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的管理
1设备的定义和设备管理主要工作
测量设备是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测量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采购、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建档和仪器设备使用等大的方面,又可以细分为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验收、仪器设备建档、检定或校准及其状态标识、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修、改装和报废、《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等环节。
2设备采购
2.1采购申请及审批。在进行设备的采购时,项目组应根据其业务类型的需要,由项目负责人(通常为项目组长)填写《采购申请表》,表中应明确需要采购设备的各个要素,比如:设备名称、数量、用途等。其中,还要进一步明确采购设备的型号规格、精度、参考价格,以及项目组拟选的设备供方。然后由实验室技术主管进行内容审核,包括采购设备的准确性和符合性等,最后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进行设备采购。2.2供应方评价。对提供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设备的供方,在重要供应品的供应商评选中,实验室应“货比三家”,明确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可采用记分或计票,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资质、信誉、价格和质量、技术能力和交货情况、售后服务情况等,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各检测项目组对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于《供应方评价表》,由实验室质量主管审核后,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列为合格供方。各检测项目组将评价资料提交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然后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将合格的供方记录于《合格供方名录》。2.3采购实施。设备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时,应与设备供方明确交货日期,并要求供方严格按照《采购申请表》中填写的技术要求进行供货,就设备采购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要素,比如设备精度、型号规格等。在供方供货期间,采购人员应密切关注供方的交货进度,如果不能按照《采购申请表》中的交货日期进行供货,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比如采购设备的项目组等。2.4采购设备验收。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设备申购检测项目组进行设备的功能、短期稳定性和技术指标的检查以及完整性、一致性的检查。在设备进行交货时,设备接收人员首先应检查其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之处,然后再开箱检查设备的各个要素,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和采购合同一致、设备的配件时候和采购要求一致、设备的附件是否和设备配套等,同时还要检查设备是否有合格证和保修单等。如果是特殊设备,比如电子仪器设备,还要进行通电试验,以查看设备在通电情况下是否正常等。经验收合格的设备,应由设备使用人进行保管并定期维护。如果经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贴上“不合格”的明显标志,并放在特定的区域,然后将情况通知供方,联系换货或退货。无论验收合格与否,都应将结果记录于《设备验收记录表》,以便于今后对供方的考核。
3设备校准(量值溯源)
3.1使用前校准。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实施校准工作,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但应注意,供方提供的出厂合格证不能用做评定仪器设备特性的有效法律依据,因为产品的出厂检验作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执行主体是本厂的质量检验人员,执行的技术文件是企业标准或其他标准,而非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因而不具有法制性和第三方公正地位。3.2周期性校准。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测量设备和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应进行严格的校准。对该类测量设备应规定校准的具体时间、溯源路径,并且需要对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要求做出判断。其中,有的测量设备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按照量值溯源图,编制年度《设备校准计划表》,内容包括:拟校准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原校准证书编号(如果有);有效期;使用部门;校准机构名称;拟校准时间。《设备校准计划表》报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由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在校准有效期到期前15天,应将设备的校准计划通知各检测项目组,各检测项目组负责人做好校准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将设备在校准有效期内送校。3.3校准状态标识。对设备校准状态进行绿、黄、红“三色标识”管理,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校准状态,绿色代表“合格”;黄色代表“准用”;红色代表“停用”。准用表示有一部分功能或量程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其他的功能和量程由于不合格等原因而不能使用,停用表示校准不合格或故障的设备。这些校准的状态标识要贴于明显的位置,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便于了解设备的状态。3.4期间核查。为保证实验室在用设备在两次校准周期之间,保持着良好置信度,应对以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1)重要(关键)设备;2)使用频次高,易漂移的设备;3)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设备;4)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设备等。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应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核查方法包括:方法比对、设备比对、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等。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进行自校。在进行期间核查时,应根据设备类型编写工作程序,并尽可能详细。对于过程复杂的期间核查,还应该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核查过程的记录要填入《期间核查记录表》[3]。
4设备建档
4.1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实验室动态的《设备一览表》,内容至少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采购日期、唯一性编号、性能状态、校准状态、设备责任人、放置地点等,并要进行定期更新。4.2建立设备唯一性编号。绝大多数设备都有出厂编号,但每个厂家的编号方式不一致,不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查找,因此应按照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则对每台设备建立唯一性编号。设备的统一编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最简单的可以按“实验室简称+流水号”来建立等。4.3粘贴设备唯一性标识。实验室建立了检测设备唯一性编号后,就可以给设备粘贴唯一性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的名称、唯一性编号和设备责任人等。4.4收集、整理和保存设备的档案。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检测的.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商或供货商的名称、规格型号和唯一性编号;接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接收时的状态、设备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设备附录(保修卡、保养卡和售后服务保证等)及操作规程;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维修记录;报废记录等。
5设备使用
5.1人员培训及授权。实验室重要、精密和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设备生产厂商或供货商专业技术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经实验室主任授权后,才能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5.2设备使用。检测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设备,并将使用过程记录于《设备使用记录表》中,真实反映设备使用状态。设备责任人应按季度奖《设备使用记表》交至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处存档,并领取新的《设备使用记录表》。设备借用时,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领(借)用登记表》,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方能将设备借出,并对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5.3设备维护、维修。可以在检测设备操作规程中规定维护保养的方法和时间,必要时对使用频率高的大型设备,设备责任人应该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对于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复杂或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设备,要另外制定维护保养的作业指导书,必要时可以请设备生产厂商或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并在该设备醒目位置上粘贴停用标志,防止误用,同时应该及时联系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若故障为不影响精度的简单故障,故障排除后设备可继续使用,并在设备使用记录中注明。若故障为影响精度的故障,设备维修后,必须确认后方可使用。同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相关人员必须对已发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若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及时书面通知客户或收回检测报告,并对所检项目进行复检。5.4设备报废。实验室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校准达不到要求、超出使用年限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及时予以报废处理。设备的报废由检测项目组提出申请,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设备,应加贴明显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属于固定资产的,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工作。同时,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设备注销记录。
6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设备处于功能正常、使用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以上所述内容基本涵盖了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真正要作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实验室管理层的重视、协调,强化高效可行的措施,将使得检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严谨、有效。本文仅仅是笔者从事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周彬 张继明 单位:民航局第二研究所
参考文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冉文清蔡大川.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仪器管理,2005(6):59-61.
1 树立良好的管理职责
(1) 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 负责对交接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 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 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传递到检测人员; (2) 检测人员对制备、检测、传送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并负责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当样品需要保留时, 由综合室的样品室人员负责管理。
2 工作流程
2.1 样品的接收
一是检测样品由样品管理员统一接收, 任何人不得直接对外承接检测样品;二是样品管理员根据检测要求, 详细记录样品的相关资料和状态, 及时填写《样品接样登记表》。
样品管理员接到样品时, 应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 检查包括:
(1) 样品包装、标志及外观是否完好;
(2) 对照抽样单核查样品的名称、采样地点、样品数量、性状等信息;
(3) 样品是否损坏、污染或已过有效期。
当对样品是否适合检测有疑问时, 应及时向抽样人员询问, 要求进一步说明, 并由质量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样品管理员应记录有关说明及处理意见。
2.2 做好样品的识别
填写《样品编号记录表》, 加贴《检测样品登记卡》。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编号和样品检测状态标识组成。
样品编号:一批样品的唯一性编号标识。
形式:XXXX-X-X (X) -X- (X) :XXXX表示样品年份,
X表示检测疫病, X (X) 表示科室接样总序, X- (X) 表示检测类别代号, 号年份:接样年份;
检测类别代号:委托检测代号为“W”, 指令性检测 (监督检测) 代号为“J”, 仲裁检测代号为“A”, 其他检测“用文件号标明”;
科室代码:病毒室“V”、禽病室“Q”、布病室“B”、细菌室“M”、寄生虫室“C”;
科室收样总顺序:科室一年接收样品的顺序号码;
检测疫病:口蹄疫“F”、高致病性禽流感“H”、布鲁氏杆菌病“D”、高致病性蓝耳病“P”、猪瘟“S”、新城疫“N”、狂犬病“R”、蓝舌病“B”、炭疽“A”、马传贫“E”;样品分号:一批样品中每个样品的编号;样品批次分号:同一批次中不同样品的分号。
样品检测状态标识分为“待检”、“在检”和“检毕”3种。样品状态“待检”和“检毕”由样品管理员标识;样品状态“在检”由具体检测人员标识。留样样品标识中应含有保留期限的信息。样品唯一性标识应明示在样品容器较醒目且不影响正常检测的位置。
2.3 样品流转程序
2.3.1样品管理员及时填写《检测任务单》和《检测样品流转卡》, 将其和样品传递到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查看样品状态, 对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交接, 并在《检测任务单》上签字确认, 发现异常应及时与样品管理员沟通。
2.3.2所有样品在整个流转过程都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会传播扩散, 并确保人员安全。
2.3.3样品在流转过程中避免受到非正常损坏, 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详细记录并查找原因, 及时与委托方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2.3.4样品流转过程中, 除样品编号需转移和样品测试状态需标识外,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更改样品编号。检测原始记录应使用样品编号。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分样和移样的样品标识转移工作。
2.3.5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 应在《检测任务单》上注明余样数量, 余样保存状态、期限, 如需要综合室保留的样品, 各实验室根据样品的重要性, 填写《检测样品流转卡》, 交样品管理员标明入库时间及保存期;如不需要留样的或阴性样品由各实验室管理、保存、销毁。
2.3.6本所不能检测的样品或者上级单位要求抽样的样品, 样品管理员还应填写《样品送检单》, 由技术负责人派专人送样到拟委托检测单位检测。
2.3.7需要分包的样品, 样品管理员还应填写《分包检测送样表》, 分包工作按照《检测分包控制程序》进行。
2.4 样品的贮存
2.4.1 样品室有专门且适宜样品贮存场所。
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 做到账 (台账) 与物一致。样品贮存环境应安全、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2.4.2
对要求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贮存的样品, 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并加以记录。
2.4.3 样品管理员负责保管样品的完好性, 完整性。
易腐蚀变质、易死亡和有毒的样品应隔离存放, 做出明显标记, 必要时应按样品性质和其专业要求的不同编写作业指导书, 对保管条件做出规定。
2.5 样品的处置
2.5.1样品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检测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会传播扩散。
2.5.2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及时按生物安全等要求进行处理。样品保存时间为检测报告签发后3个月, 特殊样品经技术负责人同意, 可适当延长保存期限, 另行保存。样品保存期满后, 由样品管理员或委托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处理, 对于具有生物危害性的样品处理参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处理样品后及时填写样品储存和处理记录。
2.5.3当客户有要求时, 应根据客户委托的要求进行合理处理。
2.6 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2.6.1严格按与客户签订协议或有关规定进行样品的检测、储存与处置, 严格执行《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对客户的样品、技术资料及有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留样期内的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检测实验室可称为检验室,对产品检测的内容较细较具体,对于自身的管理又分为每阶段和每方面,检测过程应该是有目的、有标准、有组织和有结果的,最后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协调或者对其教育使得各项都达标,以达到检测室存在的目的。质量控制过程分为三步,即检验的前、中、后。实际上是对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检验方法和工作人员等工作程序作出规范性的控制,并由统一的、严格的、科学的控制标准,让每一道工作程序都是按照规定的计划来实施的,最后检验出的结果才能有说服力和强大的质量保证。过去的检测室仅仅只对于所要检测的对象进行单一检测,而对于检测室本身的设备和工作人员却没有过多的规范要求,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误差,对于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数据精确度的要求还远远不够,所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要用全新的方式和发展思维来看待现在的检测实验室。本文主要就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作探讨。
1 检测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的种类不同,所要检测的产品也不同,当然它的服务宗旨和标准也就不同了。每个检测室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来制定相关的质量目标与方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计划,这样做就是给客户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也是对所有检测室工作人员的尊重。首先,要做到严格质量控制就要有规范管理为基础,这样检测室自身的管理体系一定要规范,科学合理,并且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其次,以目标和方针为指导,派送高素质的检测人员,稳定的资金投入和配置规范的设备等大力开展检测工作。最后,每个检测环节都要以控制为目标,发现不合时宜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或者展开讨论,最终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管控就是为了质量达标,管控又包含质量达标,但是绝不相等,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 提高实验室管理和质量工作的措施
以前的实验室检测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检测质量效率不高,管理制度不到位,检测技术不过硬,结果合理性差等问题。怎样改善提高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2.1 检测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建立和基础内容
2.1.1 建立工作。确立实验室的管理和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相关的体系文件:方针、目标、影响因素及关系、体系文件的程序说明,关于这个体系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规定;程序文件:实验室文件的存档、管理、评审、人员培训、计算机安全、投诉处理、项目开展、标本管理、仪器和设备的购买、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标准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包括具体某台仪器的操作规程、标本的收集程序。
2.1.2 建立组织,实施管理和质量控制责任制。建立组织的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并且严格要求管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2 基础内容
2.2.1 检测室的环境也很重要,应该肃静整洁,美观大方并且无污染,室内空气畅通,设施配备到位,光线充足,布局合理等,有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才能安心认真的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有些检测的对象,由于特性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特别的敏感,所以干净整洁的检测环境有利于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我们还要注重检测仪器的维护和维修。要按照检测仪器的使用说明,按期保养维护,这样不仅可以延长检测仪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2.2 检测室的仪器管理要有一定的规定,新购买的设备相关人员要严格验收,并进行备案,建立使用规定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精密仪器在擦洗过程中,要根據说明书和材质选择清洗方式,切不可随心所欲,破坏仪器造成损失。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填写使用登记薄和归还时间,记录要详细,如发现问题要注明,及时维修。仪器应该贴上标签,摆放整齐。而且使用中责任到人,谁使用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2.3 检测过程中要用到的参照物和质控物要让相关部门核定合格后使用,车辆检测中使用的仪器要求精度很高,每次使用前都要先试验,大型检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2.4 检测方法应选择目前最成熟最稳定的。新检测法的应用一定要经过多次的试验后,确实比旧方法效果好,精度高,更稳定和灵敏再广泛应用。每种方法都有利弊,一定要权衡得失,结合相关规定,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检测方式。
2.2.5 检测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正规操作各种检测仪器,对其使用得心应手。其次,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检测单位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没有服务意识使是做不好工作的,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最后,检测单位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工作人员后期的培训工作。社会科技发展很快,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接触新信息,和国际的领先技术水平接轨,提高综合素质,满足时代的需要。
2.3 具体控制工作措施
2.3.1 检测前期的控制措施是:要选好检测地和检测标准,选取合适的检测仪器,检测人员还应该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的读取,避免操作失误,出现产品误差。如测量尺寸的游标卡尺,要知道它的量程和刻度值,并注意读取数值的方法,如发现仪器不准确了,要及时更换或者检修,不能应付,检测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机械产品的信誉度。总之要为后期的检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3.2 检测中期的措施。前期的标本质量控制准备都是为检测中期服务和奠定基础的,只有标本和检测仪器的质量可信度高,检测的结果才会真实有效,有利于结果的分析。测定结果的整个分析过程是关键。机械产品最重要的是对精度的要求较高,要控制误差,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保证几何参数高精度,最大度提高质量。常用的方法有:质控样品检验法、留样再检验法、平行双样检测、方法比对和人员比对方法、空白对照法、回收实验法等。而最有效也是做常用的质控方法是质控样品检验法。如果发现异常,首先想到的是检查检测仪器,然后多次检测反复比较,分析原因,得出结果。检测中可能会有意外发生,切记不可慌张和手忙脚乱,沉着稳重,按规定按程序检测,展现出最佳结果。机械产品检测常会用到计量技术,提高精度减少误差,正确的使用计量工具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2.3.3 检测后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个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检查人员在检测结束后自己对检测结果要复查一次,然后送给相关部门进行复核,检测部门对检测结果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后,出示检测结果报告。前两步主要是避免个人操作失误,降低误差率,而检测结果的评审的主要要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检测结果、对照检测要求和标准,根据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范围以及对精度的要求程度,结合以往的检测数据分析来审核检测结果。最后一步是检验结果报告,根据有关的检测结果报告程序规定录入真实的检测结果及原始数据,并全面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并及时发出报告。报告一旦发出就给产品的合格与否做了定位,出现失误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谨慎,做到公平公正合法。
3 结语
科技发展后,各种检测技术都在提高,检测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检测质量标准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各种行业正常运行,人们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
本采购管理规定仅提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根据《采购管理办法》,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使用各项资金购置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无论其资金来源,均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部门,履行《采购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职能。
第二章具体采购计划
第四条
(一)使用单位根据已落实的项目经费和经费预算,申报下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二)使用单位根据已批准落实的项目经费及时提出下月仪器设备月度采购实施计划,填写《环境检验检测采购项目申购单》。
第五条
(一)年月度采购计划和《环境检验检测采购项目申购单》须经项目经费主管部门审批后送往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汇总编制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年月度采购计划上报采购管理办公室。
第六条购置单价在20万元以上的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在提交购置计划的同时提交《大型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报告》,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或委托使用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列入月度采购实施计划。
第七条购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提交购置计划的同时提交《特种设备购置论证报告》,经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批后方可列入月度采购实施计划。
第八条申请购置进口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在提交购置计划的同时,按照《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提交《采购进口产品申请表》、《采购进口产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意见》、《采购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及《采购进口产品论证专家组成员基本情况表》。
第九条未列入月度采购实施计划的临时采购项目,由使用单位填写《环境检验检测采购项目申购单》,经项目经费主管部门审批后送往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并说明原因,同意后由使用单位直接将《环境检验检测采购项目申购单》送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批。
第十条环境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调整按报批程序办理。
第三章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实施
第十一条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由采购中心或授权采购单位根据采购管理办公室批准的方式组织采购活动。
第十二条
(一)使用单位应提供拟采购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等采购指标要求。
(二)大型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同类批量预算金额超过20万元的采购项目,采购指标要求须在实施采购前经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论证审核。
第四章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审批论证
第十三条论证措施:
(一)向供应商发出邀请,并填写回执,供应单位必须提供准确的时间及地点(或相关展会),对所需采购的仪器提供展示、演示。
(二)组成三人以上的观摩团,按其指定的地点进行观摩考察,考察后呈报《论证报告》。
(三)观摩团应配备视频设备,对所考察的全程应做好记录及备案工作与《论证报告》一并提交。
第十四条购置预算单价在20万元—70万元(含)人民币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负责审批后进入采购阶段。购置预算单价在7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由主管进行审批后可以进行采购活动。
第十五条各部门应大力推广展会采购,尽可能利用设备仪器比较集中的大型展会,在展会现场多方比对、多方询价,对学校节省采购成本。
第四章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及付款
第十五条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实行分类及分级验收。
(一)大型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批量合同金额超过20万元的大额采购项目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由使用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以及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等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签署书面验收意见
(二)普通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授权使用单位自行组织验收。
(三)重大或国家法定的仪器设备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委托国家专业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
(一)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会同仪器设备生产及时进行仪器验收,做好验收记录。
(二)验收内容包括:
1.检查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
2.检查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附件外表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
3.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的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4.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说明书、操作规程、检修手册、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
第十七条
(一)与合同要求不符或质量不合格的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不得通过验收,由采购中心或授权采购单位负责及时办理退、换、补等手续
(二)验收不合格的进口仪器设备,须在索赔期内由采购中心或授权采购单位会同海关、商检等部门及时提出索赔报告,完成索赔各项工作。
第十八条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应按照《环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时办理入库建账手续,按合同约定向生产或供应厂商支付货款。
第五章附则
文件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一方面是基于评审员提出该文件在认可对象的人员资格条件上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基于实验室与评审员均认为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要求不明确,无法统一;再一方面从提高认可要求、确保认可质量、降低认可风险的角度考虑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
1、修改监督人员的设置与任职要求
(1)实验室应按照其从事的无损检测专业类别设立一名或多名技术监督人员;(2)取消如技术监督人员发生变化,应通知认可委员会重新进行评审;
(3)技术监督人员的任职要求,修改为:负责监督的无损检测专业的Ⅱ级及以上人员的资格即可。
2、修改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
(1)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修改为:当授权签字人仅对射线探伤的检测项目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射线探伤Ⅲ级人员的资格;当授权签字人仅对超声探伤的检测项目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超声探伤Ⅲ级人员的资格;当授权签字人仅对其他无损探伤中某一项目(如磁粉、渗透、涡流、声发射等)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该无损探伤Ⅱ级人员的资格。
(2)当授权签字人对多项无损检测总报告负责时,该授权签字人必须同时满足各分项检测项目的授权签字人的资格要求。
3、增加射线检测环境条件要求
在生产车间、实验室内进行射线探伤的,必须具备满足放射线卫生防护要求的曝光室。在安装工地、使用现场进行Χ射线或γ射线探伤时,必须分别按照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或GBZ 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并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计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4、增加编写无损检测工艺规程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本单位申请检测的产品,依据申请认可的检测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括通用工艺规程和/或工艺卡。
5、增加γ射线探伤源的管理要求
实验室配置γ射线探伤源的,必须具有γ射线探伤源安全处置、安全运输、安全存放和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持续有效。
6、增加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或核查要求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服务前或每次检测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满足实验室规范的要求以及符合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校准或核查要求执行附录A《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或核查要求》(规范性附录)。
注:该附录的编制依据:
a)参考香港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准则增补第15(HOKLAS Supplementary Criteria N0.15)《钢和金属焊接的无损检测认可》中,对无损检测仪器校准的要求;
b)参考EN 12668-1:2000《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验证
第1部分:仪器》(正拟等同采用为GB/T ××××.1—××××《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验证
第1部分:仪器》)中,7超声仪器的性能要求;
c)按照JB4730-20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对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校验的要求。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项目支持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部级质检中心授权考核和国家计量认证。探索总结了其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筹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7.3;X3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9-0336-02
近年来,广西利用项目支持机会,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培训和锻炼了高素质的检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较好地完成了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的任务。现将其筹建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商榷。
1措施
1.1科学布局,精心装修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综合大楼基建完成后,属于实验室的7、8、9楼内部分隔开始施工,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采购仪器设备,确保硬件过硬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 AA 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 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学习,增强本领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2]。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4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7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编制文件,完善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开展方法研究,提高检测能力
实验室首次认证认可申请项目375项,其中农产品85项、农药产品类177项、农药残留参数类77项、元素类34项,其他类2项,比原计量认证项目多了2个专业198个项目。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3]。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语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4]。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自治区农业厅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2个项目增加投资约2 000万元,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3参考文献
1人员要求
1.1实验室负责人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
在新的评审准则规定下,实验室负责人必须拥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同时拥有我国注册珠宝质检师资格以及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技术上,则应当能够对实验室中的常用检验仪器进行熟练操作,以及拥有丰富的各类产品的检验技术与经验。对于检验可能发生的现象应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对被检测饰品的假冒结果导致的影响做出正确的估计。实验室负责人的业务素质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珠宝类产品出现的重大质量仲裁检验可以做出及时的处理[1]。
1.2珠宝检验员应具备的能力
在新的评审准则规定下,珠宝检验人员首先必须是本专业毕业或者具有权威机构的培训经历,在珠宝类的工作岗位中至少有半年的工作经历才可以独自上岗。在CNAS-CL24认可准则中,对检验人员有明确要求:珠宝检验人员要能在技术骨干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独立分析出检验结果,并且可在检验后编制、出具一份正确的检验报告和证书。
1.3检验人员的培训与再培训
为了保证珠宝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达到标准,在其正式上岗前必须由资深的专业人士或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资质考核,通过测试后才可上岗。为了保证新上岗检测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应该由技术熟练的人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定期培训,从而使其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我国珠宝质检师的相关规定,在珠宝师每一个注册周期中都应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并对最近几年检定领域中出现的新标准、方法等展开介绍,从而使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得到保证。
2检验仪器与环境要求
2.1检验仪器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黄金珠宝市场中,以假乱真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对这些问题产品的检验只有通过精密程度极高的分析设备才能够进行,比如翡翠的填充性检测就必须要用到红外吸收光谱仪,为此,我国相关标准对检测所使用的红外光谱仪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实验室尽可能的配置标准更高、精密性更强的仪器。而在专门对珠宝进行检验的实验室中,除了按照我国标准要求配置设备外,还应当配置拉曼光谱仪等设备,通过精确、齐备的设备来保证珠宝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2.2检验环境要求
仪器设备配置越高,对环境要求也越高。要保证环境在规定范围内恒温恒湿,红外光谱仪需另做专门的箱子保证检测条件。实验室地面需铺地毯,保证检验环境少尘。检验范围内需装无死角监控,防止样品丢失,并可在发生意外时进行追溯还原。受理室的受理台还需铺上软质台布,以免受理时样品不小心摔坏。
3样品控制管理
通常来说,实验室所检测的样品都较为昂贵,因此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对样品安全性的保证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实验室检测相关珠宝饰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方式时,接受样品时工作人员应当同送样人共同清点样品数量,并在双方对结果都认可且形成相应协议之后再开始检测;如果是以抽样方式或邮寄方式送检样品,那么检测方可以在监控镜头下拆包并对样品数量进行确认,如果发现有与客户事先交代不符的情况,应当再次沟通之后再进行检测。
采用有损检测方式时,接受样品时除应当确认样品数量外,还应当对样品的总重量进行称量,当重量同客户提供的重量相符时,才能检测样品。同时,在签订的委托单中一定要注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有损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送检样品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照上述方式接受样品,就会过多地消耗时间,这就需要对流程进行一定简化,目前,经常会用到的简化方式就是在对样品接收、检验的过程中实行全程视频监控,对相关样品的真实性、受损性情况保留证据,从而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2]。
4量值溯源管理
在珠宝检测中,量值溯源通常来说较为简单,溯源相关设备的数量较少,且很多对于珠宝检测项目都是属于定性的,比如放大镜、硬度计等等,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仅依靠观测就能得到结果,不必进行定期校准。在实验室的量值溯源工作中,难点并不是对样品进行检测,而是样品检验使用的标准物质。因为样品本身价格昂贵,且我国专门对此领域开设的实验室数量十分有限,所以需要实验室自行设计标样来进行检测,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缺少直观的数据对其纯度进行证实,使得实验室在对标准物质溯源过程中存在缺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做法就是将标准物质送到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再将其作为标准样品用于检测工作。
5结束语
对黄金珠宝实验室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何更加科学的管理好金银珠宝检测实验室,是国家认证认可管理部门和业内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关方应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该领域工作质量的提升。
摘要:根据目前实验室运作的情况,结合2015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分析梳理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科学、有效的金银珠宝实验室管理方法。
关键词:新准则,金银珠宝,检测,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孟庆保.贵金属检测实验室与一般化学检测实验室在管理中的区别[J].现代检测与实验室管理,2010(3).
[2]卞瑶.黄金珠宝实验室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关键词 水产检验 检测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E254.7 文献标识码:A
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水产品质量、水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数据来源,在水产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渔业发展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和管理好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在运行和制度建立上还没有与实际需要形成同步发展,从而限制了实验室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形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被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所包围。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水产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密切关注水产品灾害发生演变规律,有效地开展水产品质量、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应对,提高了科技对水产、水质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水产品药物残留、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如何加强实验室日常制度建设,如何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如何有效实施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以保证所出具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检验结论的可靠,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2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是为完成相关的试验而基本配备的,实验室主要有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水质监测相关研究等方面,仪器设备的采购要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科研方向和检验检测内容制定相关设备采购计划,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一线检测设备仪器建设,确保重点仪器的集中投入。针对新开发、新承接的重大检测项目的设备采购,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必须要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实际工作需要,所选购的检测设备计量特性应与检测要求相匹配。
实验室常用仪器诸如原子吸收仪器、原子荧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超高相色谱仪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实验室应着重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日常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程序,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指导书要求,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只有规范设备的日常运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工作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实验室人员作为承担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的主体无疑是首要因素。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管理、实验研究三项基本任务的服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就要求实验人员的素质、人员配备和使用要科学合理。实验室需要一个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本学科杰出的学术带头人,是保持实验室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科学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其次,将培养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加大专项扶持力度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年轻检测技术人才,关系到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应注意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和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选聘。第三,强化实验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增强大局观,做到诚恳待人、科学检测、公正处事。
4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品质量和水质检验检测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检验检测报告则是检验检测工作的综合反映和工作质量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全面提高检测、服务、管理能力,不仅是实验室生存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在实验室工作开展中要细化实验室工作单元,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要不断适应科技创新的形势,逐步由单一检测型向检测、研究、服务的复合型机构转变。要开展合作,整合检测资源,增强检测实力,提高检测能力。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特别是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出具符合标准、规程要求的原始记录和报告、证书。这样,通过检测能力的增强,提高检测报告的公信力,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及时,争创规范化实验室。
5 加强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规划,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人员配备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建设和管理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始终以国家目标和所在地的现实需要为工作重心,加强实验室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和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与服务当地发展的关系,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包容整合,激发实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多方面的投入。实验室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水产检验检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子新,夏有为.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2] 王国华.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J].纺织教育,2007(3).
[3] 王虹.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
【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推荐阅读:
检测实验室管理手册07-28
材料检测实验室11-17
检测实验室内审员培训10-02
钢筋实验检测报告07-02
实验检测技术09-06
生物实验技能检测卷09-22
实验质量检测中心09-25
试验室试验检测细则05-26
检测机构的人才建设管理论文07-07
产品检测管理制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