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决策,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台和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1:

现代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摘 要: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业离不开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我国现阶段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改革。本文将针对我国农业现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管理和服务体制进行了几次调整和改革,为党和国家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农业管理体制中仍沿袭了计划经济的模式,直接导致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基于此,农业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深度的改革,释放管理创新的生产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 我国农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部门地位仍处于弱势,管理边界较窄

我国农业管理部门的地位较低,其管理权力的边界较窄,无法承担相关职能。以财务职能为例,财权是农业职能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农业财政预算资金项目却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如农业事业资金、扶贫基金、基建基金和土地综合开发基金等都归国家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不属于国家农业部的调控范围,这就严重影响了农业主管部门权力范围,使其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1.2 职能划分混乱

现代农业的特点是产业化、合作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这是典型的大农业。大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以形成完整、高效的供应链。我国农业管理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农业生产过程涉及不同的部门,被分割成几个阶段,降低了大农业管理体制的通畅性。不同部门在处理农业问题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出现互相推诿的行为,造成信息失真,降低管理效率,农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影响了农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3 农业主管部门调控手段不足

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调控手段十分有限,其宏观调控职能还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政府部门主要通过行政命令进行调控,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应用较少,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以经济调控为例,财政政策应用范围较广,如财政贴息、转移补贴等已经在多个省市得到广泛应用,但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还未得到全面普及,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4 农业基层部门管理组织薄弱

组织层级一般分为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正常的格局应呈现金字塔式,我国当前的农业部门却呈现出中间层过大,而执行层过小的异常状况,致使多个省市的农业基层管理部门处于缺钱少人的状态,无力承担多项服务职能,也难以将农民进行有效组织,降低了管理效率。

2 我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2.1 改革思路

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对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构建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时,应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构;创新职能,逐步转向制度建设、法治监管和公共服务;管理方式上要实行经济、行政、法律多元化管理;同时要坚持三项原则,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则、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原则、农业各环节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农业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

2.2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2.2.1 政府职能调整

我国政府的统治职能发挥较好,但服务职能易被忽略,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力度。

首先,确立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调节和市场监督基本的服务功能。发展农业离不开公共产品的供给,如电网、道路、港口、供水、防火以及排水等均属于有形公共产品范畴,而对其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就成为我国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除有形产品外,还包括农业技术、农民生产技术培训等无形公共产品,政府需要加强农民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并对现代市场有充分了解,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受时间、天气、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调节则是价格机制形成的事后调节,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当信息流通出现问题时,市场参与者就无法做出符合实际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而降低市场资源利用率。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生产过剩→价格下降→生产户减少→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生产户增加→生产过剩的循环,这充分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缺乏宏观调控,需要采取宏观调控以调节市场。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界限应有明确划分,从而形成与市场之间的培育、引导和监督关系,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农业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履行替代职能。市场机制尚未发育完全或出现残缺时,需要由政府部门行使替代职能,分配农业资源,以满足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职能主要由中介机构完成,我国中介机构发展缓慢,政府部门不得不承担该项职能;当中介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可减弱或取消该项职能。为加快这一职能转化,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农业与农村的中介机构,积极构建各类执法团队,完善农村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

2.2.2 合理规划权力配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字塔型组织机构逐渐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这就要求基层部门和基础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实现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能在第一时间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适应当前迅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在权力配置中,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是最为关键的。我国当前的财权分配存在的弊端是财政分级化严重,各层财政各司其职,所有工作围绕本部门利益运行,导致基层财政入不敷出,隐形债务巨大。而事权分配上则存在事权下移的现象,下级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为此,笔者提议可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即一级政府对所辖区内的财务负有全面的平衡责任,确保每一级财政的财权与其事权的高度匹配性,尤其要保证基层部门具有充裕的财力履行自身的职责,摆脱以往通过转移支付过日子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为保证我国中央政府的宏调调控能力,应加强中央政府农业政策的质量,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出发点。

2.2.3 管理手段多样化

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即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融合在一起,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调控。以上三项手段各具特色,其中法律手段在农业行政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实施农业行政管理的法治化,能够避免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随意性,有助于减少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也有利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法律手段对规范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手段是有关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调控农业的最重要的手段,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价格、保险等多方面。在农业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增进管理效果。

2.2.4 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

我国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要在制度上进行改进,还应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首先,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网络意识。农业管理人员应转变理念,清除思想认识方面的误区,正确认识农业电子政务的含义。电子政务并非是将政府从纸上移至网络,而是要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软件实现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拓展融资渠道。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凭政府的投入难以实现,农业部门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确保政府的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多元化投资,使农业管理真正融入市场,缓解政府部门建设电子政务的财政压力。最后,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应以“总体统筹、分工负责”为原则,强调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制定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意见,提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消除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和隔离带,逐渐打造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平台。

3 结束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管理体制作为依托。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体制在多个方面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农业经济的提升,为此应加强对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提高农业部门管理权限,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实施高效、先进、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我国农业进入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李庚.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杨希全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2:

乡村振兴视阈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5.078

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决策,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台和重要依据。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与推动,如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行业等,而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基于此,在乡村振兴视闽下探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1 乡村振兴视阈下现代衣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向着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从目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要保证农业现代化、工业以及城镇化的稳定、同步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现阶段,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行业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支持与保障。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合适载体的推动,而服务业的发展恰恰能够保证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此外,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一个新的形式联系起来,从而加快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1]。

我国的农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使得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具有特色的产业也逐渐兴起,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创意休闲旅游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然而,从整体来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再加上农业服务数量的供给不充分,使得传统农业的转变与升级工作已经刻不容缓。由此可见,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关键性作用,需要加强两者的融合发展。

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现代农业和服务产业融合度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经历了大约30年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化,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灰色关联度是事物与事物间、因素与因素间关联性的评判标准。灰色关联度定性地说明了事物以及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量化比较研究。除此之外,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当中用来描述两个及以上事物间的关系程度大小的一种分析手段。其分析过程如下。

以郑州市的农业发展为例,选取该市的农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以及该地区的生产总值作为变量因素,分析2013-2019年的相关数据,将其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分析。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生产总值和服务业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是0.536 9;2)服务业生产总值与该地区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是0.710 l;3)农业生产总值和该地区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是0.518 7。

通过对该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灰色关联度的计算与分析可以看出,该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度仅为0.536 9,其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此外,农业的发展对于该地区发展的贡献程度( 0.5187)小于服务业对于该地区发展的贡献程度( 0.7101)。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空间,保证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该地区的发展。

3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服务业元素,形成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推动全新产业模式的迅速发展。

3.1 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创建适应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环境。1)要促进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同时要科学、有序推动民营服务行业的融入,从而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2)要不断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推动农村合作金融领域股份制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快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程,如镇上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程,及时吸纳对口帮扶经费,提高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3)要制定科学的惠农政策,给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支持[2]。

3.2 加快现代农业和物流服务的融合发展

1)為了保证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顺利进行,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的发展。将促进大型多功能综合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工作、建立现代化物流产业作为核心工作,全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物流的迅速发展,构建以高效化、科学化的物流中心以及具有各种新型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结构。2)要积极引导农民加入流通行业,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成立民间营销团队,主要负责各种农产品的长途调运以及售卖工作,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流通。3)还要加强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保证农业以及物流业的创新发展[3]。

3.3 推动创意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

将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极大地增加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农业所提供的农产品、农业景观资源等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朝着市场方向转变,按照消费者实际需要,给游客提供相应的蔬菜、水果以及纪念品等相关农产品[4]。

现阶段,创意休闲旅游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1)要按照游客的特点以及需求将游客分类,从而按照游客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创意休闲旅游项目。2)要发挥创意休闲旅游农业的拓展功能,强调其文化、生态以及载体等功能,同时建立发展农业主题公园,将农业展览休闲项目、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当作载体。可以举办一些民俗文化节以及农事节庆等活动,大力推广休闲农业观光区的品牌,从而更好地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5]。

3.4 加强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科学、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在促进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创建现代农业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1)要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创新体系的建立,鼓励建立多元化农业服务业推广系统,同时要体现出农业经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中介组织等发挥的作用,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基地以及农业科技园实现以点带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提升。2)要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积极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引导创新型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发展意识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加入,给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添加活力。3)要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人才团队的建设。可以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教育以及培训体系,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方面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6]。

4 结语

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而且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此,要针对现阶段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现状,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和物流服务的融合发展,椎动创意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房芳.乡村振兴视阈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J].现代营销,2019( 04):11-12.

[2]景刚,乔瑞中.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8( 04):10-12.

[3]景刚,乔瑞中.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8( 04):10-11.

[4]邓红渊.论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3):19,21.

[5]方晓红.加快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 22):1-4.

[6]魏维.我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新长征,2016( 06):40-4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 孙言雅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篇3:

浅析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 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农业迅速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农业国际化的进程。辽宁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应该积极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辽宁省农业的优劣势,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与竞争能力、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等对策提升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字 农业国际化;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辽宁省农业,就要从辽宁省农业的发展现状结构与水平、国际竞争力业绩与实力、国际竞争力潜力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辽宁省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是提升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前提基础。

1 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1.1 辽宁省农业的发展现状结构与水平分析

分析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本文从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水平和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状况两个方面论述。

1.1.1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辽宁省因为特殊的地理因素,因而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尤其迅速,又因其海岸线广阔,森林资源也颇丰,因而渔业和林业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至2013年辽宁省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增长,涨幅显著。此外,牧业迅速发展,截止2013年,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种植业产值,成为占比和产值最大的部分。2014年辽宁省玉米产量为1170.5t,玉米已经成为辽宁省种植业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此外,辽宁省蔬菜无论是在种植面积还是在产量上都升趋势明显,除去经济发展都蔬菜需求加大,蔬菜单位产值较大等原因之外,更在于辽宁省大力推进蔬菜育苗中心、水果示范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辽宁省蔬菜种植的发展。 林业方面,辽宁省通过防护林体系、用材林生产基地建设等手段,积极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是近年来辽宁省农业领域中的新星, 2014年辽宁省全年猪、牛、羊、禽肉增量中猪肉的增加量占七成之多。生牛奶产量和出栏猪的数量都增幅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辽宁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提升。辽宁是全国的重点水产省份之一,是北方的重要渔业基地,发展水产业的条件极为优越。2012年,辽宁省积极推行海水增养殖、健康养殖模式,促进了辽宁省渔业的生产效益、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虽未取得突破性发展,但渔业产值依旧稳步增长。

1.1.2 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2015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旨在通过优化布局、、保护耕地、节约高效用水、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等五方面入手,应对现今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困境,切实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型为集约型农业经营上来,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而不单单是以往的拼资源拼投入和拼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适应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规划旨在提升农业产能,推进农业的循环发展,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在18亿亩耕地基础上适度退耕,防治农田污染,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预计在2020年初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能力的可持续,还要保证我国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因此,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适度发展、保护发展等措施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将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加快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

1.2 辽宁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业绩与实力分析

1.2.1 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业绩分析

2014年辽宁省全年进出口总额113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5%。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52.0亿美元和587.6亿美元,分别增长和下降10.5%和9.0%。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为59.4亿美元和53.4亿美元。在利用外资方面,辽宁省农业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七分之一(总额为274.2亿美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144.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4%,在全国排名第九位。欧盟、日韩和美国是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水海产品、粮食、蔬菜等初级农产品位居前列,附加值较低,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小。

1.2.2 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实力分析

本文从价格竞争力、成本竞争力、质量竞争力三个角度分析辽宁省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实力。

1.2.2.1 价格竞争力分析

以大米为例,根数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08年至2012年间,辽宁省大米的出口数量一直处于轻微波动中,与全国的大米出口趋势基本一致,但是结合出口数额与出口数量,可以看出2012年辽宁省大米出口价格上涨幅度为3.7%,而全国大米的出口价格上涨17.8%,虽然个别年份上,辽宁省大米出口价格涨幅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涨幅,但是累计的平均值来看,依旧远远落后于全国大米的出口价格涨幅,因此可以说明,辽宁大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同理,其他农产品大体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1.2.2.2 成本竞争力分析

辽宁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都在百元,只有水稻成本稍高,每亩达到1 266.47元。从生产成本构成上看,土地成本涨幅较低,机械作业费的涨幅最高,说明机械化程度提高,成本的提升带来更高的种植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而占比较大的人工成本和农药化肥的成本都在下降,说明辽宁省农业种植投入成本下降了。此外据2014年数据显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1%,都充分说明了辽宁省农也在国家市场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成本多少决定收益大小,因此,辽宁省在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过程中要注重解决对能源过分依赖的现状,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良种培育、规模化生产等方式减少农业投入,更大地实现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成本竞争力。

1.2.2.3 质量竞争力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将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食品安全上,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再一次受到挑战,加之国外尤其注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从而影响了辽宁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此外,辽宁省许多农业种植户、经营公司欠缺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之中国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些出入,使辽宁省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与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辽宁省农产品在价格与成本上存在的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是今后辽宁省农业发展的重点。

1.3 辽宁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潜力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程度是衡量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2014年,辽宁省大连市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四位。2014年,大连市多项农业发展指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87%)、农业优良品种率(100%)和农业科技贡献率(65%)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4家,更是位居辽宁省各城市首位。2014年,沈阳市辽中县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荣誉称号。辽中县通过在花卉产业和苹果种植等方面具备的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积极发展酿酒、养牛和淡水养渔产业,利用多种经营的方式,推动辽中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辽中县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玫瑰花深受俄罗斯市场欢迎,辽中县的苹果年产达70 000t,而且通过深加工生产出苹果干、苹果醋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带动了冷链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发展,此外,辽中县建有35个粮食高产示范区,7个规模养殖场,农业向精深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根据2015年的最新数据,辽宁省现共有1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区。辽宁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升至14753元,比平均水平高出3千多元。辽宁省1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和农业机械化率都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并且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仅大连市已建成68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核心区辐射面积近两百万亩,拥有2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7个国内外名牌、4个国家菜篮子产品基地和12个品牌商标,专业乡镇村56个,被誉为“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取得如此成绩是辽宁省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与辽宁省省委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密切相关。

2 提升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1 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

辽宁省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农业相互完善结合,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主题相结合的能力结构体系。“引进来”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走出去”就是实现农业国际化。辽宁省农业迈向国际化市场,很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资源体质的发展动向,学习国际市场对辽宁省的发展所带来的经验,为了更早的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要求。

2.2 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农业制度的体系创新是农业的根本保证是不断地发展农村的经济体系的策略和目标。尤其是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把质量安全的模式和体制问题,出台相关管理细则,争取目标成为现实发展的体系模式,加大农业的各种补贴和理性的政策模式。积极推动农业经营的创新,培育新型的市场创新体系和发展策略,运用市场的发展状况的体系应用下的发展策略,争取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借助农村的计算机信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策略的同步化和信息化。

2.3 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与竞争能力

从农业经济利益的主体和自身角度去观察,农业经营主体对加强农村相应的经济结构产业链有相应水平的提高,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从而提高本身较为特色的优势水平。从政府角度去观察,辽宁省提高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应该是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同企业和文化的管理模式,培育优势产业的突出位置,做大好品牌的企业模式,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能力。

2.4 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中介合作化一体经济,积极培育现代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同时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建设,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

2.5 健全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辽宁省政府可以长期的对农业政策进行大力度支持和形成相关政策,按照相关政策的文件的理念加强对各种农业理性政策补贴,加大农村农用机械的相关政策补贴力度等,建设目标清楚、种类情形多样化的理性模式和区域发展、简单易懂的农业补贴制度,对农村的设施建设推广政策和加大对农民的信贷力度等,建立不同方位层次的改善、风险投资的分担,对于自然干旱的预防等风险对农业的破坏性影响,使农业在困难面前得到相关的基本保障政策。

总之,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林静

上一篇:小班教学计划范文下一篇:学生转正申请书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