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通用11篇)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1

公路环境保护包括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公路环境保护工程主要有绿化工程、景观工程、噪声污染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绿化工程是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破坏及及时进行环境修护的最重要的工程手段。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探讨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

1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地位与作用

1.1 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茂密的树冠能有效缓冲及延迟暴雨降落地面的速度,地被灌草、植物枯落物减小降雨后地表径流,大量的植被能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炎热季节,减少水分蒸发。植被起着截留降水,削弱降雨能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涵养水源,拦截过滤泥沙,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固定流沙,减缓土地沙化的作用。公路建设离不开土石方作业,因路基、桥涵、隧道施工的填、挖、借土、弃渣等作业会改变沿线的局部地貌,在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范围内的植被有很大的破坏,使土壤表面丧失水土保持功能,加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山区高速公路因开挖、弃渣造成的水土流失尤其严重。实施公路绿化能有效快速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2 稳固路基边坡

植物根系发达,如南方部分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种植的香根草,其纵深发达根系可深达2~3m,深深扎入土壤或岩石缝隙,在土壤表面形成纵横交织、盘根交错的根系网,相当于工程上的加筋土路基,可有效地增加土壤固着能力,植物枝叶和地被植物阻挡着雨水对坡面的直接冲击,减少地表水渗透进入路基,提高了边坡抗冲刷、防侵蚀能力,同时,对路基边坡浅层滑坡、表面坍塌也有较强的防护功能。

1.3 改善环境

1.3.1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吸收CO2,释放O2,自动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植物靠叶片吸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尾气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如有关试验单位曾测定铅烟环境下植物叶中的含铅量,每克大叶黄杨干重叶中的含铅量为42.6毫微克。植物叶片通过停着、附着和黏着3种方式来减尘、滞尘。根据试验测得,1万m2的高大森林,其叶面积可达75万m2,1万m2的草坪,其叶面积为22~28万m2,庞大的叶面积在净化大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夹竹桃的叶片对SO2、CO2、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大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通常尘粒上附有不少细菌,通过绿色植物的减尘作用,也就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同时,有些绿色植物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1.3.2降低噪声

交通噪声干扰着公路沿线人员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植物茎、叶表面粗糙不平,存在大量微孔和密密麻麻的绒毛,是天然的吸声材料,散射声波,把投射到叶片上的噪声波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使声能消耗而减弱。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dB。

1.4诱导视线

路面、交通标志、标线与绿化带是司乘人员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汽车驾驶者的视线是按照行进道路上的标志、标线、路面状况和周围的参照物而变化的,其视野具有水平的宽度和空间的深度,公路上除了线形的变化,标志、标线、护栏等的指引外,绿化带就成了驾驶者视野中重要的参照物。如在高速公路分流区栽植醒目乔木,汇流区栽植低矮色块植物,在平曲线外侧种植高大乔木,内侧种植花、灌木。类似种植不仅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视距,而且是交通标志、标线的有力辅助,可以提示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路线线形变化及驾驶行进方向,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

1.5防眩光

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前照灯眩光降低驾驶员的视觉功能,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中央分隔带绿化可以有效消除对向行驶车辆的前照灯夜间眩光,避免驾驶员的眩目现象,保障行车安全。

1.6缓解明暗变化

当光线明暗突然发生变化时,人眼会出现短时间的视觉适应过程。有研究表明,人眼对由明到暗的适应性一般在40min后恢复65%。隧道洞口外两端光线明暗急剧变化段的高大乔木,不仅可以诱导驾驶员视线,同时具有隧道出口遮光板的功能,使侧方光线形成明暗参差的阴影,在隧道洞口形成阴影过渡段,缓解驾驶员由明到暗或由暗到明的视觉适应过程,避免视觉障碍,减少交通事故。

1.7 美化路容环境

绿色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绿色的环境中,会使人精神振奋、思想活跃。而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人的信息几乎都是由视觉传入的,因此,改变驾驶员的视野环境极

为重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与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房屋建筑等共同构成公路整体,绿化工程可以及时恢复或遮挡因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弃渣形成的创伤面,减弱公路建设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高速公路绿化将绿化、美化以及景观观赏和窗口示范等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乔灌木搭配,改善枯燥的行车环境、调节视觉、消除精神疲倦,提高安全保障。

2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功能

高速公路绿化在兼具一般绿化的生态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基础上,必须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的功能。因此,根据高速公路绿化所处位置和区域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功能种植形式,以满足设计需求。

2.1 保障行车安全功能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首先考虑行车安全,防止发生事故,从驾驶员视线和心理考虑,在着重引导行车的基础上,防止发生事故,并兼顾事故时的缓冲需求,保障行车安全功能。

2.2生态保护功能

高速公路绿化在保障驾驶安全的同时,应满足防护、防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多样性,改善路域小气候的功能。

2.3美化环境功能

遮蔽公路施工时造成的生态创伤面,美化公路沿线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周边原始景观,突出公路建设的线性美。

3 结语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2

公路工程是一个带状线形构筑物,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等级和标准, 以及公路所在区域, 对其进行环境分析, 首先应进行项目影响区域的状况调查。一般取公路两侧200—500 m范围以内的区域进行调查。

1) 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

沿线乡镇、村庄情况;沿线工厂、企业情况;沿线教育情况;沿线医疗保健情况;沿线商业、服务业情况;沿线原有交通情况;沿线基础设施情况;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情况;沿线人文景观情况;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情况等。

2)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

沿线水资源情况;沿线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情况;沿线气候情况;沿线植被种植及覆盖率情况;沿线水土流失情况;沿线生物栖息情况等。

2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

2.1 噪声干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等, 施工期振动污染主要是大型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作业过程;运营期主要由行使的汽车形成的声源、交通噪声对公路沿线造成一定影响, 应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

2.2 大气环境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中主要由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材料运输及堆放、土石方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 在受到风力的作用下, 将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3 水环境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挖方弃土及桥梁施工作业时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泥沙、悬浮物等污染物,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维修保养不当产生的含油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3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3.1 公路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3.1.1 生态环保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 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 少占良田、耕地。

2) 在绿化设计时应充分发挥植被对本段公路的隐蔽作用, 合理选择种植乔木、灌木对线路两侧进行绿化, 以达到隐蔽、美化、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 绿化对于稳定路基、保护斜坡、保护水土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应做好全线的绿化设计。

3.1.2 噪声防治

1) 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

2) 在综合比较可行的情况下, 远离学校、医院等地方。

3.1.3 水环境保护

1) 调查和收集沿线两侧200 m范围内的水源分布位置、容量以及水体主要功能, 设计时尽量绕越、避让水源体。

2) 路线设计注意保护自然水流, 尽量不改变水流的方向, 不压缩过水断面, 不堵塞阻隔水流。

3.2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3.2.1 生态环保

1)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 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 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 计划取土, 及时还耕, 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 在雨水充沛地区, 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 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 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 待路基建成后, 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 进行绿化或还耕。

5) 工程所开挖、回填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 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 对施工临时用地, 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 待施工完毕后, 再将这些熟土推平, 恢复原地表层。

3.2.2 噪声防治

1)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 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应尽量妥善安排施工时间, 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 避免夜间施工。

2) 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2.3 大气污染防护

1)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 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并配备除尘设备。

2) 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既方便生产, 又须符合卫生要求 (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 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 m) , 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 施工现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运输材料的车辆应用帆布、盖套等遮盖以防止飞扬、撒漏。

3.2.4 水污染防治

1)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施工材料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 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 不直接排入水体。

3) 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 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3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3.3.1 交通噪声防治

1) 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 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 加强交通管理, 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 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3.3.2 大气污染防治

1) 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 在靠近公路两侧, 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 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 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 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 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3.3 水污染防治

1)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93-02

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电力工程和水利工程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实现了对水利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始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了人民群众的一些要求,但是,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的实施。

1 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1.1 结合生态环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的原则,对人类、自然和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把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保证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思想,结合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遵循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结合的原则,实现单一的施工管理到生态环境、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才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实现施工中资源的综合利用

施工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再生,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生产材料。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循环的施工材料,根据循环再生的原则,对施工的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的效果,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弃渣进行沟地填充,减少了水利工程造价的生产成本,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生态效益。

1.3 形成施工和环境的互补

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进行互补,形成平等的相互关系。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会挖出大量的废渣,如果不进行利用,就会占用土地资源。工程在运行和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进行生活场所建设。如果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单独考虑,就会严重地浪费土地资源;如果进行两者之间的综合考虑,可以形成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的使用率。

1.4 保证主体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主体空间的利用,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体布置的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了问题。保证主体空间的合理利用,需要对施工区域中相关的土地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地控制水流,把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化,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结合实际的水利需要,对原有的天然河流结构和水文特征作出改变,进行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建设水利工程,会对水文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建立堤坝,导致了上游水流速度的缓慢,减弱了水体的自动净化能力;增大水库的容量,会对水温结构造成影响,水体密度、微生物、溶解氧和水生生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游河道的污染范围,致使鱼类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发生变化;在水库中蓄入水之后,会导致水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异常上升,改变土壤的环境等。

2.2 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不仅会对水文环境造成影响,对土地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本身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在施工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废渣和临时的水利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这些现象,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土地的开挖和堆弃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就会较大程度地搅动山坡和表土,也会破坏周围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发生河道堵塞的现象。

2.3 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在施工期间,会产生一些废弃的砂石料等固体材料,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土石、石灰、粉粒、水泥和粉煤灰等一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悬浮物,会受到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沉积在土地中或者流入河道,污染土地和河水。

2.4 生态平衡的破坏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另一种生态环境污染,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主要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现象,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中的食物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瘟疫等灾害。

3 避免影响的措施

3.1 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河流的结构和水文特征进行改变的时候,需要保证河流自身的需水量,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在进行水利建设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移民和耕地补偿。但是近些年来,移民和耕地补偿的费用越来越高,所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结合水库的环境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进行。例如,在较窄的河谷内,上游河道的坡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修建高坝大库,降低中下游的淹没损失。

3.2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施工现场污染物扩散和环境污染处理的责任,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限制污染的标准,严格执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环保监测组织,对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水质、噪声和土地进行测定,实现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结果对比。在施工的后期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景观,避免用地范围内的耕地碾压,及时恢复耕田和植被等,全面地实现工程的绿化规划,才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3.3 加大管理力度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水利、土地和林业等法律法规,进行相互的协调和发展,密切的联系,共同合作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毁林占地、噪音污染、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的实时监督和检查,严厉的处罚超出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及时地对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制度或者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在多方面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水利工程对水质、土地的影响,造成的生活垃圾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现象,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在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重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妥善解决人、工程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

讨[J].科技视界,2012,35(13):202-203.

[2] 李世亮,裴亮,张玲霞.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9):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4

新建铁路淮扬镇线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1 工程概况 新建准扬镇线路自淮安市淮安南站引出后,跨新长线、苏北灌溉总渠后并行京沪高速公路西侧南行,经淮安市楚州区、扬州市宝应县、高邮市,于邗江区杭集镇西侧设扬州南站,出站后南行,在长江镇扬河段下游五峰山处跨越长江,进入镇江市域西折接入沪宁城际铁路丹徒站.作 者:陈捷  作者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70 期 刊:科技与生活   Journal:TECHNOLOGY AND LIFE 年,卷(期):, “”(4) 分类号:X50 

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极其治理 篇5

×××

(单位)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公路施工的现状,就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公路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单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做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来减少公路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影响;治理措施

引言:

公路的施工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便利人们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施工过程对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因此,建设单位要加强公路施工工程管理,就必须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综合防治措施,来最大限度减低公路施工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当前公路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施工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以期对广大公路建设单位和从业者提供部分参考。

1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大气污染

公路施工是一个长期、持续、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对大气的污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开挖路基、填筑、平整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二是易散落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石灰、粉煤灰等。三是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所产生扬尘和粉尘。四是施工器械排放的含有NOX、Pb、CO等有害气体的尾气等。

1.2噪声污染

公路施工一般会历经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许多施工机械和各种运输车辆会产生出强烈的噪声,对施工道路两侧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干扰。公路施工噪声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种类的繁多,决定了施工噪声具有随意性和无规律性。不同设备的噪声源特性不同,但它们之间声级相差仍很大,有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可高达上百分贝。

1.3水环境污染

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是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公路施工中砂石加工与冲洗、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表层装修与冲洗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这些水汇入地表径流后会短期内对地表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也不容忽视,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集中施工现场、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其水质和城市生活废水相当。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若不给予适当的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得当,都容易造成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1.4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构成了施工期间的固定废弃物污染。一般为施工进场前清场废物,如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土壤表层熟土、路基开挖弃土、施工中包装材料、施工材料废料等废物构成了施工垃圾,需要专门倒置建筑材料废弃场地处理,否则就会造成污染。另外,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1.5生态和景观破坏

虽然公路施工前规划一般已事先考虑尽可能顺应生态景观变化规律,但由于公路的用途的多样性,施工过程需要开山挖地、跨河架桥、占用耕地等情况十分多见。因而,在公路施工中常会影响到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弃料及路基修筑往往需要占用土地,进而造成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问题。平原水网地带筑路不仅有路基永久占用农田问题,而且存在取土挖毁耕地和需要进行土地恢复利用问题。植被破坏和机械噪声还会迫使野生动物迁徙或

丧失。公路修建可能会破坏值得保护的自然景观,形成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问题。

2公路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2.1防治大气污染措施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采取加盖蓬布、在堆垛表面掺和外加剂或喷 洒润滑剂等措施使其稳定,尽量减少起尘量;在装卸、使用、运输、转移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散物料时,要加强现场管理,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混料时,选用配有沥青烟气消除装置的沥青拌合设备,对物料采取集中拌合;,按照设计规定,合理设置拌合站位置;对建材堆放场,以合理选址,尽量远离环境空气敏感点和地表水体。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在粉状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网),合理安排堆垛位置,若利用粉煤灰建筑公路,应当采用袋装、罐装或湿装湿运,避免粉煤灰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施工便道、进出堆场的道路、路基路堑的开挖面,需适时洒水,抑制扬尘;在高产良田和果园路段,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位置,尽量将扬尘污染的施工场地远离布设;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运行点在敏感点上风向50m范围以内,需装烟尘除尘设备,以减少器械废弃排放污染。此外,路段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水稻扬花和水果植果期进行,以免扬尘的污染,影响农作物产量。

2.2降低施工噪声污染

为了防治公路施工期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设备位置。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灵活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加以缓解,在施工时间方面,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6:00-22:00)进行;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应停止施工。

2.3控制施工用水污染

对于冲洗砂石料的废水,它的悬浮物含量大,需建专门的沉降池,对悬浮物进行沉淀后再进行排放。澄清后的部分废水还可用来对公路施工工地进行洒水防

尘,以实现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资源;对于混凝土养护的废水,可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以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对于机械和车辆冲洗产生的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减少在施工现场冲洗器具和设施造成的废水量;对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民房作为固定宿营地,使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排污系统后被有效处理。

2.4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

对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等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对于有回收使用价值的,集中回收使用;路基开挖废土除了部分用做回填外,还应统一规划处置;对弃土应设立弃土场,进行集中处置;对施工生产废料处理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并将有价值的的物料集中处理或交由废物收购站处置;对于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并设置专职卫生清理人员岗位来专门管理。

2.5生态景观保护措施

首先,要保证公路规划和设计是符合区域生态景观变化规律的,顺乎山川河流的走势和延伸趋势,以保证尽可能小的破坏生态景观。其次,土方的合理调度和综合利用。主要采取利用水利建设和城市景观水域建设的土方为公路路基填筑,以减少从就近耕地和基本农田取土情况的发生。再次,工程施工期间,严控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尽力减少施工过程对地表植被的碾压和破坏。

3建设单位在公路施工中环保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保措施审查

在施工招标时,应将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情况作为综合评价的条件之一,要求施工单位重视环境保护并拟订针对详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施工环保方案。

3.2 通过合同管理提高环保意识

为了提高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保的充分重视度,应在施工承包合同订立阶段,就及时增加有关施工环保方面的相应款项,明确承包人对保护环境、土地复耕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合同条款对公路施工沿线的居民安全、道路使用、文物保护等也应有相应规定。通过合同中的明确规定,动用工程支付手段的调节作用,将项目施工中环保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仅如此,建设单位还应根据施工季节及时发布汛期防汛、旱季防尘等要求,及时防治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建设单位需加强污染监督,促使施工单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保治理工作。

3.3 加强与环保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

建设单位应主动与环保行政职能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建设单位应成立项目专项环境保护指导小组,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配合环保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规范公路施工中影响环保的相关做法,并对施工操作程序提出必要的环保改进建议。

4结束语

公路项目施工不应改变和破坏原有的美好环境,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因此,公路施工应防治污染,保护好周边环境。公路项目的建设,虽然能有效拉动了区域GDP的增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环境一旦被破坏,往往是难以恢复的。因此,在发展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污染防治,完善环保管理工作措施,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6

41省道南复线永嘉岩头至大若岩段公路工程是《温州市永嘉县交通“十一五”规划》,是“三高两纵四横五连”公路网主骨架中五连之一,本项目的建设对构筑四通八达的永嘉县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网、完善永嘉县公路网“十一五”规划总体布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位于永嘉县中部岩头镇和大若岩镇之间,岩头和大若岩两镇地处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是整个三百里楠溪的精华。

工程路线起点推荐方案路线起点设在诸永高速枫林互通连接线楠溪江二桥西侧桥头,起点桩号K0+000,与41省道改建规划道路相交再与41省道老路相交后,沿横坑溪南岸和溪南村、下园村之间前行,在郑岙村南侧沿山展线,经郑岙隧道(3000m)穿芙蓉峰至大若岩镇大东村,再在小若口跨大东溪至九房村,穿桐州隧道(440m)至梧涨村,终点设在大若岩镇,终点桩号为K15+040,路线总长15.040Km。全线作为41省道南复线一期工程实施。

工程征占地64.90hm2,其中永久征地57.08hm2,临时占地7.82hm2,拆建建筑物10002m2,拆迁安置区0.76hm2。全线共设有大、中桥5座730m,涵洞62道,隧道2座6880m,工程为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3m,设计车速60km/h。

工程计划于2011年6月底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通车,施工期36个月。本工程估算总投资9021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002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上级补助和地方自筹。环境现状

工程涉及岩头镇和大若岩镇2个乡镇,工程所在区周边土地主要为耕地和林地。工程沿线主要以针叶林和经济林为主,未发现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工程沿线陆生动物主要以一些常见种类为主,如壁虎、画眉、松鼠等,未发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从表3.5-1和表3.5-2可以看出,芙蓉古村监测点位的TSP、SO2和NO2日均监测值和小时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说明目前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从表3.5-4可以看出,大楠溪和小楠溪监测断面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要求。

从表3.5-3可以看出,九房和梧涨监测点位昼间噪声监测结果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超标范围为1.4~12.2dB;梧涨夜间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超标范围为13.8dB,这些监测点超标主要是受生活噪声和现有交通噪声影响(K10+700~K15+395,九黄公路和永缙公路)。

工程所在区域属浙江省一般防治区。沿线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1 社会环境

41省道南复线永嘉岩头至大若岩段公路工程征占地面积64.90hm2,其中永久征地57.08hm2,临时占地7.82hm2,占用基本农田约23.47hm2。拆迁建筑物面积1.00万m2,搬迁人口约150人。拆迁安置区面积0.76 hm2,主要为农村房屋安置区。

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相关条例、办法,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给予征地拆迁户适当补偿并妥善安置;对于被占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在项目开工前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特别是基本农田占用的批准手续,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协助沿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工程设置交叉4处,分别为K1+000岩头镇和K10+000小若岩。需加强施工场地边的交通疏导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影响;注意施工安全,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保证行车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工程共计拆迁各类电力及电讯线杆649根。在拆迁工程涉及的通讯、电力设施之前,建设单位应该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电力线按照先通后拆的原则,接通临时的电力线,避免停电、通讯中断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周围居民和企业单位的影响。

工程全线桥梁总长730m,共设大桥710m/4座,小桥20m/1座。涵洞共62道,用于排水。桥梁与涵洞设计洪水频率均为百年一遇。本工程无跨航道桥梁。桥涵工程及其相关配套工程完工后,能够确保沿线水系畅通,基本保持沿线地区原有和工程涉及河道的自然状态,但工程开工建设前需征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3.2 生态环境

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对沿线农田生态和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区域植物组成种类分析可知,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多为本地区常见栽培种,因此,工程对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影响。

工程区域受影响的动物种类主要为常见种类,未发现国家和省级珍稀保护动物,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保护动物造成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严禁狩猎,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3.3 水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桥梁基础的开挖、钻桩、混凝土浇注、衬砌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及污废水,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跨河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先钻孔,后灌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产生钻渣0.35万m3,均在护筒内,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和泥浆池内,部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排放,沉渣干化后就地平整,施工过程中无废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工程施工期间,应利用岩头镇和大若岩镇现有场地对工程施工机械集中清洗,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

根据工程施工安排与总体布置,各个施工点的人数相对较少,每个施工点施工人数按50人计,施工人员日生活用水量120L/人,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单个施工场地日产生生活污水量约为4.8t/d。工人营地可尽量设置于沿线村庄内,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设施进行处理;对无法租用沿线村庄的施工营地,可租赁移动临时厕所,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并定期运出纳入当地村镇处理系统处理。

工程建成后,在桥梁两侧及联接路段两侧均应设置截水沟、沉淀池等设施,防止路面、桥面径流直接排入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因此,一般情况下本工程路面径流不会对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水环境产生影响。

路线跨越的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水功能区划为多功能区,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目标水质为Ⅱ类。工程营运期,一旦发生危险品车辆翻车事故,危险品可能进入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造成水体污染。具体分析见第7章风险评价。3.4 环境空气

工程施工期间,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搅拌扬尘和沥青烟气,通过采取措施,可降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根据表4.5-6和表4.5-7可知,本工程建成运营后,各敏感点的CO高峰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但营运远期2028年NO2高峰小时值在最不利风向情况下小若口村和九房村可能出现超标现象,因此,工程营运后需做好道路良好运行状态,减少工程营运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3.5 声环境

公路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筑路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建桥打桩、材料运输等产生的噪声。由于本项目的敏感点距离公路中心线的距离在24~142m之间,受施工期噪声影响较大,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高噪声机械和作业点应尽量远离这些居民布置,且夜间禁止施工,若要夜间施工须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意并告知附近村民。

从表4.6-6和4.6-7可以看出,工程路段营运初期(2014年)、营运中期(2020年)和营运远期(2028年)4a类功能区内昼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夜间各年份均有超标现象,2014年、2020年和2028年夜间超标范围分别为0.1~4.3dB,0.9~4.5dB,1.0~4.8dB。

工程路段营运初期(2014年)、营运中期(2020年)和营运远期(2028年)1类功能区内昼间和夜间均有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现象,2014年、2020年、2028年昼间超标范围分别为0.3~12.3dB,1.1~12.3dB,0.2~12.4dB;2014年、2020年、2028年夜间超标范围分别为0.2~13.9dB,0.4~14.0dB,0.4~14.0dB。超标的敏感点中九房和梧涨主要是受现状九黄公路和永缙公路影响,背景值超标。3.6 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64.90hm2,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9.50hm2,其中林地16.69hm2,梯田2.81hm2。

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为162.65万m3(含表层土7.62万m3),填筑总量152.11万m3(含表层土7.62万m3),弃渣量10.54万m3。弃渣中,桥梁钻渣0.35万m3,路基和隧道弃方9.90万m3,改沟工程弃方0.08万m3,拆迁废弃土石料0.21万m3。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3.81万t,其中施工期3.69万t,自然恢复期0.12万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3.74万t,其中施工期3.65万t,自然恢复期0.09万t。

根据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而路基工程、中转料场、桥梁钻渣和临时堆土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地段。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对以上部位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避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危害。3.7 固体废弃物影响

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期生活垃圾和工程弃渣,这些固体废弃物如不进行处理,随意堆放,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当地环境。环境保护措施

4.1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优化调整线位,少占用耕地、林地,避开基本农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路基挖、填量,减少占地,节约用地。尽量避免穿越村庄,减少工程拆迁量。涉及工程沿线占地拆迁安置的,应充分考虑沿线政府和公众的意见,以供下一阶段路线优化设计。

在工程征地过程中,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对被征地农户给予补偿,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征地拆迁户。安置新址选择应保证与当地村镇规划相协调。

工程在下阶段设计过程中,应减少临时占地数量,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数量。施工营地的选择应尽量利用路线两侧的现有房屋和场地;尽量利用路基永久占地作为临时堆放场所,临时占地应尽量不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做好迹地恢复工作,恢复原土地利用;表土临时堆放场尽量选用永久征地范围内。

对于工程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占补平衡。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占地,减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对临时占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恢复植被或退耕。做好工程区表层土壤的保护和利用。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禁止捕杀野生动物。4.3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桥梁灌注桩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除部分泥浆回用外,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自然蒸发,不外排,沉渣干化后就地平整。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管理,应利用岩头镇和大若岩镇现有场地对工程施工机械集中清洗,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工人营地可尽量设置于沿线村庄内,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设施进行处理;对无法租用沿线村庄的施工营地,可租赁移动临时厕所,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并定期运出纳入当地村镇处理系统处理。

营运期:完善路面径流、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公路排水系统与现有规划的排水系统相协调。在沿横坑溪和小楠溪支流路段的5座桥梁两侧采用砼护栏以防运输过程中危险品落入水体,污染水质。营运期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污染风险防范措施详见“7.4 事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4.4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合理选择施工便道等位置;水泥应罐装或袋装运输,车辆应采用加盖蓬布,土、砂、石料运输应控制运输量,严禁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挡板,并加盖蓬布,以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在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场工作。

工程营运期间:加强交通管理,确保现有交通畅通;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其采取加盖蓬布等封闭运输措施。4.5 声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拌和场、预制场等距离居民区≥150m。禁止强噪声机械夜间作业,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连续施工时,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并告示周边民众。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

工程营运期间:主要应加强工程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在距离公路较近、评价范围内受影响户数较多的溪南、下园和九房等路段两端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以控制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在噪声影响较大的梧涨安装通风隔声窗,并加强道路养护,保持桥面和路面平整。4.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Ⅰ区:主线工程防治区

工程措施:路基工程施工前清基工程;路基边坡两侧截排水工程。

植物措施:中央分隔带绿化工程;路基边坡绿化工程和绿化区域的覆土工程。临时措施: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末端临时沉沙工程;路基填筑边坡施工时设置急流槽;临河路段和改沟工程开挖土石方临时拦挡工程。

(2)Ⅱ区:桥隧工程防治区 工程措施:桥梁钻渣沉淀池利用结束后土地整治工程;隧道洞脸周边截排水工程。植物措施:沉淀池迹地绿化工程。

临时措施:桥梁钻渣和扩大基础临时防护工程。(3)Ⅲ区:中转料场防治区

工程措施:中转料场利用前剥离表层土工程;中转料场拦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植物措施:中转料场迹地覆土和恢复林地工程。

临时措施:大东中转料场临时绿化工程;桐州店和梧涨中转料场临时拦挡、排水工程。

(4)Ⅳ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工程措施:施工临时场地和临时施工便道利用前剥离表层土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利用后土地整治工程。

植物措施:施工临时设施覆土和恢复林地工程。

临时措施:临时堆土场临时拦挡工程;施工临时设施临时排水沉沙工程和临时施工便道边坡临时防护工程。12.4.7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1)生活垃圾

工程线路沿线村庄都设置有环卫垃圾桶,施工人员应尽可能租住当地民居房屋,必须设置临时施工营地的路段设置垃圾收集筒,所收集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理。

(2)工程弃渣

工程弃渣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桥梁钻渣两部分。

工程弃渣量10.54万m3,其中土方1.78万m3,石方8.20万m3,桥梁钻渣0.35万m3;拆迁废弃土石料0.21万m3;桥梁钻渣采用沉淀池固化处理,其它弃渣运至大东中转料场临时堆置,最终运至岩头镇的西山大街、大若岩镇的永嘉书院和九黄线改建等工程综合利用。公众参与意见采纳与落实情况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个人73份,团体32份),回收率均为100%。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工程的建设情况了解程度很高,对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非常支持,群众主要担心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噪声等。在下一阶段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将充分考虑工程沿线群众的意见,做好生态环境、水污染、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有关标准对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及做好征地补偿,不辜负工程沿线群众的期望。

2009年2月26日起,连续10个工作日在岩头镇和大若岩镇2个乡镇及相应行政村进行了环保一次公示,并于2009年4月22日在沿线乡镇及相应行政村和评价单位网站上进行了二次公示,第二次公示期间收到九房村村委向建设单位和审批单位提出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作出相应回访调查,相应反馈意见具体见附件5。

在公众参与过程中,虽未收到被调查个人和团体对本工程建设反对意见,但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并尽量做到不降低公众生活质量。工程建设必要性和线路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减轻41省道的交通压力,同时对完善永嘉中部地区的路网、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永嘉县内部以及永嘉与温州市区的有机联系,形成内通外连的交通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建设符合《浙江省公路发展规划》、《温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永嘉县“十一五”交通规划》、《永嘉县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永嘉县岩头-枫林镇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和《永嘉县大若岩镇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020)》;工程路线经过永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准入区,不涉及禁止准入区,与永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不冲突。

通过对工程线路方案从主体工程和环境影响评价角度进行多方面比较,最终得出推荐方案。下一阶段将尽量通过优化线位、优化路基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7

目前,国家为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预防交通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促进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1],已制定《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本办法是环保法与项目建设相关法规的融合,是交通建设项目的准绳依据。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是对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持和谐的维护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约束,此环境包括天然的及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即大气、水、土地、深林、自然古迹、人文遗迹、风景区、城乡等。具体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国务院颁布)等。

二、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素

公路是在地球表面所建设的工程地物,公路建造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根据项目建设位置、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工程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见表2-1。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发现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是噪声和扬尘,营运期主要影响环境的是噪声、汽车尾气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品运输事故。[1]

三、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从项目建设运营对社会环境、社会经济、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以拟建项目经济、环境、节能评价为基础,确定的分析对象主要为: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业,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它对区域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项目投资建设活动多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拉动经济的增长上。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还要消费大量的砂石、木材、水泥、钢材、沥青等多种建筑材料。建筑本身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的影响

项目建设能够调节区域产业结构,拉动了旅游业及工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可为沿线区域提供就业岗位,拟建项目对沿线的就业影响,可分别用动态与静态方法分析。

按照动态估计,拟建项目的就业影响则在直接、间接和诱发三个方面。

1. 直接就业影响:

拟建项目在其建设期内会提供施工岗位,而在运营期将配置大量的收费、服务及管理人员。

2. 间接就业影响:

拟建项目的间接就业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公路建设所需大量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石料、沥青等)生产间接增加的就业岗位;其二是由于目前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采取分段招标制,将间接为沿线增加就业岗位。

3. 诱发就业机会:

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将促进沿线服务产业发展,增加沿线居民创收渠道,从而诱发新的就业机会。

(三)自然环境影响

新建公路必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主要不良影响为:施工期的噪音污染、尾气污染、水污染及对沿线地表植被破坏;运营期则是公路车辆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由于拟建项目占用土地,必将会造成沿线有效耕地减少,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四)对沿途教育、医疗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所处区域的学校及医疗机构数量较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较低。项目的建设运营可扩大当地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覆盖范围,改善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方便其就医、子女入学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五)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公路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有助于部队建设和国防工作的开展,对巩固国防、促进政治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影响群体对公路建设的态度

影响群体对公路建设的态度可以通过调查小组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利益群体见表4-1。

四、对策研究

项目建设以“和谐交通,服务社会”为目标,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公路景观、环境保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保证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路线方案选择及工程设计的对策

1. 公路规划设计与环境相协调。

公路规划设计时应进行各仲调查、研究,如气象、占地、城节规划、文化、资源、遗址、居住入口以及旅游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充分考虑路线的选线应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土地规划,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少占良田、耕地和经济林。另外,通过多种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设置挡土墙、护坡、高架桥或采用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法,以减少占地数量,节约土地资源[2]。

3. 天然水系的保护。

设计时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沿溪线尽量采用桥梁形式,不改变水流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水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注意水流方向,尽可能与原有沟渠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路面水、边沟水排入一定的水域,不随意排入公路两侧的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的水土资源。

4. 路基高度控制。

创造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是新理念建设技术要求的精髓,是体现“和谐”的重要标志。从公路建设来说,达到“融合”就是路堑边坡应避免深挖方、高边坡,填方应避免高填方,在此基础上设置缓边坡将道路融入大自然。

5. 路基防护。

项目边坡及防护要体现自然和谐的原则,突出绿色的主基调,不用人工痕迹去破坏大自然整体的协调,减少硬防护,偏重植物及柔性防护,应在保证边坡长期稳定性的同时,考虑防护对周围路域景观带的影响,应做到淡化圬工、融入自然,体现景观公路的特点。

6. 取土场的选择。

取土时,首先考虑利用挖方路段土石方,其次应结合当地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选择贫瘠地段集中取土,应设在视线以外,选择荒山或小山包、山川河谷易回复地段;注意保护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将取土坑与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复耕。

7. 弃土的堆放。

沿线弃方须合理处治。施工的废方弃土应先用于回填修补因工程导致的地面创伤,恢复原始地貌;弃土应设在视线以外集中堆放,与原地貌保持一致,并进行必要的地表绿化美化。应特别注意在清理表土时,腐殖土应先集中堆放,以利后期恢复植被用,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施工期环保对策

1.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

尽管公路施工植被破坏不可避免,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实现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的局部位置的植被覆盖,可以先植草再种树,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开挖、填方路堤、沟壑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路基土石方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植草护坡,防止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源。

3. 弃土、取土的处理。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通常,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对事故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包括安装有效的消声器。

5.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尤其是采石场、采砂场,应经常洒水,洒水可有效地控制扬尘。运输建筑材料的临时施工道路应尽可能避开大的居民区,临时施工道路应经常洒水,运送砂石料的运输车辆,用帆布、盖套等遮盖[4],以防物料飞扬,沿途撒漏。

6.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应远离地面水,并提供环形排水沟和渗水坑,以防意外溢出污染地面水。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建立临时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7.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珍稀野生动物出没的地区,公路施工期间,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猎杀珍稀野生动物。

(三)运营期环保对策

1. 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公路路面管理,经常修整路面,保持足够的平整度,以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超过噪声标准的路段,采取降噪处理,措施主要有:设立隔声屏障、隔声窗以及植树等。利用“生态墙”可降低噪声和废气引起的环境污染。

2. 突发性交通事故中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措施。

加强公路上运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危险品运输一般应在公安机关登记,有危险品标记,安排时间通过,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应负责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物,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

以上措施虽然是针对公路营运阶段提出的,但大多数措施,如植草种树等,在施工阶段就应该开始实施。

五、结束语

对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公路是用来造福于人类的,提高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国家路网建设的长远目标[5]。因此,研究公路建设与环境问题和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保持公路“通达性、安全性”的同时,又要保持公路“美观性、环保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公路网建设研究的重大课题。

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给国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推动了沿线产业的发展。公路系统在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其建设过程中及通车运营期间,对通过区域的环境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通过从自然与社会组成的大环境着眼,综合考虑公路建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行减缓工程活动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环保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Z].2003.

[2]宋民红.我国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3]王一斌,邵坚达,桂炎德,等.公路交通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J].公路,2004,(01).

[4]刘红.公路建设引起的大气污染及防治对策[J].交通环保,1990,(05).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承受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在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平衡的影响

积极影响:

(1)跨流域调水工程会解决调水地区易遭洪海洋污染威胁的灾害问题,换救地区性生态危机。如原苏联的北水南调等工程除工农业用水之外,还可缓解里海水位下降而引起的生奇谈怪论环境恶化,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很好地缓解因南涝北旱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总量。

(2)大型蓄水库既能防沙除东; ,双能增加库区宽气湿度,改善其周围绿色 生长,如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由于调入了大量的水,部分地区已变成繁茂的绿洲。

(3)优化水质。减少水污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基本要求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

2.2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类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1)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2)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筑坝凿渫,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3)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一是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评价

3.1工程的价值评价

对于许多属于无价之宝的自然,风光,文物,物种等的影响评价,应明确其价值取向,使之可以定量及定性评价,使本该受到 发重视的问题,给以应有的地位。另外要对工程人垢时效性进行评价,如现有的工程所具有的防洪,发电的功能和价值,几十年后则其功能可能为其上游,支流众多工程所代替,其在流域,区域或全国中的价值地位会相应降低。总之,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2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工程引起的资源和环境变化,应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成本因素,经济因素加以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引起广泛的生态与环境变化。对其有利影响,如何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其不利影响,如何进行投资治理,投资治理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环境状况,恢复到什么样的水平,产生什么样的治理效益,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确定投资目标,投资方向,投资基础上和投资区域,力图达到投资效果。

4.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

(1)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水文资收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如大型蓄水库,重点是水文资料和地质构造,充分考试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

(2)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载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

(3) 施工工期阶段的任务,在施工工期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工期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工期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境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

(4)风险分析评价。实际上,每一大型水利工程都存在着某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不冒一定风险的工程是不存在的,工程风险存在的几率虽然很低,但一旦发生,则可能造成严惩的生态与环境后果,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水利工程环境评价的风险分析评价是至着重的。

(5) 长期跟踪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许多问题特别像河口生态,库区生态,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变化,不是短期能明明和掌握的,只有长期的监测,观察,研究才能逐步找出規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以工程通过可行性论证为终点。

(6)施工期前要在讯息工期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噪声的本底测定,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和汛息工期阶段不同 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这方面的教训。

(7) 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主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5.结束语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承受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7).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穆宏强,蔡长治,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社会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关系[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01).

[4]蔡国良,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解决对策分析.科技资讯.2005,(19).

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论文 篇9

其次,海岸工程加速了沿岸土地盐渍化。在海岸工程的影响之下,沿岸湿地水分蒸发量上升,使得沿岸湿地的盐渍化程度加快,使得沿岸湿地变得不适宜生物生存。最后,海岸工程用水量的增多使得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容易造成海水倒灌,既影响人们的正常用水,也使得近岸湿地的盐碱度失去平衡,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

(2)围海造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围海造田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使得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围海造田影响了潮汐的正常流动,这使得潮汐的力度减弱,影响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同时也使得不同水域之间的水质交换变得极为困难,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围海造田也影响到了近岸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得近岸海洋生物大量灭亡,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4 海岸工程对近海渔业的影响。

(1)海岸工程破坏了近海鱼类的生存环境。在近岸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对海洋的利用,同时也会向海洋排放一定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鱼类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就会产生变异或者灭绝,这使得近海鱼类的多样性遭到严重地破坏,进而威胁到整个海洋的生物系统。

(2)海岸工程使得陆地积蓄的营养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向海洋释放,造成了藻类的大量繁殖。近岸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使得陆地植被显著减少,这样,在海洋运动的过程中,陆地积蓄的营养物质在短时间内就会大量地随着海水向海洋释放,这些营养物质为海藻等提供了大量的影响,使得海藻迅速繁殖。而海藻的迅速大量繁殖,不仅仅使得其消耗的海洋资源增多,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影响着近海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5 结语

综上所述,海岸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循环功能和自净能力下降等。而这些对海洋产生的影响最终都会回到人类身上,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冲击,包括温室效应、地下水污染以及气候异常等。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篇10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质量;运营;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逐渐成为国家交通的骨干运输网络。直至2015年,广西区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车里程突破4900公里,实现93个县区通高速公路,县区通高速率约85%。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机电系统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机电系统主要由收费子系统、监控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以及隧道机电子系统组成,其对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即运营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前一阶段未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必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利的影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运营维护工作。

1、施工质量对后期运营维护的不利影响

1.1增加机电系统设施设备故障率,影响整体技术评定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施设备具有种类多、分布分散、持续运营等特点,所以影响机电系统设施设备故障的因素比较多,大体可分为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人为故障是指因驾驶员未能操纵好车辆致使事故车辆撞坏机电设施设备引起的故障或是行人故意破坏机电设施设备所引起的故障;除此之外统称为自然故障。人为故障是不可避免的,而自然故障除了受到设施设备自身寿命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所致。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施工方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施工标准施工,监理方未按照合同要求监督工程施工质量,业主方未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监督部门等工程项目参建的各方针对工程项目未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有些为了赶工,临时请了当地的民工施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也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没有落实到位,致使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差,机电设施设备自然故障率高,拉低机电系统设施设备完好率,降低了机电系统工程的技术评定分值,影响了年度的整体技术评定。

1.2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

机电技术维护人员是按照高速公路养护相关管理规范,根据管辖路段的隧道数量及长度、收费站的数量和等级进行配置的。通常情况下,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合格,后期的运营维护根据高速公路相关运营管理规范,按照规范规定的维护检查项目、维护频次进行日常性检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保养,有故障的按照故障报修流程进行处理。而如果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差,设施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就会增加,机电维护人员除了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机电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外,还要额外处理因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设备故障,无形中增加了机电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1.3提高运营维护成本

下属公司根据上一年度的运营情况制作本年度的运营预算成本,公司财务部门会根据每个下属公司管辖路段所产生的运行效益和路段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下发运营管理费用。下属公司在运营管理中,为了顺利通过年终考核,为公司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都会通过加强各方面管理,减少运营成本。而如果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差,设备自身寿命会缩短,设备故障率高,需要购买更多的备品备件更换,增加了设备费用,有些分项如隧道路灯电缆包封为按照标准施工,部分裸露在外,引起电缆被盗,这些分项的电缆需要重新敷设、包封,工作量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工费和材料费,提高运营维护成本,影响公司的年终考核。

1.4影响交通安全

安全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高速公路运营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畅通的行车环境。而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差,会使机电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發生。比如隧道照明电缆敷设时未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将电缆直接敷设在电缆沟中,电缆接续也未按照要求做防水处理,当雨季来临或是冲洗隧道壁时,电缆沟内有积水,有电缆接头或是外表破皮的地方容易发生短路故障,导致大面积照明线路短路断电,使隧道内照度不足,产生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加强机电工程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在实施阶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执行质量标准,加强现场工程质量监督,把好质量关,为运营阶段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必须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将质量管理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当中,特别要把工程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参建各方的工作职能范围、责任界定以及工作方法;其次,加强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建设方要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对重点部位、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施工方返工,待其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再次,重视对监理方的监督管理。监理方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三方,其职责是按照合同要求,通过巡视、旁站、平行检查等方式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建设方应加强对监理方进行监管,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监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最后,严格执行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查工程师范符合设计规范和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其对建设项目及时投入生产、发挥投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工程验收,保障投产产品质量,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增加投资效益。

3、结论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关键性阶段,使用阶段即运营阶段,是设施设备的管理阶段,设施设备质量其受到实施阶段管理的制约。建设方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源查找原因,督促施工方和监理方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质量管理职责,采取适合项目本身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减少对后期运营后期的不利影响,提高投资效益,减低运营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

上一篇:环保地球优秀演讲稿下一篇:国庆见闻小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