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12年以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心理素质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有一部分存在适应环境能力差,自我定位不准确,不能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等问题。本文从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出发,引导他们科学的生活,劳逸结合,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多数处于17~23岁这一年龄段,其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已经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并反省自我,但是对于为了什么学习,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他们的思考并不成熟。因为,此时的学生心理发展并不完全成熟,情绪也不十分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矛盾,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依赖与独立的矛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竞争与求职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及合理解决,长时间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高中时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心投入学习,另外家长的过度溺爱也使他们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就可以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新环境能力差

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离开父母的照顾,自己的生活圈子还未形成,失落感比较强;其次,高中时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从应试学习到自主学习,习惯了以往高中老师灌鸭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很不习惯,以致学习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挫败感,不适应;再次,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例如怎样与老师,同学处理好关系等,更使他们更加感到彷徨。

2.学习压力的困扰

大学生学习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和专业不同的矛盾。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就读的并非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使他们产生焦虑,自暴自弃等心理。

3.自我定位困惑,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由于连年扩招,加上新学校成立,大学毕业生逐年的增多,就业难度逐渐增大。许多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并未考虑就业问题,对于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并不了解,定位不准,所以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这时候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显现出来。

二、改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全方位开设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更关注的是学生各种心理调控问题。此课开设要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相吻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劳逸结合,更有规律地生活。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团体咨询在学校教育的扩展,它可以是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全校或某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它不是心理学的教学,掌握心理学的有关名词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学的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和干预他们现实的心理状态。

2.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学校要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心理咨询队伍,完善各种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学生因为高中时期父母及教师整天叮嘱、监督、束缚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抵触情绪。入学后,因为告别了高中时期繁重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非常轻松的感觉,导致这些心理情绪处于潜伏状态,但并不是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一旦遇到其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波动,心理问题就会复发。通过心理咨询,经过教师的的启发和指导,帮助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正确面对现实,帮助其克服其心理障碍,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产生自卑心理,恢复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3.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业余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业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能培养大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还可以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视野开阔,有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参加以上活动,使大学生在专业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得到锻炼,同时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勇气,有助于他们准确定位,顺利成才成功。

4.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控。他们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的保护,而且是以天之骄子进入大学。而到了大学之后,这种依赖感,优越感会随之消失,所以要控制自己的失落情绪,做到心理健康。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要正确的认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过分注意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要学会合理释放情绪。真正的困难不是挫折和冲突本身,而是人们对他们的看法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挫折也一样,如果利用好了,它是一种驱动力,能推动大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增强他们的容忍力,提高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

[2]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2003(02)

[3]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5]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01)

【作者简介】

杭立国,镇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镇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杭立国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2012年以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心理素质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背景

2012年以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因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3C项目”,由素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三大项目构成。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水平。

二、课程定位

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课程结合学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既有心理知识传授、心理活动体验,又有心理自助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素质课程。

三、课程设置

课程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设置十个专题和五项团体训练(表1)。

四、教学模式

采取“专专结合、集体备课、统一课件、大班授课、小组实践”的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心理访谈、角色扮演、音乐治疗等。让学生学心理知识、读心理故事、赏心灵悟语、讲心路历程、做心理游戏、谈心理感受,以确保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实践

1.完善“5.25”互助活动。通过每年五月的心理健康宣传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形象大使选拔赛、趣味心理图片展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兴趣,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搭建“3.25”关爱平台。心理素质拓展营(学生社团)是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教学阵地。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协会成员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户外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相互关爱中获得成长。

3.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学生在课程的高级阶段了解到常见心理问题的辨别、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识别心理危机、掌握初步干预步骤,这就为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提供了非常有效而快捷的保障机制。

4.参加社会服务,提升专业技能。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宜宾县“春霞”关爱中心等单位合作,不定期选派老师带领心理素质课程学生骨干或心理委员参与心理服务,不仅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增长见识,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六、师资队伍

1.合理配置师资结构。心理素质课程团队现有教师6名,兼职教师4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3名,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名。团体成员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等方面,在年龄分布、社会阅历等方面也达到合理配置。

2.注重提升培训水平。课程团队形成了良好的集体研究教学制度、相互听课评教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学历提升,支持参加专业培训,先后送培国家级4人次,省级8人次,并有效采取“以赛促教”的形式,鼓励教师在相关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专业成长。

七、教学评价

学生们在评教中写道:“老师,上您的课,总是让我们心情很愉快,从不感觉枯燥,课堂里的心理小活动总能让我们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很快,活动后带来的体验非常深刻。”学院教学督导组多次深入课堂听课、督导,给以本课程高度评价,2014年12月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吴晓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

作者:夏谦 曾欣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493名在校学生为对象,以《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中文版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常模,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专业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和家庭结构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此,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积极正向的心理育人氛围;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聚焦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视提升学生心理弹性,以提升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同属高等教育对象,但在高考分数划分录取界线的巨大效应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发展等方面常被贴上“不如本科生”标签,尤其是农类高职院校被刻板地认为相对“又土又农”。毕业后就业面窄,岗位应聘学历条件为“高职高专”和“农类专业”的非常少。可以說,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均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分析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提出提升途径,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积极意义。

心理弹性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个不断受到重视的领域,对儿童成长的差异现象研究成为心理弹性研究的开端,随后,心理弹性迅速发展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心理弹性是个体能否良好应对困境和压力的影响因素,面对压力时,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往往更善于分析情境、处理问题、调动社会资源、调节情绪、应对积极等。本文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493名在校学生为被试,以《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中文版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应的提升心理弹性水平的方式方法。

一、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现状调查

(一)调查取样。本研究以研究因子为基础进行计算,调查取样采取整群随机取样,选取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60份,实际回收问卷1526份,经过整理,有效问卷1493份,有效率97.83%。其中男生682人,女生811人,年龄为17~24岁,平均年龄19.67岁。

从表1来看,被试基本情况信息统计显示,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中农村生源比例较大,占比68.3%,非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大,占比84.5%,主要从学生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生源地和家庭结构六个方面调查和探讨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现状。

(二)研究工具。正式施测问卷第一部分为统一指导语,对研究的目的和问卷的基本信息做简单明了的介绍,同时告知被试如何正确填写问卷。第二部分为收集被试的人口学信息表,需要填写的被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和专业分类等多项基本信息。第三部分为采用的一个测量工具,即问卷《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中文版量表》,以下简称《CD-RISC中文版》,由美国杜克大学Connor、Dabidson编制,经我国学者于肖楠修订。25个条目,5点计分,被试在该量表得到的总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反之,则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该量表α系数为0.91,由三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其中,坚韧性维度量表为0.88,自强性维度量表为0.80,乐观性维度为0.60。内部一致性系数可以用来考察量表的可信程度,本研究采用此系数进行《CD-RISC中文版》的信度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量表总分的Cronbachα系数是0.928,在维度上分别为坚韧性为0.89,自强性为0.84,乐观性为0.568,信度系数较好,此量表用于对本研究中作为因变量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结果可靠。

心理弹性分量表及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73~0.959之间,量表效度良好,适用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农类高职院校学生。

(三)研究程序。主试由本校专、兼职心理教师担任,经过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针对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专业术语进行说明和解释,被试自愿参与本调查,被试完整填写问卷,主试回收问卷。

回收问卷经过严格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 22.0版本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二、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现状调查结果

(一)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总体状况。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分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在心理弹性水平方面,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水平上的平均得分为62.25,从三个维度上看,农类高职院校在坚韧性上的平均得分为31.77,在自强性上的平均得分为21.95,在乐观性上的平均得分为8.53。如需对研究对象心理弹性水平总体情况做进一步了解,需将其与常模进行对比。

将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得知,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上平均得分62.25,经过与中国版常模做比较,即M=65.4,SD=13.8,得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平均分显著低于常模。

(二)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具体如下:

1.不同性别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通过对男、女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出数据如表6。

从表6可知,不同性别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和心理弹性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即男生在心理弹性水平及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对不同年级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

从表7可看出,不同年级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在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分析的(LSD)多重比较结果得出,一年级组和三年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及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二年级组,一年级组和三年级组之间在心理弹性及其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3.不同专业类别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进行分类,农类专业和非农类专业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见表8。

从表8可知,农类专业和非农类专业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和心理弹性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农类专业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农类专业。

4.不同生源地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对不同生源地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9。

从表9可看出,不同生源地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和心理弹性总分上经过事后分析的(LSD)多重比较结果得出,城市生源地组在自强性和乐观性的平均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组。

人口统计学变量民族和家庭结构做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的方差检验,均未得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三、结论

(一)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方面,由表4和表5可知,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国内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总体情况的相关文献较少,综合其他类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研究结果来看,显示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农类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较其他高校而言相对低,进入农类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在文化知识基础和考试学习成绩上较差,再加上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弱,自尊和自信心不足,等等,容易有“农”不如其他的认知偏差而无专业自信。另外,选择农类职业院校就读,其专业种类选择受限,就业选择面向广大农村农业系统,并不是大多考生的首选。外有社会现实压力,内有对农类高职生前途和发展的认知偏差,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低。

(二)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差异性分析。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差异性在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出以下几个情况:一是农类高职院校男生在心理弹性水平及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在心理弹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现有大部分研究结果相似,对于导致这种研究结果的原因,不同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可能与男生和女生应对压力的反应方式不同和人格特质有关联。二是不同年级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弹性水平及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组和三年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及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二年级组,一年级组和三年级组之间在心理弹性及其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学习状态可能影响着不同年级组在多重压力下解决问题和积极调整的状态。三是农类专业学生在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农类专业学生,农类专业往往是农类职业院校的历史悠久王牌专业或特色专业,整体大环境下,农类高职院校的非农类专业学生可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四是在不同生源地的心理弹性差异性比较上,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占农类高职院校生源接近70%,城市生源学生仅占12.1%,在心理弹性总分上,不同生源地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经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自强性和乐观性的平均得分上,城市生源地学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城市生源地学生自小生活资讯相对丰富,自强性和乐观性得分高。这也显示城市生源地学生对挑战和任务更能积极灵活应对。民族和家庭结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心理弹性及其维度受民族和家庭结构方面的影响不显著。

四、建议

个体心理弹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类似人体的免疫力,农类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建议如下:

(一)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积极正向的心理育人氛围。“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正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建构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育人体系。“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全员育人”体现了育人主体的广泛性,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全过程育人”体现了育人过程的持续性,即学生作为主体,包括其成长成才的全部历程;“全方位育人”体现了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载体、育人方法和育人手段等的立体化与系统性,包括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不同维度纵横交错,让积极正向的心理育人氛围包裹整个教育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弹性水平。

(二)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聚焦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更强调和重视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解释、描述和分类等,聚焦的往往是少数群体,学生绝大部分为心理健康群体。而积极心理学理论更倡导个体的积极、快乐、有力量的内在特质,重视个体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是真正将注意力转向个体积极面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农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可以转变传统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聚焦积极情绪体验和学生内在优势资源的挖掘,以不断提升学生自尊自信为目标,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使学生朝着更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方向,更好地面对未来发展的目标前行。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视提升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公共必修课,能覆盖全校学生,是最重要的一块心理健康教育阵地。而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往往受限于师资和教学资源,采用大课堂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这种方式尽管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长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和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再加上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对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活动开展通常不能与教学相衔接,往往流于形式。因此,要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设多维度、多课堂、兼顾实施和评价的立体模式,增强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

【参考文献】

[1]席居哲,桑标.心理复原力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4).

[2]殷瑛.在押毒品犯人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3.

[3]姜恋,周英,周彩娣,等.臨床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6(16).

[4]王立高.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7(3).

[5]吴萍娜.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研究——以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

[6]魏艳艳.高职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18).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2018LSZ037)

【作者简介】李融亲(1982— ),女,侗族,广西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弹性;谢晨舒(1983— ),女,广西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李融亲 谢晨舒

上一篇:门户系统性能优化企业信息论文下一篇:全国高血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