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一)国际直接投资复苏势头疲弱,各国吸引FDI的竞争更趋激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趋势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全球FDI流入金融危机后深度下滑,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资本减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论文 篇1:

关于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税法制度的不断优化,我国的税务会计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税务会计是独立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体系。虽然我国税务会计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相关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导致税务会计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以当前我国税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完善我国税务会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税务会计 会计环境 人员素质 现状

1 税务会计的概述

1.1 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税收法制化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专门会计体系。税务会计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据现行的国家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形式的,运用会计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对税款的形成、计算以及缴纳活动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专门会计体系。

基于税务会计的概念,税务会计具有不同于财务会计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

①税务会计必须要以当前的税法为依据,受到税法的强制约束。

税法是我国的重要法律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约束税务活动双方的行为,即国家税务机关必须要依据税法规定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而企业必须要根据税法赋予的职责履行其纳税义务,因此税务会计的行驶必须要建立在我国税法制度的约束下进行,超过我国税法规定的企业有权进行拒绝。

②涉税对象的特定性。

税务会计适用于任何性质的企事业单位,无论纳税主体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其符合纳税的义务,其就必须要遵照税法的规定,运行专门的核算方法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核算与监督,而不能采取任何理由拒绝纳税的义务。

③税务会计核算目的的明确性。

我国进行纳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税法即赋予了纳税人具有纳税的义务,也赋予其享受税收而带来的各种福利,比如国家通过税收兴建的基础设施,可以为纳税人带来出行的便利等。通过税务会计核算可以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计算,保证纳税人的纳税金额正确,这样既可以保护国家税收的权威性,也能有效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

要想深入研究税务会计就必须要弄清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内在的联系性,比如他们同属会计学范畴、都是对生产经营主体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同时他们之间又有着区别:

①它们之间的核算范围不同。

税务会计核算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对纳税人生产中涉及到纳税业务的资金活动情况进行核算,并且还要对经营活动主题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其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会计核算则不论经营活动业务是否涉及到纳税业务,其都需要进行核算,它是以责权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其核算的范围是包括企业的所有支出与收入活动。

②它们之间的核算目的不同。

税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纳税人在现行税法的要求下依法纳税。因此在进行税务会计核算时其重点就是对经营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计算,以此确定纳税主体应该缴纳的税款。通过税务会计核算不仅能够有效保证纳税人在现行税法的要求下进行纳税义务,而且还可以保证纳税主体的合法权利,避免一些税务部门向其进行违规收税现象。财务会计核算是对纳税人所有经济活动业务的记录与核算,其主要目的就是先由社会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提供纳税人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进而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经济决策,以便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生产经营服务。

③它们之间的核算依据不同。

税务会计核算主要是依据当前我国的税法以及会计准则的会计行为,税务会计必须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如果现行的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业务核算;而财务会计则是按照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进行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如果财务会计的依据出现矛盾时,纳税人可以根据会计准则选择相应的会计处理核算准则依据。

2 构建税务会计的重要性研究

2.1 构建税务会计是符合纳税人自身利益的需求和体现税收筹划的作用

作为社会纳税主体,在履行其纳税义务之前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税务规定,遵守纳税义务不仅是纳税人的义务,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权利,只有纳税人积极主动的履行其纳税义务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如果纳税人单纯的追求经营生产活动的效益和纳税金额的最小化,就会出现各种违背税法的行为,这样一来不仅给社会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纳税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就是要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如果社会环境不稳定,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纳税人就不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2.2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

我国的税法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随着税法和税收制度的转变,会计也跟着改变并渐渐发展成为解释和实行税法政策的工具,对于会计信息的一致性造成威胁,从而导致会计理论中出现不稳定和不规范的情况。再加上会计理论研究和其使用的过程,因为国家财政承受力因素的限制,从而出现落后或是不容易使用的情况。会计准则逐渐突破了税法的制约,可以让会计理论跟随研究的目的不断变化,按照其内在规律而实行。随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完善,其中的以会计制度为基础的财务会计制度也逐渐兴起,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伴随着税法和税制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税务制度已经成为必然,它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会计科学系统,从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跟随时代的脚步,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我国税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文本

首先我国的税务会计体制改革要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这种制度改革时间上的差别会导致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之间出现负差异,即当纳税主体出现新的业务变化时,会计处理已经有了相应的政策,但是税务处理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比如一些经济业务项目在会计制度中明确了其可以计入到成本费用中,而税务制度却没有将其纳入到成本费用中,结果导致企业为了少缴税款,而想办法将其不纳入到收入项目中,进而导致税源流失;二是税务会计工作还缺泛具有统一性的规范,导致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时缺乏具体、统一的规范标准,纳税人不知道自己应该缴纳哪些税种。

3.2 税收征管与会计核算管理不同步

自从2008年我国实施新的税法制度以后导致我国的征收征管工作不能适应原来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影响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首先新的税制实施以后,尤其是增值税的实施导致纳税人的日常会计核算日益复杂化。由于在税收征收过程中,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对增值税的征收内容不是很了解,导致企业的税收会计核算工作一度处于混乱的状态。其次新税制也导致企业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发生变化。自从增值税实施以后,很多企业为了减免税费,他们采取各种手段降低企业的增值会计项目,结果出现了低申报、负增值的现象,为此我国税收政策及时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即缩小了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范围,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企业原有的税收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三是导致企业对税务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对税收会计业务的不熟悉,或者是出于企业的故意行为,纳税机关一旦发现企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后,只是对其进行补税罚款,这样一来导致企业不会将税务会计纳入到企业的重要岗位设置体系中。

3.3 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由于税务会计从事的是对纳税人经济经营活动的纳税考核与监督,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实施的持证上岗制,会计人员的证书是由财政部门统一核发的,因此基于部门管理权限的限制,税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硬性的监督。虽然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企业的会计账簿等进行了有关的规定,但是具体的处罚实施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因为企业所实施的会计制度是依照相关的会计制度,因此税务部门无法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管。

3.4 税务会计很难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管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金额达到7.58万亿,面对巨大的交易市场,我国的税务会计却很难实现对其的监管,这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电子商务交易省去了许多环节,商品可以直接交付给购买者,而且电子商务交易的纳税人呈现多样化状态,因此税务机关很难确定纳税具体人;其次税收会计是以会计基础账簿记录为基础的,而电子商务则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交换就可以完成,因此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交易,税务机关很难在根源上对交易金额等进行监管。

4 建立与完善税务会计的具体对策

基于当前我国税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措施入手,提高我国税务会计体系,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不断发展:

4.1 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有效缩小税务政策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异性,提高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的衔接,我国应该加强对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丰富与完善税收理论体系:一是要加大对税收会计理论独立性的研究,加强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实现税收会计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发挥税务会计的职能。二是我国要加强对世界先进国家的税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将先进国家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比如美国的财税分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比较适用于我国的税收会计,其强调的是以债权人的利益为导向。三是要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加强对税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研究,并且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周期速度,以此提高我国税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4.2 建立合理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

解决税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有效手段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制度的现状,我国应该采取“适度分离”的税务会计体系,适度分离是以独立的主导思想对会计收益和税法收益进行独立的核算。纳税人要根据不同的会计模式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会计核算账薄。但是这种独立并不是一味的强调会计体系的分离,因为毕竟税收征管要依托企业的会计信息,税收会计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需要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建立必要的协调作业模式。同时税法权威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4.3 我国有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税务会计核算规范

基于目前因为税务制度改革而导致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模式混乱的现象,我国税收会计核算要结合当前的国情,在制定税收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税务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避免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化而导致核算方法出现较大的变动。同时税务部门也要及时根据最新的税种变化编制与此相关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以便指导企业税务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当然在不断规范税务会计核算规范的同时,我国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税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税务会计考试,提高税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税务部门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税收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税务会计人员的市场竞争、经营和利益的意识,提高税收会计队伍的建设。除此之外,税务部门还要常年为纳税人提供税收咨询服务与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纳税氛围。

4.4 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稽查后的调账管理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企业税务会计的网络化管理:一是要加大对税务会计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平台可以实现对纳税人的随时监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将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纳税人,将最新修改的税种以及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等变化告知纳税人,并且指导纳税人进行相应的更改。二是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三是实现电子商务与税收会计的融合。电子商务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启动点,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数量在逐年递增,因此提高对电子商务领域内的税收工作是提高财政收入的关键。为有效避免电子商务交易中出现偷税漏税行为,税收会计要加强网络化建设,积极与电子商务市场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其与我国当前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复,不断丰富税务会计理论,完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提高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的会计学科体系,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莉.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建立和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2).

[2]孙晓宁.关于税务会计岗位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1).

[3]张扬.论我国税务会计工作现状及其发展[J].卷宗,2014(8).

作者:张苧兮

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论文 篇2:

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一)国际直接投资复苏势头疲弱,各国吸引FDI的竞争更趋激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趋势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全球FDI流入金融危机后深度下滑,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资本减少。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在2009年降至最低点1.2万亿美元,相比2007年的最高值2万亿美元下降了39.3%。其后,在2010年和2011年回升,达到1.65万亿。然而2012年,随着欧债危机逐步发酵以及发达经济体增长疲弱,全球流动性总体减弱,导致全球FDI流入再度下降18%,降至1.35万亿美元。2013年,在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约為1.46万亿美元。二是发展中国家FDI流入比重超发达国家,成为推动全球FDI流入回升的主要动力。从全球FDI流入增长结构上看,2008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FDI流入显著下降,比重由2007年的65.9%下降至2013年的39.4%,而同期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占全球比重则由29.4%上升为51.9%,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自2012年超过发达国家FDI流入规模。三是我国在全球FDI流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融危机后,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在2009年出现小幅下降,其后依然保持了平稳上升。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达1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4.8%。危机后我国利用外资在全球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占全球FDI流入比重由2007年的3.7%上升至2013年的8.1%。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

各国吸引FDI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危机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中断了危机前的上升势头,呈现收紧态势。从发达国家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内在动力更强。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后,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流动性减弱,急需通过吸引外资注入流动性。二是危机后促进就业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各国政府均希望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尤其是绿地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危机后,“再工业化”作为其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政府积极着手改善投资经商环境以吸引投资,振兴实业。从发展中国家看,危机后吸引外资的能力普遍增强。巴西、俄罗斯、印度、智利、印尼等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与能力明显上升。以上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吸引外资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因而与我国利用外资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关系,甚至对我国构成了一定的替代。

(二)国际直接投资规则向高标准、高开放度趋势发展

金融危机后国际经贸规则进入变革与调整期。美欧正在联手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对现有多边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更开放的市场准入,更高标准的透明度要求、环境劳工标准、知识产权标准将是新的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方向。

2012年美国对双边投资和保护协定(BIT)范本的修订体现了其所要倡导的国际投资新规则的主要内容,该范本对于国际投资规则的变革将产生显著影响。美国2012年BIT模板倾向于提高东道国在透明度、技术标准、环境以及劳工标准等方面的义务。该模板是未来发达国家构建国际投资新规则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很可能逐步以TPP、TTIP以及其他双边及多边投资协定的形式得以进一步广泛适用,进而形成国际投资规则的新标准。

中国已由过去单纯的吸引外资的东道国发展为既是吸引外资大国又是对外投资大国的双重身份。融入国际投资规则体系,构建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投资规则至关重要。因而我们须接纳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趋势,并在其调整过程中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外资规则体系。

(三)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由低成本和优惠政策转向广阔市场、综合配套和软环境

长期以来,外商来华投资主要看中我国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优势,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优势。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前20年中,主要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利用外资策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国家开始弱化税收优惠力度,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而逐步实行内外资统一的“国民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两税合一,意味着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又前进了一大步。

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环境、劳工等标准的提升以及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使得我国利用外资传统的成本优势、优惠政策优势下降,吸引外资的新优势主要来自于广阔市场、基础设施、产业综合配套和投资软环境。目前外商来华投资已由低成本和优惠政策驱动向广阔市场及综合配套驱动转变。在市场、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方面我国已经具备较好的条件,当前迫切需要改善投资软环境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优势。把利用外资从主要依靠生产成本优势转到依靠投资环境等综合优势上来。

二、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领域需突破的重要问题

(一)应构建符合我国开放水平的负面清单准入模式

1、当前负面清单准入模式成为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的主导推动下,国际投资规则体系正在向更高标准和更高的开放度发展。负面清单外资准入模式成为国际投资规则的主流模式。美国迄今已与46个国家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与20个国家签订的包含投资章节的自由贸易协定,几乎都采用了负面清单模式。美国以签署自贸区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为基础,构建了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负面清单模式下,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及董事会国籍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目前全球至少有77个国家在FTA或BIT协定中采用了负面清单模式。

2、构建我国负面清单外资准入模式有助于在国内外为投资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国外看,中国正在由利用外资大国转变对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大国的双重身份,需要通过与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缔结双边投资协定,确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框架,融入国际投资规则体系,从而提升中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权益保障水平,促进对外投资。从国内看,采用负面清单的外资准入模式与我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3、美国构建负面清单准入模式的基本逻辑是将国内法中现存或未来可能纳入的与承诺不符的内容尽可能纳入负面清单

美国在签署的FTA的投资章节及BIT协定中对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构建了基本的负面清单模式。首先,在协定正文条款中,对投资本国所有行业做出正面承诺。包括赋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承诺不向外国投资者施加业绩方面的要求;承诺不要求外国投资企业必须任命特定国籍的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

其次,在协定附件中,美国和对方缔约国各自以负面清单的模式列出不适用上述待遇或承诺的保留行业。负面清单的主要内容包括措施列表、行业清单、不适用的具体协议条款、针对本行业监管的本国法规名称和内容以及执行的政府层级等。

第三,目前美国较为典型的协定模式是通过三个附件明确负面清单的所有内容,分别是措施列表、行业清单以及金融业列表。附件一是措施列表,在这部分中列出了缔约国各方要求的所有与正文协定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业绩要求及高管人员这四项正面承诺不符的所有措施,列明措施实施的行业、政府层级、法规出处以及不符事项的具体解释。附件二是行业清单,双方各自列出对于特定行业或子行业现存或未来采取措施的与正文承诺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业绩要求及高管人员这四项不符的所有内容。美国的行业清单中主要包括通讯、有线电视、社会服务、运输、与少数族群相关的产业等。在最惠国待遇方面,美国对于该协定生效前已签署的多双边协定中承诺的条款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对于该协定生效后签署的多双边协定,则明确航空、渔业、海事、电信行业不适用最惠国条款。除了措施列表和行业列表之外,美国将金融服务单独列入附件三。在联邦政府层面,将银行业与保险业国内法中现有的、不符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措施列入。在州政府层面,则给予地方一揽子豁免权,纳入所有现存的不符四项承诺的州政府措施。

从美国的国内法看,并未出台统一的负面清单列明所有对于外国投资有限制的行业。被限制的行业以及限制的方式散见于美国联邦法律和个别州的法律。美国联邦法律对外国投资有明确限制的行业主要包括海运业、捕鱼业、核电业、广播通信业和国内航空运输业等。综上,美国构建其负面清单的基本逻辑是将国内法与协定条款有效衔接,即将国内法中现存或未来可能纳入的与协定正文四项承诺不符的内容尽可能纳入负面清单内容。

4、我国在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外资准入模式的实践

2013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开启了我国负面清单模式的实践。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190条管理措施,约占试验区内1069个小经济行业分类的17.8%。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当前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正在推进中,我国负面清单的确定是谈判的核心内容。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与禁止类的内容。未来我国负面清单的确定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调整与收缩,制定出既与对外资开放要求向适应,又能与国际投资规则发展趋势相衔接的适合我国发展水平的负面清单。

(二)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适度有序开放

1、服務业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极,应进一步有序开放

我国服务需求快速扩张,服务市场迅速扩大,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增长极。随着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大幅扩张,以育幼养老、电子商务、技术研发、流程控制、市场营销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服务业在我国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达45.6%,2013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成为GDP最大的贡献者。在此背景下,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FDI格局已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速明显高于制造业。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由2002年的22%上升至2011年47%,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2012年和2013年比重进一步上升为48.2%和52.3%。

2、上海自贸区推进服务业开放的实践

中国利用外资的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在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仍有开放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服务业开放的突破口。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的实践中,一方面以负面清单的模式确定了我国服务业限制开放的基本范围,为未来缩减清单范围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由国家各部委从正面出台各项服务业开放的新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重点在金融、航运、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领域23项措施。

三、政策建议

(一)合理构建适合我国开放水平的负面清单

以将国内法与负面清单合理衔接为原则,梳理我国国内法中现存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相符合的条款。包括哪些行业仍存有业绩要求、高管人员及董事会成员国籍要求以及股比要求;或哪些行业,尤其是幼稚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产业仍需要设置以上的不符措施。确定现阶段仍有必要纳入负面清单的相关不符措施。

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负面清单列表中的有效做法。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应坚持不适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业绩要求和高管人员要求等正面承诺。我国竞争力较弱的幼稚产业领域应尽量纳入不符措施。美国与卢旺达签署的BIT中在附件三中对州政府给予一揽子豁免,即将州政府级现存所有不符措施均纳入协定中。我国应明确地方需要纳入负面清单的重点行业,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发布,并争取在中美负面清单中以一揽子的形式纳入不符措施及行业。

(二)逐步推进重点服务业的有序开放

以上海自贸区服务业负面清单为基础,深入研究金融、教育、文化及医疗行业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的步骤。以“有序”为开放原则,在我国重点服务领域现有开放水平上做出适度推进。借鉴美国、韩国、新加坡以及印度等国家服务业准入模式。以上国家在其签订的投资负面清单中,均尽量将本国国内法中的现有不符措施纳入清单。我国也应在服务业市场准入开放方面逐步开放,实现负面清单有序的缩减。

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应首先明确目前仍须禁止开放的领域,将确需保护的产业列入禁止范围。其次,对目前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的股权比重限制进行梳理。保留需要中方控股或中外合资的行业。第三,逐步取消对于外资的业务范围限制。应根据以上三类限制方式,结合各行业的竞争力程度以及需受保护程度,逐步缩减负面清单的范围。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

作者:郝洁

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论文 篇3:

C2C电商的征税困境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C2C电商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成为了我国电子商务的重要增长力量之一,也是我国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重要战略标志。然而,我国当前的电商征税项层制度设计尚不完善,给税收的查收与征管都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从长远来看,C2C电商征税是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电商规范化必行之路,具有必要性。针对C2C电商领域征税的具体困难,本文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做法,对C2C电商税收征管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自20世紀90年代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以来,这一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淘宝、京东等一大批优秀的电子商务平台更是不断涌现。可以说,电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市场中货物流通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带动了实体经济,促进了就业,激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的活力。自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发表鼓励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的谈话,足见国家对电商行业寄予的厚望。从国家战略上说,电子商务今后将走进农村且并不断跨境化、国际化,这将引领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2015年,我国实施“互联网+”计划,顺应时代潮流出台了各类互联网产业的配套政策,使电子商务在内的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在同期的国家税制改革中,我们的立法却面临着如何配合“互联网+”行动的大蓝图,使互联网新兴产业能够实现规范化的问题,这其中尤以C2C电商的征税问题最引人关注。

一、C2C电商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新兴产业是时代的标志,也是国际间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电商业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例如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约350亿元,2014年约571亿元,2015年约912亿元,2016年突破了1207亿元。同时,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爆发性增长,2016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第三季度的规模达到8956.85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6.1%;我国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己达8亿人,微商经济、网红经济成为新的电子商务现象。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占GDP比重在15%以上。这一系列数字表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壮大,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国典型的电商形态有三种,B2B、B2C、C2C,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交易对象。B2B平台指的是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B2C平台指的是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交易平台,如京东商城、天猫商城;而C2C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模式,这类交易活跃在淘宝网、闲鱼app、微信、微博等平台,包括个人卖家、网红商家等。按照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2013年提交的关于电商征税的提案内容,中国电商年交易量中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微商行业的从业人数已高达1007万人,市场规模也达到960亿元。由于当前对C2C商家的查税征税并不严格,很多企业都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实际控制多家销售量不算大的店铺,但加起来规模惊人,造成网络能够大量交易,不但脱离了税收征管,也游离于现有的法律监管之外。

二、C2C电商征税的必要性

当前,B2B与B2C平台上的卖家都是企业形态,法律规定这些卖家必须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并接受监管,因此已经形成了正常的纳税体系,并不存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困难。而C2C电商由于没有强制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加之税款征收困难多、成本高等诸多原因,目前我国对于是否推进C2C电商的查税征税确实存在很多争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月销售额在3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是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也就是说,年销售额在36万以下的个人或者企业,当前并不在纳税范围。而大部分C2C电商实际上是个人电商,具有规模小、销售额小、创业型的特征,并不需要缴纳个税也达不到增值税起征点。但国家给小微企业创业营造宽松环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C2C网店都不需要征税的,只要不符合优惠政策标准的C2C电商卖家都应该纳入查税的范围,这是很有必要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从法律意义上说,按照广义的有收入则征收流转税的立法原则,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的商品交易也是应该缴税的。根据税收公平原则与普遍原则,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理应一视同仁。如果仅仅因为国家要扶持创业型电商发展而不对其征税,对传统商务也会是一种变相打击,使其失去竞争力,产业也会迅速凋零,并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以2011年“武汉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案”为例,足以说明我国并不存在税外之地。

第二,从推动产业发展来说,长期默许C2C卖家可以不缴税款,会使越来越多正常纳税的企业假借C2C的名义在互联网上销售,实现偷逃税款的目的,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国家所不想看到的。2007年上海“彤彤屋案”就是典型的案例,而偷逃税款的被告张某最终被判刑。同时,对于我国C2C平台上存在大量的假货和刷单而言,全面对其征税,有助于净化市场。据国家工商总局抽查,2014年网购正品率只有58.7%。通过完善税务登记及征管,可以使电商的信息更加透明化和可追溯,提高了个人卖家的违法成本,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从国家的发展策略上说,对C2C电商征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美国等国家也开始对个人电商进行征税,事实证明并没有导致行业的萧条,反而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尽管2015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紧急叫停了各地税务机关针对电商的税务检查,但是意见并没有否定个人电商征税,而是鼓励积极探索电商税收政策的实施。事实上,国务院2015年5月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提出,在网络平台上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说明国家正积极引导小微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成为合法法人,并由此与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政策对接。

三、C2C电商征税面临的困难

(一)电子商务的涉税法律缺位

我国尚未建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收法律体系,因此税务机关在查税征税的过程中,难以界定某些网络交易中的纳税主体、纳税客体、纳税义务发生地等,纳税期限和纳税流程也不好把控。按照税收法定原则,税务机关对网上交易征税应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作为依据。对于现行税法中不能适用于电子商务的概念,如“劳务”“商品”“常设机构”等概念,亟待立法予以重新界定。

(二)信息不对称严重

首先,征税机关难以锁定纳税义务人。C2C网店大多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因而也不存在税务登记。虽然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网商实名制,但实名制是在网上验证,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漏洞。特别在微信、微博上大量存在着朋友圈卖家、网红卖家、海外代购等,数量庞大,更加难以监管到位。由于交易双方隐匿了身份、地址和交易行为,税务机关实际上难以确定买卖双方。其次,难以确认纳税地点。C2C电子商务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往往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买卖双方、物流方、服务器很可能分属不同的地理位置,税务征收机关难以确认纳税人的经营场地或者纳税行为发生地,而在偷逃税案件办理过程中,实地核查时往往无法找到网店主,导致程序无法进行下去。

(三)以票控税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的以票控税模式在电子商务特别是C2C电商领域难以生效,具体表现为课税凭证难以保管。发票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或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始凭据和纳税申报以及税务检查的重要依据。电子商务具有无纸化、数字化的特征,因此容易遭到修改、损坏或者删除,税收征管机关必须具备更先进的征管手段才能使计税依据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

(四)个人卖家有主观上逃避税务监管的心态

由于网络交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个人网商很容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逃避监管,这也是当前税务机关面对个人网商时相当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源在于C2C电商主观的逃避心态,认为实施监管对自身并没有好处。事实上,国家早己颁布了对接受税务登记的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在覆盖、具体落实和兑现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并不能吸引个人网商主动地接受税务的监管。

四、国外电子商务征税的经验

(一)美国:逐步从免税走向征税

美国一直非常注重电子商务在国内与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力图长久保持新兴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在2013年以前美国一直主张网上交易行为不征收新税种。直到2013年美国通过了《市场公平法案》,该法案允许各州对电商的交易活动征收销售税。这一举措推动了美国庞大电商经济的规范化,促进了市场公平。

(二)印度:通过预提税使电子商务规范化

印度政府早在1999年就颁布了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这使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对完全电子商务征税的国家。印度征收电商税的方案是预提税的办法,即银行代扣缴的方式,税控软件与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对接。从印度多年的实践来看,预提税并没有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预提税的方案还带来了更好的消费保障和售后服务,2013年印度的电商市场规模为13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美元。

(三)欧盟:灵活且有针对性的征税政策

欧盟同样是最早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的经济体之一。起初欧盟委员会规定欧盟成员国居民网购时需缴纳20%增值税,2003年经过修订,不同成员国根据各国情况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如最高的瑞典为25%,最低的卢森堡则为15%。不同商品的增值税率也不同,例如在德国,普通商品的增值税为19%,书的增值税率则为7%。灵活的商品税率有助于市场的繁荣,对各类电商的扶持也更有针对性。

(四)日本:纳税管理网络化

从1999年开始,日本就实施了“电子日本”的战略计划,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将各类行政事务无纸化、网络化,国民和企业的各类手续均能通过网上办理,最先突破了传统的工商行政登记,为电子商务市场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网络纳税管理方面,日本政策与技术手段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电子管理不但使税收管理更加准确透明,也使得消费者保护更加完善。

五、促进电商征税规范化的建议

(一)完善电商征税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税法中关于网上交易的纳税事项缺乏顶层设计,这给电商征税制造了一定的障碍。根据税收法定的原则要求,税务机关对网上交易进行查税和收税应当要有法律依据。因此,法律法规的设计对有效查税、合理征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出台《电子商务法》或者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可在即将出台的消费税法、增值税法中作出规定,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征收的方法进行明确,从而形成体系化的顶层设计。

(二)充分利用信息工具

第一,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具有信息披露义务。网络交易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征,仅依靠税务机关的能力显然并不足以追踪、掌握、识别大量的电子交易数据,而第三方平台能够记录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这些涉税信息应当提供给税务机关作为计税依据,协助税务机关做好征税工作。

第二,未来每个公民也应该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统一编制的数字代码,且对接身份证和社会信用信息,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对无法人资质的个人商家的监管难题。真正建立起个人税号以后,应当要求C2C商家在其销售网站的醒目位置公开税务登记信息,这也意味着,不但税收管理覆盖到电商卖家,而且由于税收信息相比于实名制信息更有真实性和固定性,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三,要尽快打造税务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对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对大数据进行排查、获取和掌握,通过对比、分析大数据,得出纳税申报真实信息,并根据数据及时提示电商进行自觉纳税申报,达到有效征管。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使消费者在政府网站可以实时看到违法纳税的信息公示。同时,应禁止多次偷逃税的商家进行网络交易,倒逼商家做好纳税工作,真正解决C2C电商的征税难题。

(三)全面推进电子发票的应用

电子发票是储存在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电子记录,属于无纸化的发票形式,有利于优化发票的流转、储存、查验和比对的流程,从而降低纳税人成本,是互联网时代和税收变革的产物。当前我国己经有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城市试点电子发票项目,同时有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作为试点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今后,在C2C的交易中,应当要求平台与商家默认开发票,真正实现其普遍性。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发票与传统发票的防伪设计理念是不一样的,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方式,不再需要人工判定真伪,大大简化了比对的难度。政府应该对公众普及电子发票二维码和官网查验的方式,从根本上减少虚假发票。

(四)征税方式多元化并落实税收优惠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虽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但行业的毛利率却仅有5%,这意味着该产业尚处在于微利狀态。因此,我国在电子商务萌芽阶段放松对创业型电商的税收监管还是情有可原的,但只是权宜之计,长久来看促进C2C电子商务宜通过税费优惠措施而不是放任。例如,针对大量C2C卖家业务不稳定的普遍现状,征税征管可根据年销售额而非月销售额作为起征点,从而减少小微创业型电商的税负。同时,对某些电子商品应当设定灵活的税率,例如对于电子图书等网络文化商品可适当降低税率,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繁荣。另外,对于创业型电商的金融支持应当及时兑现并完善流程。全面的税务登记要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支持为前提,免去C2C电商的后顾之忧,方能实现良好效果。

作者:邓钧元

上一篇:村干部助理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