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金管理
农业项目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它具有特定的用途,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的加强,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在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然而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于城市而言较落后,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的思想观念、管理者素质等都不是很高。再加之县域、农村问题特有的复杂性,县域农业资金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存在随意性
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相关部门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考虑在项目计划前、计划中、计划后存在虚假和任意违反的情况。县域农业项目申报中,有的单位“巧”立名目虚假申报,将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作为本单位的实施项目申报;有的单位想方设法重复申报:将同一项目用不同的名称重复申报,或是将以前实施的单个项目拼凑申报综合性项目,还有将同一项目在多个部门重复申报。申报过程中,一些单位找门路、托关系、讲好话,希望主管部门帮助其项目申报成功。农业项目资金立项后的实施不够彻底,特别是在一些综合大型的项目中。个别部门和乡镇在项目批准计划下达之后,擅自变更计划,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随意增加相关项目预算,或是在实施中采取手段隐瞒项目资金的去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乡镇等基础预算部门,他们在农业资金项目的立项及立项的执行中,只考虑局部利益,没有从全局着眼。
2、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主要是指资金没有按规定落实到计划项目上。一些单位挪用农业项目资金,用于个人利益或是小集团利益,滥发奖金、实物和补贴等;还有些单位以办公经费等名义将项目资金转移到下属实体,有的单位将农业项目资金擅自违规出借、投资,结果导致借出资金收不回,对外投资无收益,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个别部门和乡镇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地点、补助标准等。
3、农业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大
在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监督机制作用不强,甚至监督缺失。虽然有审计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但是由于农业资金的涉及面广,牵涉范围大,专项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严格的审计,一些小项目的农业资金往往会成为专项审计中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事后审计,只能是一种事后行为的判断和追究,不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及时纠正,已成既定事实后再想挽回损失比较困难。
二、完善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
县域农业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建设发展,阻碍了国家“支农惠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从源头人手,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宣传,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高效率。
1、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补充。鉴于当前农业项目资金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从制度上入手。制度完善首先要有_个农业项目经费立项的规范制度,除明文规定农业资金项目的用途、适用条件外,还要严把项目立项关,明确申报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实现真实立项、准确立项。同时制度还要创造条件,保障项目申报快捷高效、资金及时到位。
立项之后的农业项目资金的追踪监管是另一应该完善的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全程追踪资金的行踪,明确责任。制度上要保证这一监管思想能够得以实施,并且将实施深入化、长期化。
2、监管要引入审计监督和评价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引入审计监督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立项时,二是立项后资金的追踪管理中。审计队伍的组成可以由政府农业系统的会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等组成,审计队伍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
在制度的保障下,审计主要是负责立项中申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无虚假申报,有无重复申报和变相重复申报,立项中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否明确,申报程序是否严格履行等等。立项后的审计主要是一个对项目资金的追踪,审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位,拨入的金额数量,资金的使用手续是否合法,资金流向哪里,流出是否有真实健全的手续,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对于资金的使用态度,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关注资金使用单位整个期间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关注资产类和损益类科目,防止农业项目资金的违规违法使用。
审计监督要对所监督的内容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使用计划,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有问题的资金使用项目要对审计调查了解到的原因进行披露,提出补救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把审计监督的评价提交至有关部门。
3、加大宣传力度,使资金的管理使用透明化 宣传能使公众了解农业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实行阳光操作,让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保障农业项目资金顺利落实和实施,保护“三农”合法权益。宣传可以由农业系统的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对象有重点的进行宣传,或结合其他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进行综合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与农业项目资金有关的各个方面,对象可以是农民,也可是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为确保宣传质量,有关部门要保证对宣传资金的投入,规定一定数额的宣传经费,专款专用。确保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应有的作用。
安徽规范农业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支出预算评审论证项目资金全程监管
4月21日,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为规范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和挪用问题,安徽决定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以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资金监管和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大对农业项目资金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使用高效的项目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随着农业项目资金投入的逐年大幅增加,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从总体上看,安徽省农业项目实施、资金运行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项目资金效益的发挥。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刘永春介绍说,开展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年活动,是为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中央和省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提高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安徽省将采取七项措施规范农业项目资金管理:
规范制度执行。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发布的资金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相互配套、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和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加大制度落实和执行力度,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是否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
规范项目预算管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调整和优化项目支出结构,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推行项目支出预算评审论证和绩效考评制度。
规范项目立项程序。市县申请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和农业建设项目,实行标准文本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制度。并实行项目公示制、专家评审制,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随意申报行为,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立项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规范资金分配使用。建立项目支出进度责任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联合省财政厅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资金,确保项目尽可能早启动早实施。
规范资金支出管理。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实行专人核算和专账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杜绝白条入账、大额现金支付。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监督关口前移,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跟踪资金使用过程。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建立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行工程预算和财务决算审计,组织项目自验、初验,报请项目验收,加快固定资产移交。
1 注重抓自筹资金的落实
自筹资金能否足额到位是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从三个方面狠抓落实,实现了各单个项目自筹资金到位率达100%的目标。
1.1 强化主体意识
在落实农民自筹资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项目区群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针对项目区个别乡(镇)、村自筹资金不能完全落实的现象,采取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召开乡(镇)、村干部和党员、组长及群众代表会议的办法,使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农民自筹投入的必要性,消除了项目区群众对自筹投入是摊派和增加农民负担的错误认识,增强了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遏制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情况的发生。
1.2 分解自筹任务
在项目工程启动之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以群众受益情况为标准,把农民自筹现金和投劳抵资、以物折资的具体指标分解到各村、组、户,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组长包户的“三包”筹资机制,层层落实筹资任务。自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全县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项目区群众累计自筹1798.32万元,其中自筹现金147.82万元,投工投劳以及以物折资1650.5万元。
1.3 建立激励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订出台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对项目区自筹资金完成好的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一些农业措施的投入;对自筹任务完成不好的村,调减项目资金投入。同时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激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2 注重抓开发资金的运行
开发资金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发项目的质量。近几年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2.1 合理安排资金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的支出范围和上级批准的项目计划执行,结合项目效益情况,把财政无偿资金优先安排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上,而把财政有偿资金优先安排到有直接效益的农业产业化和多种经营项目上。资金使用上实行先用群众自筹资金,再用财政资金。
2.2 健全规章制度
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指针,明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步骤,认真执行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年度审计制度,坚持县级财政报账制这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规范资金运行管理程序。一是执行预付款申请制度,按照合同和工程建设进度进行工程预付款的拨付;二是健全预决算制度,确保项目工程资金不超支,同时杜绝白条入帐;三是规范项目工程管理人员、资金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共同签字的报账制度;四是强化工程概预算制度,特别是认真搞好项目工程施工前的资金预算,减少计划与实施之间的差距,有效防止工程超支。
2.3 严格资金拨付
一是做到“三严一坚持”。三严即严格按照批复项目计划拨付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情况拨付资金。一坚持即坚持先用自筹资金,后用国家补助资金的原则。从而确保项目工程及时启动和按期保质完成,促进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坚持“一支笔审批”。对项目区应拨付的项目工程资金,按照审批程序经过核实和审批后,将资金落实到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层层监控的资金运行程序,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三是做到“三专、四统一”。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实现统一支出科目、统一核算、统一支出手续、统一支出范围。对项目资金的支出和拨付实行银行转帐结算,堵塞现金结算可能带来的资金管理漏洞。
3 注重抓开发资金的监管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标准高,资金投入数额多。因此,我们采取加强财务监督的办法严控支出范围,较好地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
3.1 认真做好工程计划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评估和论证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责任制,提高项目评估论证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选项目的科学性;二是每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邀请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监督,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杜绝暗箱操作,降低工程造价。预算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除个别工程有增有减外,结算工程款要坚持与预算资金相衔接。
3.2 实行资金运行监控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段检查、审核、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工作,主动邀请审计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评议和追踪审计。
3.3 加强财务审计监督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项目审计,严禁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挪作他用,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项目竣工后帐簿、凭证、报表、合同、立项批复报告、文件等存入财务档案,按照财务档案要求妥善保管,以便查阅使用。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渠道多,资金管理每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弱化,都有可能导致资金运行链条出现断裂。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来,邵阳县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审计监督
农业项目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它具有特定的用途,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的加强,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在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然而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于城市而言较落后,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的思想观念、管理者素质等都不是很高。再加之县域、农村问题特有的复杂性,县域农业资金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存在随意性
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相关部门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考虑在项目计划前、计划中、计划后存在虚假和任意违反的情况。县域农业项目申报中,有的单位“巧”立名目虚假申报,将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作为本单位的实施项目申报;有的单位想方设法重复申报:将同一项目用不同的名称重复申报,或是将以前实施的单个项目拼凑申报综合性项目,还有将同一项目在多个部门重复申报。申报过程中,一些单位找门路、托关系、讲好话,希望主管部门帮助其项目申报成功。农业项目资金立项后的实施不够彻底,特别是在一些综合大型的项目中。个别部门和乡镇在项目批准计划下达之后,擅自变更计划,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随意增加相关项目预算,或是在实施中采取手段隐瞒项目资金的去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乡镇等基础预算部门,他们在农业资金项目的立项及立项的执行中,只考虑局部利益,没有从全局着眼。
2、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主要是指资金没有按规定落实到计划项目上。一些单位挪用农业项目资金,用于个人利益或是小集团利益,滥发奖金、实物和补贴等;还有些单位以办公经费等名义将项目资金转移到下属实体,有的单位将农业项目资金擅自违规出借、投资,结果导致借出资金收不回,对外投资无收益,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个别部门和乡镇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地点、补助标准等。
3、农业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大
在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监督机制作用不强,甚至监督缺失。虽然有审计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但是由于农业资金的涉及面广,牵涉范围大,专项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严格的审计,一些小项目的农业资金往往会成为专项审计中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事后审计,只能是一种事后行为的判断和追究,不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及时纠正,已成既定事实后再想挽回损失比较困难。
二、完善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
县域农业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建设发展,阻碍了国家“支农惠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从源头人手,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宣传,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高效率。
1、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补充。鉴于当前农业项目资金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从制度上入手。制度完善首先要有_个农业项目经费立项的规范制度,除明文规定农业资金项目的用途、适用条件外,还要严把项目立项关,明确申报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实现真实立项、准确立项。同时制度还要创造条件,保障项目申报快捷高效、资金及时到位。
立项之后的农业项目资金的追踪监管是另一应该完善的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全程追踪资金的行踪,明确责任。制度上要保证这一监管思想能够得以实施,并且将实施深入化、长期化。
2、监管要引入审计监督和评价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引入审计监督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立项时,二是立项后资金的追踪管理中。审计队伍的组成可以由政府农业系统的会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等组成,审计队伍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
在制度的保障下,审计主要是负责立项中申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无虚假申报,有无重复申报和变相重复申报,立项中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否明确,申报程序是否严格履行等等。立项后的审计主要是一个对项目资金的追踪,审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位,拨入的金额数量,资金的使用手续是否合法,资金流向哪里,流出是否有真实健全的手续,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对于资金的使用态度,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关注资金使用单位整个期间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关注资产类和损益类科目,防止农业项目资金的违规违法使用。
审计监督要对所监督的内容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使用计划,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有问题的资金使用项目要对审计调查了解到的原因进行披露,提出补救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把审计监督的评价提交至有关部门。
3、加大宣传力度,使资金的管理使用透明化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着基础的物质支撑,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地对农业部门投入资金,因而如何运用好这些资金,高产、高效地发展农业,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资金管理;审计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已经日渐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在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下,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农业建设的专项资金拨款力度。然而这些资金的去向和走向,如何使用,使用效率高低、效果是否理想,以及在操作中的合规性等种种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如何对农业资金进行管理,要实现怎样的管理,要借由何种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种问题都是强化农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果农业部门的资金管理无法满足要求,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目标,也很可能会拖缓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可以说,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既关乎整个农业基础产业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发展,也涉及社会其他群体的集体利益诉求,关乎农村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浅议农业部门资金管理的薄弱点
1、缺乏规范性,资金管理流程中充斥着不合规操作
一直以来,农业部门的资金管理常常或多或少地有些暧昧不明。从农业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审批、资金的使用投向,再到资金的使用流程、使用效率,多数呈现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首先,有很多项目的立项不符合规范,没有明确地说明这个项目的目的和可实现性,有的单位甚至存在虚报项目以骗取经费的现象。其次,在资金的划拨阶段,往往不能及时到位。现行的层层划拨的体制,使得资金容易出现滞留,这种滞留有的是合理范围内的必要程序耗时,有的则属于不必要的拖延。不能一步到位的资金,给整个项目的开展带来了很大不便。除此之外,资金的流向也不能确定。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例如,9月,河南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此前的一项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1.21亿元。其中就有446.4万元被主管该项目的河南省农业厅挪用。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笔款项被用作建设新的办公楼,而距离新楼不远处的老办公楼竟然被改建为一座商务酒店。这条新闻被媒体披露以后,河南省农业厅“知错速改”,迅速地补齐了挪用的款项。但是问题又来了,补齐的这四百多万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从另外的那个项目移来的呢?民众心中不免有此疑问。此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时有见诸报端。即使在整个资金的流转过程中,没有人为、恣意的侵占,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系统、合理的制度,使得在各环节的操作中,任意性行为屡见不鲜。而且有的项目要涉及跨地域、跨部门的合作,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统筹协调机制,故而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困难,耗时耗力。以上的种种问题,可能涉及到公共事业部门的运作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从事农业资金管理的大多数是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所限,使他们在工作中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
2、投资目标不明确,投资效果不明显
农业部门的资金到底用来做了什么,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多项目并不能清晰地使人了解其最终的投向。也有很多项目,投向了明确的投资目标,但由于各方管理不严,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甚至最后无法实现目标,不了了之。同时,有的项目的配套资金不到位,使得项目实施困难,只能强行缩减预算,最终影响了投资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在立项的时候没有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讨论,没有切实考量过项目的可行性,草率立项,甚至导致立项无效。同时,也不排除某些人、某些部门,借此机会骗取资金划拨,以做他用。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于某些政治性的考量,例如,为了平衡地域关系或者为了满足产业倾斜要求等,作出一些不合理的资金分配,使得投资效果很差。
3、监管不严,效率低下
目前,对于农业部门的资金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地、高效的监管体系。正是由于某些方面的监管缺位,才导致了农业部门资金运转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的单位对于监管的意识淡薄,监管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资金的投向、运作以及项目的最终实现都无法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现资金的浪费和流失。有的单位虽然有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但是缺乏能够进行有效、有力监管的体系和部门,对于监管部门的权责考虑不周,权限授予不足,监管活动显得苍白无力。无监管,就会导致无效率。在监管方面的缺失,往往是以损失资金的运用效率甚至项目失败为代价的。监管的缺位,权责的不明确,使单位和个人缺少必要的激励和约束,在整个资金的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道德风险。而对于跨地域、跨部门的合作性项目,更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严格的监管。原因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门,本来就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和约束,且更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加大了各种风险和人为性失误的可能性。例如,某直辖市农业局财务处在负责本局内部财务管理的同时,还要向同级的财政局报送年度预、决算数据。且该农业局同时使用着财务核算软件和财政局统一下发的预、决算软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预算、核算和决算不可分割、联系密切,具有程序上的衔接性。但是该农业局财务处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将这个整体的流程认为的分割开来,各阶段的数据无法流通,也无法互相控制,使得财务处的信息不能共享,被信息孤立。
三、初步探索农业部门强化资金管理的可选切入点
1、建立科学地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管理程序
要加强农业部门的资金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地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现代农业以不像古代社会的农业,规模化、科技化是趋势,也是要求。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设计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结合农业部门自身特点、兼顾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效地实现资金的管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严格地遵照已经制定好的章程进行管理。做到有例可查、有条可依,将权责清晰地落实到每一个人。迫使每一个人都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出现纰漏的时候,能够确保可以找到负责人,依据公平查处,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这对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严格执行程序并不代表程序必须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相反,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对已建立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讨论,以发现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并及时加以协调改进。
2、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实现更加专业化的管理
资金管理就难以避免和财务问题打交道,因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非常重要。如果让缺乏必要专业素质的人从事资金管理,可能会导致会计错误等各种本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应该做好人员上岗前的资质审查,上岗以后也要有计划、持续地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对于资金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应该从专业的角度,通过专门的制度进行专业化控制。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是根治农业资金不合规管理的前提。严格各项资金划拨的各级审批,严格权限授予,严禁越级划拨、手续不全进行划拨,从制度上杜绝挪用、滥用农业资金、浪费、侵占等问题,是一条可行之路。
3、提高审计效率,严抓监管质量
在对农业部门的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审计程序。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可以以第三方审计作为有效的补充。从物资的采购,到后期项目的执行,都要进行严格的验看,必要时可采用公示制度,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对于前期的招标活动,要依照严格的资质要求,履行严格的程序,进行公开招标。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费用的报销,要使用合规票据,按要求报销,禁止虚报、多报。农业部门的专项资金应该指定专人管理,并由单位一线领导直接负责。对于整个资金的运用过程,应该建立可以量化的绩效考评制度。负责人在对项目资金负责的同时,也要对监管质量负责。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地纠正和补救,而不是一味的隐瞒或互相推诿。对于进行中的项目,应该安排专门的监察小组,跟踪项目情况,实时监管,并及时反馈信息。
四、结论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最基础的产业,尤其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的发展是否能满足十三亿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和方针,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部门的资金应该如何加强管理,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玉阁: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3(6).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五章 项目监理
第六章 资金使用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八章 奖 惩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逐步实现项目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转化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和验收办法(试行)》,结合农业部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农业部负责监理的、农业部部属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第三条 项目管理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支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第四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以下简称“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项目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返回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科教司负责转化资金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 中心协助科教司承担项目申报、评审、监理和验收等具体工作。
第七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
下简称“三院”)协助科教司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第八条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科教司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在项目申报、评审、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及时与项目组织单位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中心不定期印发《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情况简报》,在农业部科教信息网上开辟“科技成果转化”专栏,为项目单位提供交流平台;“三院”应及时与部科教司通报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沟通信息;项目单位认真组织项目实施,每半年上报1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返回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科教司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结合农业部工作重点,确定申报重点领域,分配推荐项目数量。
有关单位根据要求进行申报。“三院”根据分配的项目数量按规定程序组织申报,并排出推荐顺序。
第十条 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合同书(内容草本)》;
(四)相关附件(含附件目录):包括申请单位法人证明(复印件)、成果证明、能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作用的证明文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企业章程(企业申请提供)等;
(五)申报材料的电子版。
第十一条 纸质申报材料一式11份,其中正本2份,副本9份,并分别在封面右上角标注“正本”、“副本”。副本申请书首页的“申请单位公章”、“单位法人代表人签字”均须为原件。
返回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二条 科教司根据项目特点,按照不同领域聘请有关技术、管理、财务专家,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
第十三条 中心负责对上报推荐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并登记造册,审查内容包括:申报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合法和有效,各项内容填写是否完整。
第十四条 根据项目申报领域,从项目评审专家库中遴选评审专家建立专家组,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 评审专家按照评审程序、评审标准、评审工作守则等要求进行评审,采取独立打分制。
评审的程序、标准及工作守则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中心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汇总,经科教司审核后,报送科技部。
返回
第五章 项目监理
第十七条 项目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后,由科教司组织项目单位按规定签订项目合同。
第十八条 项目监理由科教司组织,中心参与,会同“三院”和有关专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实地考察与上报材料相结合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监理。
第十九条 每年1月31日前由中心提出本项目监理计划,经科教司批准后,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监理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监理内容包括:项目组织实施情况;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项目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每年11底前填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表》,并于12月10日前将监理表、相关附件和数据软盘一式两份报送中心。中心经审核汇总,提出监理意见,起草监理总结等材料,经科教司审核后,报送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第二十二条 项目单位、单位名称或项目主持人发生变更,应于30日内正式行文说明原因、附具证明,经科教司提出意见并报科技部批准后方可继续执行项目。
第二十三条 因不可抗拒原因,项目单位需对合同内容及目标进行调整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并附具证明,经科教司提出意见并报科技部批准后
方可执行。
第二十四条 项目单位应及时向科教司、中心和有关部门通报项目最新进展、实施情况。中心负责以简报形式将日常监理结果及项目实施情况上报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
返回
第六章 资金使用
第二十五条 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单独设帐核算,规范资金使用,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转化资金应主要用于在成果熟化过程中必需列支的仪器设备、材料等硬件购置、试验示范、基本建设改造、培训等方面。
第二十七条 转化资金不得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捐赠和福利性支出。
第二十八条 鼓励项目单位多方筹措资金用于转化资金项目。
第二十九条 因项目单位原因造成的合同终止,须及时进行财务清算,上交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返回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条 项目单位于合同到期后1个月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中心根据各项目单位验收申请提出项目验收计划。经科教司批准后,报送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同时通知项目单位。
第三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根据中心下达的验收计划积极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包括验收材料和验收现场。
项目单位应于计划验收日期15日前,将全套验收材料、验收专家组建议名单和验收议程建议报送中心,经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二条 验收材料包括:《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合同书》复印件、《项目验收表》,项目数据软盘、资金使用审计报告,及其它附件材料。第三十三条 验收专家组成员名单由项目单位提出建议,报中心确定。专家组由该领域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5至7人组成。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并查看现场方式进行,由科教司或科教司委托中心主持。重大项目报请科技部主持。
第三十五条 项目单位应在验收后10个工作日内,将修订的验收材料报送中心。报送的验收材料包括:《项目验收表》一式三份、数据软盘一式二份、《项目总结报告》等材料一式两份。
返回
第八章 奖 惩
第三十六条 科教司对项目组织得力、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扬,申报项目时优先推荐。
第三十七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建议缓(减)拨或停拨经费、中止或终止合同,或三年内不受理项目申请:
(一)不按《合同书》要求进度进行项目实施;
(二)不按规定使用项目资金;
(三)不按要求及时提供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四)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
(五)因项目单位原因造成项目未通过验收。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返回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和验收办法(试行)》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关键词: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农业经营单位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文章所指的农业经营单位主要包括种子公司、农资公司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单位, 不包括各地区原有的国有农场和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 为适应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需要, 农业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经营单位必须转变经营理念, 加强财务管理, 才能推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而加强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强化对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由于农业经营单位自身经营的特点, 给货币资金管理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应在不影响单位经营的前提下, 依据国家相关的规定, 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按照管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 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清查, 确保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1 货币资金管理的要求
根据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要求, 各单位应按照以下规定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1.1 合理设置货币资金管理岗位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 合理设置岗位。严格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 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人办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1.2 加强单位印章管理
单位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 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使用, 个人印章应当由本人或经本人授权其他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 并做到人走柜锁[1,2]。
1.3 加强货币资金收支审批管理
单位对经营中收到的货币资金应及时送存开户银行,对货币资金的支出业务应制定严格的审批和审核程序, 按照规定应当由业务经办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出纳人员不得凭个人的感情、领导口头或电话指示在无签字或盖章手续的前提下办理货币资金支出业务[3,4]。
1.4 严格库存现金管理
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库存现金管理办法, 对经营过程中收到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对经营过程中需要用现金开支的应按照单位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在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 不得“坐支”现金, 不得“白条抵库”。
1.5 加强银行存款管理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对单位银行存款的收支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不得出租、出借单位的银行账户。
1.6 加强货币资金清查管理
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 核对银行存款余额, 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 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 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经营单位自身业务的特点, 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如果不及时解决, 会严重影响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2.1 岗位设置不科学
由于农业经营单位面向的是广大农户和种植大户, 为了节省人工成本, 通常是一人兼任许多岗位, 所以大多数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岗位不能按照要求来设置, 一人多岗的情况大量存在, 这给货币资金的管理埋下了许多隐患。
2.2 印章管理和使用混乱
许多农业经营单位的领导或管理层没有意识到财务印章管理的重要性, 对财务印章的保管和使用没有明确相关的规定, 从而造成了单位财务印章保管和使用上的混乱。不少单位所有财务印章都由一个人保管, 在使用中也不对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审核, 更不进行登记, 从而导致一些经济纠纷及负债的产生。
2.3 货币资金收支审批不规范
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沟通不畅, 造成销售业务已经发生, 但由于合同等相关的文件资料没有能够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 造成货币资金收入的不及时。在货币资金支出方面, 许多农业经营单位都没有能够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致使业务部门办理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时无章可循。也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有关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制度但制度执行中相对比较随意, 制度执行不严格, 表现出货币资金支出的混乱。
2.4 库存现金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业经营单位与农户之间的业务交往较多, 许多单位不能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 超范围使用现金。在种子采购、农资购买等方面无论金额大小都使用现金交易,造成了现金使用不安全。另外, 还有单位过多强调业务的特殊性, 经常“坐支”现金和“白条抵库”, 造成现金的账实不符。
2.5 不重视银行存款管理
由于农业经营单位的业务特点, 许多单位不重视对银行存款的管理, 多头开户现象严重, 有些单位还存在以个人的银行卡代替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收款或付款的现象。业务单位之间过多地强调相互的情谊而忽视了制度的严肃性,相互借用或租用银行账户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 造成农业经营单位银行存款管理的混乱。
2.6 不重视货币资金清查工作
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普遍存在不重视货币资金清查的情况。许多单位未能制定货币资金清查制度, 有些单位虽然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 但未能认真地执行, 更不能做到“日清月结”。有的单位甚至长期不将现金账与库存现金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不按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从而导致财务部门负责人对现金流以及银行存款的收支余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 给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留下了机会, 致使单位产生经济损失成为可能。
3 加强农业经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货币资金管理岗位
农业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结合单位实际, 合理设置货币资金管理的岗位。一是应当在单位的财务部门设置专门的货币资金管理岗位, 明确专人负责货币资金收支管理。二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农业经营单位, 如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 一定要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单位货币资金收支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同时要明确专人定期核查货币资金。三是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在明确财务部门职责的基础上, 具体规定现金岗位、银行存款岗位的工作职责, 并由单位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货币资金核算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防止货币资金收支方面违规、违纪或违法现象的发生。
3.2 严格单位财务印章的管理
农业经营单位应高度重视财务印章的管理, 预防管理风险的产生。一是根据单位业务需要和业务流程, 配备财务印章管理人员, 负责单位财务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二是财务印章管理人员可以是兼职岗位, 但兼管印章的人员不得一人保管单位所有印章, 特别是涉及收、付款的印章必须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保管。三是个人印章原则上由当事人自己负责保管和使用, 因工作需要当事人保管不便的可以授权他人保管, 但要严格使用程序。四是为防止财务印章管理和使用中出现问题, 单位要配置专门的保管设备, 下班后财务印章全部放置于保管设备中, 做到人走柜锁。五是建立单位财务印章使用登记制度, 凡业务经办过程中需要使用财务印章的, 必须办理完备的登记手续, 以便于明确责任。
3.3 加强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
农业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的日常管理。一是业务单位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 业务部门及时将经营合同等与货币资金收支相关的文件资料送达财务部门, 以便核查收款和付款情况。二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的审批制度, 规定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办理程序、审批手续等, 规范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三是严格遵守库存现金的开支范围, 严禁超范围使用现金;经营过程中收到的现金要及时送存开户银行, 不得“坐支”现金和“白条抵库”;更不得通过个人银行卡办理单位的现金收支业务。四是加强银行存款的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开设单位银行账户;除可以使用现金收支的业务外, 一律通过银行办理转账;按照国家规定的结算方式办理单位之间的结算业务;不得出借、出租单位的银行账户。
3.4强化货币资金清查的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是要以较低的管理成本为经营活动准备必要的货币资金, 同时要确保货币资金的账证、账账和账实相符。因此, 各农业经营单位应强化货币资金清查的管理。一是要根据经营活动的需要, 确定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 以降低货币资金的管理成本。二是严格按照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库存现金的清查, 保证库存现金账证、账账相符的基础上, 对账实不符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账务处理, 对涉及违规违纪或违法的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处理。三是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检查银行对账单是否完整, 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是否正确,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对银行存款收支异常情况、日记账与对账单不符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并进行账务处理。对涉嫌违规违纪或违法的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覃巧灵.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会计师, 2015 (2) :145-147.
[2]廖荻.浅析我国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 2013 (14) :198.
[3]古艳华, 吴孔凡.农业财务管理工作[J].中国会计年鉴, 2002 (1) :44-46.
会上,省农委财务处处长王如华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全省农业专项资金总体概况、全省农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等。参加会议的9个市(州)的财务科(处)长相继发言,对本市(州)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做了汇报,交流了经验,分析了资金监管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监管对策与建议。省农机鉴定站介绍了专项资金管理的情况和做法。
“十一五”期间,中央强农惠农资金及省级农业专项资金由2006年的4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8.5亿元,增长1.7倍;省农委参与管理的资金由2006年的6.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亿元,增长4.3倍;省农委本级的预算经费由2006年的922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78亿元,增长93%。今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将有新的突破。国家惠农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马铃薯补贴、花生补贴、水稻大棚育秧补贴、农业保险、产粮大县奖励、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国营农场税费改革、普九化债等。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包括: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机深松深翻补贴、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五项重大农业技术补贴、人参产业发展、百万亩棚膜蔬菜、农民合作组织、乡企发展、增施有机肥试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林蛙梅花鹿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全省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贴等。另外,农业专项资金还包括国家农业部专项资金、各级地方财政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等。
近几年,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幅增长,专项资金规模迅速扩展,资金来源与投向发生新的变化,有关部门对资金监管的要求愈加严格。为了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落到实处,省农委从制度、程序、监督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4月,省农委召开了全省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晓光副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农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职责分工、监管方式、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规定。国家惠农政策资金和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基本实现 “一个专项一个管理办法”的目标,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监管机制初步建立;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与有关业务处(室)共同对农机补贴、农民培训、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及农业部重点专项资金进行了检查;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对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年度例行审计制度,依法对单位的财务收支、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及效益、企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离任)等进行审计;加强队伍建设,培训会计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会代训、以审代训、举办专项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组织直属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培养和树立财会人员的预算观念、法制观念、节约观念、廉洁观念,从加强政治思想、财经法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几年来,省农委有三位会计人员(张岩、相洋、赵淑杰)被评为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有一位内部审计人员(郑红霞)被评为全省先进内部审计工作者,省农机鉴定站财务科被评为全省会计工作先进单位,吴晓光副主任被评为全省十佳內部审计领导。
会上,王如华处长进行了会议总结,并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增强责任感。要站在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认识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熟练掌握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积极促进“三农”工作的发展,主动参与管理,负起责任,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二是创新监管方式。要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要坚持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要将重点监管与例行监管相结合,每年按照计划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政策宣传,公开项目信息,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监管质量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管理。省、市(州)要按照规定,每年组织1~2次专项资金检查,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项目资金全程监管,有效防止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发生。要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检查效果。要实行省市联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建立协调监管机制。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农委、长白山开发区管委会环资局财务(计财)科(处)长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省农委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科长或会计人员,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的财务处长应邀参加会议。
【农业资金管理】推荐阅读: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06-20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12-13
农业专项资金07-05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11-14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06-05
公司财务资金管理07-27
资金管理问题对策10-05
企业资金管理标准12-31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