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应急管理办法(精选8篇)
1.目的
当实验室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有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及人身安全,制定本实施办法。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发生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过程控制。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并批准应急措施; 3.2检测室主任负责组织应急措施实施; 3.3质量负责人对应急措施实施性进行监督。4.工作流程 4.1火灾
4.1.1如一旦发生了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不必惊慌失措,并立即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首先,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关闭煤气,切断电源),并移开附近的易燃物质。少量溶剂(几毫升)着火,可任其烧完。锥形瓶内溶剂着火可用石棉网或湿布盖熄。小火可用湿布或黄砂盖熄。
4.1.2火较大时应报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灭火器材:
<1>:四氯化碳灭火器:用以扑灭电器内或电器附近之火,但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中应用,因为四氯化碳在高温时要生成剧毒的光气;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属钠接触也要发生爆炸。使用时只须连续抽动唧筒,四氯化碳即会由喷嘴喷出。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有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器,他的钢筒内装有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用以扑灭有机物及电器设备的着火。使用时应注意,一手提灭火器,一手应握在喷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喷出的二氧化碳压力骤然降低,温度也骤降,手若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3>:泡沫灭火器:内部分别装有含发泡剂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使用时将筒身颠倒,两种溶液即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氢氧化铝及大量二氧化碳。灭火器内压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喷出。非大火通常不用泡沫灭火器,因后处理较麻烦。无论用何种灭火器,皆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4.1.3 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浇,因为这样反而会使火焰蔓延开来。若衣服着火,切勿奔跑,用厚的外衣包裹使熄。较严重者应躺在地上(以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熄,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冲淋熄灭。烧伤严重者应急送医院。
4.1.4禁止用水(包括含水的泡沫灭火)的物品:
<1>遇水燃烧物品火灾:不能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如金属钾、金属钠遇水后,能置换水中的氢,产生的热量达到氢的燃点。其它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铝粉、镁粉等都有类似情况。有的物品遇水后产生可燃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引起燃烧、爆炸。如碳化钙遇水产生乙炔气,三丁基硼遇水产生丁醇。上述物品发生火灾后,主要用干砂土扑救。
<2>氧化剂中的过氧化物:它与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起火后不能用水扑救,要用干砂土,干粉扑救。
<3>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立即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所以,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4>有的化学危险物品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气体:如甲基二氯硅烷、三氧甲基硅烷、磷化锌、磷化铝、三氯化磷、氯化硫等遇水后,能和水中的氢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宜用砂土、干粉扑救。
<5>粉状物品如硫磺粉,有机颜料、粉剂农药:不能用加压水冲击,以防粉末飞扬,扩大事故。可用雾状水。
<6>比重小于1,且不溶水的易燃液体有机氧化剂:宜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扑救。
4.1.5禁用泡沫灭火的物品:一部分毒害品中的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心脏其它氰化物等,遇泡沫中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气体氰化氢。因此,不能用化学泡沫灭火,可用水及砂土扑救。
4.1.6禁止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的物品:遇水燃烧物品中锂、钠、钾、铯、锶、镁、铝粉等,因为它们的金属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起化学反应而燃烧。这类物品起火后,目前只通用干砂土扑救。易燃固体中闪光粉、镁粉、铝粉、铝、镍合金氢化催化剂等,也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4.1.7要禁止站在下风方向和不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等防毒面具,扑救无机毒品中的氰化物、磷、砷和硒的化合物及大部分有机毒品的火灾。4.2一般损伤事故的急救
4.2.1 烫伤 轻伤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4.2.2试剂灼伤
<1>酸:浓硫酸溅到时,应立即用不含水的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水洗。再以3—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其它酸溅到时,用大量水洗。再以3—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2>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2%醋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4.2.3中毒
<1>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应根据毒物性质给以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
<2>腐蚀性毒物:对于强酸,先饮大量水,然后服用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也应先饮大量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皆再给以牛奶灌注,不要吃呕吐剂。
<3>刺激剂及神经性毒物:先给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立即冲淡和缓和,再用一大匙硫酸镁(约30克)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时也可用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呕吐,然后立即送医院。
<4>吸入气体中毒者,将中毒者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及纽扣。吸入少量氯气或溴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5>为处理事故需要,实验室应备有急救箱,内置有以下一些物品:
(1)绷带、纱布、棉花、橡皮膏、医用镊子、剪刀等。
(2)凡士林、玉树油或鞣酸油膏、烫伤油膏及消毒剂等。
(3)醋酸溶液(2%)、硼酸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1%)、酒精、甘油、红汞、龙胆紫等。
4.3眼伤的急救
4.3.1由于意外或工作方式不当,一些化学性物质如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氨水、石灰水等溅入眼内引起眼灼伤。这时如不正确采取紧急急救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不幸发生化学物质入眼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洁水冲洗眼睛。这是降低进入眼内的化学物质浓度、缩短化学物质与眼部接触时间的最有效手段。
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酸: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碱:用大量水洗,再用1%硼酸溶液洗。
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4.3.2若石灰粒吹入眼中,应马上翻开眼皮,将石灰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将伤员头部泡入盆中,反复睁眼、闭眼,将异物洗净,然后即送医院处理,千万不可不作处理直接送医院。若是生石灰进入眼睛,一不能用手揉眼睛;二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生成碱性的熟石灰同时产生热量,处理不当反而会灼伤眼睛。此时应用棉签或干净手绢将生石灰粉拨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受伤的眼睛,至少要冲洗15分钟。冲洗后还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
4.4几种毒品的泄漏处理与中毒急救 4.4.1氰化钠的泄漏处理 <1>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2>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4.4.2 汞
<1>对当事人进行应急保护。如为经口摄入则以2%碳酸氢钠洗净口腔,洗净伤口及止血防止汞进入血流。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2>设法清除汞毒污染。对流散的大汞珠,需先用吸收器(如吸管)收集,对散落在床上的水银,可用硫粉覆盖,可用鹅毛边扫边收集,收集后用水冲洗。碘蒸气与汞蒸气能相互作用,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因此如果汞对某一空间造成泄漏性污染,可用碘熏蒸,具体方法:按每平方米1克碘的量,计算房间所要用的碘量,将碘平铺开,加酒精点燃,然后关闭门窗任其自然蒸发,次日用水清洗及注意通风。
4.4.3砒霜中毒急救法
<1>发现有人误食砒霜中毒,要尽快催吐,以排出毒物。催吐方法是让病人大量喝温开水或稀盐水(一杯水中加一匙食盐)。然后把食指和中指伸到嘴中和舌根,刺激咽部,即可呕吐。最好让患者反复喝水和呕吐,直到吐出的液体颜色如水样为止。
<2>也可大量饮用牛奶(3-5瓶)、蛋清(4-5个)以保护胃粘膜。
<3>砒霜中毒后,能否作适当的急救处理,这是决定病人生与死的关键。而后应快速送往医院,现代医学对砒霜中毒已有了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它进入人体后能与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物质。
4.5 “三废”处理 4.5.1 废气
<1> 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
<2> 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
4.5.2废渣
少量有毒的废渣应埋于地下固定地点。
4.5.3废液
<1>对于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然后加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滤后的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2>对于剧毒废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毒害作用后再进行处理。
<3>实验室内所大量使用冷凝用水,无污染可直接排放。
<4>洗刷用,污染不大,可排入下水道。
<5> 酸、碱、盐水溶液用后均倒入酸、碱、盐污水桶、经中和后排入下水道。
<6> 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物桶内,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
应急拖带装置是一套安装在船艏及船艉的快速拖带装置,其作用是当船舶在发生意外或失去动力时,能够快速、方便地连接到拖轮,并由拖轮将失事船舶拖离现场,从而减轻事故恶化的程度[1,2,3]。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MSC.35(63)《关于油船应急拖带装置的指南》决议案(简称“决议”)、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96修正案均规定载重量不小于20 000t的液货船,应在其艏艉两端布置应急拖带装置[4,5]。
作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设备,应急拖带装置不仅需要通过相关船级社的型式认证,还应在出厂前进行整体强度试验,以确保产品合格。虽然国内外一些公司成功研制了应急拖带装置并通过了船级社的型式认证[6,7],但试验研究的相关报道比较少见,对于应急拖带装置试验方法及专用试验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意大利POSIDONIA公司开发了应急拖带装置简易型式试验台架,该台架能够实现在极限拖带角度下对应急拖带装置主体进行强度试验,但不能对止链器、带缆桩等部件进行试验,同时由于试验空间有限,也无法进行应急拖带装置的出厂试验。中国船舶工业物资华东有限公司编制了应急拖带装置试验大纲,提出通过对拖缆、导缆孔等主要部件进行单元强度试验的方式来等效验证应急拖带装置强度。浙江大学研制了15MN锚链拉力试验机[8],Ridge等[9]采用3MN拉力试验机对锚链进行了拉-扭复合试验,Ridge等[10]采用3MN拉力试验机对系泊拖缆试样进行了拉力试验。但上述试验方法及试验机均不能满足应急拖带装置试验时的特殊角度要求,同时也未考虑超长拖缆的试验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方法,按照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的要求研制了一台船舶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机。该试验机可以按照“决议”的要求在极限拖带角度下对应急拖带装置进行强度试验,也能对防擦链、拖缆、止链器等部件进行单元强度试验,同时对被试拖缆、防擦链的长度没有限制。利用新研制的试验机开展了试验负荷为2MN的某型应急拖带装置的强度试验,获得了其应力及位移曲线,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1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方法研究
1.1 应急拖带装置组成
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应急拖带装置分为艏部应急拖带装置和艉部应急拖带装置,其典型布置示意图见图1。“决议”规定拖缆的长度不小于2 H+50m(H为艉部导缆装置处的海上最轻压载时的干舷高度);防擦链为有档链,其长度应从拖力点延伸至导缆孔以外至少3m。
1.2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要求
决议规定,载重20 000~50 000t船舶配套应急拖带装置的安全工作负荷不低于1MN,载重量大于(或等于)50 000t船舶配套应急拖带装置的安全工作负荷不低于2MN,同时要求在所有可能的拖带角度下,应急拖带装置均可承受不低于2倍的安全工作负荷。
英国劳氏船级社(LR)、德国劳氏船级社(GL)、日本船级社(NK)等各大船级社均根据“决议”制订了相应的型式认证指南。例如,NK规定,应急拖带装置在进行强度试验时,拖缆、防擦链、导缆孔及强力点等主要部件需按照典型布置要求进行布置,在横向90°及向下30°的方向上对拖缆、防擦链施加2MN(载重20 000~50 000t)或4MN(载重量大于(或等于)50 000t)的试验负荷,并保载1min以上,在试验过程中任何部件不得出现破坏或明显变形。
1.3 强度试验方法
普通构件的强度试验通常是在直线方向上进行加载,而应急拖带装置的强度试验则必须实现在横向90°及向下30°的方向上进行加载(图2)。如按照典型布置要求将导缆孔水平固定,则拉力平面与水平面间有30°夹角,此时试验机必须采用空间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试验效率低,而且也不便进行防擦链、止链器等构件的单元强度试验。针对上述缺陷,笔者提出在水平固定平台和被试导缆孔间增加一个30°的过渡斜台(图3),从而实现拉力平面整体旋转30°并与水平面重合,此时试验机即可采用常规的平面结构。
1.固定平台2.导缆孔3.拖缆/防擦链
由于强力点(止链器、带缆桩等)只受水平方向拉力,因此其是否按照典型布置要求与导缆孔及防擦链/拖缆同时进行试验,对于试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为进一步简化试验机结构,本文采用强力点单独试验的方案并设计了如下试验流程。
1.固定平台2.斜台3.导缆孔4.拖缆/防擦链
(1)对强力点进行试验。如图4、图5 所示,调整固定平台高度至合适位置,在其上固定被试止链器/带缆桩,利用防擦链/拖缆在水平方向上对其施加试验负荷F,保载1min或以上;试验后检查止链器/带缆桩有无明显变形。
1.固定平台2.止链器3.防擦链
1.固定平台2.带缆桩3.拖缆
(2)对导缆孔及防擦链/拖缆进行组合试验。如图3所示,调整固定平台高度至合适位置,在平台上安装一个30°斜台,在斜台的斜面上固定被试导缆孔,将被试防擦链/拖缆水平穿过导缆孔并呈直角布置,对防擦链/拖缆施加试验负荷F,保载1min或以上;试验后检查导缆孔及防擦链/拖缆有无明显变形;当进行出厂试验时,如无法一次对整根防擦链/拖缆进行试验,则分段进行试验。
2 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机设计
2.1 总体设计
根据应急拖带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前述试验方法,并考虑试验机的通用性[9,10,11],笔者设计了图6所示的T形结构试验机基础平台。 该平台长33.25m,宽7.83m,最大试验负荷12MN(进行应急拖带装置试验时为4MN),主体部分借鉴大型卧式拉力试验机的结构;同时为便于进行防擦链、拖缆等超长构件的安装与试验,采用整体敞开、前后贯通的机身结构;在平台机身及各个梁上预留了一系列卡槽、螺纹孔等连接接口,通过在其上安装相应的夹持单元即可实现对不同对象的拉压试验。
1.机身2.加载系统3.钢轨4.防护网5.填块6.固定梁7.侧梁
加载系统安装在机身前部,采用双伺服油缸同步加载;机身内部地面上安装2根平行钢轨,用于承载各移动部件并减小摩擦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固定梁通过行走机构的驱动在钢轨上前后移动,当移动到所需位置时,由可伸缩的方销实现与机身间的固定连接;T形机身的拐角处设有一缺口及相应的填块,当进行应急拖带装置试验时取下填块,此时最大允许试验力为4MN,反之需在缺口处安装填块,用以提高机身刚度,此时最大允许试验力为12MN;在机身上部设有可移动防护网,用于保证试验时的人员安全。
2.2 机身设计
机身作为试验力的主要承载部件,其强度和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验机的测试精度、精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对于超长、超宽的大型卧式拉力试验机而言,传统的框架式结构不仅成本很高,而且还存在着刚度不足,体积庞大等缺点[11,12]。朱本正[11]提出将框架式的水平机身埋入预设地坑并用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以提高测试平台整体刚度的方法,但由于被试对象在反复加载时产生的交变载荷及拉断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也会通过机身传递到混凝土中,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剥离,从而导致机身承载能力的下降,因此,本文设计了图7、图8所示的结构件混凝土复合式机身。机身结构件部分主要由若干段长×宽为1250mm×120mm的Q345B钢板组成,其上每隔900mm布置有2对长圆孔,并通过M24×500mm的地脚螺栓固定在整体浇筑的凹型C30混凝土中;机身上部设有由厚度为16mm钢板焊接而成的矩形箱体。
由于Q345B钢板的弹性与韧性比较好,因此在弹性范围内的反复拉压不会导致机身结构的永久变形或破坏;而混凝土结构成本低廉、刚度高、抗压性能好,但抗拉与抗冲击性能差。本文设计的机身充分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试验时产生的轴向拉压力及试样断裂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均由机身结构件部分承担,机身混凝土部分仅承受正压力,主要用于提高机身纵向刚度,避免机身结构件部分受力后产生屈曲失稳现象。经计算,该结构机身和传统的框架式结构机身相比,不仅纵向刚度提高4 倍以上,而且减少了70% 的钢材使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进行拉压试验时,机身结构件会沿轴向伸长或缩短,如直接将其固定在混凝土中,则会在各固定点处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长期使用会导致机身变形、混凝土开裂。如图7、图8 所示,通过将机身上的地脚螺栓孔改为长×宽为68mm×60mm的孔,并在地脚螺栓与长圆孔间增加一壁厚为2.8mm,高度为h+0.2mm(h为长圆孔处的机身厚度)的过渡套,使得机身结构件在轴向相对于混凝土有8mm的滑移空间,从而消除了混凝土对机身结构件轴向变形的限制。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可知,当机身承受12MN试验载荷时,其上最大应力为191.8MPa,位于机身与固定梁连接处,在安全范围内;机身轴向最大变形量为5.196mm,在设计的允许滑移范围内。
2.3 加载系统设计
如图6所示,油缸座安装在机身前部的凹槽中,两个单作用伺服油缸水平安装在油缸座中,油缸活塞杆通过法兰与动力梁连接,动力梁通过4根拉杆带动油缸座后部的活动梁运动。每个伺服油缸内径为750mm,活塞杆直径为500mm,最大伸出长度为2000mm,最大输出推力为6MN。
电液伺服同步控制技术具有同步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故其在多缸同步加载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13,14]。但对于大吨位同步加载系统而言,一旦同步系统出现故障,则有可能造成运动部件卡死,甚至整个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15]。为保证试验机的长期可靠运行,本文设计了一种电液伺服同步控制和机械同步相结合的同步方案。
每个伺服油缸均由一个伺服阀单独控制,根据选择的闭环通道和预定的控制目标,通过外部反馈单元(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实时采集信号并反馈到对应的PID控制单元,以实现闭环控制。其中一个伺服油缸进行主动控制,用于快速逼近控制目标;另一个伺服油缸进行跟踪控制,用于实现两油缸间的精确同步。当电液伺服同步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动力梁、活动梁会发生偏转,造成梁的一侧与机身接触并产生挤压,且挤压力与梁的偏转角度成正比。挤压会造成机身变形,而变形又会进一步增大梁的偏转角,如果机身刚度不足,则变形程度会不断恶化,最终造成试验机的损坏。
如图9所示,在动力梁与活动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向滚轮,通过现场安装调整使得梁与机身间的间隙控制在0.1~0.5mm之间。由于梁与机身间的间隙较小,故两者刚接触时的初始挤压力较小;因机身纵向刚度较高,故不会出现机身变形不断恶化的现象;导向滚轮与机身间为滚动摩擦,有效地避免了梁卡死的现象。如图10所示,在最恶劣的不同步状态下(一侧油缸输出推力为6MN,另一侧为0),加载系统受到的最大应力为384.7MPa,位于加载一侧油缸活塞杆根部;机身结构件上受到的最大应力为120.2MPa,位于机身与动力梁滚轮的接触部位;机身混凝土上受到的最大应力为27.76MPa;机身结构件上的最大变形为0.61mm,同样位于上述接触部位;两油缸活塞杆伸出量的最大偏差为8.54mm。上述应力值均小于设计的许用应力值,证明了该同步方案的有效性。
1.机身结构件(120.0MPa)2.机身混凝土(27.26MPa)3.活塞杆(384.7MPa)4.机身结构件(0.61mm)5.活塞杆1(14.32mm)6.活塞杆2(22.86mm)7,8.加载工件(端部固定)
2.4 拖缆(钢丝绳)夹持单元设计
GB/T 8358-2006《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规定钢丝绳的夹持方法有浇铸法、套压法、缠绕法和直接夹持法四种。但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对钢丝绳试样进行夹持,对于像拖缆这样的超长、超粗钢丝绳成品进行拉力试验的夹持方法,目前研究还较少。本文设计了图10 所示的拖缆(钢丝绳)夹持单元,拖缆在拉力卷筒上缠绕5圈以上,再由尾头绳夹具直接夹紧,最后通过储缆器进行收缆。储缆器和拉力卷筒均由变频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两者配合同步旋转可实现拖缆在夹持系统内的单向移动;拉力卷筒的一侧还设置有8个等距销孔,通过手柄和插销可实现拉力卷筒在圆周方向的固定。
1,4.尾头绳夹具2,3.拉力卷筒5.储缆器
根据挠性体摩擦传动理论,拖缆在卷筒上缠绕若干圈后,拉力衰减情况为[16]
式中,T1为拖缆通过卷筒前所受的拉力;T2为拖缆通过卷筒后所受的拉力;μ为拖缆与卷筒间的摩擦因数;α为拖缆在卷筒上的包角。
当对拖缆施加4MN试验载荷时,如拖缆在卷筒上缠绕5圈,μ取0.15,则T2=35.93kN 。由于T2 T1,因此尾头绳夹具只需要对拖缆施加不大的夹紧力即可实现夹持,且不会出现拖缆打滑或表面损伤等问题。
3 试验应用
根据上述方案研制的试验机如图11所示,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其测试精度高于1%。利用该试验机进行了试验负荷为2MN的某型艉部应急拖带装置的强度试验。
具体试验流程如下:
(1)如图12所示,在T形机身短边和长边拐角处的预留地坑中安装升降平台、30°斜台及被测导缆孔;接着紧靠升降台的前部布置固定梁,并通过方销锁紧在机身上;然后在侧梁上安装拉力卷筒1和尾头绳夹具,在活动梁上安装钢丝绳挡块;最后在机身端部的预留储缆器座中安装储缆器。
1.升降平台2.30°斜台3.被测导缆孔4.拉力卷筒2
(2)将待测拖缆放置在短边机身的端部,取拖缆一端穿过尾头绳夹具,并在拉力卷筒1上缠绕5圈(图13)后,在储缆器中的牵引绳的牵引下穿过导缆孔(图12)及钢丝绳挡块,液压缸驱动活动梁运动,实现对拖缆第一段的测试。
(3)从钢丝绳挡块中取出拖缆绳头,在活动梁上安装拉力卷筒2,并将拖缆绳头固定在拉力卷筒上,驱动拉力卷筒1、2同步旋转,直至拖缆在拉力卷筒2上缠绕5圈后停止,取下绳头再次安装到钢丝绳挡块中,液压缸驱动活动梁运动,实现对拖缆第二段的测试。
1.拉力卷筒1 2.侧梁
(4)拆下钢丝绳挡块,并在活动梁上安装尾头绳夹具,由储缆器中的牵引绳牵引拖缆绳头,驱动拉力卷筒1、2及储缆器同步旋转,直至已测试过的拖缆不在拉力卷筒1、2之间时停止,液压缸驱动活动梁运动,实现对拖缆第三段的测试。
(5)根据拖缆长度,反复按照步骤(4)进行拖缆中间段的测试。
(6)拆下侧梁上的尾头绳夹具和拉力卷筒1,更换成钢丝绳挡块,并将拖缆绳尾固定在钢丝绳挡块中,液压缸驱动活动梁运动,实现对拖缆最后一段的测试。
(7)在上述每一步骤试验完成后,检查拖缆和导缆孔是否有损坏或明显变形。
图14为拖缆中间某一段(直径φ66mm,长约20m)的拉力试验曲线。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当拉力低于100kN时,拖缆伸长速率较快,这是由于拖缆在拉紧过程中会与拉力卷筒间产生少量的滑移;当拉力高于100kN时,由于拖缆已经完全绷紧,其伸长速率趋于平缓;随着拉力的进一步增大,拖缆内部处于螺旋交织状态的各股钢丝会产生扭转、挤压现象,导致拖缆的总体刚度有轻微的增大;同时拖缆在加卸载过程中由于内部各股钢丝之间的相互摩擦,故使得曲线呈现明显的滞回现象。经计算,该段拖缆在承受2MN试验载荷时的伸长量约为280mm,对应伸长率为1.4%。试验完成后人工检查拖缆及导缆孔均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破坏,表明该应艉部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合格。
4 结论
(1)研究了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方法,提出了在水平固定平台和被试导缆孔间增加过渡斜台以实现拉力平面整体翻转并与水平面重合,及将强力点单独试验的方案,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流程。
(2)研制了由T形结构试验机基础平台及各种夹持单元组成的应急拖带装置强度试验机,进行了试验机总体设计、结构件混凝土复合式机身设计、双缸同步加载系统设计、拖缆(钢丝绳)夹持单元设计,该试验机不仅可对应急拖带装置进行型式试验及出厂试验,而且还有较好的通用性,此外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精度稳定性高等特点。
关键词:应急 机制 法律能力
一、应急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重处理,轻管理
应急处理主要着眼于事故发生之后的应对,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其过程更多地放在从事故发生到结果的处理上,其特征是消极被动的反应。一场典型事故灾难发生后的程序是:媒体曝光→领导人视察、批示和慰问受害者、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对伤亡者进行抚恤、处理责任人→要求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这种思维方式着眼于结果的处理,政府好像救火队。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下的法规标准体系往往不能避免重蹈覆辙。
(二)重政府,轻社会
政府被视为应急管理的唯一主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事故的应对和处理只是政府的事情。人们事事等待政府,事事依赖政府。政府努力到什么程度,应急处理就到什么程度。建立在这种社会心理基础之上的应急法规体系往往造成政府不堪重负,疲于奔命,反应迟钝。而普通民众则防灾减灾意识较低。一旦遇到突发事故,很容易出现心理恐慌和社会失序。
(三)重动员,轻法治
所谓的动员,就是指在事故发生后,政府成立临时指挥部或办公室,通过行政手段调动各方面资源,全社会齐动员,搞人海战术。尽管这种体制从表面看有收效快和效率高的特点,但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首先,这种动员体制往往是以打乱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为前提的。其次,这种动员体制的很多做法往往缺乏法律依据,依法行政在应急时期成为一句空话,违法行政倒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再次,临时指挥或领导机构的临时性不但不符合依法行政原则,而且使防灾减灾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持续性。
(四)法律重制定,轻修订
实践证明,在已建立的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中,有的是由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确立的,其规范性不强、效力有限。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各级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规定得不具体,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也急需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因此应尽快颁布相关配套法规。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和备案制度、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应急管理的分级响應制度、应急管理演习制度、应急管理的资金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急需要建立的制度都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指导下进行制定。
二、 提升政府应急法律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明确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确立的应急管理体制模式是: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在预警机制中要科学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决策处置机制中,应急管理的主体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综合分析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决策,并实施决策。决策处置机制包括方案选择、决策执行两个过程。对此要辅之以良好的技术手段,并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激发战胜危机的信心。在善后处理机制中要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被控制以后,致力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应急管理必须权力有规、行为有序
突发应急处置,往往需要行政主导,这就需要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权力,同时需要更多地限制公民的权利。但这种权力往往具有两面性,运用不当就会损坏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是行政紧急权力的取得和运作,还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或增加公民义务,都需要依法、按章办事。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技术上的、管理上的问题,法律的作用一是把那些经过实践经验长期积累下来、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用法律的方式固定下来,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保证突发事件应对基本有效、有序、有力。二是赋予和控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力,首先是保证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有足够的特别权力来解决非常状态,同时又控制政府不要借机滥用权力,以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依靠科学、依靠法制
应对突发事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做好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不断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水平,以及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
应对突发事件,还要靠法制。现代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有着自身规律,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快速判断、果断处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适应这种规律,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有单一常态管理向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转变,在管理理念上做到居安思危,在工作布局上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由自发应对向自觉应对的转变,在应对思维上做到有勇与有谋的结合,在应对方式上做到个别经验与规律认识相结合。三是由个别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以实现应对行动上的广泛参与与步调一致的统一、集中指挥与广集民智的统一。这三个转变的根本点在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要实现由个别调整向规范调整的转变,以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性,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牢牢掌握应对突发时间段主动权。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① 王军主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读本[M].
②邹建华著.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
一、总则
(一)本应急预案为全院实验室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生物污染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基础参考应急预案,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更加专业化、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应急预案。
(二)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机构,负责督促全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场处置指挥和后续处理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为本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管理人和责任人,须做好本实验室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
(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验室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充分认识事故危害,掌握防护和应变措施,注重预防,尽最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救治、后处理;先处理、后报告的应急处理原则。
二、事故处理程序
(一)现场人员根据相关应急处置办法,安全、妥善开展紧急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临时负责人可根据情况第一时间拨打110、120或119电话求助,并立即向学院办公室或相关院领导报告。
(二)学院主管人员接到报告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现场处置工作,通知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向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三)在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小组指挥下开展抢救、抢险,把损失、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常见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发生火情时,现场人员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1.首先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并判明起火原因,何种物品着火。
2.迅速查看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是否会诱发次生灾难。
3.果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确选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1)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着火,可采用水冷却法灭火;但对珍贵图书或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器灭火。
(2)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着火,应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器灭火。
(3)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如因现场情况不能断电,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4)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着火,应使用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5)废液火灾,如果是有机废液着火,应选用正确的灭火器,并做好个人防护,以免发生中毒或灼伤;如果是腐蚀性废液着火,可用灭火器灭火或干砂等吸附,不可使用高压喷水,以免废液喷溅伤害扑救人员。
(6)固体废物着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砂土进行扑救。
4.根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
5.视火情拨打“119”电话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如发生爆炸事故,现场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2.所有人员应听从现场临时负责人指挥,按秩序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现场。
3.爆炸引发的火灾,按照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的程序处置。
4.爆炸如引发人员受伤,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5.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三种:化学品伤害皮肤、眼睛等外部器官;毒气由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化学品入口中毒。
2.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若眼睛受伤,切勿用手揉搓),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视情况及时送医就诊。
3.如果发生气体中毒,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并疏导实验室人员撤离现场。将中毒者转移至安全地带,揭开领口,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受氯气中毒,情况轻微者,口服复方樟脑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湿敷法救护;情况较重者尽快安排吸氧,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4.如发生入口中毒,酸碱类物品应首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送医院救治;重金属盐中毒,首先饮一杯含有几克硫酸镁的水溶液,立即送医救治,不要服用任何催吐药,以免发生危险;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立即就医;其它毒物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催吐,然后送医救治。
(四)实验室触电、创伤、烫伤应急处理预案 1.触电事故,应首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切不可在为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直接接触触电者;如果漏电严重,切断电源后,立即通知电工处置,并指挥实验室人员撤离;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马上送医救治。
2.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被污染的金属锐器损伤、被动物咬伤的情况,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酒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等)消毒,处理伤口。
3.发生烫伤,如皮肤未破,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末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涂沫獾油、烫伤膏等;如皮肤已破,可涂抹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
(五)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较大或重大生物安全事故。首先,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将情况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并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配合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机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如消毒、隔离、调查等)。其次,受污染区域实施有效消毒;妥善治疗、安置感染者;监控是否出现新的病例;确保丢失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株)或样本得到控制;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结束应急处置工作。
2.一般生物安全事故。首先,立即关闭实验室,被感染人员就地隔离,尽快送往定点医院;将情况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并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对在事故发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有相关疫苗的进行预防接种;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其次,被感染人员得到有效治疗,受感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感染者,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结束应急处置工作。
(六)大型仪器故障、玻璃器皿刺伤或割伤应急处理预案
1.受伤人员马上脱下实验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食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记录。
2.潜在危险性气溶胶的释放。实验室人员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实验室在一定时间内要关闭,门口张贴“禁止入内”标志。
3.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污染。应立即带上防护手套,用布或纸巾覆盖全部受感染物质;倒上消毒剂,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清理污染区域,所有污染物品放入黄色专用塑料袋,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
4.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试管破裂,应立即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半小时,使气溶胶沉积后,带上防护手套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用1%的消佳净擦拭机器内部,所有污染物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
5.眼部溅入感染性物质,先用清水冲洗眼部,然后立即送医治疗。6.手部污染。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10分钟,再次用清水冲洗,擦干,用酒精擦手;如果是重度污染,先用1%消毒水浸泡双手约10分钟,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七)废液泄露应急处理
1.如发生少量泄露,应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作为吸附剂将其吸收起来,然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
2.如发生大量泄露,应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进行围堵,然后再用吸附剂进行吸收,清理后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3.严禁使用锯末、废纸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反应引起火灾。
四、附则
(一)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现场人员务必冷静观察,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护措施;所有人员不应盲目,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互救。
学院办公室电话:23509630/2350270生物站值班室电话:23502976
生物楼值班室电话:23508655
分子所值班室电话:23498400
第四教学楼值班室电话:23508200
(二)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事故现场。
(三)实验室应向学院提交书面事故情况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损失情况,实事求是承担责任。
(四)学院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实验室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实验室人员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实验室感染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三个等级。
Ⅰ级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非常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死亡,或危害范围涉及到整个实验室,并有明显对外扩散趋势的事件。
Ⅱ级 重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相对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致残,或危害范围涉及到实验室的一部份,并有明显对外扩散趋势的事件。
Ⅲ级 较大突发事件:在一定时间内,突发事件的危害比较严重,能导致实验人员人身造成一定伤害,或危害范围涉及到实验室的一部份,并有明显对外扩散趋势的事件。
二、实验室感染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医院实验室组成安全管理及应急小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人员分工: 组长负责、指挥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处臵。副组长协助组长处臵实验室突发事件,包括事故报告、人员抢救、人员疏导、撤离、物资抢救、事故原因调查等。
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实验室安全防护,事故原因调查。实验室内各项突发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 XXX、XXX、XXX、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抢救。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疏导、撤离。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物资抢救。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信息上报。XXX: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现场消毒隔离。
三、实验室感染报告
1、突发事件的报告
实验室任何人员有义务、有权利向实验室、科室及医院应急办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隐患,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科室及个人。
2、报告形式、时间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实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被认定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报至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医院应急办。
3、报告内容
相关突发事件发生的事由、时间、地点、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是否有人员伤亡、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突发事件报告的部门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其发展,减少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四、实验室感染应急响应
1、实验室各部门或现场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恰当的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上报实验室安全应急小组及实验室及科室负责人,并同时上报医院应急办。
2、在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医院应急办及医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处理突发事件。
3.立即停止实验室中所有相关的实验,并及时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该突发事件的扩散势头。
4.如有实验人员受伤,根据相关应急措施进行应急救护,然后送医院的相关临床科室医治。5.必要时,由医院及时召集相关医务专家、人员、保健人员对伤亡人员进行救护工作。
6.实验室负责人应对该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处臵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总结,并报医院应急办。
7.对该特别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相关隐患,应及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宣教,提高每一个实验人员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做到防微杜渐。
五、实验室感染善后处理
对患者血标本感染、污染或生物因素等引起的事故,要对事故点的场所、废弃物、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生物样品迅速销毁,并查清原因。对不同患者血标本或体液暴露的人员要采取相应的病原学检测、监测处理、救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要全力救治。
六、实验室感染调查总结
突发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事故当事人应向实验室、科室、医院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写详细的事件发生经过的书面报告。
附:实验室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1、接触肝炎病毒阳性血标本/体液的职业暴露
立即挤压伤口,清水冲洗;立即报告实验室及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再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处理;受伤人员立即抽血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保留血清;然后每隔三个月抽血一次进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标本的暴露,由医院保健科给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处理,并随访。、眼睛溅入感染性物质
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并护送至保健科找医生进一步治疗。3、大型仪器故障及玻璃器皿刺伤或切割伤
受伤人员马上脱下工作服,消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并纪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纪录。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污染 立即戴上手套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物质污染或受感染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让其作用30分钟后清理污染场所。所用于清理的抹布、纸巾按医疗垃圾处理。、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试管裂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30分钟使气 溶胶沉积;工作人员戴上手套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离心机内用。、手部污染
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10秒钟),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如果是重度污染时,先用1%消毒水浸泡双手(5-10分钟),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火灾和自然灾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应对实验室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的对环境和人员的不良后果,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小组组长
1.1组长:余成民
1.2副组长:刘国清
1.3成员:王斌、何丽华、蒋荣峰、伍仕兰、吴先科、谭小斌
2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2.1意外伤害的处理: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处理:
2.1.1立即停止工作。
2.1.2伤口挤血,流动水或消毒剂冲洗消毒。
2.1.3除去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2.1.4保健科/急诊室诊治。
2.1.5保健科/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2.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处理:
2.2.1停止工作。
2.2.2应脱下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2.2.3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治疗,去保健科/急诊室诊治。
2.2.4保健科/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
2.2.5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2.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处理:
2.3.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2.3.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2.3.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如th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例如24 h)。
2.3.4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2.3.5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2.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
2.4.1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
2.4.2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
2.4.3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通常用施康。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2.4.4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2.4.5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2.4.6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2.4.7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2.4.8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2.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
2.5.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2.5.2让机器密闭(例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min)。
2.5.3所有操作都应戴厚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2.5.4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2.5.5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2.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
2.6.1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
2.6.2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另外一种方法是,安全杯可以采用化学消毒。
2.6.3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2.7有腐蚀、有毒、含微生物样品进入眼睛、污染台面处理:
2.7.1若有上述样品进入眼睛,立即用护眼冲洗器仔细冲洗。
2.7.2冲洗后去眼科就诊,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2.7.3若污染台面,即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消毒液消毒。
水下试验平台在深水作业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 而研制建造水下试验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而且每次作业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具有极大价值。如果突发事件造成水下试验平台发生故障沉入水底, 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丢失宝贵的实验数据。因此, 研制使水下试验平台发生故障时能安全上浮的应急系统, 具重要的意义。1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实时监测水上水下通信状况、水下供电状况、张紧绞车刹车状况、平台姿态控制器状况、进排水控制器状况、平台传感测量处理器及牵引绞车状况、平台工作深度、水下网络丢包率八种输入数据, 当监测到故障时, 采用模糊专家系统进行处理, 作出应急决策, 使水下试验平台安全回收。
2、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的模糊专家系统
2.1 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的模糊专家系统结构
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系统, 它能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专家系统能够依据其内部包含的某个领域专家知识和运行规则来处理该领域的问题。专家系统的问题综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模糊技术主要是指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可能性分布理论、和模糊逻辑推理基础上的一类工程技术, 是对人类认识和思维过程中所固有的模糊性的一种模拟和反映[1]。模糊技术处理模糊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较强。将模糊技术与专家系统溶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同时具有二者优点的模糊专家系统。模糊专家系统就是采用模糊技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类专家系统, 在水下机器人及水下平台的应急控制中应用较为广泛[2,3]。图1为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的模糊专家系统结构框图。 (如图1)
2.2 输入变量的模糊化
在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的模糊专家系统中, 首先要对输入的八个变量做模糊化处理, 而分别确定八个输入变量模糊隶属函数是将八个输入变量模糊化处理的关键。目前, 国内外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主要有借用已有的“客观”尺度、专家确定法、对比排序法、模糊统计法、综合加权法和基本概念扩充法等[4]。由于水下试验平台在深水试验成本高, 每次获得的实验数据较少, 且目前无合适的“客观”尺度, 所以采用专家确定法。下面分别对八个输入变量的取值进行分析:水上水下通信状况取值为{正常, 故障};水下变压器变压后的电压在370V至390V之间为正常, 低于370V为低压, 高于390V为高压, 故其取值为{低压, 正常, 高压};张紧绞车刹车状况取值为{正常, 故障};平台姿态控制器状况取值为{正常, 故障};进排水控制器状况取值为{正常, 故障};平台传感测量处理器及牵引绞车控制器状况取值为{正常, 故障};平台工作深度小于100米为浅, 在100至200米之间为适中, 大于200米为深, 故其取值为{浅, 适中, 深};水下网络丢包率大于1%为故障, 小于1%为正常, 故其取值为{正常, 故障}。在模糊系统第一、三、四、五、六5个变量中, 1表示故障, 0表示正常。
分别以上述八个输入变量的取值作为论域UTX={正常, 故障}, UGD={低压, 正常, 高压}, USC={正常, 故障}, UZT={正常, 故障}, UJP={正常, 故障}, UQYCG={正常, 故障}, USD={浅, 适中, 深}, UDB={正常, 故障}。取论域U={UTX、UGD、USC、UZT、UJP、UQYCG、USD、UDB}, 以U上的模糊集R表示水下试验平台的危险系数, 则R上有如下模糊子集:DECISION1, 水下试验平台工作状态正常, 继续工作, 对应CHULI值区间0至0.2, 此即决策一。DECISION2, 水下试验平台工作状态不正常, 放松四个张紧绞车刹车使水下试验平台上浮, 对应CHULI值区间0.2至0.4, 即决策二。DECISION3, 水下试验平台工作状态不正常, 排出一定量压载舱压载水使水下试验平台上浮, 对应CHULI值区间0.4至0.6, 即决策三。DECISION4, 水下试验平台工作状态不正常, 释放浮标, 并在水上水下通信重新建立及水下供电回复后, 放松四个张紧绞车刹车使水下试验平台平台上浮, 对应CHULI值区间0.6至0.8, 即决策四。DECISION5, 水下试验平台工作状态不正常, 释放浮标, 并在水上水下通信重新建立及水下供电回复后, 排出一定量压载舱压载水使水下试验平台上浮, 对应CHULI值区间0.8至1.0, 即决策五。分析完毕后, 使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编辑器建立八个变量的模糊隶属函数, 即可将输入的变量模糊化处理。
2.3 模糊知识库的建立
水下试验平台应急系统的模糊专家系统八个变量分别对应有2、3、2、2、2、2、3、2个取值, 根据组合原理, 总共有2×3×2×2×2×2×3×2=576条规则, 依据专家经验, 删除矛盾的规则并合并可以合并的规则, 得到精简的规则如图2, 其中空表格表示对应的输入变量取任意状况。模糊知识库将图2中的规则存储起来。 (如图2)
把精简后的规则, 输入MATLAB的规则编辑器, 就可以生成模糊推理所需的规则库, 从而建立模糊知识库, 建立模糊专家系统。
2.4 模糊专家系统仿真结果
如图3, 随机取8个输入变量的值分别为0、380、1、0、1、1、150、0.008, 应急系统的决策输出为CHULI=0.9, 即决策五, 符合图2中第11条规则。系统将依照此决策结果进行对应的应急操作, 从而使水下试验平台安全回收。 (如图3)
3、结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水下试验平台采用模糊专家系统解决故障并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 介绍将输入变量模糊化处理、对水下试验平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建立模糊知识库的方法, 并使用模糊专家系统进行仿真, 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由于知识经验有限, 该模糊专家系统需要通过试验积累更多的经验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有才, 刘增良.模糊专家系统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5:10-12.
[2]徐国华, 段国强, 童剑等.智能水下机器人自救模糊专家系统研究[J].中国造船, 2004 (12) :271-275.
[3]向先波, 徐国华, 蔡涛等.水下机器人智能自救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4 (7) :111-114.
一、审计应急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审计应急管理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这里,审计应急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审计机关,管理的目的也是有效应对、减少损失和影响,管理的内容是审计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事件的内外处置、沟通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发布等。
审计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处置突发事件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而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审计机关也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严肃地看待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把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作为光荣的政治使命,严格审计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应急管理的作用,确保审计应急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2.专项性。政府应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审计应急处置任务对内就是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预防和自救活动,对外就是要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政府的要求对财政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救灾资金,避免出现资金被截留、挪用、贪污等问题。3.集中性。审计应急管理一旦启动,审计机关就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集中专门的队伍投入到救灾之中,并准备专门的财力、物力予以保证。4.紧迫性。快速反应、快速处置,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和危害的有效途径。审计应急管理也必须体现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置的精神。5.一定程度上的被动性。审计应急管理只有在突发事件爆发后才能紧急启动,积极实施。在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结束后,审计应急管理活动才能告一段落,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尽管如此,审计机关也要变被动为主动,以主动的态度努力做好平时的审计应急管理工作,防患于
未然。
二、审计应急管理的原则
1.服从大局原则。审计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审计机关必须把政府交办的审计应急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不管自身有多大困难,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决定保持高度地一致,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审计应急任务。
2.全面动员原则。审计机关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进行全体动员,开展审计应急管理活动。
3.贴近服务原则。审计应急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涉及救急、救灾、救险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资金来源既有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专款,也有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捐赠的款物,款物使用的方向既有指定对象的也有非指定对象的。因此,在审计应急处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也要关心奋斗在审计应急一线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家属的冷暖,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
4.“平战”结合原则。提高审计应急管理的能力,需要从平时做起,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审计应急情况一旦出现,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5.与时俱进原则。政府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审计应急管理也需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审计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审计应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改进审计应急管理的机制、措施。
三、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一类是审计机关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所组织的各项自救活动。如“非典”时期,审计机关根据统一安排进行的定时、定点的消毒、清洁活动,以及这次汶川地震震区审计机关开展的救灾活动。另一类是审计机关根据法定职责和政府指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有关应急处置的活动。如审计机关奉命对各类救灾款物进行的全过程跟踪检查活动。
审计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审计应急预案。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文体、会展活动应急预案。审计应急预案属于部门应急预案范畴。应急预案是一定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总的行动和措施安排,制定好审计应急预案是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审计应急预案一般应该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主要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2)建立审计应急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一般由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处置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上传下达等审计应急协调工作。处置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人员范围和数量。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交通工具的供应、保障和维护等。(3)科学界定审计应急的主要职责。鉴于审计应急管理包括两个方面,那么其职责也应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自身组织预防和自救活动的责任。在这方面,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明确和落实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应急管理职责。二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参与突发事件有关款物的监督检查活动的责任,审计应急职责应具体化。(4)规范审计应急处置程序。其程序一般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实施、应急结束三个阶段。例如应急准备工作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后,审计机关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进入审计应急状态,按照审计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审计应急人员进入应急岗位等。如果情况特殊,来不及做以上工作,则直接进入应急实施阶段。在应急实施阶段,审计机关如果面临地震这样的直接灾害,一方面需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报告突发事件产生的损害程度,了解上级的指示,另一方面,需要动用一切手段,立即组织开展自救活动。如果是开展救灾款物监督检查活动,则要动员组织好专门力量,根据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指令,指定工作现场,迅速开展工作。应急结束阶段,主要是做好应急工作的总结、情况汇报等善后事宜。(5)审计现场协调。一是审计现场内部协调。即审计机关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审计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处置现场突发事件预防和自救活动开展情况,款物监督检查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审计现场外部协调。即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的要求,根据应急处置需要,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沟通联系,宣传审计应急管理程序和要求,反映审计机关应急处置的情况,解答相关人员的问题,提出审计应急需解决的办公条件、物资保障等要求。(6)实施审计结果公布。按照政府有关要求,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将审计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当对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进行控制,安排好公布的时间和新闻媒体,做好对社会疑问的解答准备,确保审计结果公布顺利进行。应政府要求,参加新闻发布会或接受记者采访。(7)撰写审计应急工作评估报告。审计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全面回顾审计应急工作开展的情况,评估审计应急工作取得的成效,找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加强审计应急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应急预案。(8)提出奖惩处理建议。对审计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提出表彰的建议,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的人员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9)组织开展平时的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急演练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新华社,《马凯谈加强政府应急管理》,2008.11.28
3.于建荣等编,《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新华出版社,2008。
4.郭济主编,《政府应急管理实务》,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5.刘家义,《救灾款物审计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审计报》,2008.6.11。
【试验室应急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工地试验室资料管理07-21
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10-18
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1-02
型式试验管理办法07-27
检验与试验管理制度06-24
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06-30
试验检测报告管理制度10-28
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11-08
试验室试验检测细则05-26
试验室建设情况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