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颜值”,整治攻略如何做?

“五大攻略”,求解农村人居环境“颜值”提升之道

3月5日,北京已是暖意融融。

“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言之谆谆,情之切切,关心村民家里厕所改造这样的“小事”。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革命”与人人相关,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心间。

时光倒转40多年前,陕西省延川县冯家坪乡赵家河村,建起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

而翻修它的人,正是当时在赵家河村蹲点的知青习近平。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对此事有着详细的记录。

“近平来了不久,就动手修了一个男女分开的公共厕所。他把旧的厕所拆掉,重新用砖和石头砌,扩大了面积,又加高了围墙,一间男厕,一间女厕,都是分开的,宽敞多了,而且隐秘性比较好。大家一看,这样确实很方便,就纷纷效仿。”村民赵胜利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随后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念兹在兹。

16年前,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16年后,浙江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让“浙江美”延伸成为“中国美”,将一时美变成长久美,散发旺盛生命力。

2018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国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颁发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并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前不久,为推广浙江经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细,才能让美丽乡村闪耀持久光芒。

近年来,重庆充分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标志性作用和对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普惠性作用,抓紧抓实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升乡村“颜值”的“五大攻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方向和目标,就在前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CQDK全媒体记者跟随着春日的脚步,行走在巴山渝水的美丽乡村之间,近距离观察我市在学习推广浙江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新實践、新面貌、新成效,求解背后可供参考和学习的农村人居环境“颜值”提升之道。

第2篇:湖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正式启动

湖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正式启动

2011年1月1日,湖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在鄂州召开,12个市州、25个县市数千个村正式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该项目总投资19亿元,计划2012年底完成,将惠及数百万农民。

福建两年亿元资金投向村卫生所

2010年12月27日,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在原有已改造建设200所示范性村卫生所的基础上,2011年、2012年,该省将进行9750所村卫生所建设项目。到2012年底,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拥有一所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所;到2015年底,全省村卫生所设施、设备配备达到国家标准。

四川加大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川2011年将加大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贷款贴息的力度,计划安排财政补助项目资金8095万元,其中60%将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今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另外,省农发办近期提前下达了该省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资金6.4亿元。

重庆建国内最大现代畜牧园区

国内最大的现代畜牧园区近日在重庆长寿开建。该园区占地52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纯美系原种猪核心群项目、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3万吨生物有机肥料厂和300个终端连锁店等。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是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平台之一。

第3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探索与研究

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内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强调以协调、有序和动态的系统观,核心在于“全空间、全部门、全要素、全覆盖”,要坚持全域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坚持全域管理,创新政府、企业、居民协同治理,坚持全域联动,促进行业、产业、企业高效发展,坚持全域覆盖,营造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

关 键 词: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是增强亿万农民获得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新时期农业农村部门更好地履行“三农”工作职责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工作进展很不平衡,三是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四是要素保障不足,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1]就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地区是分部门割裂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没有形成系统思维,导致互相掣肘,影响了环境的统一改善。比如有区域经过治理,江河水域的地表水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厕所改造科学规划不够,统筹实施监督不严,导致污水渗漏,反而又影响了地表水质量。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因此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系统观念,统筹好相关部门、相关要素,相关项目和产业,实现全域整治,共同向好,十分必要。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概念和内涵

全域是概化理论术语。每个测量面对应的总体,被用于区分总体和样本。[2]打开百度词条,全域,最先关联的就是全域旅游,这是国家文化与旅游局精心打造的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强调社会全面参与、产业共融共荣、旅游业促进全行业发展。[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行业的概念,可有效解决因土地利用碎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有效策略。[4]浙江省率先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制度优势,打好农村土地管理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5]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这里的全域泛指广东全境,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地理范畴。本文所讨论的全域可以是特定的任何一个区域,省份、地市、县、乡镇、村均可。同时它也不限定是一个空间地域的范畴,可以涉及到产业、文化等多个层面。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概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内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提出更明确地强调了整治的主体、客体、要素和过程,相较过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涵,更关注于社会经济布局的結合,更强调多部门联合管理的积极效应。它是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全空间”内有限的资源,通过“全部门”之间的有效综合管理,达到农村人居环境“全要素”的系统改善,实现“全覆盖”的健康发展。相较以往农村人居环境“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就污水谈污水、就厕所谈厕所,缺乏全盘化考量的弊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强调以协调、有序和动态的系统观,核心在于“全空间、全部门、全要素、全覆盖”。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基本内涵

1.全空间——新的区域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突破人居环境这个仅限于生活环境的狭隘概念,着眼于区域内整体环境整治和提升的大格局,整个区域内的山林水田湖草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范畴,需要统一考虑,统一部署。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到全域整治,实现农业农村统筹发展,多规合一,公共服务全域覆盖,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2.全部门——新的管理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从农业农村部门主导向全社会协同推进转变。打破不同归口管理部门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监管和治理的全域覆盖,由政府统筹负主体责任,国土、水利、环保、住建、交通等有关部门共治共管,联合执法、相互作用、维护秩序,互不越位、无缝对接,管理上各负其责,协作推进,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元共治,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界群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3.全要素——新的产业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跳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的范畴,与社会经济各行业要素充分结合,统筹发展,通过优化各要素之间的联结和配置,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只有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起统筹实施才能更有成效、更能持续。

4.全覆盖——新的生活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要从注重硬件改善向软硬兼顾转变。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等任务重点在于硬件建设,但人居软环境氛围打造、新的生活理念的树立却是一个更为漫长、更需要耐心的过程。居民树立环保节能、文明友好的生活理念,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和农村人居环境,获得更整洁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是以惠民,获得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以便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是以富民。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方法和路径

(一)坚持全域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决不能单纯从农民居住的生活环境来看,要看到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必须统一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势必要与国土部门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考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好全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要利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契机,加强空间规划、战略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协调衔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安排,统筹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各项内容,通过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全域管理,创新政府、企业、居民协同治理

不管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不管是政府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还是游客,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参与和收益主体。针对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公共部门内部条块分割、企业主体积极性缺乏等诸多问题,要强调提升各个主体的整治参与性,平衡各方主体的投入和利益,真正实现“各出一盘菜、同享一桌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制度供给。一是要坚持高位推动,健全地方责任机制,压实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工作方案,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协调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以“全域”为依托,打破人居环境整治中行政壁垒的制约,最大程度降低了行政职能部门权责冲突、信息失真等问题。二是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鼓励各级投资融资平台在市场化运作、依法担保的前提下,增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项目建设相关投资或担保规模;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支持科技研发;实施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三是要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教育、自主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发动群众,做好政策宣传、组织动员工作,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反成了局外人、旁观者。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投工投劳,要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能自主决策、自己动手的事情交给农民,特别注意防止急功近利,下指标、定任务,通过行政力量强行推动,效果适得其反。

(三)坚持全域联动,促进行业、产业、企业高效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以其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可以培育并激活乡村的生态资源,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每一项任务的推进都将带来行业产业企业的一系列发展。以最近热门的垃圾分类为例。上海等城市垃圾分类强制实行带来的机会,让很多人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有超过1000家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仅7月1日当天,就有6家相关企业注册。有业内人士预计,10年内环卫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上,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是工作任务,但也可能带来商机。从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和运输,到不同环卫设备的提供、运营,以及垃圾分类后再生资源利用回收或是焚烧处理等等,通过引入市场化公司参与,一方面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与能力,另一方面也正是人居环境整治辐射相关行业共同发展。

此外,可通过农村公路硬化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可通过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公共空间、庭院等绿化美化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友好水平;可通过农民房前屋后的绿色种植等庭院经济,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结合丰富农业农村的发展内涵;可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村容村貌的提升,改變农民多年生活习惯,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助力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农业资源消耗强度,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势头等等。要推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平台和纽带的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延长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四)坚持全域覆盖,营造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以其生态调解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农村生活品质的提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中,一方面要使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历史建筑、文物遗迹、民族民俗等得到有效保护,充分体现乡村独特风貌,留住绿、留住旧、留住文、留住魂。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动员、国民教育、政策引导等手段,建设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提高社会友好度和改善区域软环境。倡导健康生活习惯,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良好乡风;通过电视、网络、明白纸、倡议书等多种形式,组织“最美清洁户”、“最美家庭”等评选,营造全社会共建文明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俗文化节等多类型节庆活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乡村经济结合起来;将文化要素通过乡村地标、景观小品等载体展现;通过建立主客和谐共处、共建共享的生活方式,让游客深入乡村体验社区和风土人情,让居民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知识信息和文化交流等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美了,也同时留下了代表村民守望的村头小桥、凉亭、土地龛,修缮了承载村民对先祖敬畏的祠堂,翻新了历史留下来的武术校场,白墙青瓦集间铺满了耕读传家的写意画。这些努力接续了珍贵的乡间文脉,留住了独特的乡村味道,考验的更是执政者智慧、情怀和韬略。

综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要以合作整治为载体,力促公私合作,强化资源整合,避免政府大规模负债,兼顾乡村整治的效率与公平。要以环境改善为抓手,保护水源涵养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切实维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真正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努力打好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2019.6.

[2]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

[4] 于水,胡卫卫,李爽.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N].中国环境报.2019-4-25(3).

[5] 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浙江省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前瞻[J].董祚继.浙江国土资源2018.10.

[6]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作者:肖瑶

第4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倡议书

全镇广大干部群众:

环境卫生关系你我的健康。整治环境卫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应尽责任。目前,农村的水质恶化、垃圾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环境卫生保洁员、文明行为宣传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把家乡建设成为“庭院绿化、沟渠净化、道路亮化、村庄美化”的新家园。根据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省市区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镇党委、政府倡议如下:

1、争当环境卫生保洁员。广大群众要认真履行维护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责任义务,自觉搞好庭院卫生及公共卫生,不乱倒垃圾、污水、渣土和废弃物,做好门前“三包”,自觉将自家的室内外和伙场盘子打扫清理干净;自觉将农膜和滴灌水带等清理;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水源,畜禽养殖实行“零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支持公益事业。

2、争当文明行为宣传员。广大群众要提高对人居环境整治及清洁家园行动的认识,积极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作用,动员家庭成员和其他群众参与卫生整治清洁家园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争当环境卫生监督员。广大群众要对乱倒垃圾、乱张乱贴、乱停乱放等损害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劝导、举报和制止,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居住生活环境。

美化家园,靠你靠我靠大家,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人人有责,家家受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主人翁精神,坚持不懈,全民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建设美丽新家园,谱写实力、活力、魅力新篇章,让我镇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美好。

第5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6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

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5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针对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出台方案有何重要意义?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出台这一方案,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方案的重点是什么?

从当前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实施整治行动。

其中,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村容村貌提升的主要任务是以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为重点,基本解决农村通行不便、道路泥泞的问题,同时推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是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可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方案明确了分区域的目标要求: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如何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 方案主要明确了以下渠道:

一是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三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

要着力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一,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

第二,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第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

如何确保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明确实施步骤。各省区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有序启动。

三是加强考核验收督查。

第7篇:XX乡农村环境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从2020年4月至10月,在全乡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紧紧围绕《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努力实现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的工作目标,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实现环境序化、洁化、绿化、美化,着力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制订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明确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员,签订责任状,每个村庄要设置党员卫生责任区,明确保洁员(环卫岗)保洁范围,建立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层层宣传发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迅速掀起全民关心关注、村民自觉投入、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高潮。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中旬至9月中旬)。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持续开展居家环境整治活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督促农户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加强劝导帮助,对蛮不讲理、拒不整改的,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定期开展现场评分,对工作落后进行调度,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三)检查验收和巩固提升阶段(9月下旬至10月底)。

组织检查验收组对各村检查验收,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整体提升。

三、整治重点

围绕“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对农村环境全方位开展专项整治。

(一)围绕“人精神”,大力整治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及各种违法乱纪和不文明行为。

针对农村存在的利用麻将、纸牌等形式聚众赌博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清除和取缔在农村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场所,加强对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厉打击电鱼及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倡导简朴节约的丧葬礼俗,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二)围绕“地干净”,大力整治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草丛生等问题。

全面清理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废弃物和卫生死角;全面消灭旱厕和露天粪坑,大力推广并规范使用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工程投入,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引导村民养成污水入沟、垃圾入桶、庭院保洁的生活习惯,确保房前屋后无杂草、无烟蒂、无果皮纸屑、无废弃包装物、无油腻污迹、无积水积泥,墙面、门窗等无积尘杂物。

(三)围绕“物整洁”,大力整治杂物乱堆、器具乱放、车辆乱停等问题。

针对农村居民杂物乱堆、东西乱放、器具乱摆、车辆乱停、电(网)线乱牵、衣服乱晾等问题,集中整治分类归整,实现“三要四不”,即:衣物要干净、物品要整洁、房间要卫生,电线不乱拉、衣物不乱晾、柴草(农具)不乱堆、车辆不乱停;引导村(居)民定期清洗保洁遮阳蓬、门头牌匾、标志牌及房屋各类设施,及时清理施工用的砂石砖瓦、建筑垃圾,保障道路畅通保持庭院整洁。

(四)围绕“院绿化”,大力整治院落破败杂乱、猪圈禽舍乱搭乱建等问题。

督促农户拆除村内侵路占道的乱搭乱建,清理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垣断壁,及时粉刷裸砖墙,提倡修筑有乡村特色的篱笆式简约围墙;教育村民科学利用空间,合理搭建猪圈禽舍;引导村民前庭后院因地制宜栽竹植树、种菜种花,营造庭院景观,发展庭院经济。

(五)围绕“畜规范”,大力整治畜禽乱跑、粪便乱拉等问题。

引导村民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做到畜禽不乱撒乱跑、粪污不随地排放,畜禽排泄物定期清除并通过种植作物消纳等途径实行资源化利用;采取防渗漏和防恶臭等措施,防止粪便和污水渗漏、外溢,严禁将畜禽粪便排入河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XX乡农村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农村居家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调度协调等工作(详见附件)。健全乡、村、组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乡镇班子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党员包责任区、农户包自家房屋内外”的原则,划分责任区域,明确各方职责。落实村级主体责任,行政村村“两委”负责全村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发挥好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带动作用,形成“党政牵头、村居动员、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政策扶持,多元投入。

乡政府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足额到位,共同确保村级管护资金平均每行政村不低于5万元。在此基础上,针对全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适度安排奖励资金,对工作成效明显进行奖励。同时,各村要动员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支援家乡建设。允许各村根据需要向农民群众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激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清洁家园。

(三)全面发动,广泛参与。

要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栏、宣传条幅、宣传单(倡议书)、LED电子屏、微信等媒介进行全方位宣传。以广大群众为主体,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要坚持正面典型引路、反面典型警示的原则,表扬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曝光整治不主动、成效不明显的人和事,营造人人动手、家家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健全机制,形成常态。

建立健全农村家庭“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动更多村庄将“门前三包”写入村卫生公约或村规民约,同时设置“红黑榜”,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向村民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投诉问题。每月组织村(居)开展一次家庭卫生评比或家庭环境比美活动,通过互学、互评、互检、互帮,激发家庭荣誉感,促进家庭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乡环境整治共组领导小组每月对各村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明察暗访,积极掌握工作动态,反馈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大巡查,做到每半月一调度一排位、每月一督查一通报、每季一评价总考核,对工作开展有力、整治效果突出的给予表彰;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村进行约谈整改和表态发言,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附件1

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宣传标语

1.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开展农村居家环境整治

2.实现农村居家环境序化、洁化、绿化、美化,干干净净迎小康

3.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

5.革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8.整治脏乱差现象,留住记忆乡愁

9.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不文明行为

10.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11.携手改变旧环境,共建人居新农村

12.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人人受益

13.要想心情好,环境先搞好

14.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15.清洁清扫坚持做,美丽环境真不错

16.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17.治理环境齐动手,村容整洁共分享

18.环境卫生人人搞,农村更比城市好

19.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

20.改水改厕改习惯,治荒治脏治杂乱

21.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22.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整洁

23.人居环境人人护,护好环境为人人

24.居家环境美丽,人文精神正气

25.村洁路畅凭自觉,文明幸福有感觉

26.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河塘沟渠水清岸绿

27.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同心共建美丽家园

28.千家万户搞卫生,千村百乡更美丽

29.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垃圾装袋投放入箱

30.房前屋后勤打扫,齐心打造新风貌

要求:固定墙体标语、白底红字、规范制作。

第8篇: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四城联创”工作,结合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关于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行动的通知》(x改农居办函z20XX{15号)文件精神,按照县政府安排,从x月xx日开始,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为目标,围绕“干净、整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卫生单位、卫生乡村”为载体,通过全方位集中整治、全领域清理积雪,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解决环境卫生整治标准不高、易反弹等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营造舒心美好的春节节日氛围。

二、基本原则

1.街镇主体,部门参与。各镇(街道)为本辖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动员、具体实施等工作;

各部门要扎实落实相关职责任务,整治包联街区和机关环境卫生。

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城区及农村积雪清除不彻底、环境卫生易反弹等问题,结合我县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四城联创”工作,以点带面,将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向纵深推进。

3.健全机制,巩固长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落实保洁人员、配齐环卫设施、保障整治经费、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不间断,做到制度化、全年化,积雪清理常态化。

三、工作重点

(一)城区环境整治。全面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主要出入通道、居民小区、广场、车站、背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利用一周时间,全面清理城区内积存冰雪,积极动员广大居民、各商铺门店自扫门前雪,保障各条道路畅行无阻及行人出行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影响。

(二)路渠沿线整治。迅速清理国、省、县、乡道路及通村路沿线积存冰雪、生活垃圾、“三堆六乱”,对加水点、煤场、料场进行整治,并做挡墙处理,彻底清除河道、渠道内生活垃圾。

(三)集镇村庄整治。对所有镇区、集镇十字、村庄及周边等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做好“七清理,一提升”。

1.清理积雪。坚持人力和机械清理相结合,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彻底清理城区、镇区、村庄及周边、村内主干道路、群众房前屋后积存冰雪,做到清运干净、无残堆、无剩底;各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清雪除冰工作方案,做到“以雪为令、有雪即清、随清随运”。

2.清理垃圾。清理镇区、道路、村庄周边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

3.清理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的发生。

4.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清理门前占道旱厕,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

5.清理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营造整洁舒适居住环境,积极创建“美丽庭院”。

6.清理“明锅亮灶”。依法取缔乱摆摊点,做到无出店、占道经营。

7.清理“乱贴乱画”。清理野广告、破损横幅标语,清除破损牌匾,规范牌匾设置。

8.提升村庄绿化效果。在村庄道路两侧、河道两旁、房前屋后开展植树造林,各村主要道路两侧要建有整齐美观的绿化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可供农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绿地场所,并安装照明设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育养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远看是林、近看是树、林中有园、村中有景的绿化效果。

(四)贫困村环境整治。提高贫困村整治标准,坚持贫困村道路、农户门前、农田、贫困户室内外全面推进,做到无死角整治;发动党员干部帮助“五保户”、行动不便、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清扫门前和院内积雪,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加大贫困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村庄绿化亮化力度,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五)景区园区整治。对全县各类景区的周边道路、沿线村庄和景区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整治,彻底解决景区内外冰雪堆积、垃圾堆积、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加大高新区、庄里工业园和各类农业园区清洁生产、污水排放、垃圾处置的治理。

(六)落实垃圾分级处理。逐步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污染搬家”问题,配足配齐垃圾运输车、垃圾箱(桶),切实用好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阳光堆肥房等设施。

四、时间安排及职责分工

1.本次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1月10日-15日)。各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集中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微信平台等载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月16日-3月31日)。集中三个月,组织力量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迅速、全面清理城乡积雪,全力抓好长效机制落实。春节前对城区、镇区、村庄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美好的节日氛围。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20XX年4月上旬)。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进行考核评比,全面总结经验,迎接市上考核检查。

2.各单位要明确责任,扎实开展整治。各镇(街道)负责合理设置保洁员并划定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整治无死角;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及各类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级处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从1月12日开始,美丽办、创建办分别组织宣传车在全县进行两个月巡回宣传;各镇(街道)要利用宣传单、宣传车、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百日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依靠群众,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在全县迅速掀起人人抓卫生、讲卫生、爱卫生的热潮;电视台制定专题宣传计划,介绍成功经验,报道工作动态,形成强大舆论态势,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3.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村组党员干部带动左邻右舍”活动,利用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打扫环境卫生,开展卫生单位、卫生巷道、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4.落实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各单位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乡“门前三包责任”等制度的落实,通过开展“卫生文明镇村、卫生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四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5.严格督查考核。政府督查室、电视台、美丽办、创建办要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城区、城乡结合部、集镇街区、各条道路、村庄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和积雪清理情况进行不间断督促检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通过电视台、微信平台进行曝光;按照每周一镇逐村检查,集中反馈存在问题,每月对各镇(街道)进行评分排名,排名结果将作为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凡被市上通报一次,年终目标考核扣减0.3分,被县上通报一次扣减0.1分。

第9篇: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巾帼行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发挥妇联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主要任务

以打造村容整洁、人居环境优美为目的,宣传普及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清洁、美化房前、屋后、庭院,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二、整治范围

以各行政村为责任主体,对辖区内人居环境进行整治。

三、整治标准

通过整治,每个家庭都达到:房前屋后干净,即无乱搭乱建、杂物摆放整齐、生活垃圾不乱丢、畜禽养殖规范有序、人畜分离;院内干净,即地面平整洁净、无污水污泥、无乱堆乱放;厕所干净,即厕所清洁,无蚊虫、苍蝇。

四、实施步骤

1、成立队伍。镇妇联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指导全镇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队长XX,成员为镇妇女联合会执委、镇政府女干部;各村妇联以妇联执委为基础,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村民组长、家庭卫生良好的妇女,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为各村妇联主席。

2、示范带动。一是各村妇联主席、执委对照标准,首先搞好自家环境卫生,作为活动示范户快速推进此项工作;二是各村妇联通过组织巾帼志愿者上门帮助等方式,对照标准,在每个自然村庄选取一至两户示范户,组织动员周围邻居以此为标准,整治好自家庭院环境。

3、评比表彰。村级妇联执委配合村两委包片干部每季度开展一次“清洁示范户”评比活动;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环境整治巾帼志愿者”和“邻里互助”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镇妇联实时开展评比表彰活动。

五、工作要求

人居环境整治是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一项具体工程,是乡村振兴的一项必要行动。各村在开展活动时要统一穿着巾帼志愿服务背心,营造阵势氛围,每次活动开展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图片资料搜集整理上报,让我们的行动见于形、留于影、感于心。

上一篇:高级财务会计及答案下一篇: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