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公开制度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推进会计信息公开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利于国家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会计信息公开制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信息公开制度论文 篇1:

浅析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框架

摘 要:当前我国的政府预算被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政府预算不仅编制上存在较大问题,而且公开程度也比较低。那么,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构建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才使政府能够更大程度的公开会计信息,规范政府公开会计信息的行为,以满足社会各方的需要。本文试图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框架,从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主体、基本原则、范围、方式三个方面详细列示了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步骤和要求。

关键词:政府;会计信息;公开

就政府而言,信息公开不仅包括政府及所属部门的职权、责任以及行政管理和执法程序的公开,更应包括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保存的涉及经济、科学以及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公开。这其中,政府会计信息的公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对于促进市场效率、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其作用不可低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连接着政府、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

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按范围应包括:政府预算会计信息;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其它有关会计信息。按内容应包括:有数据的会计信息,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没有数据的会计信息,如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其它文字资料等。

一、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主体

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主体,应依实际掌握公共信息的国家机关的范围来确定,即掌握着公共信息的机构就是信息公开的主体。因此,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主体应是国家财政部及各地方财政局,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政府会计的编制和公开的范围及要求,包括政府预算报表,部门预算报表,政府资产负债表、政府收支表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等。一方面,财政部是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和占有者,由财政部统一发布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查询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信息公开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每个公民、社会组织的切身利益,是构建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基础。

二、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

世界各国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共同原则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一原则所表达的意思是,凡是政府信息都应当公开,除了法律规定不公开的信息。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的一个最大难题在于合理地确定公开与不公开的范围,为避免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避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扩大不公开的范围,架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必要将公开作为原则确立下来。

2、服务原则

在公开政府会计信息时,应当方便公众,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办理效率,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服务原则,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地为群众创造便利条件和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使公众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

3、及时原则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及时、准确,不仅要在恰当时机公开相关信息,遵守公开的法定期限,而且要保证所公开的信息是真实可信、准确无误。及时性原则是指政府对于反映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信息以及重大事项信息应当及时进行披露,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对于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来说,财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上,而且表现在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上,滞后的财务信息对决策者的使用价值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

4、免费原则

所谓免费原则是指除法律另有规定,政府提供行政信息不得收费。免费原则有三层含义。第一,政府部门不得借信息谋取利益。如果放任政府机关借信息牟利,或者变相抬高获得信息的成本,都会影响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增加公众获得信息的成本,因此,必须将免费作为一项原则确立下来。第二,成本由申请人负担。政府为了提供信息,必须检索、复制被申请公开的信息。因此处理公开信息的申请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为减轻政府负担,同时杜绝各种不合理的申请行为,必须由申请人承担检索、复制与寄送信息的成本费用。第三,减免经济困难的人应当支付的费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定的收取成本费用的规定,是为了减轻政府的压力和限制不合理的申请。但是不能使成本费用成为实现获得政府信息的障碍。

5、自由使用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自由使用原则,即申请人获得政府信息后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其他形式的商业开发。对于这种再开发行为,政府机关不得禁止或者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也不得主张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或类似保护。各国的实践证明,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的力量,仅仅依靠政府机制不可能最有效地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不但可以保证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各种信息之间的有效整合,还可以通过竞争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按照自由使用的原则,允许申请人对政府信息进行商业开发或利用。

三、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范围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关系哪些政府信息应当公开,哪些不应当公开,是信息公开立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建立健全,将逐渐规范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府会计信息公开范围是一个逐步扩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当前来看,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从世界已有的信息公开立法看,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基本界定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应以《条例》为基础,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个方面分别做出规定:

1、不予公开的信息

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财务信息应不予公开。

2、主动公开的信息

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3)反映财政机关规章制度、会计准则、相关的财政政策说明和解释以及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办事程序、工作动态等情况的。

3、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会计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会计信息。

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的方式

1、主动公开的方式

行政机关向公众公开政府会计信息,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会计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会计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会计信息。

预算公开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向代议机关公开,接受代表的审查和监督;一个是向公众公开,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一旦政府拟议预算案,相关信息应当公开让公众知晓,并同时提供参与机会。政府预算信息公开让公众知晓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召开专门针对政府预算的公众听证会,回答有关问题;在预算听证会上提供预算概述印刷品;公开发放各种类型的简明预算信息;通过媒体报道和新闻广告来发布信息;向市民或者公民团体提供市民手册或简明顶算案;也可以采用全市投邮的方式发送政府预算信息。

2、当事人申请的方式

当事人申请是启动公开程序的前提。当事人提出申请原则上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申请。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的内容有: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申请公开的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容描述,申请公开的政府会计信息的形式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云鹏."十二五"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0,(3).

[2]路军伟.公共财政视角下政府会计的目标与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2,(1).

[3]王进杰.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徐立海(1972.7-),男,山东邹城人,山东圣方热力有限公司,会计师。

作者:徐立海

会计信息公开制度论文 篇2: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摘 要】推进会计信息公开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利于国家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必要性;问题;建议

一、建立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够为信息的持有者带来收益。然而,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由于信息持有者相较于另一方对信息的价值具有更为清晰和真实的了解,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信息持有者会隐瞒对交易不利的情形而尽可能促成交易以高价成行,形成信息市场的“逆向选择”。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制度基础之上,而会计信息正是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数据。由于信息的递减性,围绕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形成非对称信息市场,这种非对称信息市场也扩大涵盖企业利益相关者。由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不必然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在理性人的驱使下,经营者很有可能因为利益冲动而借助隐瞒、修改、延报等手段提供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的会计信息,如为了业绩好看而对部分会计数据作出调整等。利益相关者很肯能会因为这种与真实状况大相径庭的会计信息而做出具有偏差甚至错误的经济决策,不可避免的将会导致损失。因此,会计信息更需要一个相对公开的环境,以保护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事在必行。

2.有利于国家经济监督和宏观政策调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而企业会计信息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正常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国家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对经济结构做出优化和调整,以避免部分行业过热或是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缺乏资金流入和支持,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健康和稳定。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许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由于自身会计核算能力不高、会计制度不完善、或是处于某些利益考虑,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有效,很多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掺了水的。很难想象能从这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应对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样地,当国家依据某些因素制定出一项经济政策,然而这项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提供真实的病症,这项政策能否对症很难确定。因此,从国家治理和经济调控的角度,也必须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建设,以推动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有效和及时的会计信息,保证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顺利制定,确保各项经济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二、当前会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投资者角度

目前不少企业虽然实行了产权分离制度,但产权分离并不彻底。许多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大股东手里,这些股东不仅把控着董事会,更在企业经营层的任命上随心所欲,企业陷入少数控股股东的“内部人控制”局面。所有者和经营者在控股股东处再次融合,导致这部分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公开愿望并不强烈。而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话语权,再加上部分投资者的会计意识不高,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屡屡受阻。

2.企业管理角度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乏力,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乏章程约束,财务活动不规范,原始记录、票证等缺损严重,导致会计信息核算失去事实基础。有些企业责任划分不明确,关键岗位管理出现监管真空,会计舞弊、弄虚作假等趁机而入。企业内部也缺乏对会计活动的有效监督和考评,客观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此外,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水平落后,难以保证会计质量要求;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会计信息出错严重等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公开效果。

3.社会角度

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目前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法律并不多,仅在《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中对会计信息等做出原则性规定,缺乏操作性。其他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是部门规章和指导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权威性较差,内容上也存在不一致之处;二是监管机构的重合和缺位。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很多,如财政、审计、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职能存在重合,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三是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监督不够,这主要同国民会计素养不高、监督渠道的缺失等有关。

三、加强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会计信息意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会计信息的受益主体,应该提高主动性,增强自身的会计信息意识,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搜集和研读。针对当前较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下会计信息公开受阻的现象,应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推进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引入具有竞争力的外部投资者,对控股股东权力进行稀释,建立起相对平衡的权力架构。同时,应通过制度设计提高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如企业重大决策须经全体股东商议并至少经过半数以上社会股东同意,探索中小股东的权利救济机制。规范董事会选举和成员结构比例,扩大职工代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健全监事会机构。将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纳入公司章程制度之中,同时应平衡好会计信息公开和商业保密的关系,建立起会计信息公开授信体系,依据不同层级的权限和需要划定会计信息的公开对象、内容、渠道和形式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经理层选聘机制,避免控股股东对经理层的过度干预和控制。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健全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责任管理体系,各级组织机构的会计信息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要求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缺乏具体制度规定的,集团内部可以依据自身会计工作实际和需求建立统一标准。企业应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活动,提高会计核算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和教育,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规范引领和指导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的流程和受众调研,依据管理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信息公开流程,结合投资者反馈意见改进会计信息公开内容,提高会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开展会计信息有效性审查,通过内部审计等加强对企业会计活动、会计信息和信息公开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推进财会电算化建设,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3.建立共同管理机制,促进会计信息公开

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应纳入国家法律立法范畴,加强对会计信息公开的法律层面制度约束。应加快推动我国信息领域的法律如《信息法》的制定和实施,完成信息社会下对国民经济社会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同时,在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应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责任和监管范围,建立一个有具体主导部门、协同分管部门的联合治理组织机构,加强对会计信息公开的领导和监督。联合组织机构应加强对经济和企业活动的调研,制定统一具有内部一致性的会计信息公开规范,加强会计信息公开的渠道建设和监督检查力度。会计信息公开应从及时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等原则出发,尽量统一会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格式,便于信息获取者的阅读和理解。大力发展社会监督力量,应充分发挥媒体尤其是新兴网络媒体的监督力量,借助媒体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鼓励媒体发现和查找问题线索。加强对国民会计素质的教育,提升整体会计意识,培养会计信息公开的社会基础。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加快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全面、有效和及时公开。

参考文献:

[1]李长福,华正宇.试论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及实现途径[J].商业经,2013(07)

[2]吴宝宏,张春丽.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3(07)

[3]梁越,张晓东.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04)

作者:张光华

会计信息公开制度论文 篇3: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向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进,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向客观间接控制,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形成政府(或国家)调空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及各种投资者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形式也相应转变为间接控制。会计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是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的。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提出,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会计信息;经济模式;会计行为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1.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涵义

会计信息公开制度是维持股东或债权人得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它是帮助人们选择决策方案,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作出正确的决策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手段是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调整监督重点。

2.当前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生产出来的。如果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那它必然与产生会计信息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

2.1实质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企业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形成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

由于企业领导行政化和会计人员监督权的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对大部分集团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仍然集中于政府部门,这种管理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集团企业的领导人不仅是一个企业家还要是一个政治家,导致会计信息要迎合企业领导的意志,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人事管理制度还未市场化,企业职工流动困难,会计人员不得不按企业领导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所应有的监督权被弱化,从而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

2.2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響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3.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举措。

3.1就实质会计信息失真而言

首先,要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体系,明确目的、目标、主体、客体,即“为什么查”“谁来查”“查谁”“查什么”等。

其次,政府部门应实施会计监督,一是检查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目等;二是检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等,检查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三是检查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检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再次,从宏观方面去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即建立惩处机制。从西方历史经验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二是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三是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四是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会计信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应制订有效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两者利益尽可能趋向一致;五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社会审计工作的监督,规范会计行为。

3.2针对合法会计信息失真而言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些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

(3)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差异过大现象,遵循科学合理的制订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

综上所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入手。宏观上应该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应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财务决策的物质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进行科学财务决策的先决条件。没有真实、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甚至有可能导致相反的决策,为决策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洛琦.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新财经,2012(6).

[2]黎婧敏.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魅力中国,2011(18).

[3]王文斌.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大家,2012(05).

作者:李惠

上一篇:物理教学创新能力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承包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