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探讨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解决港口现行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执法体制弊端,提出了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设想,并从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两方面对此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体制现状,从行政立法、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主要环节提出了构建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行政执法探讨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政执法探讨论文 篇1: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追求已经从满足数量的需求到满足质量方面的需求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等一些新型的食品也不断地出现,这给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事关食品安全的案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从基层做起。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们的食品种类繁多,这些情况都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2009年6月1日实施的,由于立法仓促等因素,法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不断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本文就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解析原因、提出改善的一些建议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形式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式总体来看是朝着良好的形式发展的,我国打击食品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大了财政的投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食品的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保证有法可依;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得到加强。但我国目前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由于工业的污染,农药的乱使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乱用,造成了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商家经营管理不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滞后的执法依据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遇到的困难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无数个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才保证整个食品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安全,基层行政执法与食品商家密切联系,因此基层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偏远地区尤为突出。

1.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广泛,从农作物的生长到最后做成食品,包括农作物、牲畜、流通等环节都是需要监管的,各行各业数量众多、分散;同时经济趋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监管难度较大,例如,工业发达地区、市中心的服务业较为发达,所以需要监管的对象数量众多,并且较为复杂,工作量大;而工业不发达的地区、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等问题,监管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较低。

2.多重因素诱发食品安全问题。工业的污染、食品添加剂的乱用、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等多种因素,都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目前一些食品商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低,追逐经济利益,对食品安全方面不够重视,给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了难度。

3.基层执法人员不足,监管工作力不从心;执法手段单一,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基础设备不完善,无法满足日常的监管执法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中添加了一些高科技合成的化学物质,而目前的监管手段还不足以检测出,很难发现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监管难度。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的一些建议措施

首先,可以对监管机构的职能进行调整整合,强化一体化管理。第二、加强监管部门间的配合协调。第三、设立专门协调机构,设立的前提是必须有独立的地位。第四、合理分配权责是监管运行有效的重要保证。第五、注重对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是重要保障。第六、是加强检验检测,注重源头风险防控。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搭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平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梳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搭建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平台,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间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信息的互通共享,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構建食品安全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饮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衣食住行,食品安全是很重要的;本文就我县目前食品安全的状况、监管工作等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但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请大家多多包涵。

作者:黄亚平

行政执法探讨论文 篇2:

港口行政执法探讨

摘 要:为解决港口现行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执法体制弊端,提出了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设想,并从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两方面对此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体制现状,从行政立法、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主要环节提出了构建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行政执法;法律;权力

1 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执法体制弊端

(1)管理主体不明。对某项行政事务所归属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主体不明确,行政机关相互间容易产生扯皮或相互推诿责任。因此,实践中有关部门对众多港口未作明确定性,导致相应的安全管理主体无法落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同样影响到船舶防污染管理主体的落实。

(2)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能交叉指某项行政事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主体的管理。在港口中,依然存在行政主体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责任不清等现象的产生。

(3)管理要求不统一。海事、渔监两部门设置在同一港口中并对外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由于存在阶段性管理侧重点不同步、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内容和要求不一致、执法中所适用的依据和标准不相同,对某项行政事务的管理容易造成“一严一松”现象,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连贯性。

2 港口构建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理想状态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一样,由一个部门实施海上安全综合管理,这就涉及到国务院所涉相关部委及其职能的重新调整与配置,在目前暂时实行不了的情况下,探索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2.1 行政综合执法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根据理论界的权威提法,行政综合执法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当行政事务所归属的行政主体不明或需要调整的管理关系具有职能交叉的状况时,由相关机关转让一定职权,并形成一个新的执法主体,对事态进行处理或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执法活动。它由以下几个法律要素构成:

(1)行政综合执法的成立必须基于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规定,行政事态的管理和管辖没有清楚的职能承担者,即某项行政事务所归属的行政主体不明确、行政主体之间存在职能交叉这一前提。

(2)行政综合执法是一种权力转让型的执法,这种权力的转让涉及到原有法定职能的重新调整和配置,根据职权法定原则,必须在严格的法律依据和程序下取得,且取得行政综合执法资格的行政主体必须也是行政机关。

(3)取得综合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是一种多位权力组合的执法形态,其多位权力组合后便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权力板块,而该权力板块的变更、废止等必须经过权力转让机关的共同意志表示,因此,其在法律上的效力高于其他普通执法。

2.2 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这是我国首次在行政管理领域确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法律规定,旨在解决行政管理领域中比较混乱的行政处罚行为,根源于行政机构精简和行政处罚执法法治化的要求。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势必涉及到行政机关机构调整和执法模式的改革,由此行政综合执法就应运而生,它是根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解决行政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执法主体不明、职能交叉割据及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问题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是实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重要步骤。

由此可见,港口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符合其构成要件,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此模式的构建是可行的。

3 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体制现状,科学构建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综合执法模式

海洋资源立体分布,各种海上活动相互影响和制约,由行业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是今后海洋管理的发展方向,港口水上交通安全实施行政综合执法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如何科学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体制现状,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行政立法。在国家目前尚无港口行政综合执法法规的情况下,首先应本着切合实际与大胆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立法途径制定综合性执法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在制定法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可先选择港口进行试点,并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规。二是根据宪法、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机构的设置有权作出调整的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这就意味着法规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大颁布或批准。三是从制定法规的内容来看,应包括机构的设置、编制及职责范围、行政执法处理(含处罚、强制等)程序、经费保障、执法监督等主要内容。

(2)合理设置机构。机构设置主要包括机构运作模式的选择和机构管理体制的定位这两部分内容。从管理实践来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运作模式主要有授权新建专门机关行使、授权现有职能部门集中行使、授权现有职能部门的下设机构或代管机构集中行使等三种,管理体制的定位也主要有垂直领导、垂直与横向双重领导、横向领导等三种。这三种运作模式的选择和管理体制的定位各有利弊,基于海事部门实行的垂直管理和渔监部门实行的由地方政府横向管理的体制现状、权力和利益的平衡与折衷等因素考虑,港口综合行政执法模式采用授权新建专门机关行使和实行垂直与横向双重领导为宜,即产生一个新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海事部门与所在地方政府实施双重领导,名称可以是“××港口水上交通安全综合行政执法局(处、大队)”。

(3)健全保障体系。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涉及面广、震荡大、矛盾多,健全和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机制尤其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保障,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潜心研究,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应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和程序规范,通过完备的配套制度,统一规范行政综合执法各环节事项,加强对行使具体职能的单位的法律监督,保障行政综合执法的各项工作纳入依法运作、依法监督的轨道。三是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必须由财政予以保障,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根据执法人员构成由海事与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在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提下,禁止从罚没收入中返还作为经费来源或补充,真正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四是加强后勤保障,整合现有部分海事、渔监执法船艇、车辆,减少重复投资。

(4)规范队伍建设。执法机构的新设立势必要建立一支新的执法队伍。在执法队伍的建设上,为保持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执法的连贯性,运行之初首先要抽调现有部分海事、渔监执法人员并进行有机整合,加强业务培训,使被抽调的海事、渔监执法人员互通双方业务,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招聘公务员的方式招收所需人才。同时,考虑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海事、渔监有着密不可分的工作关系,也可探索建立长效的用人机构,加强与海事、渔监两部门的执法人员轮岗制度。至于在队伍规范化建设上,与其他行政执法机构一样,应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职业培训、执法监督、错案责任追究、执法责任评议考核和末位淘汰等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和机制约束,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文兴

行政执法探讨论文 篇3:

文物保护及行政执法工作探讨

摘 要:保护文物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目前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欠缺,出现很多文物遭到游客破坏的现象,一些文物保护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此,文章以作者在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和文物稽查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为依据,探讨文物保护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安全;行政执法;经验措施

1 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

1.1 与文物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施

国家在制订相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时,需要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与文物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没有得到具体实施,政府和文物保护机构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文物保护工作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很多保护机构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甚至忽视法律的相关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导致文物遭到破坏。一些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举办非法文物展览或在文物所在地进行建筑施工,对文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1.2 大量的文物损坏,亟需维修

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我国很多文物处于常年失修的状态,并且经过长期风吹日晒,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文物保护机构没有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的功能,忽视对文物的保护,为了经济利益在文物所在地建设商品房,使文物遭到破坏。虽然一些破坏文物的建设行为遭到了批评,但是在建筑工程迁移的过程中文物也会遭到破坏,导致许多文物来不及修复,时间一长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部分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关系时,往往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特别是交通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导致有些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3 博物馆的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建设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由于博物馆缺乏建设经费,政府拨款的数额对博物馆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没有条件征集文物,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自然就会减少,使博物馆的收入大大减少,更严重地影响了博物馆的建设,造成人才流失,使博物馆的整体建设水平难以提高。

2 文物保护工作的业绩

2.1 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工作期间

在双塔寺文物保管所工作期间,笔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文物保护职责,认真落实国家文保经费,文物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工作期间,双塔文管所荣获“太原市文明标兵单位”“先进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出版了《永祚寺》《永祚碑》《双塔印韵》等专著。

①2011年,主持完成了文物库房院内铺装和票房工程主体;完成了总控室、厕所维修改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20多次重点解决景区的脏乱问题,清除了因冬季锅炉用煤、建筑物维修、拆除以及日常生活垃圾40余方;新增垃圾箱14个、禁烟标志20个等。

②2012年,主持实施双塔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并完成园路改造、车马坑门前改造、水系景观工程(车马坑门前给排水管线铺装、亭子修复)、消防工程、围墙改造、塔廊彩绘、水电暖管网改造等。

③2013年,进一步引深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内容的景区清洁工程,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文明、整洁、和谐的景区环境。继续实施车马坑前环境改造工程;一院牡丹園、精品牡丹园砖雕牡丹护栏等。

④2012—2013年,圆满完成了永祚寺消防设施建设工程。委托山西海达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永祚寺消防工程,山西省文物局(晋文物函〔2011〕507号)文件《关于永祚寺消防工程》批复立项。

⑤2013年,圆满完成了永祚寺安全防范工程。笔者委托太原市启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实施永祚寺安全防范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文物督函〔2012〕1021号)文件《关于永祚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该工程造价171.3万元,于2013年8月8日开工,2013年12月31日全部完工。

笔者在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中,结合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文物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工作,对景区环境、景区交通、景区违规现象以及景区消防工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必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专业化的文物修缮手段,加强博物馆建设,争取更多的文物保管经费,才能更好地满足双塔寺地区的发展需求,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文物修缮的过程中,重点对文物的完整性以及博物馆展览环境进行有效整理和完善,从而确保文物不受损害或丢失。

2.2 在文物稽查队工作期间

①进行安全执法巡查。对太原市十县区2237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地下文物进行文物执法安全检查、巡查。平均每年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车辆300余辆,对太原市38处国保、18处省保、151处市保单位全覆盖巡查,重点抽查333处县、区保单位及一般文物单位。依法查处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其中调查违法行为属实,经市文物局批准立案查办并已结案的文物违法案件20起,行政罚款金额共计120万元。

②对重点建设项目执法巡查。平均每年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执法巡查50余次,严格监管各施工单位。经文物执法巡查发现,后交由相关单位完成地下文物勘探面积累计约350万平方米。

③近年来,文物稽查队集中开展了“2016—2018年国家文物局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文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联合市公安局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2018年初到2020年底)”,与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形成协作打击文物犯罪联合办案机制,建立案情通报制度等。

④认真对待举报的每一条案件线索,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2006年1月—2019年12月,接到市文物局转发政府便民热线举报25件,各县区文物旅游局、局直属单位举报29件,加上市民群众举报等,共计80余件举报。

⑤编纂《文物行政执法基层工作手册》,借鉴兄弟省市文物执法经验,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全队职工参与编著了《文物行政执法基层工作手册》,2017年3月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完成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264处文物单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编写了《太原市文物单位概览》等。

保护文物安全是笔者在文物稽查队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开展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全方位的文物安全巡查,通过加强对地下文物、文物犯罪专项活动等的严格侦查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办理了一大批文物犯罪案件,有效地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因此,在文物安全的保护工作中,法律法规是最好的武器,同时要能够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协助调查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同时,博物馆建设是保护文物的最好方式,应该加强博物馆建设,使博物馆能够充分发挥对文物保管、展览和存储的作用,从而使文物安置在一个严密的保护体系下,严格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存量的稀缺性、质地的脆弱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文物的损坏和流失。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行政执法作为一种国家力量首当其冲,强化文物行政执法建设,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营造文物法治氛围,要求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要在实践中形成可感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整体社会状态和社会氛围,达到从被动地遵循、敬畏文物法律向自觉遵守、维护文物法律转变。建设良好的法治氛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各方力量的努力。

3 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经验

3.1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处理保护文物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加上房地产开发的火热,导致城市建设与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给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明确文物行政执法的主体应该是文物局,而其他部门在文物行政执法过程中处于协助与配合的地位。政府需要加强文物行政执法体系的建设,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更加科学、合理以及有效地保障文物行政执法的实施。

3.2 加强博物馆的建设

在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馆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博物馆建设是关键。首先,博物馆要加大文物征集力度,确保博物馆的资金充足,更好地落实博物馆的人才管理工作,加强博物馆的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文物管理工作。国家应该从整体上制订博物馆建设的战略方针,对全国的博物馆建設进行有效宏观调控,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事业中的作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建立起一批具备模范带头作用的博物馆,有效填补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空白,从而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做好文物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很多文物在发现之时已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建筑和雕塑类的文物,常年的风吹日晒使文物表面有相当程度的损坏。为此,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文物修复与管理措施,使文物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避免文物流失,防止文物遭到彻底破坏。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文物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更科学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3.4 强化文物执法巡查力度

文物安全监管任务重、人员少、责任大,提高文物执法巡查效率,加大打击力度。在加强公安机关和居民群众联系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广泛发动群众,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要严查到底,严厉打击破坏文物的行为。

3.5 在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中探索文物安全监管新模式

在文物行政执法过程中,加强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进行联合执法行动,从而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的执法力度与执法效率。

3.6 结合文物执法巡查工作,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对我市辖区内文保单位的消防、安防及文物“四有”工作进行了检查。要求使用单位配备防火、防盗等设施设备,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限期整改落实,确保文物安全。

3.7 签订法律顾问合同,使法制建设走向规范化

为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明执法,树立文物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我们重点对文物法律、公告、行政通知以及省、市文物局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北京市道可特(太原)法律事务所签订合同,聘请法律顾问对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以及查办文物违法案件的相关法律适用条文进行指导,同时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

3.8 借鉴兄弟省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的先进经验,开拓文物行政执法的新局面

近年来,文物行政执法与文物安全工作在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效。各级文物部门在日益复杂的文物安全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和安全监管,通过借鉴兄弟省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的先进经验,学习好的执法经验,明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要求,进一步运用到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中。注重保护,严格执法,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增强文物的社会经济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作应该受到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重视。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更是应该加强重视,采取科学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对破损的文物进行维修,保护文物不受损害,进而推动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我国文化实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浩斯巴依尔.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147.

[2]李云艳.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J].黑龙江史志,2013(11):198.

[3]李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刍议[J].商情,2014(15):125.

[4]王峰.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及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98-99.

[5]吴武云.论如何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J].东方藏品,2018(1):16,23.

作者:申剑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毕业生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