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共8篇)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篇1

摘要“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社会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迥然不同,但美国地方治理的一些措施,在有些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一、美国地方政府体制

(一)美国地方政府的概念与中国单一的、全能的公共权力层级制不同,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因此,美国地方政府所指的范围与中国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中国,除了居于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央政府以外,纵向上从省、市、自治区直至乡镇、街道,横向上覆盖全国的所有层级、任何规模的政府均称为地方政府。而在美国,地方政府则是指除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类型;其次,中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而美国无论是地方政府之间,还是地方政府和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地方自治;再次,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完全一一对应,不存在跨政区的地方政府,而美国人曰普查局则认定了20个州际实体,其中多数地跨两州,个别跨度更大,而且一个地区多个政府存在的现象也很普遍。

(二)美国典型的地方政府体制类型1.市县委员会制美国一些小城市和县的委员会通常由3—7人组成,由选民选举产生,行使议决权。每个委员会分别担任一个行政部门的首长,主管相应事务。委员会任命一名委员为市长,行使礼仪职责。委员会对各行政实体集体领导,承担行政机关的职责。委员会制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时掌握在一个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手中,委员会成员既是议员,同时又以个人身份作为部门首长履行职能。

2.市县经理制在美国一些市县,由议会行使议决权、执行权。议会聘任一名经理,作为首席执行官,指挥、管理各个行政部门工作,有权雇佣行政工作人员(职员),市长由议会选出担任礼仪职责,不干预行政工作。美国市县经理制的主要特征是立法权和行政权都掌握在市议会或县议会手中,但市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市县经理作为行政首脑和管理官员。

3.市行政长官制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行政官任命和撤换雇员,监督城市人事工作,管理预算,协调是政府机构的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由于行政官负责处理日常的行政工作,市长就能够从事全面领导,集中处理全局性重大事务,向议会提出政策性建议,为城市规划建立公共援助基金等重大事务奋斗。市长任命的行政官通常并无明确的任期,在某些城市却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这种领导体制,是试图集强市长议会制和市县经理制的优点于一身的一种尝试。主要用于较大的城市。

二、中国的地方政治体制

(一)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在民主集中体制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因而拥有两方的权力。中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当地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接受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下级行政机关,接受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后一种身份,除完成中央与上级人民政府布置的工作外,还代表中央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和监督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其辖区所设置的行政机构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完全一一对应。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是依行政区划及中央机构的设置而设立的,这一方面便于政府的管理,但另一方面,这种设置也导致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及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就存在着这种问题。2.地方政府高度集权。目前全世界的行政权都有扩张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应是处于同级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的,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人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所拥有的职权,更没有很好履行它的职责,这就使地方政府忽视人大的作用。这就给了地方政府一种错觉,它只是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的,它的权利仅仅来源于上级人民政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讲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做人民公仆,简直无从谈起,所以所谓的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3.同级地方政府结构的同一性。我国地域辽阔,不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地理环境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全相同的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显然是不适应的。4.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有限。越是低层的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法制观念就越是有限。但真正跟人民接触最多,最了解人民需要却是基层地方政府。所以不能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到中央政府去做决策,不从实际出发的再完美的决策也是难以奏效的。5.机构设置、职能方面的问题。由于党政关系没有理顺,所以我国的党政机构无论是在设置上还是在职能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现象。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其一,机构设置缺乏法律的约束,不可避免受行政首长意志影响,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其二,机构对口设置,中央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地方也跟着设置什么机构。

三、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一)改革需要整体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在目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改革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中央先进行框架型设计,确定改革的方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相应的机构和职能,实施中逐步推进。只有地方政府的小打小闹的改革是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只有中央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才能带动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

(二)地方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多元化。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的结构是同一的,但实际上每个地方的公众都有他们自己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公众的分散的多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专门性的、地区性的特殊问题,有必要建立次级的、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使得政府官员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不同公民群体的不同偏好,从而更加迅速全面地回应公民的要求。这在促使政府转变只对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的观念上有很大作用。当然,这些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是应该要实行自治的。同时,对于一些涉及公众范围较广、规模效益明显且影响面较大的一些公共问题,则力求突破行政区划或原有地方政府体制的制约,谋求成立跨省、跨市、跨县、跨乡镇的特别目的大区政府。

(三)行政层级的重新确立。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四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的地方自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是单一制的国家,完全实行地方自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应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为了切实把乡镇治理好,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县经理制的一些做法,聘请专家进行治理,可以由地方自己聘请,对于一些贫困的地区则可以由国家帮助聘请,但不对国家负责而只对地方负责。另外,46个较大的市(如何界定“较大的市”?国务院己批准青岛、齐齐哈尔等18个市为“较大的市”,加上自然成为“较大的市”的28个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共计46个),应该维持目前的市领导县体制,较大的市的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城市发展比较完善,所以对周边的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这种领导是有法律依据的。但也需要做一些改革:目前我国的体制是市对区县有绝对的领导权,改革后则市不再对县有绝对的领导权,而只有部分的管理权限。市无权直接干预县的具体运作,它们更多的应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某些方面城市毕竟经济实力更强,基础设施更完善,所以在这些方面县与市合作,市为县提供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共享。而对于其他行政级别的市来说,他们本身的发展有限,几乎跟县没有差别,所以也没有所谓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市县合并,因为经济发展都差不多,如果合并不但能更有效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减少行政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对于较大的市来说这也是他们的发展趋势。

(四)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分权措施,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权下放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管理责任,也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与服务成本。特别是尽量把权力下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基层机构及主管人员手中,使基层机构、主管人员以及普通公务员能及时决策并较快处理问题。另外,还把有关社区事务的管理授权给社区组织,让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管理。这种分权或是说权力下放的措施正是我们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所应有的内容。

(五)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我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其上一层级政府及中央政府都有行政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体制,甚至导致地方政府只对上级政府负责,而忽视当地人民的现实利益,所以对上下级关系做出调整是有必要的,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市长作为执行首长由选民选出。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者官来领导和管理行政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和充当市长的行政顾问。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把上级政府视为市长,而下级政府就是其任命的首席行政官,也就是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只是大政方针上的领导,而不干预下级政府的具体运作,没有所谓的汇报请示工作,只要不违背社会主义方向,不违背宪法和法律,下级政府就可以自主行使职责。

(六)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的顾客导向。破除政府机构本位主义和对上级政府负责的传统思维定势,确立本地区纳税人是各政府机构顾客的观念,通过社区调查、客户问卷、联系走访等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调查统计数据对公众需求进行归类,并进而对顾客群体进行细化,为公众提供量身定制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还仿照企业顾客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公众对政府服务的快速反馈机制,及时矫正政府自身不当或偏离公众目标的行为。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篇2

关键词:中美,装备采购,管理体制

一、我军武器装备采购管理体制的现状

总装成立以来, 我国武器装备采购和管理体制有很大调整, 已基本形成有效运行的采购机制,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正处在“形势喜人”的局面。但是, 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 面对军事斗争准备需求, 现有体制中仍然存在一些与高技术武器装备采购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论证和评估不充分, 存在盲目投入、采购效益低的现象

部分武器装备立项从部门需求出发, 或为了局部利益, 或为了盲目跟踪国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 缺少根据国家防卫政策、敌方潜在威胁、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目前武器装备更新需要进行的充分论证。即使进行了论证, 也未能对需求和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 造成有时对象不明, 研制出的武器装备或者车不合辙, 无用武之地;还有的因军种之间协调不够, 出现低水平重复, 造成浪费。

2、研制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存在较多的“拖、降、涨”现象

目前我军的武器装备科研已经实行了合同制, 这使武器装备科研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同时, 通过将军代表的工作“前伸后延”, 使军代表肩负起协助监督科研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的重任, 科研工作效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装备采购体制和机制的不够完善, 制约措施有限, 还存在一些失控的现象。同时, 由于合同定价方式是以实际成本为依据, 缺少约束条件和激励措施, 按时完成任务没有奖励, 完不成任务不用担心受罚反而能多要经费, 就出现了客观上鼓励“拖、降、涨”的现象。

3、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造成武器装备价格不合理上涨

目前我军的武器装备订购合同的定价形式基本为成本加成本百分比, 利润与成本成正比。合同中缺少必要的激励条款, 军方的成本核算又以承制方实际发生额为依据, 使得承制方缺少通过优化设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来降低成本的动力, 有的承制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 反而想方设法多报成本;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运作方式日益多样化, 成本审核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越来越强, 由军代表兼职审价, 有时限于人力, 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和物资价格信息, 难以审出武器装备的真实成本, 这就造成武器装备价格不合理上涨, 费效比低。同时, 由于缺乏竞争, 承制方没有主动降低成本的压力, 这是造成武器装备价格不合理上涨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美军装备采购管理体制的特点及成功经验

1、美国武器装备采购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两个特点。

(1) 统分结合, 职责明确。在国防部设立了一个代表国防部长全面负责采购工作的职位──主管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 使职责和权力更为集中统一。负责采购与技术的副部长办公室是全军采购政策与计划的管理部门, 该部门有一个副部长首席帮办, 七个副部长帮办, 一个国防部长助理, 一个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署长组成, 下属两个直属业务局和一个国防科学委员会, 组成一个庞大的采购管理体系。

(2) 分级管理, 层次分明。建立了以国防部为主, 其他有关部门为辅的庞大的军事装备采购管理系统。国防部是军事装备采购的集中统一管理部门, 三军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实行国防部统一领导和三军分散实施相结合的装备采购管理体制。海、陆、空三军在国防部统一领导下, 负责本军种采购工作的具体实施, 包括本军种采购计划和预算的编制, 采购计划的具体组织协调与落实。军种系统也分两个层次对采购工作进行管理, 负责研究和采购的助理部长办公室是军种政策, 计划的管理部门, 各采购司令部是具体实施部门。

2、美军武器装备采购管理的成功经验

(1) 实现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指系统、装置或部队之间相互提供和接收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的能力, 依靠这些交换的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形成联合作战能力。美国国防部明确提出, 互操作性是决定未来战争成败的关键, 所有国防装备系统都必须实现互操作性目标。为了贯彻这项首要采购政策, 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几项政策要求, 一是实行信息数据标准化, 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构建综合体系结构, 建立互联关系;二是树立“武器系统族”概念, 摒弃孤立看待某个系统的旧观念, 要特别关注武器系统的内在联系, 站在整个“武器系统族”的高度, 提出关键性能要求;三是要高度重视建立各系统与关键系统之间的接口。

(2) 将科学技术迅速有效地转化为产品。进一步强调重视科学技术, 特别是强调科技成果转化, 反映美军科技强军思想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其最终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 使美军成为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军队。

(3) 提高采购效率, 加速部署, 迅速形成战斗力。因为武器装备的采购不是简单的购买, 需要采购的装备绝大多数是没有现货可买的, 所以采购所涵盖的范围是从需求确定→方案探索→工程研制→制造过程确定→生产→部署→使用、保障, 直至退役处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它很容易延长成一个漫长的过程, 甚至采购周期尚未结束, 装备已经过时了。因此美国国防部一直在为提高采购速度和效率而不懈努力。

三、美军装备采购管理体制对我军的启示

1、军种之间的采购应加强协调

美国的武器装备采购体系十分注重在国防部的统一调配下的武器装备采购工作。美军设有由参联会副主席主持的“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 负责对重大国防采购项目进行需求评估。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军费极其有限, 容不得丝毫浪费, 更要弄清真正的需求, 并分出轻重缓急, 以便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我军各军兵种虽有武器装备论证机构进行武器装备需求论证, 但投入少, 特别是缺少需求评估和高层次综合权衡。在目前我军武器装备采购分散管理的情况下, 如能在总部一级建立类似美国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的机构, 对各军种之间的采购工作进一步加强协调, 对重大国防采购项目进行需求监督和评估, 既有助于避免资源的浪费, 又有助于优化武器装备结构。

2、逐步建立项目管理体系, 实行分级管理

目前我军对重大武器装备采购项目采用型号管理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负责管理, 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有益的经验。但我们的型号管理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一般都是在武器装备科研机关领导下履行职责, 管理工作往往到武器装备定型时也就结束, 所以权力有限, 时效有限, 人员也很少。应以现有军代表系统为基础, 着眼于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总要求, 在项目立项论证研制初期或某一阶段设立项目办或型号办, 项目办或型号办的编制由各军兵种装备部负责制定, 组成人员由军代表局负责指派。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可实行项目主任负责制, 赋予项目办主任充分的业务自决权。这样一是有利于促使武器装备采购管理人员主动在武器装备采购中贯彻“三全”要求、运用并行工程等技术, 因为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要自己解决;二是便于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 因为武器装备采购的最终效率和效益, 结果清楚, 责任明确;三是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获得对采购全程的感性认识, 积累数据资料, 在今后的采购中更好地贯彻“三全”要求。

3、运用高新技术, 为实现高速高效采购提供有效手段

引入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辅助管理的先进管理手段, 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及时完成所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对于合同管理尤其重要。运用电子商务等网络技术, 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过程监督, 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与武器装备采购有关的各种数据库, 实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信息资源共享, 为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价值工程是对采购项目进行功能分析, 以最低费用实现各项必要功能的活动, 可用于项目的研制、生产或管理过程。美国国防部通过开展价值工程活动, 每年节约二三十亿美元, 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益。可通过为承制方提供方案研究和实施费用, 并与之分享成果的方法, 激励承制方探索和提出VE方案, 降低武器装备成本, 提高武器装备经费使用效益。

4、改变采购观念, 由保守的被动式向开放的主动式转变

机械化时代, 各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订货基本上由国家统一组织, 统一实施。武器装备采购部门作为职能部门, 拥有装备价格审核权和质量监督权, 但不具有装备采购决策权, 只能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武器装备信息, 进行保守的被动式采购, 致使采购主体自主创新意识受挫。信息化时代, 制信息权将成为主导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制信息权, 谁就能够获得最大的战争主动权。而信息化武器装备做为构成制信息权的主要物质基础, 如何采购主要取决于采购主体对战争需求信息以及市场能够提供武器装备信息的把握。因此,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 各国装备采购部门都力求以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为着眼点, 积极转变采购观念, 不断强化职权意识、创新意识, 努力做到战场与市场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例如, 美国国防部在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认为武器装备采购首先要分析国家面临的威胁 (包括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 , 然后针对威胁确定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 并依据市场提供的武器装备信息, 最后确定具体采购项目。

5、采购重心由关注单元武器性能向注重武器系统配套转变

机械化时代, 各国武器装备采购主体在定位采购对象时, 优先考虑的是装备性能优势, 力求能够买到技术含量高、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以及毁伤力强的武器装备。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采购目标的定位已经难以满足军队装备建设需要。因为许多武器装备的射程、速度、杀伤力、精度等性能指标已基本达到其物理极限, 再想有所创新、突破, 已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加之信息化时代, 战争的对抗焦点正在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 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 更加突出各军兵种装备的互操作性, 即武器系统的配套、集成。这就决定了国防采购主体在定位采购对象时, 不仅要考虑采购对象的信息含量, 还要考虑其是否能与其他武器系统集成。目前, 各国装备采购主体为提高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 已经将视野扩展到民用领域, 采购适合装备需求的民用技术等产品, 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或改进, 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如美国国防部就明确指出, 互操作性是决定联合作战成败的关键, 并将其视为装备采办的主要政策, 位于5大采办政策之首;而且在勾画未来蓝图时, 强调采购的武器系统在战场上要有一股协调一致、稳定可靠的数据流、信息流和服务流在它们之间不停地流动,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陈雄智、李士新:军事经济监督学 (第一版) [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1.

[2]果增明、曾维荣:装备经济 (第一版)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

[3]刘佐太:军品采购论 (第一版)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

[4]黄毓义:装备财务管理研究 (第一版)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篇3

【关键词】中美竞技体育体制;形成背景;比较

1中美政治经济特点对竞技体育的影响的比较

中国在1949年建国以后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几乎代替了整个体育的内容,为赶超型发展阶段。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的相似性,是经济体制影响竞技体育的体现。1978年后我过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竞技体育也逐渐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改变。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分权制国家,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在竞技体育上,美国奥委会、美国单项体育联合会、美国大学生联合会三个组织构成,三个组织各有一定的权力,相互之间又互相制约,这和美国的政治结构颇为相似。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在竞技体育事业中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中美文化特点对竞技体育的影响的比较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属于多元文化,形成了提倡竞争,注重个人奋斗,勤奋务实和平等的精神,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文化个性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美国的价值核心是个人主义、价值追求是个人利益,审美观是外形的健与美。中国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农耕社会,价值核心是集体主义,价值追求讲究“中庸”,道义。审美观是内在美。

3中美两国竞技体育发展动因

美国竞技体育来源于群众体育,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本身对于体育的诉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化的不断完善,竞技体育表演服务成为了一种商品,职业竞技体育开始出现。职业竞技体育和学校竞技体育是美国竞技体育的两大组成部分。美国的文化传统促使了群众关注竞争,关注体育,国家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体育需要,体育的发展动力是自下而上的,是和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的。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动因来源于政治的需要,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建国之初,我国的政治体制刚刚建设,国际地位地下,急需改变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竞技体育由于其量化的速度、理想的角逐和国际性比赛的世界平台,使竞技体育成为我国展现民族精神的窗口。而这一时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我国的竞技体育要想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实现赶超型发展。社会历史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基本性质和走向。

4中美竞技体育体制形成背景的比较

美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起源于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美国政府几乎不直接给竞技体育拨款,竞技体育也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这种情况下,美国竞技体育依然世界领先,这和美国竞技体育的高度职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是分不开的,美国体育产业是美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美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运作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可以说,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竞技体育产生有着浓厚的政治因素,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肩负了更加浓厚的政治色彩,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在西方竞技体育强大的冲击下发生变迁的,其动力是来自于民族的自强意识。

显而易见,美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是由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它更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它的每一个历史的发展都是前一阶段社会文化系统中已经具备的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即使它的偶然性变化也包含着某些必然性的因素,因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顺向性的发展过程[2]。而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并不仅仅在其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使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而是由于西方文化和竞技体育的撞击而大大强化的。它更依赖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方竞技体育在中国土地上的传播、渗透所提供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秦椿林.张春萍.再论“举国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篇4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______是司法、立法、行政三机关“制约与平衡”原则的体现,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况:一般立法的合宪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行为的合宪性;国家机构之间的权限冲突;国家权力的执行与公民宪法权利的利保障之间的冲突。A.司法审判权 B.司法审查权 C.行政司法权 D.检察权 正确答案:

2.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是: A.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C.转变政府职能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

3.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议会主权国家,国家所有的立法案必须向____提出: A.参议院 B.国民议会 C.下院 D.贵族院 正确答案:

4.在下列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中,属于自主型的是: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5.将政府界定为“人们愿通过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 的学者是: A.让?布丹 B.罗杰?威廉斯 C.伍德?威尔逊 D.让?卢梭 正确答案:

6.下列哪个国家的议会体制中规定政府部长必须是议员: A.美国 B.法国

C.巴西 D.新西兰 正确答案:

7.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属于: A.商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正确答案:

8.全国人大法律案直接进入议程的是: A.全国人大主席团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 D.代表团和代表联名所提法律案 正确答案:

9.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B.总统有权解散国会

C.总统任期4年,以两任为限 D.总统担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正确答案:

10.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正确答案:

11.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B.总统有权解散国会

C.总统任期4年,以两任为限 D.总统担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正确答案:

12.下列国家中,议会结构采用两院制的是: A.葡萄牙 B.德国 C.希腊 D.新西兰 正确答案:

13.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属于联邦分权模式的是: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14.在实行内阁制政府体制的国家,中央政府的____主要表现为法案创议权,即政府有权向议会提出法律草案。A.执行法律权 B.行政立法权 C.立法参与权

D.行政司法及司法行政权 正确答案:

15.我国第一次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精兵简政 B.转变职能

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建立现代政府 正确答案:

16.新中国建立初期到______期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元首机关,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1954年 B.1956年 C.1976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

17.我国的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拥有广泛职权,其中,依法整治经济秩序、市场秩序,对市场进行监管的权力属于: A.行政立法权 B.议案权 C.行政管理权

D.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 正确答案:

18.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机构体系中,国家统计局属于: A.国务院直属机构 B.国务院办事机构 C.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 D.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正确答案: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听取由它产生的其它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提出质询的权力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20.下面关于英国议会立法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A.立法案由下院经过“三读”程序判断法案能否通过 B.如果表决通过,便将该法案送到上院审议认可

C.上院对下院通过的法案不能否决也不能搁置 D.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通过为使下院(平民院)逐步成为权力中心提供了法律保证,在体制上开始了从绝对君主专制向议会君主制的转化。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王位继承法案》 正确答案:

2.我国国务院所实行的行政领导体制是在民主集中基础上的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包括:

A.全面领导权 B.最后决定权 C.人事提名权 D.全面负责任 正确答案:

3.在我国的司法体制中,审判工作体制包括: A.辩护体制 B.两审终审体制 C.合议体制 D.回避体制 正确答案:

4.说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原因是: A.代议者都是通过普选产生

B.议会能有效地对政府和替他部门的权力进行制约

C.议会通过质询、弹劾、调查、听证等方式对政府的运行进行监督 D.体现了民众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正确答案:

5.英国议会君主制是________________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A.英国王权 B.宗教势力 C.贵族

D.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

6.西方国家在议会中建立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包括: A.全院委员会

B.常设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 C.临时委员会或特别委员会 D.两院联合委员会 正确答案:

7.下列关于国家元首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机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 B.国家元首居于国家组织政权体系的首脑部位 C.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国家代表者 D.国家元首具有人格化特征 正确答案:

8.西方政府体制的理论渊源有哪些: A.自然权利理论 B.社会契约理论 C.人民主权理论

D.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 正确答案:

9.下列属于美国建国过程中的重要政治文件的有: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解放黑奴宣言》 D.《康涅狄格基本法》 正确答案:

10.西方国家议会结构采取一院制的有: A.芬兰 B.瑞典 C.挪威 D.日本 正确答案:

11.以政府地位高低、权能大小为标准,政府可分为: A.地方政府 B.联邦政府 C.中央政府 D.单一政府 正确答案:

12.总体上看,英国下院掌握着国家政治事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A.倒阁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13.下列能够体现自然权利理论的著作有: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道德宣言》 正确答案:

14.国务院作为我国的中央政府,其组成部分包括: A.总理 B.副总理 C.国务委员

D.国务院办公厅 正确答案:

15.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A.加拿大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16.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有: A.议会主权原则 B.两院制原则

C.内阁集体负责或连带责任原则 D.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相容原则 正确答案:

17.司法平等,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B.审判公开

C.法律给予全体公民以平等的保护 D.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以统一的适用 正确答案:

18.美国的国会拥有_________等权力: A.立法权 B.预算权

C.批准任命的权力 D.弹劾权 正确答案:

19.在英国议会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有: A.1688年“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通过 C.《王位继承法》的通过 D.《独立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

20.不同国家的检查机关的权利和职责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西方各国的检查机关均有

下述职权:

A.参加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向法院提起公诉,并出庭支持公诉 B.监督法院的刑事审判

C.在一定范围内干预民事诉讼

D.充当政府的法律顾问,为政府提供法律咨询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98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是: A.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C.转变政府职能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

2.下列关于美国议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议院代表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B.参议院中各州有同等代表权 C.征税法案应由众议院提出

D.参议院议员的任期比众议院议员的任期长 正确答案:

3.司法机关处理某些具体行政性质的事件即非诉讼事件的权力,如遗嘱的执行、结婚的公证等权力属于: A.司法审判权 B.司法审查权 C.行政司法权 D.司法行政权 正确答案: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听取由它产生的其它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提出质询的权力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5.在我国,体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审判公开、合议、回避、辩护、两审终审等原则和体制,以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属于:

A.司法公正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法律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

6.在我国的法院体系中,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市辖区人民法院属于:

A.专门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

7.我国第一次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精兵简政 B.转变职能

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建立现代政府 正确答案:

8.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都把分权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权力由中央转移到地方 B.权力分散化 C.社区化

D.强调政府的计划调控 正确答案: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废止或补充法律的职权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1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每一届的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正确答案:

11.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正确答案: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13.199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是: A.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C.转变政府职能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

14.在德国的议会中,议院主席团中不包括: A.议长 B.副议长

C.议会党团领袖 D.议会秘书 正确答案:

15.总统制的国家,如美国,弹劾权的运用就比较广泛,包括总统、___、州长、市长等“一切高级联邦官员”。A.法官 B.议长 C.党魁 D.议员 正确答案:

16.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就业促进法、生产安全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属于哪个部门法: A.商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社会法 正确答案:

17.下面哪些表述不是我国国家主席的继位补缺制度: A.国家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

B.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C.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D.国务院总理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代行国家主席职务 正确答案:

18.我国第一次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精兵简政 B.转变职能

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建立现代政府 正确答案:

19.198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是: A.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C.转变政府职能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

20.在实行内阁制政府体制的国家,中央政府的____主要表现为法案创议权,即政府有权向议会提出法律草案。A.执行法律权 B.行政立法权 C.立法参与权

D.行政司法及司法行政权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哪些是关于总统制议会模式的表述: A.议会主权原则

B.严格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C.立法与行政之间的不相容原则 D.首长个人负责制原则 正确答案:

2.英国议会君主制是________________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A.英国王权 B.宗教势力 C.贵族

D.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

3.大陆法院,与大陆国家的法律结构单一相适应,这些国家的法院组织也比较单一。以法国为例,法国的法院体系由_____________组成: A.民事法院 B.普通法院 C.刑事法院 D.行政法院 正确答案:

4.在英国议会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有: A.1688年“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通过 C.《王位继承法》的通过 D.《独立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

5.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西方各国目前都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权限广泛的法院体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A.大陆法院和英美法院 B.联邦法院和州法院 C.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D.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正确答案:

6.美国的国会拥有_________等权力: A.立法权 B.预算权

C.批准任命的权力 D.弹劾权 正确答案:

7.卢梭按政府成员的人数与领土大小把政体分为: A.共和制 B.君主制 C.贵族制 D.国君制 正确答案:

8.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与职权的特点有: A.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普遍实行两级制或三级制 B.地方政府管理幅度具有逐步扩大趋势 C.大都市区实行多中心合作的治理体制 D.实行以行政分权为核心的主体体制 正确答案:

9.结合国家结构和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形式 A.联邦集权模式 B.联邦分权模式 C.单一集权模式 D.单一分权模式 正确答案:

10.西方国家议会的内部组织包括: A.指导机构 B.咨询机构 C.委员会体制 D.党团组织 正确答案:

11.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类型包括: A.依附型

B.自主型 C.联合型 D.中间型 正确答案:

12.在现代国家结构中,国家元首体制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三种()A.集体元首制 B.君主元首制 C.首相元首制 D.总统元首制 正确答案: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通过为使下院(平民院)逐步成为权力中心提供了法律保证,在体制上开始了从绝对君主专制向议会君主制的转化。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王位继承法案》 正确答案:

14.我国国务院所实行的行政领导体制是在民主集中基础上的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包括:

A.全面领导权 B.最后决定权 C.人事提名权 D.全面负责任 正确答案:

15.法官体制是审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法官体制包括: A.法官的资格要求 B.法官的任免 C.法官保障体制 D.法官晋升体制 正确答案:

16.下列关于英国议会说法正确的有: A.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议会体制的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两院制的国家 C.英国议会的下院叫做平民院 D.议会党团是下院中的党派机构 正确答案:

17.西方国家监督权即议会监督政府的职权,议会的监督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包括: A.质询权 B.调查权 C.倒阁权 D.建议权 正确答案:

18.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有: A.议会主权原则

B.两院制原则

C.内阁集体负责或连带责任原则 D.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相容原则 正确答案:

19.西方各国的中央政府在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政外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A.领导国家经济建设 B.实施对外交往 C.发展社会事业 D.提供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

20.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 A.法国 B.奥地利 C.芬兰 D.冰岛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西方国家的司法体制中,通过审理行政诉讼,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保障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院属于: A.民事法院 B.刑事法院 C.普通法院和 D.行政法院 正确答案:

2.下列哪个国家经过政治改革由二元君主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 A.科威特 B.摩洛哥 C.约旦 D.尼泊尔 正确答案:

3.新中国建立初期到______期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元首机关,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1954年 B.1956年 C.1976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

4.下列国家中实行君主元首制的是: A.泰国 B.巴西 C.印度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5.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拥有法律案提案权的不包括: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代表个人 正确答案:

6.下列关于美国议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议院代表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B.参议院中各州有同等代表权 C.征税法案应由众议院提出

D.参议院议员的任期比众议院议员的任期长 正确答案:

7.全国人大法律案直接进入议程的是: A.全国人大主席团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 D.代表团和代表联名所提法律案 正确答案: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废止或补充法律的职权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9.西方议会中提出法案权通常为议员个人和政府所有,例如,法国规定_____提出的法案在讨论中占优先地位。A.议员 B.议会党团 C.议长 D.政府 正确答案:

10.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以司法或半司法的程序对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或行政纠纷作出裁定的权力属于: A.司法审判权 B.司法审查权 C.行政司法权

D.检察权 正确答案:

11.199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题是: A.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B.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C.转变政府职能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正确答案:

12.第一次把财产私有制、债、合同等概念按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法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正确答案:

13.西方国家议会的财政权,主要是批准政府的预算和决算,预算案的期限一般以_______为期限。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正确答案:

14.在国家和政府成立之前的自然状态是一个有自由,平等,财产的状态,而决非战争状态,但这种自然状态有其不足之处,即当它的成员交换之时,缺乏公共裁判者,因而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设置一个明确的权威,以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受到损害时可以向它申诉,这个权威就是政府,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他们的财产。这是谁的观点: A.边沁 B.霍布斯 C.洛克 D.卢梭 正确答案:

15.下列关于瑞士议会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邦议会由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国民院的权力大于联邦院 B.只有两院取得一致,法律或决议才能生效

C.国民院有200名议员,由公民普选产生,任期4年

D.联邦院有46名议员,23个州每个州选举两名,每个州作为一个选区,选民直接选出本州的联邦院议员 正确答案:

16.英国议会的下院又叫做平民院(lower house/house of commons),下院的议员共有_______名: A.640 B.650 C.660 D.670

正确答案:

17.在英国,政府首脑是______,居实际行政首长的地位 A.英王 B.内阁首相 C.总统 D.总理 正确答案:

18.在我国的法院体系中,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市辖区人民法院属于:

A.专门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

19.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都把分权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权力由中央转移到地方 B.权力分散化 C.社区化

D.强调政府的计划调控 正确答案:

20.在实行君主元首制的国家,君主不掌握行政权力,而仅仅是形式上或礼仪上的国家元首,如: A.约旦

B.沙特阿拉伯 C.摩洛哥 D.日本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大陆法院,与大陆国家的法律结构单一相适应,这些国家的法院组织也比较单一。以法国为例,法国的法院体系由_____________组成: A.民事法院 B.普通法院 C.刑事法院 D.行政法院 正确答案:

2.下列关于英国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有:

A.英王要召开枢密会议,听取首相、大臣和其他国内和海外官员的汇报 B.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其职权大多是象征性的 C.英国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D.英国国王世袭终身 正确答案:

3.在现代国家结构中,国家元首体制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三种()A.集体元首制 B.君主元首制 C.首相元首制 D.总统元首制 正确答案:

4.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西方各国目前都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权限广泛的法院体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A.大陆法院和英美法院 B.联邦法院和州法院 C.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D.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国家元首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机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 B.国家元首居于国家组织政权体系的首脑部位 C.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国家代表者 D.国家元首具有人格化特征 正确答案: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下列哪些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正确答案:

7.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通过行政、人事、财政手段更为直接地控制地方政府,这一类型的国家有: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8.以政府地位高低、权能大小为标准,政府可分为: A.地方政府 B.联邦政府 C.中央政府 D.单一政府 正确答案:

9.行政体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A.环境制约性 B.鲜明阶级性 C.效力强制性 D.形式多样性 正确答案:

10.结合国家结构和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形式 A.联邦集权模式 B.联邦分权模式 C.单一集权模式 D.单一分权模式 正确答案:

11.西方国家议会结构采取一院制的有: A.芬兰 B.瑞典 C.挪威 D.日本 正确答案:

12.下列关于司法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司法体制是伴随着国家、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 B.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体制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形成的 C.司法体制是关于司法机关的体制

D.司法体制是关于司法机关的司法权的体制 正确答案:

13.中国的司法原则包括: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审判公开 正确答案:

14.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类型包括: A.依附型 B.自主型 C.联合型 D.中间型 正确答案:

15.议会的职能模式是指: A.议会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B.议会与其他国家机关间的相互关系 C.议会在整个国家管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D.议会在整个国家管理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

16.在当代,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有:

A.德国 B.意大利 C.印度 D.新加坡 正确答案:

17.西方政府体制的理论渊源有哪些: A.自然权利理论 B.社会契约理论 C.人民主权理论

D.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 正确答案:

18.英国议会君主制是________________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A.英国王权 B.宗教势力 C.贵族

D.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

19.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有: A.德国 B.墨西哥 C.巴西

D.委内瑞拉 正确答案:

20.西方各国的中央政府在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政外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A.领导国家经济建设 B.实施对外交往 C.发展社会事业 D.提供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

比较政府体制 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属于单一集权模式的是: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国家预算和决算的权力属于: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正确答案:

中美高考制度比较 篇5

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先生的大著《“高考”在美国》,对于美国的高考制度作了深度剖析,与中国的高考制度作一对比,显见中国高考制度之弊。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学制与中国的学制一样,都是十二年,但是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高中是四年,不像中国是三年。他们一般是小学六年,初中两年,高中四年。而中国的高中,实际上是三年变两年,即用两年时间读完三年的课程。为什么美国要设四年的高中,而中国却是三年减一年呢?

因为在美国,“儿童的天堂”和“青年的战场”的分界线是高中。虽然这样子说,但美国真正的激烈竞争其实还是在大学之后。这又和中国有明显的不同。美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它把最沉重的压力,放在了相对成熟的青年身上。而我们的制度,却把压力放在了身心都还不成熟的小孩子身上。

具体如何,下面再进行分解。

美国有没有“高考”?答应是肯定的。但美国是不是和中国一样的一年一度激烈的高考呢?答应却是否定的。而且令人吃惊的是美国的高考居然一年有七次之多。而且一般相当于中国高二起就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也就是说高中生可以在两年里随时参加高考。

因为美国的高考是一种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即最多两年十四次考试。由于美国的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一直考到自己不愿考为止。一般美国孩子大多考2~3次,也有考四五次的。而美国的大学在统计考生的成绩时,不管你参加过几次考试,他们将选取其中最好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因为他们认为,你所考得的那个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种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你就不可能考出这个成绩,而其他那些低的考分,可能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实在是太人性化的理由了。如此一来,考生当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心态相对正常,各次考试的分数基本上起伏不大。绝对不像中国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甚至是一分定终身,所谓一分之差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故事曾经演出了多少中国人的悲欢离合啊。

美国的高考有两种,一种称为SAT,即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标准学业考试)的简称。SAT考试分为两部分:Reasoning Test是理解部分,试题内容包括英语和数学,侧重学生的阅读量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ubject Test是专科部分,分为英文、数学、历史、科学和第二外语等科目,具体考深科目由考生自己报名时选定。

另一种称为ACT,即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Assessment(大学入学考试)的简称。它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比较流行,现在每年大约有130万人参加该项考试。举行时间和作用与SAT考试相近。考试内容分为英文、数学、阅读和科学原理4个部分。

至于考生是选择SAT还是ACT考试,要看考生准备报考的大学时要求提供哪一种考试成绩,如果没有特别的制定,考生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报考能得到最佳成绩的考试。然而,在美国,并不是SAT与ACT考试的状元都会得到名牌大学的青睐,1996年哈佛大学招生,165个SAT满分“高考状元”的入学申请被拒,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名校。他们不仅仅衡量申请者的SAT、托福等基本的考试成绩,更多关注的是对申请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主要考查学生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少考学科知识,而是更注重能力或智力方面的测试,分数永远是第二位。

中国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而美国高校招生则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高考”的考分、平时的成绩,再加上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搞的是“三合一”。

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呢?一般来说,美国高中生参与的活动主要有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组织、校外组织、个人兴趣和特长。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这些活动中获得的荣誉或参加过的社会活动能量非常重视。美国的篮球运动就很普遍,只要篮球打得好,就可以得到好大学的青睐,这也是一个注脚。

而且在美国越是顶尖的大学,越会注意特殊的人才。道理也很简单,成绩好的人多得是,“高考”满分者上千人,但特殊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像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录取一个黑人女孩,只因为她破记录地推销童子军饼干,被有的公司邀请去介绍推销经验,还把这些经验写成书。

写到这里,中国和美国高考机制的初步印象对比应该有了。即在美国更注重综合素质,不是唯分数决定论。所以他们的考试就像平时练习一样,一点无所谓,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而且可以多次考试,反正以最佳成绩计算。就像黄全愈先生的儿子矿矿什么时候参加高考,黄先生根本不知道,而且考试前也根本没有复习。他们的考试是围绕着孩子们平时的学习而考。因为在美国的“学习”是一个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没有标准答案。拿他们一堂“水的蒸发”科学课为例,孩子们一个个犹如小科学家,因绕杯子里的水位为什么下降了的问题,展开想像和讨论,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加以引导而已,而不是告诉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考试内容不是要他们背诵现成的答案,而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难道不正是学习什么,考什么吗?

中国高考的残酷性就在于一考定终身,乃至一分定终身。这样的考试对人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许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却在这样的时刻很有可能发挥失常。考试成了一次运气的比较,偶然性非常之大。往往并不一定能够选拔出最好的学生。而且又因为唯分数决定论,中国的孩子们把一切精力只用在如何争取高分上,老师们的法宝也是不断的做题做题,直至把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消磨殆尽。即使最好学的学生,面对这种无休止的单调活动,我想也会厌倦的。而所谓的综合素质,如上面美国人所看重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组织、校外组织、个人兴趣和特长,高中学生又哪有时间去开展?去锻炼?

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认定在中国这样的高考机制有它的合理性,认为在腐败丛生的中国,这是保证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殊不知这是以损害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为代价的。既然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在美国,难道就不可能有走后门这样的腐败了?事实上也有可能存在的,但是美国人很聪明,他们对于学校招生也是完全市场化,即并没有什么教育部这样的部门在管着各个大学的招生。一个大学的好坏完全在于他们自己的招生机制,你能招到优秀的生源,自然可以确保大学的名声和教授的收入。否则,你的学校只是走后门塞进来的差生,那不是自坏名声么?此是一。其二在于美国自由的新闻监督机制,如有招生丑闻,市场化的传媒为了他们的收视率收订率,自然求之不得。这两点也许是美国教育机制这样顺畅运转的根本吧?而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的确是不可想像,真是奈若何。

关于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严格,建议各位可以亲自读一读黄全愈先生的这本大著《“高考”在美国》,品读一下这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之优越性。

为什么中国的初高中生这么辛苦,而美国的初高中生却很轻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机制。

我觉得香港学者“修木读史”总结得很好,这里不妨抄摘部分内容在此,大家可以有个借鉴:

美国的教育制度,同样也要起到筛选、分流的作用,同样也有一个竞争好学校、好专业的问题。美国人也要吃五谷杂粮,也是爹妈养的,美国的爹妈同样关注子女的未来。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大学毕业之后读个博士学位,找得到正式工作的话年薪可以在七八万美金左右。做个十几年,进入管理阶层,当个小头目,工资到十万多一些就差不多到顶了。可是,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进的是医学院,读书的时间相若,但是一开始工作,年薪就有十几万,将来的成长空间也更为灿烂。文科方面的差别更大,人文科目毕业的博士,多半只有教书的位置,找工作极为不容易,工资能有个五六万就不错了。但是,如果文科毕业后读几年法学院,再考上律师执照,起薪也大多在十万以上。而且,美国各级政府的官员们,议员们几乎都是学法律出身,可以说执掌政治权力的人,都是法律人。所以,理科好的去学医,文科好的去学法,这既是美国父母的心愿,也是一般美国学生的选择,竞争同样是非常激烈。而理工科一类的专业,付出大,收获小,美国学生不愿读,所以才挤满了来自中国、印度的留学生。到了医学院与法学院,外国留学生就没有几个,因为本国学生早已为入学名额挤破了头。

但是,美国制度的不同,在于它筛选的时间点靠后。学医与学法,决定的时间不是在高中毕业,而是在大学毕业。想上医学院的学生,大学可以学任何一个专业(多半是理科)。医学院只要求有几门基础课程申请者一定修过,通常包括微积分,普通物理,无机与有机化学,和生物学。想上法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专业(多半是文科)。法学院也只要求申请者一定学过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政治学等文科学生的基础课。基础课目的成绩,加上一个标准化的入学考试,再加上学生在班上的排名、课外活动、推荐等等,是收生的主要参考。申请者本科所上大学的名气,不是重要因素。家境不宽裕的学生,无法去外地上名牌大学,可以就近在普通的社区大学就读,那里没有最好的设备,没有著名教授、大师,甚至没有硕士、博士授予权。但是只要申请者在本科课程中,能够名列前茅,保持优秀的成绩,毕业之后一样有机会进入名牌的医学院、法学院。当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机会会更多一些,更何况有的名牌大学打分比较慷慨,比如说哈佛就时常被人批评搞分数膨胀。

把竞争最为激烈的筛选,放在大学毕业,而不是高中毕业,才是造成中美教育文化不同的最重要因素。美国的中小学生的确是轻松,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却相当的吃重。而且他们也会计较分数,笔者读研究生期间给本科生带实验时,就曾遇到那些成绩好,想进医学院的学生为了平常一份实验报告的分数而来找助教们斤斤计较。这一制度的好处在于,它把最沉重的压力,放在了二十岁的青年身上。而我们的制度,却把压力放在了身心都还不成熟的小孩子身上。

美国的大学,在课程与内容上还是有相当的要求,虽然总体来说要比中国的课程要求浅一些。一门基础课,有好几个班次,好几百名学生,都是由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当然考卷是肯定无法一一批改的,所以考试基本上都是多项选择的形式,与考托福一样。选定了答案,就在硬纸卡上相应的位置涂圈圈。考完之后,由教务人员统一收走,送入读卡机,用机器打分数。考得不好,你是不可能找教授说情的。那张卡根本就不在他手上。

考题的设计,则多半有意识地要把分数拉开。考卷上0-100的分数出来后,从高到低依顺序排好,分成A(4点)、B(3点)、C(2点)、D(1点)四等,再加上一个F(0点,Fail/不及格)。考卷分最高的5%的学生得A,百分之20-30%之间得B,以此类推(中间也有A-,B+等等)。具体的转换标准因课程而异,50分可以得D(及格),40分也可以得D。但是得A的学生数,系里、学校里都会把关。如果得A的学生的百分比太高,讲课教授必须向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样按排名给分,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之间竞争。因此,美国的教育制度是把其筛选分流的机制,放在了四年大学。它的淘汰率相当可观,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补考,只能重修。四年下来,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业是很平常的事。大学毕业时,如果想去申请研究生院,平均成绩要有3点。如果想进医学院,平均成绩多半要在3.5点以上。因此到大学毕业时,有资格去申请医学院的学生并没有剩下多少。

虽然医学院取生时,要面谈,要看推荐信,还要看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但是以学校作为筛选机制,考试成绩都还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你在一、二年级成绩好,教授才对你有点印象,你也才能以你的成绩在暑期到某位教授的实验室中做个帮手,将来他给你写推荐信也才有东西可写。不然的话,教授也就只能看看你的分数,写两句套话。如前所述,美国中小学的教学很细致,大学的教学方法却相当的粗放,简直就是放羊。但是,这也使得一份大学成绩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学生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到了二十岁的孩子,家长也控制不了。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中国的父母还是美国的父母。人家不是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想当总统?这难道不比中国孩子更有雄心壮志?但是到了二十二岁,孩子是进医学院也好,是完不成学业也好,做家长的只能接受现实。

当然,美国是富有的发达国家,它有足够的资源,普及大学教育。也因此,它的筛选分流可以拉长时间,放在四年大学里来进行。家长与学生最为在意的决择,在大学毕业之时。于是在学习成绩的考核之上,自然地多加了一层“路遥知马力”的考验。它最为精英的医科与法科学生,学完必修的几门基础课,还要在其它不相关的科目之中考验两年,扩大见识之后,才来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这在依然是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过于奢侈的一种制度。

中美工会的比较分析 篇6

曹振华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工会作为我国的一种职能部门,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协调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一种国策,而旧的工会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工会的改革和转型迫在眉睫。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许多好的方面值得我国工会借鉴。通过中美工会的相关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工会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吸取和借鉴美国工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部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工会;美国工会;异同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全国总工会以及各级地方工会纷纷开展“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报告会,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工会工作和建设的讨论热潮。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王玉普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工会要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作为振奋精神、凝聚意志的过程。要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机关党的工作与中央统一部署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与推进工会重点工作结合,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这为全国各级工会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构建一个更加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工会体制,并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工会建设,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我国工人阶级权益的基本要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中产阶级,而这样一个庞大的阶级所带给美国的是巨大的经济内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这样一个强大中产阶级,从美国的历史上来看,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成分并非企业主或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大量的工薪阶层,尤其是一大批未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工薪阶层,而这一社会现状的形成与美国历史上数次工会运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工会的差异,吸纳美国工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对于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组织不无裨益。

二、中美工会的异同比较(一)中美工会的发展历史

1.中国工会的发展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纵观历史,中国工会的发展与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开始,中国工会历经了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运动,并且在抗日战争年代,发挥了无产阶级的重要力量,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于1925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一度几尽消亡,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48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恢复,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仍然领导着全国各级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着它的光和热。如下表一所示,大致囊括了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2.美国工会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最早出现,是企业生产在客观形势下的需要和劳动者集体需求的产物。就美国来说,企业工会经历了一个从某一单个工会组织到全国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发展过程。第一,从1790年到 1849年,各地方的一些技术工人组织发展了技艺性质的地方工会组织。第二,从1850年到1885年,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以各地方技艺性质的工会为基础的全国性工会组织逐步建立起来。第三,1886年,美国劳联诞生,劳联的诞生标志着工会组织的顶峰已经出现。自此,美国工会组织结构的金字塔状逐步形成。最后,20世纪20年代,由于劳联仍然坚持原来行业工会的利益,而忽视大量新出现的大生产企业,如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中大量非技术工人的利益,因此,在1935年11月这些工人按产业部门组建了自己的工会,就是产联。产联在加拿大领导了几次罢工,并获得一些成功。而且,产联公开参加政治活动,并和劳联发生了分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形势促使劳联和产联于1955年合并。表2阐明了美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二)中美工会的法律体系

1.中国工会的法律体系

我国于1950年6月29日,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最初的工会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这部工会法与当时的《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法律。时隔42年之后,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对工会的四项职能做了规定——维权、参与、建设、教育,即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适应现实发展要求,我国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的决定》。修改后的《工会法》对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有了更肯定和清晰的规定。在我国,《工会法》是一部基本法,具有法典的性质和作用,他与《劳动法》一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维护工人的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的《工会法》是作为基本法来统领其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任何在法律框架之外的工会行为都不被法律承认,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但是我国的工会法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于工会法到底是从属于劳动法律部门还是宪法法律部门,或者说应归入党团法律部门的范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资关系将会面临新的局面,工会的立法和修订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挑战。2.美国工会的法律体系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工的法律。1932年,国会通过了《诺里斯—拉瓜迪亚法》。1935年,在总统罗斯福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又通过了《国家劳资关系法》。这两部法律是美国著名的工会法,它们赋予了劳工结社自由的权利、集体谈判的权利以及罢工示威的权利。1938年通过的《公平劳工标准法》规定了全国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数,同时在这部法律中还有关于防止虐待童工的各种标准以及加班费的规定。1963年,该法进一步修订,增加了禁止在工资上歧视妇女的规定。1947年,虽然总统杜鲁门极力反对,但国会在重重压力下还是通过了《国家劳资关系法》。这部法律对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做了一些修正,进一步规范了雇主和工会的行为准则。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的《民权法》、《反对就业年龄歧视法》、《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等等。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相对比较完善的对劳工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

但是在美国的法律体系内,还并没有像中国《工会法》那样以工会法命名的法律文件,其工会的权利很多还来自工会的实践习惯和判例。例如,在1972年,柯林斯是温加滕食品公司雇佣的销售人员。因有报告说柯林斯从收银机拿钱,温加滕食品公司派调查员和经理传召柯林斯见面和提问。因柯林斯签署过工会的集体谈判协议,几次向经理要求见面时要有工会代表在场,均被经理拒绝。该调查结束后,工会认为这是个不公平的劳动实践行为,状告到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认为,企业雇员在接受调查时,有工会代表在场是行使“相互援助和保护”的权利,受国家劳动关系法第七条保护,因此认定温加滕公司做出了不公平的劳动实践行为由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诉温加滕食品公司一案中,支持了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确定的工会会员在接受公司调查时所应当享有的,要求有工会代表在场的权利。这就是著名的“温加滕权利”。

(三)中美工会的组织体制

1.中国工会的组织体制

中国工会的组织体制,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建立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两大组织系统。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由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执行机构。

中国各级地方工会组织分为三级:省、直辖市、自治区总工会;省辖市、自治州总工会或省、自治区地区工会办事处;县(市)、旗总工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而产业工会是按照产业系统建立起来的工会组织。产业工会的设置主要分为全国产业工会和地方各级产业工会。全国产业工会的设置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需要确定,目前共有19个全国产业工会。

根据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截至 2011 年 9 月底,全国基层工会有232.0 万个。其中企业工会 170.6 万个,占 73.5%;事业单位工会 29.8 万个,占 12.9%;机关工会 17.3 万个,占 7.4%;其他工会14.3 万个,占 6.2%。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在全国3.2亿职工中有工会会员近2.6亿人,覆盖面达80.6%,表三给出了2005-2011年间中国工会组织的发展情况,由表三可知,全国基层工会数量逐年增加,随着我国每年就业人数的变化,职工入会率也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在2011年,入会率甚至达到了最高的80.6%,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工会发展成员数量增加,另外,则归结于,我国至2011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已经少于退休人口数量,导致就业人口基数变小。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工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

数据来源: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2.美国工会的组织体制

美国工会是完全独立的组织,不从属于任何企业和政府。美国各产业领域的工人可以自愿依法组建自己的工会。美国的工会组建制度比较民主,一个工会只要有30%以上符合条件的成员同意签订授权卡,全国各地的劳动关系委员会就可以筹备工会选举,只要有50%的成员投票公决同意,则工会即可成立,而且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成立多个工会,工会的这些组建程序收到法律的严格保障。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工会组织是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组织大会,简称劳联-产联。

劳联-产联共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地方工会,这些地方工会是工人实际加入并支付会费的地方,签署决定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集体谈判协议通常是由地方工会进行的;第二层是全国工会和国际工会,全国性工会是由各地方工会代表组成的,国际工会是指在国外组织工人活动和成立地方工会。它们是工会运动的核心,是最高的工会实体,为本工会会员的管理制定指导方针,对地方工会的活动地域做出规定,为集体谈判设立目标,在组织活动和罢工时提供专业性和财政上的支持;第三层是全国工会联盟,即劳联-产联。它包括多个全国产业工会和国际工会。通过这个总工会,美国的全国性工会可以互相合作来制定劳动政策,为工会共同利益进行政治游说,协调各成员工会组织活动,解决劳工组织内部争端。

20世纪中叶,在罗斯福新政的推动下,美国工会组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工会入会率在1955年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的34%,美国工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外部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美国工会组织不断萎缩,工会组织影响力日益衰退,工会入会率逐年下降,1980年降至22%,2005年降至12.5%,2011年低于12%了。如图二所示,形象勾勒出了美国在各时期的工会会员变动的趋势。

图二 美国工会会员数量变动百分率趋势图

资料来源:Gauup,Barry T.Hirsch and David A.Macpherson.早些时候,美国工会所关注的主要是工人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工人最关注的核心利益,通常也是工人关注的主要领域。但是当今美国劳工阶层所关注的问题日益广泛,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生活的富足,工会为劳工阶层所寻求的利益已经不再是劳工阶层关注的唯一目标。加之美国劳工保护机制越来越健全,并且大量工会组织不能形成一股力量,导致工会认可率持续下降。所以,美国工会组织建设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怎样提升工会的影响力,扩大会员数量,将会成为美国工会组织需要重新考量的重大问题。

(四)中美工会的职能 1.中国工会的职能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主要有四项社会职能:第一,中国工会在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团结和动员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三,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依法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按照促进企事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第四,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上述四项职能简称为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职能。

但是,目前中国地方基层工会还是一种比较行政化的组织。工会的机关化、行政化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工会的日常工作运转没有真正以广大职工群体的利益为中心。工会领导层大多为企业管理者或直接由上级工会委派,而非通过企业内全体职工选举产生。因而造成工会的民主参与性大量缺失。工会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趋向于企业内部的福利机构,包括对职工活动的筹办,节假日分发福利物品。工会会员与非会员相比,只是会员福利稍好一些,在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区别,这也是导致我国工会组织率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一部分原因。工会的实质是在行使公司领导的意志,而非保护工人的权益。因此工会与职工之间出现断层。工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转制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其工会领导往往由公司高层领导直接任免,甚至有部分企业,根本不建立工会,大大损害了职工权益,如此一来,工会制度其实已不存在。

2012年12月5日,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在北京发布。这是我国关于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状况第一个系统参考指标,这次调研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和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实施。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5.37,反映出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处于基础水平。其中,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广度指数为61.33,福利保障的总体覆盖面仍较窄。所以,基于这个事实,我国工会在新世纪,更应该以企业员工利益为根本,在改革中逐渐转变日常工作的执行职能和程序,这样才会利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劳资关系处理,提高全民福利以及中国工会在世界工会中的影响力。2.美国工会的职能

在过去的2011年,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经历了为期149天的漫长停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球队出现了亏损,即使是这样伟大的比赛,他们仍然是无利可图的。所以,球队老板们都希望降低球员工资来维持经营。但在球员工会看来,NBA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真正目的是等到现行劳资合同到期之后,迫使联盟停摆。停摆将使得NBA球队可以避免支付球员工资和其他由合同带来的支出。同时,NBA根本没有提供足够的财务数据来证明自己所声明的经济状况,并且NBA还尝试绕过工会直接与球员进行谈判。停摆期间,联盟和球员工会之间进行过多轮谈判,然而都未能就双方利益达成一致。但停摆对球员和联盟的利益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最终,在历时149天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停摆就此结束。返观此次事件,球员工会在维护球员的利益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最后是一个折中的结果,但是,相较于中国工会而言,不难看出,美国工会在维权和争取利益方面,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一旦工会认为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要出面与资方进行谈判甚至向政府施加压力。

此外,美国工会会员的周收入普遍比非工会雇员高,统计数据表明,在2011年,美国全职工会会员的周薪为938美元,而非会员职工周薪平均为729美元。而且在其他诸如更多的假期、病假、保险计划、残疾利益保障等福利方面,工会会员比非工会会员享有更好的待遇。

虽然美国工会一向以“独立、自由”自称,并对中国工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有指责。但是,美国工会并不像其所说的那样具有浓厚的“无党派”色彩,恰恰相反,工会与政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美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工会与民主党的关系历来交好。自1933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上台后,改变了对工人运动的压制政策,由此美国工会开始向民主党靠拢。不管是在联邦一级还是州县一级,工会都通过自己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以便等到他们上台后能够制定有利于工会的法律和政策。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美国工会热衷于通过各种政治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争取自身利益。其主要活动方式包括游说、宣传、影响选举、向国会和政府施压等。通常情况下,工会会同时使用这些方式促使国会和政府做出有利于劳工的决策,维护劳工的权益。这对美国经济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中美工会的独立性

1.中国工会的独立性

我国《工会法》第四条明确规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其独立自主性并没有得到体现,中国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作的首位是严格执行党的方针路线。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工会的独立性相对较弱,必须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从而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力度就减弱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存在一个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工资之间是成反比的,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下,企业是主导者,占据着劳动力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工会在保障会员提高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工会环境上必然和企业雇主产生矛盾。而中国工会在社会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上,无法像西方工会那样,主要以追求本工会会员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因而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平的诉求,往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增长,迁就于企业的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工会会员的公平要求。

此外,根据《工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均是从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中开支。但自1978年工会恢复工作以后,工会人员大量增加,同时工会会员交纳会费的比例从个人工资的1%降低到0.5%,工会经费紧张,无法再承担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的开支。于是在1992年工会法的修订中,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被列入了企事业单位行政开支。这就直接造成了企业工会工作人员“捧企业饭碗,难以履职”的普遍困境。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工会在工作中普遍缺少独立性,导致其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并不能真正地以工人为核心来处理问题,所以,在中国虽然工会组织率相对较高,但是实质上,工会发挥作用不大,劳动者认可程度不高。所以要改变这种困境,中国工会首先要独立于企业,需要切断工会干部和企业在经济、人事任命上的联系。逐步建立起基层工会干部工资由工会负担发放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工会干部能够不端老板的饭碗,大胆放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美国工会的独立性

美国工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工会领导层均是由工会会员选举产生,并且薪资都是来源于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这与中国工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这种工资管理体制下,工会领导会尽最大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工人的利益,因为这本身就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这种薪资体制具有激励性。不仅如此,美国工会在人事等其他许多方面都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工会运动的主要目标原则就是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争取更高的工资、更短的工作时间、更长的假期、更好的工作条件以及更优厚的福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工会运动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的管制和约束,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就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通过谈判为工人争取利益,甚至时常利用罢工这种激进的手段给企业施压。但是,对待罢工,美国工会也是慎之又慎,不到迫不得已决不会实行。美国超过95%以上的集体谈判可达成协议,但是一旦劳资双方未达成一致,工人就会采取罢工形式抗议。然而,罢工这一激烈的维权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资方施加压力而使其就范的同时,也会对工人的利益造成巨大影响,很有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工人因为有了工会力量的加持和保护,工资、福利和劳动环境才一直迅速而又稳定地提升着,并最终提升到令一些企业极为头疼的程度。并且还经常进行政治游说,给政府施加压力,为工人争取经济利益,美国工会的这种力量正是来源它的独立性。但是,由于这种过于强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工会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时,忽视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采取不理智和过激的行动,这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影响面比较大时,国家的利益就必然会遭受损失。

(六)中美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1.中国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中国工会作为国家法定的工人维权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劳资关系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参与、沟通、协调、纽带、促进等重要作用。《工会法》第六条指出:“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是工会一项具体的职责。表四给出了我国从2005到2011年间的集体合同的签订情况,不难看出,全国职工签订集体劳动的比率平均在60%左右,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有的根本就没有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处理起来没有依据,造成一些案件久拖不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从保护。因此,更需要工会发挥作用,由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利于使签订的劳动合同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平等,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数据来源: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为了解决一些已经出现的劳资争议,工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组织,表五给出的我国2005年至2011年的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包括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有效弥补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一些不足,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表五不难发现,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总体上还较低。还需要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的努力。

数据来源: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总而言之,由于法律的约束,加上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大,中国工会基于劳资关系的处理,采用的手段还非常的狭隘,更加强调自身的官方背景,通过行政手段来协调、干预、协商。2.美国工会的劳资关系处理手段

美国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在劳资关系处理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代表工人与资方谈判,为工人争取更高工资、福利条件以及劳动保障等,如果谈判不能满足工会的诉求,工会就会组织工人采取罢工等斗争手段以达到目的。而且在美国,有专门相关的劳资关系法律文件对工会及工人进行保护,其中,《国家劳动关系法》就规定了一些有利于工会的条款,如职工有权自己选举代表进行集体谈判,有权组织、参加工会等。

美国工会在处理劳资关系上,运用的手段十分丰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企业主进行集体谈判、平等协商,这些手段,对于美国工会而言,都是非常温和的,如劳资双方能够达成一致,资方就会太平许多。否则,工会就会进行游行示威、联合抵制,还有最激进的手段——罢工,对美国经济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工会为了给会员最大可能争取利益,还会开展一些国会院外游说活动、法律诉讼,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来影响政府的政策,使其更加偏向劳动者的利益,与中国工会相比,美国工会具有更多、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来处理劳资关系。

三、相关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工会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功能的部门,一直都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拥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一直我国工会在前进中谋求的发展方向,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亟待转型的时期,全国3.2亿职工都期望建立一个能真正代表他们为其争取权利的新型工会,中国工会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在国际工会工作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更加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工会组织进行转型和改革,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环境的需要。通过与美国工会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对我国工会改革过程有利的精华部分,同时,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摒弃阻碍建设我国和谐工会的不利因素,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改革模式。

通过前篇所述,比较我国工会与美国工会的区别,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发展历史方面,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其发展历程都是一部血泪史,中国工会的发展与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美国工会经历了一个从某一单个工会组织到全国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发展过程。在法律体系方面,中国工会有一部《工会法》作为基本法来统领其他工会法律及相关文件,任何在法律框架之外的工会行为都不被法律承认,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工的法律,如《诺里斯—拉瓜迪亚法》、《国家劳资关系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了对劳工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美国工会并没有像我国《工会法》那样以工会法命名的法律文件,很多工会的权利还来自于判例和工会的时间习惯。在工会组织成立程序方面,中国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鼓励推动,成立各级地方工会,而非由工人通过自己组织成立。美国工会组建制度比较民主,一个工会只要有30%以上符合条件的成员同意签订授权卡,全国各地的劳动关系委员会就可以筹备工会选举,只要有50%的成员投票公决同意,则工会即可成立。在工会组织率方面,中国工会截止2011年,在全国3.2亿职工中有工会会员近2.6亿人,覆盖面达80.6%,对美国工会而言,工会入会率在1955年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的34%,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工会组织不断萎缩,工会组织影响力日益衰退,工会入会率逐年下降,1980年降至22%,2005年降至12.5%,2011年低于12%了。在工会职能方面,中国工会四项职能简称为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职能。但其职能弱化,机关化、行政化比较严重。而美国工会恰好相反,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国工会的领导层大多为企业管理者或直接由上级工会委派,而非通过企业内全体职工选举产生,企业工会会员与非会员相比,只是福利稍微好些,在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区别。而在美国,工会领导均由工会会员自由选举产生,并且工会会员工资普遍比非会员高。这些方面对于我国今后工会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在独立性方面,中国工会一直饱受诟病,这也正是导致其职能弱化,不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组织,逐渐沦为行政化的机构。而美国工会独立性非常强,因而具有非常大的力量,能够干预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它有独立的经费、进行的独立运作。中国工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习美国工会在独立性方面的运作,这对我国工会的转型和改革非常重要。最后,在劳资关系处理手段方面,中国工会主要是起到参与、沟通、协调、纽带、促进等重要作用,运用协商、行政干预、法律诉讼等手段,而美国工会手段众多,诸如协商、罢工、示威、联合抵制、游说、法律诉讼等,而且很强硬,在处理劳资关系时,这些手段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上所述,中美两国工会的相对比较如下图。

参考文献:

中美地方政府体制比较 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与启示

一、美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实行教育分权型管理体制的国家,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其立法、司法、行政实行三权分立, 联邦政府没有直接管理教育的权利。美国把兴办教育事业看作是地方事务, 教育事业主要由地方政府、公共团体独立经营管理, 联邦政府只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对各个州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方向发挥其援助和指导作用, 必要时才通过立法和拨款等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

由于美国把办教育的自主权交给地方, 难免出现地方各自为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鉴于此, 国会为协助国人建立有效的教育制度, 促成教育目的的实现, 于1867年通过法案设立联邦教育部。教育部主要负责是收集全国各地教育统计资料及事实资料, 以期明了全国教育状况及其进展;同时还负责传递教育情报, 建立教育团体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说, 美国联邦教育部成立的目的在于提高联邦教育工作的效率, 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力, 它的职能也只是为全国各部厅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信息。美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 都属于地方分权型的, 联邦、州、地方学区三级组成了美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系统, 三者之间没有上下指挥与服从的等级体制。

二、美国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美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具有规模巨大、种类繁多的特点。根据1976年的统计, 在全美的所有成年人中, 有1/9参加有组织的成人教育活动。美国成人教育的兴旺固然与本国科技进步的要求和职业竞争激烈有密切的关系, 但与其成人教育管理方法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进步也是分不开的。美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征, 以及现行的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形式, 使得其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具特色,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成人教育学术团体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中来

国家把办学自主权下方给地方, 这就使得各类成人教育学术团体有了参与管理的机会。美国专门设立了成人教育咨询委员会, 其职能在于向教育部长提供教育咨询和负责向总统汇报成人教育情况。“美国大学协会”等一些有权威的教育学术团体还参与到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改革中来, 较好地防止了高层次成人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美国各种教育社会团体对美国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 同时在成人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也发挥较大的作用。它们通过各种形式, 如发表年度报告、咨询报告及各种研究报告等, 左右着教育行政机构的决策。总的来说, 美国各种成人教育学术组织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参与了成人教育的管理活动。

2、重视对成人教育的立法投入和资金投入

美国一向重视成人教育的立法工作和各项投入。1963年通过的《美国全国职业教育法》, 旨在维护和促进本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使所有社区每个年龄组的人都有平等受职业训练和再训练的机会”, 此法令与成人教育密切相关。此外, 为更好得发展本国的成人教育, 美国联邦政府于1966年通过、到1978年修订完成了《美国成人教育法》, 同年11月联邦政府颁布了《成人高等教育法案》。这些法案对成人教育的地位、研究工作、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使成人教育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行动准则, 从而推动了本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此外, 美国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对成人教育的各项投入。除了每年惯例的成人教育拨款外, 美国在每一项教育法令的颁布后也会对成人教育有拨款计划。政府的支持, 给成人教育计划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制约了成人教育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3、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以科学研究为前提

在美国成人教育行政管理的过程中, 科学研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政府成人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 都是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美国成人教育的每一次重大改革, 都建立在对成人教育各个方面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各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 即从原来的领导和监督功能逐渐转向研究与服务功能。

三、我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大体说来, 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与普通教育一样, 都属于中央集权型, 它与普通教育的行政领导体制不同之处在于, 国家将发展成人教育的较多责任和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基层单位。所以, 确切地说, 我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倾向于中央行政集权的类型, 而不完全是。

全国一盘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成人教育管理的统筹兼顾, 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存在的许多弊端也日益呈现, 特别是在成人教育工作缺乏法律保护的情况下, 各类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机构重置、成人教育决策不够民主科学等矛盾层出不穷, 对其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四、我国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相应的改革思路

1、中央集权不利于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方针、政策是全国统一的, 这种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成人教育事业的方向性问题, 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市场体系逐渐成成熟的今天, 已显得不合时宜。

要想充分发挥成人学习者的自我潜能, 就必须进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有计划地通过下放一定的办学权和管理权, 来调动地方和成人教育组织团体办学、管学的积极性;要想增强企事业单位举办成人教育活动的动力和活力, 就必须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要力争使国内成人教育形成一种政府领导、部门主管、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美好局面。

2、成人教育行政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的成人教育立法工作则显得非常薄弱, 尽管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当地的成人教育法则, 但全国性的成人教育立法工作进行缓慢, 至今仍无一个统一权威的成人教育法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种地方性成人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 使成人教育行政工作缺少一个有力的法律依据, 从而致使现行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不够顺畅, 具体表现为:成人教育行政管理手段不完善、制度不严密、约束力不强等。这些管理情节的漏洞致使一些成人教育机构不能端正其办学指导思想, 盲目地设置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市场的混乱和文凭含金量的降低。针对这种情况, 当务之急就是积极推进成人教育立法, 确保成人教育各项工作的展开有法可依。

3、成人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尚待加强

我国的成人教育行政管理虽然已经开始重视民间学术团体和咨询、审议、考核机构的作用, 但成人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远远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发挥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学术组织 (如“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等) 在管理中的中介作用的同时, 应加强行业协会在管理行业性成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 国家相关部门还要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育新的成人教育组织,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的教育机构内设置专门的咨询、审议和评估机构, 为各级政府更好地展开成人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意见, 促使成人教育决策趋于民主化、科学化。

五、结束语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借鉴国外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 积极对我国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革, 是保证我国成人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毕淑芝, 司荫贞.比较成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周嘉方.成人教育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3]李元源.美国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0 (4) .

[4]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5]陈永明, 胡东芳, 郭继东, 白芸.比较教育行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浅析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别 篇8

摘要:中美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着差异。比较而言,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人性化,在管理体制上更社会化,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科学化。比较了中美较育的差异,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应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化改革。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管理体制 学科设置

一、引言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中国的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教育专家们纷纷给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尤其是向美国学习的呼声渐高。然而,美国的教育专家们也在研究本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借鉴亚洲教育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教育参与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差异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而在当今信息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任何教育模式都存在适应性问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各国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美国一流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领先于全世界。中国高等教育经过“211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985”工程的实施,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比较分析不同的高等教育模式特别是中美高等教育模式,博采众长,融贯中西,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比较与分析

(一)教育理念差异巨大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不同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因此,受文化传统以及教育传统的影响,中美在高等教育理念诚如诸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所说,确实存在着很大不同。一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美国通过融合原著民以及一系列的战争取得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并形成了独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上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群体观念而轻视个人观念。其次,美国的社会开放多元,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兼容并包、灵活多样。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社会稳定有序,吸纳性强,更强调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再次,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而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和构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对而言,中国的学生比美国的学生更尊重知识和权威,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更容易质疑。

由于这种文化背景及教学理念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而中国教育尊重老师权威性,主要以讲授为主,互动少,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因此,借鉴美国的教育的优点,我国的未来的教育应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不一样

第一,在高等教育变革和完善过程中,中美高等教育都经历过集权、分权的时期,最后都放弃了极端的集权和分权的管理体制,就当前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对更集权一些。

第二,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学术研究充满活力,比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学术发展空间受限。当前在中国高等学校,有的行政力量过硬,有的管理层身兼学术、行政双职责,界限模糊不清。

第三,美国高等教育能够积极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投资高等教育,参与管理高等学校。中国高等教育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社会机构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因而社会机构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也很小。

第四,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促进了“急功近利”和“投机”心理的产生,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另外,由于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有政府资助和民间团体的资助,

还有广大校友的捐赠,因此实现了一种“高薪养廉”的态势,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比较少见。

(三)学科、专业设置略有不同

一是美国高等教育反思后重拾全面素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通过这一反思,解决科学至上主义导致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科学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问题。而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相同的问题,却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下降而自然科学的实践能力提高缓慢。

二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更细,美国学生在专业选择、转换甚至转校方面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而中国学生更多地专注于基础教育,只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对未来四年甚至是一辈子将要从事的专业有所了解。

三是美国高等教育突出交叉学科,学科发展更均衡。21个跨学科门类交叉学科,25个学科门类内交叉学科,学科内还设置了大量的交叉专业。而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没有设置独立的交叉学科门类,沿用传统的学科分类。

杨振宁认为,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校里,学生要读什么专业,应该兼顾到两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如国家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和内在的因素(如本人的兴趣和才能)。目前的体制对内在的因素考虑不够,这是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的。不注意个人的兴趣和才能,不容易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工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兼顾学生兴趣和需要,各学科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前改革的热点,从体制上解决我国教育的弊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制度演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中美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差异,从而导致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社会创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适合于不同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环境,从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分析看,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人性化,在管理体制上更社会化,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科学化,值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借鉴。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特別重视培养人才个性的全面发展,二要建立紧密联系社会的管理体制,要特别重视吸纳社会公众和社会机构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三要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

参考文献:

[1]雷自自,王海林.中美教学文化的比较分析[J].基础教育,2009,(08).

[2]格桑旺姆.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之比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3]孙怡,谢鸿全.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3,(01).

[4]陈羽洁.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天津大学,2012.

上一篇:策划年终总结下一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