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共8篇)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1

蒋亚仲

调研主题:复习课的有效性

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至26日

调研对象:五所普高

调研人员:蒋亚仲、林静海、戴晨蓉

调研形式:听介绍、听课、座谈、查看教师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

经过五天的调研,开了五个学生座谈会,听了9位高三老师的课,跟五个高三备课组进行了交流反馈。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是每位高三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从调研收集的信息看,广大教师在复习计划的制订、复习内容、方法及习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基本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并围绕复习的效率来设计复习方案;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及教学方法比较满意。但调研组也认为某些方面尚可进一步加强,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课前准备上:

1、要面对现行教材实际,重视备课组集体智慧,切实做好一次备课。

现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学科知识体系不完整;这也是许多学生觉得化学比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帮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把分散在各专题、各模块中的相关知识疏理整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复习用书多以教材原有专题为主线,对知识的整合不够,且部分专题缺乏典型例题、练习题,如实验化学模块。因此,学校应组织备课组或教研组切实做好一次备课的工作。根据教师实际、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分工合作。具体建议主要做好以下二点:(1)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等四大方面出发,对现有知识进行疏理整合,并提出总体的复习思路及计划(含大约课时);(2)根据高考要求,收集提供相应的配套例题、课内巩固、反馈练习题及课外作业题。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各自为政引起的重复劳动,减轻备课负担,又可以解决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

2、在二次备课中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 1

法,注重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应用能力,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实质在于对学科知识点的选择和应用,因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基础。不要过早地使用学科内综合的训练材料,因为这很容易误导学生忽视科内的知识积累,总的原则是高三第一阶段复习守好学科基础的大门,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知识。高考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因此,平时复习要把教材和复习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据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知识线索,便于选择知识点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构建,分块串联,点点突破,是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特点。系统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敢于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织复习体系。在教学中,可将整个学科知识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分块复习。分块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统一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二.课堂教学上:重视讲练结合,注重知识应用;重视习题难度的把控,注重有效性。

整节课的知识疏理,尤其是以教师讲为主的知识疏理,忽视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就是“冷饭”课,既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能力),学生也不喜欢听,显然其复习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整节课都训练题目,以练代复,这不是复习课而是习题课,也不利于学生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讲练结合才是最为可取的复习方法,建议每节课按排40%左右时间进行针对性练习,并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具体建议一定要扎扎实实在讲、练、导、考等环节上下功夫:

讲:复习课要将单元知识系统归纳、提炼、概括,要讲教材、讲基础、讲考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方法,强化重点,实破难点;要精讲,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把多媒体课引进高三课堂,增大复习容量。

讲评课要针对学生答卷情况并结合考查意图,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讲规律、讲方法、讲弥补知识与能力缺陷的具体措施。

练:布置练习,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出发,要精选题目,落实考点练习,类型全面,适应高考。自编题要力求有针对性,外来题力求有补充性,做到去粗存精,精练巧练,讲求实效。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

苟完成练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导: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工作,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宏观调控,对统测后不匹配的学生更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安排,督促、反馈与调控,个别辅导要注意导思想、导方法、补基础。

考:考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目的,做到以考纲、说明为标准,全面考查、突出重点,落实双基、注意能力,要重视考试后试卷的批改评讲,重视考试后的知识归纳和提高,要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知识实际,调整备考复习内容。要采取考点知识具体考、单元知识过关考。不过关辅导后再重新考、要考出基础、考出问题、考出办法、考出成效来。

在讲、练、导、考这四个环节中要突出“练”这一环节,以练为主线,在强化训练中提高应试能力。

三.在考试研究上:要关注高考真题、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及考试说明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大纲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调查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1.1 化学实验的地位

化学实验使化学学科成为了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者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讲解方式传递化学知识是不科学的, 化学实验慢慢地融入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为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待科学的态度等, 有助于落实化学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才可以全面提高。同时, 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等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实验为主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 专门开设了《实验化学》这一选修模块, 增加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栏目。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或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化学仪器和药品、模型或计算机模拟展示某些化学现象, 让学生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化学规律或验证化学结论的教学过程, 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课程实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因此, 研究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也有意义。

1.2 目前演示实验教学中仍存在问题

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 现在的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仍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启发思考;重化学知识、轻化学实验的现象。有些学校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仍然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认为高考只是考化学理论知识而不考实验操作, 没必要在化学教学中做演示实验。但是分析现在的高考试卷会发现, 有实验题目, 且已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但是, 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中学教师应对演示实验的地位有个清楚的认识, 以化学学科知识为基础, 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将教学改革真正地落到实处。因此笔者通过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 以期找出目前县级重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南中学 (省重点) 高一普通班的160名学生,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根据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在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自编学生问卷。问卷由9个问题构成, 所有问题的设计遵从了有关问卷制作的语言形式的一般原则。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 调查发现, 学生很重视化学演示实验, 仅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不希望老师做演示实验 (持无所谓和不希望态度的学生共4%) , 这就说明很多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够演示实验, 学生已经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对他们理解化学知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3、4、5题对开展演示实验的意义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77%的学生完全同意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75%的学生完全同意演示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 72%的学生完全同意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

(3) 学生对演示实验的三种意义的认识是比较均等的。

(4) 在演示实验前, 偶尔预习的人达到了73%, 这就表明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这一过程。而且在预习实验时, 62%的学生偶尔会总结出实验目的, 57%的学生偶尔会总结出实验步骤, 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预习实验只是将实验看一遍,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师应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5) 71%的学生完全同意“观看演示实验有助于思考”这一观点,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多启发学生思考。

(6) 如果老师把演示实验的任务提前交给学生去准备, 有70%的学生非常愿意去, 这就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很愿意去做实验并且很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 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 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他们认为开展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演示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开展演示实验可以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观看演示实验有助于思考;绝大部分学生很愿意去做实验并且很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笔者认为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实验交给学生来演示。但是学生预习工作必须做好。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 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 紧密结合, 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目的。

注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教学现状 调查

一、调查对象

依据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状况,结合实际的研究条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个班级的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均为16~18岁的高中生,一共96名。此次调查均征得学生同意及其学校许可,排除了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工具

通过对资料进行查阅、分析与整理,紧密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制作出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写作实例调查、写作习惯调查、非智力因素调查。

三、调查方法

采用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安排专业的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对象具体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和调查的目的,同时要求当场将调查的问卷收回,完成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6份,回收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97.92%。

四、调查结果

(一)写作实例调查

完成NCE(Book V) Unit1 Common Home教学后,笔者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Give opinions on endangered animals”的文章。答卷时间和评分标准参照高考,阅卷后对两个班的学生习作进行了逐个错误登记、归类,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

1.语法基础薄弱

统计结果显示,介词冠词的出错率最高,其次是谓语形式的出错率。平均每篇习作错误数量如下:时态语态错误0.74个,句法错误0.58个,主谓不一致0.35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这是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词汇拼写易出差错

学生习作中共出现24处单词拼写错误,平均每篇习作错0.25个。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不够,有些很常用的单词在书面表达中错误率很高,说明学生的词汇记忆还有待加强。

3.遣词造句能力低

平均每篇习作错误数量如下:词性误用0.46个,措词毛病0.66个,介词冠词0.87个,中文式表达0.55个,累赘0.33個。这说明学生对英语中一些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常用词等掌握不牢固,缺乏词性概念。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英语表达思维,严重存在用词不当、用词错误或汉英逐词翻译的现象。这种语言表达手段的贫瘠和错误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的常用词汇量太少。

学生写作能力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呢?笔者认为,不熟悉英语的语言特点,这是导致学生写作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英语语法结构繁杂,谓语形式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学生写作应用起来难以把握。加上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较大的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介词、冠词方面出错多,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语感。人称和单复数方面等方面的出错,并不表示学生对这方面的基础语法不懂,而是由于学生在写作时无暇顾及,写后又没有养成认真修改习惯的缘故。单词拼写错误多,说明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需要一个过程,而学生对吸收、理解、记忆和反复运用等慢功夫的培养还需要强化。

(二)写作习惯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尚没有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分析学生产生不良写作习惯的主要根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和教材编排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等内容,写作练习常常在下课前被教师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或布置为课后作业,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完成。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写作不重视,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2.写作批改不规范,反馈不及时

一方面,由于批阅写作题较费时,因此即使学生写了,教师也难以每次都全批全改;即使能全批全改,许多时候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也很不严谨,有时只粗略地画出错误的地方,对学生是否去订正并不太关注;有时只是打个钩,写个日期,没有给学生的作文打分或划分等次。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写作部分干脆跳过去不讲。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写的时候很不用心,再加上教师往往是批改完作文后才向学生反馈,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的兴趣点早就过了,因此学生不愿意看教师批过的作文并订正错误。如此循环,师生都淡化了写作这个本该重视的题型。

(三)非智力因素调查

笔者在和学习能力属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展开个别面对面的交谈中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扰。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度较大,有畏难情绪。一方面,教师认为训练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时常因缺少词汇积累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困惑。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常把写作看成是死板的任务。他们不但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英语教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持续练习写作的动力。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正确拼写,理清基本的句子结构,掌握时态语态的正确使用等。当然,更关键的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写、多练、多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在实践中解决难题,提高写作技能。

笔者在自己的班上坚持开展写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同时也调动了笔者教学的热情,已从原来的怕布置写作任务、怕改学生的作文本,到现在喜欢让学生写、喜欢听学生朗读习作、喜欢改学生的作文。写作练习也增添了学生感受成功的欢乐,学生由怕写、厌写转为乐于接受写作任务,积极写好每一篇作文。运用“过程—体裁”教学法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正像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一样,写作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对写作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因素很多。作为英语教师,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4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中化学课堂的效率高低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广大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大量“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这方面我们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将该理论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提出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模式”。该模式对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有实践操作性,在此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对于广大化学教师顺利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示范价值;同时,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整合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价值所在。另外,课题研究过程既是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的过程。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于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多属个体行为,发表的一些教学设计与案例大多是对化学新课程某些内容的教学经验。总体来看,对于化学新课程实施层面的研究比较零碎和经验化,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相关资料缺乏普遍指导意义。我们在化学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和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迅速启动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使自己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课堂的高效化学教学设计策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

2.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式和方法,在“教师一帮一活动”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高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高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准确。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三)研究内容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2.高中课堂教学技能设计有效性研究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媒体设计有效性研究

4.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有效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为进一步证明课题实施的效果,我们对高一年级进行跟踪试验。首先,我们将同类型的班级分组,分别挑选试验班级,通过相关教师的跟踪听课和阶段测验,及时掌握数据,了解学习效果。现已证明优秀教学设计,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课堂效果高效。

(2)问卷调查法

在实行课题研究一段时间后,我们对目标班级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取了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的意见,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改正,使复习效果得到改善。

(3)个别访谈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多次找到相关试验班级的科代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多的落实因材施教。

(4)文献研究法

为大量查阅文件,我们组购买了知网账号,下载了大量相关论文,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召开组内分析交流会,讨论各项策略的利弊得失,提取相关成型并适合我们的经验,用于我们课题的相关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9月1日-20**年12月5日)

1.成立课题组,进行申报,确定实验班级。

2.组织成员学习新课标和教育理论,明确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开展收集、调查活动,找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相应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3月5日-20**年12月**日)

1.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的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2.采用课例个案研究和经验交流反思总结法,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高效,使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行之有效。

3.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活动方案,撰写阶段报告。

4.撰写课题研究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3月16日-20**年9月31日)

1.积累、收集、汇总有关资料,形成材料分析。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迎接验收。

四、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结论

1.主要成果简介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高效成功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课堂组织的完整性。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设计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三是课堂形式的稳定性。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四是教学设计使课堂过程的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设计,此外,教学模设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设计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为学生服好务,学好习。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化学课程标准》,尝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实践,总结了几种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如实验课设计模式,即预习——质疑——讨论——点拔——拓展;理论课模式,即引导——自学——练习——小结 ;探究课模式,即探究——演示——评说——结语,这些教学设计模式的尝试,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显著效果。

2.课题研究的结论

①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科学、更合理,设计者应该有科学、宏观的思维模式和远见卓识的创新理念。

②传统教学理念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只有将各种教学理念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变,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多样化,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③教育教学设计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个,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利用。

3.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及有效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教学设计十分合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刘道明老师的` “坚持一课一设计,促进学生学有所获”教学理念,他的化学课师生互动,流畅自然,简约实在;张健老师追求化学教学设计的“全面性”,课堂教学知识量大;高一杰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他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有效教学,大胆尝试,在课堂驾驭和执教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深受学生喜爱,在每年度的学生测评中,学生的成绩和认可度均在列前茅。经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每堂教学设计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

再次,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行教学设计研讨制。教学设计:主讲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学设计(主讲人须准备设计学案,设计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对某些现象的反思。个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性发挥→上课→有效评价。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专题报告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从开题以来,我们就开展了数十次研讨教学设计活动。通过大家讨论确定怎样设计高效课堂,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特别要求重视透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或利用课堂教学录像,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找出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无效教学行为的种类,寻找克服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

(2)课件集: ①《钠》②《离子共存》

(3)论文集:

①《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活动》,作者:李广海

论述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配合使用的方略,提出了许多提高课堂高效方法。

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促成化学高效课堂》,作者:李广海

论述了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如何使用教学设计教学,如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发挥作用。

③《氯气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李广海

论述了教学设计与实验配合使用的方略,提出了许多提高课堂高效方法。

④《高三化学“无机元素化合物”复习全局观》,作者:刘道明

论述了学习化学应从无机元素化合物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

⑤《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策略》,作者:张健

论述了“点-面-网”的教学理念,使化学课堂更加高效。

⑥《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作者:董丽萍

论述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高效课堂效果。

⑦《构建高效课堂有感》,作者:蔡凡

论述了实行高效课堂得几点感悟。

⑧《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作者:张冬瑜

论述了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⑨其他有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讨论材料和教学设计。

4.成果的创新处

①本课题突破传统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②本课题对优秀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③高效教学设计是以“依据新课程标准,充分设计了老师怎么做?”为主线的高效设计,最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为目的,精心预设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现象,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④本课题对一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5.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教学,深化高中化学复习的教学改革,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快捷高效。根据高中化学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①通过使用统一教学设计,更好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通过课题研究,多数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各校建立起长效的教材研训机制。能够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为高中化学部分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③通过实验研究,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而,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思考

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两年多来,我们虽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以待今后弥补。

①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②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高效和谐教育而努力工作。

③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往往表现出为了课题研究而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周周集中学,天天要自学,月月来交流,建立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

④如何使亮点更亮,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如何系统地开发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做好与现行教学的有机整合,形成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高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篇5

摘要:通过对信阳市第六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期待存在的一些差距,也了解了学生对于文学习的兴趣、态度情况,以及师生之间普遍缺乏交流与沟通的现象。由此,我认识到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对学生一视同仁,并多于学生交流沟通。

关键词:语文;教师;学生;教学

调查内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和对学生的态度,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对教师和教学手段的要求

调查目的:通过对高中学生和语文教师以及教学状况的了解,为语文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走上讲坛提供指导性意见。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2010年9月8日我被分到信阳市第六职业高中进行为期四个星期的教育实习,这是个市级职业高中,全校共52个班,其中20个普通高中班,32个职业高中班。该校在信阳市高考成绩排行很一般,教学设备也较落后,多媒体设备较少。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在实习期间,我还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教学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

一、对教师的调查

对教师的调查主要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和对学生的态度四个方面,以下分别介绍:

(一)教学方法调查

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 1

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二)教学手段调查

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在该校的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调查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得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四)对学生的态度调查

大多数教师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 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有的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二、对学生的调查

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从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学手段和教师的要求入手,以下分别介绍:

(一)学习兴趣调查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

(二)学习态度调查

如教师们所认为的那样,相当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轻视态度,他们认为语文很难学好,且语文成绩太过稳定,努力学习语文对提高总成绩没有多大用途,而不管努力与否,语文成绩都不会有太大变动,于是就把主要精力用在数学和英语上,有的学生甚至在语文课上学习其他课程。另外,该校放学时间为17点20分,又没有晚自习,学生在这段时间就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或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三)对教学手段的要求调查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对教师要求的调查

调查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能的关注,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动力、进而取得巨大的进步。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还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

总结: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

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6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传统的教育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教育,以解决上述矛盾。“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把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化学理论、难以表达的化学反应原理等,以及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无条件做的实验等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清晰地接受下来。但信息时代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还处在探索性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根据化学本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制成好的课件,还要有好的授课策略;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有选择地与信息技术配合,而不能盲目地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它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还有待发展与完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手段的更新必然会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一种冲击,中学化学教学尽管有着自己本身的学科特色,但必然也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这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是中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表现,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两面性的特点——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得当,会使师生们的教与学事半功倍:多媒体能让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扩视野,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然而使用不当却会使教学过程虽表面热闹好看,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现实中不少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生搬硬套运用信息技术,把教案以及课堂设计、提问、总结一股脑的全搬到了多媒体上。这种现象存在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操作者对这项技术没有真正的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项技术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技术,对它的运用要使得我们课堂讲解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教师完全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课堂。运用课件是我们现在中学课堂上主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的教师制作课件时,把所有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把课堂变成了放映现场。甚至我们发现城乡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成为“时尚”。特别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必定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现在中学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学中绝大多数的知识还是靠我们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受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不是所用的知识都可以用多媒体来体现的。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用现代化技术就把几千年来我们的方式方法全盘否定。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有的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我们化学课上必须演示和学生必做的实验也大有被信息技术代替的趋势,不少教师直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来代替实验,这样固然是可以让学生直观全面的观看,实际上学生观看实验视频时候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实验是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所以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完全用媒体技术代替实验就傲雪,将会失去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的意义,这些实验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不下多少印象,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住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融多种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信息技术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做法是不现实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课堂服务。(详细见赵恒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传统的学校观认为,只有全日制课堂教学、有围墙的学校才是正规的学校,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状况,使现代学校不受时空限制,因而带来了学校观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单一,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调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音像、课件、远程教育技术等等。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伙伴。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直观可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然各异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的应用,确实具有优化学习过程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给优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育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

(详细见宋红艳 歩绍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教师和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原来旧的教学模式被打破,随之教学中的主体也变得更难把握,我们的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长期以来教学课堂状态处于:教师讲得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少;教师提问,学生则按要求回答。这种教学状态的缺陷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使用此状态久了,学生就养成“知识等老师教,思维由老师引,方法仿老师做”的定式习惯。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知识的教授者和接受者又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左右,使得我们的课堂主体更显“扑朔迷离”。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如何使得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从目前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当今教学的观点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与客体的基本任务是:主体以学为主,客体以导为主;主体要负责“学”,客体要负责“导”;在“导”与“学”之间,是导从属于学,不是学从属于导;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自然学科是建立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上的知识领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落实在都用眼、都动手、都思考;教师的“导”要抓好重点环节,点拨关键的概念、规律、技巧,组织学生归纳结论。

第二,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

教师是导演,媒体是技术。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传输信息的手段,在沟通教与学方面,对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影响很大。现在“无多媒体不成好课”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某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为图方便,一些教师往往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把教师变成多媒体的奴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上好一节课,就如同导演做好一部片子一样,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机智幽默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果教师作为导演的话,信息技术只能是演好一场戏的各种设备,做多算作各种设备中最先进的一种而已。我们在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必须把握好教师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用好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程度。

现代媒体技术与学科实验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的,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可以得到视觉的深刻认识;通过学生实验可以得到视觉、听觉、感官三位一体的多方面的体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理科中的实验学科,这一点尤为重要,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实际动手取得成功的。我们在中学教学中必须坚持让学生动手,即使是现在有了多方位立体的动画视频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实验视频和动画的确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师生面前。实验视频和动画演示绝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者的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是要相互结合的,我们可以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时间去应用媒体技术展示一定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根据现有条件难以做到的实验、复习过程中需要回顾的实验。例如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化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就结合得非常好。(详细见葛艳桥 张振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的关系研究》)

四、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高级思维训练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目前大家更多关注电脑、网络、网上学习的操作模式等,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的高级思维能力,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既然作为一个体系,我们所面对的就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面对全学科的整体的理解、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我们所讨论的学科间渗透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全方位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无论从教育时空、教育资源还是从课程建设、师资方面来看,学科渗透都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且以具体的某一学科的渗透研究较多。

科学地设定学科间渗透的学科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内在性。学科间渗透内容应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而不能脱离教材外在地强加。(2)针对性。各科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情的基础上,有差异、有针对性地设定目标,对本节课的外渗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无目的地随意而谈。(3)整合性。既然是“渗透”,就应该是曲折的、暗示的。简言之,学科间渗透目标的达成可以与知识传授同时完成,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科间渗透效果,可以是在美的体验和愉悦中净化心灵。因此,在目标设定时不宜过“实”、过“板”、过于“线性化”。(4)学科差异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学科可资凭借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真正认识各学科间“质”的差异性,把握好其间的区别。如文科类较多直接引用相关题材,理科类则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同样,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科间渗透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学科间渗透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详细见马春芳 李素平《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各学科间的渗透关系研究》

五、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在全国推广,新形势下的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路径上更是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均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教育,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育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要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把握这一难得的契机,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当今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在化学教学中,举凡学生能独立的“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经验,能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或对某一化学问题能提出新颖的见解,能独立的设计、完成新颖的化学实验等,都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对人类社会来讲,不是新的发明或创造,但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是甚为宝贵的。

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学习。作为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化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做出习题答案,放在实物投影这样的多媒体工具中,学生自己做老师,看作业,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详细见王军巍 裴文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研究》

现代教育改革脚步逐渐的深入,中学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不仅仅是知识的革新更主要的是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的革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手段,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模拟和再现化学反应原理与过程,增强了化学的科学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的一轮教材改革全面铺开了,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凯祥《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2、方青艳《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7

1. 理论背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地展开,我校化学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结构过程的改进也刻不容缓。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从需要出发”,其实也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着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着农村学生淳朴厚实的品德,我们将“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可行性。

2. 现实背景。我校地处广州东部城郊农村地区,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本不多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从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开始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经过一年的摸索,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让我们受到了无限的鼓舞,只有一个信念继续以学案为基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继续研究学生。

于是,我们开始将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提炼为“农村初中化学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申报增城市“十二五”课题获得成功,此后,我们不断反思、总结、优化、提升,2013年在广州市教科所“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申报中也获得了成功。我们期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给每一个农村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研究如何促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参与,以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二、课题研究策略

1. 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参与课堂。课题组借课题研究之机,继续改进、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体验。在教学目标和内容达成中,我们不是注重本节课老师教了多少,而是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 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参与了多少。在教学环节和过程中,我们整合教材,突出重点,将课堂设计成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2. 构建学习小组,搭建参与平台。为了更好开展课题研究,经过上学期的研究实践,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我们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尝试小组学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搭建更好的平台。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几个小组讨论和探究的环节。老师也及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奖励和鼓励。

3. 组织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发展。课题组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学科竞赛,我们相继开展了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操作、化学仪器组装等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加深巩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 成立兴趣小组,实现自我发展。为了让同学们不仅能学好课内的化学知识,还能从课外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开拓学生的化学视野,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为我用,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我校在开学的第四周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挑选了一批化学的兴趣爱好者进行一些课外的化学活动。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的自习课完成一个实验探究。第六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大晶体制作。这个实验每天都要进行,我们安排老师轮流值班指导,很多时候三个老师都去了,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5. 拓展课外活动,提升发展能力。如我们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日,拓展了一些课外活动,如自制葡萄酒、增江河水域水质检测、校外花园土壤PH值检测、学校空气污染指数测算、铁锅生锈成因探究、肥皂泡的成因、臭氧水的制作、洗衣液的制作等课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配合。

6. 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水平。本课题从调查分析、申请立项、课题实施、总结提炼等都得到了增城市教研室叶妙仪老师、增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会会长王开科老师等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亲自参加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提出了宝贵意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

7. 加强校际联动,实现区域发展。一年来,我校化学科组在增城市化学教研学会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增城市实验中学、新塘镇沙埔中学、新塘镇菊泉中学、新塘镇第三中学等周边学校经常开展校际联动或片区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 学生参与热情明显高涨。“主体参与、主体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还只是前期准备阶段,但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风气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参与课堂的热情明显高涨了。如趴台睡觉的人没了,心不在焉的人少了,开动脑筋的人多了,动笔书写的人多了,互动交流的也多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人多了。

2. 化学学科成绩明显提升。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从我们开始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到提升为“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学法、教法、教学案上下功夫,无论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校化学学科平均分连续两年超越了市平均值。

3.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发展。伴随着课题研究和实施,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学生在课题的带动下,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下,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发生了变化,如课堂上能够大胆回答问题、热情与同学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提升了。

四、课题研究困惑

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由于本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对“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研究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还存在方向感不强、重点不明确、手段不得力、决策不科学的困境。

2. 学习小组评价不完善,操作不熟练。学习小组只是从本学期才开始构建,学习小组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而且能否长期保持现在的学习状态还不能确定。在学习小组的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

3. 自身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突破。有些课堂还存在真分组、假讨论或真讨论、假合作的现象。

高中化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33

一、问题提出

许多老师和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都会感受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和牺牲了大量的时间却成绩平平,收效甚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难学,单词记不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追问和探索。

为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特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任务确立以后,为了确保此次调查最大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笔者于2015年2月6日在我校普通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12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入手,分别围绕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精选15题,采取“单选”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调查表。问卷共发放121份,回收121份,有效卷121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一题设计的是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61%的学生对英语有强烈的喜好。这一点说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比较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大,目的性不强的学习劲头很容易波动,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度,以免高年级学习时他们因为不喜欢或者学习难度加大而放弃英语的学习。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问题有2个,从综合比例来看,81%的学生能够做到读记单词;老师讲解教授英语词汇时,81%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时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并经常鞭策自己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问题有3个,从调查结果来看,50%的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来提高词汇量,28%的学生靠他人督促,也有的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在英语词汇课上,79%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知道教师引领的意义。94%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说明师生深切懂得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上重要作用。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有8个。首先, 78%的学生认为应该掌握并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记忆单词。 比如,英语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22%的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有一定的阅读技能;39 %的学生会先标记,读完后,再查词义,知道解决重点,各个击破;23%的学生会使用字典或用网络工具查词义,懂得学习时借助工具的重要性。其次, 46 %的学生会通过读英语杂志、看英语电视或听英语广播等来增加词汇量;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扩大信息源对学习词汇的作用。此外,63%的学生会总结自己容易拼错、读错的单词以强化记忆。74%的学生会携带词汇笔记本或书来复习巩固词汇。57%的学生记单词时会联想记忆。67%的学生会用构词规则来学习记忆词汇。57%的学生会根据语境使用例句记单词。

调查问卷的第16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询问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想法。

英语词汇学习既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又需要创造学习的心境。既需要强烈的热情,也需要科学的方法。一方面,他们建议兴趣英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经常举行一些有竞争性的比赛激励斗志,希望能够有巧妙记忆单词的教材;另一方面,感悟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比如,用联想法把单词联想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加以记忆,把某个短语有关的词汇一连串地记住,用词根法、词缀法记忆,音标强化读音与拼写,归类记忆,灵活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把容易记忆混淆已学词汇记在特定的笔记本上,每天复习记忆。

四、小结与反思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学生总体上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良好;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待继续,学习习惯需要有序培养,学习策略有待加强。为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帮助学生全面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采取强化训练手段和规范要求使学生掌握一系列学习策略,应用到学习习惯中,使之内化,学生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学习品质;让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型学习,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继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

上一篇:初一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写熟悉的人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