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共8篇)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篇1

(二)限期整改;

(三)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六)离岗培训;

(七)取消当年评选先进资格;

(八)调离执法岗位;

(九)解除聘任合同;

(十)依法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

(十一)给予行政处分。

前款规定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根据其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实行垂直管理机关的违法责任,由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实行双重管理机关的违法责任,按照有关管理职责规定依法追究。

对行政执法机关追究责任情况,应当作为机关年度评议考核的依据。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由其所在机关根据其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追究;依法依纪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依法处理;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赔偿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负有违法责任的执法人员进行追偿。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该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奖惩、任免的依据,其中行政处分决定应当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全市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有权对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疑难的违法案件进行调查,也可以指定有关部门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市级行政执法机关法制机构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对本级人民政府、本部门受理的行政执法违法案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部门决定;负责上级机关指定的执法案件的调查工作。

涉及任免机关、监察机关追究行政执法违法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处理。

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应当支持和配合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工作。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证件。调查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阅、复印有关案卷,询问相关人员。被调查机关和人员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干扰、阻碍调查工作。调查人员应当制作笔录。

调查人员与所调查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九条 区、县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对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管辖权有争议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有两个以上法定依据的,由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机关选择适用。但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对被追究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不服的,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但复核、申诉机关认为需要暂停执行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其执法人员追究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而不予追究的;

(二)应当报送备案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不报或者逾期报送,影响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的;

(三)干扰、阻碍或者不配合对违法责任进行调查的;

(四)对行政执法投诉、举报人员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拒不纠正违法行为的;

(六)拒不执行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决定的。

第二十二条 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法制机构在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隐瞒违法行为或者发现有违法行为而不立案追究的;

(二)故意加重或者减轻责任人员责任的;

(三)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承办人是指具体承办行政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审核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批准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主要负责人。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审核权、批准权的,具体行使审核权、批准权的人员,视为审核人、批准人。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篇2

《条列》实施以来, 我院各执法办案部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学习:

一、加强执法理念的转变。为保障执法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重加强执法理念的转变, 通过组织学习, 大家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认识到检察人员不仅是法律监督者, 同时应成为被监督者, 各执法办案部门自觉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活动, 并对监督意见认真查找落实, 扎实有效地开展执法行为规范化活动。

二、强化对重点、关键环节的执法内部监督。执法办案活动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 遵守检察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三、加强案件审核把关, 强化事前监督, 提高办案质量, 避免过错的发生。检察机关大量的执法活动都离不开办案, 办案实际上是检察机关最直接、最具体的执法活动, 强化案件审核, 确保办案质量, 是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从根本上避免过错发生的有效途径, 加强案件审核既能“防患于未然”, 又能做到有错必纠, 从而达到对人民负责, 对法律负责的目的。为此, 我院充分发挥案管中心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做到:一是把好案件基础关, 重点针对收送案环节的管辖和期限的审查, 做到依法、及时、准确;二是抓好程序关, 通过发送口头预警提示和发送流程监控通知书等监督形式, 及时纠正办案中程序不合法的案件, 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案件质量评查的形式, 从实体和程序上实现对案件的事后监督与纠错, 促进公正执法;三是把好追责关, 对于发现过错的人员, 要依照《条例》有关规定, 追究责任, 决不迁就姑息。

各执法办案部门对照《条例》认真查找问题, 发现并无执法过错情况发生。一些执法办案部门立足于本部门业务特征及基本内容, 贯彻《条例》过程中, 在遵守基本规定的基础上, 将落实和思考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例》第七条规定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 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十类行为 (故意实施) , 其中第一项是“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控申部门在接收群众举报线索后, 无论举报人采取何种举报形式, 一律依照程序进行审查, 秉公处理, 线索的受理、流转均记录入册, 既严格保密, 亦方便分管领导及上级机关检阅、监督, 至今本院控申干警未出现任何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等的执法过错行为。针对此项规定, 控申人员依法贯彻的同时, 存在一定疑惑:例如本条中包庇、放纵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行为导致的实际后果, 与刑法约束范围内的“包庇罪”以及相关职务犯罪之间区分的界限和标准, 执法过错与职务犯罪之间的关系等, 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条例》第八条第八项规定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 造成“矛盾激化, 引起涉检信访人多次上访、越级上访的”后果, 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控告申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一线窗口, 直面群众, 需随时面对、处理各类性质的矛盾纠纷。息诉罢访、化解矛盾纠纷是控申人员的主要职责和目标, 控申人员始终在不断自我完善, 增加法律知识储备, 提高业务技能, 确保群众来访时, 能够有效、及时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或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引, 以达到息诉罢访之功效。本条中规定的前提是“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 但没有具体表现形式的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 各类情况、关系较为复杂, 难免出现极个别棘手信访事件信访人难以沟通, 矛盾纠纷在短期内无法及时化解, 导致信访人多次上访、越级上访的情况。因此, 若不能明确“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职责”的形式, 尤其是“不正确履行”这一点, 就可能会因为不同人员理解、认知的差异, 而在界定过错上产生分歧, 这也会造成责任追究的困难。

三、关于执法过错的界定问题。实行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必须要解决执法过错的界定问题, 而执法过错界定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把握, 由于在认定执法过错时把握不准, 有的偏宽, 有的偏严, 因而出现了追究处分责任人过多或出现错案也无人受到追究的情况。因此, 如何界定执法过错就成为落实这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正确界定执法过错。首先, 所谓执法过错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结的案件中, 或认定事实错误, 或罪行定性不准, 或适用法律不当, 或违反法定程序, 影响了对案件的公正处理, 应依法纠正的案件。第二应把握执法过错的特点。一是执法过错的责任主体是具有执法资格的检察人员;二是主观故意或因过失造成执法过错;三是所办的案件或执法行为具有违法性, 或者违反实体法, 或者违反程序法;四是执法过错的责任人的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

四、该《条例》于2007年颁布实施, 当时的检察机关尚未成立案件管理中心, 条例中应当追究责任的范围, 许多是在办案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 案管中心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 许多执法和服务行为超过《条例》界定的执法过错责任的范围, 诸如收送案件、律师与当事人接待、流程监控、赃证款物的保管、案件评查等相关执法监督活动等, 建议在《条例》中予以明确界定。

摘要:本文就某区检察院对照《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规定的内容, 针对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提高了执法办案规范性, 增强了检察干警的责任意识, 自觉维护司法公正。

关键词: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篇3

关键词:税收执法责任制 追究失衡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83-02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初步推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围绕如何建立和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建立了制度体系,构筑了严密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执法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这四个因素相互衔接, 实现了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 。

2.增强了法治观念,税务干部的执法能力稳步提高。

税务干部对法治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法律思维模式,能始终注意执法行为 的合法性,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法律素质,随意执法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3.提升了执法水平,税收收入连年高速增长。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施促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过错呈下降趋势,保证了“依 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原则的贯彻落实,税收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有效保障 了组织收入中心任务的完成。

4.加强了队伍建设,税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促使税 务干部从先关注纳税人责任转变为先关注自身责任,逐 步树立起“只有学得好,才能罚得少”的观念。而且“治权”、“治官”思想得到深化,有 力防止了以税谋私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使预防职务犯罪的关口 前移,促进了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70%以上的税务部门在当地行风评议中位居前三名,树 立了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但是,目前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 对个人责任追究多,对集体追究少;对基层追究多,对机关追究少;对一线执法人员追究多 ,对内勤人员追究少;对作为的追究多,对不作为的追究少,甚至出现重复处罚或者不予追 究的现象等。

1.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税收执法责任制最终“落脚点”少。一是现行的税收执法岗位 职责规范考核的点分得太多、太散,几乎每件事都被分为受理 岗、审核岗、审批岗,每个岗又分很多考核点,造成了责任分散虚化,致使涉及到具体责任 人时,往往最终却难以追究,出现谁都有责任,可谁都不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二是在过错追 究上,抓得不够严,一般是“限期改正”和“提出批评”,经济追究少,即使有也是象征性 的,雷声大,雨点小,使执法违法者不痛不痒,难以受到教育。三是有些地方追求不切实际 的“时髦”,机械要求执行统一的追究标准,没考虑到因各地的具体经济条件、执法环境被 追究的几率等不同,导致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 深入推行。

2.“岗位陷阱”的存在,致使不同岗位之间的责任追究“平衡点”少。一是在考核扣分时, 执法和行政没有单独区分,使得非执法岗位人员不仅不必承担风险 ,而且还有加分机会。而被追究者大多是征管、稽查一线执法人员,导致不同岗位上责任追 究的不平衡,造成“岗位陷阱”。同时因人员问题,基层税务机关“一人多岗”现象依然很 严重,业务水平高的税务干部工作量非常大,导致“做事的媳妇砸碗多”。二是岗位系数设 置不很合理,没有体现不同岗位的风险大小,存在苦乐不均现象。这种责权利脱节、奖惩失 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税务干部的积极性,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严重 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3.考核制度之间的“两张皮”,导致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着力点”少。

目前虽对税收执法建立了评议考核制度,但与责任制管理考核、文明创建考核、公务员 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责任人感受不到其努力带来的回报与尊重。在一些评定中,又掺 入了较多人为因素,感情分、印象分冲淡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已 有的行政、经济等惩戒处罚措施不够协调,使得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中出现多种制度同时处 罚同一个执法过错行为的重复处罚现象,违背了过罚相当的责任追究原则。

三、努力实现过错责任追究的公正、公平,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正确处理过错责任追究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这已成为税收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的 关键。

1.积极优化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首先,综合考虑风险大小、业务多少、难易程 度、从业素质高低等因素,把执法岗位划 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分别确定奖金津贴系数,体现“多劳多得”。鉴于基层“一 人多岗”问题目前尚难彻底解决,故应变“以人计酬”为“以岗计酬”,以鼓励素质较高、 能力较强者承担多个执法岗位的职责,彻底解决“干的越多,追究的越多”问题,力求公平 合理。基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性,宜按岗位计酬的一定比例来设置经济惩戒的 标准,与当地的人均生活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加快税收执法责 任制的推行步伐。其次,应按细化的工作规程,对所有可能出现的过错行为进行梳理、归纳 ,根据过错的 性质、严重程度、社会影响、发生频率等情况划分为若干档次,各扣不同分值,再相应规定 责任追究形式,实现量化管理。要注意区分税务机关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领导责任和 一般干部的责任。注意区别执法不到位与越权执法、无意过错与主观故意、一般工作过失与 严重失职、渎职等不同情况,明确直接责任与连带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等区分标准, 确保责任追究得到真正落实。再次,处罚设定应严格遵循过罚相当的追究原则,公平对待当 事人,避免“一事二罚” 。要进一步划清各个岗位责任之间的界限,对过错责任的轻重、大小进行量化,以便操作, 真正做到处罚一致。此外,要从权力制衡原理出发,对关键执法权、执法岗位应导入制衡机 制,使执法权、 执法岗位在权力、义务上相对平衡,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创造有利条件。

2.努力完善激励机制,在动力上添油加力。首先,根据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以及 能级考试结果等情况综合评定税务干部 的能级,可大体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次。其次,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竞岗竞聘。建 立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通过竞争、考试考 核,结合能级进行岗职配置。再次,建立注重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量、执法质量 、岗位责任等因素综合考 虑分配系数,向工作量大、责任重、质量优的一线人员倾斜,可设立创新奖、成就奖、奉献 奖等,从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任的主要依据,实现优岗优级, 优岗优酬。坚持有错必究原则,对一般干部和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以经济惩戒来代替行政 处理,从而保证该制度能得到真正落实,使一线执法人员既有有过错而被重罚的风险,又有 无过错而获重奖的回报,做到奖罚分明,切实解决多干多追究、少干少追究、不干不追究的 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在追究上“严”字当头。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引导干部提高思想 认识。“一把手”负总责,将税收执法责任 制的深入推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做好思想认识工作,使考核人员克服“走形式、走 过场”的错误观念,认真对待责任追究,从不敢进行追究转变为敢于大胆追究;使一线执法 人员消除侥幸心理,正确看待责任追究,从不愿接受责任追究转变为“只有严格执法,才能 不被追究”。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抽调具备较高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的税 务干部,参加由“一把手”挂帅的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对发 现的执法问题,要加大执行力度,敢动真格,敢于碰硬,决不姑息迁就。要注意把握从轻、 从重的度,保证追究到位而不缺位,从而使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构建环节监督、层级监督、过程监督和外部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实现全过程、全方 位和多视角的监督,并将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的目标考核。

再次,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不断健全考核机制,加 强教育、学习和转化,特别是对初犯者或者无主观故意,确因业务不熟、能力不强而造成过 错者,多层面、多方位、多环节地鞭策税收执法人员,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从而达 到“追究一人,教育一块,提高一片”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执法责任追究的“失衡”问题,增强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法 治意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形成执法讲依据、工作讲程序、办事讲责任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全面提高税收执法的整体水平,不断推进依法治税。

参考文献:

1.许正中,张孝德.税收经济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周敏,彭骥鸣.税务行政管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徐至诚.试论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江苏税务,2002(增刊)

4.程晓敏.从国税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践看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中国法制信息网

5.谢旭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全面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国家税 务总局网

6.袁文峰.当前税收执法责任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江苏国税网

7.林晓峰.对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和过错责任追究的探讨.中华税网

8.于智广.加强税收执法能力建设的思考.国家税务总局网

(作者单位:江苏省税务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篇4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强化领导责任,严肃纪律,依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责任追究的人员,是指职责范围内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干部,本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有失职失察责任的,也要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违纪违法案件,是指地税人员因违纪违法被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逮捕判刑的案件。

第四条

贯彻落实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预防、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把违纪违法案件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五条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预防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制规定的职责。主要领导干部要履行好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加强对执纪办案工作的指导,做到重要信件亲自批示,重点人员亲自接访,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第六条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纪依法履行职责,认真主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市局、县(市区)局主动查办的案件,不对主要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

第七条

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后,市局和省局各单位必须在当日内向省局主要领导干部及纪检组(监察室)报告,填写《重要案件线索(事项)呈报表》网报省局纪检组(监察室)。案发市局和省局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要向省局主要领导干部和纪检组(监察室)汇报案情和措施,报送书面检查材料,检讨领导责任。第八条

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后,市局主要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办案单位了解案情,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第九条

省局机关和市局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党组(党委)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案发单位的情况汇报,分析责任,研究处理意见,并认真查找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省局机关和市局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省、市局都要进行通报,并结合案件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教育整改情况要报告省局纪检组(监察室)。省局每年对全系统案发情况进行一次综合通报。

第十条

省局机关和市局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案件处理决定或司法机关刑事判决书(终审裁定)下达30日内,以省、市局为单位组织编写案件剖析,市局案件剖析要报省局纪检组(监察室)。案件剖析由分管案发单位的局领导牵头,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办公室、法规、人事、政工等部门和案发单位参与编写。省局定期汇编内部案例材料,对干部职工进行警示教育。

第十一条

地税干部职工因刑事犯罪被判处主刑、附加刑、缓刑的,给予开除处分;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受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期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纪律处分决定自文件下达10日内报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同时报当地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备案。违反本条规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责令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辞职或对其免职。对发生问题的进行掩盖、袒护,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或者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从重追究责任。第十三条

省、市局机关各单位,县(市、区)地税局及基层中心税务所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取消该单位当年系统内评先资格,并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其当年系统内评先资格,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连续两年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第十四条

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县(市、区)局主要领导干部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或管辖范围内一年发生三起以上违纪违法案件,取消该市局当年系统内评先资格,并对市局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市局连续两年发生三起以上违纪违法案件,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权限和程序,依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执行。实施责任追究情况要及时报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备案。

第十六条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下级责任追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驻山东省地税局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篇5

为进一步落实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能,切实保障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一、执法岗位责任制度

(一)行政执法部门责任

1、对本部门负责执行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

2、有计划地安排本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本部门负责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3、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进行,不得失职、渎职、越权和滥用职权。

4、实施执法公示制,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权限、办事期限。对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符合法定条件的各项申请,应当及时办理,不得拒绝和推诿。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办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5、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对行政执法人员规定罚款指标,不得将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的奖金和经费挂钩。

6、严格按照法定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使用规范的法律文书,并按法定期限送达。

7、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发现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二)行政执法人员责任

1、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

2、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政府法制办审查考核后,领取行政执法证件,方可上岗执法。

3、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4、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5、在执法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散布有损于国家声誉的言论,泄露国家秘密。

(2)、贪污受贿、徇私枉法。(3)、隐瞒、伪造证据。

(4)、违反法定程序执法。

(5)、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6)、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7)、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二、组织领导制度

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

1、全面负责对全县卫生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组织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2、负责对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核等制度。

3、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解决执法工作中所遇到的重大和疑难问题。

4、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做到廉政、勤政,爱岗敬业,秉公执法。

5、讨论和依法处理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案件。

6、针对执法情况,实施奖惩和责任追究。

(二)业务科室

1、具体承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2、承办行政执法案件的行政处罚、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处理等相关事务,做好执法文书的归档管理。

3、组织行政处罚听证,参与执法工作,参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讨论、决策工作。

4、负责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

(三)执法人员 在职责范围内:

1、贯彻落实全县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做到依法行政。

2、承办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协助做好卫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

3、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的调查取证。

4、负责处罚案件材料整理归档。

三、评议考核制度

(一)评议考核具体事项

1、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由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办公室承担考核评议的具体工作。

2、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每年一次。

3、评议考核的内容

(1)、对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2)、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及准确率、结案率(包括处罚案件数量、处罚种类、罚没及上缴情况)。

(3)、行政许可行为审批情况及准确率(包括审批的件数、批准率与驳回率)。

(4)、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

(二)奖惩

1、经过考核,成绩显著的执法人员分别予以表彰。

2、执行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执法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进。

3、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

4、工作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以及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还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考核时间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指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是指放弃、推倭、拒绝或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违法履行职责,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形;不当履行职责,是指不依照法定程序、权限和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将其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工作责任目标 和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行局长负责制。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层级监督原则,对本机关的工作人员和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进行检查处理。

第二章

追究范围

第六条

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以受理行政许可或受理后不开具受理通知书的;

(二)不予受理的行政许可不告知理由或不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的;

(三)对申请资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未一次性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未能清楚告知申请的具体要求的;

(四)不依照法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

(五)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许可的;

(六)未在规定(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或者告知办理结果的;

(七)进行有偿咨询服务的;

(八)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许可费用的;

(九)违法委托、准许中介机构或者其他单位、组织代行行政许可权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在实施工商行政管理规费征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或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

(二)未按规定范围、权限实施收费的;

(三)截留、私分或擅自挪用规费的;

(四)实施征收不开具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的;

(五)利用发照、年检、验照等法定职权为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搭车收费或为其收费提供便利条件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收费行为的。

第八条

在实施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下外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违规实施检查的;

(二)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三)放弃、推倭、拖延、拒绝履行法定检查职责的;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依法查处的;

(五)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六)泄露举报人身份,致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检查行为的。第九条

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 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实施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种类、幅度的;

(四)违反法定行政处罚程序的;

(五)使用、丢失、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六)玩忽职守,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遭受损害的;

(七)弄虚作假,伪造证据的;

(八)未依法告知行政相对人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或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九)应立案而不立案,或不遵守立销案程序规定擅自立销案,或对大要案不按规定上报的;

(十)应当移送案件不移送或超越法定职权实施处罚的;

(十一)违反规定自行收缴罚没款、处理罚没物品的;

(十二)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十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罚款据为已有的;

(十四)不积极履行职责,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未执行 完毕,不采取措施也不汇报,时间达6个月的;

(十五)故意泄露举报人情况,致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

(十五)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条

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异地扣押、封存强制措施而不出具正式法律文书或出具正式法律文书填写内容与实际扣押、封存内容不符的;

(四)擅自将扣押、封存财物据为已有而不立案或擅自销案的;

(五)违法采取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受到损害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第十一条

具有行政复议职权的市、县(区)工商局在履行行政复议职权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妥善处理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并给行政复议机关造成负面影响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四)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五)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复议的行为。

第十二条

在履行其他行政职责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其他义务的;

(二)依法应当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

(三)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四)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的认定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过错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批准擅自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二)行政执法行为经审核后造成执法过错的,审核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因审核人改变了承办人承办事项而未经批准人审批造成过错的,审核人承担直接责任;承办人员未按审核意见办理造成过错的,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

(三)行政执法行为经审核和批准审批后仍有错误的,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有关领导错误批示造成过错的,由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但因承办人故意隐匿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而导致领导错误批示的,由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四)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的,上级机关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五)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的,审核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六)违反规定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批准人承担直接责任;

(七)行政执法意见经相关科(股)、室会签并报局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由直接承办科(股)、室的负责人和会签科(股)、室的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签字批准的局领导承担主要领导责任。但提出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八)经过集体研究、认定,导致行政执法过错后果发生的,作出决定的局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九)领导指令、干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指令、干预的领导负直接责任;

(十)经过听证作出的决定,批准人同意听证主持人的错误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听证主持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听证主持人的正确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批准人,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 人;审核人,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设部门负责人;承办人,指具体承办行政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但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具体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第十五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一)情节轻微,给行政相对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经指出或发现后能及时纠正的,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较重,给行政相对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包括以下情形:

⑴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复议机关或上级机关经过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监督程序等方式决定变更的;

⑵行政行为被本局督查认定为违法或明显不当的; ⑶行政不作为行为被本局督查或举报发现,受到责令限期履行或通报批评;

⑷行政执法行为因过错被市级或市级以下新闻媒体曝光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

⑸其他执法过错情节较重的。

(三)情节特别严重,给行政相对人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属特别严重过错,包括以下情形:

⑴行政执法行为被司法机关确认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的;

⑵行政执法行为被人大、政府和上级机关依法确认违法,受到通报批评的;

⑶行政执法行为因过错被省级或者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

⑷其他执法过错情节严重的。

第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造成重大损害或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的行政过错责任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执法违法、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敲诈勒索等行为的;

(五)对上级或专门机构纠正意见拒不执行的;

(六)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或责任追究承办人打击报复的;

(七)其他应当从重处理情形的。

第十七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追究过错责任: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过错的;

(二)主动配合查处工作的;

(三)因过失造成过错且情节、后果轻微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具体行政行为人过错责任: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具体行政行为人作出错误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工商行政管理内部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具体行政行为人理解错误的;

(三)出现意外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

(四)执行上级或本级机关错误决定而造成行政过错的。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和标准

第十九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形式:

(一)批评教育;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六)行政处分;

(七)造成行政赔偿的,根据情节轻重承担本人月工资1-10倍的经济赔偿(总局34号令);

以上追究形式可以单处或并处。其中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给予取消行政执法资格的,要经过发证机关省工商局批准。行政过错 行为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对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执法机构、执法机关及其责任人,按照以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属于一般过错的,责令责任人改正,可给予前条第(一)、(二)项形式的责任追究;

(二)属于严重过错的,责令责任人改正,可给予前条

(三)、(四)项形式的责任追究,并对执法机构责令检查或通报批评,当年不得评先评优;

(三)属于特别严重过错的,责令责任人改正,可给予前条

(五)、(六)项形式的责任追究,并对执法机关、执法机构通报批评,当年不得评先评优;

(四)因行政行为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责任人除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过错责任外,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向其追偿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五章

追究程序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审查,认为需要追究责任的,提出立案建议,报局长审批,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认为不需追究的,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理由。

(一)发布规范性文件和制定行政措施有违法情形被上级机关或者主管机关依法撤销;

(二)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变更、责令履行的;

(三)经行政复议,被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部分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的;

(四)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六)上级机关或同级其他部门要求调查追究的;

(七)新闻媒体或政府网站曝光、批评的事件;

对于上述执法过错的检举、投诉等,涉及行政执法人员的,由监察部门具体负责办理;涉及行政行为的,由法制部门具体负责办理;特殊情况由局长指派部门或人员办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过错追究的具体办事部门应指定不少于两人对决定受理的过错追究案件进行全面调查,查阅相关的案卷、资料,调查当事人及证人,收集必要的证据,听取当事人陈述,进行责任确认,并向局长办公会报告,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并作出追究或者不予追究的决定,行政处分的决定及办理程序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查处执法过错责任,应自立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重大复杂的案件经局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分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申诉。受理申诉机关应按相关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二十六条

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当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行政执法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奖惩、任免的依据,其中行政处分决定应当归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六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 篇7

一、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两个责任落实的做法

公司党支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深刻认识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不称职,强化责任追究。

1、加强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前提,公司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落实,把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贯穿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一是高度重视,组织到位。公司党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的开展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活动领导小组,依托公司办公室,由支部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有效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有序推进。二是积极部署,广泛动员。公司党支部每年年初都根据市国资委党委下发的《党委工作要点的通知》、《党建工作责任书》,结合公司具体实际,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公司党建工作任务分解表;依据市国资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的通知》,召开深化落实两个责任活动动员大会暨案例警示教育大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进行动员部署;及时传达学习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增强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注重教育,提升廉洁自律意识

公司始终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广大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作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基础,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宣传,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和省、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制度规定和国资委、纪委安排部署,学习省委尤权书记、省政府于伟国省长、省纪委倪岳峰书记在落实责任制检查中的讲话精神,重申强调落实主体责任“五抓五看”要求,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作为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日程安排,组织公司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共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学习进一步正确地理解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目的、意义,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营造公司风清气正的廉洁风尚。

(2)警示教育,约谈提醒。公司召开中层管理人员集体约谈,对市交通集团腐败窝案的调查和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原文宣读了市交通集团腐败窝案有关人员的忏悔书,并就案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评析,让广大员工接受了一次灵魂深处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洗礼。公司在集体约谈中,重点强调了三方面内容:一要认清形势,清醒做人,提升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高度;二要敢于担当,忠诚履职,重申在“嘴、手、脚”方面要坚持“三个管住”;三要亮明身份,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将身份亮出来、将形象树起来、将表率作用发挥出来。做到了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引导广大党员知边界、明底线、扛责任。通过约谈,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有效强化“一岗双责”,深入推进“两个责任”落实,保障公司科学健康的发展。

(3)搭建平台,树立形象。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通过“一网二栏三园地”宣传平台,拓展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载体,宣传和普及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编排《廉洁宣传教育月刊》,张贴到宣传栏,发放到每位党员手中;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涵盖了“共产党员”微信号、“党员学习微平台”等9个网站,让广大党员线上线下学习同时进行,学习更加便捷。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持续有效开展,不断警示领导人员及广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了廉洁自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树立企业廉洁从业的良好形象。

3、完善制度,构建长效反腐机制

公司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紧制度的“篱笆”,堵住再生性腐败,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实现反腐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根据《泉州市国资委委管干部及企业领导人员廉政谈话提醒实施办法(试行)》,企业建立并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对出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企业人员,及时打招呼早提醒,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等有关工作有章可循,杜绝了弄虚作假和吃、拿、卡、要现象,遏制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办事拖拉行为,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转变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作风。

(2)畅通渠道,维护信访。以市交通集团重大腐败案件和处发生在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决策、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违反“三重一大”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案件,违规设立“小金库”和私分国有资产案件等为戒,深入查找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漏洞。切实加强对《信访条例》和《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学习,在公司显目位置设立举报箱和举报投诉电话,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群众监督。认真做好“八项规定”月报制度及检控类初信初访件“零暂存”报送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3)党务公开,筑牢防线。严格落实选拔任用国有企业各级领导人员事前书面征求本企业纪委、监察室意见制定,实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建立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健全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党务公开,做到常规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及时将党建工作信息向员工群众公示,自觉接受员工群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即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党务公开督查落实制度、党务公开意见收集反馈制度、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责任制,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党务公开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党务公开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张贴,党务公开工作筑牢了企业反腐倡廉防线。

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两个责任落实的体会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党支部基本摸索出了一套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的工作方法,并深刻的体会到:“责任分解、监督体系、责任追究”三个工作抓手,是筑起一道环环相扣的链条缺一不可的。

1、厘清主体责任,完善责任分解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公司党支部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力扛起来”,严肃责任追究,促进公正廉洁过硬队伍建设。

(1)充分认识,角色定位更准确。公司以支部为“龙头”,抓好支部各项工作,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主体责任就是党支部的首要责任,党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保持自觉性,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意识,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公司日常经理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树立起“一盘棋”思想意识,将主体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头、抓在手上,既要挂帅也要出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每年均能够按照《党建工作责任书》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支部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公司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2)措施得当,职责分工更明晰。任何工作,只要权责不清,责任就会虚化,出现推进不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厘清主体责任清单是第一步。公司从2010年起,每年都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逐项明确任务,逐级传导压力,坚守好各自的“责任田”,真正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为全体员工做好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表率;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对照中央“四种意识”和“四讲四有”要求,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形成路桥“合格党员”具体标准,要求广大党员牢记宗旨,以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公司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2、强化监督体系,扣紧自律绳子

通过思想引导,给广大党员打好预防针,坚持从小事抓起,抓好日常管理和监督的关键节点,确保原则不能丢、底线不能破、红线不能踩,加大问责力度。

(1)抓好主责主业,练好自身功力。聚焦主责主业,落实监督责任,纪检监察人员突出监督主业,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党支部书记每年都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廉洁提醒约谈,切实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和震慑力,推进“四转一强”深入落实;结合工作实际做好超前谋划,党支部在年初就好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计划,及时研究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并将廉结教育纳入党员培训教育计划,主要领导人员定期上廉洁课,充分推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在反腐倡廉中发挥带头作用。

(2)发挥协调作用,压力层层传递。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细化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转方式当好“清障员”,摒弃惯性思维和传统模式,抓好预防治本工作,督促本单位加强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和防控,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防范、早化解,最大限度遏制腐败现象蔓延;转作风当好“示范员”,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认真履职尽责,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在腐败现象面前亮剑,敢于在困难问题面前碰硬,敢于对不正之风进行抵制。

3、落实责任追究,必须动真碰硬

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体系的完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防止“乱伸手”、“乱插手”的不良现象,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1)实现责权分明,做到守土有责。公司党支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把好选人用人关,实行全过程、全流程管理,按照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制定了《推荐考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选任条件,严格选拔程序,抓好“推荐、考察、决策、监督”四个环节,做好提出动议等相关工作的全程记录,并组织任前廉洁谈话和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对发现违反党风廉洁建设和廉洁自律规定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推进制度清单,完善制度体系,给制度通上“高压电”,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人员队伍,做到守土有责,纪检监察人员细化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事,严抓了制度建设。

(2)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完善体系。严格的责任追究,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督导检查,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通过检查,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对“不作为”的严厉问责、“乱作为”的严肃惩治、“慢作为”的限期整改,切实做到真问责、严问责、问实责,防止走过场,走形式;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工作程序和保障机制,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支部主要负责人负什么责任、班子成员负什么责任,细化责任制落实“线路图”,形成“明责—履责—督责—评责—追责”的责任路径,无论是党支部或相关部室,都要严格责任倒查,真正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三、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两个责任落实的再思考

在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实践中,要扎实有效地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链条、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不动摇、守土负责不含糊、守土尽责不“撂荒”。

1、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主体责任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是纪检监察人员履行好监督责任的重要前提。领导人员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以及一支队伍。履行“主体责任”,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依法依规办事,抓好学习教育,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通过多种廉政文化活动警醒广大党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廉洁从业;二是主体责任履行得越到位,就越能在推进本单位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上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传导压力,推动纪检监察人员更好地履行监督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赋予党风廉政建设的时代性、全面性、连贯性。

2、创新方式,完善责任链条,构建符合实际的主体责任落实体系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是关键。一要健全责任体系。“两个责任”是一个责任体系,要着力构建起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纪检监督协调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上级对下级负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做到层层有明确之责,事事有负责之人;二要细化责任清单。理清责任是落实责任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规定,根据单位的不同职能和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对“两个责任”的具体任务等进行细化和程序化,解决责任交叉重叠问题,理顺职责关系,清晰责任边界,形成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3、严格责任追究,以监督责任的发挥来促进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兑现承诺是核心。一要优化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纠正考核工作的形式主义倾向,建立常态化、立体化、富有实效的监督检查机制,把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二要抓住领导人员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多种形式的日常监督检查,经常性地督促党支部书记抓住主体责任不松手,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缩手,纪检监察领导人员要带头履行监督执纪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一案双查”,靠责任追究来强化责任意识,倒逼责任落实。

摘要:近年来,泉州市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强化责任追究,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做好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党支部联系多年被市国资委党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关键词:责任追究,两个责任,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Z].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Z].

安全责任追究莫手软 篇8

安全责任追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罚代责”。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发生一般性人员伤亡事故后,只注重于经济赔偿,即由企业个体老板出钱赔偿后一了百了;而对于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处罚等,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数是不了了之。甚至有些企业发生人员重伤等非人员死亡事故,根本不报案,通过双方“私了”的办法解决,完全是以经济赔偿代替责任追究。二是重奖轻惩。一些企业及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在年度安全工作和阶段性安全活动目标考核中,制定的奖惩办法大多数不能体现出同奖同惩的要求,严重存在着重奖轻惩现象,从根本上弱化了安全责任追究。三是隐瞒袒护。有些企业对发生的非重特大事故,能瞒则瞒,使相关责任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逃脱责任追究。对重特大事故,一些企业乃至少数地方政府领导,受“官本位”思想影响,想方设法转移责任,通常利用“死无对证”的办法,尽量把事故直接和主要责任转嫁到死亡人员身上;更有甚者,少数地方政府从保护干部出发,通过各种关系向负责事故定性与处理的上级部门说情,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全力为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官员减轻责任追究。据了解,2006年某县发生一次性死亡20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事故,仅给该县分管安全生产副县长降一级工资的处理。

鉴于上述状况,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树立“以法治安”的责任意识,在重视安全管理中事前预防的同时,努力消除事后处理中责任追究的手软现象。

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责任追究法制意识。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安全责任追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不断增强安全责任追究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安全管理职责。

二要完善管理规章,实现安全责任追究“对号入座”。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安全责任追究规章,真正把干部职务升降、经济重罚、待岗等触及责任人切身利益的内容列入之中。要尽量细化安全责任追究内部处罚办法,做到责任人够哪一条就按哪一条追究,实现有规可依。

上一篇:快乐的劳动节九年级作文下一篇:职场正能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