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毕业论文)(通用6篇)
摘要:
教学风格是教学经验的一种外显性表现,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规范的稳定性表现。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更加需要数学教师展现自我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的独特运作方式,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巩固和发展最终达到的一种稳定的状态,并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本文分析了理智型、情感型、自然型、幽默型、技巧型五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师教学风格;小学生;学习习惯
一、对教师教学风格及学习习惯的理解
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是教师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学风格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方式、品德、学习习惯等都有着言传身教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受益终生,而差的劣的学习习惯则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养成了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根就难多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有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孩子要想学会学习并且学得好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差的劣的教学风格则会阻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深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正调整,使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加合理、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学生的要 求,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有关于“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理论体系,对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提升。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通过对小学不同年级课堂教学的观察,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科任教师的交谈后,最终从课前、课堂、复习及作业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的,是成功的前提。然而从实际调查发现课前准备情况经常出现如下场景,一:有不少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同时,小学生的预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缺乏经常性。二:预备铃响过以后,许多学生仍在说笑打闹,不能安静下来;三:部分学生不迅速进教室,不准备学习用品;四:少数学生刚上课就请假上厕所。
(二)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良好认真听讲的习惯直接将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开小差,没认真听所以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故意捣乱课堂秩序;二:有些学生不善于思考,缺乏质疑,不敢举手发言,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三:还有些学生坐姿不端正,写字姿势不规范,没写规范字不用普通话,没用学习工具画线、图形,没记笔记等。
(三)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新学习的知识若不及时巩固就会忘的很快,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不及时复习等过一段时间后就基本上忘光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只有少数小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第二:有些学生平时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做不到当天学到的内容当天消化理解,常轻易放过课 2 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第三:部分学生做完作业后没再认真检查一遍;第四:有些学生缺乏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没有认识到做作业的意义,存在抄袭现象。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诸多元素(如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现代课堂教学风格大致可以分为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自然型教学风格、幽默型教学风格、技巧型教学风格这五种,每一种教学风格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不同种类的教学风格将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理智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影响。这种教学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清楚明晰,层次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以理服人,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用理智控制课堂的进程,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发展创新、寓情趣于道理之中。
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这类教学风格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惧困难、沉着冷静、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达到上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及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富有逻辑性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探索延伸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的学习习惯。
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性,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容易产生“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非自主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在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采用这种风格的教师相对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勇于发言、敢于想象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类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师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的浓烈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及世界观的陶冶价值。这类教学风格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勇于发言、大胆想象、大胆猜想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拓宽阔深自己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养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并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懒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类教学风格缺乏一定的理性及严谨的逻辑,学生不易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这对形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中完整的学习习惯有一定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在语文等学科的课堂教学,采用这类风格的教师相对多一些。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自然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写规范字、做笔记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教学风格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素,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民主、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地情感交流,将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地首肯中获得知识。这类教学风格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做笔记不但条理清楚明白而且字迹工整漂亮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踏实,严于律己,一丝不苟,扎实基本功的学习习惯,学生也往往形成了一种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但是有时这种教学风格会使学生养成优柔寡断、不爱思考、死记硬背、保守的学习习惯。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幽默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劳逸结合、乐爱学习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幽默型教学风格此类教学风格所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形象生动,表情丰 4 富,易于理解,语言诙谐,富有哲理。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这类教学风格往往有助于学生养成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高效率学习习惯,它能改变以往学生那种埋头苦学可效果却往往不理想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和提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技巧型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灵活应变、归纳整理、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这类教学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这类教学风格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此类教学风格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该学什么、那里是重点难点,往往自学能力较高,阅读能力较强,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一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有利也有弊。而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从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入手。
四、教师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一)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现代社会提倡一元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也应不断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不固守于一个模式,要在基本主导教学风格的前提下,集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为一体,注意风格的多侧面发展。所谓“不离其宗,但要万变”。这样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二)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 5 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风格,风格配合
一、引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进入国际化时代的21世纪, 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正努力地适应着这个新的时代。同时, 对教育学的思考也更加地深入, 众多教育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形成人一生习惯的6 ~ 12岁的小学阶段, 探究如何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帮助人们从学习的起步阶段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概念
在《教育大辞典》中, 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调, 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而学习风格则被总结为“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持续一贯的, 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或技能的传承, 更会因教师本人的人格品质和施教方法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相应影响。教师人格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2. 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及学业成绩;
3. 影响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归纳和分类
教育学者们对教学风格的分类不尽相同, 张琼将教学风格分为: 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情境渲染型; 贾丽新将教学风格分为: 任务型和趣味型; 但其分类基, 本可认为是根据教学者本人的感性和理性程度来划分。本文将教学风格分为引导型、情感型、灌输型三种类型。
Rayner和Riding将诸多的学习风格理论分为三类, 即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基于偏好的学习风格理论和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理论。
四、小学生学习风格现状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以及长期对小学不同年级课堂教学的观察, 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的交谈后, 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效率、作业及功课温习三个方面了解小学生学习风格的现状。
1. 小学生课前准备
从实际调查发现, 尽管学校有学习计划的要求, 仅有少数小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制定了完整的学习计划, 大部分学生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对于学习计划这类具有较大弹性, 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的任务重视程度不够。
2. 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因年龄限制、自制力较差等因素影响, 小学生的听课效率较比其他年龄段偏低。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课堂纪律难以保证。
3. 小学生作业及功课温习
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更侧重于完成作业, 并不把每天的复习作为硬性任务去完成, 学习的惰性较强。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 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五、各类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1. 教师引导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教师引导型的教学风格, 注重学生从未知到理解知识的过程, 也有人将这种教学风格称为导演型的教学风格, 如同导演引导演员去理解一个角色, 最终体现出角色的丰富情感。此类教学风格, 更益培养出学生遇到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更快地具备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因此, 此种教学风格更易培养出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
2. 教师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情感性教学风格对教师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需要施教者自身具备较强的演绎和分析能力, 并对事物有着敏锐、准确的感知能力, 以达到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和对知识本身的共鸣。
3. 教师灌输型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
教师灌输型教学风格注重掌握知识或技能本身, 是一种追求结果的教学形式, 在短时间可以起到快速提高的作用。此种教学风格更易培养出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
综上, 不同教学风格培养学生学习风格的方向也不同, 详见表1。
六、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配合
对于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可采用情感型教学, 唤起学生们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保证听课效果, 再采用灌输型和引导型教学加强知识的掌握。
七、结语
通过对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进行分类研究, 提出了每一种教学风格容易产生的学习风格, 并针对其影响作用, 研究了实际教学工作中各种教学风格的配合运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安春.教师人格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徐州师院学报, 1996, (01) :129-133.
[2]张琼.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3]贾丽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风格 学习方式 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教师个性和自身独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观点、教学效果等方面相融合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的教学特征和审美风貌。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优秀的教师总有独特的教学方式,优秀教师总是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承担着全方位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现在,学生的模仿能力、可塑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典范,教师是他们心中学习的榜样,也是他们最崇拜的对象之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是传播知识、播撒知识的工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教师的影响。
一、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密切相联
教学是教与学高度统一的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些方式方法的偏爱,不管教学内容和教授对象发生了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特点就是教学风格。如果这些方法为学生所钟爱,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密切相连,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然,学习方式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可能就会对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有所调整,进而反作用于教师教学风格。
(二)教师教学风格对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走向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在此过程中,是一个不断模仿不断超越的过程,而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教师。身为人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一个高素养的老师,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具有自身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的老师,必然要以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思想的形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般说来,谨严型的教师往往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受到教师的这种教学风格影响的学生表现出脚踏实地、谨言慎行,学习稳扎稳打;幽默型教师上课往往妙语连珠,机智诙谐,给人启迪,受到教师的这种教学风格影响的学生表现为开朗乐观,自信自主,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可见,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思想观、政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讲政治,讲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由于受到上课教材和内容的影响,有许多思品教师上课教学风格是一板一眼的,谨严有序,学生学起来有时候枯燥无味,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很强;而有的教师则引入许多生活的小案例,通过案例来对各类现象进行解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学习氛围很浓厚,也激起了学生探索生活和各种现象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也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的效果跟教师的教学风格密切相关。如果能在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行为上加以重视和改变,就能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以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在课堂上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要采用理想的教学语言,要用丰富的表情和整洁的板书等各方面无形中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或小组讨论,或实地调查,或多媒体教学,或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样性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避免学生刻板、单一,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学习。
(三)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即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精神风貌的独特反映,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情感态度、为人处世、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理想追求等各个方面,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总之,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会产生同化作用,即学生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总在向教师的风格靠拢。具有特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对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立刚. 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方式相关性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1(23).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日益受到各种争议,其教学风格也亟需整改。本文将从《百家讲坛》叙事体例与结构特点、教师特质与语文教学、《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百家讲坛;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影响与启示 传统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下的听说读写,1999年国务院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确定为素质教育,继而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各类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学科作为各类学科的基础学科理应率先走上改革之路,而教学风格作为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改革就成为了改革的首要目标。
《百家讲坛》于2001年创设,是中央电视台非黄金时段播出,但收视率名列前茅的奇迹般的讲座式栏目,然而它的成功之路却是蜿蜒曲折的,这一栏目曾多次成为央视末位淘汰“生死线”上徘徊的节目,其最初定位仅仅是“面向文化人,搞自己的文化”,后经过多方努力,重新定位,邀请了如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等极具特色的主讲人,收视率不断破新,迅速成为央视品牌栏目之一。从语文教学角度讲,《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影响与启示。
一、语文教学风格辨义
“风格”一词,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气度、作风、特点。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为“雕刻刀”,后来延伸出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式,或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的比喻意。在我国,风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汉魏,但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的。刘勰
[1]247 《文心雕龙》最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写出《体性》这篇专论风格的文章。无论是在西方的“风格学”中,还是在我国的“体性论”中,这一术语在运用的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比如在西方文学里,风格具有修辞、笔调的含义,但在我国,风格却出现了 “体性”、“体势”、“格调”等代名词。
在生活中,风格一般是指人的作风、气质以及其习惯化了的特点。风格既是个人的作风,气度和习惯,那么不同的人就会有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就文学作品来说,苏轼豪放旷达,李白却飘逸清新,鲁迅刚毅冷峻,郭沫若却热情奔放,这就是风格独创性的表现。同时,风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当一个人形成一种特定风格之后在较长一个时间段内会保持不变,就如丹纳说的一样“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儿女,彼此有[2]211显著的相象之处。”风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个人风格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会在个体不断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一个教师刚开始工作时表现出来的风格与他从教十年以后表现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风格历来就具有多样性,一个人可以静如处子也可以动若脱兔,在不同环境中展现自己不同的一面。对于作家而言就更加明显了,比如苏轼既可以写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也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同时还可以写出“柳含烟翠拖轻缕”的婉约。
1.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为特点,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自由创造的标志。成尚荣先生在博客上这样定义教学风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本质联系是通过完美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个性和审美风貌。”
学院毕业论文
教学风格独特又极富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者必须具有个性,因为每一位有个性的教学者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展现出来:有的巧设疑问,善意引导;有的谈笑风生,善于评论;有的绘声绘色,善于演讲;有的讲课波澜起伏,情感丰富;有的讲课环环紧扣,步步为营„
2.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
教学风格具有多样性,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或者同一学科不同的代课教师表现出来的风格都有所差异,教育学者们也对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的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内部因素就是与教师自身相关的因素,如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主观追求、审美特征等等。内部因素在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教师是否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的主观追求,独特的审美特征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和学生的全面掌握,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教育风格的不断追求来充实自己,促使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外部条件因素就是除了与教师自身有关因素的总称,如学校管理方式、教学设施、教学的科目、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传统、时代要求等。它在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一线沿海城市的教师与西北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学风格肯定有很大区别,幼儿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再如封建时期的学校教育就以宣讲为主,而当代社会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总之,无论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还是教学设施、时代要求等外部因素,都在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3]13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一句不起眼的话,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良好的教学风格会积极引导学生性格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是神圣而高大的,学生会自觉与老师看齐,对老师几乎是“言听计从”,其地位也可以和学生父母相媲美。优秀的教师形成的良好的教学风格都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开朗、谦虚的良好性格和乐于助人、勤劳踏实的优秀的思想品质。
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会按照教师要求去学习、探索。优秀的教师都会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比如课前充分备课,课中认真教学,课后及时反思,这样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会养成提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自觉温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风格对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也具有一定引导作用。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在学习知识、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而在此阶段,教师的行为方式就会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因为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楷模,这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将会引导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百家讲坛》叙事体例与风格
开播之初,《百家讲坛》邀请了全国优秀的教授、学者作为主讲人,走的是“文化品味,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高端路线,力求成为电视版的“百科全书”,而观众群也基本是高学历,高欣赏品味的知识阶层,高收视率应当是众望所归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语言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考核机制中,《百家讲坛》曾多次位于频道后列,2003年,这一栏目几度停播,那么后来的《百家讲坛》又是如何成为央视黄金栏目的呢?
学院毕业论文
面对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威胁,《百家讲坛》不得不放弃放弃高端的定位并将这一学术性讲座转变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能懂、能说的课堂,观众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其早期的叙事方法与风格也随之改变,主要体现在叙事体例和语言艺术成两方面。
1.《百家讲坛》叙事风格
(1)善设悬念,请君入瓮
《百家讲坛》在情节构成上最大亮点就是设置悬念,在剧中设置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或矛盾现象,引起观众的关注,激发兴趣,集中观众注意力,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引人入胜,让听众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到剧情中,关心人物命运的浮沉。《百家讲坛》通常在一期节目中,设置一个总悬念和多个分悬念,先根据讲座的主要内容设置一个总悬念,这一特点也会表现在某期节目的名称中,例如《明十七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等,当观众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引起读者兴趣,进行思考,怀揣着好奇心听下去。
此外,在栏目播放过程中又会根据事件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分悬念,每一个分悬念都是内容的一个转折点,通过剧情的波荡起伏吸引观众,保持其收视的热情。在《大江东去》这一期中,节目伊始,该栏目就提出这样的悬念:“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这样的开头首先就能成功的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不自觉的进行思考,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也在用画外音的形式设置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如讲到周瑜时就先问“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英雄呢?”当观众刚听明白周瑜,了解了他的性格,又迅速引出诸葛孔明,给二人做一个对比,主讲人根据内容的转折提出一个个小的问题然后逐一解答,引导观众去思考,去倾听,做到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展现出《百家讲坛》这一栏目的独特魅力。
(2)精彩插话,表意纷呈
《百家讲坛》另一大亮点就是其插话艺术,为配合悬念的设置,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编者每隔5-10分钟都会设置一段插话,简单总结前一个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下一个问题,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在《大唐巾帼传奇之杨贵妃》这一期中,编者在主讲人讲解过程中安排了3次插话,学院毕业论文
太公就是大叔啊。媪就是大妈啊。换句话说就是父亲叫刘大叔,母亲叫刘大妈。”在其他评说中也出现了“唱卡拉OK,开PATTY”等流行词语,这就是易中天式语言通俗,亦庄亦谐的话语风格。他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历史人物还原为现实,将历史人物化为有血有肉的随时会遇见的小人物,而这并非不是对枯燥历史的一种好的解读。于丹教授在讲述孔子的为人之道时也善用通俗幽默的对话故事,在孔子与学生的交流中传道、解惑。
(2)语体优美、简洁
语体优美、简洁也是该栏目语言艺术的另一特点,在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于丹教授。她曾这样为大家讲解处世之道:曾有学生问孔夫子‘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我们并不陌生,我觉得这样的人格在孔子这里应该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孔子反问了他一句‘何以报德’,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随后,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个道理我们一听就觉得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他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她极力避免枯燥的讲解,用口语化的表达方法,使佶屈聱牙的古籍变得趣味盎然,她用优美,通俗的语言地把圣贤思想的精华准确地表达出来,再讲其他一些道理时,于丹老师也善于穿插一些小故事,把隐藏在经典中的哲理诠释的生动浅显,温暖人心,让听众在轻松地环境中聆听圣贤的教诲。于丹通过精致的故事,优美的语言让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成为我们生活中必需的心灵鸡汤。
(3)话语平实、朴素
王立群教授因其渊博的知识,谦逊的姿态赢得了许多听众的尊重和喜爱,他曾用“白菜哲学”来比喻自己的演讲风格,“怎样吃都行,很家常,且根很牢固地扎在了土壤中”。当他讲到赵高之死时,他没有明确的告诉听众杀死赵高的秦王子婴是谁,而是通过层层推理推翻不合理结论,如在《秦始皇本纪》中说子婴就是秦二世的侄子,公子扶苏的儿子,王立群教授就通过其年龄与地位不符推翻这一结论,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按照扶苏的年龄推测子婴最多十九岁,那么子婴的两个儿子就算按双胞胎看最多也就两岁,而史书明确记载子婴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计策,杀死赵高,那么十九岁的子婴和两岁的儿子设计杀死赵高这一论断明显不合理,而且史书记载子婴在全国声望很高,就如同现在的90后,在全国范围内能有多大影响,王立群教授从这两个方面否定了子婴是秦二世侄子这一说法。这样的讲学方式造就了他话语平实化,讲述细致严谨的风格。
三、《百家讲坛》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1.传统语文教学风格成因
传统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除了之前谈到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两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者,而这就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来传递知识,如建国初期,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字,教师只以认字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教学生听说读写。在现在,听说读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升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随之做出调整,教学风格也就随之变化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中心人物,靠宣讲为主传递知识,而如今,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粉笔、黑板,而是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讲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课本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只会重视教学内容,极少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妥当,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就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风格就比
学院毕业论文
较模式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以教定学,缺乏主体意识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单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现在许多学校里年老的教师大多为民师转正,或者中专毕业,就教师本身而言语文专业知识狭隘,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死板,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要目标,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更是全面繁杂,从认字到解词,从大意的理解到修辞的运用,从化分层次到概括中心思想,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程学生要被迫接受并消化这些知识。孩子是否能接受,却是大多教师没有考虑的问题,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课后作业。
(2)备课形式化,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大多数教师所写的教案千篇一律,不是直接抄袭教参上的,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走上讲台,授课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规定的任务。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教学方法都一样,先介绍作者,然后谈时代背景,接着梳理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最后谈写作特点,一篇课文就按照这个思路完成了并且屡试不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教育有时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很少使用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科技,将教学方法与高科技相结合。
2.《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启示(1)《百家讲坛》的成功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由于《百家讲坛》的成功与语文教育这种互相交融,借鉴的关系,也给与我们当下语文教师一些借鉴的经验:
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百家讲坛》中,于丹巧用各种小故事将精深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把经典文化引入现实生活,给传统文化输入新的时代血液,使之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为避免课堂的枯燥,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跟课文有关的趣味小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出一个关于花生的谜语,然后导入课文。教师在上课前应吃先透教材,才能灵活说出“诺,就是OK”这样的幽默话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置悬念。《百家讲坛》一大亮点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了无数观众,将这一亮点运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过得开心吗?”当学生回答完之后又问“可是有个小女孩就没有大家那么幸福了。在大年夜里,她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不仅如此,她还要到大街上光着脚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她遭遇了什么事情呢?结局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共同解答这一疑问。”通过这一段简短又引人入胜的悬念式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想要知道答案就一定会认真听下去,提高课堂效率,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巧用多媒体,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让教育也享受到科技发展成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课文制成多媒体课件,插入贴合内容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更清楚直观地认识事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鲸》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鲸的图片制作成PPT,如虎鲸、座头鲸、蓝鲸,让学生先认识鲸,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介绍鲸的大小,与人的大小相比时,就可以插入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比较图片,巨大的数字可能让小学生无法理解,而图片则较直观的展现出了这一差距。在讲到鲸喷水的不同时,也可以制作成图片,让学生对比性记忆,加深印象。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技能也有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师汲取的有效理念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风格的问题和《百家讲坛》给与的启示,教师也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这些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
学院毕业论文
在观念上高度重视,形成并增强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认为工作了几十年了,不需要再重视教学风格,有的小学教师也会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教小学生更是游刃有余,更不需要去重视教学风格了。之所以有这些想法,就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风格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重视它,才能在行动中走向成熟。
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革新、不断改进。《百家讲坛》在播出进程中,根据需要调整定位,演讲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总结经验,适时调整,不断创新,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创造独特的教学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反复推敲锤炼,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就得虚心学习,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经验,将《百家讲坛》的优秀经验嵌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中,反复修改,锤炼。请其他教师提出自己的缺点,向学生询问听课感受并及时作出改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更快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百家讲坛》的叙事体例与风格,转型的成功案例都预示着将会对语文教学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要在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全面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才能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童文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 [3]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ecture Room”
to th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Cao Ru-feng(Grade 2011, Class 4, Major Chines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 Shaanxi, China)
论文提纲
序论:
习惯是什么?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书中写道:“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就是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形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本论: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种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行动。
(二)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
二、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影视作品中的不良影响。
(二)教师教学中的不重视。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习惯进行指导。
(二)严字当头、从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监督来保证。
(五)师生共同成长。结论: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石穿一样,一点一滴,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内容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和伤害,致使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在小学阶段我们为师者没有办法改变和磨练一个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那我们也许将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习惯可以造就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让学习更有效。
怎样才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勤学、善学呢?本文以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总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行为习惯 学生学习影响
浅谈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习惯是什么?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书中写道:“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就是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形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孩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
一、两次教育或
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种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和持久的学习行动。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甚至表现在性格特征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了解了一个人的习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二)学生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于身心健康,而且降低学习效果。如:课前不预习、不专心听讲、不积极发言、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没有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这都属于不良的学习习惯。
例如: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什么事都不认真,而且在他身上有很多的不良习惯,制约了他束缚了他的手脚,我帮他把影响他前进的“敌人”列在了一张纸上,如: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早晨总是迟到,要用的东西找不到,作业写了忘带,或者上课作业拖拖拉拉等诸如此类习惯,这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用适宜的方法改正,就会慢慢的从树苗长成小树,之后是大树,长成大树后就会很难更改,所以在栽种小苗的时候就需要整形、剪枝,不断的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这个孩子的习惯,家长也大伤脑筋。我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得知他在家长得溺爱下形成了一系列的坏毛病,于是,便为他开了一张“药方”,让家长在家监督,我在校监督。只要孩子在家能做到的家长就奖励孩子一颗星,在学校做到的我也给他一颗星,每次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奖励,反之不奖励,但会表示出很遗憾的样子给他看,不作任何批评。其实目的很显然,就是要让他在强制、心理暗示和积极的鼓励下,改变一种不良习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帮助他客服最艰难的的心理克服期,并要不断的巩固他逐渐形成的好习惯,其实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和培养,使其摇摇欲坠形成的习惯逐渐稳定直至稳固。
二、影响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影响。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和伤害,致使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出诸多不良习惯。
1、在校外表现为:打架、骂人、玩火、玩水、爬电杆、乱拿别人东西、毁伤动物和庄稼、不尊敬老人、外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2、在校内表现为:学习马虎、作业拖拉、上课不专心、在课堂上讲话、搞其它小动作、上课东张西望、学习无计划、在学习中不爱动脑筋,依赖老师和家长、迟到、抄作业、作业随便应付,字写的不好、课后说脏话、不讲卫生、乱扔纸屑、不爱护公物、乱花钱吃零食等。诸如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教学中的不重视。在小学阶段,我们为师者有时候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为师者没有办法改变和磨练一个学生的习惯的养成,那我们也许将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习惯可以造就性格,习惯可以让大脑聪慧,习惯可以让学习更有效。习惯的特点是根深蒂固,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习惯需要严加管教,如果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学校的生源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是以外地生为主,大部分孩子都是来这里借读的。就我们六年级来说,全班40人,就有二十几个是借读生,而且这些借读生有一部分都是去其他学校报名考试没有通过,被拒收的孩子,他们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家长大多是没有文化、在外进行体力劳动的社会人群,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孩子的学校也跟着家长打工地址的转变而改变,有时一个学期要换好几个学校,这样长期以来,孩子早已形成了懒散、随意的习惯,对学习没有一点点的重视,家长也从来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班,在我们学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怎能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这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开始矫正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迫在眉睫。
三、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怎样才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勤学、善学呢?
(一)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习惯给予激励和指导。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多些耐心,多些关心,不断的提醒和关爱学生,给学生指出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给学生榜样.比如说: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很不好,作业拖拉,尤其是数学不愿意提笔计算,家长管不住,然后在上学期又旷课迟到,很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我就专门盯着他,给他制定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计划,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有好的表现就表扬,而且经常和他聊天谈心,不谈学习,谈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谈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开心和苦恼,慢慢的他和我交上了朋友,什么都和我说,而且他平常也不迟到,不旷课了,家长也连连说孩子变了,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还知道体谅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呢!所以我认为对待有问题的孩子可以找出出闪光点,予以激励,可以用赏识、期待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给他时间,让他逐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肯定他认真做事的态度,这样他就会把这种认真的态度迁移到写其他的各个方面,习惯也就慢慢的养好了.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行为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二)严字当头、从点滴抓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确立目标,正确引导。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必须因为习惯所包含的方面太多,例如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等等,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要养成哪些习惯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由学校、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良好习惯养成公约》等规定。通过制定规定,学习规定,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规定的制度一定要严、要细。当然,严要严而得法,而不是一味“蛮”严。
2、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工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时可以采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开始,有时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着手,有时则可以从磨练学生意志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有时还可以采取强化的方式特别是及时强化的方式,这样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如: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在班内评选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作为班内的楷模,标兵,鼓励其在学习的习惯上起到带头作用,而且成了老师的小助手,随时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平时学习习惯较差的同学矫正自己的行为,使更多的学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
3、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培养。例如: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坐要端正,站要挺直,行走稳健,早晚要先脸漱口,做事要有始有终,上下楼梯靠右走,课间不追逐,不打闹,不喧哗,集队做到快、静、齐等等。慢慢地,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习惯成自然。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联系学生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四)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监督来保证。
1、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1)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应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的理论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组织家长交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所做的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座,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五)师生共同成长。
1、鼓励上进,逐步实行。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低年级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学生自己要自觉坚持,教师也要做到坚持。
2、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阶段,不仅担负着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既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也是一个习惯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在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力,形成了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和谐局面,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在培养自己。要求学生那样去做,教师也必须做到,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身教重于言教。?教育人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3、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现在虽然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要进行多表扬,少批评。但是对学生的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部分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他会忘乎所以。“浮躁”的心理就会油然而生,因此就我行我素。我非常欣赏这么一句话: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摧残,而是让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我发现班上的个别班干部总是说别人不好,是他们不听话,我说了他们都不听.我知道以后,经过调查发现其实这些同学自己本身不能严于律己,起不到带头作用,所以就无法管理他人。所以我就找这些同学专门谈话,通过指出他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教给他们如何去做,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就反映这些班干部无论是从自身还是管理他人都很不错.有个班干部还给我写了个纸条,说:老师,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如果你不说出来我的问题,可能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不听我的话.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我认为学生不光要表扬,也要适当的进行批评.有了“你最棒”,也要有“你做的有问题”这两方面的教育, 才会使学生及时纠正前进的方向.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所以不要认为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无所谓,因为这一旦成为习惯,那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是有很多孩子还没毕业就休学的吗,有的还整天沉迷于网吧,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给多少家长带来了烦恼.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切忌讽刺挖苦,但又不能轻描淡写,视而不见。既要培养互尊自信,又不能使其自负。克服独生子女骄蛮、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让他们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是我们教师肩负的重任。最后切记一点,遇事凡三思而后行,学生的行为是盲目的,我们的教育却不能盲目。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英语有初步的认识, 这种认识更多的应该是感性的, 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英语其实就在身边, 学习英语很简单。但是, 很多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度强调语法作用, 企图通过大量的语法训练和系统的语法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实际上, 这种方法是不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规律的。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段,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 可以用英语沟通表达的语言环境,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等练习,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小学英语授课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阅读技巧, 通过朗读和听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感, 再通过精心设置的活动, 给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机会。
教师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 让学生自由分成英语学习小组, 轮流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自由表演, 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 又能学以致用, 锻炼学生的胆识等。课上,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大声朗读, 引导他们多说多表达。学生进行表达时, 老师要耐心地倾听, 即使发现有表达错误也不要马上纠正, 打断学生的表达会扰乱他们的思维, 影响他们表达的流畅性, 同时也会挫败他们的信心, 不敢再开口说英语。老师要在学生说完一个语言单元, 如句、段之后再对表达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纠正时要讲究技巧, 先表扬再指正, 最终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
二、英语教学风格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媒介和工具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英语课的趣味性。小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形象世界更加感兴趣, 他们擅长的也是进行形象思维, 但是,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它是一个抽象系统, 所以, 将抽象系统具象化则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黑板课堂”由于条件有限, 往往只能向学生展示英语语句, 学生所听的英语也多是老师的阅读或录音机放映, 这些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灌输模式, 课堂氛围呆板无趣, 缺少新意和吸引点, 学生很难融入到英语课堂互动之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例如使用幻灯片、动画展示等, 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画面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和语言场景具体化。此外, 多媒体可以将英语板书多样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案和板书, 例如可以用电脑的画板、图片放映等工具设置课堂的趣味点,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网上搜一些与课堂英语单词相关的图片, 将单词标注在相应图片上, 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可见, 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媒介和使用的工具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环境
过于注重讲解知识点和语法、注重练习和考试的课堂, 对学生的成绩提升可能有较快的效果, 但是却因为其课堂氛围的沉闷、严肃, 使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感而丧失兴趣, 长远来讲是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 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创新性、开放性的教学风格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具有创新风格的老师, 不会拘泥于传统形式, 而是会试图从多个角度求新求异。教师可以对教室的布局进行改造, 在墙壁上贴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 在英语课堂上对桌椅布局进行小的改动等,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手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 让学生学习唱英文歌曲, 给学生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动画和英语故事, 等等。这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英语, 并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风格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媒介和学习的环境, 小学英语教师要注重树立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的风格, 建立课堂特色, 树立课堂魅力, 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初级阶段, 在此阶段小学生英语学习、驾驭的能力和水平不高, 而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英语的教学风格的构建及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风格,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翠莲.浅谈小学英语教学风格的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2 (2) .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型组织的指导论文11-11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10-15
浅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习惯的创新教育论文06-12
论教师评语对学生的影响07-21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09-19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05-29
新课标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影响论文09-26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10-20
教师的情绪对中学英语课堂的影响06-09
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