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关注知识逐步转变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高中化学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的学科,要想在新课改中有所突破,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课堂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1: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等。作为化学新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主要学习方法的科学探究,离不开表达与交流。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来看,学生在解释和说明某些具体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词不达意,没有逻辑性,这种“心中有教”,“口说不出”的现象,说明表达能力已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瓶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思维混乱,表达不清;顾此失彼,表达不全;不合规范,表达不准;不能用化学语言科学规范地回答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化学语言和化学原理,科学规范、准确简明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应重视和加强的问题。

一、提高化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关键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的化学试题中由于新情景试题量的增加,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学习中的阅读不同于文科学习中的阅读,除了有对文字的阅读理解外,更多的是对图表等的阅读,所以,化学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更多、更广,对学生的智力、能力要求也更高。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而对直观信息的加工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辩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甚至再创造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光。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依据。如: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11页“活动·探究”栏目中的原子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常见)等数据,都揭示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如:鲁科版化学l(必修)第66页图3一1一11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示意图、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51页图2—3—9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二、训练化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保障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语言的表达,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思维的发展。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其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

高中化学较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性更深、规律性更强、综合性更广。学生只有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分析概括、提高思维能力,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化学思维能力就是间接、概括地认识化学事件,理解化学原理,处理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入门之匙和学习之本。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创造条件,启发诱导,对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进行训练。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讲到其本质特征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表观特征是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有电子的转移必然有化合价升降,而电子的转移是守恒的,所以化合价的升降也守恒。这样我们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习题时的基本模式就是“电子得失守恒”和“化合价升降守恒”。其次,要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训练。如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鉴别题要按方法、步骤到现象,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抓住现象,逐个推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述钠的性质时,补充演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根据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此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有何不同?蓝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不析出红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此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分析、归纳”的思维加工,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三,要加强对学生思维丰富性的训练。如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训练思维的丰富性。

三、掌握科学表达方法是培养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基础

化学语言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而描述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差成为当前阻碍许多学生化学学习的“瓶颈”。如解简答题,许多学生往往是懂得道理却表达不清楚,存在段落不分、层次不清等问题。这可能跟高中的教学任务紧,教师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平时不重视简答题有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将得不到提高。根据这几年的高考评分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一些学生不善文字表达,得分率较低。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掌握知识的过程,并学会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而掌握表达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学会审题,其次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表达规律,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解释、说明和表达问题一向是学生的“软肋”,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典型试题的训练中,引导学生利用求同思维对同类问题解题模式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规范科学的表达方法,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如物质的鉴别、分离等,用流程简图来表达其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实验设计题,若用表格形式来表述实验名称、用品、步骤、现象、结论等,会更条理清楚;文字简答题,如答原因、作用或优缺点的,一般要先答直接作用,再答根本原因。才能表达完整。

四、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是培养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导同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教师语言要准确、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语气要抑扬顿挫。避免长时间兴奋或抑制,使学生感到疲劳,要让学生有张有弛,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

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字斟句酌,严格遵守语言的科学性。例如,电解质定义是“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其中“或”字若误说成“和”,则概念全非。再如讲“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个环节:①条件:标准状况;②物质的量:1摩尔;③物质状态:气体;④数值及单位;22,4升。

教师成功的语言艺术应是:“教师能讲得有趣,学生才学得有味,要使学生有‘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之感”。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做到: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语言表达中了也会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条理性,逐步养成科学的语言表达方式。

五、加强课后作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化学表达能力的途径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复习、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这些无疑都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是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新教材及其教辅书对习题设计有了较大的改革,分析题、解释题、说明题、设计题的比例显著增加,这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中的解释、说明、设计探究化学与sTS等习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例如:鲁科版化学1(必修)中“化学小论文:《我的职业理想与化学科学》或《我心目中的化学》”、“动手实践:设计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气的实验方案;设计‘在白纸上显现你的指纹’实验等”、“描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鲁科版化学2(必修)中“查阅资料: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以及考古等方面的应用:自己家厨房里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说明石油分馏产物和煤干馏产物的主要用途等”、“动手实践: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等”。其次要注重习题质量和题型的多样化,适当增加有关论述性的练习题,有意识地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写出制各气体的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步骤、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步骤等。第三,每学完一个单元,布置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课题小结和单元小结,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做出比较详细的个性化的单元小结。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四,期末和备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建立知识网络,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应该同动手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表达方法,还要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要坚持不懈地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表达方法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使其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

(责任编辑:王宁荪)

作者:吴长才

高中化学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关注知识逐步转变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高中化学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的学科,要想在新课改中有所突破,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课堂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突破与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化学教学设计探讨的重心,新课标指出化学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方向,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在化学教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逐步从旧的关注知识的讲解转变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这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激发课堂气氛上实现新突破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所以,化学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质疑中烘托课堂气氛。化学教师要想激发化学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里的铜置换出来?”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常识,认为是可以的,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的,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可能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化学课堂的活力。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激发活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氛围是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化学教师要有意提高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饱满的热情带到化学课堂上来。在教学语言上要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多采用引导式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活力。在课堂语言运用中要多采用鼓励式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多采用诱导式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共同进步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在学习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去发现问题,敢于在化学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而和学生老师共同合作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首先教给学生问题研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提出该课题的研究结果,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汇总,得出问题的准确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四、在教学反思上实现新突破

一名老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我们要把反思落实在实践层面上,不能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化学老师要养成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的习惯,把反思作为我们教学的一种需求。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化学素质才能有显著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林岚.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2]孙明.浅析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

[3]肖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设计[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

作者:甘云清

高中化学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3:

探究如何培养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

摘 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的化学课堂较为枯燥乏味,高中化学的一些难点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为了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从而令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较易接纳,转变其对高中化学的抵触性。通过分析高中化学教育,提升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理解并体会化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兴趣

一、立足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了解生活热点以及新闻事件,紧跟时代的步伐,勤于思考,学会从中选择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的效果甚佳,可以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地运用图表、实验、问题等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的氛围。

二、利用趣味实验聚焦学生注意力

要想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聚焦课堂,则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费心设计,在课程中引入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则无疑在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聚焦同学们注意力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行设计趣味性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在娱乐中无形的加强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增强了的同学们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在化学知识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其中,促使化学教学成效大大提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知识更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諸如,在讲解水电解知识时,组织氧气和氢气实验,单一的实验并不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定课件,展示学生化学反应。这种教学方式更为见解,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好奇心,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对于化学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可以透过生活中的案例,将问题提出,鼓励学生不断思索,探究出其中的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考造成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化学反应,透过对此类问题的探究,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化学知识的动能。比如,对于“碳酸钙”知识的教学而言,可以采集一些溶洞的素材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构成溶洞的化学原理给予分析和思考,然后把其中的化学知识体系彻底交给学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控。又如,对于“气体”的知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表现一些对于化学气体泄露形成危害的真实事件乃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臭氧空洞”乃至“温室效应”等状况,激励学生对其给予勇敢地探寻,不断发表意见与观点,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化学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这是由于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分析所学的内容,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在语言艺术性中所有化学教师应当不断进行分析和采集,从而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展现,通过本身的语言魅力激发课堂学习环境。例如,为了提升学生对“王水”效果的印象,通过王水可以溶解黄金的方式进行分析,黄金不怕烈火,却在王水中丧失。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解中正确地融入幽默的艺术性语言,则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关键。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深层次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对于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则为教师所要掌控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融合自身的教学特征与说教学生的特征,良好运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透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最快的时间获取更多的内容,从而让高中生爱上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向菊凤.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31):131.

[2]李瑞龙,赵九凌.浅论教学分层分组教学模式[J].教学与教研,2004,10(176):29-31.

[3]田长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33-35.

[4]王慧霞.兴趣浅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9):117.

作者:李海婵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农业科技论文下一篇:旅游管理局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