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一)实验室的建设
1.学校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学校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校、学院(系、所)的领导下,根据教学、科研的要求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期发展规划(包括方向、任务、基建房要求、装备、经费、人员配备、管理和效益预测等),经专家讨论、评估后报校部批准,报市委备案。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验室所有建设和改建计划应根据财力和物力制订,并按科学现代化的要求逐步更新仪器设备,建设一批适合上海工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
3.组织审定新建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名称)、改建调整、撤销实验室的工作。
(二)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
我校各类实验室按分类和性质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的原则:
1.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应按教学计划,实验室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分组配置选用面广的仪器设备。
2.专业实验室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人数,在学校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配置仪器设备。
3.校级和学院实验室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适当配置,专用和通用型的大型精密设备10万元专管共用。
4.校级中心和系级中心实验室应按通用型的设备配置。
(三)实验教学管理
1.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化实验办法。
2.我校各类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根据学校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全面要求,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编写实验室教材。
3.实验教材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实验教材应有相应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实验教材在使用前必须经学校教务处审定。
4.实验项目开出率:以教学为主类实验室应执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开出率,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开出率为100%,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90%,全校各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视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方法上的改革,逐步由演示型、验证型过渡到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
1.实验报告是验证教学的重要途径,各种实验室按照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等不同实验特性提出实验报告或实验作业的内容,给于评阅,报告或作业,包括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主要原材料,结果与数据处理、体会与讨论等内容。
2.实验考核,各类实验室都应严格考核或考证制度,一般分考核与实验操作二种,参照平时成绩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用百分制,具体内容由各实验室提出,教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五)实验室经济管理
1.协同校财务部门和校实验室教育事业设备经费的平衡和分配。
2.组织实验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审核经费分配方案,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经费以及10万元以上申购设备可行性技术论证报告等。
3.主管校外委托实验,分析测试,实验室小批量产品的加工,生产任务的安排,签订委托合同,计算收费并开具发票等。
4.各实验室主任负责经费开支与管理,并按其来源和渠道的差异合理开支。教育事业费用于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的,其数额不得超出当年的教学设备、材料拨款分配数,科研为主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应由科研项目经费支付,教学、科研共用设备,费用分摊支付。
5.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支持勤俭办学的方法,经常开展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倡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
(六)实验室常规管理
1.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规定
(1)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章,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2)实验室安全、卫生、保卫制度。
(3)制订仪器设备保管、借用、损坏赔偿等条例。
(4)制订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制。
(5)建立设备帐、卡,并定期检查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6)每半年进行一次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检查。
2.实验室技术信息管理
(1)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使用卡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
(2)建立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系统。
A.实验技术人员信息
B.实验室技术装备信息
C.实验教学情况信息
D.实验室科研情况信息
E.历年实验室建设投资信息
F.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开发信息
G.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信息
3.实验室统计管理
(1)实验室经费使用情况统计
(2)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情况统计
(3)教学科研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效益情况统计
(4)实验室技术人员情况统计
(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学校应选派一批政治党悟高。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验教学,经济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讲师(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中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干部及工人、质量的岗位职责,按照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职务试行条例的职责要求及实施细则,由实验室主任具体制定。
(3)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定期去实验室工作,相对稳定,使成为精通有关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技能的专门人才。
(4)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实验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并根据学校不同类型实验室,安排合理的比例。人员职务任级晋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工作。
(5)建设全校实验岗位人员一览。
(6)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业绩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八)实验室评估和评比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教授、讲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实验评估(比)小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评估(比)。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达到表彰先进,推进改革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评估和评比条例和方法详见上大实验室评比条例。
(九)实验室安全制度
(1)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证。全校各实验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加强安全制度教育,重视安全技术工作。各学院(系、所)、研究室分管实验室的主任分管此项工作。
(2)每个实验室设一名兼职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技术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问题,有权提出询问,对不听劝告或有碍安全的人有权停止其操作,各领导要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
(3)各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特点,建立安全规程的防火、防盗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4)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应对易燃、易爆炸、粉尘、有毒(物质)气体、放射性物质、高频电源、超高电压、大幅度振动、强烈持续噪音。对高温、高压、热幅射、极强光闪烁等各种及有关设备,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并由安全技术人员监督执行。
(5)对由于官僚主义、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失火、被盗、严重污染、中毒、人生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损坏严重等重大事故时,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学院(系、所)、校报告。学院(系、所)、校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作出严肃处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并把处理结果上报市教委。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或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严肃处理。
(6)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易爆和剧毒危险品,应按规定设专用仓库存放,并指定专人(二人)妥善保管。领用时要严格掌握,严密手续,专人领用保管,安全防范措施可靠。
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要贴在墙上。安全防范措施要齐全,各种安全设施任何人不得借用或挪用。
公共实验室管理条例
■申请进入实验室制度
□1.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本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外单位有需要的科研人员均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2.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前,必须提前预约填写进入实验室申请表,填写拟进行的研究课题,计划使用的设备,预计使用实验室的时间等,交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名(外院人员应附上单位证明和详细研究计划),报实验室审批。
□3.实验室每年双月前10个工作日集中组织申请人进行岗前培训及上岗资格考试,合格者领取准入证,方可正式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同时建立该人员的电脑管理档案。
□4.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如下:简单实验技术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同位素和有毒实验材料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日常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维护;重大安全隐患教育,主要有:安全使用水电气,防火防盗防事故;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违纪违规处罚规定等。
□5.新进入者凭上岗证交纳押金100元和预交3个月台面费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入室时间从给予台位使用权之日起计算,不论中途是否在此做实验。□6.眼科中心研究生优先安排。
□7.本实验室室实行有偿服务制度,其收费按眼科中心有关规定执行。离开实验室制度
所有人员在结束实验室工作之前,必须填写“离开实验室申请表”,清理、带走自备的实验相关试剂、器材,交还实验室的所有财物、交回准入证、大门IC卡和钥匙,经实验室工作人员审核并签名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人员守则
□1.进入实验室研究人员必须具有齐备的入室手续。
□2.服从管理,严格遵守本室各项管理制度。
□3.及时交纳台面费,逾期(2周)不交者将以自动放弃台位使用权处理。□4.不得进行超出申请实验范围的工作。
□5.爱护实验设施,用后清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上岗证使用仪器设备,贵重仪器使用后登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主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致仪器物品损坏者要按规定赔偿。严禁逾权使用仪器设备。
□6.不得擅自挪动实验室的公用仪器、物品。自己的物品用毕应收好,不得放在公共场所。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清理随意乱放的物品,后果自负。离开实验室时不得带走本室任何物品,否则按偷窃论处。
□7.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使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化学品)。对用过的凝胶、有害试剂、传染性材料和同位素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操作人员在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及相关仪器,不准戴手套开启冰箱、操作各类仪器的按钮、开关实验室大门等,严防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清洗或特殊处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别到入不同的污物桶内。随时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切实做好防护工作。如若违规,严肃处理。
□8.禁止在本室饲养动物。
□9.未经许可,禁止带其他人员使用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及物品。
□10.注意防火防盗防事故。每日最后一位离开实验室者应检查水电,关灯锁门。易燃物品勿靠近电炉。
□11.实验室电话只能用于工作联系,实验者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不得闲聊。
□12.发现违反规定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通知其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并取消其在实验室工作资格。
■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1.本室原则上实行24小时开放。需要在夜间/节假日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在每日下班前向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经登记后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实验者离开时要切断所有仪器(冰箱、温箱及提前说明的除外)的电源,关闭水源和各室门窗及消防通道的门。填写离开时间及离开实验室时的水、电、门窗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并在下一个工作时间开始时由本室工作人员查实签字。
□2. 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欢迎外单位同行参观学习。但是外单位参观人员必须要有本中心的相关人员陪同参观。参观人员和陪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室的有关规定,否则有权拒绝参观。
□3.实验室内物品进为科研活动所用,严禁挪为它用,若发现,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 本实验室实行全面禁烟,严禁任何人在本室吸烟;进入本室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的功能划定,严禁在工作区域展开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诸如: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进餐、饮酒、电话聊天等)。□5. 不得携带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环境相对安静。□6. 实验室及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各类设施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控环境条件。
□7.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收集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设施及清理消毒设施;对含有挥发性、放射性和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应严格设置管理和使用设施。
□8. 应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材料,原始记录,总结相应和有关档案文件的设施。
□9. 卫生管理:
(1)实验人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的清洁卫生负责,不得随便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
(2)生物垃圾、玻璃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妥善处理。
(3)水、电、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严格管理。
(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择实验设备
实验硬件条件的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它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学校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一旦购置一般要较长时间,因此,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设备的技术性能,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投资效益。
例如我们2000年学院扩招、学生数量剧增,造成实验设备数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急需购置新的实验设备,但由于经费较少,经过多方考察我们选中了两家公司,通过对设备的进一步比较,一方面考虑到甲相比乙的价格偏低,另一方面直观感觉利用插件元件构成实验电路方便灵活,最终选择了甲公司的电学实验装置,但一经使用却发现此装置技术性能差、插件元件自身设计存在缺陷,造成运行过程中电源部分经常发生故障、通电插销的大量损坏,而且一旦损坏很难修理,或者勉强修好了也难与原产品融合,所以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
后来我们又先后两次购置了大量新的实验设备,相比以前在购置过程中更注重了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和适用性。购置设备不但功能强、用途多,而且通用性好,具有完善的自我保护功能,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低,误差、失真小,能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求,确保了实验进程的安全,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达到了预期效果。
因此,一定要防止不顾教学需要降低要求,忽视实验设备技术性能凑合使用的短期行为。
(二)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1. 在学生首次实验前,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实验室规则
(1)严格考勤。规定:迟到的,单次实验成绩扣除5分;旷课的,学期实验总成绩扣除10分;病假、事假的,无实验成绩。
(2)认真实验、积极参与。规定:不认真实验的,取消实验资格。
(3)爱护仪器设备,不在实验台上乱写乱画。规定:不爱护仪器设备、在实验台上乱写乱画的,要求其立即清除,同时单次实验成绩扣除5分。
(4)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台(包括导线、开关、按键等)。规定:未按要求整理实验台的,同组人员单次实验成绩均扣除5分。
(5)实验完毕进行数据检查、发放签字实验报告单。规定:没有签字的实验报告成绩无效。
2. 执行学生分组实验登记制度,对学生实行定位管理
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定位,即学号、实验台号二定位,并填写“学生分组实验登记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重视爱护实验仪器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降低实验仪器的损耗率,又便于实验课堂秩序动而不乱、活而不散;便于实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使用实验仪器的状况和实验效果,以及实验的检查记录。
3. 制定严格的实验教学流程,规范实验教师的教学活动
实验室日常实验操作流程如下:实验的前期准备→课前实验教师填写实验日志、学生填写分组实验登记表→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测试项目、实验演示、强调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指导→实验数据的检查、数据签字、发放实验报告单→检查实验台以及元器件、填写实验记录表→实验室的卫生管理、离开实验室前的检查(门窗、电源、灯等)。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应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掌握实验的关键要领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指导,耐心教导学生正确安全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准确完成全过程操作。
(3)重视实验报告的签发,建立实验数据的检查、签单制度,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4)重视实验后的检查整理记录工作,以便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为今后改进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4. 执行实验结果反馈制度
课前对前次实验进行意见反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失误与不足,明确今后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目标。
(三)健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1. 制定实验室手册
内容包括实验室简介、实验室守则、实验教员岗位职责、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等。
2. 执行仪器设备故障统计签单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故障积极寻求生产厂家的技术支持,并实行故障统计签单制度,使所有仪器设备尽快处于良好状态,确保随时能为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
3. 制定全面综合的实验考核措施,完善实践考核的各项制度
通过在04、0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所进行的“实验考核”试点,我们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方案说明,建立了实践考核试题库、实践考核成绩评定标准,采取随机抽取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软、硬件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掌握情况,通过在06级的运行,效果良好。
4. 制定实验时间安排上报制度
具体规定如下:a.实验教师必须提前两周将增课信息、调课信息以书面形式报送系专职实验员,并填写“上报实验安排接收单”;b.专职实验员将报送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打印成稿、盖章,提前一周于周三上午下班之前上报实践科和系部。对结果上报后再次调整实验时间的,要求实验教师自行通过系部、实践科办理相关手续;对上报时间内造成误课的,实验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从而规范了非固定时间的上报和临时调整,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与监督,方便了实验课表及时准确上报。
(四)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新思路
1. 吸引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教学需要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但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所以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我们一方面尝试在学生中进行“学生助教”试点工作,选拔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学生担当“实验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弥补了教师力量的不足,运行效果良好;另一方面为优秀学生提供宽松的自我发挥机会,协助实验教师进行日常实验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
2. 推进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改革
推进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上,保证非上课时间能为学生开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维空间和不断操作摸索过程,同时保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可找到指导教师答疑。主要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增加值班时间;二是组织专任教师到实验室值班;三是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实训室并指导低年级学生。
(五)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室利用率低。
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实验仪器设备购置之初所需配套设备配置不全,无法开出更多的实验项目,因此造成实验室利用率低;二是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由于购置时间较长加之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造成实验效果差,所以多以软件实验替代,因此造成实验室利用率低;三是教师自身对最新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不熟悉,开发实验项目困难,因此造成实验室利用率低;四是受专业数目限制,仅涉及部分专业。
为此,一方面学校应继续加大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应努力开发新的实验、实训项目,同时考虑将理论课教学引入实验室。
2. 固定课表困难多。
总结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的环境未形成;二是部分教师不及时上报实验预定时间;三是在合班分批时间的安排上出现不同实验争抢同一时间的情况,相互协调比较困难;四是运动会、节假日等不确定因素造成实验时间的调整。
以上是几年来在电工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虹.关于实验实习设备建设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235) :27-28.
关键词:美术实验室;建设;管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对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实验室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科学建立实验室管理体制,严格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美术实验室工作实际,对高校美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定位高校美术实验室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高校的美术专业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术专业的内涵早已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潢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学科的发展已同其他学科如环境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紧密结合,是当代科技、艺术、经济、文化融合的结晶。学科发展由数量发展转入质量发展,发展的重点也由规模扩张转入结构调整。调整带来的新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使美术专业自身结构建设和学科建设、“教”与“学”过程与环节建设以及美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优势互补关系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美术实验室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实现了美术从理论到实践教学,又从实践教学探索美术理论(研究)的过程。同时,美术实验室同其他实验室一样,在培养专业新型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代高等美术院校都非常重视发展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将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统一起来。
高校美术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的高校扩招以后,美术师范院校除了传统的师范专业外,通常还设置了大量非师范专业,甚至非师范专业的规模超过了师范专业的规模。这说明高校师范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肩负美术教师教育的使命外,还肩负着培养美术专业技术综合人才的重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因此,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师范院校也不例外。从科研方面来看,学校的科研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然少不了实验设备和实验研究的支撑。从教学方面来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实施的教学改革以及在教学中发挥的效益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较多,参考权重也较大,这说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近几年国内各美术院校对美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和投入可见一斑。
二、建立健全美术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机制
早期美术院校实验室更准确地说是工作室,实验条件简陋,功能单一,有的干脆作为画坊使用。较之以往,现代美术类专业实验室主要以教学研究为主,不仅继承了作为工作室所具备的宗旨,即对美术技术、技法的传承与发展,还提出要解放人脑的创意思维,为表达多样化的“美”架设合适的平台与桥梁。
1.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摇突显实验室功能。师范院校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形式上通常是按照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构建,其主要功能是配合日常教学及部分科研工作。在构建实验室管理模式时,对实验室功能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实验室工作完全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甚至成为学院“第二课堂”。我院结合专业设置,将实验室按功能分为美术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和公共艺术实验室四个功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成立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各功能实验室再依据教师科研兴趣和学生专业喜好建立相应的子实验室,如动画实验室建有动画基础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动画创新实验室等六个子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下设广千设计实验室、室内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等六个子实验室。通过加强实验室功能化,再依据实验室功能不同分为相应模块,由不同模块组成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使实验室管理模式清晰,功能完备。
2.理顺职能管理体制,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由于学校行政职能设置不同,导致实验室在管理上存在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实验教学方面隶属于教务处负责,设备管理方面隶属于国资处负责,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由于职责不明,并且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工作扯皮,客观上影响了实验室运作效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性质相同且具有内在联系的行政管理活动,应尽可能归属到同一管理部门,并明确管理部门的性质和职责范围,才能协调有力,管理有序。此外,实验示范中心内各功能实验室之间,应加强实验资源的整合和流动,各个实验室之间应加强相互合作和交流,以保证正常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前提,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以此保证实验室能够高效运作。
3.加快资源配置重组,建立各级实验中心。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师范院校实验室的设置必须打破小而全的格局,应按功能进行形式和内容的重组和调整。根据专业设置的实际,可以把性质、功能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合并、重新组合,形成规模较大的专业型实验室,使实验室功能化,避免实验室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和学生科研团队;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把相关的实验课程、实验实践项目组合在一起,砍掉多余重复的项目,形成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运行,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地位和层次。我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磨砺,由普通美术实验室建设为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并于2009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三、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益的关键。应从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优化组合,通过学历教育、参加科研工作、业务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等形式,加强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保证实验室人员的稳定与连续。
四、改革实验课程?摇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应注重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优化、实验方法创新、实验技能完善等方面,努力改变演示性和驗证性实验多的传统格局,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突破实验教学水平低下的现状。针对每门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或编排实验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实验内容与实验项目,同时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克服开放度不足,共享度低,学生选择余地受限,自主实验、实践的空间、条件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可采取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与理论课融合设课、实验课与科学研究融合设课等多种设课方式,充分利用中心的优质实验资源,大幅增加实践和实验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近几年通过课程体系调整,中心的实验教学学时与理论课教学学时的比例已大大提高,使中心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构建了以四种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为主线,各实验功能模块既有独特性又有交叉性,具备认知意义的基础型与综合型实验,具备引导和提高型意义的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呈现出符合艺术教育和人才特点的开放、灵活、融合的教学模式。
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并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实验室攀水平、上台阶的保证。建设高水平的美术实验室,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选准方向,科学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投入。管理好实验室,从已经建设好的实验室要效益,是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根本问题是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就是要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定位不准,概念模糊、管理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如何有效实现实验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机制;实验室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近年来,我院利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突破口,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以问导学、以做带学、以赛励学、学以致用”的“三学一用”实验教学方法,并加强学生四种能力与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有效地支撑了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充分地发挥了艺术与技术、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十分重视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高等师范院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并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良好的管理模式应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龙丽芳(1971-),女,湖北省黄冈市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理实验师。
(教技[20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部直属高等学校:
为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动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我部在原《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教育部
二OO三年四月十六日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依托高等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为独立的预算单位,在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与院、系平行。
第五条 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依托高等学校应将其列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范畴。
第六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七条 重点实验室要接受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动态发展。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教育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3.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4.审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重组、合并、降级和撤消。
5.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6.组织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和评估。
7.拨发、配套有关经费。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所属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地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
2.组织地方高等学校申请重点实验室立项,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并指导运行和管理组织编报建设申请书、计划任务书和验收报告。
3.审核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监督项目建设和重点实验室的运行。
5.落实项目建设和重点实验室运行的配套经费。
第十条 高等学校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重点实验室的直接管理,主要职责是:
1.成立党委书记或校长负责的,科技、人事、财务、国有资产、研究生院(部)、211办(学科建设办)等部门参加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提供开放运行经费,设立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以及提供其他配套条件和后勤保障。
3.将重点实验室建设列入学科建设计划,支持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在实验室和院系(所)间的流动。
4.负责遴选、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5.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组织做好重点实验室验收与评估的相关工作。
6.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报教育部。
7.根据本办法,制定本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章 立项与建设
第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的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验收、调整等。
第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立项申请的基本条件:
1.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属国内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特色。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项目,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2.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敢于创新的优秀研究群体;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3.具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手段(实验室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部分纯基础学科除外)。有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与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
4.依托单位应保证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50万元),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5.一般应为重点学科,并符合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总体布局。
6.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时,一般应当是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地方高等学校申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时,一般应当是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地方重点实验室。
已建成的重点实验室也要按照上述条件进行建设和发展。
第十三条 符合重点实验室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高等学校,可根据有关要求,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附1)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附2),依托单位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审核,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签署配套经费及条件保障支持等意见后,以依托单位名义向教育部行文请示。
地方高等学校的立项申请需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行文请示。
第十四条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等学校提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进行论证、签署意见后报送科技部。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后,由依托单位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附3),由依托单位按正式公文的形式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后,由依托单位填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附4),由依托单位按正式公文的形式报教育部,教育部签署意见后,批准立项建设。
地方高等学校的立项申请需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报教育部批准立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文件和购置设备、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十五条 凡通过科技部或教育部审定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有关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安排建设、配套资金以及必要的运行费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应列入依托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计划。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软件等。大型仪器、设备、装置以及基本建设应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重点实验室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要尽量利用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必须新建或扩建的,应纳入教育部下达给各依托单位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提前或同步进行安排。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期间,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任务书组织建设。以书面形式每6个月向教育部汇报工作进展,以作为评价建设项目、拨付计划建设经费、运行经费和验收的依据。依托单位必须保证建设期限内建设项目负责人、研究骨干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对连续半年不在岗的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应及时调整并书面报告教育部。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应充分考虑网络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建设期间,重点实验室必须设立学术委员会,经依托单位批准后,报教育部备案。研究方向、任务与目标或建设内容与计划任务书有较大变化的,依托单位须报教育部再行审批。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建成后,依托单位向教育部报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书》(附5)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书》(附6),申请验收。
地方高等学校申请验收的需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报教育部申请验收。
第二十一条 教育部根据验收申请书,对仪器、设备、队伍建设情况、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及依托单位的配套及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同意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组织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般由7-9人组成,包括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其中管理专家不超过2人。重点实验室验收实行回避制度,依托单位人员与聘任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不能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
第二十三条 验收专家组按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以及验收申请书,听取实验室建设总结报告,进行实地考察,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目标、水平、可持续发展、实验条件、科研及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经费使用和仪器配备以及学术委员会组成、开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在确认落实解决验收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后,教育部发文批准重点实验室挂牌(国家重点实验室需由科技部批准),正式开放运行,同时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二十五条 教育部积极争取有效的经费渠道支持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确需更新设备的由重点实验室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申请书》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申请书》,由依托单位按正式公文报送教育部。必要时主管部门有权调配由国家装备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应纳入依托单位的重点建设范畴。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计划完成后,教育部组织验收专家组,对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第二十八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教育部可调整重点实验室的布局、研究方向及组成,并对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撤消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调整、重组等工作由科技部负责进行。
第二十九条 确因学科发展需对重点实验室更名,或变更主要研究方向,或对联合实验室进行调整、重组,须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报告,由依托单位以正式公文报教育部。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重点实验室必须设立一名专职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教育部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本领域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3)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原则上任期为5年,一般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采取“2+3”模式管理,即受聘的实验室主任工作2年后,教育部会同依托单位对实验室主任的工作和实验室的运行状况进行届中考核,考核通过后,继续聘任3年,否则予以解聘。
第三十四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实验室工作报告。
第三十五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15人,其中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教育部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学术造诣高,在一线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2)年龄不超过70岁。
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报教育部备案。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年龄不超过70岁,任期为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三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必须设立专职秘书,协助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课题制管理和试行下聘一级的人事制度。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规模一般不少于50人,由实验室主任根据需要进行聘任。重点实验室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任,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要积极聘请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员进入重点实验室工作。
第三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依托单位要提供配套条件和基金,逐步扩大开放研究和流动人员的比例。
第三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国内外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研究生奖学金。
第四十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可用于岗位补贴、绩效奖励等。
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在运行经费中列支。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管理工作,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第四十三条 加强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必须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并保持运行良好。
第四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是学术机构,不允许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四十五条 依托单位应当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教育部备案。
第四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必须编制报告,于每年1月30日前将上一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年报》(附7)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年报》(附8)报送教育部。
第四十七条 在考核的基础上,科技部或教育部组织重点实验室周期评估,评估工作委托中介机构按不同领域,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执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四十八条 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对被评估为优秀的教育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符合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的,可申请升级为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不达标、不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要予以降级或淘汰。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Tsinghua University)。
第五十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依托单位),Ministry of Education。如: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Key Laboratory of Neuroscience(Peki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第五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标牌和印章的制作标准另行发布。
第五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
第五十三条 依托高等学校建设的其他部门(行业、地方)重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
三元实验小学 赵永兰
自然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成为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在这种特定的场所中,标准化的建设、齐全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重视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实验室这一潜在 的课程资源呢?
一、加强自然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我校自然实验室自96年达市标准后,就逐年投资,不断改善,2000年8月搬进新建的实验楼,于2001年开始按省标实验室建设,室内的改建、装潢、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五十四座的实验桌水电安装到位,照明设备符合标准,室内安装了双项闭路电视系统,添置了实物投影仪、VCD、电脑等。用于装修和添置设备的资金约64577.5元。动植物标本室投入资金40731元,实验仪器投入资金近69408.2元,总计投入174716.7元。每学年投资在自然教学中的经费有2000元以上,本学期又配备了三----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达到了两名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的要求。现在自然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自然)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仪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投资效益,教育效益,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四个管理:(1)计划管理:每年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仪器添置管理计划、实验教学计划,凭计划去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各项工作。(2)技术管理: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仪器分类造册,每个陈列橱上贴上目录,使帐物相符,一目了然。抓好管理,提高效率,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3)制度管理:根据自然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保卫制度、实验室维修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借还赔偿制度,标本室维护保养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学校通过看记录、听课、看现场、了解制度,落实情况,使实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4)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工作序,按新课程要求和教材规定的要求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并做好记录。每学期教导处进行检查。
关于自然室的管理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所有仪器设备、模型、标本根据使用需要存放,常使用的放在下面几层,难得使用的放在上面一层。
2、标本、模型、仪器、量具、工具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定橱定位。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3、做好防潮、防霉、防腐蚀工作,定期给所有剥制标本放置樟脑丸、干燥剂,经常给浸制标本添加或更换药水;经常检查仪器设备,做好防变形、防碎裂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次记录,确保每节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4、实验室设有《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登记簿》、《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簿》、《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簿》。
5、每节课下课都将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冲洗干净并放回原位,最后整理、清扫室场,课桌椅排放整齐,使实验室始终保持整洁、文明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强化安全、科学管理。
(1)实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特别是明火或化学反映产生气体、发热、膨胀等实验,每次实验前都给学生讲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序的实验步骤,防止事故发生。
(2)药品安全 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有毒药品、危险品重新分类存放,并严格保管制度,实行由主管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实验员双人双锁管理,药品领用登记,并由主管领导、实验员、使用教师三方签字的制度,以保证安全。(3)三防安全 防火、盗、电工作步步到位。门窗安装了防盗设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天天检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学校领导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实验教师的努力,因此,我校历年来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一直处在正常的轨道上,并处于区领先地位。今年10月份区首届名特优学校展示会在我校举行,实验室的工作受到了局、其他学校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科学课》、《小学科技》等杂志,专职自然老师能积极参加区中心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注意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网的培训,自己设计自然教学网页、课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现代教学技能,并能进行校内外的公开教学。
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善于研究总结,赵永兰老师撰写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行探索的能力》、《浅谈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等论文,《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实验人员定岗,在岗和平时跟堂学习,并针对专业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新规划,新方案。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渗透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挖掘教材内容,多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通过 教学《保护益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一些保护措施》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家 乡、热祖国、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 等节日开展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编黑板报、宣传口号,走出校门到社区进 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假日里,学校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加街道举办的科技夏令营,进行过科普知识竞赛,参观过海洋世界,组织过全体师生农林大世界春游,让同学认识动植物,亲手种植盆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如果只念书,没有爱好,没有实践活动,没有动手能力,就会缺少创造力。动手能引发动脑,激发创造欲,催化创新意识。多年来,我校的自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室能密切配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专门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手采集,并制作成标本,供学生学习;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见附表)。其中陈若馨在江苏省第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小论文《“走”访古城老店,“小”谋经营浅》获二等奖,苏州市一等奖。李佳喆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与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教具、学具、动植物标本、拼装航模、建模、风筝等。近几年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模、建模、风筝等比赛,多次获得许多奖项,学校获组织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分析、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的营养》、《人的消化》、《踏上青春路》等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杠杆》、《热气球和竹蜻蜓等等的小实验》,能提高劳动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实验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更应该成为科学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让自然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沃土和科学理想的家园。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要建设管理好一个实验室,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
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定期检查与维修、报废注销、等方面,都要根据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教学科研的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应制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来鼓励高素质专业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打造爱岗敬业、精力充沛、年龄和职称结构都相对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此外,还可以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外出深造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 加大经费投资力度
一方面应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津贴投入,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调研,根据工作实际来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考核量化标准,设定一定的岗位津贴,建立起相应合理的薪酬制度;在购置实验室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该花大价钱的一定不能含糊。
这样既激发了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3 重视实验室建设
对高校本身而言,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
为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管理部门应努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管理井然有序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提高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为了朝着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诸如英语,体育等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如环境生物技术,卫星海洋学等。
这就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必须从学科长远发展来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必须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4 加大监督力度
实验室建成后由谁来管,怎么管也是新时期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很可能达不到最初的建设目标,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
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应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着重考察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
结语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医学院校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
各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应积极行动起来,探索与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和教学。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目光长远,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的协调和沟通,探索总结出更多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把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教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论文
★ 浅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
★ 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
★ 自我解剖
一、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要根据现有的基本条件以及发展前景, 统筹规划, 宏观决策, 重新调整实验室资源, 避免大量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力争在建设模式、整体布局、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实现自主创新, 为开放实验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在硬件建设上, 要力求先进, 设备
兼容性要好, 功能上力求完整, 便于维护升级。系统设备、网络设备、安全维护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在选购时, 一定要根据现有资金条件, 尽量选择技术指标、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 整个实验中心实行统一联网, 服务器统一管理。
2 在软件建设上, 要根据集中共享
和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结合学科的交叉性, 多学科性等特点, 拓展开放实验室功能。软件整合可从专业特点和兼容性等方面考虑划分为几个以某个专业为主体的功能模块, 形成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平台。
3在课程体系建设上, 要大力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积极拓展实验项目, 使实验内容更具开放性, 探索性和创新性。逐步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素质, 尽可能多的开出一些公共选修实验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 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突出学生个性培养。
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改革用人机制
人才是实验室充满活力的保证。为稳定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科技队伍, 更多地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应采取相对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应本着专业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配置的原则。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均由实验室固定人员组成;流动人员主要是研究生、博士生、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人员等。竞争上岗, 按岗聘任, 对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按制度实行年度考核。
2 制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制定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 以及仪器使用管理规定和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实行挂牌管理, 贵重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 各种仪器设备均标注其性能、指标和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
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由主管校长统一领导, 教务处组织协调, 由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各实验室要根据专业特点, 制定出实验室开放的整体实施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向全校及社会公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研究方向、专业技术人员构成, 可开展的实验和科研项目情况, 在研项目, 科研成果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等。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全天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4 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
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持续良好发展, 应采取多项激励措施。一是开放实验室管理纳入学生实验教学环节,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实验项目的成绩经考核后, 以奖励学分形式计入总学分, 该学分经教务处批准, 可替代选修课学分。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及实验人员开展开放实验室工作。其工作量按开放实验的不同类型进行补贴;对于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实验项目, 院 (部) 或学校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三是学生的开放实验项目, 可推荐或申报各种评奖和比赛。
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由开放实验专项基金资助的实验项目应是教学计划外的, 由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应用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开放实验课题的研究, 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更强的实践性、更好的团队精神和更宽的知识面。
5 扩大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
围绕研究工作的重点,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的合作, 参与国际研究计划, 建立联合实验室, 共同申请重大项目, 联合培养研究生, 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总之,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能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效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以及为各类科研企业培养和培训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摘要:建设开放实验室是高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阐述了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办法。对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胡中栋、刘政:《关于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几点思考》[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4月, 第27卷第2期[1]胡中栋、刘政:《关于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几点思考》[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4月, 第27卷第2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技术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
1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和维护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重视,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许多地方院校由专科升入本科层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识,实验设备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以湖北工业大学电气技术实验室为例,在2006年投入了大约70多万元购买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力自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T-II、WDT-III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PS-5G微机监控台、DJZ-IIIC电气控制及继电保护试验台,从而新建了电力系统分室。在2007年、2008年又投入了近50万元对电力电子分室和电机分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扩充,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实验动手机会。
对于实验设备和仪器,要做到经常性的维护和修理。每学期开学和学期末,都要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修,并定期进行保养。在实验过程中,对被损坏的设备和仪器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2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实验工作的必要条件。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使实验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管理制度涉及到实验的各方面,包括管理队伍、实验人员结构、实验教学等等。其基本制度有:实验室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设备操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实验室耗材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等等。
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人、财、物比较集中的地方,不仅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并且集聚大量的资产和危险物品,一旦疏忽大意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尤其重要。
以湖北工业大学强电实验室为例,由于强电实验设备大都是大型设备,大且重,因此其实验室一般都设在一楼。为加强安全管理,一楼安装了防盗网和防盗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足量的灭火器材。为保证强电实验的用电安全,强电实验室内的电源都进行了增容,所有裸露在外的电线都用绝缘材料进行了处理,绝不允许有电线裸露在外;所有的实验设备都安装了保护装置,一旦有事故发生,保护装置会自动启动切断电源。所有仪器和设备的进出都必须登记入册,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都必须记录,同时还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来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二、加强实验人员自身建设。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首先,认真履行实验室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明亮,做好相关的一切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及时修理实验中被损坏的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和使用。做好安全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各项设施、设备及学生的安全。
其次,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力熟悉和了解相关专业内容,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技术,及时了解与掌握国内外相关的先进专业知识及实验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认真加强科学文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将教材、教学大钢与实验教学大钢、实验条件有机结合,安排连贯性的实验项目,同时与主讲教师及学生经常沟通,了解课程进度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实验进程。
2实验课前自己先认真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要求并做预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且做好实验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
3实验课过程中详细讲解示范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及内容,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排除实验中的困难和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4实验课结束后,认真检查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查看实验是否完成,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实验图形、实验现象是否正确,等等。如果实验没有做完或实验数据、图形、现象不正确,就另外与学生约定时间重新做。
5实验课后认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下一节课进行改进,认真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及填写实验记录。
四、不断开发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课程教学来开发虚拟实验,使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做实验,在计算机上研究各种实验现象,并且可以任意地设计、修改实验,且立即看到所设计实验的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掌握一种现代设计分析手段,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方法研究開发新的系统和装置,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虚拟实验在国外的研究目前已经趋于成熟,而国内也已开始起步,部分高校已开始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12-21
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11-11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10-19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与维护实验报告07-14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09-26
实验室建设长期发展规划10-04
《ERP原理与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1-23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