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方式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方式(共13篇)

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方式 篇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在教学生涯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以此来适应时代所需要的方式.我就现在新课标理念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此来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同学们首要的对数学的看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太少,所以我们要通过让他们了解数学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度,了解数学在以后各种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社会中的通信方式,电脑使用中数据的变换等就是需要对数学中的微积分等等有需求.物理线路等也是需要通过数学为基础,才能了解其中数据的变换.所以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他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为了以后生活的美好.当前的首要目的就是学好数学.了解数学是何种重要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他们思维数学逻辑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这门“枯燥的学科”.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通过各章节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就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对枯燥的数学问题进行问题意境的开发,使同学们有足

第 1 页 够的想象空间,以此来培养思维能力的扩展.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各种不理解,我们不能抱以让他们自己看书,多做习题去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种不理解给予合适的想象空间,让它能够自己想象这其中的数据变换.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创设情境,努力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在课堂上“枯燥”的数学问题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不只是注重书本生所写的那些有限的问题,需要使得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某些时候也学会因为一时的不理解而出现错误.但这明显是正常的.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回归到正确的思维中,而不是直接贬低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许在生活中某个你批评思维不正确的人,最后却能成为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人物,这种人成功的基础就是敢于创新,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继而发现许多我们不能发现的东西.数学课程中这种思维方式就至关重要,因为数学本生就是“枯燥”的,需要的是我们去理解,去开发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使这种“枯燥”变成一种学习的乐趣.

第 2 页 其次在数学学习中还需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去使学生理解问题,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用来为社会做贡献的,需要的就是让它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的生活就是至关重要啦,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比如说数学中所要学习的各种空间想象图,这种想象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想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实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空间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一些立体工具.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能单凭想象,需要是使他们的想象能够有实物进行参照.进而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存在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实施差异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差异教学,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自主发展,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其他生活动态,比如家庭情况,心情状态等等,以此做到能够和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教与被教的关系,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让他们对老师有好感,这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促进的方式.因为同学上课所面对一是黑板,而就是老师本人,如果他很厌恶这个老师,第 3 页 那么即使再听讲,他也是听不进去.但如果他觉得这个老师好交流,那么课枯燥一些也是会认真听下去的,当然也不能对学生过于放纵,因为学生还是得以学业为主,只是在课间之余可以多跟他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整体的听课状态,进而知道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去适应自己,而使自己去适应学生,融入学生群体,去了解发觉他们的长处.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态,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困惑,对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心里面别扭,甚至于有阴影,对学习产生恐惧态度,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的上进心能够发掘出来.

所以整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发掘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后就是要教会他们学习,通过教材,以及传统模式中的多加练习,因为虽然传统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但其根本一些教学方式还是值得借鉴以及采用的,毕竟数学学习可以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想法的错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得重中之重就是要与实际结合,让他们了解数学以及数学对社会的贡献还有运用.最后了就是需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帮助其改进.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由需要学习到学习到想学习到爱学习的心态的转变.

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方式 篇2

一、以平等交往作前提, 实现“单边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

“师传生受”式的“单边教学”, 教师把语文知识单向地、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仅仅达成了“学会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 学生属于受动的角色, 缺失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效率低下。而互动式教学, 搭建师生讨论交流的平台, 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 实现了师生多边互动, 培养了学习兴趣, 强化了合作意识。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了语文知识、掌握了语文学习方法。互动式教学中, 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实现教学相长。

实施互动式教学应以“平等交往”作前提。新课程强调,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应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 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 由传统的语文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的语文学习促进者, 由语文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是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互动式教学的重心应落实在“思维互动”上。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能仅以频繁活动作为互动的标志, 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实现“思维互动”, 常见的策略有:第一, 在讨论争辩中互动。如教学《明天不封阳台》一课, 可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织一场辩论:房子装修封不封阳台?主持人 (老师) 与嘉宾 (学生) 实话实说。通过讨论与争辩, 师生会逐步认识到封不封阳台的争议只是表象, 深层次的内容应该是对现代城市“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与应对。争辩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了口, 而且动了脑。第二, 在质疑释疑中互动。语文学习中, 学生难免有疑惑需要问询老师和同学, 于是课堂上就有师生、生生间的交替问答, 这就是“质疑释疑互动”。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 教师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介绍,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质疑, 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 于是问题接踵而至。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有的学生说开花意味着凋零, 所以作者哀伤;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 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 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 等等, 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为什么“坂本繁二郎的画, 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 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 显得更美了”?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 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 准确表现自然, 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 而这次却发现了?有的学生说, 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 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 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学生的问题很多, 解答了这些问题, 文章的脉络、主题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第三, 在实践活动中互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普通高中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现行教材中就安排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教师可选择适合开展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展开互动, 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

二、以问题讨论作主线, 实现“传授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

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 发展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的根基。然而, 单一的“传授教学”, 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其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围绕问题的解决, 学生自主探究, 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探究问题的过程, 就是学生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因此,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观察语言、文字和中外文化现象中, 从习以为常的事实与过程中发现。实施探究式教学, 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的问题敏感度。

提高学生的问题敏感度, 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引导。首先, 要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其次, 要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再次, 要点拨提问技巧, 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概括起来说, 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和技巧。

课堂教学中,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有多种:第一, 在接触新奇的背景材料中提出问题。比如《宇宙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 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科学小品文, 很容易产生诸如“月宫里真有嫦娥吗”, “后羿能射到太阳吗”, “宇航员为什么要穿宇航服, 宇航服有哪些功能”, “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 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第二, 在阅读矛盾的语句中提出问题。《孔乙己》一文中有“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 有的同学质疑:“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 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 为什么?通过该问题的讨论, 不仅能促使学生去琢磨、发掘课文中蕴涵的内容, 理解作者用词的意图, 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第三, 在寻根究因中提出问题。《捕蛇者说》中蒋氏祖父、父亲均死于捕蛇, 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蒋氏却大戚。学生就有“永州之人为什么不更役复赋”的疑虑。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就能快速发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根本原因, 深刻认识到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第四, 在课文比较中提出问题。如学完《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后, 引导学生比较两文有哪些异同点。通过讨论, 学生就可知晓两文写作时代不同, 但其主题相同;两文主人公的遭遇不同, 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 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使然;两文的表现方法不同, 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 (吴敬梓和鲁迅) 之手, 却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都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朽之作。比较式问题的讨论可以温故而知新, 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求同寻异的过程中, 提升思维能力。当然, 实际教学中, 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 实施探究式教学, 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三、以场景再现作依托, 实现“控制教学”向“情境式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 教学组织多以纪律约束来实现。这种“控制教学”的负面效应是, 课堂上学生容易“行”进, 而难以“心”进, 导致真实学习行为滞后。

情境式教学中,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情境式教学以情感共鸣作基础,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 享受学习的快乐。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方法林林总总, 常见的有: (一) 音乐熏陶法。即利用相关的音乐创设氛围, 激发情感。 (二) 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 (三) 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讲述课文内容、描述人物形象等。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可以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第一, 满足引发内容的需要。通过创设情境, 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 如教学《海燕》, 先播放一段海燕搏击岩石、大海汹涌澎湃的录音, 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情景中, 海上的鸟类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而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为快速切入文章做好了铺垫。第二, 满足引发情感的需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 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 能够把情感传给学生, 触动学生心灵, 在知识建构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教学《枣核》,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感:寄宿在校的你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家吗, 想些什么?一句话便会勾起孩子内心深处浓浓的思家情怀。在此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 播放上一学期已经学过的《我的中国心》, 深沉的旋律、漫长的情思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思家爱国情怀。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我们要善于用纯真的情感打动学生, 以美好的形象占据学生的心灵。第三, 满足引发思维的需要。创设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还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学习《在太空中理家》时,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神七”宇航员在太空活动的动态画面, 学生在观看时会生发许多关于航天问题的思考。

改进教学方式 顺应新课标要求 篇3

关键词: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17-01

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语言、辅助工具等将书面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到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到教学的成败。改进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本文从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方面,说明新课标下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并对改进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谈几点体会。

1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1)更新观念,经常反思,重视英语教学新理论的学习,用新理论指导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行为是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可以这么说,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行为。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思路的改革,如果教师的理念不更新,只换用新教材,新课改就只能流于形式。只有教师将新课程改革理解透彻,将基本理念和谐地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改革才可能成功。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我剖析,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2)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在修订教材中,在新课程标准中较多地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这与我们所熟悉的交际法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语言学家从教育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如果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任务,那就是:一个任务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目前我们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因为任务型教学所追求的正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即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执行。英语学科知识面广,涉及知识点很多,这给学生学习英语造成很大难度。特别是平时的教学和考试形成两种反差很大的情形,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迷茫和无奈。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站在新英语的观念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把计划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安排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加强双边交流,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锻炼。课外计划相对来说内容就很多,落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这里,并对课堂内容,课本知识加以扩充。

(4)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

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丰富的语言材料,调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保持英语课的新鲜感、亲切感,使学生愿听、想听,积极参与。在进行展示时,我们不能把学生和老师的水平来要求他们,而应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只要是将学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实的感悟告诉大家,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适宜的。

2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来提高学生能力,使之相得益彰、教学相长。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有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我们的教育才会在校园外延伸,我们的学生才会受益终生。

(2)注重自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学生要积极听录音、听英语歌曲、参加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诗歌故事演讲等交际活动增强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3)学会综合运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它们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应结合英语的特点,启发引导,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从课文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变人称,或增添角色;从语言形式出发,有独白,有对白,也有多角色的表演。灵活运用已学的词、句、篇等,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4)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新教材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还是较多的,如中西在饮食习惯与文化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行为习惯的差异、某些语言的表达不同及各自的节日不相同。文化的差异只要稍加利用会成为学习兴趣的支点之一,学生在对比二者不同文化中更快地学到英语文化知识。同时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 几点体会

首先,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提高出加强学习的要求,这是改进教学方式的重大举措。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旁通其他学科的知识,使之能自如地驾驭教学;积极参加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学生应重视能力养成的同时,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不断吸收学科知识中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主体精神,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并不断发复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我们必须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进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基本解读,2011.

[2]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Z].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实践为核心,以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让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聚焦新课堂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二、培训各阶段安排:

1、自主学习阶段:(9月)

主题:我读新课标

学习要求:进行数学《新课标》自学和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做好学习笔记。

2、反思学习阶段:(10月)

主题:实践新课程

学习要求: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努力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边实践,边反思,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要求教师完成1篇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理念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3、提升认识阶段:(11月)

主题:聚焦新课堂

学习要求:开展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经验分享、课堂观摩、教学技能展示、思想碰撞等形式,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

4、总结深化阶段:(12月)

主题:共享新资源

学习要求:学校将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将教师新课程学习笔记、课堂教学案例或教学管理案例等汇编成册,积累成果,资源共享、不断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三、新课标培训过程管理:

1、规范学习管理,集中学习时教研组长要做好考勤记载和学习记录。

2、学校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关心、支持教师发展。在学校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听取校领导的教诲,积极汲取新课改的精神思想。领导还要经常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共同研究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3、在双周一的下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认真学习,积极和同年级的老师研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认真体会新课改的意义,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思想和实质,在新的教学时,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进行备课,使新教材和新课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教研组要及时了解本组教师学习工作动态,收集学习笔记。

5、对认真参加培训活动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进行登记学分。

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反思 篇5

一、“方程的应用”教材的设置欠缺系统,习题难易的梯度不够科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的例题只有三道,设置的课时为3节,其余的为五个探索题,课时为5节,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银行利率的计算、行程问题、调配问题、和差倍分的问题等问题以及他们的应用。部分习题的难度连初三的学生也会望而却步,例如课本P33的第11题:客车和货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客车长150米,货车长250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那么从两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需10秒钟;如果客车从后面追货车,那么从客车车头追上货车车尾到客车车尾离开货车车头共需要1分40秒.求两车的速度.例如P35的问题1:要用20张白卡纸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做盒盖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2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使做成的盒身和盒盖正好配套?本来这些问题是现在考试中常考的问题,也是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问题,但在教学的处理上却很容易对教师的起到误导作用,当学生在对一些数学基础的知识,例如用代数式正确表示某个量的能力还未达到的时候,就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难题,这很容易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学习后普遍觉得对解应用题没有信心,连一些在旧教材被认为是简单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解应用题的能力属于综合能力,需要有较为牢固的列代数式知识,且要求会熟练运用各类公式。然而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列代数式的时候还没有体会到这点知识的重要,更少联系生活实际领会它们的作用,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与列代数式相关的简单应用题题组让学生感受列代数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系,会难以培养学生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的信心与兴趣。我认为对这部分的教学还是需要先训练学生正确表达各量之间的和、差、倍、分的关系,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题,并且各类问题还是需要用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复习公式,例如行程问题中的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利率中本金、利息、税率、其数、税后利息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背景能较为熟悉,并能建立数学模型后才进行探索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数学语言的表达与规范的尺度。

“让人人学习必须的数学、让人人学习所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要改变在教学中消除原来苦涩严谨的数学表达形式。但是在考试的指挥棒还没有根本改革的时候,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却会显得无所适从。例如原来的一些表达因果关系的符号“∵、∴”都不再出现,一些解题的步骤在不同的例题强调的程度的差异也很大,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要答成怎样的程度能行呢?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应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呢?我在本学期中段考试的时候遭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已知在△ABC中,∠B=40°,∠C=60°,AD是角平分线,求:(1)∠BAD的度数;(2)∠ADC的度数。一些学生这样解:(1)(180°-40°-60°)÷2=40°(2)40°+40°=80°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这道题6分中的2分。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呢?对一些解题的格式我们能不强调吗?当学生拿着这份试卷问我错在哪里的时候,我应该如何解释给他听呢?

三、课堂中合作学习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由于学生的差异较大,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性不高,常使一些教学环节不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或操作出现困难。例如第八章的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能按要求进行收集生活的平面图形的实例的学生比例很少,那么这节课作为教师的你在课堂上应如何处理?另外,一些问题本身很难回答,但在课堂上却出现了,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呢?例如第九章的“从部分看整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探讨与研究(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或组间交流):怎样估计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野鹿?要求写出具体方法。这样一个问题,本身与课本中的问题“一个鱼缸有多少休鱼容易数出来,可是,怎样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呢?”在研究上有本质的区别,教师也很难提供一种能符合生活实际的解答方案,这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内进行合作学习呢?

新课标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6

新课标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数学教学,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对数学教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计算机这一辅助设施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使用,探索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计算机在数学目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作 者:韩伏保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南赛校区神头小学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2010“”(10)分类号:关键词:

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方式 篇7

一、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但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坚持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观,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能忽视教师的讲课。课堂的本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效益。因此,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能置身事外, 科学探究不等同于游戏, 需要严谨的思维以及必要的课堂约束和纪律培养。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二、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 但不否定接受式学习

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 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适用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不同, 各有各的用途。对于学生来说, 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必须掌握。因为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内容深, 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掌握的资料也有限, 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要学生自己去探究, 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 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 绝大部分是通过被动的接受学习获得, 真正由自己探究获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 就是人能够而且善于接受、继承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踩着前辈的肩膀上继续攀登, 人类才会不断走向进步。

三、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不等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在认识过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 我们应当看到两者的本质区别。从表1可以看出, 作为中学生, 一般说不可能有像科学家那样真正意义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实质, 是把科学领域的探究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解决科研课题的探索过程, 去理解科学概念, 形成科学认识, 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探究式学习不等同于盲目追求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是当今最响亮的口号。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 当前不少教师对“创新”的认识理解存在问题。他们不懂得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离开科学发展观, 创新就会走入歧途。我认为创新应坚持两个原则: (1) 选择性原则。历史是一门政治性十分强的学科, 中学历史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故中学历史教学应顾及一定的适应性, 创新要有选择性; (2) 监控性原则。历史教学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但绝对不等同于鼓励学生海阔天空、纵横乱谈、标新立异, 要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在本质上说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方式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教学理念 新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学习和掌握外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跟上时代的发展。然而,原有的课程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因此,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现将新教学理念概括如下: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它强调高中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作用。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能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规划人生,学会自主发展。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它力求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倡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高中英语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为了贯彻好新课标,搞好英语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调整教学方式,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最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素质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根本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角度来考虑教师怎样教。如果忽视学生的“学”,教学方法、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符合新课标的教育思想。

2.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作为主线,多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如我在处理模块九Unit 3 Reading “National flags, colours and cultures”时,先叫学生们预习课文,了解文中三个国家国旗的颜色以及它们代表的意义,然后根据文中的介绍,自己画出国旗后再从网上找出这些国家的国旗并进行比较,同时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这样,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会更好。

4.改革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英语教学要重视教学评价,并且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另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能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矫正自我行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课程体系、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4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004.4

刘道义 黄远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

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在贯彻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教学感言 篇9

变革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为“创

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新课

标条件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感言。

一、地理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

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很明显,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带有先天的被动性。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

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缺乏对

学生应有的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

生活世界之外,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

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

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合作学习主要是指教学中师生之

间、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多向信息的交互传递,而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即

通过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

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学习是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方式的

起点,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

本质变化。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目标,更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考

虑诸多因素,如课程目标、学习者的情况、教学方式与教育技术、

课程资源等等。其次,教师成为学生建构自己学习意义的促进者、

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

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索教材

中的知识提供前提条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

爱好等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其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

础也是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是新地理课堂教

学方式的灵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起学生对教材中某

领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学生开展真正的思考和学习,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

过程与方式,鼓励学生将思维的过程展示出来,不追求学生回答唯

一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敢于说出内心真实所想,教师帮助学生分

析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

动,不仅追求学生学会而且更强调会学,不仅鼓励师生对话,更加

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学习与实践。在新地理课堂教

学中,对教学的评价不再是教师“表演”得是否精彩,更看重的是

学生有没有出色的学习表现。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所

学知识来理解和解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体现

地理学的价值。对学生而言,“过去,课本就是生活;现在,生活

就是课本”,生活中的许多地理现象可以用来丰富学习资源,开拓

学生视野,因此,新课程的基本设计思想就是将初中地理课程与实

际相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

问题,提高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

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

帮助自己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地理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地理课

程标准》将地理教学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从中我们不难掌握地理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地理“双基”,更应当透过地理学习,开发学生

终身发展的潜力。因此,地理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

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

认识地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由此可见,新课程标

准下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当:

1、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地理教学突出了“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教

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学生以单纯的记忆知识为

根本目的.,教学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过程,形

成“灌输――接受”的基本课堂模式,其结果造成不少学生学习动

机功利,兴趣减退,思维刻板,能力低下,弃学厌学。这就要求教

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运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创设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调查、访问、

多方面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自己已有的材料: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学习过程要突出地理学的基本特征,选

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同时要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知识的结论,而

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

程。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

律。

四、地理老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

要素,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需要良好的课程资源

来支撑,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而言。因此,新课程强调要积

极并合理地利用校内外各种地理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

人们常常误以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编写

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是学科专家的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就是

搬教参、教科书。这样教师就成了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也就丧失

了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就地理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和条

件的总称。地理学科所具的物质,使其拥有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环境、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社会资

源和自然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来

自课内外各方面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可见,

地理教师要生动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实现课程资源的有

效利用。

另外,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

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

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作者单位:云南

怒江州泸水县鲁掌中学)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

新课标教学网 篇10

篇一:新课标总体要求

新课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态度,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篇二: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63值得珍藏的几个教学资源网站网址

1、教育第三方:

2、新课标第一网:

3、新课标学习网:

4、新课标123:

5、中国新课标教育网:

6、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7、26教育资源网:

8、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9、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10、中国教育资源网:

11、中华教育资源网:/

22、英语教师网:英语教学资源网:

23、中学学科网:

24、第一课件网:

25、教学资源网:

26、中国教学资源网:

27、小草教学资源网:.cn

34、教育教学资源库:res.hzedu.net

35、国之源:

36、小老师教学资源网:

37、教学资源网:

38、上海教育资源库:

39、初中教学资源网:

40、亿库教育网:

41、极品课件站:

4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43、初中在线: 篇三:《登高》教案2-新课标教学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 „

《登高》教案2 备课人 董志霞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

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

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

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

,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呀?

生:是杜甫。

二、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

: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们被你开头的描述感动了。

一生:你开头的描述,非常凄凉,再加上我们一想像,挺难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

染了。

一生: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一种意境中去了。

师:对,老师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老师力图造成一种氛

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仅靠语言吗?还

有没有其他因素?

一生:还有老师的语调、表情。

一生:再加上动作。

师:语调、表情怎么样?动作又怎么样?

生:语调低沉、忧伤。

生: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你有一个动作,你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师:对,语言,语调,表情,动作,(板书:语言 语调 表情 动作)这都是非常关

键的。

一生:还有,音乐的烘托。

师:对,还有音乐的烘托,这也是很重要的。(板书:音乐)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

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

生:意境。

师: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 师:实际上,老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同

学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

想像,因而也就进入了老师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板书:不

自觉)所有这些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都可以叫什么呢?这些都是理性的,还是

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师: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

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我们就 以这两条

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生: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师: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生: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师: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生:凝练。

师: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一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师: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生: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生:心寒。

生: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生;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

境的鸟?

一生:我想,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师: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

一只欢乐的鸟呢?

生:不是,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

只?

一生: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像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

泊。

师: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

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生: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

一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

师:为什么?

一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一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师: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一生:我认为是这样。

师: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

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

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

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

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

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师: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生: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师:生命怎么样?长久还是短暂?

生: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

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

生: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能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一生:我觉得似乎是互相对比着写的。

师:是对比,有没有衬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师:或者反过来说——

一生: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人的生命”,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是个人的生命?

一生:是个人生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个人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师:总结得很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

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生试读,很沉郁。全

体学生为之鼓掌)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

祈求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

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

。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师: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何不同?

一生: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

师: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

正确解读新课标数学教学的本质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活动,过程,合作交流,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互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 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标准》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要在数学教师指引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 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它不是一般的活动, 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的活动。中国民间的折纸、剪纸艺术就是很好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全等形的动手活动内容。

2.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

每位教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 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绝不是模仿者。实际上, 数学总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与落实, 是学生在吸收、消化、理解、掌握运用知识, 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数学教师讲得再好也经常出现“教师讲完了, 学生也不会”的现象。

实现《标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 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其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 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 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新教材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既提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 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 最大限度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一方面, 新教材教学需面向全体, 不能为少数精英而设;另一方面, 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 它只能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

二、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1. 在教学中, 教和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

传统的教学只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 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 模式是灌输——接受, 学生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倾听, “听”和“练”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没有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基础。正如有些老教师所说, 会出现某题已讲过, 练过10遍, 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的“怪圈”现象。教师应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应充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 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崇尚同学——教师, 同学——同学, 同学——小组, 小组——小组, 同学——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实现形势大变革。

2.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动态, 有针对性地指导、创设良好环境, 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经常反馈归档, 起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问题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条主线, 包含预习、自学、自测不能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求知欲, 就不会深入思考, 教师教学应把难题、综合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 多设几个坡度, 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前就有预测、预警、蓄势的功能, 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使其迅速引起共鸣, 从而问题迎刃而解。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数学思维, 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对自己的数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开展创造性教学, 作好教学后记, 写好反思心得,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标教学计划 篇12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一起看看下面的新课标教学计划吧!

新课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 (9月1日-4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 周 (9月5日-11日)

教学内容:B p m f d t n l复习一

3 周(9月12日-18日)

教学内容:G k h j q x z c s

4 周(9月19日-25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习二,ai,ei ,ui ao,ou iu

5 周(9月26日-30日)

教学内容:Ie ue er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教学内容:复习三

8周(10月17日-23日)

教学内容: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复习四

9周(10月24日-30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有趣的游戏 ,画 四季

期中考试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2 周(11月14日-11月20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3 周(11月21日-11月27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 周(11月28日-12月5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5 周(12月6日-12月12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6 (12月18日-12月24日)

教学内容: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7 周(12月25日-12月31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 周(2月2日-2月8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19 周(2月9日-2月15日)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新课标) 篇13

增城区新塘镇久裕小学 李炳龙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6单元第71-72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

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以下3个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

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整数加减法算式:出示:358+746=;856-47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并选其一展示,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说说算理(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第二环节:新课教授。教学小数加法

1、出示例题。

2、讲解计算方法。

明确: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百分位写4,十分位4+2+1写7,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教学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6.45-4.29=2.16(元)

6.45 -4.29-----------2.16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百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3)练习:12.57+4.67 7.2-0.8

第三环节:总结算法(三)总结算法,出示课件。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2)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最后再点上小数点,得数能化简的都要化简(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

全体学生读一遍。

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计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上童谣,便于学生识记,有兴趣!

第四环节:智慧闯关、巩固提升

(三)、巩固练习:智慧闯关游戏 第一关:填一填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上的数对齐,都要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点上()。

第二关: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3.64 23.4 12.56 +0.68-13.4 +17.3------------------------4.02 10 0 29.59

第三关: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98+0.56= 12.53+4.67= 5.64-1.78= 7.21-6.45= 第四关:根据给出的提示编一道加法或减法应用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编一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好的体验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这一思想。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的体会?

上一篇:论作文550字下一篇:工作的心灵鸡汤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