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精选9篇)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1

你如想开一个读经班,其步骤可以参考以下的解说:

第一步:宣导理念。因为儿童无自主力,所以要读经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而现在认识读经理念的人并不多,因此宣导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导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个人所知的去宣说,譬如校长可对全校老师说,老师可对学生家长说,一般人可以对其亲友说。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您可以用这本小册子分发给人看,应该可以说明清楚了。假若因您的热心介绍,而让更多人知道读经教育,则可说是“功德无量”。

第二步:选定地点。古人说:“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开读经班,只要有意愿,地点几乎无所限制,不论讲堂、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客厅、甚至是树下,都可以做为读经教学的地方。不一定需要黑板,也不一定需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书或一份资料,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只要互相听到声音,就可以开始教“读经”。现在已响应读经教学活动的有很多,几乎任何一种单位,任何一个地方,皆可成为一个读经班,而让弦歌飘送城乡处处。

第三步:招生。如系学校全校或全班读经,只要与家长沟通共识即可,不会有招生的问题。若只是作为学校的团体活动或一般人士在社会上开班,则可用口头面邀的方式招生,也可用书面招生。招生的对象可以不必限制年龄,因为读经可以混龄教学,自幼儿园中班起至小学六年级都可以。因为中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课的经验,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二、三岁幼儿也是可以读经背诵的,但较不适合混龄教学,若在幼儿园中由老师团体带读,或由家长自行个别教读,或许比较适当。)而升上初中后,时间少了,心理也变了,比较不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些特例,初中高中而想读的,我们更加欢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来读,许多家长即陪着儿童来读,而且也跟着背得很起劲。所以读经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只要说动五六个家庭,再加上陪读的家长,就很热闹了。

已在别处读过的,还可以再来报名重头读起,因为读经不是学数学,算过就好,读经倒像欣赏艺术,如一首精湛的音乐,听过了可以再听,演奏过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过来说,读经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也容许新生插班,因为《论语》如能治天下,读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样可以治天下,就好像音乐,从贝多芬或莫札特听起,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第四步:聘请教师。教儿童读经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看过本小册说明,几乎任何人都可教读经,所以教师的来源应不缺乏。譬如说在学校教读经,老师是现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级,或者教团体活动,如能深切体认读经对文化教育的重要,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何况可以把读经当作一种有趣的课外游戏来做,就不会有增加负担的感觉了。又如果认识到教儿童读了经,可在短期内增进儿童的智能,又可对这些儿童有一辈子的好影响,并且自己在教的同时也可以受到益处等等,学校老师中,应该很容易找到有意愿教读经者才对。如果是社会民间所组成的读经班,则可以聘请学校老师兼任,或由家长出任教师,因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读经,那么本来就需陪读的,出来担任教师也不会更费时间,何况自己的子女在这情况下,可能会学得更好,而且教读经不仅对社区亲朋有贡献,自己也会有大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鼓励大家出来教读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亲睦邻的社区服务,很好的自我成长。此外也可请退休的老年人担任教师,不但深具“文化薪传”的意义,此老人与儿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寿。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后,在儿童的早读时间里协助老师教读经,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别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协助了老师、协助学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虽然读经教师不需要有特别的才学,但基於“经典教育”之本性,凡“读经”的教学者需要保有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濡染儿童具有宽广的文化心灵。兹举出读经教师应有的“见识”如下:

凡“读经”,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反而要多鼓励各种课外阅读。读经的儿童,由於语文能力的增强,往往可以开启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多加鼓励,使养成读书习惯。

凡“读经”,虽以古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强,必大有助於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凡“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且期待由於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贯西方文化。读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个人自小有这种大心量、大志愿。

凡“读经”,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酝酿,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缜密。

最后要请特别留意的是:读经虽只是属於课外补充教学,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钟,但对其各方面的智能有甚大的强化效果,其他的功课很快跟着会有明显的进步,家长或老师要让他赶快多吸收课外的知识技能,或者加多其读经课程。也就是要让他学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浪费他的生命。(现在小学老师上课所教,家庭作业所派,大体是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所以高材生在上课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业的抄写对他来说更是缺少意义,这种浪费是很可惋惜的。不过老师为了全班的教学,也是无奈的。解决的办法是分层级派作业,有些读经儿童的家长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以“背经”来代替写作业或背课文,而老师居然也答应,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师参考。)

第五步:开始教学。开始教学也是很简单的,不必要有开场白,只要说:“各位小朋友,打开书,跟我念!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念完一次,再一次,这样就开始读经的教学了,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讲解,讲解往往带给老师压力,儿童听不懂会减低兴趣,而且等於浪费时间。但如果教师有能力有兴致,或某些章节可以当作随机生活指导的,或高年级可以听懂一些了,略为讲说也是可行的。但讲解不是读经班最主要的目的,儿童读多了,他自然会了解。如果有儿童或家长特别要求要了解,而老师没有信心没有能力讲解,这时请老师不必有挫折感,因为我们这几代的语文能力不好,是被牺牲的,在此更可见出教子弟读经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级想了解文义,可以请他自己去看坊间的翻译本,但也应劝他不要太认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后再说。经典的学习不像科学知识的死煞,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经典的性质不同,不可搅混。经典贵在有无穷活转的内涵,对经典保持一种似懂非懂的深远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为了让他懂,浅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为天下道理只不过尔尔,大大斫伤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谓“了了”,就是什么都好像懂的样子,能言善辩,好抬杠而自以为是,这种态度是不好的,而现代家长却很喜欢,此所以社会上浮薄之人渐多的缘故,需及早防范,不要随便让儿童养成这种习性。

第六步:乐观坚定,长期办下去。读经班的开办很简单,而持续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建议即可:第一,要体贴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随时代而走,在读经风气未打开以前,赞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两同好即应满足,不要有孤独感。第二,要了解儿童个别差异,不要要求每个儿童的表现都如人意。通常的状况是十分之三会自动喜欢读,十分之三会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无,鼓励即进,不鼓励即退。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统计曲线。我们只要不辜负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励中间十分之四就很多了,当然能鼓动得了后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盘放弃。后面十分之三或许有别样发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马上来读经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长的关心。儿童读经成功的关键在於家长的鼓舞和督导,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教师必须常常提醒家长读经的重要,每次下课后,需吩咐家长:“督导你的孩子每天读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假民主”,只抱着“让孩子试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有些家长说“忙”,不愿花精神督导,其实,他不知道,这时认真督导三个月读经,等他上路了,则一辈子不用为这小孩子担心,是一种花费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资。千万不要蹉跎,等他过了十三岁,忽然发觉孩子空虚的心灵一夜之间变样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些观念,要常常说给家长听。第四,要有坚持的勇气。开班三个月后,人数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继续办下去,又会渐渐有人来插班,回复原来的盛况。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2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 经典诵读课程与小学语文新课改

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 小学生应具备古今一百六十篇优秀诗文的阅读背诵量, 完成一百四十五万字的阅读任务, 但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推荐阅读篇目尚未达到这一量化标准。同时, 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现代化课程理念, 重点突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视界的开阔, 对学生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价值, 力求形成学生知识、智能与审美的阅读源泉,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局限也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质化标准。因此, 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正是基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质与量的要求, 依托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选择、创编适合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诵读题材, 旨在丰富、延伸与优化传统语文教学资源, 突破教材瓶颈, 为落实新课改精神打下小学生语言感悟、积累与应用的基础。

2. 经典诵读课程与小学生语文认知

小学生语文认知与语文学科属性有关, 语文是文字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综合,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读书。语文学科与逻辑学科的根本不同在于, 语文学习以直接言语和感性经验为主。经典诵读不仅仅是阅读与记忆活动。“诵”字意指语调的抑扬顿挫与情绪激荡。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 重复、音节以及旋律是他们感受语言与理解语言的支配性力量。一方面, 诵读中的和谐旋律与节奏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书面信息的记忆;另一方面, 语言符号的记忆是产生文本经验的基础, 青少年正是在这种间接经验中体味字词句的情感“内存”, 在感受与理解之上逐步发展个人心灵与精神。因此, 经典诵读承载着小学生语文认知思维发展的基本形式与重要养分, 开发经典诵读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 经典诵读课程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需建立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体系, 并根据目标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为低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识字, 为经典诵读做准备, 因此低年级学段的经典诵读指向了解性阅读, 重在供应小学生感受字、词、句的基础性素材, 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利用插图与注释达成简单理解。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三字经》、《弟子规》、字理识字小故事以及《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一至四册) 等。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为中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任务是积累, 即通过经典诵读积累语文材料与语言情感。在此意义上, 中年级学段的经典诵读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更为开阔的阅读视野, 建立阅读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使学生理解经典内容, 并能正确地、有感情地诵读经典。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成语故事》、《论语》诵读、蒙学经典、《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五至八册) 等。

小学五年级、六年级为高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任务是表达, 即基于经典诵读推动学生的习作创造, 唤醒学生自我表达的渴望。因此, 高年级学段的经典阅读是开放的、独立的, 富有鲜明个性的, 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促使学生具备在作文中恰当引用经典的能力。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论语》系列丛书、《中国孩子好榜样》系列丛书、“浅易文言文”、爱国诗词、《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九至十二册) 等。

2. 经典诵读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应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切入路径。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 晨读短课路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可利用晨读十五分钟的短课时间开展, 比如单周晨读时间进行简单的古诗词背诵, 双周晨读时间用以组织美文赏读, 可建立班委轮值负责制监督执行。

第二, 课堂教学路径。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是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在语文阅读课中引入经典诵读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执行相关教学活动, 还可开展专题单元式阅读, 比如“四大名著”专题、“童话文学”专题等, 进行精品鉴赏、比较阅读、书籍交流等开放性教学。

第三, 课外阅读路径。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课外阅读, 规划与制定学生的家庭阅读时间。比如对于低年级学段要求每日十五分钟的亲子共读, 对于中年级学段与高年级学段分别制定每日二十分钟与三十分钟的自读时间。课外阅读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形成有序的教学延伸。

第四, 主题活动路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还需辅助学校相关的阅读活动, 比如建设读书走廊、构建校园网络图书馆、开展经典诵读竞赛等, 重在展示经典, 营造阅读氛围,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提升学生阅读品味。

摘要:本文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学科属性, 论述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组织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语言积累,蒙学文化,学段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亮.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读书[J].小学语文研究, 2006 (09) .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3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丰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经典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认识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一巨大的任务让很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感到很茫然。很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书写。可到后来学生的回生率和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我想引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知识应当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告诉了教育者,我们不能为了教字而教字。在教学生识字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极大的活跃。唯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有效吸收。我校努力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经典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二、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可行性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大量识字、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之后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为经典教材以文言文居多,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语言基础。而且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三、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内容与途径

1、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该选择哪些合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在低年级活动课程中专门设经典诵读课,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在高年级中以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经典教材选择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为主,《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唐诗300首》《史记》为辅,背诵吟唱相应相和。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孩子们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持久热情。下面摘錄我校一位低年级老师的教学随笔: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学文中的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可爱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便把在书看到的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孩子们听得入迷。在背诵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诗背了下来,并默写出来,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漂亮。此后,我多次利用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再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孩子兴趣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

除了课内的,我们还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里的内容、还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商标、报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并摘抄在本子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查字典读一读,并记住它。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展活动,让孩子在课前背一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晏子使楚》、《负荆请罪》、《伯牙绝弦》、《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的教学时,穿插相对应的经典古文著作,或对照、或比较、或拓展皆可。

2、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最初,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展学生的视野,几个班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旁征博引,走进经典,引领经典诵读之先。他们有的以《三字经》、格言警句、成语为主题,有的以唐诗宋词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特别是在表达、理解、分析、习作等方面优于其它班级。在模范班的影响下,所有班级也相继开展了诵读活动:晨读、午读的时间进行阅读文学经典,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文、妙词佳句,让它们滋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心灵。读《三字经》,诵唐诗宋词,读经典美文等。在探索中,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经典诵读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大识字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老师们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途径有听、看、读、抄、讲、赛等。

①听。即听广播、听录音。通过播放国学经典、古诗文录音,以及古诗词为词的名曲。让学生通过名篇名句朗读、赏析及有关的趣闻轶事,使古韵悦耳,沉浸其中,继而遐想联翩,心旷神怡。

②看。即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让孩子观看经典故事,还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墙”,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班级黑板报,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教室走廊、楼梯墙壁,学校会议室等处,张贴经典字画。学生于课余可随处欣赏这些佳作名言,感受经典气息。

③读。每天读10分钟,诵读是学生走进经典的主要途径,每周有固定的课堂诵读经典时间。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或者跟着多媒体设备反复诵读。此外,布置学生在课余诵读、阅读经典名作。给学生诵读情况反馈时间,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抄。让学生摘录、办手抄报、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做节日卡片、编写文集、写诵读日记、给诗配画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文、名句抄下来,把自己对诵读经典的感受、体会进行编辑,装订成一本本精致的小诗集,不仅仅是制作,更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后的思想积淀。

⑤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通过“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在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力发挥各自的表演才能。

6)赛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表演赛、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学生积极参加,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的《草船借箭》、《晏子使楚》、《景阳冈》等课本剧表演,孩子们演绎的活灵活现,特别是课本剧《晏子使楚》多次搬上县市级舞台,成功的表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诵读经典的热情迅速升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诗文;在习作中引用诗词名句等,既加大识字量,也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经典诵读五年级下范文 篇4

必读书目:《今天我是升旗手》

略读书目:《草房子》、《城南旧事》、《女儿的故事》、《草原上的小木屋》

古诗文背诵篇目:

1、秋夕……………………………………………………杜 牧

2、赠花卿…………………………………………………杜 甫

3、题林安邸………………………………………………林升送

4、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

5、示儿……………………………………………………陆 游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8、夏日绝句……………………………………………… 李清照

9、泊船瓜洲……………………………………………… 王安石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11、春夜喜雨……………………………………………… 杜 甫

12、己亥杂诗……………………………………………… 龚自珍

13、观书有感……………………………………………… 朱 熹

14、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15、早春呈水部是把员外………………………………… 韩 愈

16、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7、送友人………………………………………………… 李 白

18、行路难………………………………………………… 李 白

1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20、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21、月下独酌……………………………………………… 李 白

22、将进酒………………………………………………… 李 白

23、水调歌头……………………………………………… 苏 轼

24、卜算子·咏梅………………………………………… 陆 游

25、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中华经典诵读演讲稿[范文] 篇5

2015.12

年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年级

包永鑫

司佳宝

康静蕾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刘耘硕

马世豪

赵怡馨

王思颖

张栋豪

李志远

张明远

张家硕

李艺彤

樊世豪

申子涵

赵少婉 韩雨桐 杨雯博

郭香芋

经典活动获奖同学名单

2016.4

年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年级

田凯乐

王帅峰

赵怡琳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王旭升

李怡蕾

王硕

魏鹏飞

李靓洁

朱静怡

李梦雅

田项羽

李鹏洁

包文卓

赵怡珂

李婉莹

王珂玉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6

一、活动的目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二、活动的口号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三、活动的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诵读内容

《芜湖市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

六、活动安排和措施

1、每日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由语文老师负责实施。

2、在课程安排上,有条件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一定量的诗文。

4、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设立经典诵读读书卡。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建立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6、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可以由教师、家长、小组和自评四个部分组成,使学生形成习惯,持久地进行。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好做法经验推广等。

七、评选办法

1、比赛分学段进行,即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中年级段(三、四年级)、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2、参赛学生背诵篇数必须超过规定内容范围

(1)每班评选出20名班级“诵读小明星”

(2)每班各选出2名参赛学生,经学校评选,设立一、二、三等奖,表彰为学校“诵读小明星”。

本次活动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诗文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各分校平时认真安排、组织。

芜湖市高安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7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经典诵读

从高职人才培养的原点思考人文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原点的梳理应该从“高等”、“职业”和“教育”三个关键词入手。首先, 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高”指的是高职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 这是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分野。再次,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 “职”指的是其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 即重视技术性、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此,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原点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完善, 同时掌握行业高级技能的应用与发展应是高职人才培养并行不悖的两个要点。

目前, 高职教育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存在着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趋向, 将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职责简单化为工具性的“制器”, 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 使高职院校很多时候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育人职能的淡化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功利机制有密切关系, 对于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而言, 也没有承担起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爱因斯坦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判断力。”

如何通过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人格、道德,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满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是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基于隐性课程文化的高职人文素质提升策略

(一) 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的问题与原因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 许多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职或中专升格而成, 带有浓厚的应用性、技术型色彩。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反映在专业设置上, 就是按职业对象或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 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术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阻滞了人文教育的实施和延伸。这不仅对于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爱因斯坦说:如果学校仅仅是专业教育, 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 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 这样的人只能“是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

由于没有很好地界定职业教育与教育的种属关系, 缺乏从理论层面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差异性的理性梳理, 使得高职人才培养多选择走立竿见影的“技术性路线”, 将教育等同于培训, 而将短时间内没有明显效果又缺乏定性、定量标准的人文素质类课程置于装饰性地位或边缘化。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工具性、淡化人文性的根源在于高职人才评价尺度的单一狭隘和功利化倾向。

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看, 职业的流动和更新速度非常快, 因此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知识技能结构的复合化要求更高。高职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综合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二) 基于隐性课程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隐性课程 (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 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学校里的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等等。 (2) 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选择、管理评价、利益分配制度等。 (3) 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

应结合高职人才培养实际, 开拓隐性课程文化, 营造基于专业课程之外的育人环境, 通过潜在、多样、持久的“文化场”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格浸润与情感陶冶,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树立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多元取向, 回到高职教育的原点, 实现人文素质与高级技能的和谐发展。

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从食堂到咖啡座, 从教学楼的外墙到楼梯间, 从宿舍楼到实验室遍布着经过精心选择的各种名言警句, 在细微处给学生以无声的引导, 传达着学校的育人理念。在校园的角落结合地形地貌和绿化环境还设计了一些学习桌和咖啡座, 在亲近自然的同时, 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和气氛, 营造了一个全天候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色彩丰富, 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情绪调节更为有效, 有助于缓解学习的压力, 激发学习生活的快乐感。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是全国首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校园。学院用仿明清川西民居风格的古典院落作为图书馆的丛书类藏书之所, 取名为“博雅精舍”, 并以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给书房命名。这里的中文图书馆就是一所中国古典家具的陈列馆。为了营造古色古香的感觉, 房间里并没有安装空调, 而是通过地温循环调节室温。漫步其中, 让人想起《红楼梦》中对潇湘馆的评价:“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 不枉虚生一世。”学院院长阎红女士说:这样设计和建造校园的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大博物馆中学习, 置身在文化的‘能量场’中, 使学生每时每刻都体验着丰厚的知识。文化校园孕育着他们在‘完成典型任务’、‘了然工作过程’的同时, 能够基于有限的资源充满创意地快乐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人, 还会阅读, 品咖啡, 欣赏艺术品, 谈古论今, 健身保养, 孝顺父母, 珍惜友情、爱情、亲情, 体会到一个绅士、淑女、文明人的生活是何等的快乐幸福。”

从以上两个学校的案例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课程设置之外应该注重隐性课程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当学生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潜在的校园“文化场”中的时候, 也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丰富, 生命得到涵养, 人格得到浸润的时候。以此回到高职教育的原点, 实现人文素质与高级技能的和谐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经典诵读为途径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经典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 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 经典诵读就是读中华文化乃至世界上一切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经典。

经典诵读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是文化和智慧的浸润, 是人文底蕴的积累, 是情操的陶冶, 是人品、人格、性情的熏陶。

从国家层面看, 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从高职教育层面看, 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素质提升活动,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内涵, 通过文化育人, 促进教育的和谐和人的和谐, 并于2001年编撰了国学经典读本, 在校园中掀起了读国学经典“口袋书”的热潮。

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的策略与方法

(一) 经典诵读开展的策略

1.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与校、院两级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对接, 与学生的道德养成紧密结合, 与全员育人工作紧密结合。

2.结合各学院、各专业的实际, 细化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切近学生阅读基础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方案, 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 编撰内容、难度、风格不同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

3.校院两级成立“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活动领导小组,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系列诵读活动。

4.结合学生实际, 各学院统筹编写“经典诵读”读本, 免费赠予学生, 作为本活动的物质载体。

5.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和交流, 丰富本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 经典诵读开展的具体方法

编写经典诵读的读本 (1) 以读“经”为原则, 以中国传统文化原典 (主要为国学经典和部分蒙学经典) 为阅读对象,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读本的编写。本方案主要针对有一定古文阅读基础和兴趣、有职业发展需要的学生。 (2) 对泛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美文、名句进行筛选, 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古文阅读基础、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紧密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选本, 本方案适合于全校范围的高职类专业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 在经典读本编写的基础上进行晨读晚诵, 各学院和专业根据具体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制定具体的时间与指导方案。 (2) 建立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会、国学社等学生社团, 定期开展经典诵读、解读活动。 (3) 组织院内教师、邀请名家开设国学经典讲座。 (4) 开展经典朗诵比赛、经典诗文书法大赛、“我读经典”演讲比赛、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竞赛和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 (5) 学校和各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周”活动。

营造经典诵读的文化场 (1) 利用学校和学院电子屏每天字幕滚动经典诵读名句。 (2) 注重学校教学楼主体文化设计, 在走廊、过道、楼梯等场所墙壁设置国学经典美文名句。 (3)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学生刊物等阵地, 开辟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专栏。 (4) 宣传发动, 舆论引导, 在全院范围内向师生宣传“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的意义, 营造活动的浓郁氛围。

经典诵读进课堂“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在营造氛围、开展多样活动的基础上, 还应进入课堂,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校应开设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类的选修课程。

以上结合我校近三年来的实践, 对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对高职隐性课程文化的一种有益补充, 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涵养学生的性情, 塑造学生的人格,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风格融合并凸显特色, 则是各校都会有所差异的。

回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原点, 重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不仅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更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要求的体现, 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 在明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 找到专业课程体系与隐性课程文化、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与高级技能之间的平衡点, 应该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共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不同的校情为隐性课程文化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 结合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各地的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结合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 并从校园建筑、景观、制度、社团文化、校风班风、校园活动等多层级多角度进行探讨和实践, 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德)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许良英, 范岱年, 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63, 155.

[2] (美) 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 等.课程文化[M].余强,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4.

[3]马妍.室雅何须大———感受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校园建设特色[J].麦可思研究, 2011 (7) :11-13.

[4]杜志强.高职教育视域下的通识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6) .

[5]丛英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5) .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 经典诗文 诵读教学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一)提高人文涵养,传承经典文化

中国经典诗文是古代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文中鲜明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涵养。而且,小学生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如果长期坚持诵读,以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表达能力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同时,诵读经典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促进道德教育,浸润人生

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的观念,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心灵保持纯净,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而开展经典诵读恰恰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经典诗文诵读的措施方法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在教室、楼道、操场合适位置张贴优美的诗文、经典诵读宣传语并定时更换,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与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二)利用每周经典诵读课,对学生进行学法、读法、理解等方面的有效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自读自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由当天值日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背诵经典诗文;做完课间操后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诵或轮背、赛背等;放学站队诵经典出校门……

(三)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在家庭中也营造诵读氛围。

(四)学生人人专设经典诗文积累本,以班级为单位给积累本起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内容不能单纯积累,可诗配画、装饰……

(五)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以便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诗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方法

(一)挖掘教材,引导方法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二)引导巧背,“量”的积累

1. 表演体验法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学生背诵《书湖阴先生壁》,当背到“手自栽”“排闼”等这些词语时,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2. 图画展现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小池》时,逐句画出“泉眼、泉水、树阴、太阳、小荷、蜻蜓”,可以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

3. 故事引导法

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譬如:《七步诗》《寻隐者不遇》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4. 多种形式融合法。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画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四、经典诗文诵读取得的成效

古诗文“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6).

[2]王松泉.阅读教材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33).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范文 篇9

永昌县第六中学

关于印发《永昌六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推广实施方案》

通知

各处室、教研组:

现将《永昌六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推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

永昌六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推广实施方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前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其中,经过千百年锤炼与洗礼的蒙学教材,语言相袭,血脉相承,以其显著的教育功效与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成为蒙养教育的经典教材。如《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内容,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言简意赅,广泛生动。诵读《三字经》不仅可以学习语言文字,而且能够“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堪称“蒙学之冠”。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在中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尝试,系统地组织开展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将成为学校养成教育的又一渠道。为保证该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经典诵读的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补充,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经典诵读的设定目标 总体目标:

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中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中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具体目标:

1.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规定的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从低到高依次系统地学习经典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

3.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增强学生诵读古文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习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大课间诵读

我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中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下午是第三节课后。为了创造大量阅读活动的良好氛围,学校购置古诗文诵读磁带,并在大课间循环播放,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跟读、识记、感悟中华经典。学校体艺组以创新和改良为根本,创编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游戏。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们将古诗文诵读内容与跳绳、跳皮筋结合,让诵读古诗文的花式皮筋风靡校园。

2.每日一读。

学校规定诵读时间—每天早晨、下午诵读十分钟,诵读期间由专人负责指导;提供诵读材料—学校下发的各年级测评内容等;制定检查方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定期检查背诵篇目。

3.诗文进课堂。

“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另外,由语文教师将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内容融入每周安排的一节阅读课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

成诵的水平。4.每周一诗

各班根据学校制定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测评内容》精选唐宋诗词及《大学》等经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右侧开辟一块“每周一诗”专栏,每周抄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古诗文汇报活动。为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才艺展示奖”等。

5.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

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在形式上可以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等形式。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将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诗文可以做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有些内容简单的古诗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

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小组”,董开鹏校长为组长,负责学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张永学、杨飞忠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全校诵读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各年级组长为本年级的诵读活动负责人,负责年级诵读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全体语文教师为本班实施活动的负责人。各位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协调各位任课教师形成合力,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

2.制定好诵读计划。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以年级组为单位给学生推荐每周要吟诵的内容抄写在教室黑板上,指导各班根据计划,以周为单位加以落实。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和课余时间,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吟诵、熟读。

3.坚持激励帮助。经常利用晨读、课前5分钟等时间,采用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赛读、听读、接力度、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书声朗朗,陶醉其中;要做好组织管理,教师要坚持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可以把分小组竞赛和教师检查相结合,让学生将每周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要特别注意发挥在诵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的引领和帮促作用。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4.确保吟诵数量和质量。每学期,要求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教师指定的必读古诗文。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90%以上。

5.提倡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要利用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见缝插针、持之以恒、不断反复、注重实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时间,提高诵读的效率。

6.适当指导。可以对古诗文的读音、节奏、重音和韵律进行指导。可结合相关译文让学生领会诗文内容,不必强调理解后再记忆,根据儿童记忆的特点,提倡“熟读成诵,不求甚解”。

7.通过活动促进诵读。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检验和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

8.加强诵读活动的教研。学校和各年级组要定期组织专题教研,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交流诵读活动的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五、经典诵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挂靠领导检查和语文老师评价本班学生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在每周的周末语文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诵读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挂靠领导、年级组长、各班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年级、班学生的诵读水平:通过分组随机抽查(抽查人数不得少于本班人数的½),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向阳小能手”奖状。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验收,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七、经典诵读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机构,实行分工负责制。管理工作组: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规划、组织、定期评价、成果展示、协调、保障、宣传等事项。

组 长:张永学 副组长:杨飞忠

成 员:张国荣 陈自余 陈景峰 2.课程保障

(1)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经典诵读课时。(2)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中的“日积月累”进行诵读。3.时间保障

(1)每日晨读。每天早读时间诵读5分钟。(2)每周将经典诵读融入阅读课。4.活动保障

(1)与“绿色校园”读书活动相结合。在继续开展“每人献出一本书,人人读好百本书”的读书活动良好氛围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2)与“绿色班级”创建活动相结合,努力创建独有、独立、独特的班级文化特色。

(3)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相结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设立“小课题”,鼓励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细致的探究,拓

宽经典诵读的宽度与深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5.教学用品保障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购置部分学习用书和音像教学资料。

6.制度保障

此项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发展,是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长期工作。学校将建立长效机制,各处室、各年级班要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本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课堂上的那些事儿作文下一篇:兼职会计求职中文简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