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监督社会责任构建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企业必须率先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和谐医药构建的关系、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构建和谐医药中如何加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方政府监督社会责任构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方政府监督社会责任构建论文 篇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的原因和对策浅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安全事故频发,出现如毒奶粉、毒大米、冷冻僵尸肉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我国食品行业安全的缺乏信心,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由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确保食品企业效解履行社会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发挥社会公众的引导促进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一、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安全事故频发,出现如毒奶粉、毒大米、冷冻僵尸肉等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我国食品行业安全的缺乏信心,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仍比较模糊,有的企业对此感到困惑,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却无从着手;有的企业则观望徘徊,认为社会责任并非必要,且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营利润;有的企业则逃避责任,为了一味地追求自我利益,突破了行业规范与道德底线,忽略乃至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食品生产安全关系到食品企业的生死存亡,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道德水准,更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思考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和企业文化中,来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责任性质上,食品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其生产部门与监督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政府的监管,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消费者舆论监督也影响着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

(一)内部原因

许多食品企业为了片面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当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撞时,逃避或决绝履行社会责任,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行为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并将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他们投资经营的基本目标,而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当作企业责任。部分食品企业把企业营利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在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企业道德经营理念缺失,导致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道德水平良莠不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注重树立道德的经营理念,趋利观念浓厚,有的行为甚至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从而带来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企业未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食品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培训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包括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训、和社会责任联络人的培训,没有将这项工作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地位来实施。

(二)外部原因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相比于其他法律体系而言,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涵盖的范围较小,对新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未涉足其中例如食品安全的危机处理制度、公司责任报告机制等。而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这一整个过程。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地方政府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和 GDP 的增长速度,重招商引资,轻监管市场,忽视了对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环境和员工利益的保护。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淡薄,由于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意识差,对于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没有自觉抵制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产品,使得违规企业无所顾忌,愈加放纵。

三、增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和标准的建立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步,也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按照标准生产产品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食品企业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权利,而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时,企业可能拒绝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市场经济突出的特征表现为法律经济,要实现法治就要求建立起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不留法律法规的空白给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借口。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充分和实践中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下,要切实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制度保障。

(二)强化政府监督职能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监督是食品企业能否遵守法律、落实制度的保障线。公权力机关要健全监督机制,落实监督措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地方政府要努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病,不惟、财税收入和招商引资为上,加强对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相关问题曝光、处罚力度,增强监管的震慑作用,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三)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

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强化企业作为“社会人“的认识,消除“利益至上”的观念,站在对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公众、有利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发展,不仅仅是对股东、对投资者负责,不单单是唯利是图,而是要对员工、合作伙伴、政府、社区、公共事业及环境保护等担负责任,维护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和持续发展。

要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把道德伦理、职业操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进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要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动态工作。企业应积极将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提升至事关企业生存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毫不动摇地一以贯之,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完善和调整。

(四)发挥社会公众的引导促进作用

食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它的行为势必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的组织、个体应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对食品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强大的推力。新闻媒体方面,如各类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应切实发挥舆论发声、针挖时弊的作用。社会机构方面,如食品行业协会、社会责任评级机构等,应广泛地开展社会责任的相关宣传工作,使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社会公众方面,包括公司投资者、员工在内的社会公众,要强化作为股东、作为雇员、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对企业拒绝承担相关责任、损害自身相关权益的行为,应积极运用法律法规等武器,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态度做“沉默的大多数”。有效地使食品企业化外部压力为内在动力,更好地承担相关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食品企业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需要企业加强内部建设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再加以相应管理部门的监督来却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即政府、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及消费者等来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周利刚.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15- 16

[2]杨辉.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4):18- 22

[3] 朱兰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数据[J].财政监督,2013(10):41-44.

作者简介:李怡雯,三峡大学经管学院2014级工商管理班

作者:李怡雯

地方政府监督社会责任构建论文 篇2:

论和谐医药视野下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摘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企业必须率先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和谐医药构建的关系、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构建和谐医药中如何加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和谐医药

我国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也彻底扭转了过去缺医少药的局面。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诸如“欣弗”药害事件、哈药集团的环境污染事件、救命药“鱼精蛋白”因为利润小而被人为停产等一系列刺痛公众眼球的事件曝光,部分医药企业是否过于关注赚取利润而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引发公众的思考。本文从和谐医药的视角出发,为加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策略参考。

一、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理论,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而医药行业作为与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有着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二、现阶段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和谐医药构建的关系

1、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和谐医药构建的必然趋势

医药企业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当承担构建和谐医药的责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医药企业是构建和谐医药的基石。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和谐医药的建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医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为和谐医药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维护,有利于公众健康的维护,有利于提高社会和谐度,这些都体现了和谐医药的理念。因此,医药企业必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医药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承担起和谐医药建设的责任。

2、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和谐医药构建的意义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乔治·斯蒂纳和约翰·斯蒂纳在《企业、政府与社会责任》一书中指出,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基本协定、一种社会合约,如果企业组织得不到社会认可,就无法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企业财富的创造能力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这一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还有不断扩张的趋势。CSR理论中要求企业必须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对生态环境承担责任,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医药企业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环保意识,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维护社会稳定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医药企业在保持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赞助公益慈善事业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缩短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其次,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公平合理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进而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医药的发展。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重大药害事件的发生,尽管有政府监督不力的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缓解医药企业与消费者、政府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三、在构建和谐医药中加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把社会责任建设与构建和谐医药、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医药企业生产销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合格药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医药企业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对药品的最低要求,医药企业只有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把关药品质量,从源头上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才能长久获得消费者满意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战略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与生产经营一样,同样需要周密筹划,科学实施,才能收到实效。然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开始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所付出的成本是较大的。因此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则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出独特和扎实的企业声誉,建立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

3、健全完善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首先,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对涉及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慈善捐赠的法律规章进行清理,尤其在涉及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地方性规章中,补充完善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规章条文,逐步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律规章,使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药品安全生产上违法乱纪行为要加大执法和惩处的力度,使违法者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避免发生罚而再犯的悲剧。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医药企业在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和谐医药方面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作,共同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添砖加瓦,才能建立起规范有序和谐的医药市场秩序,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珠.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管理科学文摘,2008,(1):27.

2孔祥金,李贞玉.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药业,2010, 19(8):1.

3周金琪.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N].医药经济报.2007-11-08.

作者:张素艳

地方政府监督社会责任构建论文 篇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建议

当前,新一轮经济贸易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高效率的全球互联互通促进了国家间、产业间、企业间的社会责任建设逐渐由“独善其身”转向产业链和价值链内部的分工协作与跨境交流,强化了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多方主体力量与各种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与全球共享。

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纵深发展,既要建立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又要健全政府和社会有效监督弘扬激励的外部机制;既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舆论的规约功能,又要发挥声誉机制的激励功能。只有破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困局,中国才能摆脱没有品牌的经济大国的局面,助力破解转型发展困局,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各方面工作的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功能,才能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层面

总体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仍十分重要。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大公平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促进机制,做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变成内生化的诉求。此外,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增强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自治能力,进行社会责任理念的教育引导,提升协会责任能力,创新和完善政府监管手段,加强协会履责监督。

将社会责任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目前,国家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从国家层面负责整体推进的机制和组织保障。这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工作的领导,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议程,从现有的试点工作、制度建设、专业管理等方面出发,有序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同时,政府应当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明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不同时期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优先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实践工作。

推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并且检验效果良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必须做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有迹可循,而一个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是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行为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政府应当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考虑本国行业、企业的多样性,建立起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性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和规范,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体系形成从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有主有次、有指导有基础的全国性实践活动体系。此外,政府还应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状况的信息披露标准研究和机制完善。为了保证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加强政府监督,切实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关部门应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办法》等已出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推动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行业组织

行业协会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它们在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提供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的重担,做好上传下达,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

此外,行业协会还负责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发布结果,负责对本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本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难题,提出建议供企业和政府参考。行业协会还需要负责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鼓励公平竞争,维护行业信誉,打击违规行为等。

针对不同行业在推进社会责任建设所反映的现实诉求和核心议题表现出的差异性以及实践方式、推进步骤也呈现出的多样性,这就需要找准符合行业自身实际的推进路径,选准推进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步骤方法,策划好行业社会责任建设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以及行业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还应通过行业间的学习、交流、培训加以弥合。此外,还要积极研究行业自身特点,着眼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责任建设体系。特别要立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三、社会层面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仅要政府使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看得见的调控”,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进行监督和引导。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很好的补充和协助,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化发挥社会各界组织的作用,使社会组织中各种功能及其灵活的反应机制能够产生最大的功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监管服务体系,是未来社会责任促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强化责任消费的作用。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过程来看,消费者的参与和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公众行为。消费者组织应该通过引导责任消费行为,从而向企业发出约束或激励信号,推动其履行社会责任。为了强化这种消费引导作用,消费者协会应该: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的对话;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注意发挥消费维权专家、学者、律师和志愿者的作用,提高消费者组织维权的专业化、法制化水平。此外,消费者组织还可以动员消费者进行联合,给企业施加一定的公众压力,敦促其严格履行社会责任。

增强公众与组织实践的参与度。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推动信息交流实现从个体的单向传播,到集体的多维反馈,再到互联的任意沟通。组织运营透明度的提升以及信息获取更加及时精准,对于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对于企业运营中现实诉求的融入,以及提升公众主动参与组织社会责任治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逐步兴起等。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公众舆论优势,惩恶扬善,宣传和褒奖优秀企业,达到警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违规败德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施加影响和约束力。其次,进一步加强与学术机构、政府合作,普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基本理念,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获得智力支持和环境协同,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健康发展。

四、企业层面

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理念。企业强调的是商业价值与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协同与整合,是将解决重大环境和社会问题视为战略性商业机遇,而不是视为经营之外的责任和负担。企业基业长青的实现过程,就是企业能力与社会需求适应和匹配的过程,就是企业持续促进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财富、提升社会信誉的过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企业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交集中,凝练和持续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源自内心,内化于企的过程。中国企业必须基于这些企业公民的基本理念,尽快完成心智模式的转换,并在战略、愿景和业务模式上付诸实践。

积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企业权力分配最主要的制衡机制,也是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决策基础。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构建高效、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整合企业内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无疑是重中之重。同时,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也是保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有了良好的治理结构,企业决策走上科学化道路,能够很好地克服短期行为、违法行为,投资人的权益就能够得到保障,市场环境就能够得到优化,职工、消费者的利益就能够得到保护。因此,完善治理结构,形成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制约机制,才能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六大重点。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推进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和入手点。

这种定位不仅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内在价值,同时也与新一轮经济贸易全球化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现实诉求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中央文件要求相比,《决定》不再刻意要求国企国资体量上的“大”和表面形式上的“强”,而是要求体格上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具体地说,就是如《决定》中所讲,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支柱,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向的基本保障,这也就决定了国企改革要以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来推进。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保证资源要素的公平、自由和优化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国有企业要成为壮大国民经济、繁荣世界经济的贡献者以及对内增进社会福祉、对外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代表和全球楷模,不仅需要在运营管理、价值创造、国际竞争等方面施加话语影响、发挥实质作用,同时还应做到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具体来看,就是不仅要成为综合价值创造的引领者、责任管理的创新者和关注并响应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表率,还要勇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以及责任运营的中国代表者。

适应并运用互联网发展,提高透明度和完善监督机制。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化、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置身于更加公开透明的运营环境中,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社会责任沟通作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现实挑战。如,随着4G网络建设的加速和完善,特别4G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未来几年中国移动通信将进入4G时代。4G时代的到来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冲击。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及各种组织将面临一个运营更加透明、信息披露更为公开的环境。这就需要,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适应并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做到积极推动组织信息战略的调整和互联互通,在更大的范围内完善透明经营、公平运营的监督机制,以及服务共享、多方共赢的治理格局。

此外,沟通方式的改变要求企业适应性调整针对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沟通模式。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沟通应该更加即时精准,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实施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传播不同的沟通内容,保证沟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沟通更加强调网络互动性,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与利益相关方之间更加便捷、更加紧密、更加开放的多维互动,拉近相互的心理距离,赢得彼此的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五、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同德国、瑞典、荷兰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在社会责任领域开展双边合作,中国相关机构与国际社会责任机构开展的一系列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责能力提升做出贡献。未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理念探索和实践推进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形成更广泛共识实现共同发展,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政府方面。通过调研分析,结合国外经验,向中国中央、地方政府提出多项政策建议,为中国政府政策制定开拓了思路。另外通过国际项目组织的培训、考察、交流活动提升政府官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水平。

行业方面。在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的制定和发布,行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及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寻求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和互动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更加有效地推动行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

企业方面。重点在于加强中国海外运营企业和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包括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责任培训,尤其是对中国对外投资和经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的培训,提升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水平。

社会方面。通过参与开展媒体培训班,为媒体传播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营造企业社会责任氛围提供机会。社会责任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帮助中国大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责任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意识。同时建立企业多层次的社会责任对外沟通体系,加强世界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摘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06-2013)》)

编辑|赵钧  jun.zhao@wtoguide.net

作者:殷格非 于志宏 赵钧

上一篇:人保局春风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