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精选8篇)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篇1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音乐教学中的大问题”、“如何在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立有效的方向、搜集详实的材料、注重开展的实效性,要把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能作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在争辩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组员所教的内容都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效出发,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应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的策略。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多次试教的过程,只有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设计,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xx老师执教东三

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试教了五次,每一次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集体听课,帮助磨课,在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题异构。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如: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级教学方法和中高年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到怎样的层次?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视。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还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教学、促进课堂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锻炼了我区的音乐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

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音乐乐趣的体验中,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温和的性格与坚毅的品格,以及与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而音乐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呢?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音乐。而且我们知道因为年龄的缘故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地创造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篇2

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 就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言, 一方面, 在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中, 民族音乐原生土壤以相当快的速度不断消失, 这时, 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民族音乐在生活中存在, 就需要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以及提供的活动空间, 使民族音乐的传承, 在学校音乐教育领域获得一定的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 从学校音乐教育目前的状况看, 民族音乐的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很难说已经在整体上形成系统、有效的实施。就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而言, 民族音乐传承在教学领域中的实施, 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实验、探索、开拓和创新。因此,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 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了解温州市各中小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传承方面的状况, 对其有效经验、现状和成就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作此调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课题组成员, 特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与六所初级中学:城市小学与初中各两所, 县镇级小学与初中各两所, 农村小学与初中各两所。它们分别是温州市城南小学、温州市新村小学、瓯海实验小学、永嘉实验小学、苍南莒溪小学、瓯海南白象一小、温州实验中学、温州上戍中学、瓯海梧田一中、永嘉县城西中学、瓯海南白象中学、苍南莒溪中学。十二所学校中有整体水平较高的, 有水平一般的, 也有较薄弱的, 涵盖了温州各地区, 代表了温州地区各级水平的小学与初中。在十二所学校及其音乐教师中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十二所学校学生的情况, 结合当前民族音乐教学的热点问题, 特制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问卷调查表》, 共分为四个部分, 4 0项调查内容。重点调查学生对民族音乐内容的学习态度、欣赏趣向、教学方式和温州地区乡土音乐的掌握状况。调查方法强调随机性、自主性, 采取无记名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问卷调查表。

三、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在十二所学校中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 (小学选三年级至六年级) , 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的问卷调查。由学生和音乐任课教师无记名填写《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统计步骤安排:

1、统计十二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统计总表)

2、分别统计十二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统计分表)

3、汇总分析十二校问卷调查之四大部分数据。

4、撰写关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五、调查结果报告

(一) 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欣赏趣向的统计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大多数是喜欢听音乐 (8 8.8%与8 8.6%) , 但绝大多数学生欣赏的是流行歌曲 (9 2.5%与8 6.2%) 只有4 6.4%与3 0.1%的学生喜欢听中国民歌, 6 1%的初中学生喜欢听民族器乐曲, 这说明在初中学生的欣赏意向中, 民族音乐占音乐的领域一般, 但小学生对此的意向尤其低, 只有5.5%, 这可能与小学生接触的音乐类型有关:歌曲多, 器乐曲少。但总体上通俗的说, 民族音乐“不得人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中国民歌和民族器乐曲教学, 任重道远!必须加强与落实民族音乐内容的教学, 使大部分学生接受民族音乐, 受之感染和启迪。

流行音乐排名第一的地位, 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的教学现状要扭转这一局面, 还很困难。而对于民歌、曲艺、戏曲等方面的欣赏则更少,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喜欢, 特别对于历史悠久堪称完美的舞台艺术、容纳了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国粹——京剧, 从调查的结果看, 令人担忧。

表格中横向比较, 各类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大。对于民族音乐内容的喜欢比例, 城市学校略高于农村与城镇学校。这得益于:城市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城市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面宽泛, 以及部分城市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较高。要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让教育均衡发展, 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和教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知道, 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如今的情况则意味着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在他们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时, 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大量流失。而那时的青年一代, 在社会生活中, 体会不到优秀音乐艺术作品在传承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不到经典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对于人充实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体会不到民族音乐这种“源自”我们的社会生活之根基, 又“反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 则意味着他们将来的音乐艺术审美视野不宽广、审美情趣不高;人生观、世界观的境界低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将是空虚的、庸俗的;他们不可能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为人类的繁荣做出他们应该做出的贡献。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如今“商业炒作”的威力。而这种情况的持续对于正处于生理、心理高速成长的中学生而言, 则意味着他们的未来美感的缺失。

(二) 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调查统计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教材内容的满意程度只占5 2.2% (微过半数) ;对于“学唱”不喜欢的歌曲而言, 只有2 2.4%的同学愿意学唱。而学生不喜欢的歌曲大多是教材编写专家们认为是经典的歌曲, 反映出上层教材的编写与下层教学实践的脱节。7 0.4%的学生对民族音乐通俗化很认同, 而这样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在教材中无处可觅。有7 5.2%的同学认为应该学习民族音乐, 认同民族音乐的作用。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当代中小学生比较认同我们的民族音乐, 但对音乐课本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大认同。所以, 光有认同, 没有行动。他们希望教材中的民族音乐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多一些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的内容。

对于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民歌与戏曲的教学“示范”, 有9 1%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的”。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还很强。因为学生的生活与民族音乐的内容之间有鸿沟, 教师的示范能让他们零距离的身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拉近了民族音乐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感到亲切, 这有利于他们模仿与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 部分音乐教师或贪图方便, 或示范技能不足, 便在上课时采用媒体音乐与视频来示范, 这样做偶尔为之还可以, 但常规化其效果就逊色多了。由此可见, 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 在民族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修养的重要性。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 在对教师培训时, 也不可忽视对音乐教师诸如戏曲表演方面的技能培训。

表中反映的另一问题是:关于民族音乐, 即使学生学习了, 掌握了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内容, 它也没有后续的“市场”, 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之后不会运用, 不愿运用, 因此也没有了巩固, 没有了激励。没有了巩固与激励的刺激, 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可见民族文化的传承, 光靠学校的力量是单薄的, 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方向要一致。

(三) 对教材中有关民族音乐内容教学完成情况与原因调查统计 (分表一与表二)

表一:小学汇总

表一是从小学三至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筛选出4 0首中国民族音乐的曲目, 在六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中进行调查, 而后罗列汇总的。这4 0首包括民歌与民族器乐曲, 这些民族音乐的内容在欣赏曲中占的比例多, 在学唱歌曲中占的比例少。虽然,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 所有的学唱歌曲完成得比较好, 唱歌课在小学是被重视的, 是受欢迎的。但是, 惟独这民族歌曲的学唱, 完成的比例不高, 更堪忧的是音乐欣赏的情况, 完成的比例更为低下。这些应该与音乐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但并非唯一原因, 想必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须共同探讨解决。

横向分析, 城市学校的教学完成情况好于农村学校, 被调查的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师均为专职音乐教师, 而农村学校有部分音乐教师为兼职音乐教师, 加上农村学校的音乐课时时有被其他课程占用, 导致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完成情况差于城市学校。

表二:初中汇总

表二是从初中音乐教材中筛选出5 5首中国民族音乐的曲目, 包括民歌、古曲、戏歌、戏曲与曲艺, 在六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中进行调查, 而后罗列汇总的。

从年级段来看, 基本是随着年级的增高, 而教学完成率逐步降低。七年级的音乐课时足, 故完成得较好, 最可喜的是七年级的学唱歌曲, 六所学校均为1 0 0%。就各年级完成率降低的原因,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是课时不足:1、到了九年级, 随着学生中考的临近, 较多的音乐课被文化课占用;2、部分学校在九年级没有开足音乐课时, 如有的学校两周只有一节音乐课。九年级的音乐教学形同虚设。

从第二列的歌 (乐) 曲学习形式来看, 学唱歌曲与欣赏音乐教学明显好于演奏曲教学。演奏曲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音乐器材的问题, 大部分学校没有充足的乐器供全班学生演奏, 另有原因是教师嫌麻烦, 因为全班学生演奏器乐比歌唱课要麻烦, 器乐品种多, 一个老师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选择, 同时课堂很难管理。

(四) 对学生温州乡土音乐了解情况的调查统计 (见右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温州民歌与温州戏曲的掌握情况。能完整演唱温州民歌《叮叮当》的学生比例相当低。“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我们与这个要求的距离还很遥远。喜欢听温州鼓词的学生比例也是很低的, 他们还没有主动接受乡土音乐的意识。从第三题中可以知道学生了解乡土音乐的途径主要来自社会, 老师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很小, 这方面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城市与乡镇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掌握的内容比例高一些的原因, 是城市与乡镇的学生获取这些乡土音乐的渠道多一些 (如网络) , 老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也更关注。此外, 农村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弟相对较多, 不懂温州方言, 使这些外来学生对温州的乡土音乐知之甚少。第四题是调查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态度, 另人可喜的是, 大部分学生认为“很重要,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应该继承和发扬”。认识是明确的, 但意识是抵触的。

2001年国家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 其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除国家课程外, 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 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从调查结果看, 温州的民族音乐教学并不理想, 尤其在乡土教材的推广方面, 老师们普遍反应:对地方传统音乐不熟悉, 不喜欢。大纲中“乡土教材比例可占教学总量的2 0%”的规定, 也远没有实现。当然, 以上数据不能确切反映全貌, 但足以说明普遍性。

关于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调查报告 篇3

现状调查

实录一教材损坏,爱你在心口难开。

样本1:音乐教材人手一本,学生各自负责保管,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样本2:全年级共用一套教材,上课发,下课收。同样在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执行难度较大。音乐循环教材和其他免费教材“师出同门”,却遭受着不同的“待遇”,使用过程中散页、脱页的情况很多,重度破损率达26.3%~71.1%不等,需要补充更新的大大超过了规定的30%。

实录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言殊。

生1:“赞同。我们还是以语数外学习为主,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影响不大,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生2:“不赞同。没有课本,一些歌曲课后都没法再唱。还有同学在书上乱写乱画。”家长:“不赞同。教材旧些可以接受,但卫生谁能保证?”教师:“不赞同。由于我校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场地存储教材,易潮湿发霉。循环教材难‘循环’!”

反思:通过以上调查,回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中产生了如下矛盾:

1.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同行们轻视,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学生只有约30%可以开设音乐课,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主课成绩实现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夙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诱导着更多的人忽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2.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对学生的使用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撞击。音乐循环教材给书包减“负”的同时,也给孩子的知识储备减了“富”。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课余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教材只在课上“昙花一现”,学生被无情地抛掷到音乐学习的“真空地带”。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无论教学能力多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当面对一群忘记上节课教学内容,和自己缺乏情感共鸣的学生,该如何重拾教学信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该从何入手?离开了“水”的“船”——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变得可有可无,走向一条死胡同。

“不动笔墨不读书”,更何况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学生呢?按照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绿色想法,让学生时刻注意维护教材“形象”,不得“乱写乱画”,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培养节约意识”。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如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拿在手里怕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又怎能真正让音乐循环教材物尽其用?

3.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的矛盾。就我校而言,一本教材每学期有108~144人接触,卫生问题不可回避。书籍消毒必须一页页进行,暂且不谈农村小学不具备循环教材所需的存储、消毒条件,即使是具备专业消毒设备的学校,可能也很难做到!因此,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卫生安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4.生产成本与教材价格的矛盾。教学中发现,有的音乐循环教材坚持不到3个月就出现了破损情况,如采用国际上对循环教材的印制方式,其定价将是现定价的10倍以上,即使采用上海地区试行循环使用的音乐教材,其价格也是国内普通音乐教材的5倍。如此一来,音乐循环教材“节约”的设想似乎又成了空谈!

初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篇4

1.弘扬新课程理念,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式学习”一改往日的观念,强调合作、互动,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践证明,合作式学习带来的不仅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彻底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个体主动探索为基础,重点强调学生集体的合作互动,广泛合作,力图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合作学习组”,每个学生可以在自觉、自主的互动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认知、统筹、扩充、完备,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积累、智力沉淀、个性发展,同时激发学生诚信、竞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交往水平、创新思维等潜能的发掘。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音乐需要合作,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音乐课堂上的生生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2.遵循课程标准,避免合作学习的低效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强调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音乐课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表现出一些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方面,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合作小组在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讨论、不商量。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单独完成,小组成员之间很少交流,有时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交流,基本上只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学习程度好,善于交流自己的成果。这样往往使优秀学生的成果代替了整个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的成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教师方面,不能够给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角色定位,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袖手旁观”,不能建立一种很好的新型教学合作关系;在布置任务时,部分教师布置的问题挑战性不够或者难度过大,造成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也有的教师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和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与评价。不合时宜的进行合作,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研究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实践研究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检省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习什么、想获得什么;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民主、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有效教学效果。二是探寻新型合作教学关系的建立,力求解决如何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配合、沟通、互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的集体加工,并对共同活动的成效做出评估。三是在研究中探索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四是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突破

(一)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到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合作学习理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虽然在国外有着几十年的开发和研究,但是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前提没有很好的界定;二是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学教学领域的改革。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界没有明确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我国教育界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逐步推进;本世纪初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界进行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很多,主要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在此基础上,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全国掀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热潮。这些试验和研究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阐释,而且将“合作” 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裴娣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 第2期。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漏:一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二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法和力度尚待提高。

(三)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篇5

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课题组*

焦亚珂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律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对象是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结果显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结果表明:律动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律动

音乐素养

课堂教学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

一、问题的提化的出

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课题组成员:王坤

檀雯

张华丽

杜扬

*课题组成员:王坤

张华丽

檀雯

杜杨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泰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涵。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低段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为主。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将教材化难为易,进行直观动态式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有鉴于此,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好动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重要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将律动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音乐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上午第三课和下午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学生比较疲劳的,如果直接就给学生上课,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常规律动,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譬如做一些与节奏有关的游戏,教师可以弹奏一段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旋律(低段音乐教材中一般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请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节奏拍一拍;还可以听乐曲跳跳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基本舞步。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在十到十五分钟,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常规律动规范课堂秩序。譬如在每节课的中间环节,可以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拍拍手、晃晃头等动作,以此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当学生的纪律松散时,教师可以弹奏简短的节奏鲜明的乐句,让学生配上拍手或跺脚的声音,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推行律动就要讲究策略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发小学生真正地体验律动,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增强律动的兴趣性、游戏性,引导小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在音乐游戏、舞蹈、歌表演等内容中体验律动,从内心深处由衷地爱上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固定律动的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对小学生开展即兴律动教育,激发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理解和体验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动”这一特点,通过游戏、律动等形式来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和期待,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并且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其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勇于参与。

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能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以动态的韵律美感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音乐,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造二十一小艺术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概念界定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

2、研究的内容

(1)作为导入过程的律动,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作为调节音乐活动的律动,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学习的热情。

(3)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律动,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4)让儿童自己根据音乐创编音乐律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5)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6)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律动,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二)研究的目标

1、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音乐素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

四、结果与分析

本学年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首先是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律动环节,力求在每一节课中体现律动内容;其次,积极参加学校的研讨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所展示的公开课中,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体现课题研究成果;三是在学校举行的演出活动和各级学生才艺比赛中,以律动为基础,把律动内容上升为舞蹈,编排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节目,作为课堂律动的补充和延伸;四是尽力服务班级特色活动,在经典诵读展示、英语歌曲比赛、班级元旦、六一演出活动中,编排集体律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附图1: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课情况统计图

附图2: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3:学生才艺展示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4:辅导班级特色活动情况统计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律动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育对我国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律动将小学生的心灵与肌体统一在情感体验与表现过程之中,对于提高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直观、形象化的律动,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课一般比语文、数学课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地进行。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特殊情景,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上好音乐课做好铺垫。

律动使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了直观化的特点,动作与音乐协调地结合,小学生可以用心灵去触摸音符的跳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小学生的音乐作品情感能力无形中不断提高,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音乐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律动从小学生身心两方面同时进行训练,让小学生从最初接触音乐起,就在用听觉去感受音乐的同时用整个机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在小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整齐,旋律好听好学,刚入学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编创模仿外星人的律动,达到通过这个律动让小学生掌握了节奏韵律,培养身体协调性,增强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这一首歌曲的学习,取得以下效果:小学生看到熟悉的动作,脑海中就立刻浮现这首歌的旋律,通过优美的旋律,由衷地喜欢上音乐。只有从小学音乐教育抓起,才能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音乐鉴赏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开放、互动的律动,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传统音乐理论技法得以简化,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具多重性和多样性,激发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教师应给小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律动的机会。在欣赏歌曲时,鼓励小学生用自己比较善于表达或喜欢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然后用这些动作串起来编排小舞蹈,激发小学生从小培养音乐作品情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含义。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投入或精神不太集中,教师也可以对曲子的形式、种类做出及时调整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小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参与律动。但这种律动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形象、情绪吻合就可以。例如:在《嘀哩哩》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有目的地知道小学生分组扮演春游的情景,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自由地用肢体语言来展现音乐的情绪。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小学生们能被歌曲所抒发的情绪感染,不放过音乐的每一个美丽的音符,在教室里即兴地发现春天的美、表达春天的美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边律动边朗诵歌词来抒发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音乐精髓的理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闻乐起舞的律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律动在应用时变化丰富,方便快捷,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好奇,并能启发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律动就是运用人们的这种天性,让小学生“闻乐起舞”,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对节奏的敏感性最强。同样,律动所表现的第一要素也是节奏。可以说音乐节奏主要体现为时间运动形式,而律动则将节奏的时间运动形式转换为空间运动形式。因此,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学会律动,要学会感知音乐节奏,要体验节奏变化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从艺术的本质特点上看,律动作为音乐与肢体运动的结合体,其根本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纯粹的音响感知与身体运动,而在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外部身体运动的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听音乐表现律动就是引导小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出自本能的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在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例如:在《拍皮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语言。“花皮球,真可爱”,可用拍手表示喜欢的心情。“你拍拍,我拍拍”可做摹仿拍皮球的动作,活泼可爱,极好地体现了这首歌曲的音乐语言。

(四)听、动体验的律动,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律动中有助于小学生塑造音乐形象,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像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听到音乐后引导学生此音乐描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由此想像到什么,内心是如何感受的。律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例如:做《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上行、下行、平行的旋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在跳《小猫舞曲》,小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舞蹈瞄呜,一只可恶的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叫声吓坏了,拼命逃,你们听,小老鼠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上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追上来了并画出上行箭头。小老鼠没处躲,又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下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在追。小老鼠在地上逃生画出下行箭头,老师弹奏一段平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老鼠被抓到了,小花猫高兴地跳了起来生画出平行箭头。小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旋律走向上行、下行、平行的概念并在活动中用即兴的动作或手势表现出来,甚至还能运用线条或图画画出来,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意愿表现了音乐形象。整个过程都要由小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起到在前面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凤阳花鼓》的学习中,引导小学生创编手拿小碟和筷子的律动。这个律动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需要全体同学密切配合,才能使筷子敲击小碟的声音整齐好听。通过这个律动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同时很好地理解安徽花鼓戏的风格特点。在《小蜻蜓》一课的即兴律动表演中,有的同学创作小蜻蜓点水的律动,还有一个同学双手握成拳,放在头的两侧,摹仿小蜻蜓睁大眼睛的作用,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提出问题:“小蜻蜓睁大了眼睛,辛勤地飞来飞去,它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捉蚊子。”老师说:“小蜻蜓捉蚊子,它是益虫,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爱护它。”通过简单的律动,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

律动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以身体运动反应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反应紧密结合来进行音乐学习,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应该成为下步研究的重点。

六、结论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能极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篇6

东港市龙王庙中心小学 栾彤 ***

一、课题提出:

我校多数家长忙于农活或在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忽略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音乐方面,欣赏水平不高,学生接触社会影响单一,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决定申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学习兴趣一旦形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说音乐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尤其在当前农村的音乐教学现状中,离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的距离确实是太远了。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音乐课”,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三、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1、体验教学法 :根据课堂上播放的音乐让学生进行表演、创作,在亲身经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对作品进行创编。

3、比较教学法:通过学习素材的比较,来培养学生辨别音色的不同,来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

4、师生合作教学法:运用肢体语言与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5、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见就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6、总结法:确定研究专题,指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平时注意积累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研究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能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利用打击乐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口风琴教学增强学生的乐感与识谱能力,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创作,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

1、通过观察与调查谈话掌握学生在音乐课上喜欢哪些环节,喜欢干些什么的原始资料的原始状况。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谈话,了解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兴趣所在,为后面的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每次谈话,做好归纳和记录。

2、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兴趣。平时,教师多与学生交谈,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多鼓励、引导,精良让他们对音乐有关的产生兴趣。特别是社团活动后,要对学生的反应作及时的调查和记录。

3、围绕教材,促进学生理解教材。要求每节课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很好的保证完成课前设定的教学任务。游戏形象化、多样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弱,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因而游戏的设计力求形象化,多样化,面向全体,着力于每个学生的提高,要注意、关心对音乐特别没有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达到基本要求,也要关心音乐方面能力强的学生,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创设小学音乐课堂兴趣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实践检验和反复证实,为此我将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5.01~2015.02): 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对集体的兴趣进行四次调查,第一次对三年级进行调查,第二次对一年级进行调查,第三次对六年级进行调查,最后对四年级的个案进行调查。

2、实施阶段(2015.03~2016.3):

主要是上实验课。实验课的设计,我们分别从各个环节设计,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音乐课中的各项内容感兴趣。

3、成果展示阶段(2016.4—2016.5):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可以促进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我们的思路,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二)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从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着手,对如何激发小学生音乐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深层的研究。

1、关于小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研究的做法和体会。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尤其对低年级孩子学习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易受外界干扰。在音乐学习中,当学生产生这种学习倾向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易受感染。教师的教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用亲切自然的教态感染学生,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低年级《数鸭子》是一首曲调生动、活泼,充满了童趣。首先我从学生兴趣入手,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我在设计本课的课件时,我先放一段视频,《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新课,学生们看的津津有味。我用数羊的形式来引出数鸭子,学生都觉得很新颖,因此吸引他们关注下面的情节发展。我将本课课件的乐谱部分设计为上下两个方面,上面是静止的抽象的符号式,下面则是具有动态的图形化的旋律线。这条小小的旋律线的作用就是有效帮助学生精确地掌握歌谱中美妙旋律,使枯燥的歌谱教学立刻变得活灵活现。我制作的乐谱课件,可以转化为动、静转换的状态,让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奋,把课堂教学激活了,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来参与歌曲学习。创设歌词内容情景,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内容产生兴趣,投入到内容情境中。例如在教学歌曲《清晨》时,以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背景音乐,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导入新课:清晨,太阳出来了,雄鸡扬起脖子高声唱道:“喔喔喔——,天亮啦——”顿时,花儿醒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开始造新房,小蜜蜂忙着采蜜糖„„美好的一天从美妙的清晨开始,让我们学会这首歌曲吧!”这时孩子们已经被老师创设的情景所感染,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学唱歌曲《清晨》的欲望。

4、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他们不满足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肢体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在教学《小雨沙沙》,我们用手指表现下雨的样子学生很喜欢,整个身体左右摆动像从土里转出来的样子,学生边做边唱,歌词和动作一致,两遍后学生既会唱又会表演,还记住了歌词。有的学生主动到讲台前和老师一起表演,其乐融融。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肢体语言,去触动他们的心灵。因此,律动与音乐相结合是最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产生共鸣,这也是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5、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听到的旋律、节奏、音色,这是对学生音乐素质、技能的训练。模仿,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和力度,模仿利用人声和器乐进行。如用自己的声音学学叫卖声、机器声、动物的叫声等,用拍手和打击乐器模仿一些节奏,用琴的音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用肢体语言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模仿的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的兴趣,使一些抽象的训练、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带来的初步成果

1、教师方面:(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及文章。如《音乐之流》这本书,包含演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古筝和竖琴,以及演唱等等,我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和演唱特别实用,在教学中我借鉴了很多,很实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未来音乐教育的一个主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兴趣就是小学生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教学,所以我把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2)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坚持每节课从孩子兴趣入手,对孩子们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书写的案例、论文、优质课取得了好成绩,教育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学生方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了孩子们良好的自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特别是口风琴学习上,孩子们能吹出几十首曲子,并能进行齐奏、二声部轮奏、领奏等,在识谱方面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进行新歌教学感觉很轻松。校合唱队,在市里的比赛中,还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我校第六届 “燃起梦想之火,点亮未来之路” 校园艺术节的舞台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活动,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体现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

六、课题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1、孩子们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有限,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差异.还有个别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习惯不好.2、虽然孩子们整体的学习学习兴趣和习惯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如刚学习口风琴时,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级分化厉害,有的吹的很好,参加了校艺术节汇演,有的只是会吹简单的音节.在今后的研究中,我继续研究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形成系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学会在音乐学习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这是我想继续研究的内容.3、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素质.只有我们不断提高技能,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这样使我的教学路会越走越宽,让我的教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要“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上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七.主持人简介:

姓名:栾彤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1990.11.25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从教年限:3年 任教学科:音乐

成 果 展 示

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音乐学,艺术实践,主要举措

一、艺术实践的界定

音乐学专业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如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小组观摩与专业考试等都可视作艺术实践。但这种实践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的, 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的一种实践形式。本报告所要探讨的艺术实践, 是指与以上实践形式不完全相同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它多种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更为广泛的实践形式。

二、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1. 促进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通过实践的检验, 能使学生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 从而积极主动地调整知识结构, 提高舞台表现能力, 增强学生基本艺术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进行艺术实践能及早接触社会, 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 对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参加艺术演出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诸如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

3. 以实践为窗口, 架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使教育走出相对封闭式的模式, 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 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实践的结合。

4. 改善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艺术实践, 能够使学校深入了解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动进行教学改革, 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 寻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突破。

三、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 对于学习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讲, 他们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成立艺术团、艺术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活动、音乐比赛、艺术观摩与采风活动。

1. 成立艺术社团

艺术社团是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合唱团、舞蹈团、民族乐团、古典音乐乐团及流行乐吉它队, 等等。艺术团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实习教学基地, 可以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演出活动, 构建“基础训练、创作提高、综合模拟、演出实践”的实践体系, 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艺术团这个实习基地, 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体系,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

2. 艺术实践周活动

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周活动是以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面向讲台、舞台, 理论平台举办的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 很好地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不仅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而且还能全面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活动

为了锻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检验专业技能, 同时检查教师的教学成果, 很多学校以月为单位举办学生的专业汇报演出。通过真实的舞台表演, 让学生充分掌握舞台表演的技巧,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4. 音乐比赛

学习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多参加一些专业比赛, 可以积累舞台经验,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另外, 通过比赛可以借鉴和吸取参赛选手的经验, 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参加比赛活动, 经常选派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范围内的音乐比赛。目前音乐比赛种类繁多, 面向高校音乐教育而举办的比赛活动主要有:全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技能比赛, 高校音乐节, 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 以及各个学校音乐系举办的技能大赛等。

5. 艺术观摩与采风活动

学校的音乐教学课堂因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给学生补充更多的营养知识, 开阔视野, 各高校音乐系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每学期邀请一些著名音乐专家学者或高校名师来学校传经送宝, 现场指导教学。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 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 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 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

四、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举措

1. 调整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以就业为导向, 形成创新性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 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 并将具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对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 确保必要的师资、活动经费、硬件等支撑, 引导教师加强对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研究;建立和完善客观、科学、合理的艺术实践评价机制。

2.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修订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一、二年级应以班级 (年级) 音乐会、专业教师教学音乐会和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为主, 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有上舞台锻炼的机会;三年级应以分方向的专场音乐会和参加高级别的专业比赛为主, 磨练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四年级应以培养就业能力和毕业汇报演出为主, 帮助学生磨练几首 (个) 保留曲目, 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强化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将指导学生艺术实践的情况作为对专业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求专业教师坚持参加其他专业老师举办的音乐会或指导的大型艺术实践活动, 正确评价同行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定期举行艺术实践音乐会, 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在每个节目结束后进行点评, 针对舞台能力的不足提出意见, 帮助学生进步

4. 塑造良好音乐文化氛围

一要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 坚持举办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音乐基本功比赛、班级音乐会、教学音乐会、主题音乐会、周末音乐会、声乐 (器乐) 比赛等等, 创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二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拔尖的学生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 积极参加高级别演出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三要定时邀请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家表演或者开展学术讲座, 举办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提升学生的表演热情与审美水平。四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安排学生到地方文艺团体、社区、学校、福利机构等基层开展艺术活动, 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5. 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关系

艺术实践必须在保障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进行, 不得随意停课去排练或演出。要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组织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使二者能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 提高学生理论修养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篇8

DNA,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似乎还是一个熟悉而神秘的概念。我们知道它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密码,但我们又很少认为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什么具体的联系。

在美国,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个人基因服务正在成为硅谷工程师们最热衷的圣诞节礼物,能和它匹敌的只有一种会自动转弯和上下楼梯的擦地机器人。美国个人基因服务市场的勃勃兴起给了iDNA创始人周慧君巨大的信心,她正在试图把美国公司的成功移植到中国。她说,她的理想是让中国大众像在网上购书一样,在她的iDNA网上购买自己的基因报告。

在周慧君看来,这个时代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如果用IT的发展来类比,那么DNA产业就要进入PC时代了,每个人都将能解读自己的生命密码。”

DNA该怎样走入我们的生活呢?这三个字符其实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多着呢。往大里说,它决定着你的性格、体质、天赋、是否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患哪种肿瘤的风险比较高、吃什么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等等。往小里说,它能告诉你,你能不能喝酒,是不是一喝酒就脸红;你喝了咖啡是会亢奋,还是全然无碍地倒头大睡。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答案,你需要做的就是登录周慧君的网站,购买她的服务。然后你会收到一份快递,里面有一套棉签和塑料试管,还有一张VIP卡。用棉签在口腔侧壁涂抹一下,放回试管,寄回给iDNA。几天后,你就可以用VIP卡上的密码在网站上查询自己的DNA测试结果了。未来如果你有兴趣,还以登上它的社区,看看谁和你一样爱喝咖啡和红酒。

DNA检测的价值当然不仅仅是好玩儿。周慧君列举的很多数字都在讲述着它的意义。中国每年新生儿的用药不良反应率为24.4%,不安全用药在二次伤害着婴儿的身体;中国每年有2000万的腹泻门诊,是由于体质不适宜饮牛奶的患者喝牛奶造成的;美国媒体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基因检测可以减少三分一的住院率。

“DNA是个很实在的东西。”周慧君说。iDNA并不是第一个把个人基因服务商业化的公司,在它之前,美国已经有了三个明星前辈:DNA direct、23andme和Navlgenics。其中,后两家都得到了Google的投资。

“是23andme的诞生让我感觉到产业中颠覆性创新的时刻到来了,DNA可以服务大众了,因此我决定辞职回国创业。”周慧君说。

作为康奈尔大学的分子生物和遗传学博士,斯坦福大学专攻DNA与健康关系的博士后,周慧君十多年的从业经历都在硅谷最酷的基因公司之中。创业前,她的身份是DNA direcl的资深总监。

在美国,她亲身经历了基因解码成本的巨幅下降。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其同出资40亿美元首次完成了一个人DNA的解码。而到2007年,23andme第一次开始提供几百美元的个人检测服务。

“我看到的是一场数字化的革命。IT所带来的是办公的数字化,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的数字化,而我们做的是生命的数字化。”周慧君认定检测成本的降低与互联网带来的数字革命的结合,一定将使基因服务迅速成为一项大众消费品。“《纽约时报》预测,未来3到5年里,将有至少一半的初中以上年龄的美国人购买基因服务。”周慧君希望这样的故事也能在中国发生。

2008年12月,周慧君的益基公司(现改名为iDNA)在北京成立。“我们是一家含着合同诞生的公司”。由于创业前的身份,周慧君有机会和中国医疗卫生的管理机构熟识。而2008年初,她的创业设计又获得了全美生物医药商务竞赛第一名。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她拿到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合同,在社区做几百个高血压患者的基因检测,于是她顺势成立了公司,天使投资人是拜耳中国总裁康德和清科创投创始人高文。

虽然公司从政府采购起步,虽然和跨国医药巨头的头头脑脑熟识,但周慧君并不希望IDNA成为一家B2B公司。她说,这和她自己的使命感有关,她的希望是能关照大众,所以,她坚持要做一家B2C互联网公司。

2009年,她开始做样板市场,磨合自己的流程。她选择了北京儿童医院。通过医生开单,实现销售,主打儿童用药安全。“北京每年有1500万新生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在乎孩子的安全。”但同时,周慧君承认,这样做出于起步的无奈,其实是“做偏了”。

“我们现在确定的方向就是妈妈市场。一方面为孩子生命安全消费,家长最舍得;另一方面这些年轻父母们是消费最时尚的一群人,以后有持续营销的空间。但我们以后会转向孕婴社区网站来做推广,从今年开始医院就不再是方向。”

事实上,周慧君一直在极力强调公司的互联网特性。她反复说,iDNA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个人基因服务商,公司销售将主要基于互联网营销,这是商务模式的重要创新。在她的构想中,iDNA未来会是一个基因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就像苹果的iTunes,“未来顾客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混搭购买总共超过100种的检测产品,商家也可以混搭定制合作服务。”

然而,现在打开iDNA.com.cn,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网站,里面只有两款产品的报价,页面上的文字提示网站正在改版重建中。而在淘宝的店铺中,有四款200元以内的用药安全的产品在销售,信息显示没有任何成交记录。在Google和百度上搜索iDNA,相关结果也非常稀少。显然,在通往自己理想商业模式的道路上,周慧君还有太多功课要做。

“我们将把几百元到几千元的大众价格产品作为营销的重点。美国的经验显示,500美元是一个大众市场打开的坎儿,我相信在中国市场,几百元也是基因服务消费品化的价格。”显然,关于市场的数据,周慧君还要更多倚赖美国同行的成功经验。

上一篇: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搞笑的qq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