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2-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 不仅是高校必修的课程,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进入大学, 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 同时也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需要。

进入高校, 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 使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全的发展, 否则可能会引起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校风稳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很多, 但是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是最基础的, “基础”课程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

“基础”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之中, 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导向。新时代下,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法律观念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2]。

但是当前的高校“基础”课程过于重视内容的教学, 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 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起不到在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各个高校也在不断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尝试革新, 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 课程内容理论化

当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以内容教学为主, 课程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进展等, 教师教学的时候大多是照本宣科在以读的方式教学, 很少能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 有结合的知识点, 同学们也很难提起兴趣, 造成学生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 很少听课甚至旷课, 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3]。

(二) 教学形式单一

课程的内容注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 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 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是理论性的, 也需要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 但是过于单一, 就会让学生有很大的抵触心理, 对于课程兴趣度不高, 同学们会觉得此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 错误的认为此课程的学习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用不大。

(三) 课程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大

此课程注重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法律法规观念, 很短的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效果, 但是课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学习的课程看似与实践结合不大, 但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影响着一个人的觉悟及对待问题的态度。而这种觉悟的培养在教学中短时间内体现不出, 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奥义。且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生活需求, 体现不出该课程应有的价值[1]。

(四)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很多学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师的选拔不严格, 跨专业兼职教师居多, 大部分的老师以读的方式教学, 造成对该课程教师的选择要求不严, 实际教授好此课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广博的实践经验, 而这些是大部分该课程的教师所不具备的。更是影响了该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2]。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必要性

课程教学的创新是高校进步的灵魂, 善于利用现有的知识改进或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持, 这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 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 只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中不断进步, 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使他们不断的成长。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教学, 把学生束缚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 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 造成学生没有开拓进取精神, 与当前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严重脱节[4]。

(二) 当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 个性比较强, 学习和生活有自己的主见, 而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用固定的标准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 严重压抑了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仅是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创造力, 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为社会培养各种类型的合格的人才。

(三) 传统“基础”课程教学评教评学体系不科学, 对于教师的考评, 很多学校以学生给教师打分来衡量, 教师的授课注意力以学生“满意”为标准, 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课程的教学没有任何创造力。而学生的成绩评定仍以考试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讲考试内容, 甚至一些教师在考试前划重点, 学生只对重点内容的临时抱佛脚学习也能获得好的成绩, 相当于只考查学生的记忆力, 而没有分析、创造力的学习。这种方式体现不出该课程真正对学生的影响[2,3]。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一) 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长期的教学中, 考试模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但是闭卷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不是对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的考察。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高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 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制定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对一门课程的学习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加大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 重视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实践积累, 将大学生的平时课程学习纳入年终课程考核[5]。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开展的主体,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 “基础”课程的改革, 高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 教师要具有积极地创新意识和观察力, 只靠学习是掌握不了的, 教师要勇于走出校园, 参与到社会实践, 参与到企业的管理, 只有掌握了社会需求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

“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课程的教学的案例选择必须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时代下运用旧的案例进行课程教学, 不仅仅是学生不感兴趣, 同时, 也不能针砭时弊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 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各种素质, 必须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的需要[5]。

(三) 注重教学互动

从课堂教学方式, “基础”的教学模式普遍是好几个班级一起上课, 造成每个班级的管理很混乱, 甚至是没管理, 大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在做自己的事, 看手机、讲话, 一点都不在乎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这么多学生的不自觉, 老师也法不责众, 只是在讲台上面高谈阔论, 对于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变化没有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学生没有互动没有交流, 更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6]。

加强教学互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 教师不定期的在课堂上提问,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学生的自尊心比较高, 回答不上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 良好的教学互动形成课堂亲和力, 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7], 不仅仅有利于课程的顺利的开展,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 “基础”课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在复杂的现代人际交往中, 它担负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不断的在实践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输送新鲜的血液。

摘要:根据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不断的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使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它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改进教学方法, 适应新形势的文化教育需求, 已成当务之急, 这也是高校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基础,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天源.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5) :160-162.

[2] [3]王健, 吴海艳.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119-123.

[3] 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

[4] 李晓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 (4) :145-148.

[5] 付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4) :52-56.

[6] 姚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全过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2015.

[7] 倪凤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72-75.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下一篇: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