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分析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呈几何级数快速发展,业绩也逐年大幅增长,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分析论文 篇1:

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程度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转移、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变迁,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浙江省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测度结果。其次本文就“一带一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行政策研究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再次,本文基于EFE矩阵与Logit模型,通过对浙江特色产业——丝绸产业中传统中小企业的代表: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程度及提升对策。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程度及提升对策,并对相应提升对策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EFE矩阵与Logit模型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这个古老的“丝绸之路”和现代化的丝绸文明不断交织的时代,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联通国际、重构世界格局的代名词。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带来了重大机遇,面对沿线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富的能源资源、较低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积极响应并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跨区域合作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技术、竞争力、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不如大型国有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在这些领域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并作出相关创新调整,协调政府、企业、华商等在推动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合力。

本文旨在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探究该政策对传统制造行业的积极影响,分析造成产业结构、对外投资、对外贸易以及各方面改变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从多个维度分析深入探究传统制造产业现状的影响因素源,比较得出哪些因素对产业积极发展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本文得到的最终结论将有利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努力把握现有政策下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乘势而为,更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2.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并以丝绸行业为例,为其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主要针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状况、产业转型、工业特色旅游发展等现状等方面,采用EFE矩阵与Logit模型全面深刻分析,从丝绸行业切入,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制造产业提供产业结构、微观运营制度以及营销策略方面的建议,具有充分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具体方法为一下三个方面:

(1)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是一种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做法是从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找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权数,再按企业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2)根据之前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的关键外部因素结果,对机会中的5大关键因素通过Logit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经过查阅相关文献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的生存状况。在通过各方渠道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产业发展状况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并在相应理论基础之上进行指标设计,从而进行调查设计、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

(3)整体上通过利用EFE矩阵与Logit模型,横向(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同类型传统制造企业的比较)和纵向(深入挖掘产业潜力、发展立体产业链、发展工业旅游,开展体验营销等)比较研究,分析在当下此传统制造业面临的难题。以及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思考“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制造企业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转型发展。

二、文献综述

阮钰瑶(2016)和赵映慧(2016)采用网民的百度指数进行相关统计,采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将全部42个城市每月百度指数的变化,分为5个阶段:平稳阶段(2014年6月-9月)、快速增长为主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急剧增长阶段(2015年3月-4月)、快速下降阶段(2015年5月-8)、缓慢增长阶段(2015年9月-11月)。42个城市的百度指数空间响应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高分散,小集中”特点。从城市级别看,直辖市对“一带一路”的响应最积极,而一般城市响应程度低。

龚言浩(2017)、甄峰(2017)和席广亮(2017)采用新浪微博指数和Python语言编程进行相关分析,采用TF-IDF文本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出“一带一路”倡议关注度、倡议影响度以及倡议关注度和影响度的匹配程度。以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分析单元,对倡议关注度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关注在空间上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关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全局自相关指数绝对值较低。总体上,国家政策导向是“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朱瑞庭(2017)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得出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在国内市场受到六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合的结果,其中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是四个关键的基本要素,而政府行为和偶然机会等两个辅助要素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另一篇论文中则进一步将Tinbergen和Poyhonen用于测量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的“引力模型”研究思路,用于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目标市场的吸引力。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考虑响应程度相关的个体行为与企业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国内学者较多基于微观的个体,但是,学者们在對政策响应程度进行研究时大多选择各不相同的代理变量,难以代表接收政策后的综合作用效果。且缺乏对政策作用的内在机制、企业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因素制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为此,有必要系统分析政策作用于企业行为的机理以及政策影响相关产业的微观机理,总结其影响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传导机制。

三、浙江省企业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1.浙江省对外投资演进与现状

(1)浙江省对外投资的规模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充分利用其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地理条件,发挥物流信息发达的优势,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浙江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扩张,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投资总额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对外投资额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浙江省对外投资额同比增长43%。2010年,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6.8亿美元,位居全国之首。2015年,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760家,比前一年增加183家,对外直接投资额908亿元,以前一年相比增长了约1.5倍。据《浙江省商务年鉴》数据,如图1所示,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数逐年递增,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图12001-2015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数和对外直接投资额

资料来源:《浙江省商务年鉴》

(2)浙江省对外投资的主体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国有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及产业集群企业。

浙江省国有贸易长期以来保持着与国家政策的高度同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用自身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在对外投资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较丰富的对外投资经验,充当着浙江省对外投资领头羊的角色。

浙江省民营企业具有体量小、生产灵活的规模优势和高创新性的技术优势,以多元化的形式发展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利用国外优质资源进一步地扩大了自身的竞争力,并呈现出了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趋势。工商管理部门的登记情况看,超过半数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为中小企业。可以看出,在我国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小企业占比很高,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更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浙江省产业集群是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区域经济的高级形态,产业集群主要由中小型民营企业构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专业分工特点,比如义乌小商品产业、温州皮革产业、绍兴纺织产业等等。产业集群既充分发挥了区域经济、规模经济的优势,又由于其构成主体——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多样性,而得以适应海外复杂的投资环境,降级了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扩大企业对外投资优势。

(3)浙江省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对外投资过程中,大量民营企业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自身不足、恶性竞争、投资不当。

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不具备资金和规模优势,面对海外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缺乏竞争力。同时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和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抓住投资的最佳机会。不熟悉海外市场,对投资国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民营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只顾一家之利,缺乏合作精神。行业协会的约束力不强,无法阻止部分民营企业为了争取到项目而恶意竞价的行为。

民营企业投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领域,技术要求低、附加价值低、产业链位置低,在面对价格战和贸易壁垒时容易遭受严重挫折。

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体系推动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行业协会应积极获取海外投资信息,向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合理投资,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严厉制止民营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行为。民营企业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投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加大科研力度,注重创新投入。

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程度与现状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货物贸易稳中向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全国的出口比重也不断上升,从2014年的11.7%到2016年的12.8%。2016年浙江省一般贸易较上年增长4.4%。同时,浙江的贸易竞争力较强,2016年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59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浙江省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保持平稳,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稳步上升,同时对沿线国家的进口额也不断上升。除了传统贸易外,浙江省的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增长,2015年,国际服务中的外包服务首次成为出口第一大行业。

图22001-2015年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浙江商务年鉴》

从工商部门的管理登记看,我省的对外贸易企业中有5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可见浙江省参与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较多,影响较大。浙江省中小企业利用浙江省加工制造业发达、优越的交通区位和港口、国际采购贸易及跨境电商发达等优势,利用中小企业发展灵活的特点在国际舞台上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浙江省贸易结构转型

浙江省的贸易开始逐步摆脱传统市场的依赖,从全国来看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俄罗斯贸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分别增长14.9%和14%。全国如此,浙江省也是如此,浙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亚洲及非洲市场,对欧美的贸易依存度进一步下降。浙江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加工贸易占比在所有贸易总额中进一步下降,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形式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依托浙江发达的互联网经济,通过跨境电商,进行新的贸易模式转变,对外贸易交流更加方便,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总体来看,贸易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3)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可以说目前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虽然贸易结构一直在改善,但是总的来说高新技术的产品占比仍然较低。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57.95亿元,占比仅为6.78%。表明浙江出口产品仍处于中低端的位置。第二,浙江出口企业缺少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品牌建设在全国出于前列,但是目前采取贴牌加工的外贸企业依然有50%左右,而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只有约10%左右。第三,虽然目前出口市场多元化转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浙江省主要的出口市场仍为欧美市场,对单一市场的依存度较高。第四,全國工商联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出海进程中仅有10%实现盈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抱团出海”方式有助于中小企业成功应对上述问题,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多“单打独斗”,对大企业的生产协作配套能力不足,与其他中小企业的联合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和成功率。

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政府应该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首先推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助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多元化,弱化欧美市场的影响力,还有积极培育本土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对中小企业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划分为以自身为主体参与的区域,并对中小企业有相应的配套帮扶措施。

四、“一带一路”对中小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研究

1.直接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和税收两个方面。

(1)财政方面

①提供贷款贴息与专项补贴

我国为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主要设立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这三项基金。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主要是采用直接对企业补助或对企业贷款利息进行补贴的方式进行政府财政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是为符合规定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开具的投标、履约、预付款保函提供担保、垫支赔付的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主要支持举办或参加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的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市场;组织培训与研讨会;境外投(议)标等方面。

②完善金融体系

为了解决“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伙伴对话会议上宣布,中国将拿出400亿美元来设立“丝路基金”,主要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矿产开发、高新技术研究、设计咨询以及金融领域合作等工程项目解决融资问题。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投行,旨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进步也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

(2)税收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国家各级机关积极响应,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发布《关于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做好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5]60号),指出应从“执行协定维权益、改善服务谋发展、规范管理促遵从”三点出发,出台相关措施,配合“一带一路”倡议。

表1税总发[2015]60号具体内容

国家税务总局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体现:

①营业税

自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众多产业领域开始实行,金融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全部被纳入营改增试点。

除此之外,近几年为鼓励服务行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向海外发展,还出台了许多免税政策,例如: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服务免征营业税;文化企业到境外演出取得的境外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2009〕31号);“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劳务免征营业税;单位和个人对在境外的属于不动产的电信网络资源(比如境外电路、海缆、卫星转发器等)进行出租取得的收入,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

②增值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为鼓励企业积极在沿线合作国家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例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附件2明确,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国际运输企业的国际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财税〔2013〕106号文件附件3和附件4中明确了一系列免征增值税的劳务,试点纳税人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工程或矿产资源在境外的工程勘察服务;境外的会议展览服务;为出口国务提供的邮政业服务;向单位提供的技术方面、信息系统方面、鉴证方面、无形资产转让以及一系列的租赁服务等。

(3)出口退税

国家税务总局为利用出口退税这一重要工具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完善了出口退税的涵盖范围。例如:2012年出台的财税〔2012〕39号文件第一条第(二)规定,对外承包工程属于视同出口业务,可以按规定申请退税。《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62号)还规定,“对融资租赁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以下统称融资租赁出租方),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外承租人且租赁期限在5年(含)以上,并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的货物,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2.间接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外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国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化和贸易成本降低两方面。

(1)国外市场需求扩大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快,潜在市场需求量大。“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使潜在市场需求量得以转化。

同时,国外市场需求扩大化会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总量增长与贸易额增长速率的提高。如图所示:

图32001-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大贸易区域总额及年均增速

(2)贸易成本降低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通过构建区域通关监管一体化,使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在国内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过程中,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降低了运输成本、流通成本、仓储成本等等。

五、中小企业对政策相应程度的实证研究

1.案例企业选择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地处“东南眉目”的美丽山城——新昌,是专业生产各类高档丝绸面料、领带、家纺和服饰的企业,集丝绸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香港达利集团全资子公司。依托部分生产线,达利丝绸开发了占地320亩的丝绸工业旅游景区,并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2014年APEC峰会上各国国家领导人的服装面料商,也在2015年迎接了世界外交官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一带一路”沿线15国外交官们的访问考察。从“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达利丝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开拓与贸易往来,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人民币,是中小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企业。

2.基于外部因素评价的矩阵的回归

“一带一路”倡议给浙江省整体的市场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影响是多个方面的。朱瑞庭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得出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在国内市场受到六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合的结果,其中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是四个关键的基本要素,而政府行为和偶然机会等两个辅助要素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战略,其中政府政策起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是极为明显的,结合政府政策和市场分析,我們可以确定“一带一路”倡议环境优质、省政府对民营提供融资便利、政策引导拉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三项指标。综合本文已经研究过的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小企业影响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总体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在不断变好,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得到改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把传统文化传播使得需求增加、新型制造技术引进、传统制造业被取代现状等设置为分析指标。总体来说,在EFE要素评价矩阵中,确定了下列10项关键因素:“一带一路”政策环境优质、省政府对民营提供融资便利、市场环境逐渐变好、传统文化传播使得需求增加、新型制造技术引进、传统制造业被取代现状、政策引导拉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替代产品种类多、相关人才匮乏、企业规模小,并对各因素相应赋值,经过评分后加权得到总分。根据之前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的关键外部因素结果,我们对机会中的5大关键因素通过logit模型、离散检验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EFE矩阵建立及数据来源

①矩阵用途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是一种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做法是从机会和威胁两个方面找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权数,再按企业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EFE矩阵可以帮助战略制定者归纳和评价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政府、法律、技术以及竞争等方面的信息。

②矩阵建立步骤

图4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建立步骤

③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按照以上步骤确定下列10项关键因素: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优质、省政府对民营提供融资便利、市场环境逐渐变好、传统文化传播使得需求增加、新型制造技术引进为EFE矩阵中的机会因素,而传统制造业被取代现状、政策引导拉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替代产品种类多、相关人才匮乏、企业规模小为矩阵中的威胁因素,之后对各因素相应赋值,经过评分后加权得到总分。

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的总评分为3.02,高于平均水平2.5,说明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现状能够对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做出反应,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利用有利的机会和避开不利的威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作为本次调查的典型性企业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以及代表性。

表2杭州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2)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及结论

根据之前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的关键外部因素结果,我们对机会中的5大关键因素通过Logit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Logit模型分析

Logit模型是一种离散选择法模型,能够将非线性函数与解释变量构成线性函数的回归模型,其逻辑分布形式如下,其中参数β常用极大似然估计:

首先考虑模型的整体显著性,即希望知道在所有解释变量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和因变量显著相关,原假设H0为βk=0

为了更为清楚地展现数据及分析结果,对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作如下解释说明。

表3变量说明

表4模型的似然比检验

由表格可以看出,其相应的p值几乎为0,说明该模型的整体高度显著,拒绝原假设,至少存在一个解释变量对因变量有解释能力,即显著相关。

表5logit定序回归系数估计

除市场环境外,其余关键外部因素均对企业运营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环境以及省政府对民营做出的措施,其估计系数约为2.7和1.7,是各因素中影响比较显著的,且企业的反应程度也是显著较高的。

3.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EFE矩阵和logit模型分析以及相关企业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浙江达利丝绸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对“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较好的反应能力,企业能够较为准确地利用战略带来的市场机会和优势来推动企业进行升级,同时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达利丝绸利用“一带一路”的倡议优势,将企业市场从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且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正逐年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能比较良好地利用战略机会来拓展新兴的海外市场,“一带一路”带来的市场红利在浙江得到了比较完美的释放。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企业对相关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措施是比较敏感的,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浙江省产业转型及对外贸易结构转变的关键阶段,需要政府继续发力,从政策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结合实际继续推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助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转变。除去传统的经济影响之外,“一带一路”还将中国的文化输送到了沿线国家,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学习探讨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对日后更好地融入沿线国家经济,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自主创新性

一是建议进一步明确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区位抉择、投资趋向、合作方式,并制定主要行业的“走出去”规划,包括高铁、石油、装备制造同时也要考虑服务贸易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输出等。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做出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三类:积极进入的,谨慎进入的,还有暂时、暂缓进入的。并同时依据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状况,做出特殊评估,将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区分开来。三是政府对外投资的导向应侧重紧跟产业技术革命前沿的投资,以此引导省内企业生产水平提高。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五是利用省内互联网行业及跨境电商的优势,对跨境电商行业做出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好新兴数据平台。

2.扮演好政府的引导者角色

一是进一步重视和提高拟推进海外项目的前期论证,尤其是针对沿线国家政治、法律、税收、营商环境的独立性、全面性、综合性分析。民营企业企应强化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当地民情习惯和文化传统,力争将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当地本土文化完美融合。二是政府要针对“一带一路”相关有潜力的企业出台一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对沿线国家的外贸上要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海外贸易与投资。三是政府在制定战略时要注意本省的一些相关战略要與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融合,着力形成相互叠加,融合发展的战略模式。四是加强省际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诸多方面涉及到中西部地区,目前,浙江省的产业正不断转型,可以考虑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将一些产业转移出去,通过省际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契合度。同时可以建立“一带一路”省际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各省间的比较优势。

3.充分利用现有的海外资源优势

第一,目前全球有6000多万华侨,在东南亚就有4200多万人,据统计,全球华商资产约有5万亿美元,80%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这些地区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华商除经济实力还有文化上的优势,对中外文化比较熟悉,所以可考虑利用华人华侨的优势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利用目前我国与沿线一些国家签订的投资与贸易协定以及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等优势在窗口机遇期内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好已有的阶段性优势,大力推动贸易往来。同时政府应继续加强对海上及陆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让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开拓没有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赵卫东,韩娜.“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小企业跨区域合作[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6(6):32-35.

[2]刘亮.借力“一带一路”,上海中小企业获新机[J].上海经济,2016(2):21-34.

[3]朱瑞庭.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如何对接“一带一路”——一个理论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12):5-12.

[4]龚言浩,甄峰,席广亮.“一带一路”倡议关注与响应的空间格局——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2):29-35.

[5]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7):25-28.

[6]刘芳.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

[7]何旭琼.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82-84.

[8]郑倩.“一带一路”与浙江省对外贸易[J].现代商业,2018(12):54-55.

作者:上官宇晖 徐启航 黄佳美

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分析论文 篇2:

论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呈几何级数快速发展,业绩也逐年大幅增长,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商业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境内分行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实现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相互支持和协调发展,增强盈利的多元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盈利多元化;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从零起步,逐步建立起从产品、客户、区域、网络、业务拓展等方面完整的投资银行架构,业绩也逐年大幅增长,因此,境内分行应当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增强盈利的多元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投资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我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在线等。

从历史发展来看,各大投资银行早期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逐渐扩展到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等业务。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等传统业务之外,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都能开办,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业务、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宏观形势异常复杂,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贷款利率盈利空间日益收窄,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商业银行所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却从零起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步成长,其业绩年年大幅增长。如建设银行通过建银国际这个平台经营投资银行业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连续取得骄人的业绩,2009年在香港投行中名列第一,连续两年成为建行利润和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海外机构。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其中: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同比增长78.2%;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165%;农业银行财务顾问和咨询费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297.22%。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围绕传统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主动适应金融市场演进,利用客户和区域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赢利渠道,因此,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这一战略业务是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家商业银行总行都相应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投资银行平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呈几何级数快速发展,但是各家商业银行境内分行由于种种原因与投资银行业务失之交臂,只能坐看风险投资公司等瓜分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硕果。制约其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瓶颈有待突破

投资银行是证券市场上通过资本运作来经营的金融机构,它是伴随着证券信用与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证券市场的基本中介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在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优化资源配置,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实现规模经济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总行都以各自投资银行平台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而境内分行则面临着金融政策以及授权管理的重重约束,不能越过红线,没有明确的业务授权,没有风险基金提供经营运作等等,无法利用和发挥客户和区域等优势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二)投资银行业务人员匮乏,特别是高端人员奇缺

投资银行在发达国家至少已有五六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投资银行是一个新兴行业,其业务也成为金融业务中最有活力的领域。

多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只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中间业务也只是略有创新,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也仅限于传统业务积累等,大型商业银行成为全球化的金融机构后,投资银行业务大都集中在总行层面,因此,境内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几乎是空白,专业人员也极为匮乏,特别是投资顾问、风险投资以及风险控制的高端人员更是稀缺,制约业务的发展。

(三)制度上的缺失造成业务操作难度大

从理论上讲,投资银行除发挥着证券市场基本中介作用外,还担负着创新市场融资制度,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率,中介产融结合,实现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等特殊使命。因此,现代投资银行业务的产业链,贯穿了一个企业成长的几乎所有环节:上市前股权投资及与之相关的顾问重组业务,IPO阶段的保荐、承销、账簿管理、全球协调和交易,以及上市后的结构性融资,收购兼并重组及相关顾问业务。

而相对境内分行而言,其拥有金融政策咨询和广大客户群等资源优势,由于授权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利润分成等制度上的缺失,其投资银行业务鲜有问津,甚至是空白,不能伴随信贷扶持的优势客户共同发展和成长,仅仅收取少量平均的利息差。

三、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境内分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经营网络和资金实力,更加了解和贴近客户;各家投资银行都有IPO保荐、股票承销等商业银行所没有的牌照以及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和市场化的机制,更了解和贴近资本市场,两边优势的结合,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境内分行应当抓住业务发展的机遇,以市场化为目标,以核心产业链为主轴,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全面提升盈利水平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投资银行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

投资银行被称为金融领域的高科技,它所拥有的最大资本是人才,一个合格的投资银行业务高端人员,应当具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既能准确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又要有广博的投资知识;既能善于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还要具有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又要有实战的操作经验。

境内分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刚刚起步,业务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人员极为匮乏,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成立投资银行中心,搭建起与总行投资银行部门和经营平台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培养和招聘一批专业的高端

人才,逐步建立起管理和操作相兼容的服务团队,只有具备了人才优势,才能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健康向前发展。

(二)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所出售的产品是人的知识和智力,对人员素质、能力和经验积累要求极高,业务人员对经济形势和业务操作的错误判断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如由于对债务抵押债券等抵押贷款相关投资做出了错误的押注,美国国际集团在2008年蒙受了将近1000亿美元的净亏损。

因此,境内分行立足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市场环境进行投行业务的研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预警机制,注重对流程、制度进行设计和管理,设定各个产品的预警参数,更注重对风险的判断和市场动态的把握,监控业务的全过程,杜绝个人偏激意志左右业务操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高端人员薪酬管理,发挥业务人员的潜质,减少或杜绝道德风险,确保投资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参与企业重组上市和开办融资业务

境内分行可以利用地域、客户资源优势以及研究优势,为公司提供行业研究、市场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等信息资料,开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结构性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等业务。如与投资银行共同配合,利用熟练的财务技巧和对法律的精通,进行精细严谨的市场策划,帮助企业设计上市或并购策略,确定价格,引进战略投资者,保证上市或并购成功,推介企业重组和上市,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获得超额收益;又如利用投资银行的背景优势协助企业短期融资券、长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信托产品的设计等,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四)建立封闭风险投资基金,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金融租赁业务

从国际经营环境来看,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越来越广泛地浸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促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为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原料、核电子、核工业、航天工业等以新科技为中心的产业虽然不断发展起来,但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经济。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和转化利用带有较大的风险,因而使得投资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越发突出。

因此,境内分行应积极研究有关政策,向总行申请风险投资基金,实施封闭的投行运作,锁定投资风险,进行风险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等,赚取超额利润。如参与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利用大型企业节能减排契机,进行金融租赁,一方面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参与节能分成,提高盈利能力。

(五)参与保险公司或投资担保公司的项目投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由于高达二十多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需要理想的投资渠道,以及国内庞大的资本资源有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决定着国内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他们没有掌握投资项目资源,迫切希望商业银行推荐投资项目,提供投资管理咨询或担任项目监督机构等;境内分行可以从中挖掘丰富的市场机会,加强与保险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以及私募基金在项目投资方面的合作,参与项目推荐或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取得高额的投行业务收入。

总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运用资金优势并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同时,抓住未来主要的战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培育业务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实现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相互支持和协调发展,增强盈利的多元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艳峰)

作者:张幸鸽 冯兴国 李鲁新

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分析论文 篇3:

QDII运行的投资风险分析

[摘 要] QDII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缓解我国宏观经济压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QDII投资面临汇率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投资收益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QDII的综合能力、加快QDII的配套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QDII;投资风险;投资管理能力

[作者简介] 赵玉娟,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 (江苏 苏州 215006)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首字缩写?它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一样,它也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QDII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它对缓解我国宏观经济压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自2006年推出QDII以来,QDII产品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困境。累计批准各类QDII额度205亿美元,而实际对外投资额度累计使用72.9亿美元,为总额度的35.56%,这显示QDII在国内并未获得投资者普遍认可。截至2008年3月份,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损30%左右;各类银行系的QDII产品亏损15%-50%不等。不久前,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突然清盘,这使投资者对其投资更是忧心忡忡。

一、QDII的投资风险分析

目前,中国A股市场整体水平偏高,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QDII可以放眼全球进行投资,为投资者带来全球资产配置的渠道,避免单一化市场的投资风险。然而,在分享全球市场的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QDII的运作面临重重风险。

1.汇率风险。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QDII投资面临本金和收益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侵吞”了QDII的大部分收益。以2006年推出的QDII产品为例,其预期收益7%-12%。目前来看,有的产品的运作收益的确达到7%-8%。但这仅是以美元计价的收益率,如果剔除人民币从汇改至今的升值幅度13%,再考虑换汇成本,QDII实际收益就很低了。

2.财务风险。投资境外,管理难度加大,相关费用提高。QDII产品一般每年都收取占本金金额0.15%-0.20%的托管费及0.15%-0.40%的管理费,保本性质的产品收取保本费,有的还收取境外咨询费等。按上述条件计算,目前,中国已连续加息,人民币存款基准率调高至4.14%。再加上人民币升值13%的幅度和0.6%的费用,QDII只有获得17%以上的年收益率才能吸引投资者。这在牛市中容易做到,但如果遇到熊市就有很大的风险了。

3.市场风险。目前,海外股票市场向QDII打开大门,投资者对其收益前景充满遐想,但全球股市繁荣的盛况能否持续是未知数,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美、欧、日股市均在“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港股已经处于历史新高,有调整的风险。刚刚发生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就引发了全球股市联袂下跌,当今全球经济层面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推倒股市的“多米诺”骨牌。目前,我国银行系QDII投资海外股票的比例限制上限为50%,基金QDII投资股票上限可至100%,上限扩大意味着市场风险扩大,QDII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

我国主力资金在A股取得超额利润的一个窍门在于利用资金优势对个股进行围猎。过去两年里,基金资金围猎行为使得个股股价上涨效应得到了集中体现,从而有利于基金的盈利。但在海外市场,QDII机构恐难以这种形式来获得超额收益,其原因在于:一是境外交易所有着更加严格的监管,主力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坐庄行为容易引起注意。二是QDII分散在海外不同的市场中,彼此间难以像在A股中那样呼应,总体上力量单薄,所以很难合力对某一部分板块或个股进行集中围猎。 我国QDII与境外市场的主力之间的沟通更是非常困难,很难像与本土势力一样形成某种默契,相反还有可能遭到国际资本的暗算和围猎。

4.政治风险。国外政府对大量涌入的中国QDII非常警惕,它们也担心这些资金对该国企业构成威胁。这很可能会对QDII的直接收购行动构成影响,并且也不排除对QDII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卖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见,QDII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存在市场本身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上的风险。

二、风险原因分析

1.从QDII自身来看

(1)QDII机构缺乏海外投资经验。我国QDII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投资经验明显不足。我国QDII机构在投资中多采用销售型模式。比如一些基金公司设计的模式为“管理在外,销售在内”,投资运作委托给海外的资产管理公司,境内的基金公司只是一个销售商,而不是资产管理人。这种模式仅仅起到把资金引向海外的作用,而不利于培养国内人才,积累海外投资经验。而海外市场产品种类多,QDII机构对其缺乏了解,难以较好地把握。

(2)推出的QDII产品投资范围窄,实际收益率低。以银行系的QDII为代表,央行5号文件规定,QDII的投资范围只能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宣布扩大QDII海外投资范围,允许商业银行代客投资海外股票或股票相关产品,并且投资于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不允许投资于海外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由于目前与银监会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只有香港证监会,按照规定银行系QDII只能投资港股。因此,目前银行系推出的QDII产品的收益率都不高。

(3)QDII机构缺乏投资管理能力。在QDII业务中,QDII机构的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投资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三者是有机的整体,而且对现实的投资者而言,更为看重的是QDII机构能够实现的投资回报,即其投资管理能力。但通过跟踪研究现有的QDII产品,可以发现,目前已经取得了QDII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的设计结构过于复杂,由于QDII业务的投资对象包括机构和居民个人,过于复杂的设计结构让普通的居民个人投资者无法看懂,甚至一些缺乏专业研究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也难以把握。这样的结果要么导致产品的可销售性下降,要么为未来的争议埋下颇多隐患。二是产品的信息披露存在欠缺,缺乏明确资产组合中各投资品种资金配置的比例和对象、相关的费用标准和收益机制的说明,这显然有悖于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提高信息透明度与保守金融机构业务秘密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强制性地要求金融机构公布其资产组合的相关细节,那么很难避免竞争对手的搭便车行为。但是,在产品设计中对关系投资者切身利益的问题语焉不详或是含糊其辞,就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至少也是降低产品可销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缺乏熟悉境外投资业务相关法律、市场分析、公关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严重阻碍了QDII投资的顺利进行。

2.从国内经济环境角度看

(1)一方面,国内资金充裕,为QDII筹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国家不断调高银行存贷利率,这成为投资者选择QDII还是国内投资时的一个重要收益评断标准,这对QDII的投资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我国对QDII发展的支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立法滞后。除了仅有的一些相关文件外,还未出台规范QDII投资机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文件。这给QDII业务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带来隐患。

3.从国际金融环境看

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金融创新日渐频繁的今天,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也伴随其中。国际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监管的同时,也危机四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既促进了世界总财富的增长,也使一国的危机和风险能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QDII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获取收益,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发展QDII的政策建议

QDII政策的推出是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利益。QDII这项创新,对于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建设经济发展的和谐环境均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只是一个短期因素,对于QDII的长期发展来说,不应产生严重影响。为了使QDII真正成为中国打开国际金融市场的钥匙,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强QDII的综合能力。QDII要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必须增强其综合能力。

(1)提高QDII机构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大多数QDII产品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风险是其无法回避的固有缺陷。在国外,投资者可以利用外汇期权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而我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样就只有通过产品设计来规避汇率风险。设计合理的QDII产品,增强QDII机构的经营能力。

目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采用开放式基金的设计模式,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申购或赎回,提高产品的流动性,借以降低汇率风险。此类产品对于普遍缺乏流动性的QDII产品的设计来讲是项创新,其规避汇率风险的设计理念是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汇率的预期,随时赎回该产品,通过增加流动性降低汇率风险。当投资收益随着持有产品的时间增加而增加时,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得投资收益不断减少,投资者面临着两难境地:赎回产品的时间过早不能取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持有时间过长又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收益率的条件是要对汇率变动有较准确地把握,并恰当地选择产品赎回的时机。二是通过远期结汇,预先锁定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此类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并不复杂,就是通过远期外汇市场锁定产品到期时的汇率来避险,只是锁定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将由投资者承担。这种预先锁定损失的做法虽然可行,但是由此将导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下降,从而在收益率方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第三,利用同产品收益表现相连的汇率风险规避机制。该类产品利用了人民币升值锁定回报机制来规避汇率风险,即将每一季度的最高汇率与上一季度的最高汇率进行比较,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5%,则该季度汇率风险就锁定为2.5%,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低于2.5%,则以实际的人民币升值率来调整汇率风险。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比率每季度一般不会超过2.5%,也就是说此款产品可以完全规避投资期内的汇率风险。另外,金融衍生产品是国际市场提供的重要的避险工具,QDII机构必须尽快熟悉境外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定、市场的运作规律,要学会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一些避险工具,借助金融产品交易的方式来防范风险,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建立与国际化市场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完善的实施机制,尤其要处理好风险控制部门与投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在投资风险与投资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争取做到风险可察觉、可衡量、可控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投资的额度、机构投资的方式,到投资的范围,进行合理的调控,增强QDII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2)积极培养国际型金融投资人才。具有境外资本市场操作经验、熟悉境外资本市场各种金融工具、具有与境外市场中投资者沟通能力的人才是QDII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尽快通过吸引国际型人才和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等途径扩大国际型金融人才的队伍,系统地培训在岗人员,使其尽快熟悉和精通国际投资业务。另外,可通过引进境外机构组建中外合资投资公司,加快成立更多的中外合资基金,引进国外成熟的投资经营理念、良好的运行机制以及国外投资机构先进的投资管理经验和投资技术,使中国投资机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国际投资的运作模式,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利用国外投资机构的业务渠道,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境内投资机构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加快QDII的配套制度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要以WTO的基本原则和有关投资法规的规定为参照系,加快建设规范QDII的“基本法”和“配套法”,使QDII的行为有章可循、首先是法律,包括《信托法》、《投资基金法》、《投资者保护法》、《海外投资法》以及相关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细则等;其次是规章制度;再次是自律管理,即通过组建行业自律组织对QDII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性、社会道德问题等情况进行自我监管。以上法律制度共同构筑一个严密而完备的法律体系,为QDII规范、健康地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做好QDII操作层面的制度安排。QDII机制的运行涉及投资者的资格认定、进出资金的监控、许可投资的证券品种和比例限制等三个核心问题。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对QDII的资格要求可逐渐放宽,逐步增加QDII的类别;放松证券投资品种要求。对于资金的进出监管,也应根据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结合QDII制度实施的状况以及海外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灵活的应变和调整。

(3)建立QDII投资预警系统。我国实施QDII后,必须从维护国家整体经济金融稳定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防范投机资本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努力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们应该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预警指标,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我国的金融预警系统,完善预警、监控制度,制定严密的监控指标,并密切注意预警指标的变动,适时调整有关政策,以防患于未然,保证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会.推行QDII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思考[J].金融理论实践,2007,(5).

[2]胡晓炼.谈QDII中国钱出海五年轮回[J].财经,2006,(5).

[3]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4]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6,(1).

[5]黄少明.QDII与货币、金融改革及面临的问题[J].金融与保险,2006,(10).

[责任编辑:昱 文]

作者:赵玉娟

上一篇:中学老师师风师德演讲稿下一篇:倾心打造舌尖上的演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