堂作业成绩和课后作业成绩两部分。课堂作业成绩即各次定时作业的平均成绩;课后作业实行全批全改制,各次作业之平均分即为课后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根据学生在课堂提问和讨论中的表现评定。

4.2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决定,其中,各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即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试成绩由实际操作、实验内容的熟练程度、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的正确性决定。

4.3 卷面成绩

考试内容突出基础性和创新性,增加灵活题、应用与分析题和选做题的分数比例。

5 结束语

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尝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后仍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通信方面人才做出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莉莉,袁超,李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94~197.

[2]樊昌信.通信原理[M].第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王秀芳,高丙坤等.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4]邓小芳,田克纯.“通信原理”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8):303-305.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 通信原理 MATLAB 超外差接收机 建模仿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通信原理的课程特点

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中,“通信原理”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各个高等院校对该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实验箱,开展了二进制PSK、PCM等简单的课程实验,验证课程的理论结果。这些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实验手段陈旧落后,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实验而做实验,不会主动思考通信理论的真正物理含义,教学实验的效果不理想。

“通信原理”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而模拟幅度调制是最基础的无线电远距离传输技术。本文结合频分复用和超外差接收机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研究MATLAB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2 MATLAB基本功能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MATLAB是由美国的MathWorks公司推出的一种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MATLAB将高性能的科学计算、结果可视化和编程集中在一个易于操作的环境中,并提供大量的内置函数,具有强大的矩形计算和绘图功能,适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师生广泛应用。

MATLAB工具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提高相应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调整教学实验的内容,使得学生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能够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最终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另外,MATLAB为用户提供了专业的通信工具箱,②用于设计和分析通信系统物理层的算法。工具箱包括100多个MATLAB函数可用于通信算法的开发、系统分析及设计。通信工具箱能完成以下任务:信源编码及量化;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差错控制编码;调制和解调;发送和接收滤波器;基带和调制信道模型;多址接入,CDMA、FDMA和TDMA;比较系统误码率的图形用户界面;用于通信信号可视化的图形分析和绘制,包括眼图、星座表和格型;信道的可视化工具。

3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举例

本小节通过实验教学举例来展示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建模的仿真方法。③

3.1模拟通信系统的建模

對一台超外差式中波收音机进行建模,仿真其信号处理过程,其中以不同载波频率同时传输两路不同的调幅信号,以对频分复用方式进行模拟。接收机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本机振荡频率来选择接收其中某一路信号。调幅中波接收机的接收频率段为550~1605kHz,中频为465kHz,其通信系统模型建模如图1所示。

本模型将两个调幅发射机封装为子系统模型,载波分别为1000kHz和1200kHz,被调基带信号分别为1000kHz的正弦波和500kHz的方波,幅度为0.3V。

3.2 模拟通信系统的仿真

为了模拟接收机距离不同引起的传输衰减,分别以Gain1、Gain2模块对传输信号进行衰减,最后在信道中加入白噪声并送入接收机。本仿真的接收机模型中没有设计输入选频滤波器和高频放大器,天线接收信号直接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混频所使用的本机振荡信号由压控振荡器产生,其振荡频率始终比接收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频率,这样,接收信号与本机振荡在混频器Product模块中进行相乘运算后,其差频信号成分的频率就是中频频率,通过中频带通滤波器Analog Filter Design1选出,然后由中频放大器Gain进行中频放大。放大后的中频信号再次经过Analog Filter Design2进行中频滤波后送入包络检波器解调,并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中频分量。Gain3模块用来模拟接收机中的基带信号放大功能,示波器用来对比观察解调前后的信号。中频滤波器设置为2阶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设计中频465kHz,带宽为12kHz。检波后的低通滤波器可设置为1阶的,截止频率为6kHz。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设置为中频465kHz,压控灵敏度设置为1kHz/V,这样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将等于中频频率值与压控端输入值之和(单位是kHz)。例如,当压控输入值为1000时,压控振荡器将输出1465kHz频率的正弦波,这样刚好接收载波频率为1000Hz的调幅信号。所以,压控输入端的值就是接收机所要接收的信号频率。模型中用Slider Gain作为滑块增益调整,在仿真中双击该模块可“实时”地调整设置的接收频率,以观察接收机输出变化。

图2给出了示波器显示的对两发射信号的接收仿真波形,其中信道噪声方差设置为0.01,仿真步进为6.23e-8s。接收机对任何信号的传输增益都保持不变,而信道对1200kHz电台的衰减较少,所以其解调幅度相应也较高。

注意,调幅解调输出信号的平均值(即直流分量)大小与接收信号的强弱成比例,即可以用调幅解调输出信号的直流分量来衡量接收信号的强弱。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MATLAB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仿真实验阐明基本概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实验工具,改进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局限于试验箱的硬件条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对通信原理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

注释

①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6版).国防工业出版社(第6版),2008.

② 陈杰.MATLAB宝典(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 篇9

《通信原理》课程教与学方法的探讨

在海峡西岸建设期间,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笔者以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在<通信原理>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学习新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及后期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作 者:付爽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福建福清,3503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6关键词:通信原理 特色 海峡西岸建设 创新 模式

通信原理教学建议(56学时) 篇10

总学时:

56学时 基本授课总数:

50学时 讨论课、习题课与单元考核:6学时

各章的学时与内容安排,请试具体教学情况调整。

色彩说明:

重点讲授:红色 自学: 蓝色 可选: 其他

说明: 讲解说明与建议。

章节学时安排

第1章 绪论

本章:4学时 / 总数4学时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历史回顾

1.3 信源与常见的消息

1.3.1 数字信源与模拟信源 1.3.2 随机信号与确定信号 1.3.3 信息的度量

1.3.4 常见的消息类型 1.4 信道

1.4.1 信道的影响

1.4.2 加性噪声信道模型 1.4.3 常用信道 1.5 频带与电波传播

1.5.1 频带的名称

1.5.2 无线电波的传播 1.5.3 无线频谱及其管理 1.5.4 频分复用

1.6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

1.6.1 模拟通信系统 1.6.2 数字通信系统

1.6.3 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 1.6.4 信道的容量 1.7 通信网络

第2章 基础知识 本章:6学时 / 总数10学时 说明:1)大部分要求自己阅读复习。2)如果没有随机信号的基础,新知识多,可以适当简要给出结论或适当增加学时。3)当某些内容分散到后面章节讲解时,学时也随之分散。2.1 确知信号

2.1.1 信号及其基本参数

2.1.2 傅里叶变换与信号的频谱密度 2.1.3 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 2.1.4 信号的频带与带宽 2.2 随机信号

2.2.1 概念与定义 2.2.2 基本特性 2.2.3平稳随机过程

2.2.4 两个信号的联合特性 2.2.5 *复随机信号 2.2.6 功率谱密度 2.3 高斯分布与高斯信号

2.3.1 高斯分布 2.3.2 常用函数

2.3.3 高斯随机信号

2.4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2.4.1 确知信号通过系统 2.4.2 无失真传输条件

2.4.3平稳随机信号通过系统 2.5 白噪声

2.5.1 白噪声

2.5.2 低通白噪声

2.5.3 高斯白噪声与热噪声 2.5.4 系统的等效噪声带宽 2.6 噪声中的信号处理

2.6.1平滑滤波 2.6.2 匹配滤波器

说明:可以分别在模拟调制与数字基带部分讲解 2.7 带通信号

2.7.1 希尔伯特变换 2.7.2 解析信号

2.7.3 带通信号及其分量信号 2.7.4 频谱搬移 2.7.5 带通系统

说明:可以在模拟调制性能部分前讲解 2.8 带通随机信号与噪声

2.8.1平稳带通随机信号 2.8.2 带通高斯信号与噪声 2.8.3 高斯噪声中的带通信号

说明:可以在模拟调制性能部分前讲解 2.9 数字信号及其脉冲调幅信号

2.9.1 离散信号的基本特性

2.9.2 数字脉冲调幅信号及其功率谱

说明:可以在数字基带PSD部分讲解,可以只关注结论。

第3章

模拟传输 3.1 幅度调制

3.1.1 常规调幅AM 3.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3.1.3 单边带调幅(SSB)3.1.4 残留边带调幅(VSB)

说明:SSB可简略一点,将可选部分(楷体)扔掉。3.2 模拟角度调制

3.2.1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3.2.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3.2.3 调角信号的产生 3.2.5 调角信号的接收

3.3 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本章:8学时 / 总数18学时

3.3.1 模拟传输中的噪声问题

3.3.2 常规AM系统(非相干解调)

3.3.3 DSB-SC与AM(相干解调)系统 3.3.4 *SSB系统

3.4 *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1.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2.调相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3.*改善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 3.4.4.*预加重/去加重技术 3.5 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与应用

3.5.1 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 3.5.2 频分多路复用

3.5.3 *模拟调制应用举例

说明:当上一节不讲时,在系统比较中,对角度调制系统的一些重要结论做简要介绍。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本章:10学时 / 总数28学时 4.1 二元与多元数字基带信号

4.1.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 4.1.2 二元与多元PAM信号 4.1.3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速率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与带宽

4.2.1 信号的功率谱 4.2.3 信号的带宽

4.3 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

4.3.1 噪声中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 4.3.2 接收系统的误码性能 4.3.3 *误码过程的分析

4.3.4 *两种接收系统的误码率 4.4 *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

4.4.1 接收方法 4.4.2 误码分析

4.4.3 误码率与误比特率 4.4.4 格雷编码

4.5 码间串扰与Nyquist准则

4.5.1 码间串扰问题

4.5.2 无码间串扰传输与Nyquist准则 4.5.3 带限信道上的无码间串扰传输 4.5.4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4.5.5 *带限AWGN信道上的最佳传输系统 4.5.6 眼图 4.6 *信道均衡

4.6.1 均衡原理 4.6.2 数字均衡器 4.6.3 基本均衡算法 4.6.4 *自适应均衡算法

说明:基本均衡算法中只讲迫零算法。4.7 *部分响应系统

4.7.1 第Ⅰ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双二进制系统)4.7.2 *第Ⅳ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改进双二进制系统)4.7.3 *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4.8 符号同步 4.8.1 基本概念

4.8.2 非线性滤波同步法——开环自同步法 4.8.3 早迟门同步法——闭环自同步法 说明:后两小节也可课堂讲解。4.9 线路码型

4.9.1 基本线路码型 4.9.2 *HDB3码及其他

第5章 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本章:10学时 / 总数38学时 5.1 2ASK 5.1.1 基本原理

5.1.2 功率谱与带宽

5.1.3 *包络检波的误码性能分析 5.2 2FSK 5.2.1 基本原理

5.2.2 功率谱与带宽

5.2.3 *包络检波法的误码性能分析

说明:本节也可课堂讲解,即使自学也作较高要求。5.3 2PSK与2DPSK 5.3.1 2PSK 5.3.2 2DPSK 5.3.3 *载波同步

说明:2DPSK的可选部分(楷体)扔掉。载波同步可选。5.4 QPSK与DQPSK 5.4.1 QPSK信号的基本原理

5.4.2 QPSK的调制解调方法及误比特性能

5.4.3 *DQPSK 5.4.4 *OQPSK与DQPSK 5.5 基本频带调制的讨论

5.5.1 ASK与FSK的相干解调 5.5.2 系统差错概率的比较 5.5.3 功率谱与带宽的讨论

说明:课堂讲解,或自学后安排讨论课。即使自学也作较高要求。5.6 *复包络、等效基带系统与无ISI传输

5.6.1 已调信号的复包络 5.6.2 等效基带传输系统

5.6.3 无码间串扰的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第6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本章:6学时 / 总数44学时 6.1 模拟信号的抽样

6.1.1 带限信号的抽样 6.1.2 实际抽样

6.1.3 *模拟脉冲调制 6.1.4 *带通信号的抽样 6.2 均匀量化与最佳量化

6.2.1 量化原理 6.2.2 均匀量化器 6.2.3 *最佳量化器

6.3 量化信噪比与对数量化

6.3.1 量化信噪比 6.3.2 对数量化

6.3.3 律与律及其折线近似 6.4 脉冲编码调制

6.4.1 PCM的基本原理 6.4.2 编码规则

6.4.3 *PCM传输系统的信噪比 6.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与增量调制

6.5.1 语音压缩编码

6.5.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6.5.3 增量调制 6.6 时分复用

6.6.1 TDM的基本原理 6.6.2 帧同步方法 6.6.3 E1与T1 6.6.4 准同步与同步数字体系 6.6.5 *复接与码率调整

第7章 信号空间分析与多元数字传输 说明:建议自学,可以不作考核要求。7.1 信号空间分析 7.2 信号星座图 7.3 最佳接收系统 7.4 MASK 7.5 MPSK 7.6 QAM 7.7 MFSK

第8章 现代数字传输技术

8.1 最小频移键控和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8.1.1 连续相位FSK(CPFSK)8.1.2 最小频移键控(MSK)

8.1.3 MSK信号的正交调制与产生方法 8.1.4 MSK信号的解调与误码性能 8.1.5 MSK信号的频谱 8.1.6 高斯频移键控 8.2 正交频分复用(OFDM)8.2.1 正交频分复用的演进 8.2.2 OFDM基本原理

8.2.3 OFDM的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8.2.4 OFDM系统模型

8.2.5 OFDM信号的频谱特性 8.2.6 OFDM系统参数的设计* 8.2.7 应用举例 8.3 伪随机序列

8.3.1 伪随机序列的特性 8.3.2 m序列

8.3.2 生成m序列的多项式 8.3.3 Gold序列 8.4 扩展频谱技术

8.4.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 8.4.2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8.4.3 跳频扩频技术

8.4.5 扩频系统的码同步

本章:6学时 / 总数50学时 8.4.6 RAKE接收技术

第9章 多用户与无线通信

说明:建议自学,可以不作考核要求。9.1 多址技术

9.2 无线通信链路预算分析

9.3 *多径衰落与信号分集接收技术

第10章 信息论基础 10.1 熵与互信息

10.2 离散信道与信道容量 10.3 相对熵与高斯信道容量 10.4 离散信源编码与压缩算法

10.5 *率失真函数与限失真编码定理

第11章 纠错编码

11.1 编码信息传输模型 11.2 无差错信息传输原理

11.3 纠错编码与译码基本原理 11.4 线性分组码 11.5 线性循环码

11.6 二元线性卷积码

附录A 常用数学公式

上一篇:对不起,画画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入党申请书25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