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制度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制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制度化建设推动我省国土资源交易工作健康发展

摘要:文章以对山西省国土资源交易的调研为基础。肯定了回土资源交易机构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加大力度推进交易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土资源交易 问题 制度化建设对策建议

在土地使用权变易和矿业权交易的政策、法规、制度均不完善的情况下。山西省开展了14年的国土资源交易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山西省在国土资源交易工作中大胆创新。科学总结出的经验和运行方法在全国同行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

由于国土资源交易的政策、法规、具体运行的细则都不甚系统完整。导致全国的国土资源交易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各自为政,使得圆土资源交易中的管理办法和交易流程差异性很大。对于山西这个正处于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重要时期的能源大省。随着圆土资源交易的业务量明显增多,使得对国土资源交易系统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更具有现实而迫切的意义。在此前提下,山西省社科院对国土资源系统制度化建设进行了调研。试图摸索出一条适合使山西省国土资源交易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子。

蛄合以上两点。山西省社科院课题研究组于2010年6月4日-2010年7月22日时除太原市以外的山西省10个市,包括78个县区的交易机构(以下简称88家机构)进行了为期49天的工作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现状与成绩

经过多年努力,所调研的88家机构除4家外均有机构;人员到位的有85家;名称规范的有69家;工作能开展的有72家。鲍大多数机构基本能保证运行,绝大多教工作人员能够恪尽职守,尽d尽力,积极发挥政策法规优势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由于法律及制度建设的滞后,许多业务骨干为了不影响工作,思受着艰辛,付出了心血,成绩与贡献自不多言。

随着调研区域的扩大和调研思路的拓宽,调研组在认真调查、仔细分析和汇总的前提下,客观地总结出部分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现概述如下:

1机构设置方面。调研中,21%的机构名称不规范;21.4%的机构存在编制挪用占用,人员长期外借的情况;28.2%的机构工作人员未按人事部门的规定落实;办公场所和设施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占41%;在危房、车库、外租房、合并在其他科(股)室办公的占20%;重复纳税的占18%;财务不独立的占58%;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三种鳊制类别齐全。交易机构人员中不在岗的有127人。(离岗的主要原因是:1.待遇低,自收自支,生活无法保障;2.业务时断时续,荒废时光;3.违心工作,违规操作,无安全感)。有许多工作人员说:我们是“只收不支”的编制单位。有的说:我们是干儿子,人家是湿儿子。这些不同的说法,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工作人员的思想波动。对于机制体制、人事制度、工作制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期许、抱怨。

2.职能职责方面。调研中,83.2%的机构认为赋予交易机构的职能被行政科(股)室代替;实际工作中仅参与交易环节(发布信息、公告和拍卖)的占53.4%;连交易工作都不能正常参加的占2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重视交易工作的机构仅仅有40.4%。在某个市甚至出现12家交易机构的业务工作群体性多年由拍卖公司进行,视国土厅2010(104)号文件于空无。这12家机构还是主要依靠收取史易服务费维持现状,而只有拥有省交易事务中心棱发的交易资质证才能收取交易服务费,行政干预与职责缺位相当明显。

3.调查中许多同志对交易工作现状坦诚、坦率的表明了看法,共性的有以下方面:行政监管部门条块分割,对国务院各部委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无实施细则,职责划分不明确,交易程序不规范,机构编制不合理。行政裁量难避免,意向性交易泛滥,工作不省心、不安心、不安全,不干不行,干也不行,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办事不便利,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交易工作行政监管“越住”与“缺位”并存,违规操作与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二、深屡次分析

我国建立土地和矿业权有形市场时间较短,尽管在设计交易程序时做了较前瞻的预见,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程序上的破绽,在实施中出现了困境,这主要表现为:

1.法律层级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暂行条例》、《规定》连同中发(97)11号文件、国办发(99)39号文件。均是粗线条的规定和准则,法律规范和行政规则过于简单。《暂行条例》作为交易程序法规只规定了交易许可制度以度交易方式等,缺乏可操作性。《规定》对交易程序做了较详细的操作指引,但这种指引仍然是粗犷的。《规定》作为我国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律依据,从法学原理上讲其法律屡级仅是一个部委规章,同实行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以及依法行政的要求严重不匹配。矿业权交易特别是矿业权二级市场。制度建设甚为滞后,矿业权转让在许多地方是空白状态,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2.缺乏时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治制度。目前,竞买人及个别领导在国土资源交易中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如扰乱竞买秩序,共进共退,相互串通,指令性交易,事后交易等。对此类违法行为如何处置,行政干扰证据很难取得,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在调研时。莱市交易中心在一索土地拍卖中。当场制止了一起相互串通的事件,按规则宣布拍卖无效中止,虽然雏护了土地交易的严肃性,但因无具体法律依据,无法采取进一步追究的措施,这使得交易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极大的挑战。

3.制度建设在某些环节严重滞后。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制定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暂行条例》、《规定》等等系列相关法规,都是粗糙的线条,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没有制定出适时具体的实施办法。对于山西省这个资源和能源大省,已经处于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些相关的法规、政策已远远落后于工作需要。目前山西省对土地的使用,对矿产资源的使用明显增多,交易工作量明显增大。特别是对集体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使用。另外山西省的矿产资源不仅仅是煤炭资源,有色金属及非煤矿产的储存和开采也即将拉开新的序幕。虽然刺度和法规永远是滞后的,但是在可以预洲的工作范围内,必须研究出一套适合山西省发展的国土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以改善目前国土资源交易工作的局面,使之能够与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甚至于引领和超越发展,确保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地方政府制定的《实施办法》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解释不到住。修订不到住。有

部分同志说:实际工作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无抓手”,出现能拖则拖。能缓则缓,非交易不可的,集体决议一致同意才敢去做。效率低下,收益受损,极大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调查中,许多同志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必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的规定在现实中该如何执行,25%的比例如何界定,时“国十九条”信息发布公示内容中的“开工、竣工、户型、套型”提出质疑——这些牵扯城建、规划、房地等部门的信息很难落实,又无当地政府协调、协助的文件,信息发布没有规定的时间,常常因相关部门信息掌握不到,迫使工作推迟,各界怨声载道,很无奈。对省政府(2010)4号文件,土地竞买人资格的界定很多人认为是自相矛盾的,时至今日,相关部门也未明确解释和规范,很茫然:类似的这些工作实际中不可避免的疑义不能及时解答形成定论,严重影响交易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信心。特别提到一点,在调研中,相当大比例的工作人员认为煤炭资源整合从法律角度讲应当进行矿业权转让交易程序。

三、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都系统详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山西宙委、省政府对全省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战略部署。从理论上分析土地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则是保障民生的催化剂。国土资源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事业。交易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根据山西省委袁纯清书记的讲话精神,解放思想,从根本上突破思维惯性,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据此走出一条引领国土资源交易工作的新路子,服务于山西大局。,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现就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交易市场,促进国土资源制度化、法规化的有关现实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再次充分认识建立国土资源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虽然作为调研报告提出这个话题有些哆嗦,但是在调研中,认为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重视交易工作的机构仅有40.4%,这个选项和比例应当是反映出了这个话题的沉重。一针见血的讲,建立国土资源交易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政务公开的有力措施。温家宝总理多年来多次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性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性政府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而现实中,通过建立国土资源交易市场,规范程序,堵住漏洞,恰恰能从制度上、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实际工作中能有力地促进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由审批式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有效地使相关管理部门尽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住”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真正做到“政事分开”,树立服务性政府的良好形象。

2.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国土资源市场应具备四个基本功能:场地服务功能、办理土地交易业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交易代理功能为此,应当完善各级交易机构机制,在体制、人员、编制、待遇、办公场所、硬件设施等方面尽快优化,一能安心工作,:能高效工作。在实际调研中,几乎所有机构的同志提出,省交易事务中心应当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职能,赞同者占到调研机构的99%。事实上根据管理学中统一性管理原则,省交易事务中心对市县两级的监管职能,应当认识到转变职能出效益是一务铁的定律。另外有41%的机构要求尽快改善办公场所,优化办公设施设备,以改变不能正常办公的困境。因此建议交易机构应该达到“六有”标准,即:一有机构;=有场所,特别是有交易大厅、办公场所和拍卖会场,窗口就是形象。晋中市交易中心建设的很好,在矿产资源相对不多的情3况下,业务量持续增长;三是有专职人员,时目前普遍存在的挪用占用编制的情况和长期借调的情况,予以纠正。人员不专职不专岗,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有规章制度,机构管理,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学习培训,监督机制等,要形成科学系统的模式。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的规定要严格执行,特别是根据编办、人事、财政、审计、物价等行业部门要求,应达到“三个必须”的标准:必须进步落实机构负责人与法人代表身份相符,责权匹配,制止各级领导兼职现象;必须逐步落实财务独立管理制度;必须逐步落实业务工作独立开展,避免行政干预,避免人为干扰,减少违规交易。五是有必要的交易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触摸式电脑,电子显示屏幕等设备,有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六是有必要的经费,各级机构要有经济条件去加强业务培训,参加各类相关资质的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确保交易质量。

3.建章立制,勇于创新。公平和正又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利用法律程序在具体运作中实现价值目标。加快国土资源交易程序的法制化步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有效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开发资源,造福社会和人民群众有着实实在在的益处。维护程序公正、流程严谨、制度合法势在必行,,在调研中,许多年以来困扰工作的政策法规问题应当尽快予以解释。从法理学角度讲,有三个环节必须严肃统一:一是制定规范统一的国土资源交易制度规章;二是确立相应的针对双方的法律责任;三是完善监督机刺,,山西省现行交易程序主要是依据《暂行条例》、《规定》和省《实施细则》,已远远落后于开展工作的要求,效力层级过低,有必要提升其效力层级、至少应将交易程序上升到地方性《山西省国土资源交易条例》,以弥补法律体系缺陷。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偏差,国土资源交易程序极为严谨,应当引入监督机制,主要是法律部门和法律专业人士,而不仅仅是纪检、监察、审计等党政部门。

建章立制,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小平同志一言中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也强调,解放思想,突破桎梏。只要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敢于天下责任勇担当的良知,管理出效益。创新出管理,所以要有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责任意识。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在国际社会已运行200余年。1999年广东省已建立完善规范的土地交易市场。2003年浙江省绍兴会议在没有规范性文件,甚至没有国务院,国家部委法律制度依据的情况下,将招投标建成为全省统一平台,包含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所四大合并。此举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随后在工作中大力完

善,终于打造成“阳光工程”。2006年地处西部的贵州省,大胆创新。提出“矿业权储备与交易统一”的改革思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集矿业权储备和交易管理与省级矿业权有形交易平台为一体的“贵州省矿权交易储备局”。创造了位居全国之首的“五个率先”改革思路,与2007年相比,2008年矿业权出让宗数下降了44.2%,而矿业权出让价款却增长了5.49倍;与2006年相比,矿业权出让宗数下降了55.1%,矿业权出让价款增长了7.35倍,年均增长189.0%。2007年9月。辽宁省矿业权交易中心确立了“全国一流,全省统一”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矿业权一律实行市场取得,“三公开,一透明”净化了政风,遏制了腐败,效益明显提高,发展速度急剧加快。因此,对于山西这样的能源和资源大省,对于处于大发展中的山西,这些无不是鲜活而现实的样板。山西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验了近十年,省政府应当抓紧制定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意见。调研中“要求尽快制定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指导性意见”的有76家。占86.3%。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调研中,对于“要求省交易事务中心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有77家,占87 5%。如此高比例的呼声,实为惊叹。同志们直言不讳地说,天天就是干活。越干越迷茫,越干心中越没底。当然,实践因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只有学习能解决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国土资源交易工作,仅法律知识就需要懂得和了解三十余部,加上国务院,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等及省政府,省国土厅和相关厅局委,数十个部委厅局,法规、制度、章程、条例、规定、实施细则、暂行办法、补充意见等等达百部之多,还不算不断出台修订的新的制度条例。许多同志说:昨天的规定令天不能用了,新的没掌握就不敢干了。这就是自己要求学习的动力,这就是需要加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保护这种动力和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就是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就是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在学习中长期与短期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结合,重点问题与细节问题相结合,省内与省外学习结合,省内兄弟市县相互学习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搞好“七个结合”,必将打造出一支具有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社会形象好,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山西国土资源史易工作队伍。

总之,解放思想是前提,科学管理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深化改革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5号)

4.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

5.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97)11号)

6.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国办发(99)39号)

7.孝艾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资料汇编

8.晋中市国土产权交易工作调研汇编

9.长治市国土资源交易业务操作规程

(责缟:李雪)

作者:张益项 花永兴 侯雷 阴保全 刘永兰

第2篇:浅析完善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制度研究

(济宁市土地资产管理中心,山东 济宁 272017)

[摘 要]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不仅是保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促进我国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国土资源宏观调控目标,促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性要求,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但是,在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关键词]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制度完善

1 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我国国土资源财务预算执行力度较小

财务预算作为财务主管部门对一定时期内的单位现金收支指标计划和财务状况总体估算的合成。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将能够有效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向着健康方面去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虽然是以单位核心工作为重点来开展的,但是仍有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于对财务预算的认识程度不到位,对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理解,随意对预算金额进行调整,没有完全按照财务预算要求执行,从而使财务预算工作形同虚设。甚至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工作缺少前瞻性,对于一些新型的设备和仪器没有纳入采购范围内,相反却购买了一批并不需要的或者是已经落后的仪器设备。

例如,在2009年,某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虽然经过所属研究单位部门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在没有做出相应预算支出就擅自从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经费出调拨部分资金购置计算机、空调、办公家具等一些没有预算项目的物品;该单位的财务处在其预算的经费占用,预备购置部分面包车用于出行,但是却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将经费全部用于车辆购置,而是使用余款来购置了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挪用了本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来购买一辆高档轿车,导致单位办公设备和仪器购置被延误。该单位没有按照预算计划,擅自动用预算资金的行为,不仅造成了单位科学研究等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开展,而且导致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较为混乱。

1.2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监管不严

财务监管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坚持原则,导致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最终将导致财务管理的这项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目前,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基层单位中,其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是由单位领导进行任免,导致单位财务监督对领导难以真正发挥有效制约作用,有效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缺失,财务会计人员也难以进行客观、有效的财务监督。

2010年,我国西北某省一个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情况下,擅自将单位的办公经费借给当地一家企业,用于单位资金周转,但是直到年底进行审计时,这笔资金仍然没有收回。而且在此之前,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其下属单位拨款3000余万元,但是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督,从而造成资金没有专款专用,给单位财务管理造成极大困难。

1.3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目前,在我国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很少到基层进行调研,加上对单位领导所批准的资金使用敏感度较低,未能够对批准项目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研,造成了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甚至当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项目在实施的过程遇到问题以后,财务管理人员很少从自身找差距,而往往从客观方面找原因。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经费核算通常是发生在项目结束以后才进行的,而对资金在使用前的预测情况很少重视,对资金使用的考核也往往只是注重一些表面数据,而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进行必要的考核,更是加剧了国土资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了经费到账不及时等相关问题。

2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策研究2.1 转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思想理念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对相关财务会计和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进行准确掌握,特别是要对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收费项目监督管理、政策使用、缴费程序、征收标准、缴费主体、项目收费依据等各项内容进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

2.2 要不断完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方法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相比,有许多行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因为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对资金的收支有特殊的要求;其次,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规划编修、土地复垦、地矿专项基金、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如何更好发挥这项资金的职能,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能够不断完善其财务管理办法,尽量增加一些非财务性指标,例如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套合理、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促使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国土资源财务管理部门也要能够结合行业自身特点,不断制定和完善适合行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使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及时、客观,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准确财务信息。

2.3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预算管理

如何保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预算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是国土资源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支资金数额较大,使用政策性较强,收费种类较为繁多,为此,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一定要能够以收定支、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在确保重点的基础上,做到收支基本持平,略有结余的状况。

各部门一定要能够对其收支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汇总,并编制出单位部门预算报相关部门批准以后,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安排;各个业务部门也要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提供相应预算申请,并对项目预算目标、技术标准、时间跨度和测算依据以及支出标准进行严格限定,对于未列入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不进行开支。对于那些因为工作计划变动或者是新增工作项目的,确实是需要追加相应预算的,也要在单位提出预算更改报告以后,经过单位管理人员的批准才能够追加相应的资金预算,最终使支出资金达到高效运用。

3 结 论

加强财务管理是保障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不断推动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切实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一定能够更好发挥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部门职能。

参考文献:

张国卿.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5).

作者:李玉梅

第3篇:制度兼容\制度互补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完善

[摘要]制度之间的兼容与互补是充分发挥制度功能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产权制度完善涉及各种目标和功能约束。以兼容和互补的原则合理安排产权制度各层次和各维度的制度单元,是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重要原则,同时也必须实现与交易制度、财税制度、监管制度的兼容互补才能充分提升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绩效。

[关键词]制度兼容;制度互补;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

System Compatibility, System Complementary and Optimization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for Natural Resource in China

Ye Qinghai 1, 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1;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Key words: compatible system; complementary system; natural resource; property right system

[作者簡介]叶青海(1978-),男,湖南邵东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经济制度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在完整开放的经济制度体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单个制度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制度系统的重新调整,也会改变其它制度的外部环境,并影响其它制度功能的发挥,制度与制度之间呈现相互倚重、相互借力又相互牵制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是高度开放与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许是市场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理想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需要系统内单元制度间的协同、互补与共生,才能发挥其功能,先进的体制并不必然适用于特定的国家。现实中很多单个制度即使建立,但它可能并不能按照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挥性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一系列制度存在不兼容的因素,制度冲突导致制度效率的损耗。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自然资源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产权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是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然而自然资源产权在整个自然资源制度体系中只是其中的子系统,产权制度需要与交易制度、价格制度、财税制度、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协同,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发挥有效作用。否则,不注重制度体系的整体协调而追求单个制度的突进往往会适得其反。产权制度本身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制度束,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等共同组成了产权制度系束,对产权制度各层次制度的不同规范会形成不同的产权设置,各层次之间也存在兼容互补的关系。因此,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其它制度的兼容以及产权制度体系内制度单元的兼容成为制约产权制度绩效的重要因素。

一、制度绩效与制度互补、制度兼容

制度是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强制约束,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制度单元构成。制度绩效的发挥,首先取决于制度的进步性,先进的制度能发挥正向激励的功能,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先进的制度并不一定有好的绩效,制度冲突是导致制度绩效低下的原因。制度单元间的相适性是确保单元制度发挥功能的关键。制度单元绩效的发挥需要通过其他制度单元的协同互补,才能达到预期的制度功能,单纯的制度复制与移植之所以难以发挥预期功能,在于某些单元制度并不适应于现实的制度环境,与其它制度单元存在冲突。

制度兼容是制度协调运行的关键,制度冲突为什么会存在,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权利义务关系的冲突,不同的制度单元在相关利益主体中对权利义务作了抵触的规定;二是秩序的不一致性,制度给利益主体博弈提供了一套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不一致性会使秩序混乱从而导致制度冲突;三是制度的激励不相容,制度激励约束目标不一致性会导致制度单元间力量的耗散,引发制度冲突。制度不兼容使制度不能如期望那样发挥作用,制度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了。这也使我们相信,制度体系的兼容比单个制度的进步性可能更重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移植来的制度尽管在其它经济体中具有高效性,却在移植后呈现低效特征。

制度互补是制度体系呈现整体性、层次性的实际要求,青木昌彦强调从“总体”上考察经济制度,认为经济制度的演变和完善具有历史惯性,制度在从不同的角度发挥作用形成复杂、兼容、互补的作用。他指出:“构成经济体制的诸项制度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这大大提高了制度间的互补性。就像日本战时体制的例子一样,哪怕是从和以往全然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执行某个制度,这个制度为了能持续下去,就必须和其他制度很好地契合。所以,就算体制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断裂层,但新构成的各项制度间仍然会呈现出某种互补性。”①青木认为,各项制度之间的依赖性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互补又相互兼容、共同发挥作用的制度整体,每一项单元制度都以其它制度为外部环境。“具有互补性的体制的均衡点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按照帕累托意义来排序的。而且,就算可以按照帕累托效率来排序的话,那么当它向另一平衡点过渡时,构成体制的各项制度必须同时而且整齐地进行变更,而这样的情况现实中很难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均衡点被认为在局部范围内是最优和稳定的,因此必须一个一个地比较分析这些均衡点”。②青木强调制度的动态变迁也一样,需要相互依赖、通过与其它制度兼容实现单个制度的发展、完善。

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内与体系外的兼容与互补

(一)体系内所有权与其它派生权利的兼容与互补

1.理论解释。人们通常认为,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制度的严格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提升产权制度绩效的本质要求。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产权制度设置却很模糊,是产权界定的困难、高成本还是因为其它低成本的制度能实现对产权制度的有效替代?产权制度是一组权利束,按照层次设置可以将产权构成细分为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不同层次的权利共同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同时也决定了产权的性质和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不同层次的权利之间存在共生与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可以按照特定的功能对产权进行精心的设置,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因为扭曲的权利组合会导致制度冲突,也即本文所强调的制度不兼容。如果我们需要考虑某种特定对象产权设置在经济运行中的绩效,则需要追求权利单元良好协同下的组合效应,按照整体兼容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产权体系中不同权利的设置。

通常的看法认为,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体现在国家对自然资源终极权利的享有,即国家在宪法上享有自然资源的最终权益。从权利的本源而言,使用权依附于所有权。这决定了“分离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产权设置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使所有权制度与使用权制度兼容,首要条件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不能重叠,但很多自然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存在重叠。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家意义的所有权概念很抽象和模糊,国家所有停留在概念和意志层面上。比如,我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经过权利下放和出让后,矿产的实际使用权属于企业或私人,利润很少上缴国家,国家拿到的仅仅是少量的资源税。相当多的企业和私人在矿产采掘中因为缺少长期所有权而追求短期利益,采矿“嫌贫爱富”,掠夺式开采行为严重,存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所有权的侵权,国家并不能在完整意义上实现国家对资源的所有权。这就是产权制度体系内制度单元存在的冲突:国家所有权与企业使用与经营权存在一定的制度冲突,国家所有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降低了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矿藏所有权与使用权捆绑通过市场一起出让,或许是减少制度冲突、提高制度效率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一般性自然资源实行国家、集体、私有、个体等多种所有权均可进入的产权制度,放开经营权利,能提高自然资源产权的运行效率;而对公益性资源即关系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资源应实行国家所有、政府经营或者政府授权——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的产权设置模式,这将有效实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不同功能与目标。

2.以集体林业产权制度为例。集体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由于受历史和制度因素的制约,林业产业出现“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林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经营体制不活,我国也一直在尝试建立一种既有利于增加林户收入、又有利于盘活林业资源和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集体林业产权体制。但是,改革的结果一直不够理想。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集体林业产权束内部关系的不协调和不完善,集体林权没有形成互补兼容的制度体系。首先,当前我国的集体林业产权所有权虚位与经营权虚置,确立林业的集体所有制和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就是要确立农村集体在林地所有权上的支配地位,把原来由农民集体经营、农民集体与林业部门和国有林场联营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的形式落实到农户,使林农掌握大多数林地资源的经营权,而对不能分包到户的林地资源,也应该采取“均股、均权、均利”等形式落实到户。对分包到户的林地资源,要保持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农民集体和政府(林业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违背林农意愿收回、强制流转等。其次,林农缺少经营权派生的林地和林木处置权和流转权,使林权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流转权就是在保证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林农将拥有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通过转包、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转让给其他主体,或对林地和林木的开发利用权等等。处置权和流转权包括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再次流转,包括林农对林木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林权流转和深度开发利用是林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关键,也是体现林业产权制度绩效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林业竞争力的关键。再次,林农收益权缺乏足够的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要归农户所有。征收集体所有的林地,要依法足额支付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林木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林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政府若须更改集体林的用途,比如经政府划定变为公益林,已承包到农户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户;收益权作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延伸,是产权的价值所在,也是林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保障。

从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的改革来看,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使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内部体系关系复杂,必须设定一系列相互保障、相互补充的制度规范,才能充分发挥产权制度体系的功能。

(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交易及价格制度的兼容与互补

1.理论解释。近年来,虽然国家在不断地放宽搞活自然资源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提高市场在自然资源产权配置中的作用,但我国自然资源产权交易仍停留在使用权与开发权的交易上。禁止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交易,这限制了自然资源作为要素参与经济活动的价值性、可塑性、流动性,不利于其价值最大化的利用,一些具有较大排它性和竞争性的自然资源因为公有产权使市场效率受到损耗;与自然资源所有权相对应的是,很多自然资源产品却实现了市场定价或者有干预的市场定价,我国尚没有完整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平台,这与自然资源产品贸易市场化并不协调。自然资源产品来自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萃取,自然资源交易是自然资源产品交易的延续,同时也为自然资源产品交易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产权交易与产品交易的共同存在是自然资源市场配置优化的重要标志,现有的所有权制度与产品交易市场化制度并不兼容;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上而言,市場经济制度平台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一些自然资源应该可以在国家、集体、私人之间有序自由流动,固定的所有权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原则,也否定了所有权作为市场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严格的所有权制度与自然资源的市场交易制度显然存在不兼容带来的制度冲突。

2.以煤矿资源产权制度与交易制度为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对煤矿产权进行了适当的改革,推行了煤矿有偿开采制度,煤矿拍卖制度,强调了国家对煤矿的所有权,但是,包括国有煤矿和非国有煤矿在内的大部分煤炭资源矿业权是虚置的。国家对煤炭的管理仍然实行多头管理,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都在管理着不同的煤矿,煤矿在并购、分立、重组改制中,煤炭矿业权没有纳入或没有完全纳入资产管理中,导致国家煤炭资源所有权虚置。由于煤矿产权交易市场制度的不健全,煤矿产权利益并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体现,而同时由于煤矿所有权制度的模糊设置,也使煤矿交易制度的完善缺乏基础,煤矿所有权制度与市场交易制度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兼容关系,所有权收益流失。国有煤矿的煤炭资源“得来全不费工夫”,国有企业获取煤矿的经营权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环节,在煤炭价格高涨时期,国有煤炭企业获利丰厚,而国家并没有获得体现所有权的收益。非国有煤炭开采企业获取煤矿的途径多种多样,地方行政划拨、市场拍卖、出让、重组、改制等等,煤矿的使用权与经营权变更并没有所有权强有力的约束,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行政力量决定作用。提高煤矿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完善我国目前煤矿产权的权力体系,必须把国家所有权派生出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清晰界定,应使其归属明晰、权责对称、流转顺畅和受到保护,消除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国有资本在煤炭资源配置中的特权。

通过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实现了国家所有权的价值,也实现了煤矿资源经营权的市场化。我国现有很多矿产资源还没有实行采矿权拍卖制度,地方政府指令或委托企业进行矿产开采成为主要模式,国家所有权并没有得到保障,而企业经营权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不可避免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国家所有权并不是空洞的概念,通过与市场交易制度的兼容与互补是对国家所有权的最好保障。

(三)自然资源产权与财税制度兼容

1.理论解释。由于自然资源在开采、开发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自然资源的产权设置必须具有资源环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与产权主体利益的激励约束功能。与此相对应的是,财税制度是促进市场经济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制度力量,资源税、环境税、排污税、碳税等等被实践证明是弥补“资源市场失灵”且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科学合理设置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财税制度,协调二者的功能,实现制度兼容与互补,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重要课题。在当前自然资源的公有产权制度中,存在着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激励不足的问题,抑制了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一些自然资源的税收并没有体现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利益,资源税偏低。在资源价格高涨时期,资源开发企业分享了大部分超额利润,国家的所有权利益并没有体现出来,而在资源价格低落时期,国家和政府却承担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安置困难带来的巨大负担,所有权不仅没有实质的权益,反而成为了包袱。在获利丰厚的大宗自然资源商品中,比如煤炭、石油、铁矿、黄金、铁矿等矿石资源,低资源税与国家所有权显然不兼容,国家所有权派生的剩余索取权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导致国家利益的流失。国家所有权一个有效的实现方式是国家强有力的财税制度,通过从价累计征收的税收体现国家对自然资源一定得收益权,通过排污费、碳税等实现体现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通过对环境财政投入、资源保护财政投入、生态建设财政投入、资源储备财政投入等形成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支持,实现国家等强化国家对资源与环境的支持建设,弥补在资源环境活动中产权设置的局限性。

2.以石油产权制度与财税制度为例。石油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我国石油市场和成品油市场总受到人们的诸多质疑,近年来推行的成品油价格改革倍受人们质疑。而国内石油市场三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也使人们缺乏对石油企业的信任,同时也使人们质疑石油巨头暴利的正当性。虽然我国石油所有权归属国家,但是石油企业在石油的开采、加工、销售中均以市场方式运作,与其它企业一样自负盈亏,国家分享的是企业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以及少量的石油资源税。目前石油企业原油开采的平均利润在1000元/吨以上,但我国的石油资源税平均为仅为19元/吨,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所有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同时也使石油行业面临不公平的现状:石油加工企业盈利很少甚至亏损,而石油开采企业却拥有大量超额利润,这本身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在成品油价格改革中,国家缺少足够的引导能力,国外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财政补贴低收入者实现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通过低收入者、农业、公共事业的补贴既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也促进了资源配置的高效化。但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税规模相对较小,国家财力有限,因此补贴力度不大,不利于国家资源政策目标的实现,财力的有限性还使国家在石油资源战略储备、石油价格调控等环节受到财政制约。这些现状充分说明我国并没有实现国家在石油资源上的政策目标,即建立市场运行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机制、有效实现国家在石油资源上的宏观调控、保护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的利益、推动石油资源的节约利用。要建立起以国家石油产权与财税制度兼容互补的制度体系,把石油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石油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不能因为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而虚置国家所有权;建立与价格挂钩的累进从价税,并用资源税收入扩大石油储备规模;建立持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度。石油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与国家严格的资源税制度及财政补贴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者互补构成了石油资源制度的基础。

(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的兼容与互补

1.理论解释。在我国,政府是监管制度的主体,政府承担对自然资源使用、占有、交易、开采、经营等市场行为的监管职能,同时,地方政府和职能监管部门成为自然资源事实上的所有者代理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掌握和经营着主要的自然资源,而地方政府同时又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经营者和市场运作者。在产权制度上,要完善政府作为产权代理人的人格主体,要设置专门的自然资源主体机构,维护国有产权的权益,保障国有资源不受侵占,负责国有自然资源经营与运作,确保自然资源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所有权人格化的体现关键在于所有权职能机构职能的单纯性,不能将监管等其它职能赋予所有者职能部门,把监管机构分离出来。政府的监管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力量,因此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与产权制度相协调,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发挥出良好的制度效益。国土资源部兼有所有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职能,容易混淆权利设置,引致权利义务关系错配,导致制度效率降低。当前的资源部门重在维护国家所有者利益,而没有把重心放在自然资源经营秩序、社会生态利益和自然资源的公平使用上。因此,所有权权益和监管职能的分离是当前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兼容互补的重要基础。

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的兼容还需要恰当的收缩国家所有权与扩大政府监管职能,自然资源分布极其广泛,在某些偏远的地区,政府的所有权益因为高昂的成本而显得鞭长莫及,同时一些自然资源被分割,资源规模小,比如小范围的煤矿、小范围的森林等,也存在所有权相对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在信息不完全、有限理性的现实中,政府对一些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权益需要支付极其高昂的成本,当这些成本得不到充分补偿,政府就不得不放弃部分资源的公有产权,从而形成“产权真空”,使部分资源在事实上处于开放状态,进而形成所谓“公地悲剧”。这时候,需要政府对单一的国有产权进行改革,或对国有产权进行市场化出让,同时监管部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生态环境等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实现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补性。

2.以耕地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为例。耕地是重要的战略自然资源,在我国,耕地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耕地;同时,耕地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能,耕地作为一种重要自然资源还被赋予了国家利益;另外,耕地还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的三大功能体现了自然资源的特殊性,由于其耕地价值的多样性,耕地的产权主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协调需要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共同完成,两大制度的兼容与互补才能保证其多重价值的实现。

在我国耕地所有者是集体,主要是行政村。耕地主要指地表土壤和其它灌溉设施等等,地表以下的土地资源所有者是国家,耕地和土地的不可分割性使耕地所有权实质上具有双重属性。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耕地变更为建设用地都有严格规定,我国也有严格的规定,但从耕地发挥的效益和耕地的保护状况来看,尚有很多欠缺和漏洞。首先,产权主体利益得不到严格的保护。耕地的所有权是集体,而村集体在我国行政体制下属于最低级别,上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可以利用行政权力来支配耕地,村集体所有权的权益很难通过市场来获得与维护,而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来维护,但同时也很容易被行政力量所侵犯。其次,土地经营部门和监管部门职能重叠。国土资源部作为土地所有的权利代理机构,对土地行使所有权职能,同时又对土地的使用行使监管职能,由于耕地对土地的依附性,村集体的所有权益很容易被国土资源部代表的政府利益侵占,而国土资源部的监管职能大大削弱了。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耕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由于其价值的多元性,必须相应赋予其多重的权利义务关系,产权制度与监管制度需要形成兼容与互补的制度关系,才能维护各方的利益、实现耕地的多重价值。

三、结论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提高自然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生态价值的重要制度基础。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首先要从产权制度体系内着手,协调体系内制度单元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制度冲突、强化制度的兼容互补,以提高产权制度绩效;其次要注重产权制度与交易制度、财税制度、监管制度的协调,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是这些制度发挥功能的基础与前提,而这些制度的完善也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发挥功能的外部条件,二者的兼容互补是提高自然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基础。

注释:

①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②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第308页。

[参考文献]

[1]韩立达,徐怀卫: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9,(1):14-18+43.

[2]金雪军.制度兼容与制度绩效[J].经济学家,2001,(2):99-104.

[3]紀玉山,李晓林体制突围和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 [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10+116.

[4]宁爱凤.激励相容机制与耕地保护积极性探析[J].农村经济,2008,(7):37-39.

[5]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00-350.

[6]谢地.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6,(5):1-7.

[责任编辑:梁小楠]

作者:叶青海

第4篇: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制度

目 录

(一)领导责任制

(二)来信登记制度

(三)来访接待制度

(四)复查、复核制度

(五)信访工作保密制度

(六)纠纷排查制度

(七)信访情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八)信访文书资料归档制度

(九)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一)领导责任制

1、实行所长直接处理或安排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所长要亲自落实和跟踪核查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情况。

2、实行所长接待日制度。正常情况下,每周一和周五为所长信访接待日,集中接待处理辖区内有关信访案件,对涉及面和影响较大的案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信访问题,可实行上门接待。

3、国土资源所所长是本单位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岗位业务人员协助配合。

4、对上级交办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件,由所长负责调查处理。对涉及面较大的信访问题,要与信访人面谈沟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纠纷矛盾。

(二)来信来访登记制度

1、对来信要及时拆启、装订,保证信封、信文、附件完整。

2、对来信、来访以及电话等形式反映的信访事项,要进行分类登记,予以编号;应登记清楚信访人姓名、住址、反映的事实和理由。

3、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来信内容,区分不同情况,在15日内予以转送、交办。对重大、疑难信件摘报分局领导批阅后交办、转送;对不予受理、不再受理的信件当面或书面告知当事人;对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信件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关部门提出。

4、对有详细通讯地址的、署名的来信,应将来信的办理情况在规定期限内答复来信人,并在记录表中及时记录处理情况。

(三)来访接待制度

1、热情接待,不得刁难、歧视、压制信访人。

2、接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和如何处理的,应当场书面或口头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或口头告知信访人。但信访人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3、来信来访应当如实记录信访人的投诉请求事项。

4、正确解答上访人提出的问题,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信访条例》及有关政策,并告知办理的方法和程序。

5、接访后应区分不同情况,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15日内予以转送、交办;对有关重要来访问题应摘要报分局领导批阅;对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的来访事项,应当面或书面告知上访人。

6、细心观察来访群众的情绪,及时掌握信访的动态,妥善处置来访事项,如有重大上访苗头,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向下级有关部门通报;对重大信访紧急事项和重要信访信息,应及时将接访和处置情况摘报领导批阅。

(四)复查、复核制度

1、严格审查信访人提出的复查、复核请求,如不符合有关规定,应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如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呈报领导阅批。

2、复查、复核要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意见建议合理。

3、对于事实情况、证据材料充分的信访事项,可以书面复查、复核;对于事实不清、证据材料不全或其他需要赴信访事项发生地调查的,应当赴当地进行复查、复核。

4、复查、复核应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查、复核结果应书面或口头告知信访人。

(五)信访工作保密制度

1、严禁将信访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

2、对信访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信访内容必须严格保密。

3、信访材料不得私自摘抄、复印、扣压、销毁。

4、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出示信访举报材料。因工作需要,确需查阅的,须经领导批准。

5、对于故意或过失泄漏信访有关内容,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追究其责任。

(六)纠纷排查制度

对国土资源管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真排查。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纠纷排查每月不少于2次。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要按照“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提前介入,及时化解,防患于未然。

(七)信访情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1、信访工作应客观、准确、定期进行信访情况统计、分析。

2、每季度、半年、按要求和规定提交有关信访事项统计报表及情况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

3、信访情况分析报告内容:

⑴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量同期对比分析情况。

⑵受理信访事项涉及的类别及突出问题。

⑶转送、督办情况及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⑷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他情况。

(八)信访文书资料归档制度

1、对信访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按文书立卷规定,逐年整理归档。

2、信访文书资料归档的内容:

⑴来访的登记表及信访人的申诉、举报、控告材料。

⑵领导批阅的重要信件,以及重要(紧急)信访摘报等呈报批阅材料。

⑶信访件处理的报结材料,本部门处理信访案件中形成的各种文字材料。

⑷信访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生成的有效数据的存储介质。

⑸涉及信访案件的其他材料。

3、根据信访案件不同来源,分来访案件档案和领导批示信件档案两大类。归档时要区分信访件所属,按来信和来访时间先后编号,结束后分别归档。

4、信访案件档案应完整、准确,字迹工整,载体和书写材料要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档案整理、归档标准。

(九)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信访事项中,未依法行政、未按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和《··省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理

第5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内部制度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工作制度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监督检查效能,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一)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受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举报工作,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当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各国土资源管理所应设立举报箱并定期开封。

(二)市国土资源部门及执法监察机构应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署名举报的,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其姓名、住址等情况。

(三)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归口交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进行查实,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举报人。

对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发挥重要作用的举报人,应予精神鼓励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举报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线索转交下级国土资源部门调查处理的,可以对其处理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五)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应建立违法行为举报档案,对举报情况和处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和总结。

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制度

(一)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应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机构的统一要求,建立违法案件统计制度,并确定专人负责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和分析工作。

(二)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每月25日报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月报表和(6月30日及12月30日)执法监察机构信息半年报分别上报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并附送已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备案。

(三)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数据要准确、真实、全面,统计报表。

三、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上报备案制度

(一)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当年的6月30日前和12月31日前,将正在查处和结案的案件上报达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备案。

(二)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在查处中确定为重大的或者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交办的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一周内报达州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备案。

向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上报备案的重大案件包括:

1、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交办、转办,需要限期上报查处结果的案件;

2、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非法批准占用、征用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50亩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

4、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1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

5、无证采矿、越界采矿,非法所得达50万元以上的案件;

6、采取破坏性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达50万元以上的案件;

7、非法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获利巨大(探矿权50万元以上,采矿权100万元以上)的案件;各类矿业拒缴、欠缴、拖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数额较大的违法案件。

8、市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机构认为应当上报备案的其他典型案件。

(三)备案材料包括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结案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党纪政纪处分建议书和处分文件、国土资源犯罪件移送书和法院判决书等;正在查处的案件报阶段性报告。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督办制度

(一)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交办、转办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无故拖延办理或者未能按时结案的,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发出督办通知,并限期结案,必要时,可以派人员督办。

(二)对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督办的案件,下级国土资源部门不查处或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阻挠的,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予批评,不得评选先进;情节恶劣的,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承办人员的责任。

五、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文明执法和廉政制度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文明执法,秉公办案,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对涉案当事人、被调查人采取粗暴方式或斥责、打骂;

2、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采取不合法、不文明的方式,侵犯当事人的人格和利益;

3、在执法过程中言辞偏激、行为失态,引发冲突和矛盾;依权压人,耍威风,泄私愤。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模范地执行廉政准则,严禁以权谋私、以案谋私。在执行公务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的吃请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2、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3、暗示或索要涉案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的财物,暗示或要求涉案单位、人员为本部门、本人及其亲朋好友提供方便和不当利益;

4、在执法和查办案件期间酗酒、打牌、赌博。

(四)执法监察人员应严格执行“禁酒令”,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得饮酒;上下部门之间一律不准吃请、送礼。

六、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报告制度

(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年初,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书面报告上一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规律性、倾向性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需要,可以要求下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定期地向其进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专题报告。

(三)下级国土资源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随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也可以越级报告或者反映情况。

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

4 (一)按照职责分明、指标量化、考核有据、奖罚分明的要求,逐步建立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对执法监察机构、专业队伍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逐步严格考核,落实奖惩。

(二)年度考核指标主要是: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专项规划、测绘规划、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2、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实情况;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情况;

4、矿业秩序、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及测绘秩序维护情况;

5、土地、矿产、测绘费用 征收指标完成情况的国土资源、基础测绘项目落实情况;

6、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情况;

7、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案率、查处率、结案率;

8、国土资源部门及执法监察机构建设情况;

9、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单位、国土资源管理执法模范个人的情况等;

10、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11、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访维稳工作情况。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开展创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单位、国土资源管理模范所并经常化、制度化,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成效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准。

5 在开展国土资源模范评比表彰的基础上,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评比表彰制度,大力表彰执法监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各国土资源管理所要认真执行和切实落实上述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细化,不断建立、创设新的制度,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水平,努力开创“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执法监察新路子,把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法规监察股、执法监察大队)

二00九年二月一日

第6篇:国土资源局督查工作制度

为了切实推进部门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维护政令畅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严格执法,优质服务意识。根据国土资源局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 督查工作原则

1、严格按照党纪政纪、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认真开展督查工作。

2、坚决维护部门权威和形象,做到令行禁止。

3、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反映情况。

4、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使督查事项落到实处,杜绝形式主义。

二、督查工作任务:

1、监督和检查各科室、各单位贯彻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及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情况。

2、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及信访件的办理落实情况。

3、监督和检查各科室、各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制度及纪律的遵守情况。

4、监督和检查各科室、各单位对局务会决定的重要事

- 1

7、直接对局长及纪检组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其他各科室、各单位应密切配合督查机构,做好纪检监督工作。

四、督查工作程序:

(一)登记立项

1、凡上级部门批办、交办、催办的各项工作事项,由办公室拟办、领导批示后转督查机构登记,按内容和时限要求填发《督查通知单》,督促有关单位办理。

2、对领导明确指示由有关部门办理的事项,由督查机构记录好有关内容,统一填发《督查通知单》,限期办理。

3、日常工作由各科室、各单位按照局领导指示精神和本部门实际工作。每周一上报具体工作安排,周五上报完成情况。

(二)检查催办

按《督查通知单》的内容和时限要求,督促有关单位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情况。对未按期办结的,要求承办单位说明原因并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对重要和紧急督办事项,随时掌握办理进度,并及时催办。

(三)审核办理

承办单位上报的办理情况,按是否符合办理要求,事实是否清楚、结论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恰当、是否符合有关法

- 3

第7篇:国土资源部门保密工作规章制度汇总

xx保密工作规章制度

(一)xx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负责组织传达学习上级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指 示、决定等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组织制定本机 关保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保密工作情况汇报,研 究部署保密工作,着重解决保密工作实际问题。

三、结合机关学习,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增强保密意识,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做好 保密工作。

四、对机关保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问题及时组 织整改,严肃追究违反保密法规的行为,配合上级认真查 处泄密事件。

五、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负责向本级党组织和上级保 密工作部门请示、报告保密工作情况。

六、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切实 加强涉密载体、新闻宣传、对外提供资料、依法确定秘密、 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和保密技术配备等方面的保密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圆满完成各项保密工作任务。

七、认真总结保密工作经验,大力表彰在保密工作中 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及时向保密工作报送有关信息。

- 12

(三)xx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制度

一、由主管领导负责,定期研究布置保密工作。

二、建立保密工作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

三、经常对保密人员进行法纪思想教育和保密的督促检查。

四、在业务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文件,收、发、管、阅都要严格执行制度,领导阅看文件后做到“四不”:不横传、不积压、不自存、外出不携带。

五、保密部门、部位要有保密安全设施,有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灭火器,以确保机密的绝对安全。

六、健全“三密”文件、资料的清退制度,凡是要清退的文件、内部资料,要按规定的时间清退,如不按规定的时间清退,超过三个月,按失泄密案件查处。

七、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主管保密人员,每个月向本单位领导汇报一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与上级和地区保密部门联系,及时弄清问题真相,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四)xx涉密载体保管制度

一、制作涉密载体,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机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二、纸介质涉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

三、制作涉密载体过程中形成的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销毁。

四、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五、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邮政渠道传递。

1、 收到涉密载体后,由分管领导根据涉密载体的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的要求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单位知悉该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收到绝密级涉密载体后,必须按照规定和范围组织阅读和使用,并对接触和知悉绝密级涉密载体内容的人员做出文字记载。

2、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管理人员要限时掌握涉密载体的去向。

3、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进行;确需在办公场所以外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的,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4、复制涉密载体,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 56

(五)xx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

管理制度

一、单位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总责,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负责具体组织协调,保密工作机构和信息化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二、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按照存储、处理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分为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非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秘密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三、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要求进行,选择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承担。资质单位应当签订保密协议。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当经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四、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应当指派专人负责,严格设定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涉密信息输出和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输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主要业务应用等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五、涉密信息设备应当统一采购、登记、标识、配备,并明确涉密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责任人。涉密信息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场所应当安全可靠;

六、涉密信息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离职、离岗时,机关、单位应当收回其使用、管理的涉密信息设备,及时取消有关涉密信息设备的访问授权;

七、携带信息设备外出,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和登记,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信息设备维修和销毁,应当在本单位内部或保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

八、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信息系统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秘密信息;

(三)在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秘密信息;

(四)在低密级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高密级信息;

(五)擅自改变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九、信息设备使用管理,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使用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

- 910

八、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须经领导批准,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

九、涉密人员离职离岗前,要将所保管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外送维修,维修时应在单位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的监督下进行。不再使用或报废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采取保密技术手段确保其所存储信息不可恢复或进行物理销毁。销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履行登记、相关人员签字等手续。严禁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出售或丢弃。

(七)xx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

涉密计算机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具体职责如下:

(一)按正常程序使用计算机系统,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计算机,杜绝内外网计算机交叉使用;确保不使用外网计算机处理和保存内部资料和涉密信息。

(二)设置开机密码,每月更换,且密码长度不能少于8个字符。

(三)保证计算机只运行与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杜绝利用互联网浏览不良信息、玩电子游戏及网上聊天等行为。

(四)严禁利用计算机下载和扩散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擅自进行网络安全测试、攻击测试;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的计算机设备等。

(五)严禁外部人员使用本单位的网络系统和计算机。

(六)配合和服从系统管理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管理、信息保密工作;按权限使用计算机,保管好密钥盘和密码。

(七)系统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并做好现场信息、状态的保护和记录,在故障未排除之前尽量不要关机。

(八)积极参加计算机知识、业务处理系统和操作技能

- 1314

保密期限的确定应准确、具体。

7、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和保密期限的确定和标明应当在拟定意见的十日内完成,并有文字记载。

二、密级变更程序

1、本机关、本系统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密级。

2、变更密级的基本程序和确定密级的程序相同,须经四个过程:①承办人(一般为原密级确定承办人)提出变更密级的意见和理由;②定密责任人审核;③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审查批准;④变更密级过程的文字记载。

3、变更密级后,由承办人员在原载体上作出变更后的密级标志,并及时通知有关必须知悉的人员。

三、保密期限变更和解密程序

1、本机关、本单位对某一事项的保密时限应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保密期限。

2、变更保密期限和解密的程序同密级确定和变更程序。

3、保密期限变更或提前解密的事项,由本机关、本系统具体承办人员或定密责任人在对应载体上作出保密期限变更或解密标志,不能标明的,应通知有关知悉范围的单位和人员。

(九)xx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确保我局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 ,规范并促进网 络建设和应用,提高政府系统公文、信息的数字化传输效率,依照有关行政法规,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办公自动化网络是指以计算机科学、信息 科学、管理科学 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支撑,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辅助决策为目的所建的 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第三条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积极采用经国家有关 部门审核认定的保密技术,确保网络的安全。

第四条 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不得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各种活动。

第五条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网络设备和联网微机不得与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联接。

第六条 办公自动化网络传输的电子公文包括:

(一)上级机关通过网络传送的公文和本机关拟发非密级的公文。

(二)上级机关通过网络传送的明传电报,本机关及下级机关拟发的明传电报、工作通报等。

- 1718

第十八条 联网微机用户必须定期进行病毒清理等安全检测,杜绝各类病毒的传播与破坏 ;联网微机若发现病毒,应立即报告市政府网络中心;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杀毒处理,并 停止带病毒微机的一切工作。

第十九条 在系统应用中有下列情形的,要酌情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一)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帐号、密码,造成系统被非法入侵、信息被非法接收或丢失 的;

(二)未及时上网处理电子公文,造成工作延误的;

(三)擅自通过网络传输涉密信息、数据的;

(四)擅自在网上发布、传播未经领导正式签发公文的;

(五)擅自在网上传送禁止传输的其他信息、资料的。

(十)xx公共信息网上网信息审查制度

一、 信息公开原则

推行信息公开,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公开后可能会造成社会重大负面影响的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免于公开的其他信息不得公开。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信息原则上都应当如实公开。如确实认为某项拟公开信息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须说明免于公开或暂不公开的理由,由保密审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审核确认。

二、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

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保密管理总的原则是“谁发布,谁负责”、“先审查,后公开”。要严格执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登记制度,严格审查程序。拟公开信息必须逐条通过保密审查后才能进入公开程序。信息发布单位和发布人员按审查确认后的内容予以公开。未经保密审查批准,一律不得公开。对于是否可以公开界定不清或有争议的信息,应报县国家保密局审定。

要按照中央、国家机关与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做好依法定密工作,准确确定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并用以指导本部门公开目录、公开指南的编制和拟公开信息、免于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工作的开

- 2122

(十二)xx涉密会议(活动)管理制度

一、凡组织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活动(会议),必须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进行,并视情况设置警戒区域和警卫人员,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不得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涉外宾馆、饭店召开涉密会议;

二、涉密活动(会议)举办前,保密部门应对会场扩音、录音设备进行保密检查。严禁使用无线话筒录音或以无线代替有线扩音设备;

三、涉密活动(会议)举办前,应将与会人员名单呈报分管领导审定。与会人员进入会场必须签名登记,且不得带入手机等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信息设备。严禁与涉密会议无关人员进入会场;

四、会议开始,会议主持人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并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五、涉密会议记录,要用统一编号的记录本指定专人记录,会后按规定统一收回、保密或销毁。凡会议规定不准记录的,与会人员不得记录,不得录制声像制品;确需记录或录制的,须经主办单位批准,其记录本或制品按同等密级文件要求妥善保管;

六、会议印发的秘密文件、材料,要严格管理,标明密级,专人负责统一编号、登记分发和履行签收手续,会后按登记清单及时收回。严禁向与会议无关人员提供涉密会议材

料;

七、涉密会议期间发现文件丢失或被窃,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设法挽回损失;

八、会议结束后,要对会议场所、住地进行保密检查,不得有文件、笔记本等遗漏。

- 2526

追究责任。

第一条 各工作人员对所使用的电脑要妥善保管,合理使用,不得自行拆修、改造,如有人为损坏和丢失照价赔偿。

第二条 严格按程序开、关电脑,不准随意安装、删除电脑程序。不准在上班时间玩游戏或用电脑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操作,不准外来人员或非本办公室人员随意操作电脑,否则由使用办公室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第三条 要合理保养使用电脑,不准在电脑周围放置水杯、磁性物体,不准将电脑放置在太阳照射的地方和暖气片、水龙头附近。要保持电脑的干净、整洁,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使用办公室承担。

第四条 综合办公室负责各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的监护,各办公室电脑不能正常使用时须及时报知综合办公室修复。由于报告不及时或修复不及时造成更大损害的,由有关负责人员承担责任。

第五条 各办公室不得自行配置与工作无关的电脑配件,电脑耗材由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分管领导审批,办公室负责采购,否则不予报销。

第六条 网络服务器要妥善保护,定期清理、维护,保持清洁,为了节约能源,上班期间如离开工位4小时以上需将电脑关闭,下班后关闭所有电源。

第七条 各工作站要保持机器清洁,严格控制机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的使用,以防病毒侵入网络系统,作定

期检查,定期清理。

第八条 外来软件需经安全检查后,方可进网运行,非网上使用软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在网络上安装。

第九条 各工作站操作人员须严格操作,如出现网络故障随时报告,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程序。

(十七)xx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

- 3132

一、禁止无关人员擅自进入档案室,非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进入档案室,必须经档案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并有档案室人员陪同。

二、凡档案室工作人员不得超越职责范围,私自为他人查阅、摘抄、复印、拍摄档案文件;不得在任何场合与任何无关人员谈论馆藏未开放档案的内容。

三、凡档案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所藏档案资料的存放情况。

四、档案室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摘抄、复制、拍摄的档案材料,凡使用完毕需要作废的,必须亲自及时的予以销毁,不得乱放、带出屋外或作废纸变卖,禁止将档案内容抄于个人笔记本上。

五、利用涉密档案,要严格审批手续,控制使用,不得擅自开放或扩大利用范围。

六、经过鉴定,需要销毁的档案材料经领导批准,方可销毁,不得作废纸出卖或做其它用途。

七、档案工作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交接手续,离职后不得泄露党和国家机密。

八、凡档案室工作人员均有责任,有权利和一切危及所藏档案资料秘密的言论、行为做坚决斗争。对维护档案保密做出贡献的人员,酌情予以表彰奖励。

九、凡违犯《档案法》、《保密法》或有关档案保密规定的人员,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严肃查处。

(二十)xx商用密码安全公文交换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电子公文交换安全、保密、准确、及时,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交换系统中交换的内容为使用单位的电子公文。

第三条 密级(秘密、机密、绝密)公文禁止在交换系统中进行交换。

第四条 局办公室负责电子公文交换工作的管理、推进和协调。

第五条 局办公室负责电子公文交换具体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行、技术支持和日常维护,负责本单位的电子公文传输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应按照交换系统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提供电子公文交换工作所需的人员、设备和工作环境。

第七条 使用人员应具备政治可靠、保密观念、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强和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八条 使用人员负责电子公文的收发、电子密钥、电子印章、口令的保管使用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保证电子公文的及时收发。

第九条 电子印章是指盖章用的电子签名印章,依照

- 3536

为确保局域网络系统信息内容和网络安全,保证机关管理工作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现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一、局域网络是内部网络,因此禁止内网计算机与外网联接(必须物理隔离),与外部进行资料交流的统一由信息中心的对外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

二、局域网络的管理由信息中心负责,各单位、股室的计算机要有专人负责系统维护和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

三、为确保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禁止使用来厉不明的软件和进行非法操作,工作时间禁止在计算机上打游戏和运行无关的软件。

四、各工作计算机运行的工作软件及重要资料,必须在服务器中备份,备份资料要经常更新。

五、各股室、部门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设施的完好,不得随意改变客户机的房间位置。如需改变,请与信息中心网管联系。

六、上机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服从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管理。如违反本制度,造成程序或计算机的损坏由上机人员负责修复及经济陪偿。

第8篇:国土资源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方案

第一条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重点

工作通报制度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结合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的内容。

(一)市国土资源局工作重点及落实情况(包括重要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作);

(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向社会公布的服务承诺事项落实情况;

(四)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注册情况;

(五)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通报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三条 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的实施。

(一)局办公室负责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

(二)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以市国土资源局重点工作通报网站、新闻媒体、触摸屏、电子信息屏等为主要载体,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告、实施在线访谈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通报。

(三)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的时间要求。

1.本实施方案第二条规定的内容,每个季度通报1次。通报应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7日前进行;

2.公众关注的国土资源管理重要事项应适时进行通报。重大国土资源突发事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报。

第四条 实施国土资源重点工作在线访谈。

局办公室负责人(或局新闻发言人)应当围绕通报的重点工作,依托市国土资源局重点工作通报网站开展在线访谈。每年的在线访谈活动不少于3次。

第五条 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的管理与监督。

局办公室应及时收集整理群众对通报情况的反馈信息。

组织人事监察科对重点工作通报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开展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通报工作。

第9篇:柳林国土资源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我所党风廉政建设的贯彻落实,强化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规范工作职责,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共恩阳区纪委、恩阳区监察局《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所领导干部要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三条 所领导干部在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1 、明确责任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对责任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工作目标要求和贯彻落实措施,并在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将领导责任和工作任务,分别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基层领导班子成员。

2 、加强教育管理,及时提醒防范。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条例条规,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经常分析和及时掌握责任范围内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廉政情况,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干部参加的党风廉政教育会议,亲自上党风廉政教育课;每年至少找责任范围对象谈话、谈心一次,对信访反映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和提醒。适时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班子及成员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讲评。

3 、认真检查督促,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检查督促按照县纪委、所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建立完善具体工作制度和措施,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认真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做好源头治理工作,探索运用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各种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每半年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政情况,组织一次专题检查或汇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制度和责任分工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针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所党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纠正和解决。

4 、实施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组织实施对本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对敷衍塞责、不抓不管,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和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移交有关部门严肃追究。

第四条 所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情况,每年末应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并书面向县纪委报告。基建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治理等重大项目完成后,在有关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所主要领导每年要专题听取党组成员、副所长有关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汇报,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条 所支部纪检委员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掌握了解全所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并根据各位领导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每半年汇总所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的情况,发现有工作不到位的,向所党支部报告,为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当好参谋和助手。

上一篇:学习先进事迹情况报告下一篇:企业销售部门年终总结