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语言环境研究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其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支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心理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语言环境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语言环境研究论文 篇1:

无节拍节奏语言探秘

[摘 要]节奏是一种感性的、可以独立存在的特殊音乐语言。而无节拍的节奏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探秘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无节拍;节奏语言;特征;表现手法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有民族性和艺术性两种形式:所谓民族性语言是指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不同语系构成的全世界七大语系;所谓艺术性语言就是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出来的感官性的特殊语言。音乐就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特殊语言,它是通过音符来体现的,所以我们经常说: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

音乐是人为创作产生的声音艺术,不同于人类语言所含有的约定性的语义,音乐语言是感性的,它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等创作性要素构成的艺术性的特殊语言。在音乐构成的五个要素中,节奏是唯一可以独立存在的音乐要素,可独立构成音乐语言。因此,节奏作为独立的音乐语言已成为现代打击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对当今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打击乐独奏、重奏作品现在已经是音乐舞台常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了。尤其是那些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作品,在缺少了旋律、和声、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的情况下,节奏成了唯一的、独特的乐思表现手段。在我看来,就相当于一位聋哑人在丧失了语言能力以后完全可以通过手语来与人交流一样,虽然没有了民族性的语言工具,聋哑人创造的手语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对世人敞开,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节奏语言在音乐领域同样具有“手语”的功能,让我们在脱离旋律等音乐要素后,同样能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艺术感染力。

节奏语言丰富多彩,尽管千变万化但大都是通过节拍和小节来固化节奏。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一些作曲家扬弃了传统的节奏语言的表现手法,创造性地挖掘了一种新型的节奏语言的表达方式:无节拍节奏,(谱例:1)《肩并肩 组合打击乐独奏》。

如何准确地理解这种无节拍打击乐作品的节奏语言?对习惯于传统节奏语言的音乐家来说,研究无节拍的节奏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手段,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一、无节拍节奏语言的特征

音符是节奏语言的“偏旁部首”,由音符排列组成的节奏是节奏语言的“文字”,节奏按照一定的强弱規律循环递进构成了在节拍框架内的完整的“节奏语言”。就像文字语言一样,不同的时代会有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从而形成了具有强烈时代印记的语言风格。节奏语言的发展历程如同文字语言,在把节奏作为唯一的艺术表现手段的现代打击乐作品中,一些与时俱进的节奏语言应运而生,这些节奏语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作曲家开创了用无节拍节奏语言来创作打击乐作品的先河。这种对传统节拍强弱规律的改变使节奏语言更具有创新意义。

无节拍节奏最早出现在古典乐派时期的华彩乐段 Cadenza。在古典音乐中所谓“华彩”是一种即兴的、节奏自由的、炫技性的演奏乐段。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这种无节拍的节奏语言的艺术表现方式从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华彩乐段。

研究无节拍节奏之前,首先要明确节奏与节拍的关系。从音乐基本理论上讲,“节奏”是由音符时值的长短关系组成;“节拍”由固定的强弱关系循环重复形成的小节组成。我们常见的节拍是建立在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为时值单位的节拍形式基础上的。比如2/2、 4/4、3/4、2/4、 6/8、3/8、4/16等,无节拍节奏就是没有固定强弱关系的重复循环的节奏短句。严格地说,无节拍节奏就是改变强弱关系循环规律的创新的节奏语言形式。在无节拍的前提下,节奏本身的自然律动成为节奏语言最重要的情感表达手段。这是一种无小节但有时间和时值限定的特殊节奏语言,除了节奏自然律动,有些是由作曲家通过标记符号来规定的特殊节奏律动,这种律动是由连线记号、跳音记号、保持音记号、重音记号等手段来完整体现作曲家艺术构思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无节拍的创作方式成为打击乐作品创作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段。

“无节拍”只是乐谱的表面现象,分析节奏和乐句形成的律动关系是我们把握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关键。

我看到的早期无节拍节奏的打击乐作品是由日本作曲家柴田南雄先生Minao SHIBATA于1969年创作的《像 Imagery》。这部作品只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能展现作曲家乐思的独立节奏构成,节奏的时值完整地呈现了每个节奏型的架构。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准确地把握每个乐句是前提,也就是说首先要准确地演奏每一个节奏型。除了演奏方法的特殊记谱,在力度、节奏以及音符演奏的表情记号、演奏记号都有比较细致的说明和标记。然而,特别不同的是这首作品没有速度标记,却有每个乐句的时间长度。比如,A段时长为40秒、B段时长为2分钟等,最大限度地给予演奏者即兴演奏和二度创作的空间,同时又让演奏者把自己在演奏过程对作品随性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表现得更具有临场感。

《像 Imagery 》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这首作品是由日本马林巴演奏家安倍圭子于1969年11月3日在东京大都会音乐厅首演的。

这是柴田南雄先生为世界著名的马林巴演奏大师安倍圭子创作的委约作品。安倍圭子不仅是公认的马林巴演奏大师,她在音乐会上完美的即兴演奏能力得到世界音乐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她具备很强的即兴演奏能力,为她自己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她创作了大量的马林巴独奏曲,被同行公认为世界著名的马林巴作曲家。虽然知道这首作品的打击乐同行不多,安倍圭子委约创作的作品,一定对其的创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作品应该是很重要的打击乐文献。

从这里我们也可得到这样的结论:无节拍节奏对即兴演奏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这种音乐风格作品在给予演奏者最好的二度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是对演奏者的个人音乐素养以及创作能力和理解音乐能力的考验。

二、从作品中看无节拍语言的表现手法

中国作曲家的中国打击乐作品在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创新方面后来居上,在当代打击乐文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1995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创作的打击乐重奏《极——为独奏中国云锣、排鼓、大鼓与六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中,将这种创作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为了表现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带给他的巨大震撼,贾达群教授在作品中用中国传统的民族打击乐器与西方打击乐器音响的对峙和融合,结合时下最具创新的节奏语言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碰撞以及在大文化环境下的融合。

2017年我们录制这首作品的时候,认真分析研究了独奏声部节奏语言、各声部之间的节奏关系,从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节拍的节奏语言其实质的节奏律动是在二度创作中实现的。

节奏语言的分析首先从独奏声部入手。从D段开始,排鼓独奏声部是这一乐段的旋律,这段独奏节奏语言的把握是节奏对位准确的前提。从C段伴奏声部分析来看,六个声部都是以四拍为一组的固定节奏叠加递进来衬托独奏的节奏旋律。

这个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节奏语言律动的框架依据。由西洋打击乐器音乐会通通鼓(Concert Tom)、康佳鼓(Congas)、小鼓(Snare Drum)、邦哥鼓(Bongo)組成的伴奏声部以4拍的强律动关系、六个声部叠加有序递进,并将力度由ppp推进到fff,表现了西方文明价值观对来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的艺术学者观念的巨大冲击。

独奏声部是由中国排鼓独奏来完成的。从作曲家乐谱中节奏书写分组的提示和对节奏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组节奏音型的组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奏律动。这些律动的产生,形成了独立的节拍规律,从而可以划分出复合型节拍的律动。也就是说,代表东方文明的节奏语言与代表西方文明的节奏与节拍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力极强的排鼓从D段到E段前,以3/4 x2、4/4 x 1、6/4 x2、3/4 x 4、2/4 x1、3/4 x1的节拍律动把代表东方文明的节奏语言嵌入代表西方文明的4拍节奏律动之中。

这种节奏的对比与律动的反差,表现了西方文明对首次踏上美国土地的东方作曲家艺术观念的冲击,以及东西方文明在同一时空里的碰撞。

这种创作手法给演奏家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艺术创作空间,使演奏者在规定的节奏语言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作力,用具有个性的“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表达出作曲家的音乐意境。

结 语

无节拍节奏语言只是脱离了节拍强弱关系的约束,构建节奏的时值关系形成的节奏语言的律动保留了音乐的内在要素。因而,无节拍有节奏、无循环的强弱关系和有节奏语言的律动关系是无节拍节奏的基本形态。这是我们在演奏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准确把握音乐语言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1]李歌朗,肖梦宇.节奏——语言艺术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05—107.

[2]张 巍.节奏语言生成方式的研究——亨利·考威尔的节奏语言[J].音乐艺术,2016(03):6—14.

(责任编辑:崔晓光)

作者:吕政道

音乐语言环境研究论文 篇2:

少数民族幼儿园如何开展双语教育的探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其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支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心理的发展”。适宜的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能激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增强孩子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作为双语幼儿园,要让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其创设可支持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幼儿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

《纲要》指出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可见,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说”是语言能力的核心,也是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的基本手段和工具。

笔者所在的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处于一个由维、哈、回等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区域,幼儿园属于一所多民族幼儿同在的双语幼儿园。幼儿园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可促进其语言发展尤其是第二语言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对于少数民族幼儿而言,学好汉语,会运用并表达汉语的前提就是说,而说的前提则是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在我园,从双语小班到大班为幼儿配有两教一保,每个班级会配备一名维吾尔族教师,或担任主班教师或担任配班教师或担任保育教师。因为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维吾尔族教师的配备为幼儿及时翻译他们所不理解的事物,并协助汉族教师为幼儿敢说、想说创造一定的环境。

在幼儿园中,我园为幼儿创设多种活动及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双语表达能力。每学期我们举行少数民族幼儿双语大赛活动(包括讲故事、儿歌、歌曲等),幼儿用维汉两种语言去表达故事、儿歌、歌曲的内容。我园每个年级组都有汉语班和双语班,各个年级组每月会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活动,主要以节日、民族团结、爱国教育等主题开展年级组活动,例如:古尔邦节活动、迎新年活动、感恩节活动、雷锋日活动等,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表演节目、讲故事竞赛等,为幼儿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此外,每周开展友谊班结对子活动(友谊班是指双语班和汉语班结对子),主要开展区域、游戏、集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玩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双语班幼儿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我园使用的园本课程中我们也开展了“相亲相爱一家人”、“新疆瓜果”等主题活动,不仅渗透新疆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而且使幼儿在熟悉的话题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使幼儿想说、敢说。

同时,谈话活动是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汉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园鼓励汉族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多与少数民族幼儿进行谈话交流,让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教师也可组织汉语表达能力好的幼儿建立一个汉语表达的“小环境”,为其他幼儿营造想说的语言环境。

二、布置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环境

区角活动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区角活动材料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的发展。每个区角材料的投入既是为了完成该区角的任务,也是一所幼儿园或一间教室重要的文化体现。我园设置区角活动的重要理念是:幼儿的发展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学习更离不开本地文化的支持。语言学习的内容、材料并非更新的、城市化的、洋气十足的才是最好的,要让当地民间游戏、歌谣、手工艺等成为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着文化影响教育的理念,在布置区角活动时,我园要求教师从传递和发展社会文化神圣使命的高度,把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建筑、生活习俗等独特的文化引进区角活动,尤其是在音乐区,我们为幼儿准备维吾尔族的各种乐器做区角材料;在语言区,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汉语表达维吾尔族的歌谣、寓言故事;在美术区及建构区等,更多地通过材料让幼儿表达对维吾尔族建筑、服饰等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让区角环境中渗透的本地文化内涵都为少数民族幼儿双语

学习服务。真正做到了在本地文化的背景中去领会、理解汉语,也做到了通过区角活动的环境布置去学习汉语。

在区角环境布置中,教师将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渗透在区域墙面的装饰中,区域材料的选择主要以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工艺品、民族乐器、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等为主,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本土文化,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支持。

三、重视双语教育的物质环境创设

《纲要》精神在说明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极为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对于一所双语幼儿园而言,重视双语教育的物质环境创设主要体现在园内环境创设和室内环境创设两方面。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的园内及室内环境创设过程是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语言教育理念构建的过程。我园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的整体思路是“为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可支持的教育环境”。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园从教学楼的外观环境到楼道、班级环境等处,都尽可能体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如在每个班级主题墙的设计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又要体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

双语中班的室内墙面设计就是以维吾尔族文化艺术展开的,维吾尔族建筑、维吾尔族花纹花边、众所周知的阿凡提大叔、新疆的各种水果等都成了环境布置的要素。

在对少数民族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尤其是汉语教育后,进一步结合班级环境实现其对汉语词语的巩固与理解,为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环境支持。

环境是幼儿习得语言的重要因素,安全、温馨的人文环境更是少数民族幼儿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与途径。幼儿园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作为一所双语幼儿园,我园非常注重教师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幼儿园教师集体协同既是幼儿园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少数民族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因此,我园对民、汉教师实行了“结对子”互助的做法,即汉族教师协助维吾尔族教师学习汉语,维吾尔族教师则为汉族教师补充维吾尔族文化方面的知识。汉族教师与维吾尔族教师平时都使用汉语交流,而且我园鼓励维吾尔族教师之间使用汉语交流,并鼓励维吾尔族教师多使用汉语与维吾尔族幼儿交流,只有在幼儿对某些词汇、语句不理解的地方使用维吾尔语进行翻译。由幼儿园教师建立起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少数民族幼儿习得汉语提供了良好的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也为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潜移默化的支持性教育环境。

附注:资金来源:本论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立项课题《新疆双语幼儿园教师有效组织双语集体教学活动策略的探究》研究成果,编号XJEDU040514D03

作者:张新敏

音乐语言环境研究论文 篇3:

浅谈语言环境对日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营造日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对学生日语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日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方法,以及分析如何合理创设并运用日语语言环境来优化日语课堂教学,以及语言环境对日语课堂教学起到的一定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语言环境;优化;日语课堂教学

一、营造日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人更好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良好交流的工具,而并非是只是一门学问。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日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几年的日语,但学生无法运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情况却频频出现。曾经有研究表明,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两大因素。学习日语,营造日语语言环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交际法思想,只有通过交际手段才能学会交际。我们学习日语一定要学会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语言习得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那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合乎情景的操练,而合乎情景的操练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依靠潜移默化的自然习得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勤于动脑,模仿、总结、运用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各种符合语法和语言环境的句子,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外语是一门需要在语言环境中实践的学科,日语学习也同样如此。在高校的日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创造出开放的课堂语言环境,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并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基地,能够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二、如何在高校日语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日语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的创设对学生学好日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得学生通过这件的感知、参与、实践交流等形成语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1、创设开放的课堂语言环境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日语、接触日语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教学场所。

如果教师能抓住课堂上仅有的时间,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日语的兴趣,那么在高校日语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日语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授课的导入环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之一,俗话说成功的导入是一节成功的课程的一半。课堂上要创设轻松和自然的语言环境,就要让日常的生活内容进入教学常规。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读、会话、讲故事等等,让学生能够用日语基本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可以调动有音乐才华的学生唱一段日语歌曲,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叫几个学生用日语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能坚持这么做下去,相信不仅能把学生对学习厌烦,对日语厌烦的情绪很好的消化掉一部分,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外语是一门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语言,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活跃的外语学习

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来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开放的日语语言环境。同时,还可以利用卡片、照片、影视剧片段等,充分的利用和课堂相关的这些内容,来丰富课堂的日语环境,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化教学场景。语言环境的创设不是单在课堂里就能实现的,一成不变的在教室里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消极和呆板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变化教学环境和场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长期的处于一个教学场所,会让学生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学习起来也索然无味,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借助教室以外的其他学习场所,让学生边实践边练习,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后,会更有所感悟,用日语表达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自主的创造语言环境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是起到引导作用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学的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由此可见,语言环境的创设单靠教师来创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创设语言环境这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多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多浏览日语学习的网站以及新闻事实等,都是学好日语的方法。还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作者:施慧平

上一篇:摄影大赛策划书下一篇:汽车购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