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渗入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动画片的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选材、角色设置还是场景设计,在美国、日本还有中国的动漫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民族文化的影子。而这些动漫创作者在运用这些中国元素时也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大胆对其进行改动,使之符合剧情的需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 篇1:

浅谈当代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契合点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那是不是可以将当代艺术定位于新时代文学影响下的艺术呢?正如每两年举办的双年展,北京标志性的798,都是当代艺术所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笔财富,当代艺术家们不在需要躲在狭小的空间里去埋头创作,当代艺术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时候,又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当代艺术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艺术;影视艺术;启示;发展

1 新时代文学下的艺术

前段时间,偶然翻起一篇文章里面将当代文学称作为新时代文学,我就在不断的反思,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那是不是可以将当代艺术定位于新时代文学影响下的艺术呢?我想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从以往的繁琐设计中我们可能喜欢的是更加丰富新鲜的新花样,但往往有些设计却有些许的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我一直觉得其实在设计中总会围绕着一定的人群而服务,以前一提到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贵族,甚至是有很多人都认为其本身就是虚而不实的,很多人认为只有物质生活好了,人们才有一定的权利去追寻那所谓的艺术。但当代艺术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固有的僵局,为了让艺术更加的深入人心,一些艺术家不再局限于创作看起来高贵典雅的作品,反倒是搜集了一些来自于普通民众生活中的物件来创作加工,有些不仅仅是在作品上的体现还有些体现在艺术家的行为上,这可能与人们长期接触的环境以及社会的压力下人们的思想转变有很大一部分的决定性因素。

1.1 标新立异的艺术感

记得一次上课中的一段视频让我感同身受。视频讲述的是一群行为艺术家为了行为艺术他们付出了很多,长期处于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在为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一群人挤在狭小的空间中却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们中可能并没有想过有几个人会成功,他们在选择这条道路时可能就已经知道了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他们却很少有人会想过退缩放弃,这一点值得很多人学习。他们中的有些人每天把自己关在狭小的闷热的屋子里画着许多不能被人认知的绘画风格;有些人在一遍遍的敲打着手中的乐器,抒发着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还有社会的认知,有些可能比较激进,可是依然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的关注,甚至是受到了强烈的追捧,这可能是一段时期造就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一些文学作品也抒发了更多的人性的呼唤,人性的解放诸如此类的元素。就是这样的艺术影响下产生了当代艺术的标新立异的艺术感,这也是当代艺术的潜在魅力之所在。

1.2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当代艺术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时可能会出现一群青年,他们为自己的年轻而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重新的给予自己新的定位。我看过两本意大利艺术家撰写的两本书关于《丑的历史》以及《美的历史》。其实我也是在偶然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才翻看这两本书的,也就是在这偶然中我发现了原来我们在平时所定位的美与丑对于我们来说竟然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以及特殊形式在里面。根据我们日常的经验来判断,我们往往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1]。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会有不同的美与丑的出现,可能小到可以是触摸的物件而大到可以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维方式。以此可以判定的是,对于当代艺术的起源可能不受大家的一直看好但却成为了一匹较为出色地“黑马”出乎人们意料的保持了下来,而且其范围一开始就不限于法国,它震动了整个西方艺术界,对二十一世纪西方艺术的走向,有着巨大影响。并且以至于这种思想思维模式对于现代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形态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与教育性意义。别的不敢保证,起码这一点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1.3 奔驰的“黑马”

这匹始料未及的“黑马”,带领着艺术走向了一个新型的未知领域,人们不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很多人总在质疑觉得是不是当代艺术过时了,人们该找寻新的艺术形式了,其实则不是,因为当代艺术的表现不仅仅表现在艺术表面带给我们的感受而是在今后艺术创作上有着更加深远的作用。从当代艺术馆到双年展的如期举办,这样的情形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明确的说明了当代艺术现在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可能当代艺术仍然在今天有很多人还是不喜欢这种表现的形式,但这也不会阻止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热忱,上海的双年展里面存在着很多这样特别的作品,艺术家们总是用他们独特的创作魅力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

2 影视中的新时代文学艺术

影视制作方向在当代艺术中所占的成分,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其貌不扬,到后来的广泛流传,从大浪淘沙中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作为新时期的电影人应该了解每段时期中电影产业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现在所处于的一个位置是较为敏感的过渡时期。在电影发展初期时,电影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创作热情与激情,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目光不仅仅的局限于早期电影制作中的文化主导而是越来越关心于更加炫目的夸张表演的技巧。很多大片的相继推出,让人们的视线被新的技术所吸引,人们在观赏传统的拍摄手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前没有的技术来丰富电影的可观赏性,新兴的技术真的可以使黄金期过后的电影艺术重新兴起吗?

千淘万漉虽辛苦,披尽黄沙始到金。电影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境遇,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于电影艺术产业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视野内呢?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二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是任何新型艺术文学的产生都会在社会上引起相当大的影响,其实无论从人物的造型设计还是从电影电视中的场景布局,甚至于是电影在创作初期写作时运用的种种技巧,都无时不透露着新的艺术形式折射的影子。我认为电影的艺术发展的这么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电影用其独特的魅力来致使观众们更加直接方便的去观察日常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社会中产生的新的事物的吸收和改变。新时代的电影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去改变我们周遭的日常所见所想,把一些在日常中我们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一些理想化的想法扩大化,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初期创作时期,人们可能会更加考虑到人们的受众点在哪里,比如中国化的东西比较热门,所以一些电影会加入相当的一部分中国元素在里面,例如在2008年比较出名的叫座电影《功夫熊猫》,好莱坞在创作初期时决定利用最火的中国国宝熊猫作为影片的主角。这种可以吸引人眼球的作品非常的独特。这样的观点与当代艺术理念又变得不谋而合了。可是反观近几年来,好莱坞也在力求生存,找寻新型的方式去拍摄以及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一个好的剧本对于他们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制片人可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去购买富有挑战性的剧本,他们只想已经成功的题材的特许拍摄权,所以一些经典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在不停地翻拍,反而很少出现新的创作脚本,中国的市场也免不了这个俗套的构架。近几年老的电影、电视剧被翻了又翻,像是不断地炒冷饭一样,在社会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人们会不断地对于这些作品比较来比较去。

场景搭设中的当代艺术感。我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去一些影视基地,一些特殊时期的房子等地方去旅游,很多人感到奇怪,因为这些地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只是人们为了拍摄某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而临时搭建的,但我却依旧执着的想要去这些地方走走转转,原因很简单,相对于表面看起来可能这些场景没有那么的恢弘但却在艺术家的描绘以及摄影师的补充下显得非常的具有看点。

炫酷的电脑设计。可能放眼几年前,人们根本就无法想象到电脑科技能够先进到能够产生这般神奇的交互与技术。传统电影一直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的是团队的协作,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和大量的时间、金钱的投资,有一个新型的应用程序,命名为脚本的电影(S2M)组成信息。它可以自动地从原有的视频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创建新的故事脚本,这个应用程序的发明是为了解放工作量繁多的编辑类的生产商,从原有的故事中将人的故事想法转化成生动地视频影像的形式。另一种呼叫技术它是由SFM技术来限制摄像机的运动,一般这种运动用于场景深度估计中的核心问题,单声道立体声转化。这种计算方法使用户的标注法大大的简化,不仅仅是使用方便而且视觉效果看起来更加的直观,这种效果可以和3D的效果媲美。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艺术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片面的,同样的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无论从题材还是从理念来说都对于我们有着深层次的寓意。

3 前进的航帆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当代艺术到底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我觉得将当代艺术形容成我们在行驶在海洋深处的轮船的舵手最为贴切,因为有人无论怎样的不喜欢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但肯定都无法去泯灭当代艺术所带给我们的最直观最触动心灵的那种感受。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自怨自艾时不妨想一想当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初期时的破釜沉舟的坚持,也就是这份坚持使当代艺术得以成功发扬,而且我相信在未来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可能它的形式会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元化,这正是当代艺术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同时也是艺术带给我们的最直观的魅力体现。正如每一个热爱当代艺术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每两年就举办一次的双年展一样,也正如北京的798一样,我想当代艺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淡淡的遗忘,反而会将它的精神和创作理念一代接一代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翁贝托·艾柯(意大利).美的历史[M].彭淮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 翁贝托·艾柯(意大利).丑的历史 [M].彭淮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 达德利·安德鲁(美).艺术光晕中的电影[M].徐怀静,译.世界图书出版社.

[4] 刘立宇.新媒介与当代艺术变革[J].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9).

[5] 悉德·菲尔德(美).电影编剧创作指南[M].魏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张靖晗

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 篇2:

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分析及对少儿认知的影响

摘要: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渗入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动画片的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选材、角色设置还是场景设计,在美国、日本还有中国的动漫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民族文化的影子。而这些动漫创作者在运用这些中国元素时也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大胆对其进行改动,使之符合剧情的需要。然而,这些靠“中国元素”赚大钱的动画却鲜有“中国制造”。基于此,文章将从现象入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动画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及对我国少年儿童认知的影响,进一步为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动画片;中国元素;题材;角色设置;认知

Key words: animation;Chinese elements;theme;role setting;cognition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世界地位的提高,中西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被国外更多的动漫设计师所关注。中西交流下的许多国外动漫设计师受到了中国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识也开始影响国外动漫设计。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是仍然和国外的卡通动漫剧存在着很大差距,要想出精品,我国动画应该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一、动画片及中国元素的界定

(一)动画片的定义。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暂留原理。

动画片是指艺术家运用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并赋予生命的电影艺术,是一个广义的名称。

不同国家的动画片有不同的特点,如中国动画坚持民族绘画传统,在影片类型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动画就是水墨动画。片中充满着着活泼清新的气息,得到美的启迪。同时非常注重教化意义;日本动画作品十分偏好超现实主义题材,常与日式漫画紧密联系(动漫这个词就源于日本)。内容多展示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影片主题④;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的当属美国动画。片中人物造型设计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而动物形象设计的非常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这种卡通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同时善于推出动画明星;欧洲动画较少生产连续剧,喜欢拍动画电影,通常把欧洲的动画作品称为“动画艺术短片”。欧洲动画片把重点放在讲故事上,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感情和无限哲思。以精炼的手法表现主题与内容,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勾勒出情绪的波动。

可见,各国动画片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风格也各具特色。文章将采用动画片的广义含义,即通过人眼的视觉残留影像原理,将非真实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用多种制作方法和拍摄手段并加以人工或数字合成的连续影像,通过多种媒介来传播并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为“动画”。通俗地讲就是:可以通过放映机播放,并且是逐格处理过的动态画面。

(二)中国元素界定。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的企业及品牌文化更是中国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

联系到动画片中中国元素的分析,凡是在片中体现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事物,均可视为中国元素,如主题的选择、角色、场景、台词、音乐的设计等等,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国民族精神的都可被认为是中国元素的体现。

二、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表现

(一)题材选择。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各国的动画作品纷纷取材中国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创作。

1.原版创作。在国外的多个动画作品中,内容题材本身就取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只是在细节上加以改动以适应该导演的需求,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其替父从军的事迹闻名天下,忠孝节义,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影响深远到全世界。她的英雄事迹受中国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美国迪斯尼在1998年将其拍成动画片上映,其间幽默、夸张,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花木兰的英勇事迹。

再如藤崎龙根据我国《封神榜》改编的漫画《封神演义》,后来也有相应改编的动画以及游戏。

2.借鉴改编。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多次被国内外制作成多种形式的影视作品。有些作品虽然无论是名字还是剧情都和文学作品本身不一致,但其间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这些作品的影子。《三国演义》被改编成动漫游戏的较多,像我们熟悉的《三国杀》《三国战记》《三国无双》等等;《西游记》就不一样了,日本多部影响巨大的漫画作品都是取了《西游记》中故事的框架,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而变为自己东西。如近年来上映峰仓和也的《最游记》,就套用了《西游记》的人物名称所展开的剧情与《西游记》稍有关联的幻想冒险故事。《火影忍者》中也有部分借用。

(二)角色形象。国外的许多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都是取自中国的本土形象,前面所说的《花木兰》就属于此类。当然,由于拍摄国家不同,必然会有风格的差异,在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为上必然会有不同于原版的地方,比如美国版的《花木兰》中的女英雄花木兰,行为大胆豪放,性格奔放洒脱,拥抱父亲时候那种完全放开的洒脱感,与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大不相符。虽然我国原版的花木兰形象也是被打造成男子风范,但是那种开放的理念也只有在美国的动画片中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还有一类人物的设置是属于那种只取了人物本身而去发展新的故事,如日本早期的作品《七龙珠》,里面的人物“孙悟空”、“小八戒”、道具“金箍棒”、“筋斗云”等,不说也知道是取材于我国的《西游记》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风靡世界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大熊猫是我国仅有物种,美国影片采用大熊猫作为主角,这是中国元素的最好体现。之所以选择大熊猫,我认为一个很大原因是为了赢得广大中国观众的青睐,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传统标志。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流传下来的标志性元素,代表了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1.龙凤。在我国,龙和凤是地位的象征,是被万民崇拜的,尤其是龙的形象,一向是被神化了的。在日本的动画片中龙和凤的身影无处不在,从实现愿望的龙珠到各种各样招式,就连衣服的装饰和花纹也处处都有龙凤的标志。同时,在认知上,和我国还是比较相近的,是强大、威严、至高无上的象征,如《圣斗士》中的凤凰座。

2.生肖。对于中国人来说,十二生肖的意义不必强调,但在国外尤其是西方,他们是讲究星盘和星座的。而在我国,农历用“干支”纪年,每一年按其地支,都有一个用生肖表示的称谓。日本动漫的不少题材都把干支当作召唤兽使,如冈岛国敏1995年拍摄的《十二生肖守护神》,干脆用十二生肖当起了守护神。

3.星宿和四象。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日本动漫《数码宝贝》里的四圣兽和《遥远时空中》系列,正是因为星宿的神秘感而常常被用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4.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日本铺天盖地的“阴阳师”题材就足以看出中国五行思想对其的影响.日本动漫中对于八卦基本是取其表面意义或者包含的元素,以此来增加神秘感;不然就是直接拿来当算命的道具.见一斑了.日漫中对于八卦基本是取其表面意义或者包含的元素,以此来增加神秘感;不然就是直接拿来当算命的道具.如《少年阴阳师》中的八卦,《魔卡少女樱》中李小狼的道士打扮。

5.中国功夫。功夫,英文Kung fu,又称中国功夫、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清末出现的、关于“武术”的别称,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武术上的应用和造诣,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和个人修为。中国功夫在国际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各类题材里面都少不了中国功夫的身影。动画系列也不例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了,既然叫《功夫熊猫》,中国功夫自然是作为重要元素来安排的。从第一部中盖世五侠代表的五种拳法、点穴术、无极拈花指,到《功夫熊猫2》里的佛山无影脚、铁砂掌、太极拳……影片里的动物形象俨然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附身,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6.传统习俗。国外动画片还是很注重细节表现的,为了贴近现实,每一个标志都是精心设置的。如《功夫熊猫》中的过年时候满街的红挂饰,燃放的鞭炮;《花木兰》中凯旋而归时候的迎接仪式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仪式感。

(四)场景设置。《功夫熊猫1》的场景设定在中国,呈现给我们背景均风格浓郁的中国画风格。据说在制作《功夫熊猫2》时,制作团队亲自到四川成都的标志性场景采风,如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青城山等,使《功夫熊猫2》整个背景完全中国化,影片中,阿宝生活的小镇,就被打造成四川小巷子的模样。“凤凰城”是影片的重要场景,到处是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古式建筑,大红灯笼,黄包车,制作团队建造的恢宏的“宫门城”,这些细节设计都是参照了当时他们走过的成都宽窄巷子与锦里。影片中不少场景均按照青城山原貌取景,甚至影片的最后,阿宝的亲生父亲在凉亭里出现时,旁边的石头上竟刻有“青城山”三个中文字。

(五)美食。中国菜在世界上属于一个大菜系,颇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在各类影片中也经常提到要吃中国菜之类的台词,国外的动画系列也到处可见中国美食元素。如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里的小笼包,《彩云国物语》里的红秀丽天天蒸包子等等,更不必说本身就取材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了。

(六)服饰配饰。我们国民最具代表的服饰就是旗袍和汉服了,细说的话长袍、马褂、唐装、中山装也算在其中。日本动画片《银魂》中的夜兔族的姑娘神乐,被叫做“中国女孩”的原因就是穿了旗袍,《恐怖宠物店》的D伯爵也一身标准的唐装。另外,日本的黑帮系列动漫,可能是受了我国港片和电视剧上海黑帮的影响,日本动漫里的黑帮们也多数都穿着唐装。

三、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对我国少儿认知的影响

动画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的认知影响是有差异的,十二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许多能力、品质、道德规范都在形成中。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很大一部分来自大众媒介,其中动画片占很大一部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儿主要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注重动画角色形象和语言内容,会模仿动画形象,以表现自己的幻想,他们会思考自己的办事能力要向动画片中的角色一样机智果断等。由此来看,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对他们认知的影响非常大。他们通过观看到的中国元素,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地域特色,无论是对于本国还是世界的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其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是重要的一页。

四、国产动画片的未来发展建议

在世界范围内,动画片中频繁出现“中国元素”,这也是这些作品斩获不俗票房成绩的原因之一。可是,这些靠“中国元素”赚大钱的动画作品却鲜有“中国制造”。基于此,我们不得不引起深思。

(一)明确价值观,以现代视角表达中国文化。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故事拿到国外就可以高票房,出精品,在国内却反应平平?周铁东谈道:“那是因为我们讲的是中国故事,而不是中国人的故事,电影里有人情,却没有人性。”把中国人的故事讲给世界听,要提高改编和再创作故事的能力,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叙述中国故事,并且通过故事去传递价值观,让世界接受这种价值观。

中国有资源优势,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宝库,不断地通过国外的作品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人生态度,家庭传统。我们本土的作品更有责任和义务让世界了解和喜欢中国人,愿意真正走进中国。让中国符号真正表现中国文化内涵。

(二)要有专业团队,人物鲜明,剧本精良。很多中国元素,虽然国人耳熟能详,但对外国人来说却不容易理解。如果一成不变将这些元素搬上银幕,是很难赢得票房的。所以好莱坞的动画作品讲究的是背景环境庞大复杂,而故事线条通俗简单。在设计人物形象和故事创作的时候,需要团队的智慧结晶,并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完成它。

国产动画作品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技术的创新上,电脑动画制作要精益求精。一些大公司,如迪士尼、梦工厂等,从制作到宣传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专业。我国的动画产业还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要走向国际,我需要有专业原创的团队,或者与出色国际团队合作。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转换成内容优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长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当代少儿题材电视剧对少儿社会化进程影响之研究(201504)

参考文献:

1.史蒂芬·卡瓦利耶.世界动画史(世界动画的百年历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彭吉象,张瑞麟.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沃尔特·斯坦奇菲尔德;孙倩译.迪士尼动画黄金圣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上海市多媒体设计与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影视动画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贾否.动画创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7.日、欧动画特点.百度文库,引用日期2013.

8.贾否.动画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9.赵前,肖思佳.动画短片创作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0.韩雪涛.动画设计与制作 (第二版) [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

作者:周洁

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 篇3:

浅谈电影电视作品中的“戏曲元素”

摘要:中国电影电视发展过程中,戏曲元素一直相伴左右,对电影电视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帮助和推进作用,本文意在梳理影视发展过历程中,戏曲元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总结历代导演利用戏曲元素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交互意义。

关键词:戏曲 影视 导演 戏曲元素

一、戏曲与电影电视的结合历程

戏曲与影视,本是不同媒介,不同特性的两种艺术,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都经历了发展、衰退,探索、重振的消长轮替。然而在戏曲本体艺术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多种艺术媒介而开始显露衰弱的时候,“戏曲元素”在电影和电视媒介的各类作品中的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化学反应,即一种艺术用元素的方式融入另一种艺术形式,使得自身保持了生命力和价值,又带给另一种艺术形式新的生机与发展的可能性。所谓戏曲元素,也是构成戏曲本体的各种要素,是传统而独特的戏曲形式。通常指戏曲的文学结构、表演动作、音乐版式、脸谱服装、色彩灯光等一系列舞台艺术组织上的规范化、格律化的艺术语言。

回首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中国电影就与戏曲携手一路同行。在新中国电影电视行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国际影响方面,戏曲元素以不同的方式叠加或融合在影视作品之中,助力着行业的发展。1988年的一次影视界新片座谈会上,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获得普遍的赞誉,这部以讲述河北梆子女艺人秋芸曲折成长历程的电影,被誉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好作品”,一部标准的“探索片”,至今该片仍被誉为“当代影坛中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在种种赞誉背后,电影作品中对河北梆子的“改造”,无处不在的戏曲元素多种融合与运用的形式,都赋予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艺术品位及生命力,证明了戏曲元素在电影中合理运用而产生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民族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受到了启发从而开启了新的视角。

1980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关贸协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走入国民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将自己的作品带给全世界而探索着,电影导演们开始寻找电影独特的印迹及多种风格的尝试。其中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融合戏曲元素的这一类作品。1991年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充分的展示出戏曲元素带给影片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民族特性。其中,戏子出身的主要角色三姨太梅姗,整个院落中加入戏曲舞台般充满意境的红灯笼,配以不同场景中各种风格的戏曲唱腔,戏曲音乐、器乐元素,为影片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的视听效果,巧妙而不凡的渲染了影片的悲剧氛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1994年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活着》又一次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不灭的印迹,不可忽视的,即是在余华小说中并不存在的“皮影戏”这个元素,而“皮影戏”的加入,葛优扮演的福贵与皮影戏这一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在张艺谋的艺术加工下,成为影片中别具特色的亮点。其中富贵在赌场中演唱“皮影戏”的桥段,不仅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感受,更加震撼了初见此艺术形式的外国观众。从电影的视听语言上来说,小人物如“皮影”一般被历史洪流任意操控的寓意,也使用得巧妙恰当。随着剧情的发展,解放之后“皮影戏”这一技艺又成了福贵“干革命”的本钱,养活自己的“飯碗”,张艺谋在电影中用活了“戏曲元素”这个“金饭碗”,后期更是把戏曲元素运用的巧妙纯熟,不拘一格,如“秋菊打官司”中的陕北地方戏碗碗腔,《英雄》中多场武打场面中,配以的西北秦腔及花脸唱腔元素的音效,《十面埋伏》的“鼓林”中章子怡的“水袖舞”,可以说张艺谋善用戏曲元素,带给中国电影特色鲜明的东方色彩和独特中国韵味,借此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1942年,费穆先生就曾提出“尽量吸收京戏的表现方法而加以巧妙的运用,使电影艺术也有一些新格调”这一建议,由此可见,戏曲神韵基础上的影像意味,持续影响着几代影视导演的创作观念、手法和影像风格,对戏曲元素以各种形式地合理运用,有力的推进我国电影电视行业及作品的发展。

1993年,由李碧华作品改编,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问世,此片一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多项国际奖项提名。本片再次将戏曲元素运用至极,其中涵盖了戏班背景、戏曲舞台、戏曲人物,戏曲故事等大量的戏曲元素,将戏曲和现实结合的审美意向,将以戏曲为特色、基调的独特的中国电影视听语言艺术推向了高峰,可以说《霸王别姬》是戏曲元素与戏曲美学在电影中集中展现其艺术魅力的经典之作。在此之后,众多影视作品纷纷受到启发,学习经验,更多的作品开始运用戏曲元素,更多的影视艺术工作者和戏曲艺术工作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开启了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局面。

戏曲元素不仅在电影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出于电影与电视剧在艺术特征上的相似性,近些年的电视剧中也不乏戏曲元素的身影,如《大宅门》从开篇白景琦出生的过程就配以的整段的戏曲音乐与堂会场景,整部电视剧中,京剧元素始终穿插其中,准确地表现了以北京为背景的整体文化背景。主要角色白景琦在剧中多次以演唱京剧片段来抒发情绪,表现立场,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普通人受戏曲作品中的观念影响所产生的独特的价值观。

通过多年的丰富实践,中国电影电视从业者可以共同看到戏曲元素融合到影视作品后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它在镜像中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视听效果,同时兼有叙事表意,烘托背景的功能,只要利用的巧妙恰当,便拥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在彰显民族特性上,戏曲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元素,但也同国学思想、儒家思想、中国传统神话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鲜明的影视作品风格,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世界影视行业中区分“我国”与“外国”影视作品风格与身份印记的重要标识。更多的影视作品,从制作初衷上,就乐于找寻“戏曲”这一切入点,创作更具风格特点的电影电视作品,或利用自身对戏曲的理解,技巧的掌握,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合理利用戏曲元素,使作品更加完善。

二、戏曲元素对历代影视作品的影响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在历代导演的作品中看到戏曲元素所散发的光彩。第一代导演从《定军山》中国电影的诞生开始,首先以戏曲文本作为电影故事的方法,开始了对电影作品的探索之路,如张石川的《歌女红牡丹》中穿插着京剧《穆柯寨》《玉堂春》《拿高登》《四郎探母》四个片段。这一代导演的其他影片中,在演员的表演方面,也大量借鉴了戏曲程式化表演方式。

第二代导演受梅兰芳表演体系影响很深,但同时开始接触并借鉴西方的表演理论,在视听语言上摆脱戏曲纪录式的拍摄方式,《生死恨》是费穆建国前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主演为梅兰芳,费穆希望遵守京剧的规律,利用京剧的技巧,拍成一部古装歌舞故事片。影片没有采用对舞台的原样记录,而是使用一些实景,结合戏曲的表演,为后期的戏曲电影艺术,提供了很多经验与启示。而之后费穆执导了现实主义为根基的故事片《小城之春》中,戏曲元素的使用开始变得融洽与生动,费穆将京剧步法的韵味融于日常生活的走路之中,通过演员的“步态”表现人物的心态。戏曲元素的运用开始变得巧妙而无生硬之感,有效的帮助了演员的角色塑造。

第三代导演多数开始将西方的表演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电影表演创作中。既沿袭了传统的“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但在表演中加入了演员本身对角色的体验因素。一些導演开始吸取上一代导演“戏中戏”的方式,选用“梨园背景”“戏曲演员的生活”为题材背景,如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以越剧演员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穿插台上台下的生活,开启了这一类型的新篇章;如崔嵬执导风格题材更加明确《杨门女将》和《野猪林》等“戏曲电影”,虽然沿袭了传统的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也在表演中强调了演员本身对角色的体验,使演员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表演,使戏曲演员的表演加以调整,更加适应电影画面下不同景别的表演尺度。

第四代导演把普遍把“体验派”表演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的拍摄当中,电影作品中演员的表演虽然依旧有着“程式化”痕迹,但已经趋向于强调表演上生活化的气息加重,从而出现了很现实题材、记录性较强的作品,如《小花》《城南旧事》,整体无明显的戏曲元素,但在演员的表演上,如小花抬头吸气,又低头叹气的动作,城南旧事中疯姑娘“秀珍”犯了疯病,孤立无援的出现在远景别的镜头中时,我们仍能从影像中看到戏曲舞台上,“梅派”风格细腻入微的表演印迹。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是同时期又一部聚焦在戏曲演员的生活的影片,影片中的戏曲表演兼有叙事和隐喻等多种功能,用“戏中戏”的方式使现实与戏曲两种元素多角度的穿插融合,暗示人物的思想、内心情感,同时也以此纪录下了河北梆子《钟馗嫁妹》中著名戏曲演员裴艳玲的精湛表演,电影化虚拟空间下“钟馗嫁妹”一戏被拆分,以功能性穿插在电影之中,而其拍摄手法和演出的精彩程度可数行业巅峰,如今看来仍极具艺术高度,是“传统戏曲”表演忠实再现与艺术再现的完美结合,此片获得了一些国际上的奖项,带有戏曲元素的中国电影从此走向成熟,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艺术片领域的基因。

第五代导演标志着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和成功,借助前几代导演的成功经验,第五代导演中有很多人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纯熟的运用戏曲元素,甚至可以说,戏曲元素已经成为一种作品类型,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梅兰芳》《赵氏孤儿》。从作品中可见,戏曲元素已经成为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论是电影音乐、影片的色彩还是舞美设计,借戏曲元素传递出的传统的东方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含义,都使得影片极大的突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风格与魅力,使得张艺谋获得“国师”这一代表性的称号。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也是国际上声誉较高的作品,《梅兰芳》与《赵氏孤儿》作为商业电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陈凯歌的部分作品来看,一方面题材故事多取材与戏曲,一方面又能借用作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的思考与社会生存现状。对于中国观众熟悉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其内容更加意蕴宽广,使这些电影作品更具价值与深度。

第六代导演人数众多,作品众多,是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代,从第六代导演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是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代,多出生于70年代,这一代导演从出生到成长,也许是戏曲事业发展的最衰弱的年头,而也是外国电影在我国传播最广泛的时代,所以他们作品对比前几代导演,所受到的戏曲的影响是最小的,在很多导演的作品中已经看不到梅兰芳体系或戏曲元素的利用,他们大多标新立异或认同西式的拍摄方式,在作品的核心风格上追求纪实性,不追求宏大的场面,历史与传统文化,而善于用长镜头、跟拍镜头来强调作品的写实性,现实性与真实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导演都摒弃了戏曲元素的运用,比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配乐;张元的《东宫西宫》昆曲的展现恰到好处;高晓松的《大武生》取材与戏曲行当,梨园行的故事背景,使京剧的展现和人物命运相结合,展现出了戏曲与中国武术的完美结合,借此传播了、中国的国粹与传统文化。

发展至今,戏曲元素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之中,美术、话剧、电影、电视,随处都可以看到戏曲元素的身影。在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道路上来看,戏曲元素从早期的意识建立,到中期的普遍探索,再到繁荣期的高度发展,经过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一直走到今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带有戏曲元素的电影都屹立在世界电影的丰碑林中,散发着耀眼的艺术光彩。戏曲艺术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电影电视艺术发展与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前辈们借助戏曲元素,准确的传播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使众多的作品焕发新鲜、精彩的活力,使中国电影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朱广平“浅析中国戏曲和中国电影”[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6,(02).

[5]赵景勃,冉常建.舞台与银幕之间 戏曲电影的回顾与讲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作者:张子旭

上一篇: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演讲稿下一篇:检察院中层干部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