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实验室管理决定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维护、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开展、规范化日程管理、教育与培训等多方面。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探讨实验室内部规范管理工作实施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工作中的成效加以说明。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是多校区高校建设和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校区实验室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以统一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高效和权责分明的三条原则。然后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校统一宏观管理、校区和学院的双重管理和例会制度等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多校区;高校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很多学校原有的校区已经不能承担当前招生规模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老校区周边已经发展起来,导致学校在原处无地可建,因此,很多学校不得不在离老校区比较远的地方建设新校区,于是就形成了一所学校多个校区的格局。随着多校区格局的形成,学校各方面的管理都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进而适应高校多校区同时运行的状态。针对新形势条件下多校区运行的现状,研究多校区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多校区实验室运行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多校区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些高校的不断扩张,形成了由多个校区构成一所大学的格局,多校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也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的配置问题。实验室的资源主要包括国家和与学校投入的实验建设与维持经费、实验室的师资人员、仪器设备和房间等资源。多校区形成后,实验室也就必须在多个校区进行建设。如何在各个校区之间,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不造成重复建设的浪费,并且要保证实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多校区实验室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重庆交通大学岩土与地质工程实验室就面临这样的问题。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为专业基础实验室,其开放的对象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河海学院和管理学院等学院,面向的专业有地质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造价工程、建筑与结构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多个专业,面向的年级有大学本科一、二、三和四年级和所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该实验具有面向专业广、学生多和课程多的特点。因此,该实验室为了满足各专业、各年级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开放任务,不得不在多个校区建设实验室。由于学校每年投入到岩土与地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有限,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建设经费同时要建设好两个校区的实验室是该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该实验任务重,但是该实验室只有6名实验室教师,在只有一个校区的时候,就已经显得师资紧张。因此,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师资资源也是该实验室建设跨校区实验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问题。随着多校区格局的形成后,导致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如实验室教学工作量、实验室开放工作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量等,同时也增加了奔波于多校区的舟车劳顿,给各位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带了不少负面影响。如何建立多校区条件下教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进而增加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教师多校区工作的负面情绪,是多校区实验室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

3.实验室的建设问题。随着多个校区的建设,实验室也必须跟上学校发展的步骤。在新校区建设实验室,不能完全照搬老校区的实验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人数增加、新的实验项目、新增实验设备和整个实验大楼的布局等问题,然后解决实验室的房间数量、实验室装修、实验室内设备的布置等等问题。

4.实验室开放问题。实验室开放是指实验室在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任务后,为了满足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探索、创新和验证科学问题的需求,而对以上人员进行的开放。随着社会和国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实验室的开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多校区实验室的开放也是多校区高校运行的一个重大问题。多校区实验室开放需要的实验室老师数量增加,且一般情况下,实验室老师的住所距离新校区都较远,同时学校的校车一般安排的班车运行班次较少,且班次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因此,如何保证实验室老师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即能否正常的上下班,能否同时兼顾好工作和家庭是多校区实验室开放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5.实验室的归属问题。实验室的归属问题是实验室能否建设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多校区实验室的归属问题也是多校区高校运行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是归属校区管理呢?还是归属学院?又或者是由学校统一管理?因为不同的归属会导致实验室的运行模式不同,进而会出现理论课能否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实验室如何利用各校区资源的问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开放是否顺利进行的问题等?

二、管理的原则

多校区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以统一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原则。多校区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由各个学院和校区分散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实验室功能的正常发挥。

2.高效原则。由于多校区实验室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必须减少管理的层次,提高管理的效率。

3.权责分明原则。由于多校区实验室的运行涉及的部门、教师增多了,而且各部门之间的交叉地带也增多了,因此必须做到各部门,各位教师的权责分明,这样才能让实验室更好地服务教学和服务科研。

三、管理方法

1.调研。调研可以让我们开眼界和思路。多校区实验室在运行前和运行中,应该多去进行多校区教学的优秀高校进行访问交流和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办学经验。同时也应该多查阅国内外关于多校区实验室运行研究的相关资料,把国内外最先进的多校区实验室管理经验引进到本校的实验室建设中。此外,还应该多去国内外先进的相关专业调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在新校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将这先进的经验引入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去。

2.建立学校统一宏观管理。由于多校区实验室运行涉及的校区与学院多,因此必须在学校统一管理的这条主线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共同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学校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时候,由学校统一安排申请,可以很好地利用和分配学校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此外,学校每年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划分也应由学校通盘考虑。

3.建立校区和学院的双重管理制。多校区实验室的运行不可避免的要与各校区和各个学院打交道。因此多校区实验室应该实行校区和学院的双重管理制。其中,学院主要负责实验室教学任务的安排,校区主要负责实验室建设、管理和维护。由于理论课老师归属学院管,因此,由学院管理实验室,可以协调理论课老师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辅导,同时可以让理论课老师与实验室老师共同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教学项目,进而确保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一致性。

由于实验室位于各个校区,因此,实验室会利用到各个校区的资源,为了协调实验室和校区之间的关系,则必须将校区引入到实验室的管理中。新校区实验室建成了,会增加实验室的用人数量。因此,在制定实验室进人计划时,可以将部分名额分到各校区去。首先,各校区为了减少引进实验室的管理人数,新校区实验室必须集中建设,建设一个较大的实验室中心。然后,各校区引进一些懂专业的,甚至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的人员,进入新校区。这部分新进人员由校区管理。他们住在新校区,就不存在多个校区奔波的情况,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这部分人员主要从事实验室的开放和实验室日常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上班时间和行政人员一样,实行坐班制。他们的绩效工资将年终考核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年终考核由新校区管理部门的评审结果和实验室评审结果两部分组成,各占50%。这样有利于实验室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和工作协调。

4.建立例会制度。多校区实验室每个月应该安排一次例会。参与的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人员、校区主管实验室领导、学院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人等。每次例会的会议议程主要有:①汇报实验室近期的实验教学情况;②汇报实验室近期的运行情况;③实验室教学大纲和实验室项目的审定;④实验室发展规划的审定;⑤实验室老师的考核评定;⑥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的评审等。实行例会制,可以让涉及实验室运行的相关人员和部门了解实验室的运行状况,进而协调各方为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这同样也利于学校、学院和校区等各部门制定各部门的发展规划,让各部门把劲儿往一处使,进而为学校各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最好的保障平台,同时也可以更加规范的管理实验室,让实验室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四、结论

多校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属于多校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科研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目前多校区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校区实验室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以统一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高效和权责分明的三条原则。最后探讨了多校区实验室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戴锋.关于多校区高校的预算管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6):87-89.

[2]钱勤元.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126-129.

作者:王林峰 唐红梅 唐芬

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实验室内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研究

摘 要 高校实验室管理决定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维护、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开展、规范化日程管理、教育与培训等多方面。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探讨实验室内部规范管理工作实施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工作中的成效加以说明。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考核评估;管理制度;仪器设备

1 前言

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1],其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冯端院士对于实验室的形象比喻“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作为实验室管理者,应务实有效地发挥技术支持与教学辅助作用,在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以服务师生为根本,以规范科学为标准,以学习创新为驱动,以协同合作切实执行为保障[3],坚决做好实验室工作。

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协调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各类技术支持与教学辅助工作,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运行。内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維护维修、资产设备管理与清查、实验室评估与考核、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日程管理、教育与培训等。不少高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量化管理方式,也有一些高校在管理工作上进行创新探索,加入“管理氛围柔性化、管理组织扁平化、管理模式一级化”[4]等理念。实践证明,“以人文本、实验室文化建设、一级化教学管理中心、组织管理工作高效化”等特点,已经在高校实验室工作中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并广泛推行。

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实验室由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经管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各院系教学部门负责管理,其中前两者为一级化教学管理部门,涵盖了学校多数的实验室。在工作中提倡“科技、服务、融合、创新”的服务理念,打造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并加以健全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从源头实现实验室的高效运转。

2 规范化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 安全应处于实验室工作的核心位置,在实验室管理上做好安全的顶层设计,尤其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做好登记、核查。同时,切实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使其系统化、指标化、组织化、权重差异化,确保安全检查体系切实有效。

广东财经大学的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检查工作形成固定的“普查、巡查、抽查、临时处置”的特点,由实验室管理员地毯式地针对每条指标条款进行周期性的月查、周查;上级安全责任人根据量化指标进行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尤其是某一安全问题凸显时的针对性专项巡查;在个别安全问题突发及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出现时,采取各级安全责任人协同处置的方式,共同完成安全检查工作。

日常维修维护 日常维修维护工作是常态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是否扎实到位,直接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一方面需要抓落实、抓细节、抓长效,将维修维护工作贯彻到每一点;另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由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承担,激发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容易出现懈怠,也容易出现失误,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态度是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广东财经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分中心遵循“课前检测、课中跟踪、课余维修、统筹调配”方针,加大设备检测力度;秉承“勤俭办学”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报废设备零部件对设备进行维修升级。管理人员克服人员少、设备故障高发、维护难度大等困难,每周利用无课时段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查解决设备老化等故障,提前发现问题,消除故障隐患,减少电脑、功放、中控、投影与控制系统等设备在正课时段的故障率;主动联系厂家进行专项维护,如投影深度清尘、电脑更换主板、功放调试、中控维修等各项问题,师生普遍反映良好,实验教学得到有效保障。

资产清查和管理 资产清查与仪器设备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人手一账”是仪器设备与资产清查的关键所在,管理员对自己管辖的实验室、资产负责,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盘盈盘亏均自行负责。要增强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在实验室交接工作中更要清晰清点,不能出现糊涂账。针对历史问题,不能解决或者不能明确的资产问题,通过历次的资产清查工作逐渐理清理顺,不留死角、不留问题,并针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分析和整改,规范化、精细化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效益。

根据财政部关于清查国有资产的要求[6],以及学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要求,对所有仪器设备的存量、分布、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面对清查中存在的待清查的资产时间跨度大、数额大,设备淘汰率大,经手人多而清查工作人手少这样“三大、一多、一少”的困难,坚持“谁领用谁负责”“从实际出发”和“清查与报废结合”的三原则,认真开展清查工作,逐一落实财产目录,积极办理盘亏、盘盈、待报废等固定资产处理的相关手续,做好固定资产标签补打和粘贴,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更新调整,各管理员领用的仪器、家具、低值设备的纸质账簿核对及签名确认等,以确保账物相符。对仓库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开展实验室考核与评估工作 作为资源配置优化、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建立、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验室考核评估给实验室管理引入新的元素[7]。同时,实验室评估工作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衡量手段,广泛地开展实验室评估,可以全方位地理清实验室工作的脉络,发现实验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缺失,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更有助于促进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施行,规范实验室量化管理,明确实验室建设思路,激励、引导实验室向高水平、高效益方向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制订了《教学型实验室考核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实验室使用、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保障、管理队伍、规划与制度建设、安全与环境等方面进行量化与考核,建立六大项23条款的两级指标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切实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成效。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加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工作开展的根本,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管理者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制度管理、制度服务意识[8]。因此,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一定需要具备针对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既是实验室规范管理的行为指南,又是条理分明的约束章程,不仅控制着实验室管理层面的有效运行,更保障着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施开展。

广东财经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分中心陆续制定部门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实验室安全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岗位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工作手册》,明确了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安全问题、考勤办法、资产管理办法、贵重物品管理办法、设备故障申报及维修问题、厂商售后服务流程、定期设备检查等具体工作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实验室的属性,制定各自实验室管理规定、教师守则与学生守则,从制度上切实加强对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实验教学参与人员的管理。

规范实验室日常工作 规范化的日程管理,展现了部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如统一工作服装、挂牌上岗等工作形式,辅以规范的公务礼仪、标准化的管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实验室的文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履行日常工作、维修、报修、调课室等各项工作的记录;每间教室或实验室安排放置设备记录本,便于广大师生反映设备问题与相关意见;做好考勤工作,严格执行上下班和请假制度,每日上班前必须签到。

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详尽的办事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组织学习实验室的各类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员参与各类技术工作,如实验室机器的维修及保养,计算机考试系统、各类专业实验室的设备维护及软件安装等,旨在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组织设备供应商合作,共同对新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安排以老带新,以提高个人技术能力及服务意识。

加强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和谐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实验教学倡导的理念。安全文化的营造与安全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实验室工作的灵魂。在实验室管理者眼中,加强环境和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实验室的教学与文化中心,开展公共安全及卫生问题整治,彻底解决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问题,是当务之急。

广东财经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在实验教学场所加设宣传栏和悬挂宣传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和践行“正心诚意、求真向善”的学校精神,宣传“科技、服务、融合、创新”的实验室服务理念。中心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敢于亮丑,勇于整改,通过深入剖析不足,开展问题与态度的反思,提升服务质量,并结合政风、行风的学习活动,教育员工牢记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使命感,务实工作,营造和谐氛围。

3 结论

实验室内部规范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从制度约束到人文关怀,从宏观角度到量化指标,都需要管理员担负起责任心,将智慧与勤劳浇灌到工作的每一个点滴中。实验室管理者更要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牢牢抓住安全、日常、资产设备、教育培训等核心指标,全面做好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才能保障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肖晓华,赖天华,李成富,等.抓住新校区二期建设的机遇 做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34-137.

[2]徐冠华.加强高校原始性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02(8):10-18.

[3]徐善东.把握原则和规律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95-197.

[4]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83-285,300.

[5]王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48-15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實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6-01-20].http://

qy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602/t20160203_1662945.html.

[7]侯亚彬,张慧,丁颖.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的评估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97-199.

[8]黄沃才,关则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1-13.

作者:吴增荣 张严 徐辉

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信息化技术应用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探讨

摘 要:针对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发展总目标,立足于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该文研究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建设信息化技术管理实验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构建信息化技术管理实验室体系的方案。该方案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提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该研究也希望为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 管理体系 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1]。在此契机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转型,把培养符合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任务的使命,积极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在高职院校中,实验室是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办学的硬件条件[2]。而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的质量。而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己任、立德树人、奋力拼搏,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努力办成省内优秀的医药类高职院校。2018年,学校提出“扩校、升本、创一流”发展总目标,计划于2019年中期将5个学院迁往新校区,办学模式将由1个校区扩大为2个校区。所以过去单一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实验室管理需要,在信息的保存、管理、传递和维护等方面都需提升标准,这给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压力。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服务水平已成为今后实验室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1 信息化技术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1.1 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需求

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原来采用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存在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庞大,信息管理不规范、容易丢失甚至损坏的问题,也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对人的经验和水平有较大的依赖,更不利于数据的查询、汇总和填报等。而随着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实践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为适应原有实验资源管理和配置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供给需要的主要矛盾。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其高效、有序、稳定、安全运作。因此,信息化水平已然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3]。

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需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今,各大院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的投入,若想在实验资源及人员队伍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依旧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需要一套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管理体系融入到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及资源共享等环节,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2 建设信息化技术管理实验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1 充分发挥领导决策作用

建设信息化技术管理实验室是一项系统及长期漫长的工程,从中需要投入各部门与各环节的协商、合作及统筹。在建设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技术困难便是领导管理层的束缚。因此,这项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数据,充分发挥领导决策的核心作用,保证信息化技术建设过程中协调、优化各方能资源配置。

2.2 实现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信息化技术运用实验室管理必然做到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相统一,在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内部实现数据共享,不做封闭的管理模式,形成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数据中心,打通数据孤岛[4]。显然,建设信息化技术实验室管理不能独立于校园网络,尽可能借鉴其他管理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制定相关建设标准及规范建设行为。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管理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实践教学的改革。而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的管理还需加强内涵建设及改革,考虑实践教学如何从传统的理论课程中解放出来,单独形成一套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在教學理念上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技术管理实验室的必由之路。

3 建设信息化技术实验室管理体系

3.1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提升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应首先应建立并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因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征需要,仪器设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然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繁多,存在管理凌乱、清点遗漏等难点。通过建立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第一,根据仪器设备的各种参数(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厂家、年份等),学校可以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管理[5];第二,开通仪器设备的预约管理,对全校师生采用实名登记,还可查询到仪器设备的使用步骤、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还能对仪器设备起到定点、定时安全的监控使用;第三,如有仪器设备需要保修,使用者能够第一时间将损坏信息上传实验室管理者,及时做好维修保养的工作。该信息化管理方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查询起到了安全、方便、快捷的作用。

3.2 实践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应其次应构建并实践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教学资源信息化技术管理和教学排课信息化管理。其中教学资源信息化技术管理包括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及教学视频和指导文件[6]。教学排课信息化管理可通过数据库查看每学期全校实验室的使用及开放情况,供师生查询实验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信息。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掌握实验室和设备使用情况,大幅提升实验资源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另外,实验室还会承接一些学科技能竞赛及综合性、创新性的开放实验。该信息化管理方案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能强化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3 实验室人员队伍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我校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为保障高精密设备仪器的运作及管理,从全国内外引进多位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专业人士,组建了一支专业性强、学历高、有经验的设备管理人员[7]。他们具备较高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更精通实践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信息化技术实验室管理的运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实验室人员队伍的信息化管理,可精准定位人员结构的不足,通过专业培训、校企合作及网络学术会议等形式提升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能及时补充、更改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的结构及功能。该信息化管理方案让各实验室人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各实验室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流畅,各项实验资源共享更加充分,也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思考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4 結语

建设信息化技术实验室管理体系是提高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的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也能把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志银,郭友超,王继红,等.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53-57.

[2] 李佳,朱振峰,任军利.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4):58-60.

[3] 黄海艇.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3):59-62.

[4] 刘颖,严明良.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91-93.

[5] 刘昌.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3):134-135.

[6] 陈海泉,林自葵.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250-253.

[7] 朱海燕,张今朝,谢林明.新建本科院校跨学科实验室绩效管理实践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75-177.

①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YB201757)。

作者简介:孙崇鲁(1981—),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作者:孙崇鲁 杨颖欣 李士敏

上一篇:图表法的地理教学论文下一篇: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